中国古代各朝代顺序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中国古代各朝代顺序表!,第1张

虞→夏→有穷→寒→夏→商(殷)→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

秦→西楚→汉西汉→新→汉玄汉、东汉、蜀汉(曹魏、孙吴)

三国魏、蜀汉、吴→晋西晋(东吴)、东晋(北魏)

南北朝南朝、刘宋(北魏)、南齐(北魏)、梁(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陈(北齐、北周、隋)、北朝北魏(刘宋、南齐、梁)、东魏(西魏、梁)、西魏(东魏、梁、北齐)、北齐(西魏、梁、北周)、北周(北齐、陈)→隋(陈)→唐(武周)

五代十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宋 (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大蒙古国、元、北元)→明(明、南明)→清→近代(中华民国)→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

虞朝:约前36世纪初-约前21世纪初 有虞(今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 黄帝 颛顼 虞幕。

夏朝:约前2070年-前1600年斟鄩阳城(今河南洛阳) (今河南登封)夏王禹 夏王启 夏王少康。

有穷:前1981年-前1973年鉏(今河南滑县) 有穷王夷羿。

寒朝:前1973年-前1933年寒水(今山东潍坊)寒王寒浞。

商(殷)朝:前1600年-前1046年前1600年-前1300年(商) 约前1300年-约前1046年(商(殷))亳 殷(今河南商丘)(今河南安阳)商王汤 商(殷)王盘庚。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周文王姬昌,西周武王姬发。

东周:前770年-前256年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平王姬宜臼。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封建社会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咸阳(今陕西咸阳) 秦始皇嬴政。

西楚:前206年-前202年彭城(今江苏徐州) 西楚霸王项羽。

汉朝:前202年-263年(包括蜀汉)。

西汉:前202年-公元8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汉高祖刘邦。

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长安(今陕西西安)新太祖王莽。

玄汉:公元23年-公元25年长安(今陕西西安)玄汉更始帝刘玄。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东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时期:220年-280年。

曹魏:220年-265年洛阳(今河南洛阳)魏武帝曹操 魏文帝曹丕。

蜀汉:221年-263年成都(今四川成都) 蜀汉昭烈帝刘备 后主刘禅。

孙吴:222年-280年建业(今江苏南京)吴大帝孙权。

晋朝:265年-420年。

西晋:266年-316年洛阳(今河南洛阳)西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317年-420年建康(今江苏南京)东晋元帝司马睿。

十六国:304年-420年。十六国末期:420年-439年。

南北朝:386年-589年。

南朝:420年-589年。

刘宋:420年-479年建康(今江苏南京)刘宋武帝刘裕。

南齐:479年-502年建康(今江苏南京)南齐高帝萧道成。

南梁:502年-557年建康(今江苏南京)梁武帝萧衍。

南陈:557年-589年建康(今江苏南京)陈武帝陈霸先。

北朝:386年-589年。

北魏中后期:420年-557年平城 洛阳(今河南洛阳)(今山西大同)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北魏孝文帝元宏。

东魏:534年-550年邺城(今河北邺镇)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532年-556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魏文帝元宝炬。

北齐:550年-577年邺城(今河北邺镇) 北齐文宣帝高洋。

北周:557年-581年长安(今陕西西安)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

隋朝:581年-618年长安(今陕西西安)隋文帝杨坚。

唐朝:618年-690年 705年-907年长安(今陕西西安)唐高祖李渊唐中宗李显。

武周:690年-705年神都洛阳(今河南洛阳)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

五代:907年-960年。

后梁:907年-923年汴京(今河南开封) 后梁太祖朱温。

后唐:923年-936年洛阳(今河南洛阳)后唐庄宗李存勖。

后晋:936年-947年汴京(今河南开封) 后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947年-950年汴京(今河南开封) 后汉高祖刘知远(暠)。

后周:951年-960年汴京(今河南开封)后周太祖郭威。

十国:907年-979年。

辽朝(契丹):907年-1125年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西辽:1123年-1218年,都虎思翰耳朵,辽德宗耶律大石。

宋朝:960年-1279年。

北宋:960年-1127年东京(今河南开封)北宋太祖赵匡胤。

南宋:1127年-1279年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宋高宗赵构。

西夏:1038-1227年兴庆(中兴)(今宁夏银川)西夏景宗李元昊。

金朝:1115年-1234年中京(今北京市)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大蒙古国:1206年-1260年曲雕阿兰(今蒙古国肯特省)蒙古(元)太祖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

元朝:

元:1271年-1368年大都(今北京市)元(蒙古)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

北元:1368年-1489大都(今北京市)元昭宗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

韩宋:1355年-1366年,都开封,小明王韩林儿。

明朝:

明:1368年-1644年应天(今江苏南京) 京师(今北京市)明太祖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 南明 1644年-1683年 行在 (今北京)明安宗朱由崧。

南明:1644-1683年

清朝:1636年-1912年盛京 京师(今辽宁沈阳)(今北京市)清(后金)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

中华民国:1912年-1949年北平 (今北京市)袁世凯(北洋军),(后南京)孙中山,蒋介石。

扩展资料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办的事就是确立国号,即朝代名称,简称朝名。

朝代名称是由什么决定的

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夏:据传禹曾受封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姒少康在纶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兴夏朝,恢复夏朝的统治,史称“少康中兴”。

商:相传商族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周:周人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秦: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汉: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其封地在汉中。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新:王莽所创的朝代(国号)“新”的含义:新的本义是改旧、更新。西汉后期在天人感应的五德终始学说支配下,社会政治涌动着一种新德代替旧德的思潮,在这样的背景下,王莽以新德的代言人自居,“革汉而立新、废刘而兴王”,并最终完成“再受命”的代汉过程。

汉为火德,为赤帝,王莽为土德,自称是“托于皇初祖考黄帝之后”,依照五行相生之理,土德代火德,意在赤帝传黄帝,天命授之。

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曹操谥号魏武帝。

蜀(汉):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又称“季汉”。

吴: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晋:司马昭逼魏帝封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司马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晋”。

隋: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隋文帝后袭用此封爵,称为“随朝”。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唐: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

辽:辽原称“契丹”,契丹是族名,改“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

宋: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史,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故陈桥兵变后,发迹在宋州,国号曰“宋”。

西夏: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陕西横山县),建国时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称“西夏”。

金: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

元: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认为与佛教有关。

明: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

所以又称“光明教”。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他的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朱元璋不仅曾经信仰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他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明”。

清: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后金)。

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州”,把“金”改为“清”。

在宋时女真人受制于契丹人,他代针对“辽”字在契丹语中是 “铁”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铁更坚强有力,可以压倒“辽”。“金”改“清”的原因,史学家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皇太极要避免引起尖锐的矛盾。

-中国历史朝代

1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

2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

3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4春秋:前770年——前475年

5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6秦朝:前221年-前206年。

7西楚:前206年-前202年。

8汉朝:前202年-263年。

9三国时期:220年-280年。

10曹魏:220年-265年。

11蜀汉:221年-263年。

12孙吴:222年-280年。

13晋朝:265年-420年。

14南北朝:386年-589年。

15南朝:420年-589年。

16刘宋:420年-479年。

17南齐:479年-502年。

18南梁:502年-557年。

19南陈:557年-589年。

20北朝:386年-589年。

21北魏中后期:420年-557年。

22东魏:534年-550年。

23西魏:532年-556年。

24北齐:550年-577年。

25北周:557年-581年。

26隋朝:581年-618年。

27唐朝:618年-690年 705年-907年。

28武周:690年-705年。

29五代:907年-960年

39后梁:907年-923年。

40后唐:923年-936年。

41后晋:936年-947年。

42后汉:947年-950年。

43后周:951年-960年。

44十国:907年-979年。

45契丹:916年-1125年。

46宋朝:960年-1279年。

47西夏:1038-1227年。

48金朝:1115年-1234年。

49元朝:1271年-1368年。

50明朝:1368年-1644年。

51后金:1616年-1636年。

52大顺:1644年-1644年。

53清朝:1636年-1912年。

54中华帝国:1915年-1916年。

55伪满洲:1932年-1945年。

扩展资料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中国古代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原始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和封建社会。

其中封建社会可分为五个阶段:战国、秦、汉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阶段。隋唐五代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

辽、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阶段。明、清,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阶段。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史

夏朝之前可能还有个朝代——虞朝

这里所谓的虞朝就是指史书上记载的有虞氏、虞舜,指的就是舜帝姚重华。姚重华字为有虞氏,氏族公社的一个部落。为什么名字叫“重华”?传说舜的眼睛是双瞳仁,故为“重”。“华”字可能为华夏族的华族之意。据运城学者王雪樵前几年《运城报》专文,“华夏”二字追根溯源到夏县的“夏”,河津华谷的“华”。这两个地方是中国华夏民族的发源地。王树民同志的论文认为,我国古代历史上,世人通称夏、商、周三代。某些古籍却称虞、夏、商、周四代。夏代以前,明确称道的政治事迹,只有尧、舜、禹相禅让一事,并说舜在位50年。而夏商周各传位数百年,称帝王名号都在10人以上者。有虞氏作为一个朝代而言,似乎十分勉强。但《韩非子·显学》说“虞夏二千余年”,按照这种说法,有虞氏绝非只有一代五十年。现今的史书上说“夏王朝统治了四百多年”去年在中央电视台看到历史学家断代史的最新研究成果,确定夏为471年,据此虞朝当是1520多年。王树民同志考证《国语》、《左传》、《史记》及《五帝德》、《帝系姓》等著作,可以列为有虞氏的世系15个名号,也就是说虞朝传位有15个帝王(幕、穷蝉、敬康、句芒、虫乔牛、瞽瞍、舜、商均、虞思、箕伯、直柄、虞遂、伯戏、虞阏父、胡公满等)。既然有虞氏的姓氏可以考定,其历史地位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而真正有文字记载的并没有那么多,商代到现在,也就是四千年左右,这里所说的五千年是指从文字记载得知的从炎帝和黄帝诞生时开始计算,也可以说炎帝和黄帝也是夏朝时候的人,而且还是开国皇帝。甲骨文是在距今大约四千年时期出现,而考古学家考证的那些刻在石壁上的文字却比甲骨文要早最少两千年时间,两千加四千,那么也就是说,在六千年以前中国就已经有文字了,但是夏朝到现在才五千年的时间,那么还有一千多年,又是什么朝代呢?

有虞氏是上古时代的一个古国,也是夏以前的一个独立的朝代名。夏以前的朝代是虞,春秋时人还言之凿凿。不幸的是春秋以后文献散失,有关虞代的史料大量湮没;战国以后文献中所述的虞史传说又大半经过了诸子的加工改造,可信性大大下降。近代辨伪思潮兴起以后,古史辨派的学者们索性从信史中将虞代一笔勾销,将夏以前的古史一古脑儿归于“神话传说时代”。现在通行的大中学校历史教科书以夏朝的建立作为中国阶级社会的开端,不但使虞非朝代说的影响空前扩大,而且促成了虞非朝代说与虞属原始社会说的合一。这样一来,我们在探讨中国阶级社会的开端时就不得不回头对虞非朝代说的论据重新作一番验证了。

“夏商周”和“虞夏商”两个不同的“三代”概念。最明显的例子是《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所证史墨的话:“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三后之姓,于今为庶,主所知也”。‘后”君也,天子也“庶”者,天子之异姓也。“于今为庶”者,谓此三后在周以前都曾贵为天子而其姓为嫡,今日却早已随着天子地位的丧失而沦为庶姓了。春秋时姬姓仍为嫡姓,“于今为庶”的三后非虞夏商三代而何“三后”中夏商二代均为独立朝代,何以虞代必须例外不仅如此,由于虞为朝代与夏商无别,所以西周建国后还对其后裔优予礼遇,“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诸陈,以备三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陈与宋、杞合称“三恪”同受周人的客礼待遇,正是虞、夏、商三王历史地位相埒的确证,可知虞夏商的三代概念早在西周初年就已形成。如若不然,周人何以不按后期儒家所谓周世“尊贤不过二代”的说法将陈排除在外而只备杞、宋二恪?又何以不将封于祝的黄帝之后和封于蓟的尧后一并增入而合称“五恪”?

1/2

最近在良渚发掘出京畿规模的古城了,其土龄在夏商周之上,先人早有记载:《周书》而上是《商书》,《商书》而上是《夏书》,《夏书》而上,赫然便是《虞书》。良渚就是虞朝都城!而且当时良渚文化的波及范围,谈不上小国寡民目前发现良渚文化的地方有浙江 江苏 安徽 江西范围也有30万以上公里。

高棉王国

高棉王国是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柬埔寨的一个古国。高棉(Khmer)于中国古籍亦称为吉蔑、阁蔑。

高棉帝国,又叫吴哥王朝,伊勒到东南亚中南半岛个古国,领土范围主要是乃歇个柬埔寨,全盛时期加仔乃歇个泰国搭仔老挝。

大约莫匝公元400年,高棉人起个叫真腊个国家,可以算是高棉帝国个前身。7世纪里向,阇耶跋摩一世统治个辰光势力直到乃歇个泰国东北搭老挝,加上高棉人由信印度教改信仔佛教。后头真腊拨爪哇人短暂统治仔一段辰光。

802年,阇耶跋摩二世复国,定都吴哥王城,伊用好几百只战象征服仔四周个地方1010年至1150年苏利耶跋摩一世搭苏利耶跋摩二世统治个辰光,帝国交关结棍。

13世纪开始,高棉拨安南搭暹罗攻打,高棉人惟有放弃仔吴哥,迁都去金边勒浪,吴哥王城居淹没勒茫茫个森林里向哉。

其它的,你自己再搜索一下。

中国的历史朝代是夏朝、商朝、周朝、秦朝、汉朝等。

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传说由大禹建立。夏朝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形成初步的国家形态,并出现了大量的青铜器和玉器。

2、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以商汤为始祖。商朝时期,中原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政治实体,出现了甲骨文等重要的文字形式。

3、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256年)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周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展阶段。周朝时期,儒家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同时还出现了众多著名的文化名城,如洛阳、长安等。

4、秦朝(公元221年-公元206年)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中央集权国家,由秦始皇建立。秦朝时期,实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经济、军事改革,如统一度量衡、推行郡县制、修建万里长城等。

5、汉朝(公元206年-公元220年)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汉朝时期,发明了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许多重要的发明。

中国古代每一个王朝的疆域都是不同的,了解每个朝代的版图变化也是历史爱好者喜欢的历史内容。而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献也给每个朝代记录下了疆域的大概范围,虽然大部分的记载不够详细,但是总体上也没有多大的问题,并且能够为历史地图的创作者提供必要的依据。

中国第一个王朝为夏朝,出现了4000年前。对于夏朝的版图,大多数学者认为处于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一带,以伊洛河流域的洛阳为中心。关于夏朝的疆域,《国语》记载“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逸周书》记载:“自洛延于伊汭,居阳无固,其有夏之居。”

商朝的是中国第二个王朝,疆域比夏朝更加广阔,大概处于今天的华北一带。《史记;吴起列传》记载商朝的疆域为:“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这里的孟门是山西和陕西的交界一带,也就是潼关—黄河一线。《战国策·魏策》记载,“殷纣之国,左孟门而右漳釜,前带河,后被山”,其范围也大概就是华北平原。

西周是中国第三个王朝。大约在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灭商,建立了周朝。经过周公、周穆王等人的扩张,西周的版图达到了巅峰。《弃珠崖议》记载“殷周之大仁也,然地东不过江黄,西不过氐羌,南不过蛮荆,北不过朔方”。其大概就是现在的黄淮海地区。《春秋左传》记载詹桓伯说:“我自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东土也;巴、濮、楚、邓,吾南土也;肃慎、燕亳,吾北土也。”不过这个不是西周的疆域范围,而是“进贡”国范围。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史记·秦始皇本纪》说:“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这里唯一比较模糊的是南至北向户,所谓“北向户”,《汉书·地理志注》“言其在日之南,所谓开北户以向日者。”也就是当地的日光可以从北照进屋子,也称为“日南”,也就是当今的北回归线以南地区。那么具体纬度是什么地方呢?《水经注》提供了信息“区粟建八尺表,日影度南八寸,自此影以南,在日之南,故以名郡。”根据天文推算,大约在北纬16度左右,在越南的顺化位置。也因为如此,汉朝灭南越之后,在越南中部一带设置了日南郡。《汉书・地理志》记载:“日南郡, 故秦象郡,武帝元鼎六年开,更名。”《后汉书・郡国志》也记载:“日南郡秦象郡,武帝更名。”

汉朝的疆域在秦朝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汉书·地理志》记载:“至武帝攘却胡越,开地斥境,南置交趾,北置朔方之州,兼徐、梁、幽、并夏、周之制,改雍日凉,改梁日益,凡十三部,置刺史”。《旧唐书》记载:汉兴,以秦郡稍大,析置郡国。武帝斥越攘胡,土宇弥广。哀平之季,凡郡国百县干三百一十四,道三十二,侯国而诸郡置十三部刺史分统之。谓司隶、并、荆、兖、豫、扬、冀、青、徐、益、幽等十三州。汉地东西九干三百二里,南北万ニ千三百六十八里。”在汉唐史书的记载中,汉朝的疆域也就是十三州。不过,现在学者也认为西域属于汉朝疆域,毕竟汉朝在西域驻扎了一定的军队。

隋朝,是继汉朝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资治通鉴》记载:“是时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有奇,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历代之盛,极于此矣。”但是没有记载隋朝的具体疆域情况。

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扩张。古文献记载“唐土东至安东府,西至安西府,南至日南郡,北至单于府。南北如前汉之盛,东则不及,西则过之。汉地东至乐浪、玄菟,今高丽、渤海是也。今在辽东,非唐土也。汉境西至敦煌郡,今沙州,是唐土。又龟兹,是西过汉之盛也。”也就是南北和汉朝差不多,东边不如汉朝,西边超过汉朝。古文献的的版图都是认为是设立州郡县的地方,不包括都护府、都督府,因此才有这样的结论。

宋朝的疆域相比于唐朝而言,要小了很多。《宋史·地理志》记载:“天下既一,疆理几复汉唐之日,其未入职方氏者,唯燕云十六州而已”。《宋史》认为宋朝和唐朝相比,主要是少了燕云十六州。实际上,仅仅在设置的州县地区还少了交趾(越南北部)、河西走廊、西域东部地区等。

元朝,是中国古代历朝之中疆域面积最大的。《元史·地理志》记载:“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但是没有具体描写疆域到达哪里了。元朝时期,郭守敬在全国建立了27个观测站,其中最北的在北海,根据《元史·天文志》记载,“北海,北极出地六十五度,夏至晷影长六尺七寸八分,昼八十二刻,夜一十八刻”,根据推测,北海大约在北纬63度左右。

明朝的版图,《明史·地理志》记载:“计明初封略,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自成祖弃大宁,徙东胜,宣宗迁开平於独石,世宗时复弃哈密、河套,则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至琼、崖,北抵云、朔,东西万余里,南北万里。”也就是说,从明朝初期到后期,明朝一直在丢失土地

就从明鼎盛时期来看,也就是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这里的吐番也就是元朝设置的吐蕃宣慰司都元帅府,明初投降于朱元璋,设置于甘肃河州,也就是现在的甘肃临夏。安南为越南北部一带,大碛为大漠,也就是阴山北部的戈壁滩,是内外蒙古的分界线。如此,明朝初期的版图就是东到辽东、西到甘肃、北到到戈壁滩、南到越南。

清朝的版图,《清史稿》记载为:“东极三姓所属库页岛,西极新疆疏勒至于葱岭,北极外兴安岭,南极广东琼州之崖山。”清朝的版图在历朝历代中是最没有争议的,基本是就是史书中确定的这个范围,《中国历代疆域考》写到:“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朝平定准噶尔汗国后疆域达到极盛,北起蒙古唐努乌梁海地区及西伯利亚,南至南海,包括“千里石塘、万里长沙、曾母暗沙”(今南海诸岛),西南达西藏的达旺地区、云南的南坎、江心坡地区等缅甸北部,西抵葱岭、巴尔喀什湖地区,东北抵外兴安岭,包括库页岛,东南包括台湾、澎湖群岛。国土面积达1316馀万平方公里,晚清1908年缩减为约1135万平方公里。”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