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朝代出现过大型的瘟疫?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5收藏

那些朝代出现过大型的瘟疫?,第1张

那些朝代出现过大型的瘟疫瘟疫都带来了那些后果

瘟疫事件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常见的,不仅仅是中国,很多地方都有,全世界上都有,所以瘟疫这个东西还是非常非常可怕的,中国古代有哪些比较大型的瘟疫事件呢

瘟疫,亦称大流行,最常见的是鼠疫,又称黑死病,有腺型、肺型和败血症型三种,在人类历史上有过三次跨洲际的传染力。最早在《旧约圣经》中已出现类似鼠疫侵袭亚述军的记载。首次的大流行发生於西元6世纪,疫情持续了五十多年。

14世纪欧洲爆发「黑死病」,发病1至3日之内死亡,大约死亡一千七百万至两千八百万条生命,死亡人数占欧洲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意大利、英国死者半数,据称是由中国商人和蒙古军队传入。第三次鼠疫大流行始於1860年,正值中国清朝后期。其它的疫疾还有痘疹(天花)、大头瘟、羊毛瘟、疙瘩瘟、吐血瘟。

上古时期

中国古代殷墟甲骨文已有「虫」、「蛊」、「疟疾」、「疾年」等文字的记载。「疠」字可见於《尚书》、《山海经》和《左传》。

汉朝

公元2年,青周大疫,汉平帝诏曰:「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

三国时期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天,北方发生疫病,当时为太子的曹丕在第二年给吴质的信中说:「亲故多罗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除孔融、阮瑀早死外,建安七子之中竟有五人死於传染病。曹植《说疫气》描述当时疫病流行的惨状说:「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魏晋南北朝

晋惠帝光熙元年(306年):「宁州频岁饥疫,死者以十万计。五芩夷强盛,州兵屡败,吏民流入交州者甚众。」(《资治通鉴》)

永嘉年间(307年—312年),战乱频仍,雍州以东,「人多饥乏,更相鬻卖,奔迸流移,不可胜数。」、「又大疾疫,兼以饥馑,……流尸满河,白骨蔽野。」(《晋书食货志》)

义熙元年(405年),益州大族谯纵据四川,自称成都王。义熙二年(406年),刘裕派遣刘敬宣率兵五千人伐蜀。义熙四年(408年)九月,敬宣部队势如破竹,到达遂宁郡之黄虎,谯纵请求后秦姚兴出兵,姚兴遂派遣平西将军姚赏等率兵增援,黄虎之战中刘敬宣前进受阻,双方相持六十余日,敬宣部队粮草啖尽,此时疾疫大起,「死者大半」,敬宣下令退出四川。到建康时,士兵十不存一。

隋朝

开皇十年(590年),首都长安发生疾疫。大业八年(612年),山东、河南大水,不久出现疾疫。山东地区灾情尤惨。

唐朝

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江东大疫,「死者过半」。「辛丑岁(762年),大旱,三吴饥甚,人相食。明年大疫,死者十七八,城郭邑居为之空虚,而存者无食,亡者无棺殡悲哀之送。大抵虽其父母妻子也啖其肉,而弃其骸於田野,由是道路积骨相支撑枕藉者弥二千里,春秋以来不书。」(《吊道殣文》)

宋朝

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河北大水,次年三月疫灾。

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江淮一带大疫。(《宋史·五行志》)

南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年),浙江永嘉地区大疫。

南宋德佑元年(1275年)六月,常州等城为元军占领,城内居民四处逃窜,「民患疫而死者不可胜计」。

南宋德佑二年(1276年)闰正月,元军包围了临安府,德佑二年闰三月,临安府大疫。

辽、金、蒙古

金末年哀宗正大九年(1232年),汴京疫病大起,「都人不受病者万无一二,既而死者继踵不绝。」当时汴京有城门12座,每日各门送出死尸多达2千具。

元朝

至大元年(1308年)春,绍兴、庆元、召州大疫,死者二万六千余人。皇庆二年(1313年)冬,京师大疫。(《元史·五行志》)

至顺二年(1331年),衡州连岁大旱,又发生疫灾,「死者十九」(《元史·文宗纪》)。

1344年,中国淮河流域爆发黑死病,河北商人再沿「丝路」将之传到印度、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同时期蒙古人西征时,将染疫尸体用投石机投入城中,由此散布病毒至欧洲各处。造成1347年欧洲大流行,大文豪薄伽丘的《十日谈》即是以这场瘟疫为故事背景,描写浩劫下的人性。

至正十九年(1359年)春夏,莒州沂水、日照二县和广东南雄路大疫。

明朝

万历八年(1580年),「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病,传染者接踵而亡,数口之家,一染此疫,十有一二甚至阖门不起者」。万历《山西通忘》卷26记载,潞安「是岁大疫,肿项善染,病者不敢问,死者不敢吊」。

崇祯六年,山西出现瘟疫。崇祯「七年八年,兴县盗贼杀伤人民,岁馑日甚。天行瘟疫,朝发夕死。至一夜之内,百姓惊逃,城为之空」。

崇祯十年(1637年)以后,山西全境瘟疫大流行「瘟疫盛作,死者过半」,疫情传到河南地区,「瘟疫大作,死者十九,灭绝者无数」。榆林府「大瘟,……米脂城中死者枕藉,十三年,夏又大疫,十五年,……大疫,十六年,稔,七月郡城瘟疫大作」。

崇祯十二年夏,商洛山中瘟疫流行,李自成、刘宗敏的义军将士染病。

崇祯十三年,顺德府(今邢台)、河间府(今河间)和大名府(今大名)有大疫,人死八九。

崇祯十六年二月,北京大疫,病名叫「疙瘩病」,「大疫,人鬼错杂。薄暮人屏不行。贸易者多得纸钱,置水投之,有声则钱,无声则纸。甚至白日成阵,墙上及屋脊行走,揶揄居人。每夜则痛哭咆哮,闻有声而逐有影」。(抱阳生《甲申朝事小计》卷六)

崇祯十六年八月,天津爆发肺鼠疫:「上天降灾,瘟疫流行,自八月至今(九月十五日),传染至盛。有一二日亡者,有朝染夕亡者,日每不下数百人,甚有全家全亡不留一人者,排门逐户,无一保全。」(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

崇祯十七年,天津督理军务骆养性说,「昨年京师瘟疫大作,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敛者。」

清朝

咸丰五年(1855年)六月,清水大疫。六年五月,咸宁大疫。十一年春,即墨大疫。六月,黄县大疫。(《清史稿·灾异志》)

俞樾的《曲园笔记》记载,「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乱定之后,孓遗之民,稍稍复集,扫除胔骼;经营苫盖。时则又有大疫,疫之将作,其家之鼠,无故自毙,……人不及见,久而腐烂,人闻其臭,鲜不疾者,病皆骤然而起,……或逾日死,或即日死,诸医束手,不能处方;……其得活者,千百中一二而已。

疫起乡间,延及城市,一家有病者,则其左右十数家即迁移避之,踣於道者无算,然卒不能免也。甚至阖门同尽,比户皆空,小村聚中,绝无人迹……」

光绪二十年(1894年),鼠疫曾发现於香港,后即酿成疫疠。流行於世界。(《中国医学史》,陈邦贤)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六月,京津地区爆发霍乱。死亡超过一万余人。直隶总督袁世凯在六月初十日给徐世昌的信函中说:「近日疫症大作,伤人甚多。」

1910年,伍连德(1879年—1960年)的《伍连德自传》记载「这种病……满州里一带的俄国人恐是最先染到的。有一部份以捕土拨鼠为之山东移民,患得更多。他们将鼠捕来,剥取其皮,染以颜色,冒充黑貂,售与西方妇女。……一俟有了二三十条鼠皮,即往客栈居住,静候顾主之光临。如果一人患有疫疾,即可传染整个客栈,再延至他处。

瘟疫其实各个时期都还是有的,只要做好准备,不慌乱,都还是比较好对抗的哦。

在医疗如此发达的现代文明,我们还会被疫情困住手脚,可想而知,在医疗技术落后、信息传播缓慢的古代,人们势必经常遭受瘟疫的侵袭,且古代一旦爆发瘟疫,就是一场大灾难。

中国古代大多政权都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牢牢地将人民绑在土地上,底层百姓只能靠几分薄田的收成来糊口,若是风调雨顺的年头,全家人或许还能填饱肚子,若是赶大旱、洪水、蝗灾的年景,大多数百姓就吃不上饭了,那时候粮食够当年吃的就算富户了,根本别指望能囤余粮,没有收成的年景只能去乞讨、逃荒、卖儿卖女了。

冯导的**《1942》讲河南大旱,河南人民逃荒寻活路的苦难故事,连地主都要卖女儿了,看得人心里很不是滋味,那时候都民国了,面对天灾人们还那么无能为力,就更别提古代社会了。

古代有句谚语“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是劳动人民根据历史事实总结出来的规律,因为在大规模自然灾害出现之后,百姓就没有了食物,为了活命,顾不得尊严体面恶不恶心了,一切能吃的不能吃的都往肚子里塞,草根树皮挖没了,就吃老鼠,甚至人吃人。

灾荒之年,老鼠也没有吃的,只能吃人的尸体,本来老鼠就脏,是各种病毒的宿主,还以尸体为食,身上的病毒就更多了,它们穿行在人群生活区的时候,都有将病毒传染给人类的可能,更不要说还有人吃老鼠,还有更恶心的请自行脑补,这样一来,不爆发瘟疫才奇怪了。

明朝末年就爆发了一场规模相当大的瘟疫,起因就是连续四年大旱,颗粒无收、灾民逃窜,以鼠为食,爆发鼠疫,感染者身上会有血疙瘩隆起,口吐鲜血,发病快者几刻钟就能身亡。

最可怕的是那次鼠疫传染得极快,往往一人病发后,全家感染,接触者也难幸免,用十室九空来形容当时的情况是很贴切的。瘟疫很快就传到了京城,每日出殡的队伍就挤满了城门,最可悲的是为亲人送行的队伍,回来就会多出几个感染者,甚至直接陪亡者长眠在那块墓地了。

那场瘟疫也波及了朝廷大员和京城的驻军,搞得人心惶惶,因此也有人将大明朝的灭亡归结于这场声势浩大的鼠疫。

那么,在物资和技术有限的条件下,古代人是如何控制疫情的呢?

其实方式和现在也差不多,主要得先隔离,切断传播途径,减少蔓延。

在《汉书》中就提到,民间一旦发生疫情,就让患病的人与健康的人分开居住,由朝廷免费给患病的百姓提供药物。在晋代,朝廷还规定了,官员如果家里有人感染时疫,即使官员自身没有感染,也要在家待着观察,不能上朝。

不过古代瘟疫一般都是从民间兴起,一村一县的感染,若发现是瘟疫,官府就直接封村封县了,只进不出,政府供应白粥和草药,也会派大夫来察看疫情,出应对之策。

瘟疫去世者的尸体,必须焚毁,这时也顾不得入土为安的观念了,还是要先顾活人,控制瘟疫,连死者生前用的器物都要一起销毁,防止病毒传播,那种全家死光的,直接就把房子一起烧毁了,全村死光,就一把火把村子烧了。

要是情况特别严重,十室九空,又传播风险较大,不排除直接烧村子的情况,这就有些残忍了,即使说是为了更多人的安全。

古代村落距离的相对较远,交通不便,人员流动性小,向外扩散的几率相对较小,若是发现得早、隔离得好,瘟疫在一村一镇,顶多一省就控制住了,毕竟像明朝末年那样席卷全国的瘟疫是不常见的。

古代针对瘟疫也没有特效药,不过针对一些常见的疫情,已经产生了疫苗,比如在清朝经常盛行的天花,天花在今天是可治愈的,可在古代基本是必死无疑的病,康熙皇帝体质比较好,小时候得天花挺了过来,虽然也变成了麻子脸,但好歹保住命了,还因为身体好被选为皇位继承人。

康熙深感其害,执政期间命令用人痘接种法,有概率地预防了疫情,1796年英国琴纳发明了牛痘接种法,1805年传入了我国代替了人痘接种法。

在医疗如此发达的现代文明,我们还会被疫情困住手脚,可想而知,在医疗技术落后、信息传播缓慢的古代,人们势必经常遭受瘟疫的侵袭,且古代一旦爆发瘟疫,就是一场大灾难。

中国古代大多政权都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牢牢地将人民绑在土地上,底层百姓只能靠几分薄田的收成来糊口,若是风调雨顺的年头,全家人或许还能填饱肚子,若是赶大旱、洪水、蝗灾的年景,大多数百姓就吃不上饭了,那时候粮食够当年吃的就算富户了,根本别指望能囤余粮,没有收成的年景只能去乞讨、逃荒、卖儿卖女了。冯导的**《1942》讲河南大旱,河南人民逃荒寻活路的苦难故事,连地主都要卖女儿了,看得人心里很不是滋味,那时候都民国了,面对天灾人们还那么无能为力,就更别提古代社会了。

古代有句谚语“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是劳动人民根据历史事实总结出来的规律,因为在大规模自然灾害出现之后,百姓就没有了食物,为了活命,顾不得尊严体面恶不恶心了,一切能吃的不能吃的都往肚子里塞,草根树皮挖没了,就吃老鼠,甚至人吃人。

灾荒之年,老鼠也没有吃的,只能吃人的尸体,本来老鼠就脏,是各种病毒的宿主,还以尸体为食,身上的病毒就更多了,它们穿行在人群生活区的时候,都有将病毒传染给人类的可能,更不要说还有人吃老鼠,还有更恶心的请自行脑补,这样一来,不爆发瘟疫才奇怪了。

明朝末年就爆发了一场规模相当大的瘟疫,起因就是连续四年大旱,颗粒无收、灾民逃窜,以鼠为食,爆发鼠疫,感染者身上会有血疙瘩隆起,口吐鲜血,发病快者几刻钟就能身亡。最可怕的是那次鼠疫传染得极快,往往一人病发后,全家感染,接触者也难幸免,用十室九空来形容当时的情况是很贴切的。瘟疫很快就传到了京城,每日出殡的队伍就挤满了城门,最可悲的是为亲人送行的队伍,回来就会多出几个感染者,甚至直接陪亡者长眠在那块墓地了。

那场瘟疫也波及了朝廷大员和京城的驻军,搞得人心惶惶,因此也有人将大明朝的灭亡归结于这场声势浩大的鼠疫。

那么,在物资和技术有限的条件下,古代人是如何控制疫情的呢?

其实方式和现在也差不多,主要得先隔离,切断传播途径,减少蔓延。

在《汉书》中就提到,民间一旦发生疫情,就让患病的人与健康的人分开居住,由朝廷免费给患病的百姓提供药物。在晋代,朝廷还规定了,官员如果家里有人感染时疫,即使官员自身没有感染,也要在家待着观察,不能上朝。

不过古代瘟疫一般都是从民间兴起,一村一县的感染,若发现是瘟疫,官府就直接封村封县了,只进不出,政府供应白粥和草药,也会派大夫来察看疫情,出应对之策。

瘟疫去世者的尸体,必须焚毁,这时也顾不得入土为安的观念了,还是要先顾活人,控制瘟疫,连死者生前用的器物都要一起销毁,防止病毒传播,那种全家死光的,直接就把房子一起烧毁了,全村死光,就一把火把村子烧了。

要是情况特别严重,十室九空,又传播风险较大,不排除直接烧村子的情况,这就有些残忍了,即使说是为了更多人的安全。

古代村落距离的相对较远,交通不便,人员流动性小,向外扩散的几率相对较小,若是发现得早、隔离得好,瘟疫在一村一镇,顶多一省就控制住了,毕竟像明朝末年那样席卷全国的瘟疫是不常见的。

古代针对瘟疫也没有特效药,不过针对一些常见的疫情,已经产生了疫苗,比如在清朝经常盛行的天花,天花在今天是可治愈的,可在古代基本是必死无疑的病,康熙皇帝体质比较好,小时候得天花挺了过来,虽然也变成了麻子脸,但好歹保住命了,还因为身体好被选为皇位继承人。

康熙深感其害,执政期间命令用人痘接种法,有概率地预防了疫情,1796年英国琴纳发明了牛痘接种法,1805年传入了我国代替了人痘接种法。

这次肺炎疫情目前也是这样,没有特效药,只能靠自身免疫的抵抗,我们没有能力奋斗在第一线,起码也尽量待在家里,算是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战胜疫情之日不久就会到来。

瘟疫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传播性的疾病了,哪怕是在现在,一旦有瘟疫爆发,也是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才可以控制的,但是在我国古代,明朝崇祯年间发生过一次特大瘟疫,这些瘟疫面积之大,伤害之高,可以说是历史以来都是罕见的,那这场瘟疫,最后是如何才得以控制的呢?

据记载,这场瘟疫始发于西北处爆发,之后,一路蔓延到我国南方地区,其传染面积可以说是遍布整个明朝,当时人们用来形容这场瘟疫的话就是十室九空,有的人全家死亡,一个不剩,每天死亡的人数不下百人,有的人早上刚染病,晚上就去世了。

而在当时,据当时的数据所统计,当时说死亡的人口单单是京城就达到了京城人口的五分之一,当时的京城人口在80万到100万之间,而统计的死亡数量大概有20万左右!

而关于这场瘟疫被处理的方式,相传的也是比较神乎其神的,相传当时福建有一人,他发现了治鼠疫的方法,而他的方法就是使用刺血的方法给别人治病,将病人的血放出一部分,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但这只是一种说法,具体的治疗方法并没有可靠的记载。而到了崇祯16年的冬季,相传北京的老鼠差不多死光了,人口也死的非常多,再加上这个福建人的治疗方法,瘟疫才得到较好的控制!

那些朝代出现过大型的瘟疫?

那些朝代出现过大型的瘟疫瘟疫都带来了那些后果瘟疫事件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常见的,不仅仅是中国,很多地方都有,全世界上都有,所以瘟疫这...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