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觉一的关于教派名称和创立的时间问题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3收藏

王觉一的关于教派名称和创立的时间问题,第1张

王觉一创立的教派名称是什么?

目前有先天无生教、末后一著教、末后一着教、一贯教、一贯道等多种说法。教派创立的时间说法也多有不同。周育民说:“始称先天无生教,后为末后一著教。该教系王觉一在四十岁时创立的,其确切年代没有记载。”

1、马西沙说:“末后一著教即一贯教(后称一贯道)从青莲教教系中分化独立出来”,“清末一贯道创始人王觉一”,早在“同治年间就在山东、河南一带传授末后一著教”。

2、濮文起说:“清同治年间,王觉一自称古佛降生,创立先天无生教,后改名末后一着教。由于他经常宣传天人一贯之说,并且在主要著述中阐释‘一贯’二字,所以该教也叫一贯教。”

3、秦宝琦说:“咸丰初年,王觉一赴山西拜姚鹤天为师后,回到山东青州家乡,曾在山东、河南和淮海一带传授末后一著教。”“刘至刚即刘清虚逃回山东后,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将末后一著教改为一贯道。”

专家们的观点大相径庭。

4、曾在光绪朝任两江总督之职的曾国荃说:“该犯王继太在逃之父王觉一,即王希孟,又名王养浩,在家卖卜持斋有年,四十岁后,因见左手掌纹形似古字,即自称系古佛降生,并言梦见菩萨,令其传道。当即设立教名,始称先天无生教,后为末后一著教,劝人入教持斋,每人出钱数百文,或千文不等,收作用度,并用红色印出手纹给教徒收执,称可免灾,又做诸佛诸祖等句咒语,教人念诵。”1曾国荃的这段话已被研究者多次引用。曾氏所说的王觉一40岁创教,其教名“始称先天无生教,后为末后一著教”,也被研究者普遍接受。曾氏的相关记载是否准确无误呢?我认为,曾氏的记载并不十分准确。曾氏这篇奏折,是在审讯俘获的王觉一之子王继太后,根据王继太的供词而写成的公文。奏折的特点是语言精练,有些内容因奏报者认为不重要而被省略掉了。换句话说,曾氏奏折中所引述的王继太供词并非原文,而是经过提炼加工后的文字。如王继太曾在供词中交代的其父的年龄问题,就被曾氏在奏折中略去。

前文已经谈到新发现的《王继太即王际太供》,为我们了解曾氏奏折中的失真之处提供了重要依据。下面将《王继太即王际太供》中相关部分抄录如下:  1、父亲向来在家读书卖卜营生,吃斋多年。四十岁后,左手掌上生有古字纹痕,父亲就说梦见菩萨,叫他传道。因即设立教名,始称先天无生老母教,后称为末后一着教,劝人入教吃斋,每人出钱数百千文不等,作为盘费,并用红色印出手纹给教徒收执,说可免灾,另做诸佛诸祖咒语,教人念诵。

2、王继太在供词中说:其父王觉一设立的教名,“始称先天无生老母教,后称为末后一着教”。不难看出,曾氏的奏折漏掉了“老母”二字,又将“着”字写成了“著”。据《辞海》云:“着”,本作“著”。这二字在清代文献中混用是常见的。需要说明的是:在秘密宗教的经卷中所讲到“末后一着”时均作“着”,而清代官员奏折中却多用“著”。亦可以反映出,清代官员们对民间秘密宗教中的专用词汇并不熟悉。无生老母是明代后期以还的许多民间秘密宗教教派崇信的至尊偶像。她被视作创世主和人类命运的主宰,住在真空家乡(天堂)。

3、成书于清顺治年间的《古佛天真考证龙华宝经》云:“古佛出现安天地,无生老母立先天。”

4、无生老母分世界为三个时期,即青阳、红阳、白阳三期。白阳末劫来临的时候,无生老母派古佛即弥勒佛下凡,最后一次普渡众生。这在信仰无生老母的教派中称为“末后一着”。因此,在许多民间宗教的经卷中,常常都能看到“末后一着”的说法。如,“末后一着皈家去,九玄天上证无生。”

5、又如,“收元法末后一着。”

6、再如,“无生莲台坐云宫,末后一着躲死生。”

7、显然,王觉一创立的教派名称,即由此派生而来。从他号“古佛”来看,也能反映其间的某种联系。据王继太说,王觉一始立先天无生老母教是在其40岁后。前文我们考证说王觉一生于道光十三年,那么他创教的时间当在同治十二年(1873)。

至于何时改为“末后一着教”?我认为,王觉一在创教后不久,即在同治末年改名为“末后一着教”。

严格说来,“末后一着”的教名并非他首创。据新发现的《张怀松即张华松供》说:同治十年冬间,有湖南王国敬在我门口卖扣子,彼此闲谈,他劝我吃斋入教。他有修行功夫,能以延寿。我留他住了几天,拜他为师。他教我戒口,再点元传道。我从此吃斋。至次年春天,王国敬来铺,知我吃斋,他就给我点元……并告我说,这是传的末后一着教。叫我供无生老母轴像,并学练气守虚无功夫。王国敬住了几天走了。后来总未见着,想是死了……光绪四年春间,我赴风后顶烧香,见有卦人招牌上写“山东青州王觉一,敬占六爻神课”。我与他闲谈,他知我吃斋修道。他问我师傅是谁?我说王国敬,他说与他同教。他问我学的啥功夫。我说,守元关,习呼吸。他说这是头层工夫,还有二层工夫,须拜他为师,他才传授我……。

1、张怀松是末后一着教在河南汝宁府的首领,光绪七年十一月被捕后,在拘押的三年时间里,曾先后多次被清朝各级官府审讯,并留下多篇供词,这些供词原件几乎都完好的保存下来(其他案犯供词也是多份,前后供述内容不尽相同)。上面摘录的《张怀松即张华松供》,是光绪十年十一月十三日,由钦差大臣孙毓汶等人所审讯而留下的供词。张怀松所说,他的第一个老师王国敬,早在同治十年已向他传授了末后一着教。光绪四年,他再拜王觉一为师。如此说来,王国敬与王觉一没有师承关系,应当属于同辈关系。否则王觉一不会说是与王国敬同教,其也不会有再收徒孙为徒之理。张怀松的另一篇供于光绪七年十二月初九日,由汝宁知府周冠审讯的《张怀松供词》云:他(指王国敬)的教,头目先是湖南人水祖。水祖死,故又归与西川人金公。金公死,故又归余姓、谢姓、韩姓。余、谢、韩三人死,故归与夏天公接管。他的教头夏天公现年八九十岁。

2、张怀松的这份供词,不仅对了解王国敬的末后一着教传承有所帮助,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民国时期一贯道内部传说:“徐(守一)、杨(吉南)十三祖之后,道统混乱,系因众广争夺天盘,天命在隐显之间,特命先天五老及各仙佛圣真,倒装降世,暂理道统。”

3、这就是一贯道道统中所谓的火、木、土、水、金五老掌道时期。张怀松的说法,与一贯道的传说有相似之处。这也反映出一贯道的传说有其真实的一面。根据张怀松所说,王觉一传授末后一着教时,王国敬等人也在传授同教。一贯道经卷所谓“道统混乱”,“众广争夺天盘”。可能就是指,这一时期教派群龙无首,互相争夺势力范围。王觉一将王国敬的徒弟张怀松收为麾下,反映了末后一着教初期教派的内部争夺的迹象。据河南汝宁府教徒苏天爵说:“光绪三年五月间,我在给学生讲书,他(萧(氵凤)仪)听见说讲的好。他还有奇书数种,名《三易探源》、《一贯探源》、《道八卦》、《一字经》等书。我想借他书看,他说不敬神入教,不能给看。我就应允他入教。学屋后有一间闲房,我就将学中香拿去烧上,望空叩头,说是供的无生老母。他口内不知念的什么。遂起来一揖,就说是入教了。并告诉我,他的老师是王觉一,是有道学的,所说的书都是王觉一著的。他的教名是末后一着教。我问他那年见的王觉一,他说二年前已拜过他为师了。后来将《三易探源》等书送来。”

4、说明王觉一至少在光绪元年前,已用末后一着教之名广收徒众。据光绪九年湖北教徒熊定国说:王觉一他们“传教已有十七八年矣。”

5、亦是说,在同治四、五年间,王觉一已经在传教,只是还没有自立教门。

至独树一帜创教不久后,他及时打出了“末后一着教”的旗号,并以其“道教深奥”的才能征服了其他派系的成员,而成为公认的总教主。

1、此后王觉一则以末后一着教创始人和“总教首”的身分出现在民间秘密社会。

2、关于“一贯道”的教名出现于何时,民国时期编纂的一贯道经书《一贯道理问答》说:“王祖归空时,仍又请问,坛谕改名三极一贯,交付刘祖,道号清虚老人执掌。”

3、后人据此得出:末后一着教于十六祖刘清虚以后改名一贯道。甚至有学者明确界定:“末后一著教改为一贯道”的时间为“光绪十二年(1886年)”。

4、李世瑜先生对一贯道经书所说采取的是审慎态度,他说:“道中人承认刘某的传教年代是民国初年,那么严格说来,一贯道的创始应是民初。可惜这种传说不一定可靠,我们至多能说它是可能的罢了。”

5、一贯道之名究竟产生于何时?新发现的末后一着教典籍《书帖》为我们提供了新的重要证据。据《书帖》中云:千真万圣同追赶,大道三年满世间。通天撤〔彻〕地名一贯,无极至理包人天。

6、这一《书帖》中所谓的“大道”“名一贯”,不正是说教名一贯道吗?《书帖》亦被称为《庚辰年书帖》,显然最迟在庚辰年,即光绪六年时,已经有一贯道称谓了。光绪九年三月,末后一着教在湖北汉口的起义被镇压后,湖广总督涂宗瀛将事件的原委奏报朝廷,其奏折云:“王觉一称为太老师,王继太称为大老班(按:熊定国供词作‘板’),刘至刚称为老师。凡入教未久之人,皆不得见此三人之面。所以前获正法-之王大启等,仅知邓玉亭等所传灯花教,不知另是一贯教也。”

7、从上述记载中,亦可以说明王觉一时代已有“一贯教”的称谓了。“一贯教”,即“一贯道”,不言而喻。综上所述,王觉一早在同治初年即进行传教活动,并于同治十二年创立先天无生老母教,不久改名为末后一着教,光绪六年又称一贯道。关于该教派的典籍与图文问题,著书和编纂图文材料,是王觉一传播末后一着教的重要途径。据《历代祖师源流道脉》云:十五祖王觉一,号北海老人,“著书甚多”。

8、民国时期,一贯道内部刊印和传抄过多种署名和不署名的经书。李世瑜搜集整理后编辑《一贯道经典提要》,其中列于王觉一或北海老人名下的著作有:《一贯探原》、《一贯圣经》、《一贯概言》、《三教重新》、《三教圆通》、《三易探原》、《子曰解》、《大学中庸解》、《理性释疑》、《理数合解》、《谈真录》等11种。

9、这些书籍是否真的是王觉一所著,很值得怀疑。历史上假托前代名人作伪书者并不少见,这种挟名人以自重,在一贯道经卷中也是很常见的现象。如《历代祖师源流道脉》,其中将盘古、太昊、黄帝、尧、舜、禹、成汤、文王、武王、周公、孔子、曾子、子思、孟子、释迦牟尼、摩诃迦叶尊者等等,世俗与神道中贤者、尊者,统统编入一贯道的祖师道统。王觉一的北海老人的道号,从未见著录于清代历史文献,何以证明此人就是王觉一呢?即使署名王觉一的著作,又何以证明真正出于王觉一之手?对这类后人传闻或代笔的东西,应当采取审慎的态度,以免以讹传讹。

我们下面探讨的是清代文献中确有记载的末后一着教派中流传的典籍和图文。

第一,王觉一的著作和该教其他经文流传情况民间秘密宗教的特点是通过经卷等形式宣传教义、发布指令,以达到从思想到身心完全控制教徒的目的。

明清时,民间秘密宗教的经书有被冠以“宝卷”、“宝经”、“宝赞”等名目者,如《销释接续莲宗宝卷》、《古佛天真考证龙华宝经》、《九莲宝赞》等。但是,王觉一的著作从未冠以宝卷的称谓,这可能与晚清政府的民间宗教政策有关。清道光时,巨鹿知县黄育楩说:“邪经为邪教根源”,“邪经尤当密查”。

1、因此,当时清朝政府对收缴和销毁“邪教”经卷的工作相当重视,律令甚至规定“收藏经卷者,俱发边远从军”。

2、王觉一的著作不称宝卷,确实逃避了官府的打击。末后一着教起义失败后,教派中流传的包括王觉一著述在内的经卷才被发现和收缴。除少部分因审案需要存档外,大部分都被销毁了。尽管如此,在各级政府审理此案的档案中,留有许多记述案犯经书的资料。这为我们了解末后一着教的经卷情况提供了便利。据《王继太即王际太供》云:王觉一“又做《一贯探原》、《三易探原》各书,《采茶点元歌》,刊刻刷印,并《三极图》,一并送给教徒。”

3、《职员熊定国供》云:“王觉一有《大学中庸注解》、《易经注解》,刻书传送已多年。”

4、《田映堂供》云:“他(王觉一)说:他著有《三易探源》、《心经解》等书。”

5、《高勤即高配天供》云:王觉一“给小的《学庸解》书……《学庸》版是小的们照刻的,书上都有名字。”

6、《殷五供》云:“王觉一在小的铺里住了一天,给小的《一贯探源》、《三易探源》各一本,已被兵役起获。”

7、《苏天爵供》云:“他有《三易探源》、《一贯探原》、《一字经》、《道八卦》等书,系王觉一传授。”

8、左宗棠奏折云:“王觉一授以《一贯探原》、《三易探原》、《圆明范格》三书。”

9、光绪九年十二月至十年正月,河南省河北总镇官兵在裕州、舞阳、唐县等地,先后抓获逃匿的末后一着教徒多名,所起获的物品中有“《三易探源》、《一贯探源》、《学庸解》各书,并《学庸解》书版。”

10、山东青州府官兵在王觉一家,“起获书籍,虽尚无悖逆字句,惟《一贯探原》序文记言‘无生老母降乩所作’。抄录小书一本,亦托言无生老母劝事,均属荒诞不经,具应存库备查,俟缉获王觉一讯结,在行销(毁)。”

11、通过以上资料统计,王觉一所著有《一贯探源》、《三易探源》、《大学中庸注解》、《易经注解》、《学庸解》(又作《学庸圣解》)、《心经解》、《圆明范格》、《道八卦》、《一字经》等9种。其中以《一贯探源》和《三易探源》流传最广。

第二,王觉一的著作,既有抄本也有刻本。这些著作均撰于光绪十年。从清州府官员所描绘的藏于王觉一家的《一贯探原》序言和小书一本(似为《三易探源》)的内容来看,该书并未脱出前代宝卷的窠臼。如《九莲宝赞》开篇第一句话云“普明古佛遗留《九莲宝赞》,普明如来亲传末后一着。”

1、王觉一称他的书是“无生老母降乩所作”,其“托言无生老母劝事”的做法,与其他宝卷托名神旨的做法如出一辙。末后一着教以无生老母为崇信的偶像,王觉一是借无生老母之口而传播教义。王觉一本人对《一贯探源》、《三易探源》二书情有独钟。他在《庚辰年书帖》中云:“不信拆开新书看,三易一贯两探原。句句道理真空面,言言透彻无极天。”

2、由此可见,《三易探源》和《一贯探源》是王觉一著作的精华。末后一着教内部除了已知的王觉一的几种著作外,是否还流传其他书籍?以往因资料匮乏无人提及。在笔者新近发现的档案中,有一批是河南南阳府官军擒获“教匪”档案资料。这为我们考察这一问题提供了帮助。光绪十年正月十一日,经南阳府知府濮文进等审讯“教匪”后,“讯据该犯等供,为王觉一党羽不讳。除将供词抄呈鉴外,合将教匪高配天即高勤等五名,并伪造各执照、令旗、封条、图书、书版等,一并解送宪辕,饬发收管,委员审讯。”3随后,南阳将这批案犯和档案押解送呈河南巡抚。光绪十年正月十九日,河南巡抚鹿传霖又将人犯和物证批转给按察司,批文云:“南阳府拿获教匪及各伪件,解呈缘由抄合移咨,为此移咨贵抚提部院,即希查照办理,赐复施行等,因到本部院,准此。查此案前经将人犯、伪件一并发司收查,饬审在案。兹准咨解邪书等件,合再札,发札到该司,立即查照。前此批解人犯、伪件,一并查阅。督饬开封府提集各犯,隔别严鞫,务得确情,禀候查核,毋稍刻延。此件计发邪书三本,三极图一张,供招一折,限三日即缴。光绪十年正月十九日。”批文后面开列了查抄和收缴的末后一着教的物证清单。

河西地区流传的宝卷,不仅种类多,内容也很有特色,宝卷内容多为抑恶扬善,既能兴教化、劝操守,又能营造热闹气氛,给人以情感愉悦或心灵感悟。农村群众普遍把它当成立言、立德、立品的标准,视为“家藏一宝卷,百事无禁忌”。有的当它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及时雨;有的当它为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的无私棒;有的当它为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百宝经。有的家庭儿女不孝、媳妇不贤、家事不顺、人丁不和,用“念宝卷”的方式使家人受到教育,幡然悔悟。宝卷在河西人民群众中根基之深、影响之大、范围之广,可谓“之最”。宝卷的韵文句式以十字句最多,七言句次之,还有五言句、四言句,句子有一定的平仄韵律。当然,句数的多少还可以灵活的变化,最长者可以达30句,短者只有4句。韵文配以曲调,其曲调除保留了个别原有曲调外,大量使用的是当地民间曲调。据初步统计有20多种,常见的有莲花落、打宫调、浪淘沙、哭五更等,这些曲调的使用,没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念卷人可以根据情节的发展灵活安排,内容的不同随时转化。常常给宝卷注入新鲜血液,使唱调常青不老,娓娓动听。这样,使整个宝卷从头到尾,唱唱念念说说,说说念念唱唱,生动活泼。听众聚精会神,津津乐道,通宵达旦,兴味十足。

无生老母是玉皇大帝的母亲。

无声老母也叫无生老母和无极老母,与玉皇大帝是母子关系。大哭灵山全称为“吾圣老母大哭灵山”。无生老母为明清时民间宗教中至高无上之女神,居住在灵山八宝碧云宫中。其在灵山之上,看到世间之人深陷苦海之中,不禁悲伤叹息,因此有此篇《大哭灵山》。

原叙

吾本瑶池金母。从混沌初分。而开辟以来。秉西方金气所化。居住灵山八宝碧云宫中。皆因无极始盈。太极初现。乾坤初奠。世界冷淡。未有人烟。娘分下九十六亿灵光。化生世人。传流人根。创造花花世界。功成之后。及早回头。虽想贪恋酒色财气。不肯回头。又恋恩爱牵缠。无有了休。沉落苦海。永转轮回。哀哉痛哉。为娘每日悬望儿女。不得归家。无奈差下太上老君。化生三皇之时。设立青阳大会。度回二亿元灵归西。又待数千余年。又差下释迦文佛。化生犹太国中。转生皇宫。后遇伊喜指醒。次拜燃灯成其大道。设立红阳大会。坐朝问道。后至印度国打开普渡。又度回而亿灵根。同登极乐。今到三劫期。三元大会。万国归中。五行混合。四生大道。尽造劫数。实实悲痛。老娘不忍。无奈先差下二十四代祖师。八十一洞真人。诸佛诸祖菩萨罗汉神仙。三千徒众。七十二贤。一起临凡。搭手助道。各把道传。开荒下种。劝化良贤。次差下弥勒教主降世在燕南照北。设立白阳大会。普度群真。早上金船。别立世界。重立人烟。摘星换斗。挽正乾坤。仙佛帮办。设立鸾坛。飞鸾演化。唤醒英贤。度会九二。九六团圆。三赴龙华。挂号封贤。加封佛祖。坐定金莲。莲台高坐。自在安然。无生老母在此。灵山慧眼观看。青阳已过。红阳已尽。今三期白阳来到。恶劫齐降。想起婴儿姹女。迷在东土。不知上岸。未来收元。何日成功。思想起来。不由叫我悲伤叹息。

诗曰:灵山失散六万春,想起婴儿好伤心,我今哭下灵山去,皇胎儿女不认亲。

偈曰:灵山落世几人知,度尽万教来归一,儿女及早把船上,意守灵山好归西。

诗曰:老母哭下古灵山,皇胎儿女细细参,广知保守灵山地,不知寻找天外天。

偈曰:天外有天莫看轻,皇胎儿女记心中,凡间不认弥勒祖,天盘不能见无生。

简书

老母在天盘两眼泪涟涟,天下男和女至今不回还。

无生母在天宫两眼垂泪,泪频频往下倾湿透衣衫。

自从咱在灵山母子失散,到如今六万年不想回还。

无生母想儿女眼前活见,想儿女想的是心如刀剜。

想一回又一回不能见面,想一年又一年不回家园。

恨一能一个个扳依认母,恨不能一个个同上天盘。

越思想越伤心怨我自己,最不该把儿女送下天盘。

实指望落凡后急速回转,不料想一落凡迷在人间。

你只顾在世上贪恋美景,你忘了天堂里无暑无寒。

你只顾在世上贪恋瓦舍,你忘了天堂里玉瓦金砖。

你只顾在世上贪恋美味,你忘了天堂里大会群仙。

你只顾在世上贪恋锦纱,你忘了天堂里玉带金冠。

你只顾在世上贪恋儿女,你忘了天堂里童女童男。

天下人全忘了无生老母,无生母我可怨天下儿男。

想儿女我捎去三藏经卷,想儿女我留下万卷书篇。

想儿女我差下千佛住世,想儿女我留下万祖临凡。

差一个又一个前来渡化,劝不醒众迷人真是可怜。

你为么不吃斋不把经念,为什么不戒荤不学参禅。

不杀生咱不把他的债欠,不害命咱不能与他结冤。

众畜生他也是无生儿女,咱为何把血肉当作饭餐。

众男女他也是无生儿女,有生灵伤害咱于心何安。

将天心比人心俱是一理,天生他人杀他结下仇冤。

但等那末劫年来把帐讨,六万年冤孽债一笔钩完。

人都说孔圣人未曾戒口,论语上乡篇用心细研。

在世上沽的洒他也洋用,在世上买的脯他也不餐。

孟夫子见其生不忍共死,闻其声再不忍食其肉焉。

虽蔬菜食与美未尝不饱,每应餐必斋祭诸佛同餐。

经年承三日斋七日又戒,这不是吃常斋是为何焉。

人都说这五荤难以戒断,以我说这件事反掌之间。

也非是挟泰山去超北海,也不过为折枝一般。

教你们入了道回心向善,教你们吃了斋同回家园。

世界人全无了回心之意,不说吃就说穿只顾眼前。

你只顾在世上争名夺利,你不思你不想到了何年。

时逢至三期会不回家转,失人身遭万劫永不身翻。

有三灾和八难一齐来到,众迷人全不知只当闲谈。

一个个死劫内心不回转,只愁的无生母泪湿衣衫。

只愁的无生母长吁短叹,只愁的无生母手拍胸前。

只愁的无生母双足跺地,只愁的无生母泪如涌泉。

无生母在天宫连哭带喊,众儿女无一个转回家园。

我差下老古佛前来渡化,是怎么装聋哑不语不言。

我差下众菩萨临凡渡化,是怎么装痴呆不敢近前。

我只得上前去良言相劝,劝一劝九二亿众位女男。

非是我好多事苦口相劝,伤害了哪一个娘不心酸。

迄如今世上人心如钢铁,无生母心使碎也是枉然。

说诵经说修炼他言虚假,说吃酒说嫖赌他更喜欢。

普天下俱都是虚情假意,普天下人都是巧取刁奸。

富贵者昧前因不存善意,贫穷者不守分意外图贪。

聪明者他不讲孝悌忠信,愚昧者更不论礼义耻廉。

心如铁胆如钢难调难治,我无有什么法渡化良贤。

从今后千万道全要住世,众同胞男女们仔细听言。

有缘人早回头速归正路,访明师指给你一窍玄关。

无生母疼儿女心中不昧,谁施钱刻版后万古流传。

经完毕加目人润子撰阳,替老母撑宝符解母危难。

还望着世男女避恶迁善,吃长斋办善事免尔罪愆。

若不然附地狱无人能管,纵然有贤子孙难超难迁。

切莫说我为善现下难办,须提防断了气要归阴间。

圣人云人将死其言也善,临渴时再挖井难求水泉。

早下米早吃饭便宜早占,不是我设计谋哄尔女男。

看眼下大劫到荒荒乱乱,只有这多办善兑尔前愆。

徜若是不修道也不办善,人身上这张皮不能久穿。

劝老少男女们别把我怨,恨不能将尔等同携西天。

到西天得快乐无边无岸,闲无事与众仙散步游玩。

吃仙桃喝仙酒常赴仙筵,比尔过穷日子强过百般。

居家人老和少永不离散,极乐国享荣华永不临凡。

念经人听经人各回家转,五更鼓睡不着打打算盘。

说至此自觉着俗言甚浅,后结续观音母再造法船。

这不是正宗的道教,接近于白阳教、白莲教、一贯教等等这类宣传末劫民间信仰。从明末清初开始出现,解放前比较流行,后来大陆解放就基本消失了,现在多是从海外港台地区重新回流到中国民间。偶尔现在能够看到什么龙华会宝卷等翻印的这类书。

这些民间宗教多是佛道结合,根据南宋柴望所著《丙丁龟鉴》谓凡甲子六十年中,逢丙午、丁未,国家都有厄运。其中丙午、丁未历经二十一次,都是天下动乱的年代。因为丙属火色赤,未为羊,故有红羊劫之称。由红羊劫而产生三阳说。认为现在是释迦佛掌教,叫做弘阳教主;过去是燃灯佛的青阳世界,未来是弥勒佛的白阳世界,认为当今世界大劫来临,劫尽之后,才是白阳理想世界。所有这些劫变内容的结合,就形成了所谓“红阳劫尽,白阳当兴”的理论。

2011年是兔年,2012年是龙年,2013年是蛇年,2014年是马年,2015年是羊年,所以推到2016年羊年结束了。

清代至民国期间流传于民间的唱曲。传说《花名宝卷》是一位坐牢监的人所创作的。他判的是死刑,关的时间也比较长,他在牢里创作的。时间已经到要杀头的日期将近,管理牢监的人来通知他,准备死前有什么交待,他说:“在牢里写一卷书,现在没有写好,如果要杀头让书写好再杀”。管理牢监的人向上汇报后,得到同意。于是专心创作,到书完稿后,牢监管理员拿去看后,感到是一本劝善之书,逐提交上面再阅上面官员看后,感到他的人有悔改之意,经过商量后,给他免去杀头之罪了。从此次民间音乐流传下来。

“花名宝卷”是讨饭人向主人家要饭时唱的曲调。讨饭人每到一户人家以唱花名宝卷来乞讨,逐渐成为“沿门唱书”。唱词以歌谣为主,以一年中每月盛开的鲜花名引头,劝人为善。表演者边唱边舞。

现今浙江宁波一带年长者,多会吟唱

王觉一的关于教派名称和创立的时间问题

王觉一创立的教派名称是什么?目前有先天无生教、末后一著教、末后一着教、一贯教、一贯道等多种说法。教派创立的时间说法也多有不同。周育...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