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底牌:古代帝王选择陵寝怎样看风水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3收藏

历史的底牌:古代帝王选择陵寝怎样看风水,第1张

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古代帝王在选择墓葬位置的时候都非常重视“风水”。而“风水学说”实际上是中国特色的“环境观”,其中包含了中国古代先民对于自然的探索和认识,以及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玄妙界定。通观历代帝王陵寑,我们不得不承认它们确实都占据着华夏大地的一处处“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的“吉壤”。而这些“吉壤”的选择,也无不表现了我们的祖先对于中华民族血脉永继、繁荣昌盛所寄予的深深祝愿。由于古人“事死如事生”的伦理观念和丧葬习俗,古代帝王的大墓里往往藏有大量珍贵文物和金银珠宝……

关中唐帝十八陵分布图

选址原则一:注重整体

风水一词最早出自《葬书》:“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理论就是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以人为中心,把天地万物都当作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要素。风水学的功能就是要宏观把握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优化结构,寻求最佳组合。这其实与现代科学中的系统论不谋而合。整体原则是风水学的总原则,其他原则都从属于整体原则,以整体原则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是现代风水学的基本特点。

中国古代的《黄帝宅经》主张“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肤,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严雅,乃为上吉。”这其实就是古人在选择居所时对于系统论的朴素应用。

照古人的观念,阴宅选址的地形地势、方位和安全,将长久地影响后代子孙的命运。清代姚延銮在《阳宅集成》卷《丹经口诀》中特别强调整体功能性,主张“阴宅须择好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山有来龙昂秀发,水须围抱作环形,明堂宽大为有福,水口收藏积万金,关煞二方无障碍,光明正大旺门庭”。

唐代的陵墓建设是继秦汉以后的又一次高潮。包括武则天在内的唐21帝,除武氏与高宗合葬,末代的两位皇帝葬在河南、山东外,其余都在陕西渭水北岸,号称“关中十八陵”。各陵以层峦起伏的北山为背景,南面横亘广阔的关中平原,与终南、太白诸山遥遥相对。渭水远横于前,泾水萦绕其间,近则浅沟深壑,前望一带平川,黍苗离离,广原寂寂,更衬出陵山主峰的高显。唐陵继承了汉陵四向开门的传统并加以发展,形成象征帝王居所的宏伟构图:在陵丘四周建方形围墙,称为内城,四面正中为门,设门楼,四角设角楼;南门朱雀门内建献殿,举行大祭典礼;朱雀门外是长达三四公里的神道,最南端以一对土阙开始,阙后为门,由此向北离朱雀门约数百米至一公里是第二对土阙及第二道门,再由此门通向朱雀门前的第三对土阙。在第一、二重门之间的广大范围内分布着众多的陪葬墓,其中尤以太宗昭陵的陪葬墓最多,达167座。整个陵区范围十分宏大。此外还以许多气势雄壮的石人石马来陪衬渲染帝陵的尊严和崇高的气氛,使得无论什么人来到此地都不由自主地产生敬仰尊崇之意。

选址原则二:因地制宜

《周易·大壮卦》说:“适形而止。”先秦时的姜太公倡导因地制宜,《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泻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渔盐。”这其实就是我们古代先民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采取适宜于自然的生活方式的表现。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使人与建筑适宜于自然,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天人合一,这也正是风水学的真谛所在。

中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土质差别也很大,各地的建筑形式亦不相同。我国西北干旱少雨,黄河中游有大片具有壁立不倒特性的黄土层,易于挖掘,并具有防寒、保暖的特性,因而在黄土断崖处挖掘横向穴洞的居住形式——窑洞民居,广泛分布在甘肃、陕西、山西、河南等省。而西南由于潮湿多雨,虫兽很多,那里的人们就在栏式竹楼上居住。《旧唐书·南蛮传》就有关于竹楼的记载:“山有毒草,虱蝮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号为干栏。”这种竹楼楼上住人,楼下空着或养家畜。竹楼空气流通,凉爽防潮,大多修建在依山傍水之处,特别适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此外,草原的牧民以蒙古包为住宅,采取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云贵山区的人民用山石砌房;华中平原人民以夯土建房,这些建筑形式都是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的结果。

明代帝陵就是在阴宅风水术的指导下卜选的。明永乐年间,为了求得吉祥的墓地,明成祖命江西风水师廖均卿在昌平境内寻找。后来他在这一地区找到一片“吉壤”,叫黄土山,山前有龙虎二山,形成风水宝地。经朱棣亲自踏勘确认后封为“天寿山”,并于1409年开始在此修建十三陵的第一座陵墓——长陵。

十三陵所处的地形是北、东、西三面环山,南面敞开,山间泉溪汇于陵前河道后,向东南奔泻而去。陵前6千米处神道两侧有两座小山,东为“龙山”,西为“虎山”。用风水理论来衡量,天寿山山势延绵,“龙脉”旺盛,陵墓南面而立,背后主峰耸峙,左右“护砂(山)”环抱,向南一直伸展至北京小平原,前景开阔。陵墓的“明堂”(基址)平坦宽广,山上草木丰茂,地脉富有“生气”,无疑是一处天造地设的帝陵吉壤。从十三陵的选址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十分注重陵寝建筑与自然山川、水流和植被的和谐统一,追求形同“天造地设”的完美境界,用以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万历年间绘制的《襄阳古城图》

选址原则三:依山傍水

我们的祖先在生存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蕴涵着智慧的生活经验,其中在背山面水的地方建立定居点就是很重要的一条。当今考古所发现的原始部落遗址几乎都建在河边台地,这与当时古人狩猎、捕捞、采摘果实的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其实这也就是风水理论中依山傍水原则的由来。

明代宣德年间,张谷英率族人来到湖南岳阳县渭洞乡。这里的地形给了他很深的印象:五百里幕阜山余脉绵延至此,在东北西三方突起三座大峰,如三大花瓣拥成一朵莲花,是风水学里典型的“土包屋”式的依山形式。于是张谷英带大家在这里定居下来,过着安宁祥和的生活,五百年来发展成为六百多户、三千多人的大家族。这是比较典型的好风水旺家宅的事例。

建在珞珈山麓的武汉大学已有百年历史,在特定的风水环境下,校园因地制宜依山而建,学生宿舍贴着山坡,像环曲的城墙,还有个城门洞似的出入口。山坡平台上以中孔城门洞为轴线,图书馆居中,教学楼分立两侧。主从有序,严谨对称。学校得天然之势,显示出高等学府肃穆宏大的气势。武汉大学的选址和营建正是风水理论中“屋包山”的典范。

古人对于阴宅的重视不亚于阳宅,特别讲究“事死如事生”。因此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兴起了依山造陵的观念。许多国君的墓不是背山面河,就是面对视野开阔的平原,甚至有的国君墓干脆建在山巅之上,以显示生前的崇高地位和皇权的威严。后来人们选择墓地又特别重视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依山傍水被古人视作最佳风水宝地。《大汉原陵秘葬经》就曾记载:“立冢安坟,须籍来山去水。”

著名的秦始皇陵就是“依山傍水”造陵的典范,它背靠骊山、面向渭水,这一带的自然环境十分优美。也许有人要问,秦始皇执政于都城咸阳,为什么陵园却要选在远离咸阳的骊山之阴?我们来看看这里的地势就明白了。整个骊山唯有临潼县东至马额这一段山脉海拔较高,山势起伏,层峦叠嶂。从渭河北岸远远眺去,这段山脉左右对称,似一巨大的屏风立于始皇陵后,站在陵顶南望,这段山脉又呈弧形,皇陵位于骊山峰峦环抱之中,与整个骊山浑然一体。可以看出,这里正是一块符合依山傍水原则的风水宝地。

秦代“依山环水”的造陵观念对后代建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汉帝陵如高祖长陵、文帝霸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等就是仿效秦始皇陵“依山环水”的风水思想选择的。以后历代陵墓基本上继承了这个建陵思想。

古代墓葬选址示意图

选址原则四:察形观势

中国传统的“天人一体”哲学观使得中国人对于天地、人生有着独特的看法,特别讲究人与自然的协调和统一。传统风水理论实际上也是这种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应用。清代的《阳宅十书》指出:“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福最为切要。”也就是说,在选择居停之处时要重视山形地势,把小环境放入大环境中去考察,这也就是所谓的“查形观势”原则。

《禹贡》把中国山脉划为四列九山。风水学把绵延的山脉称为龙脉。我国的龙脉都源于西北的昆仑山,从昆仑向东南又延伸出三条龙脉,北龙从阴山、贺兰山入山西,起太原,渡海而止。中龙由岷山入关中,至秦山入海。南龙由云贵经湖南,至福建、浙江入海。每条大龙脉都有干龙、支龙、真龙、假龙、飞龙、潜龙、闪龙,勘测风水首先要搞清楚来龙去脉,应顺应龙脉的走向。

在查形观势的时候还要弄清楚龙脉的形与势的区别: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是远景,形是近观。势是形之崇,形是势之积。有势然后有形,有形然后知势,势住于外,形住于内。势就像是起伏的群峰,形则是单座的山头。认势唯难,观形则易。势为来龙,若马之驰,若水之波,欲其大而强,异而专,行而顺。形要厚实、积聚、藏气。从大环境观察小环境,便可知道小环境受到的外界制约和影响,诸如水源、气候、物产、地质等。只有形势完美,宅地才完美。查形观势就是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样就不会有后顾之忧,而会后福绵延,福泽子孙。《朱子语类》论北京的大环境云:“冀都山脉从云中发来,前则黄河环绕,泰山耸左为龙,华山耸右为虎,嵩山为前案,淮南诸山为第二案,江南五岭诸山为第三案,故古今建都之地莫过于冀,所谓无风以散之,有水以界之。”这说明了北京地理环境之优越。

中国帝王陵墓的选址是非常注重查形观势的。以清朝皇帝的陵墓为例,我们可以发现在选择陵墓的地址时,在这方面他们是下了很大功夫的。清东陵据说是顺治亲自跑马游山而选定的风水宝地。以风水而论,这里确是绝佳之地——整个陵区以昌瑞山为界,以北称“后龙”,是龙脉来源;陵区以昌瑞山为靠山,东侧的鹰飞倒仰山为青龙;西侧的黄花山为白虎;南部的形如覆钟的金星山为朝山;远处的影壁山为案山;马兰河、西大河二水环绕屈曲流过,环抱有情。是典型的“山环水绕、负阴抱阳”的山水格局。清代各帝后妃陵寝的选址和营建都是如此,无不考虑龙、砂、穴、水、明堂、近案和远朝的相互关系,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选址原则五:土质检验

很多古代帝王的陵墓现在都已经成为旅游观光景点,大家不难发现,这些墓葬的所在地一般都有山清水秀、风光秀美、空气清新、草木丰茂的特点。也就是说,这里的地形地貌和水土都是比较优良的。其实,在堪舆师给帝王选择陵寝的过程中,他们除了十分重视方位形势等因素外,对于当地的土壤质量也是非常重视和挑剔的。针对这些问题,他们常常在相地时亲临现场,用手捻,用嘴嚼尝泥土,甚至挖井察看深层的土质和水质,俯身贴耳聆听地下水的流向及声音,这些看似装模作样,其实不无道理。

在地球上,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就是风(空气)、水、地(土地)。“地”就包括了土壤,土壤质量的好坏是风水学需要研究的大问题。

现代科学已经证实,传统风水学认为土质决定人的体质的说法是有科学依据的。我们发现,土质对人的影响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土壤中的锌、钼、硒、氟等元素会直接影响人的健康。明代王同轨在《耳谈》中记载:“衡之常宁来阳立锡,其地人语予云:‘凡锡产处不宜生殖,故人必贫而迁徙。’”《山海经》也记载了不少地质与身体的关系,特别是由特定地质生长出的植物,对人体的体形、体质、生育都有影响。

第二,潮湿腐败之地是细菌的天然培养基地,会导致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皮肤病等。

第三,地球是一个被磁场包围的星球,人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时刻对人发生着作用。强烈的磁场可以治病,也会引起头晕、嗜睡或神经衰弱等疾病。

第四,如果在住宅地面3米以下有地下河流,或者有双层交叉的河流、坑洞、复杂的地质结构,都可能放射出长振波或污染辐射线或粒子流,导致人头痛、眩晕、内分泌失调。

从另一方面来说,古代的堪舆师相对来说都是地理学家,对气候、环境较为敏感,我们不得不承认风水术确定有科学道理,并非空穴来风。风水圈中曾流传过一个“郭璞葬母”的传说:郭母死后,郭璞给母亲挑选的墓穴距离河边不到百米,如果一发大水坟便会被淹掉,这可是风水大忌。郭璞却敢葬,预言水必退去,时人将信将疑。结果若干年后,河水果然改道了,郭母墓四周都成了桑田,郭璞的名气因此大振。郭璞为什么敢这么断言,无非是他对附近的山川走向、河流分布、气候变化,比别人更了解罢了。

选址原则六:水质分析

长江、黄河被我们誉为母亲河,因为大河之水哺育了沿岸的人民,是我们的生命之源。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就是天,所以有天生水之说,二就是地,三就是水。把老子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天生地,天地生水,天地水生万物。可见水的重要性。

中国古人把风水称为堪舆,也叫地理,我们不妨连起来一起读做“堪舆风水地理”。我们也可以这样解释:堪(观察天)、舆(勘察地)、风(空气空间)、水(水文水质)、地(地形地质)、理(研究分析理论)。这里所指的风为人呼吸的空气,水为人吃的水、源头水,土为种庄稼的土、穴位中的土。空气、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我们都知道,如果风(空气)质不好、水质不好、土质不好就会造成生物生长不好,人得病,生活陷入灾难。这也是现在绿色环保观念被大力提倡的原因。

古人认为“草繁木茂,水深土厚”的地方风水一定不错。这其实就是通过目测来辨别风、水、土的质量的方法。

具体到怎样辨别水质,《管子·地贞》认为:土质决定水质,从水的颜色判断水的质量,水白而甘,水黄而糗,水黑而苦。风水经典《博山篇》主张“寻龙认气,认气尝水。其色碧,其味甘,其气香,主上贵。其色白,其味清,其气温,主中贵,不足论”。《堪舆漫兴》论水之善恶云:“清涟甘美味非常,此谓嘉泉龙脉长。春不盈兮秋不涸,于此最好觅佳藏。”“浆之气味惟怕腥,有如热汤又沸腾,混浊赤红皆不吉。”

浙江省泰顺承天象鼻山下有一眼山泉,泉水终年不断,热气腾腾,当地人生了病就到泉水中浸泡,比吃药还见效。后经检验发现泉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氮。《山海经·西山经》记载,石脆山旁有灌水,“其中有流赭,以涂牛马无病”。

云南省腾冲县有一个“扯雀泉”,泉水清澈见底,但里面没有任何生物,鸭子等飞禽一到泉边就会死掉。经化验,泉水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巨毒物质。建立定居点必须远离这样的水源。

古代帝王在选择陵寝时对当地的水也是非常重视的。明十三陵附近有非常丰富的水源,因此这里终年草木丰茂,生物的多样性也发展得很好。现在,十三陵水库作为北京城市供水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北京城市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选址原则七:坐北朝南

风水学是很注重方向选择的。堪舆师在选好阴阳宅的位置后,还要选择最合适的建造方向,让建筑接收承纳四周山水空间的生气。这也叫做立向,立向是风水中的一大关键。

我们知道,中国传统的建筑,一般都是坐北朝南,子山午向。用现代科学来解释,这是因为中国位于北半球欧亚大陆东部,大部分国土都处于北回归线(北纬23度26分)以北,因此朝南的房屋便于接受阳光照射。这样不但冬季时屋内会比较温暖,对居住在这里的人的身体健康也十分有利。

此外,中国的地势使得中国的季风气候特点十分显著,大半个中国都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除了西北地区由于身居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外,我国主要有温带季风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还有海南、云南的西双版纳等少部分地区受热带季风性气候影响。因此,房屋坐北朝南,不仅是为了采光,还为了避开冬天的北风。甲骨卜辞有测风的记载。《史记·律书》云:“不周风居西北,十月也。广莫风据北方,十一月也。条风居东北,正月也。明庶风居东方,二月也。”清末何光廷在《地学指正》中云:“平阳原不畏风,然有阴阳之别,向东向南所受者温风、暖风,谓之阳风,则无妨。向西向北所受者凉风、寒风,谓之阴风,宜有近案遮拦,否则风吹骨寒,主家道败衰丁稀。”这就是说在确定方位时要避开西北风。

风水学表示方位的方法有:其一,以五行的木为东,火为南,金为西,水为北,土为中。其二,以八卦的离为南,坎为北,震为东,兑为西。其三,以干支的甲乙为东,丙丁为南,庚辛为西,壬癸为北。以地支的子为北,午为南。其四,以东方为苍龙,西方为白虎,南方为朱雀,北方为玄武,或称作:“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我国一般的帝王陵墓的朝向都是背山面水或是坐北朝南,南京的明孝陵、北京的明十三陵都是如此。但是位于凤阳的明皇陵却是朝北而建,而且道路还略有歪斜。考其原因,这是由于中都城垣宫殿在皇陵的东北方,为了使皇陵朝向中都的非常处置。

总之,风水学中的坐北朝南原则是我们的祖先通过千百年的实践得出的认识,这其实也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之道。

选址原则八:顺乘生气

传统的风水理论认为,气是万物的本源,万物莫不得于气。

我国古代风水大家、晋代大学者郭璞所著的《葬书》中,对感应原理和作用关系进行了阐述。《葬书》中称:“葬者,乘生气也。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发而生乎万物。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故葬者,反气入内,以荫所生之法也。经曰:气感而应鬼福及人,是以铜山西崩,灵钟东应,木华于春,栗芽于室。气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势;其聚也,因势之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意思是陵墓要选在有生气的地方,即所谓风水宝地,有生气才有万物。人是气的产物,人体骨骼就是由气凝结而成的。人死了,气也散了,仅留下了一副失去生机的尸骨。如果尸骨埋葬在有生气的地方,就会枯骨逢春,让灵魂得到升华。是人都为父母所生,就如一棵大树,父母是“本”是树干,子孙则是父母在世间的“树枝”。父母的尸骨在地下得到了生气,“本”就会生机盎然,与“本”一脉相连的“枝”也会大大受益,枝繁叶茂,福泽绵长。

明代的另一位风水大师廖希雍在《葬经》中指出,应当通过山川草木辨别生气,“凡山紫气如盖,苍烟若浮,云蒸蔼蔼,石润而明,如是者,气方钟而来休。云气不腾,色泽暗淡,崩摧破裂,石枯土燥,草木凋零,水泉干涸,如是者,非山冈之断绝于掘凿,则生气之行乎他方。”可见,生气就是万物的勃勃生机,就是生态表现出来的最佳状态。

风水学提倡在有生气的地方修建城镇房屋,这就叫做“顺乘生气”。因为只有得到充足的生气,植物才生长得繁茂,人类才会健康长寿。风水理论认为房屋的大门是气口,如果有道路和流水通向这里,即为得气。反之如果把大门设在背面,就是不得气。得气有利于空气流通,对人的身体有好处。宅内光明透亮为吉,阴暗灰秃为凶。只有顺乘生气的建筑,对居住在里面的人才有好处。

由于季节变化,使生气与方位发生变化。不同的月份,生气和死气的方向就会不同。生气为吉,死气为凶。人在做事的时候也应该随着自然的变化行事,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自古人们就选择在仲春时的清明节去祭扫先人的坟墓,这除了郊游踏青的理由外,也与古代堪舆术有关。《管子·形势解》说:“春者,阳气始上,故万物生。”气息交换旺盛,是亡人与活人“心灵感应”最活跃的时候。生者去阴宅看看,也是阴阳平衡的需要,会获得一年的心灵平安。而且,古人还认为,生者的住所即阳宅要时时维护,死者所居的陵墓,即阴宅也得定期扫视修理,添土护坡以防“泄气”。从伦理学角度看,即是鼓励后人每年定期祭祀先祖故友,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现在我国已经把“清明”列入公众假期,这也可以看成是当今政府顺应民意、倡导和谐的良好举措。

选址原则九:普遍绿化

我们的祖先在很早就已经注意到环境与人是相互作用的关系,而环境的好坏与树木的多少是紧密相关的。因此,无论是对于生者的住宅还是死者的陵墓,在周围栽种树木,进行绿化,已经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行为。

关于树木风水,几乎各派风水大师都十分重视,其作用也并不是一般人认为的只是遮阴乘凉、美化环境这么简单。民间风水师都相信这样的说法:“乡野居址,树木兴则宅必发旺。树木败则宅必消亡。大栾林大兴、小栾林小兴。苟不栽植树木,如人无衣、鸟无毛,裸身露体,其能保温暖者安在欤?”还说:“门前明净无遮蔽,宅后偏宜绿树浓;繁茂四时形不露,安居久远禄千钟。”唯其草木繁,则生气旺盛,护荫地脉,斯为富贵。

风水学讲究“形气同求”,认为有何气便有何形,有何形也必然产生何气,他们认为可以根据树木的好坏看人的兴衰。这也正体现了树木在风水中的重要作用。风水学认为树木的作用有四个方面。一、聚气:特别是在郊野空旷之处,气荡无收,可靠栽种树木来缩小住宅范围,使之有团聚之象。二、蔽风:山上平地及沿海平原,天风浩荡,冬季北风强劲凛冽,对人、畜及农作物都有危害,可以借种植防风林木来减小风的危害。三、遮形:住宅对面若有崩裂破面的山、屋角、墙角、烟囱以及高压电塔等形煞,可靠种树或植爬藤来缓和。四、通气兼遮形:住宅的生气在前面,可是远方却有形煞,可以栽种竹子或间隔距离较稀疏一点的植物,来把凶形遮住而又使吉气能通过。

郭璞《葬经》谓:“山之不可葬者五:气以生和,而童山不可葬也。土色光润,草木茂盛,为地之美。今童山粗顽,土脉枯槁,无发生冲和之气,故不可葬。”特别指出了荒芜的秃山是不可以用来做阴宅的。

旧制规定:“天子坟高三仞,树以松;诸侯半之,树以柏;大夫八尺,树以栾;士四尺,树以槐;庶人无坟,树以杨柳。”这实际上已经以礼制的形式把对于陵寝的普遍绿化原则固定了下来。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明孝陵还是十三陵,大凡古代帝王所葬之地基本上都是树木繁茂、水草丰美的地方,这除了原先选址的时候对环境的严格要求以外,也是后人不断栽种树木进行绿化的结果。

现在,我国为了减少对耕地的侵占,由政府发起了“树葬”的殡葬形式,即在逝者埋葬骨灰的地方,由后人栽种一棵树木,一方面表现了对于先人的怀念,另一方面也绿化了环境,让死者安然地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得享安息。

选址原则十:改造风水

《周易》有彖曰:“已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面应乎人。革之时义大矣。”在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我们的祖先已经意识到改造环境的重要性。但是这种改造绝不是率性而为,而是在顺应自然的前提下进行的改革。

我们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传说中舜命鲧治水,鲧只懂得堙、填之法,结果没有成功,为舜所杀。鲧的儿子禹接受了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用疏导之法,终于成功地把洪水降服了。这可能是最早的人类改造风水的记录。

四川都江堰也是改造风水的成功范例。位于长江支流岷江上游的都江堰是世界上修筑最早,且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的水利工程。2260年来都江堰的分水、溢洪、引水三大主要工程设施一直在正常运行,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后人总结了都江堰成功的原因,发现:首先,当年李冰父子在修建都江堰时遵循了与自然和谐的治水理念,即“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原理,因此都江堰是没有坝的引水枢纽。第二,即调节水流的“鱼嘴”分流工程,控制流量的“宝瓶口”引水工程及泄洪排沙的“飞沙堰”工程解决了控制流量、泄洪排沙等现代水利设施建设中的难题。第三,坚持岁修制度等可持续的管理措施。从都江堰的建设看,我们不得不佩服我们的祖先所拥有的智慧和能力。其中,天人合一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先进思想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的古帝王陵在改造风水方面一直是不遗余力。秦始皇陵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秦始皇陵园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已是占据了一块符合风水原理的宝地。然而在秦始皇陵的东侧还有一道人工改造的鱼池水。按《水经注》记载:“水出骊山东北,本导源北流,后秦始皇葬于山北,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始皇造陵取土,其地于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经始皇冢北。”可见鱼池水原来是出自骊山东北,水由南向北流。后来修建秦始皇陵时,在陵园西南侧修筑了一条东西向的大坝,坝长1000余米,一般宽40多米,最宽处达70余米,现在残高依然有2米至8米,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五岭遗址。这条大坝将原来出自骊山东北的鱼池水改为西北流,绕秦始皇陵东北而过。据《水经注》记载:“在鱼池水西南有温泉水,世以疗疾。”《三秦记》曰:“骊山西北有温泉。”可见当年的温泉与西北的鱼池水相对应,形成了南面背山,其他三面环水之势。可见正是对鱼池水流向的改造才使秦始皇陵形成了“依山傍水”的特点。

当自然山川条件不能十全十美时,就人工加以修、补、填、挖,这种把自然和人文有机结合在一起,造就出一个理想的“人造”风水宝地的方法,在历代帝王陵墓的建造中都有体现,也可谓对风水理论的一种实际应用。

风水宝地特别注意宅基(坟墓)前后左右的山体,这就是所谓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

雀,后玄武的风水格局,具有藏风聚气的功能。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在《郭

璞·古本葬经》中是这样描述的--------“玄武低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顺(俯)。”

这是古人对生命安全与归属感的表述。玄武、朱雀、青龙、白虎在风水学上又称为“四神

砂”(四相砂)。“四神砂”由于其排列的位置不同,因此所起的作用不同。《博山篇》对此

有详细的论述:“两边鹊立,命曰侍砂,能遮恶风,最为有力;从龙拥抱,命曰卫砂,外

御凹风,内增气势;绕抱穴后,命曰迎砂,平低似揖,拜参之职;面前侍立,名曰朝砂,

不论远近,特来为贵。”

在其中,“住宅风水中的砂指的是与住龙山相伴的小山,也指环绕的山体。龙与砂存在

主导和从属的关系,龙是君,砂为臣。……古人以封建思想作比喻,表达出和谐的景观感

觉以及人与环境和环境各部分之间的主次从属关系。”

祖国传统建筑风水认为砂的层次越多越好,环环相抱,形成花苞类型,才利于“聚气”、富贵。同时还要求在朱雀周围要有水流环绕,这样又增加了风水宝地的景致,

《葬经》中说:“宛委自复,回环重复,苦踞而候也,若揽而有也。欲进而却,欲止而深。

来积止聚,冲阳和阴。土厚水深,郁草茂林。贵若千乘,富如万金。”就是说山上要有茂美

的植被;前面要有月牙形的池塘或者河流;水的对面还要有一个对景的案山,基址正好出

在这样一个山环水抱的中央,并且地势平坦,还要有一定的坡度,就形成了背山面水的格

局了。这样风景秀美、水源充足并且防寒御暖的地理环境是非常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环

境和小气候,适宜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同时负阴抱阳、北山面水也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心理

场,给人一种心理上的安全和舒适。风水的环境模式主要是环境内部的土壤、植被、空气、

水分、光照等环境因素的相互协调,以达到“气”的统一。这种模式实际上表现为一种理

想的生态模式,当各生态因子向有利的方向发展时,环境的质量就高,否则就低。中医上

也认为“人居之处,随其方所,皆欲土厚水深。”说的就是人的住所应该坐北朝南、依山

傍水的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样才有利于养生。

“风水”这个名词,从晋代流传到现在,各人的解释不尽相同。西方人更不知道怎样来翻译,干脆以汉语拼音“fengshui”来表示,这也符合翻译的法则。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风水学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风水学入门知识大全——什么是风水

 “风水”这个名词,从晋代流传到现在,各人的解释不尽相同。西方人更不知道怎样来翻译,干脆以汉语拼音“fengshui”来表示,这也符合翻译的法则。

 《中国神秘文化辞典》是这样解释的:

 风水是个极复杂的概念,它至少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1)指先人的居处和生存环境。受灵魂不灭观念的影响,古人认为先祖死后仍在另一个世界——阴间继续生活。因而传统的风水观所包含的居处和生活环境,也包括已过世先祖的葬穴及其周围环境。

 (2)环境要素如山、水、风、空气、土壤、阳光等相互之间及其与传统人文学说气、阴阳、五行、八卦之间的各种神秘联系。

 (3)这种联系所显示和蕴含的居住者目前的生活状况与未来的吉凶祸福,在祖灵祟拜意识驱使下,古人事死如生甚至把己故先祖的阴间生活环境及其对子孙的祸福看得比自已的生存环境及其吉凶更为重要。因而对先灵的居处环境——阴宅,较之对自己的居处环境——阳宅,古人在选择与处理上显得更为重视和审慎。

 风水也由此从死、生的角度划分为两大部分:阴宅风水和阳宅风水。而在许多场合,“风水”的实际含义指阴宅风水。释名曰:“宅,择也,言择吉处而营之也。”然不论对何种环境的选择,古人的目的为了聚气。

 “风水”的风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风——大自然中空气的流动,它指的是运动之势;水也不是光指我们平常生活中所说的水(H2O),它包含了更广泛、更深刻的内容,最主要的是包含着趋向于静止的意思。堪舆学把奔腾逶迤的山脉(地表褶皱)定义为“龙”,这是非常形象的。龙行必然呼啸而生“风”(动态之势),龙止必有界水(静止之象)为证。所以,“风水”的本义是指龙的行、止。龙有行有止,行止有度才有生气,才有穴或垣局可寻;龙行无止(过龙)或有止无行(死龙)则没有生气,也就必然无穴可寻。凡龙行止有度的地方就有“好风水”,而龙行止失度的地方也就必然风水不好。

 “看风水”也叫堪舆,就是通过观天察地来寻找龙的行止规律,找到龙行止有度的地点——穴位或垣局,用于建筑阴阳二宅以事生事死(包括检查已经建好的阴阳二宅是否符合上述要求)。所谓“做风水”,就是用风水术指导建筑,使生气“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建好的阴阳二宅就是“做风水”的成果。

 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表达:

 风水,是按照周易理论对人类生存、生活、工作场所以及丧葬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风水术(堪舆),是以周易为基本理论,按照“天人合一”的要求,指导人们选择和建筑最佳的生存、生活、工作场所(古时还包括丧葬环境)的一门学问。堪舆是判断风水质量的理论和手段,风水是对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我们说某地是一处“风水好”,或“风水不好”,是通过堪舆得出的一个评价结论,而不能说成某地“堪舆好”。不能把堪舆和风水混为一谈。

 在环境学的研究中,学者们认为自然界的超微离子和磁场会对人体产生明显影响,并认为在自然界中任何物质都会产生能量,这些能量随着环境不断改变,也随着人体自身场态信息的改变而改变。这些信息能量可以使人心情愉悦、思维敏捷、健康长寿,也可以使人思维迟钝、神经恍惚、多病短寿。

 在人的一生中,人体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必然伴有一些物理和化学现象(一些学者已用仪器对人、动物、植物进行过成功的测验)。人体在外界影响下发生一系列生理、生物化学现象,为风水的作用机能提供了依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了解风水。

 (1)生态建筑与风水。为什么北方人居住砖瓦房,西北高原人挖窑洞,云南人则盖吊脚竹楼这就是生态建筑学在人们大脑中最基本的反映。风水的宗旨就是理气,即寻找生气。而有生气的地方应该是:避风向阳、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之地。这恰恰和生态建筑不谋而合!生态建筑学是研究人类建筑环境与自然生物共生关系的生态学,风水学则加进了感官心理因素。难怪当率先研究生态建筑学的西方人,偶尔把目光投向东方文化时惊讶地发现:发展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风水文化理论,竟与当代生态建筑学的新思潮理论产生了历史共鸣。

 (2)人体信息与风水。探索信息场和人体信息和谐共振,是风水的真正科学含义。医学其实也是调节人体信息与自然信息和谐共振的一种方法。医学从调整人体生命信息入手,风水则从调整自然信息入手。从命理上讲,生命个体具有各自不同的“命格”,人体信息阐述的是:每个个体,具有各自不同的生命信息、能量及不同的组合结构,当它同自然信息协调同步,达成共振效应,处于最佳状态时,就是上风上水。例如,睡觉的正确方向,就是人体信息适应磁场信息的最普通方式;美丽的花卉植物使人心情愉悦,就是自然信息对人体信息最普遍的调节方式;国家的政策到位,人民的观念到位(二者本身就是能量信息),是社会信息和群体信息的共振。

 (3)环境景观学与现代风水。当我们来到北京的故宫、苏杭的园林,就会为它的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而神驰暇往;当我们遇到寸草不生、狂风恶沙之地,就会避而远之。山清水秀,避风向阳,会让人神情愉悦;流水潺潺,草木欣欣,会使人流连忘返;莺歌燕舞,鸟语花香,会使人心旷神怡……这就是环境景观对人类产生的物理、生理、心理效应。这一切会使我们思维更加清晰敏捷,灵感格外活跃。现代风水学的使命就是将传统风水中的朴素真理,与现代环境景观学互相融合,更好地为众生服务。

 (4)水文地质与风水。为什么海南、新疆有长寿村,而陕西、贵州有傻子村为什么有矿泉的地方人杰地灵,为什么锡矿附近的妇女难以生育因为铁锌、有机蛋白等对人体有益,而镭等放射性元素,对人体与智力发展有害!为什么传统的风水师要装模作样地尝闻土和水的气味因为每个居民都喜欢水味甘甜之地,水味苦涩则无人居住。为什么有的地方人健康长寿,而有的地方人容易患病和早世这些都与水文地质相关。风水中的龙脉思想,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下产生的。趴在地上听地下水,其实就是地质学中关于山脉走向的学问。而风水中保护龙脉的思想,也与现代地质学中的水土保护、环境保护不谋而合。

 现代风水学的使命就是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科学地重新阐述,剔除迷信的部分,还其科学的一面。每种文化的存在都有其必然性,何况几千年长久不衰的风水文化水文地质风水的目的就是研究山川河流、地质地貌、山脉走向、水土关系以及各种化学元素对人类的影响,从而使人类更好地了解自然、顺应自然。

风水学说的起源和应用自有人类活动就已开始。早在旧石器时代,先民穴居而野处,为生存而争食,争而聚合为部落,部落圣人观天察地宜物,悟自然道而“结绳罔罟”,营以宫室,记以书契,此变革曰“易”。营造房屋,是以安全、避寒、防热为主要前提,所以多选择在地势较高、隐蔽、不易受洪水、猛兽袭击的地方居住生存;有的为了免受风雨、寒冷的侵袭,学会了观察山川江河的姿态、树木土石的变化以及风雨气象的转变,选择了风力向阳的地方居住,这些活动可以称为“营居”。而为死者营葬方面,选择葬地的活动可以称为“相地”。

以上两方面合在一起,可以说是风水之滥觞。从大量的考古发掘来看,早在四五千年前,人类已不是漫无目的择地架屋,而把房址选在距离河流较近的'、有一定坡度的、土质干燥坚实的台阶地,且房屋大多坐北朝南,背坡临水、子午向,这些构成风水术最基本的理论。

进入殷周社会,甲骨文的“宅丘”二字证明殷人仍有居丘(丘即陵阜,指河流的台阶层带)之俗。

最早反映先民相宅活动的文献当推《诗·大雅·公刘》:

“笃公刘,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乃陟南冈,乃觏于京。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忠实厚道兮公刘,去往百泉平原上,看那平原都有泉。然后登上南高岗,遇见这里宜建京。京师田野形势好,于是这儿停脚步。于是一同建陋居,于是说给大家听,于是语其大家语。)

“笃公刘,既溥既长,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其军三单,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度其夕阳,豳居允荒。”(忠实厚道兮公刘,又能普遍又专长,测量日影上高岗。勘察南北和阴阳,观看水源和流向。为君多次来敬畏,度量洼地和平原,确定田税好交粮。度量西山夕照处,豳地使用可扩大。)

“笃公刘,于豳斯馆。涉渭为乱,取厉取锻,止基乃理,爰众爰有。夹其皇涧,遡其过涧。止旅乃密,芮鞫之卽。”(忠实厚道兮公刘,营建宫室在豳原。横渡渭水来治理,又采厉石和锻石。定好地基有条理,改易众人改易有。夹着大涧两边住,逆流而上可过涧。一同定居人安宁,水湾内外都靠近。)

后世的风水师在具体操作技术方面虽然复杂得多,但对山川地势的总体勘察过程,与公刘却极相似。

《尚书·召诏序》云:“成王在丰,欲宅邑,使召公先相宅。”,先秦时期地理知识日见丰富,建邑相宅已成为王室的要事。

从甲骨文和先秦典籍来看,人们对地形和水文有了明确的划分,陆地分成山、阜、丘、陵、冈等,水域分为川、泉、河、涧、沼、泽、江、汜、沱等,河床地带分为兆、厂、渚、浒、淡等。

《尚书·禹贡》是一篇具有系统性地理观念的作品,其中有“导山”一段,记载了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间的二十余座山岭,由西而东分为三列,带有偏东北或偏东南的走向,这成为后世风水家所谓的“龙脉”的依据之一。

《管子》曰:“苟山之见荣者,谨卦而为禁,有动卦山者,罪死而不赦”,是对山形草木茂盛的重视;“其木宜苍与杜松,其草宜楚棘。见是土地,命之曰五施(施为度量单位,长七尺),五七三十五尺而至于泉,呼音中角。其水仓(苍),其民强,赤胪(在土质黑中带红)历强(坚),五种无不宜。”,这种“五土配五音”观念被后世风水术发展成为“五音五行”理论。

先秦古籍还有“土宜”与“天时”相应之说,《逸周书·度训》:“土宜天时,百物行治。”,《周礼·大司徒》:“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以阜人民,以蕃鸟兽,以毓草术。”所谓“十有二土”就是与十二次对应的分野。“相地”时注重“观天”,天地对应是风水术的升华。

先秦营建城池宫室除先行相地外,还要占卜,甲骨文中有“口子卜,宾贞:我乍(作)邑?”“乙卯卜,争贞;王乍邑,帝若?我从,之唐。”这是商王修建城邑需占卜以定吉凶的明确记录。又《诗·大雅·绵》记载古公父率族人迁到歧山之下,“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即占卜之兆显示可以在此居住,才筑室定居。《尚书·召诰》记武王克商后,欲迁九鼎于洛邑,于是“太保朝至于洛,卜宅”。《尚书·洛诰》记周公欲营建洛,“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水西,惟洛食。我又卜水东,亦惟洛食。来,以图及献卜”,经过反复占卜才最终确定下基址。埋葬死者也要占卜,《周礼·春官·小宗伯》的职掌中有王崩后“卜葬兆”一项,据注疏:“王丧七月而葬,将葬,先卜墓之茔兆,故云卜葬兆也;云甫者,既得吉而始穿地为圹”。可见挑选墓址需由占卜决定,挖掘墓穴也要占卜得吉才能进行。

汉代时期,方位、上坟等都有各种禁忌,墓上装饰有避邪用的石人、石兽、镇墓文。湖北江陵凤凰山墓出土的镇墓文曰:“江陵承敢告地下函”、“死人归阴,生人归阳”,正是此风俗的写照。

魏晋时期的管略是三国时平原术士,占墓有验而闻名天下,现在流传的《管氏地理指蒙》就是托名于管略而作。

晋郭璞为风水鼻祖,《葬书》中云:“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风水。”营葬术称为“风水术”由此而来,风水从此成为一门系统的地理学术而绵延至今。

古代的八个方位是东、西、南、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八个方向。今泛指各个方向,如四面八方。

一、出处:出自《逸周书·卷四·武寤解》:“王赫奋烈,八方咸发,高城若地,商庶若化。”

二、出处释义:武王赫然奋发威烈,八方诸侯全都发兵响应。高高的城墙若平地,殷商百姓归服如化。

扩展资料

古代八方的概念由八卦衍生而来。

八卦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用“一”代表阳,用“- -”代表阴,用这两种符号,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平行组合,组成八种不同形式,叫做八卦。

它在中国文化中与“阴阳五行”一样用来推演世界空间时间各类事物关系的工具。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xùn)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gèn)代表山,兑代表泽。

八卦就像八只无限无形的大口袋,把宇宙中万事万物都装进去了,八卦互相搭配又变成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基于当今社会人事物繁多;八卦在中医里指围绕掌心周围八个部位的总称。

八卦各代表自然界一定的事物或方位,它们是:乾(天、西北)、坤(地、西南)、巽(风、东南)、震(雷、东)、坎(水、北)、离(火、南)、艮(山、东北)、兑(泽、西)。

-八方

幽云十六州又称燕云十六州,大概位置相当于现在的河北,山西,天津和北京,所以他们是北宋抵抗少数民族的天然屏障,而幽云十六州关系到北宋的北宋是否可以高枕无忧,百姓是否可以安居乐业,最重要的是北方草地辽阔,南方多是百姓的农耕的田地,不适合养马,所以北宋一直想把幽云十六州收复到自己的手里,好用来养马,提高骑兵的军事力量,但是这个目标从来没有实现过。

宋太祖,宋太宗和宋徽宗,想要收复这十六个州用的办法也不一样,宋太祖刚刚继位,力量还不是很雄厚,所以首先考虑的并不是用战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是用钱来解决,他想用大笔钱来赎回幽云十六州,但是辽人也不傻,所以很干脆的拒绝了,宋太祖打算着急勇士,对辽国发动攻击,用武力来收复幽云十六州,但是最后计划还没有实施,就莫名其妙的死了。

 

宋太宗则想利用灭掉的北汉的余威,来个一鼓作气,结果打了两次都失败了,最后宋太宗不得不收兵。这次的失败起因还是在宋太宗这里,他集结了二十万的大军,一共是兵分三路,但是他担心这些将军拥兵自立,所以是宋太宗直接统治这二十万大军,最后因为战术上的错误,导致宋太宗打了三次也没有将辽人打败。

宋徽宗利用了金人才收复了幽云,但是还有十五州没有收回来,从那以后,一直到明朝,才将幽云十六州收复回来。

地理五诀:地有十恶不善,哪些风水大凶(下)

第五个,砂犯探头搥胸。这是两个问题。探头是什么意思呢?叫探头砂,探头砂在风水当中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形煞。主出盗贼,或有破败之象。一般来讲探头煞。也就是一个山形的后面它又有一个小山,这个小山似露非露,就像一个人露出一个头,但是又没有完全的把这个头给露出来,只露出来了一点点,看起来就像一个人藏在这个地方,监视着自己。

在风水当中称为探头砂。探头砂不光是出现在农村,出现在有山的地方;城市里面也是非常常见的。比如前面有一栋高楼,高楼的后面又有一栋高楼,但是这栋楼只相对前面这栋楼露出来一点点,看起来就像一个人露了一个头出来,但又没有完全露出来,这种都叫探头砂。在之前视频当中也和大家讲过,各位只要经常看我视频的,一听就能明白。探头煞是非常不吉的,主出盗贼,也代表被盗,它有几种情况,一般来讲出现在阴阳宅的正前方或阴阳宅的正后方,都是非常不利的。

出现在后方,主小人伤害。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这种危害特别大。出现在前方,主出的人,这家出的人可能品行不端正,会有盗贼,会有从事一些歪门邪道的这些人。

捶胸一般是指龙虎砂。风水当中有个名词叫龙虎相斗,还有一个叫龙虎捶胸。龙虎捶胸就是青龙山,弯过来,弯向右侧,但是它深入穴场;白虎砂弯向左侧,也深入穴场。就像一个人用两个拳头捶自己的胸,拍打自己的胸。看过大猩猩,只要它生气了,就会用拳头捶自己的胸。有这样的一个特点。

如果峦头上有这样的情况,要避开才可以。原著讲到,如果有捶胸的这种情况,会克子伤妻,会导致家人寿命不长,还会导致家中经常有哭泣之声,这是一种不好的风水。

龙虎捶胸,很有可能被一些人给误认为是青龙为案或白虎为案,就是青龙山比较长,并且延续到前面,做了案山。这个案山必须要和穴场是平行的,如果是斜着的或直接深入穴场,都可能构成捶胸的情况,都是非常不好的。

一般青龙砂和白虎砂,如果龙欺虎或虎欺龙都不是好的一个现象。就是青龙砂太长,白虎砂太短;或白虎砂太长,青龙砂太短,都代表一侧能量太重,一侧能量太轻,是不平衡的。风水学讲究的是平衡,讲究阴阳平衡,山水平衡。

第六点,砂犯反背无情。反背无情很好理解,我在视频当中经常讲到,砂也好,水也好,必须要有情于我,一定不可以无情于我。如果是无情于我,这个风水就不是好的风水。就像一个人,它是面向着你的,说明他信任你,他喜欢你;如果一个人侧着对你、侧着你或背对着你,这个人肯定是讨厌你的,不想看着你

所谓反背。如果一个山形是弯形,弯弯的,弓形的这一侧对着我,叫反背。如果是凹的这一侧对着我,就叫环抱。我们要去拥抱一个人,手臂一定要向他这边伸开。不能反着伸开,反着张开肯定抱不上;必须要向她这一方,向他这方合拢,才可以把他抱住。各位张开手臂做出拥抱他人的一个姿势,这个姿势你所面对的,就叫环抱;你背对着的,就叫反背。

如果遇到这几种砂出现反背,是非常不利的。第一种就是案山反背,非常不吉。第二种青龙山反背,白虎山反背,玄武山反背,也就是四神砂。

四灵砂四向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四灵四神四向,很多名字都一样的。如果这些山出现反背,那是大凶的。原著当中讲,如果这些砂出现反背,家里面的人会很贫困,青龙砂反背,长房贫困,长房就是老大。也代表长房会离开家乡或不和睦。白虎砂反背代表家中的小房会贫困,也代表不和睦。如果青龙砂和白虎砂都反背,代表家中非常不团结。子女会互相仇恨,一个家就会散掉。一个家如果散掉了,这个家会不会兴旺,绝对不会。

古人言家和万事兴。如果一个家不和,一定不会兴旺的。山一定要环抱着我,要友情,才是好的山,这样的风水才是好的风水,必须要有情于我。这是一个好风水要具备的一个基本条件。

第七点,水犯冲射反弓。这个和山一样的,反弓在水里面,称为叫反弓水。城市里这个路,道路如果反着你,称为反弓路;天桥是反弓的,称为镰刀煞。这里面有很多风水名词。如果一个水冲着你,并且犯反弓,也不是好风水,是非常不利的。

特别是在能看到的范围之内,如果有东西挡着,可以不管它;如果没有东西挡着,直接能看得到,就要管它了,这样的风水是有问题的。在书里面一句话,如果地穴遇水反跳,这样的地穴一文不值。只要看到有水反跳,反跳就是说这个水向你这边来了,但突然之间一下拐弯跳出去了,这种就叫反跳,它在欺骗你,这样的风水就叫骗子地,不是好风水。水犯冲射或水犯反弓都非好风水。所以水也必须要有情。水除了有情之外,还必须具备其他几个因素,第一个就是水必须要干净,第二个水必须要安静。

如果水发出咆哮之声为龙啸,为鬼哭狼嚎,不是好风水。如果住的地方,靠着这个地方,在古籍上的记载是说六畜不安,人丁不旺,非常不吉。过去的家庭是很注重六畜的,在农村风水当中还有一个六畜方的一个选择,在什么方位养小动物会比较好。现在很多人住城区,很多农村人也没有养一些动物,就不是很重要。家中养动物也是有一定运气因素,特别是经历过的人就会发现,在某一年养猪也好,鸡鸭鹅也好,都很顺利;但某一年就很不顺利,或猪死掉了,鸭死掉了。

其实这都是一种灾难,这也是破财。家中有动物,有的时候如果这个家庭要出现灾难出现危机,最先应灾可能会应到动物的身上,也就是说先死动物后死人,有这样的一个特点,而且这个是很准确的。一般来讲,如果家中的动物突然之间死掉了,都要引起警惕,在无缘无故的情况之下我们都要注意,这也代表死亡,代表家中有生命死去的一个意思。如果不注意,这个煞气的增加可能会导致人丁的损伤。经历过很多,包括我跟我老师他也经常在讲,只要一个家里面不顺,要出现大事。首先会六畜不安,其次才会人丁相损。六畜不安是非常危险的,要引起重视,也是在给人提醒。

第八点是水犯黄泉大煞,黄泉大煞是比较有争议的。也就是黄泉水,还分了很多种,有救人黄泉和杀人黄泉,这个水法到底准还是不准,它是有争议的。所谓的有争议,有一部分人认为是很准的,有一部分人认为它是不准的,这个理论还是有待验证。黄泉风水,黄泉水主要是在三合风水当中比较看重,在三元风水当中或其他派系风水它是不看重的,甚至完全不去管它。

黄泉风水是不是就非常凶,危害很大?不一定,通过验证发现,很多案例很多风水它都是犯黄泉的,但是并没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很多风水不犯黄泉,也会有不吉的事情。所谓的黄泉水也就是从旺方去水为黄泉,从临官方去水,从旺方去水。在风水书上说到,黄泉方,最忌去水,最忌这个方位去水,如果水从这个方位去了,会有夭折,家中会有寡妇,或者钱财损伤,家破人亡等,很危险,听起来很恐怖。实际上会不会这样子呢?

各位要记住,它的一个核心思想是什么?从旺方去水则为黄泉,兴旺发达的旺,旺方去水就是黄泉。也就是不管是用哪一派水法,只要是从旺方去水,都可以把它归纳为黄泉水。但是大家要记住一个概念,黄泉方是怕出去,不怕回来。这个大家一定要明白。而且这个不是很准,关键看怎么去用,如果用玄空风水,比如目前是八运,从向星的八白方去水,也可以把它说为是黄泉水。只要是从旺方去水都为黄泉水,用12长生来看,从临官方、冠带方、帝旺方、长生方去水,也可以把它称为黄泉水,这些都叫旺方去水。

这一讲也就是说水要从旺方来,从衰方去;水要显现在、要聚集在、要能看到在旺方,而不能在衰方。衰方应该看不见水,衰方也不可以看见来水。这是水法的一个基本准则,不管用哪一派风水,必须依照这个原则。

第九点,向犯冲生破旺。其实也是一样的,就是生旺方被破掉了,它有几个特点。第一可以用砂来理解,就是立这个向在旺方,低矮了,在衰方高起了;如果用水来理解,立这个向在旺方去了水,在衰方来了水,都代表这个向旺方被冲破了;衰方,凶起来了,是这样的一个特点。

相当于是做阳宅风水,阳宅风水当中很重要的几个位置。第一个就是大门,以大门为主。如果大门开在衰方,开在死方。用十二长生来描述,不要执着,只是一个比喻。大门如果开在衰死墓绝这些方位,肯定不好,大凶,肯定是大凶。如果开在临官方,旺方,就是非常好。如果落气的方位,来水的方位开在了衰方,那肯定是有问题的。

第十。向犯闭煞退神。这个其实也是讲的水法,后面都是说的向,立向的问题。所谓闭煞退神,它讲水不归库,就是说该见水的地方没有水,不该见水的地方偏偏见到了水。该见水的地方没有水,代表不会兴旺发达;没有水的地方见了水,代表会起灾祸。这样的feng水也不是好的风shui。当然这十点,就是说这十恶不善,归纳,大家要好好的去体会。但是风shui的不好,feng水的不吉,是不局限于这十点的,还有很多很多。要去学习的地方还非常的多。至于水法的问题,在feng水jie当中是最有争议的。

不同的派系它对水法有不同的看法,比如立子山午向,然后东方见水,就会有很多种说法。甲会说大吉,利老大;乙说损老大;丙会说,不吉不凶没问题,之所以会有这些说法,是水法的不同。风水当中理气是特别乱的,也不能说哪一派完全错误,也不能说哪一派完全的正确。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去看,都有它的道理。所以风水的根本是在峦头之上,而不是在理气之上,理气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不是根本的东西,而根本的东西是峦头。

只要把峦头把握好,就算方位弱一点,也不会有任何问题。

历史的底牌:古代帝王选择陵寝怎样看风水

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古代帝王在选择墓葬位置的时候都非常重视“风水”。而“风水学说”实际上是中...
点击下载
上一篇:中医美白药方下一篇:五官相术大全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