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判古籍善本的价值?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如何评判古籍善本的价值?,第1张

何谓古籍善本?清朝版本目录学家张之洞的解释为:一是足本,没有删节和缺卷;二是精本,精校精注,错误极少;三是旧本,即传世很久的木刻本、传抄本和线装书。当代学者对古籍善本的解释为:一是年代久远而且有文物性;二是印刷插图精美而具有艺术性;三是书籍内容精辟具有学术资料性。国家文物法对古籍善本曾明文规定,凡是乾隆六十年(1795年)以前出品的文物和图书,均受国家法律保护,不得私自出口。于是收藏家们往往将这一时限之前的清代初期或更早期的精刻本和精抄本视为珍宝,因为最起码它的历史文物价值和学术资料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从而决定了其收藏和投资价值也是相当高的。古籍善本由于是纸质品,很容易受到损毁,如水灾、火灾、虫蛀等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保存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实属不易,这就导致了流传下来的古籍善本十分稀少,许多古书现已绝迹,留存下来的古籍善本中不乏孤品、珍品,有的存世量也不过是寥寥几部,因此,古籍善本的价值珍贵也就不难理解了。 

一、评判古籍善本价值的标准

  

1、文献价值 古书籍所描述记载的史料非常丰富,是研究古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第一手材料,因此古籍的价值首先体现于它的文献价值。 

2、版本价值  古籍的版本种类很多,一般来说,稿本(作者的原稿)、旧抄本、原刻本、精刻本、初印本以及各类活字印刷本等版本的价值更高。 

3、艺术价值 有些古籍字体雕刻精美,印刷水平较高,如精写本、精刻本、各种套印本、红印本、拱花等。 

4、学术价值 如名家稿本、精校本以及在某一学术领域有独到见解或较为少见的稿本、写本、批校本、过录本等,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5、文物价值 有些古书,抄写或刻印本年代久远,流传又稀少,如宋版书存世不多,无论从纸质、墨迹、印刷技能、装帧水平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文物考古价值。

 

二、各种古籍善本的市场价格    

近年来,我国古籍善本在拍卖市场上行情十分走俏,价格不断向上攀升。如一册《唐人写经遗墨》以88万元成交,《续华严经疏》以40万元成交,《四库全书珍本》以29万元成交,明代版《陀罗尼经》成交价9万元,清乾隆年间《汪由敦诗翰》成交价165万元,民国版《朱拓千叶莲花造像》成交价055万元等等,可见古籍善本近年来已成为拍卖会的重头戏,购买者十分踊跃。古籍善本现已成为收藏家们苦苦追求的收藏精品。 

目前,市场上的古籍善本价格还在不断攀升,特别是宋版书或更早的古籍涨幅更是惊人,眼下一般宋版书都是按页论价,而不是以本论价。一页品相上好的宋版书市场价大致在1 万元左右,换句话说,一册100页左右的宋版书价值可达到100万元左右。由于宋版书十分珍稀,其市场价格有可能还会进一步上升。元版书市场价与宋版书相差不是很大,市场价也随着宋版书的上扬而升值。明版书市场价要比宋版书低不少,其价格目前还比较平稳,但明版书要比以后的清版书的价格昂贵。明代初期的版本因流传下来的比较少,所以明初版本的升值潜力千万不可小视。明代中叶及明未的各种版本由于尚有一定的存世量,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其市场价格仍将平稳地维持着原状。清版书由于存世量较大,清中叶及晚清的版本,市场价还不是很高。但清初康熙、乾隆年间的版本仍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清代图书以木刻为主,晚清时有一部分石印版出现。清代版本尽管目前价格不是很高,但在这部分存世量较大的图书中仍不乏精品善本,这就要看收藏者的识别能力了。此外,民国初期的石印版和二十世纪30年代的一部分铅印版、影印版虽然不属于很珍贵的古籍善本,但也值得投资者收藏。古籍善本由于近年来在收藏品市场上十分受宠,因而各种伪造的古籍善本也应运而生。

  

三、古籍善本的几种作伪手法。

  

1、纸张做旧:纸张是文字的载体,没有纸张就没有书籍,因此判断古籍的真伪,首先要看纸张是否古旧。所以制作古籍伪本必须将纸做旧。将纸做旧有两类:一类是“染纸”,包括用糖水,或用栗子壳熬水,或用茶水,或用其它方法等将纸染成黄褐色,也有用烟将水熏黄的,以求使纸显旧色;二类是用“旧纸新印”,如果作伪者存有古纸,就可在纸上面新印古书内容,然后订成“古籍”,这种作伪方法尽管较少,但却使人很难从纸张上辨别其为赝本。 

2、伪造序跋:一些重复刻印本上,除保留有原书的序跋外,又增刻新有序跋,叙述重印的原因,序跋后还著有姓名、年月等。这些都表明了书籍的真实年代。作伪者往往裁掉对其作伪不利的序跋,或涂改其中的年代,也有重新伪造对其作伪有利的序跋。 

3、伪造名人题跋,藏章印记。 

4、伪造牌记:保留旧牌记,挖掉复刻牌记,或挖补,涂改复刻牌记的年代。 

5、裁截目录:将原目录裁去部分或全部,使人不知收全该书究竟有多少卷,以便用残本充当全本。

6、利用著录书:有些著录书的记载是错误的,作伪者便故意以此为据来兜售自己制作的伪本。 

总之,古籍善本作伪的手法有多种多样,有时只采用一、两种,有时则可能是各种手法混合应用。收藏者在实际辨别时,应该运用自己掌握的学识和有关资料进行全面考察被鉴定的古籍,并可请专家一起鉴定,应注意去伪取真,才能真正做到所购古籍物有所值。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上,我国人民创造出了辉煌的文化,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都达到了世界文学的巅峰水平。因此,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拥有的巨大的精神财富。特别是我国古代创造了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其中,纸的发明即创造了文化传统的载体,从而使得古籍成为我国人民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当代,随着古文化热的出现和出版业的繁荣,传统文化的出版成为出版界的重要现象,而古代书籍的出版更是对图书出版业之发展产生积极意义。本文立足于“传统文化热”的时代背景,对传统文化之于图书出版的积极意义予以分析和探讨,进而提出充分实现此种积极意义之途径和机制。

1 传统文化的出版诉求

传统文化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出来的辉煌的文化成就。我国劳动人民不仅取得了辉煌的科技成就,也创造了丰富的人文成果。由于传统文化为我国劳动人民所创造,其体现了本民族之特性和习俗,能为我国人民所喜闻乐见。因此,近年来,我国兴起了一股“传统文化热”。例如,于丹讲《论语》,易中天讲《三国》等节目都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和媒体的普遍好评。而广大人文社科研究人员更是注重从历史文化中寻求积极因素,进而为我国当前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建设提供文化习俗上的依据。对传统文化的好评和热爱俨然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现象。

“古代文化热”的浪潮即催生了传统文化出版产业。近年来,出版界兴起了古代书籍出版的浪潮。例如,就国学经典书籍而言,近年来我国出版界推出了样式繁多的传统蒙学读物如《三字经》,《千字文》以及《老子》、《大学》等书籍;就医学类书籍而言,《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书籍也获得了读者的青睐;就小说类书籍而言,《水浒传》,《红楼梦》和《三国演义》等书籍更是经久不衰。这些书籍一旦出版,往往可以成为各个类别中的“畅销书”。以《黄帝内经》的出版为例,该书一经出版即为养生人士所追捧,一度成为“养生宝典”,其销量也位列前茅。古籍出版能够成为畅销书,其一方面由古籍之吸引力而决定,另一方面也充分表现了传统文化的出版诉求。

2 传统文化对图书出版的意义

对于传统文化出版之重要性,学界已就此问题达成共识。笔者认为,古籍图书之出版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其对出版业之发展亦具有积极意义:

21丰富图书出版之内容

笔者认为,传统文化对图书出版之发展的积极意义首先体现在其可以丰富图书出版的内容。应该说,当前我国文化行业是较为繁荣的,各种文化作品层出不穷,其内容也基本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科技、卫生等方面,然而,当前文化行业也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形,好的作品并不多,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在这种情况之下,出版业即注重从传统文化中吸收养分,大量出版发行古代书籍。古代书籍的出版丰富了图书出版的内容,许多传统元素得以通过出版业而投放到市场中,因此亦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22提升图书出版之品味和价值

传统文化的出版不仅丰富了图书出版的内容,亦提升了图书出版的品味和价值。具体而言,就图书出版之品味而言,我国劳动人们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创造了优秀的文化。写就了诸多史诗般的著作。如《红楼梦》,《水浒传》以及一些唐诗,宋词达到了世界文学史的高峰,其具有高雅的文化格调。笔者从事图书编辑工作数十年,参与编辑过多部古典图书的出版工作,深深体会古代文化对现代文明的影响。如《孙子兵法详解》、《三十六计详解》,《诸葛亮兵法详解》等书,将古代兵法运用到现实社会的各个方面,其在图书市场也是常销书籍。

因此,现代出版业对这些图书的出版是有利于提高图书出版之品味的。就图书出版之价值而言,古代书籍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文化成果以纸质的形式流传下来。而古代书籍出版则是传承传统文化成果的重要形式,从这个角度而言,古籍的出版有利于使图书出版具备传统文化传承的作用,因而可以提升图书出版之价值。

3 传统文化对图书出版之意义的实现

由于传统文化之出版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丰富图书出版之内容,提升图书出版之品味和价值,因此我国应当建立起完善的机制,促使传统文化对图书出版之意义能够得到完全的实现。

31鼓励古典书籍的出版

党和政府已经认识到古典书籍出版之重要性,中共中央在其下发的《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中指出,整理古籍,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下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工作。基于此,我国政府应当通过财政、税收等手段鼓励古典书籍的出版。就其财政手段而言,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支付对出版古籍的出版社予以补助:就税收手段而言,政府可以对流通中的古籍减免税赋。通过这两种形式,古籍出版将会得到鼓励。

32创新出版形式

出版界应当创新古籍出版的形式。具体而言,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就文化传播而言,网络亦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电子图书的出现即实现了无纸化的图书出版。笔者认为,我国出版界应当抢抓互联网兴起的机遇,创新古籍出版的形式,将古籍转化为电子书籍而予以出版,进而提高出版的效率及其经济效益。

33创新版权保护机制

就古籍而言,其产生于古代。往往过了著作权保护期,因而古籍的出版有可能不能获得著作权法的保护。这种情况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出版人的出版热情。因此,我国应当创新古籍著作权保护机制。具体而言,著作权法应当规定,对于那些在内容编排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需要出版人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出版古籍,则应当认定出版对其编排和创新享有知识产权,他人不得依其编排版式,出版样式进行再版,否则认定其构成侵权。通过对著作权进行保护是可以提升古籍出版之积极性的。

因此,我国应当保护创新古籍出版形式和古籍著作权保护,鼓励古籍的出版。更重要的是传承和弘扬我国灿烂的传统文化,使之古为今用。

收藏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有人说收藏是文人雅事,这话虽然有点片面,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收藏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最起码要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要能把朝代的顺序搞清楚,还要有一定的科学、艺术等知识。不同的收藏品种,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作支撑,收藏者要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特长来确定自己的收藏方向,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得书的内容好。用现在的比较时髦的话讲,在衡量一部书是不是善本时,内容理所当然具有一票否决权。善本书应该是能够经得起时代检验和考验的优秀著作,即使在某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列为禁书,也依然能传播后世。如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诬陷,获罪贬谪,其著作也被株连,但仍被人们视为珍宝,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1、整旧如旧,图书修复时,尽可能保持书籍部分原有特点,保持原貌,使图书的资料价值、文物价值不因修复而受损。

2、最小干预,比如,不该托裱的不要托。档案馆里,所有书籍无论有没有问题,下面都要托裱上一层,觉得这样就结实了。其实从修复的角度来看,这样做改变了纸的性状,是无谓的干预。并且,从保护的角度来看,托裱的硬了反而更容易坏。

3、材料和措施可逆,即在古籍修复工作中采取的任何一项措施都可以反复地重复使用,比如在书上补的纸是可以随时拿掉重新补过的。这点非常重要。

4、最大限度保存信息,有些人,传统的做法就是修复完后达到“乱真”的效果。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补完之后,应该让人看出来修补的痕迹。但这也要把握一个原则,比如黄纸的书我不能用白纸补,但是要比原件的稍微浅一点的**。站在两米的距离,看不出来,但再近一点能够看出来。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