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对古籍修复很感兴趣,怎么可以系统学习一下古籍修复技术?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1收藏

本人对古籍修复很感兴趣,怎么可以系统学习一下古籍修复技术?,第1张

如果您对古籍修复感兴趣,我建议您采取以下步骤来系统地学习古籍修复技术:

1 寻找专业的学习机会:可以联系当地的图书馆、博物馆或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了解他们是否提供古籍修复的培训或课程。此外,您也可以搜索一些专门的古籍修复学校或培训课程,比如国家图书馆或文化遗产保护机构提供的课程。

2 自学相关知识和技能:您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文章和在线资源来了解古籍修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例如,可以阅读《古籍修复技术与实践》等书籍,以及一些在线资源,比如国家图书馆的“古籍修复网”等。

3 实践操作:实践是学习古籍修复技术的重要环节。您可以通过参与修复项目、实践操作或者找到一位有经验的导师来指导您的实践操作。

4 参加相关活动和组织:参加古籍修复相关的活动和组织,比如学术会议、研讨会、古籍收藏机构和修复组织等,可以进一步了解该领域的发展和实践经验。

5 持续学习和提高:古籍修复技术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的领域。您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帮助您开始学习古籍修复技术。

有把锈针漫与人——学习古文献的一点体会

---------摘自韩山书院

说实话,论坛里藏龙卧虎,谈这个话题,只会献丑,不过也是自己的浅显心得,就当是抛砖引玉吧,希望对初学者,有些许启发。

学习古文献,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选择了一条寂寞而艰难的路,具体不用我多说,所以,如果真的有强烈的兴趣,那就耐住寂寞,艰难地走,如果没有多少兴趣,还是趁早放弃。

先说些我认为学习古文献的基础。

首先是要有一些古籍阅读能力,通文字音韵训诂。谁也不能说自己掌握得多好,不过基本的一些,还是要懂,否则无法进行下去。学习的方法,无非多读,多看。

具体说:1、会一些篆文。甲骨文之类的,太专业,就算了。但得识一些篆文,因为藏书印之类的,篆文多。方法:看《说文解字》,不能通读的话,看五百四十部首也行。

2、会一些草书。许多材料,是稿本、钞本,用草书、行书写成,有些刻印的书,序跋之类的,也是行书、草书。不识一些草书,无法阅读。学习方法:找本《草书千字文》,或孙过庭《书谱》。多看。

3、会一些俗字,敦煌卷子固然有很多俗字,许多世俗材料也有俗字,钞本、稿本也有俗字,许多刻印的书,也有俗字。不误俗字,有的书就读不下去。方法:《干禄字书》、《龙龛手镜》、《碑别字新编》或黄征老师的《敦煌俗字典》等。

其次,要会查工具书。可以看一看《文史工具书举要》之类的,介绍文史工具书使用法,不仅要学会,更要时时用。要知道有哪些工具书,什么情况下,可以去查哪个工具书,如何去查。具体的,就不用多说了。我常常看到有些朋友,有个什么问题,到处问人,不得其解。其实只要知道有应该查什么工具书,一检便得的。

再次,要知道如何找材料。我要研究一个什么问题,得需要查哪些材料,心里得有数,这需要一些目录学的知识。然后是如何去查,像清人的集子,可以看《清人别集总目》之类,上面列有馆藏,可以到处跑跑。材料又分纸质材料、电子材料。有些材料,数典、龙腾、爱如生,包括我们韩山书院,能够下载,也就免得东奔西跑。

具体的古文献研究,方向很多,千差万别,但我觉得有些基础的,应该掌握。

我建议大家花半年到一年时间,做一个个案研究,即研究某一个作家或学者。不宜太著名的,二、三流的就可以了,主要是锻炼自己,不求出多少成果。可以做的工作很多:生平考、家世考、交游考、著述考、某一著作的版本考……然后尝试整理其著作,涉及到版本考察、校勘、标点等。然后可以作此人的年谱,辑录其佚文佚作、辑录生平资料、辑录评论资料、辑录交流唱和的诗词……经过这一轮的尝试,应该对古籍整理有了粗略的认识。以后看到别人一篇文章,也知道从哪些角度进行评价了。

具体研究的方法,因人而异,因方向而异。

我很惭愧,在南师大学习六年,没有很好的学到老师的方法,只是在瞎混,不过就自己所熟悉的,举三个例子:

我导师赵生群教授,研究《史记》、《春秋》,《史记》一百三十卷,加上三家注,得有二百万字左右,据赵老师讲,他前后通读过几十遍,零星查找不算,所以我们课上提一个什么问题,他基本都能背出原文来,来龙去脉很清楚。这是需要花很多工夫的。但能够做到这样,就会精熟,许多问题就会浮出来,得到解决。每再读一遍,都会发现一些新问题的。当然,不仅仅是看《史记》一书,相关的《尚书》、《春秋》、《国语》、《战国策》、《汉书》……,也自然要熟悉。这是一条路子。

黄征教授,研究敦煌语言文字,简单看,就是识字,但请不要小看这识字之术,许多敦煌学研究者,有的还是很著名的敦煌文学、敦煌文字的大家恰恰缺乏这一基本能力,因此误读原卷,在错误的基础上进行研究,错得就更加离奇,这种情况以前可谓广泛,现在也不少见。所以识别敦煌俗字,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门大学问,黄征老师又将这上升为理论,著述很多。具体方法我没有尝试过,所知道的大概是,多看原卷(不是去法国、英国看敦煌卷子,是指看图版,上古等出的几套,或者实在不行,《敦煌宝藏》也可将就),对照他人录文。最好是拿着《敦煌变文校注》,边读边核对原卷,一篇一篇读,注意其校注,这样大半本读下来,一般的俗字,就都认识了。如果无法找到原卷,那看黄老师《敦煌俗字典》,也可以,不过效果不如对原卷好,没有直观印象。坚持一年,就掌握了一个大概,再去看一些学者的敦煌学研究,就会发现真的是“讹火满纸”了。

江庆柏教授,清代文献研究、四库学研究。江老师可以说是我见过最勤奋的老师,近年所出的《清代人物生卒年表》、《清代进士题名录》,得到了学界的一致肯定,可见先生扎实的学风和过硬的功力。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所收几万人,一一去图书馆查找原始资料,进行详细的考证,前后看过的资料,有数万种之多,这种做学问的态度、方法,让人钦佩,值得所有研究古文献的学习。

说得有点乱,以后再整理修改,希望大家也多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或者谈谈自己熟悉的学者治学的方法。

  有虫可以用这种方法:旧书如果保护不周就容易生虫受损,如果书籍生了虫子,就把书用塑料袋包好,然后放入电冰箱冷冻12个小时左右,蛀虫就会被冻死。如果书籍被水浸泡,无论阴干或晒干,纸张都容易变皱变黄,这时如果把浸水的书面抚平,放入冰箱冷冻两天后,书便能恢复原样。另外,将旧书先用酒精球擦一遍,然后把书放进塑料袋里,放入冰箱冷冻两天,这样既杀死了细菌,擦净了污垢,旧书又能平整如新。酒是陈的香,好书也是如此。久盛不衰的名篇就似多年的佳酿,要您细细品味其中的滋味,一定回味无穷 。

  这是教你怎样御防生虫和一些保护书的方法:一、 立体显微镜检测法

  采用立体显微镜检视碎屑,就可知道有没有虫蛀。一经发现虫卵粘附,修复人员便立即采取救亡行动处理。

  用该方法香港中央图书馆馆长助理钟达志先生曾对收到的袖珍版本的古籍书进行过多次修复。透过显微镜,可清晰看到要修复的部分,书页与修补物衔接的位置,就可精确地进行吻合修补。

  二、 速冻冷藏灭虫法

  将书籍用塑料袋包装,抽出大部分空气并密封后,放入冷柜中,将温度调至-30℃速冻,经冷藏10天后,用低温将书虫杀死。若要处理的书籍数量较大,可送博物馆等单位处理。那里有氮气灭虫室,把有虫的书籍放进密封的铁柜内保持柜内的氧气含低于03%,害虫和虫卵便能完全被杀死。

  为什么不采取更为直截了当的化学杀虫剂,钟达志先生这样说,一般我们都不鼓励用化学试剂,因为一来会污染环境,还会引发使用者的安全问题。另外,很多化学剂也会残留在文献上,对文献造成不良影响。日后读者或研究人员翻阅时,也可能会对他们带来伤害,所以这样的做法是可免则免。

  三、异物去除法

  除了灭虫,古迹修复人员要应付的问题还有许多,例如:回收的书都曾用过,上面或有些不适当的修补物料,如粘有标签、透明胶纸等,时间一久,便会留下残渍,令书页变黄。还有一些书籍钉有已经氧化多时的铁钉,铁经过氧化后体积便会增大,连带钉着的书页也会被扯破。所以遇到这些情况,就要在第一时间将有害的外物移走和祛除。

  四、 颜料处理法

  一些民国早期的身份证明文件如护照,印刷用的是水溶性颜料,里面签署用的也是水溶性颜料。通常用以修补书页的粘合剂多是采用水调制,涂上去也会有融化颜料的可能。如何掌握既可以弄湿纸张又不会令墨晕开,那就要配合工具和操作技巧来完成。利用真空吸力台就是其中的一个方法。将有水性墨水的文献,以吸水纸承托,然后放置到吸力台上,再在四边封上一层塑料薄膜。因为吸力台另一端接驳了真空泵,开动后吸力便会令文献与吸水纸紧贴,促使湿气向下走,减少向四周晕开。所以很适合用来处理一些有水溶性颜料的文献。

  五、 文献修补法

  不同的古籍,纸张厚度各有不同,修复时应备有最常用的五、六种修补纸以作配用。一般均采用中国手工纸,如宣纸、毛边纸、连史纸等等。遇到书籍的用纸较厚时,采取将修补纸重叠使用,调配其厚度,不然会影响外观的美观,也会因读者翻受力点不匀而令书页有再破损的可能出现。

  破损图书的书边沿,可先用小刀把重叠的钎维分开以及整平,然后用毛笔沾水润湿。用以修补的纸张亦同样沾湿,然后将之撕开,纸边即会突出一丝丝纤维,用粘合剂将书边与修补纸粘在一起,修补的位置便会很吻合。假如需要修复的文献本身用纸很厚,那就要先在修补纸张底下垫一块胶版,用针打小孔,再沿界限撕开,这样修补出来的接口就能较紧合、牢实。

  六、 水溶性粘合剂

  修复人员采用的粘合剂主要是水溶性的,是用小麦的淀粉掺水调制而成,稠度按需粘合纸张的厚度而改变。一般不采用含有机溶剂的胶水,原因在于纸张由湿变干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拉力。施与适当的压力,可以令它更平直。其它虽然使用上比较方便,但一经粘合后,还原的方法比较费事,甚至可能会影响文献的原貌,而且它亦没有那种粘合剂的特性,也无法令修补好的文献比较平直。

  七、 除霉法

  文献大敌中,不得不提可恶的霉菌,它也是直接威胁古籍安全的。收到发霉的书籍就要第一时间放它到干爽的地方,用吸尘器吸走发霉孢子,待情况稳定后,再用工具刮走霉菌的主要部分。而发霉的霉渍,可先用温水清洗,再用双氧水处理。此法虽简单,但并非一般人可自行完成。吸尘器安装了高效能隔尘网,较小的粒子也能隔除,假如隔尘网不够幼细,只会一边吸,一边将霉菌在空气中散发出来。另外,用双氧水清洗文献也不是直接倒入那么简单,需根据文献状况,采用不同的浓度和步骤,否则会将书页漂得过白,甚至造成破坏。

  八、 干湿处理法

  古籍干裂的情况处理,先给它一点雾气,让它变软,在用纤维托底,避免裂痕伸延。书籍最好存放在相对湿度在50-60%之间,空气流通,温度低于25℃、没有阳光直射的环境,以减少光线的影响。应鼓励读者和馆员定期将书籍取出翻阅,以便检查它们是否一切正常。

  九、结语

  书籍修复方式不断的发展进步,除了以人手修补,也有相关机器配合。由于修补物料对书籍的影响,现实环境中一般在短时间内不易被察觉,但后果可能相当严重,所以选择修复方法时尤为重要,更应小心考虑周全。

普通版本古籍的修复要求比较单纯,一般只要把破损之处修补完成,装订成册,便于经常翻阅即可。但对善本、珍本古籍的修复,要求就高得多。善本、珍本大多是年代较早而具有版本价值和文物价值的书籍。为了妥善保持不同时代的善本、珍本的原来风貌,保存它在版刻和装帧方面的艺术特色,修复工作要尽可能按照这些古籍原来的式样进行。所以善本、珍本古籍修复的基本原则是“整旧如旧”。

“整旧如旧”在修补和装帧技术上是很细致、复杂的。它不仅要求古籍修复工作者掌握精湛的修整技术,而且还要具备一些版本知识,并对我国历代古籍用纸和装帧特色等有所了解,以便在修复中做到心中有数。

在开展工作前,首先要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针对古籍破损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当的修复方案,再根据方案做好工具和材料的准备,然后进行修复工作。

撕破诗籍可以用糨糊修补。

传统的补书糨糊乃取面粉添加除虫菊、明矾等防蛀防腐的原料制作,现今补书则以市场购买的化学糨糊用清水稀释便可。将糨糊涂抹在撕破的书籍上,最后拼合粘连,晾干即可。

书籍的历史和文字、语言、文学、艺术、技术和科学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最早可追溯于石、木、陶器、青铜、棕榈树叶、骨、白桦树皮等物上的铭刻。将纸莎草用于写字,对书籍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约在公元前30世纪,埃及纸草书卷的出现,是最早的埃及书籍雏形。纸草书卷比苏美尔、巴比伦、亚述和赫梯人的泥版书更接近于现代书籍的概念。

书籍是人类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跨入20世纪,书籍已成为传播知识、科学技术和保存文化的主要工具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传播知识信息手段,除了书籍、报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但书籍的作用,是其他传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当代,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书籍仍然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传播工具所以我们要爱护和修补书籍。

扩展资料:

民网北京6月12日电今日,由复旦大学图书馆、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主办,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复旦大学传习所、复旦大学古籍保护学社承办的“我在复旦学修复”系列活动——“走进古籍修复”活动在光华楼一楼学生广场举办。

复旦大学2017级古籍保护与修复方向的13名研究生是这次活动的参赛者。他们每人分到一页破损的古籍书页,现场进行修复。一方木桌,一张书页,便构筑起了他们的“书籍医生”天地。这天地里有传统的棕刷,有自制的挑针,有小巧的镊子,更有他们灵巧且训练有素的双手。

比赛完成后,13名同学还向现场师生展示了修补书页、挖补印章、齐栏、线装书装订和“金镶玉”制作等古籍修复步骤。古籍修复是一个要求宁静与虔诚的“旧”事业,也是一个积极发展的“新”学科,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是这转型道路上的推动者和守护者

人民网-教育-原创 -复旦“书籍医生”带你走进古籍修复

-书籍

本人对古籍修复很感兴趣,怎么可以系统学习一下古籍修复技术?

如果您对古籍修复感兴趣,我建议您采取以下步骤来系统地学习古籍修复技术:1 寻找专业的学习机会:可以联系当地的图书馆、博物馆或文化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