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食物的历史典故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4收藏

有关食物的历史典故有哪些?,第1张

1、古人食姜

神农尝百草,以辨药性,误食毒蘑菇昏迷,苏醒后发现躺卧之处有一丛青草。神农顺手一拔,把它的块根放在嘴里嚼。过了不久,肚子里咕噜咕噜地响,泄泻过后,身体全好了。神农姓姜,他就把这尖叶草取名“生姜”。意思是它的作用神奇,能让自己起死回生。

孔子活了73岁,这个年龄在春秋时期绝对算是高寿。这和孔子健康的饮食观和卫生习惯是分不开的。其中就有姜的功劳。

2、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儿子边跟着她边哭,他的母亲(曾子的妻子)说:“你回去,等我回家后为你杀一头猪。”妻子到集市后回来了,曾子就要抓住一头猪把它杀了,妻子制止他说:“刚才只不过是与小孩子闹着玩儿罢了。”

曾子说:“小孩子是不能和他闹着玩儿的。小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靠父母而逐步学习的,并听从父母的教诲。如今你欺骗他,是教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做儿子的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这不是把孩子教育好该用的办法。”于是就杀了猪把它煮了。

3、东坡肉

宋哲宗元祐四年一月三日(1089年),苏轼来到阔别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元祐五年五、六月间,浙西一带大雨不止,太湖泛滥,庄稼大片被淹。由于苏轼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使浙西一带的人民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他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变新颜。

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谢苏轼做的这件好事,人人都夸他是个贤明的父母官。听说他在徐州、黄州时最喜欢吃猪肉,于是到过年的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

苏轼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称奇,把他送来的肉都亲切地称为“东坡肉”。

4、太白鸭和李白

唐代诗人李白小的时候跟父亲就住在四川,直到25岁才离开四川。在四川的时候他很爱吃当地名菜焖蒸鸭子。后来李白受到唐玄宗的宠爱,入京被封为翰林学士。他以年轻时吃过的焖蒸鸭子为蓝本,做了一道蒸肥鸭献给玄宗,玄宗非常欣赏,将这道菜赐名为“太白鸭”,一直延续至今。

5、西施舌和西施

传说在春秋时,越王勾践借助西施的美色消灭了吴国,然后越王想接西施回国,但是越王的王后因为嫉妒西施的美貌,害怕她回来之后受宠,便找人将西施沉于江底。西施死后化为这贝壳类“沙蛤”,期待有人找到她,她便吐出丁香小舌,尽诉冤情,人们就把这类贝壳做成菜取名西施舌。

中华民族经过了五千年的洗礼,留下一卷卷,一幅幅灿烂的文化画卷,而最有代表性的画卷便是饮食。中华儿女多吃货,在饮食上面的开拓好像就是我们的种族天赋,以至于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笔下留下了不少形容美食的佳句。

如李白的“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唐代张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还有北宋第一吃货苏东坡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等等。

但古代朝代太多,历朝历代都有各自的美食,这些经过历朝历代衍生出来的美食,铸就了我国耀眼璀璨的饮食文化。我就选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美食来说说吧。

周代

周代是先秦时期,在烹饪技术取得重大进展的朝代,据《周礼·天宫》记载,负责周王室的饮食机构的官员达2294人,占整个周朝官员总数的58%,居历朝之最。这么庞大的饮食机构,把周代的饮食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其中“周八珍”便是其饮食艺术的最高代表。

据《礼记》记载,“周八珍”是供周王室食用的八种肴馔,有“淳熬”、“淳母”、“炮豚”、“捣珍”、“渍”、“熬”、“糁”、“肝膋(liáo)”。

淳熬,就是把肉酱浇在糯米做的饭上,浇入动物脂油。《礼记·内则》:“淳熬,煎醢(hǎi)加于陆稻上,沃之以膏。”

淳母,同淳熬类似,只是淳母是把肉酱浇于谷米饭上而已。

炮豚,就是在火上烘烤浑猪,但只是稍复杂的做法。据《礼记·内则》载,把杀好的猪掏空内脏,填入枣,然后草绳捆绑,涂上泥烘烤,泥烤干后掰去干泥,再用米糊淋在上面,之后放入小鼎内用动物油煎熬,再加以香草。然后小鼎再放在盛有汤水的大鼎中,煮上三天三夜,汤油同沸,便取出蘸酱食之。

捣珍,就是去牛、羊、猪、鹿、獐等动物的里脊肉,反复捶打,捣成肉茸,加醋调和。

渍,用好酒浸泡新鲜牛肉一天,之后取出和肉酱、梅浆、醋调和后食用。

熬,将生肉捣锤,摊放在席子上,把姜和桂皮撒在上面,用盐腌后晒干食用。

糁,将牛、羊、猪肉三等分,两份稻米粉一份肉合成饼,入油煎。

肝膋,用狗网油包着狗肝,放在火上烧烤。

以上就是周代饮食最高代表体现,“周八珍”。

汉代

汉代时期因为石磨经过改良之后,已可以制作一些面食了,而当时的面食统称为“饼”。张謇出使西域带来了胡饼的做法,胡饼就是烧饼。

还有一种“水引饼”,就是用肉汤搅和面粉而成的汤面条,其中以鸡汤做成的汤面味道最好最鲜美。

五侯鲭(这里念“蒸”,意为杂烩菜),这是一道有典故的菜,汉成帝有五个舅舅在同一日封侯,所以史上称“五侯”,但其实他们并不和睦,期间有位娄护(官职名称)能言善辩,辗转于五侯之间,深得他们喜爱,于是五侯都送他珍馐美食,娄护便集五家之珍馐制得这一佳肴,之后深受贵族喜爱。

魏晋南北朝

这时期的中华大地上又经历了一次大分裂大动乱,北方政权大多以少数民族为主,所以在饮食方面深受其影响。

此时期的美食有蒸豚(蒸猪),胡炮肉(游牧民族烤法的烤羊)、莼羹、驼蹄羹、鱼鲊(生鱼片)等等。

唐宋时期

这时期的中华饮食迎来了发展高峰,同周边各国的文化交流,各种美食层出不穷,在此我以唐代宰相韦巨源“烧尾宴”里的菜单和南宋时期清河郡王张俊宴请宋高宗的筵席菜单为主,罗列一部分。

唐代烧尾宴里有“通花软牛肠”(羊骨髓作拌料的牛肉香肠)、“凤凰胎”(鱼胰脏蒸成的鸡蛋羹)、“羊皮花丝”(拌羊肚丝)、“格食”(羊肉、羊肠拌豆粉煎烤)等等。

清河郡王府筵席菜单里有近200道美食,所以不可能全列,我只列一些有代表性的,菜单里有:莲花鸭签、茧儿羹、三诊脍、南炒鳝、鯚鱼脍、三脆羹、江鳐炸肚、鲜蹄子羹、七宝脍、蛤蜊羹、小头羹饭、脯腊鸡、脯鸭等等。

明清时期

到了明清时期的时候,各种美食已经很趋近于近代时期了,我国现今的八大菜系,很多代表美食都是发源于明代,完善于清代,成熟于近代。这阶段由于美洲的很多代表性作物和香料相继传入中国,为我国的饮食文化添砖加瓦,经过明清两代宫廷御厨和民间大厨的发光发热,到了近代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各色美食菜系了。

《食经》也是记录美食的这本书其实是崔浩记录他母亲及家族女眷做菜的一个合集,非常庞杂,而且深入细节,比如怎么做酸菜、怎么做酱,怎么做各种羹汤等等都有记述。这给我们一个启示,趁现在,一点一点的把自己家和亲戚拿手的菜整理出来,几十年几百年以后,后辈拿出来一看,那感觉,肯定不一般,要真能传到几百年以后,那估计也会成大家的经典了。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里面有个描写桂圆汤的场景么?

“彼时宝玉迷迷惑惑,若有所失众人忙端上桂圆汤来,呷了两口,遂起身整衣。”(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美食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我国,关于饮食菜肴的流派也有着八大菜系,由此也可以看出来美食在人们的心目当中有着多么重要的地位,而且关于美食的种类繁多,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特色,地方风味非常的鲜明。在古代的时候也有着许多非常有名的美食,流传至今深受人们的喜爱。

一、宫保鸡丁

宫保鸡丁最为主要的原材料就是鸡肉,辅料包括花生米,黄瓜,辣椒等等。据说这道菜是由清朝的总督丁宝桢所创,而他对于烹饪这方面颇有看法,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将自己的喜好融入到了菜肴当中,也就形成了如今中外闻名的创菜肴宫保鸡丁。这道菜也是由丁宝桢的官职来命名的,为了纪念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的品性。

二、东坡肉

提到这道菜,许多人都会想到我国古著名的诗人文学家苏东坡,而这道菜也是以苏东坡的名字命名的。东坡肉最为主要的食材就是五花肉,对于厨师而言,这道菜十分考验火候,对于调料的控制也要经过精准的把控,才能够呈现出色泽莹亮,口感顺滑的东坡肉。肥瘦相间的猪肉口感恰到好处,入口即化,咸甜适口,深受人们的喜爱。

三、红烧狮子头

红烧狮子头也是古代非常著名的美食之一,它也被称之为四喜丸子这道美食色香味俱全,肥瘦相间的猪肉色泽饱满,再加上绿叶的衬托,让这道菜的美观程度也十分高。在色彩上能给人们的视觉很强的冲击力,除此之外味道也是绝佳。而且根据史书的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红红烧狮子头做法类似的菜品。因此这道菜拥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能够被保留到现今,正是因为它的美味。

第一章 原始社会饮食浅窥

茹毛饮血与有巢氏的传说

燧人氏的故事与熟食的开始

伏羲、神农与民食

轩辕黄帝蒸谷为饭

后稷教民稼穑

第二章 古代饮食原料

《诗经》、《礼记》中反映了先秦时饮食原料

《吕氏春秋》列举的名贵食品

张骞从西域引进的饮食原料

东汉时临海地区和台湾的饮食原料

淮南王刘安始制豆腐

从脂膏到植物油

饧、蔗糖与唐太宗

《岭表录异》中记述的唐代岭南山珍海错

宋以来饮食原料的突出变化

异彩纷呈的花卉类饮食原料

食料家族里的宠儿——菌、藻

屈到嗜芰与食菱成俗

商山四皓与商芝菜的出名

狗肉可登大雅之堂

粤人嗜蛇肉历史悠久

百岁羹——荠菜

第三章 古代名馔及其掌故

仪锹、杜康与酿酒

先秦时期的六类主要菜肴

最早的一组名食——周八珍

公子宋“食指动”与鼋羹

炙鱼与公子光得国失女

汉以来大放异彩的面点糕饼

享誉两千多年的雕胡饭

汉时的“五侯鲭”

诸葛亮与魏晋时的馒头

谢玄与鱼鲊

诗人笔下的清蒸饭

莼羹、钙脍与张翰的“莼鲈之思”

炙豚与烤乳猪

……

第四章 饮宴礼仪与历代名宴

第五章 节日饮食

第六章 古时少数民族食俗片断

第七章 历代名家论饮食

第八章 古代炊、餐、饮具举要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林乃燊

内容:一 中国饮食文化概述

二 中国饮食文化的渊源

三 中国饮食文化的蓬勃发展

四 中国七大菜系的形成和发展

五 茶叶和米酒的故乡

六 与饮食文化密切相关的三个重要环节

七 饮食文化的两极世态

八 饮食文化向其他文化领域的延伸

九 对饮食文化贡献较大的若干历史人物

十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和出色的历史性贡献

2《中国 饮食文化 概论 》赵荣光

3《老饕漫笔》赵珩

内容:

是文坛宿将的主题回忆。文笔清淡含蓄,文品平实端庄,颇有“粤菜”之风。书中记录的,或人或事或风物或名胜或花絮或掌故,一概与吃相关。它用平实的语调钩沉与饮食相关的方方面面,却并不拔高,非将口腹之欲升华为文化精粹。

4《珍馐玉馔:古代饮食文化》王仁湘

内容:第一章 饮食之源

一 从渔猎到畜养 从采集到种植

二 从茹毛饮血到炮燔烹炙

三 陶烹的滋味

四 食具及进食方式

五 最早的酒酿

第二章 钟鸣鼎食

一 五谷六畜

二 青铜之美与饕餮之谜

三 烹饪始祖

四 五味调和

五 食饮有道

六 九鼎八簋

七 饮食之礼

八 儒家的饮食思想

第三章 奢靡时世

一 西来美食

二 胡食风气

三 地下食案

四 汉代宴乐图

五 饼饵麦饭

六 庖厨图卷

七 举案齐眉

第四章 乱世食风

一 浆酒藿肉

二 莼羹鲈脍

三 岁时饮馔

四 仁浆义粟

五 耽酒名士与隐士

六 烹调有术

第五章 美酒盛世

一 盛世烧尾宴

二 选胜游宴

三 胡姬美酒

四 茶道

五 酒中三味

六 以食当药

七 金樽银盏

八 分餐与会食

第六章 修身养性

一 酒楼食肆

二 羊大则美

三 毳饭与斫鲜会

四 厨娘本色

五 龙团凤饼

六 药膳

七 养身兼养性

第七章 味中乾坤

一 都下食事

二 御筵定规

三 菜系

四 蔬食与素食

五 红楼饮馔

六 知味者如是说

5《中国饮食文化》严益康 

内容: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章 中国饮食科学

第四章 中国的食制、食礼和食俗文化

第五章 中国饮食原料与技术文化

第六章 中国饮食审美

第七章 中国饮食风味流派

第八章 中国茶酒文化

附录一 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

附录二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

有关食物的历史典故有哪些?

1、古人食姜神农尝百草,以辨药性,误食毒蘑菇昏迷,苏醒后发现躺卧之处有一丛青草。神农顺手一拔,把它的块根放在嘴里嚼。过了不久,肚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