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咳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2浏览:2收藏

五脏咳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病名·五脏咳 5 病机·五脏咳 6 关于内伤咳嗽 61 内伤咳嗽的病因病机 62 内伤咳嗽的症状 63 内伤咳嗽的治疗 64 内伤咳嗽的分类 641 肺经咳嗽 642 脾经咳嗽 643 心经咳嗽 644 肝经咳嗽 645 肾经咳嗽 646 气虚咳嗽 647 血虚咳嗽 65 内伤咳嗽的辨证分型 651 内伤咳嗽·痰湿证 652 内伤咳嗽·肺热证 653 内伤咳嗽·痰热证 654 内伤咳嗽·肝火犯肺证 655 内伤咳嗽·阴虚证 656 内伤咳嗽·阳虚证 657 内伤咳嗽·气虚证 7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五脏咳的方剂 2 治疗五脏咳的穴位 3 治疗五脏咳的中成药 4 古籍中的五脏咳 1 拼音

wǔ zàng ké

2 英文参考

five zangviscera cough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visceral cough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五脏咳:1病名;2病机。

4 病名·五脏咳

五脏咳(five zangviscera cough[1])是指除肺脏以外,其他脏病变在一定条件下累及于肺系,使肺气上逆而发生的内伤咳嗽[1]。

5 病机·五脏咳

五脏咳指五脏中,除肺以外,其他脏的病变在一定条件下也会累及于肺系而发生咳证的病机[2]。借以说明各脏在病理上相互转移的联系[2]。《黄帝内经素问·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提示对咳嗽的辨证论治不能局限于肺系(呼吸系统),必须顾及从肺连系各脏腑以及他脏累及于肺的可能性[2]。

6 关于内伤咳嗽

内伤咳嗽(endogenous cough[1][3])为病证名[4]。见《景岳全书·杂证谟》。

《中医药学名词》(2004):内伤咳嗽是指肺气虚弱或他脏累肺引起的咳嗽[3][4]。

《中医药学名词》(2010): 内伤咳嗽是指由于肺气虚弱或其他脏腑病变累及于肺引起的咳嗽[1]。

61 内伤咳嗽的病因病机

《医宗必读·咳嗽》:“劳役情志伤其内,则脏气受伤,先由阴分而病及上焦,此自诸脏而后传于肺也。”

62 内伤咳嗽的症状

其表现为起病缓慢,咳声轻微,并有脏腑虚损及气虚血亏等证,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4]。

63 内伤咳嗽的治疗

治疗宜调理脏腑为主[4]。《医门法律·咳嗽门》:“内伤之咳,治各不同,火盛壮水,金虚崇土,郁甚舒肝,气逆理肺,食积和中,房劳补下,用热远热,用寒远寒,内已先伤,药不宜峻。”

64 内伤咳嗽的分类

内伤咳嗽由于内伤性质和脏腑病变的不同,有肺经咳嗽、脾经咳嗽、心经咳嗽、肝经咳嗽、肾经咳嗽、气虚咳嗽、血虚咳嗽等[4]。

641 肺经咳嗽

肺经咳嗽为病证名[5]。又称肺咳[5]。指风寒束肺之实咳[5]。《不居集》卷十五:“肺经咳嗽。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麻黄汤主之。”

642 脾经咳嗽

脾经咳嗽为病证名[6]。又称脾咳[6]。指脾胃湿热,上熏于肺,或脾虚土不生金所致的咳嗽[6]。《症因脉治·内伤咳嗽》:“脾经咳嗽之症,咳而右胁下隐隐作痛,痛引心脾,神衰嗜卧,面色萎黄,腹胀黄肿,身重不可以动,动则咳剧,此脾咳嗽之症。”辨治:肺有热者,家秘泻白散;脾胃热积,栀连二陈汤;肺气不足,生脉散;土不生金,四君子汤;有痰,六君子汤,虚热,加丹皮、山栀,热甚加栀、连[6]。《不居集·脾经咳嗽》:“脾咳之状,咳则右胠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升麻汤主之。咳而涎出,续续不止,引小腹谓之脾咳。”

643 心经咳嗽

心经咳嗽为病证名[7]。指心火妄动,金被火灼或心血心气不足所致的咳嗽[7]。《症因脉治·内伤咳嗽》:“心经咳嗽之症,咳则心痛,喉中解解如梗状,甚则舌肿咽痛。”多因心火妄动,金被火囚,肺叶焦满,或心血不足,心气亏损所致[7]。治宜选用导赤各半汤、朱砂安神丸、家秘泻白散、人参平肺散等方[7]。《校注医醇賸义·咳嗽》:“心经之咳,痰少心烦,夜不成寐,玄妙散主之。”

644 肝经咳嗽

肝经咳嗽为病证名[8]。指肝病犯肺所致的咳嗽[8]。《症因脉治·咳嗽》:“肝经咳嗽之症,咳则两胁下痛,痛引小腹,或寒热往来,面青色,筋急,此肝经咳嗽。”多因肝气怫郁,木火刑金,或肝经少血,肝气亏损,木燥火生所致[8]。《校注医醇賸义·咳嗽》:“肝经之咳,痰少胁痛,易怒头眩,丹青饮主之。”《丹溪心法·咳嗽》:“嗽而胁下痛,宜疏肝气,以青皮夹痰药,实者白芥子之类,在后以二陈汤加南星、香附、青黛、青皮、姜汁。”亦可用泻青各半汤、柴胡饮子、加味逍遥散等方[8]。

645 肾经咳嗽

肾经咳嗽为病证名[9]。又称肾咳[9]。指肾虚引起的咳嗽[9]。《症因脉治·内伤咳嗽》:“肾经咳嗽之症,咳则腰痛,五心烦热,涌泉热,阴火上炎,时见干咳,痰味带咸,此肾经咳嗽也。多因劳伤肺气,金不生水, 过度,水虚火旺,肾火刑金,或真阳不足,水泛为痰所致。治疗如劳伤肺气,金不生水,生脉散合四君子汤;左尺滑数,知柏天地煎;真阴涸竭,人参固本丸、三才丹;右尺虚软,生脉散;真阳不足,八味丸主之。”亦有肾经受寒而致者[9]。《不居集·咳嗽》:“肾经咳嗽,肾咳之状,咳则腰脊相引而痛,甚则咳涎,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646 气虚咳嗽

气虚咳嗽为病证名[10]。指气虚引起的咳嗽[10]。多因劳役过度,肺气有伤;或饮食劳倦,中气有损,土不生金所致[10]。《症因脉治》卷二:“气虚咳嗽之症,面黄肌瘦,气怯神离,咳嗽吐痰,痰色清稀,饮食减少。”治宜健脾益气补肺[10]。方用四君子汤、参术膏、补中益气汤、琼玉膏、生脉散等[10]。

647 血虚咳嗽

血虚咳嗽为病证名[11]。指血虚引起的咳嗽[11]。多因形役阳扰,阴血亏损,火旺克金所致[11]。《症因脉治》卷二:“血虚咳嗽之症,盗汗自汗,潮热骨蒸,下午嗽多,形体黑瘦,五心烦热。”治宜养阴补血,敛阴降火[11]。方用四物汤、归芍地黄汤、天地煎、家秘肝肾丸合黄芩泻白散等[11]。

65 内伤咳嗽的辨证分型 651 内伤咳嗽·痰湿证

内伤咳嗽·痰湿证(endogenous cough with phlegmdamp syndrome[1])又称痰湿咳嗽,是指脾虚失运,痰湿内生,上渍于肺,以咳嗽多痰,痰白而黏,胸脘作闷,食纳不佳,四肢乏力,苔白腻,脉濡滑等为常见症的内伤咳嗽证候[12]。

652 内伤咳嗽·肺热证

内伤咳嗽·肺热证(endogenous cough with lung heat syndrome[1])是指火热之邪,蕴结于肺,以咳嗽,咯痰,气粗而喘,发热,口渴,或胸痛咽痛,鼻煽气灼,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数等为常见症的内伤咳嗽证候[12]。

653 内伤咳嗽·痰热证

内伤咳嗽·痰热证(endogenous cough with phlegmheat syndrome[1])又称痰热咳嗽,是指痰热蕴肺,以咳嗽,痰色黄稠而难排出,甚或痰中带血,胸闷,口干,口苦,咽痛,舌红,舌苔黄腻或黄白相兼,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内伤咳嗽证候[12]。

654 内伤咳嗽·肝火犯肺证

内伤咳嗽·肝火犯肺证(endogenous cough with syndrome of liver fire invading lung[1])是指肝郁化火,上逆犯肺,以咳呛气逆阵作,咳时胸胁引痛,甚则咯血,急躁易怒,头胀头晕,口苦口渴,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等为常见症的内伤咳嗽证候[12]。

655 内伤咳嗽·阴虚证

内伤咳嗽·阴虚证(endogenous cough with yin deficiency syndrome[1])又称阴虚咳嗽,是指阴虚内燥,肺失滋润,以干咳无痰,或痰少不爽,口干舌燥,或见咯血,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内伤咳嗽证候[12]。

656 内伤咳嗽·阳虚证

内伤咳嗽·阳虚证(endogenous cough with yang deficiency syndrome[1])又称阳虚咳嗽,是指脾肾阳虚,水气上泛,以咳嗽反复发作,痰涎清稀,头眩,心悸,畏寒,肢体沉重,或小便不利,苔白润,脉沉滑等为常见症的内伤咳嗽证候[12]。

657 内伤咳嗽·气虚证

内伤咳嗽·气虚证(endogenous cough with qi deficiency syndrome[1])又称气虚咳嗽,是指肺脾气虚,以咳嗽声低无力,气短,痰多清稀,神疲,畏风,自汗,易感冒,舌淡,苔薄白,脉弱等为常见症的内伤咳嗽证候[12]。

7

因为传统中医的血肉五脏理论和现代解剖学之真实发现不符,不自洽,漏洞之多已经到了无法自圆其说的程度,不改玄更张升级理论,最终会收摊也未可知,四时之五脏应时而出,还在四季之外新生出一个季节--长夏,以对应五脏,中医终于真正成为玄学

喜润恶燥的脏腑是脾。

脾的生理特性是(喜燥恶湿主升)。中医学中,脾是五脏(心、肝、脾、肺、肾)之一,是人体摄取营养的主要器官。中医古籍中对脾的解剖有所记载,脾位于脐上三寸,通过膜与胃相连,重二斤三两,形状似镰刀。

根据记载上的脾的解剖,结合脾主消化的功能,可发现中医学中的脾与现代医学中仅作为淋巴器官的“脾”并不符合。而现代医学中参与消化的“胰腺”与中医学中的脾较为相关,但中医学中脾的概念和功能要比“胰腺”更丰富。

特点

脾气的运动以上升为主要特点,将吸收的营养位置向上运输,通过心和肺的作用进一步化为气血。此外,脾气上升还能维持内脏的位置,防止脏器下垂。脾喜燥恶湿。脾体应清爽干燥,不留滞痰饮水湿之邪,否则会影响脾的生理功能。

由于脾主管人体的消化吸收,故脾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患有脾系疾病,应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脾的生理功能:

1、脾主管消化吸收,将从食物、水液中吸收而来的精微物质转运输布,以供其他脏腑利用。

2、脾能够固摄血液,使血液不逸出脉外。

组织学结构

脾脏的实质分为白髓、红髓和边缘区三部分。白髓由密集的淋巴细胞构成,是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的主要场所。当抗原侵入脾引起体液免疫应答时,白髓内淋巴小结会大量增多。红髓主要由脾血窦和脾索组成,红髓内血流缓慢,使抗原与吞噬细胞的充分接触成为可能,是免疫细胞发生吞噬作用的主要场所。

边缘区(MZ)位于红髓和白髓的交界处,此区淋巴细胞较白髓稀疏,以B细胞为主,但有较多的巨噬细胞(Mφ),是脾内捕获抗原、识别抗原和诱发免疫应答的重要部位。

在中医古籍中,提到过会对身体造成损伤的十几种行为,被总结为“五劳七伤”。并且认为很多人之所以不能够活到人的自然寿命的终点“天年”(大约120岁),其主要原因就是被“五劳七伤”所伤害。换句话说,如果躲不开五劳七伤,那么就很难长寿。那么中医说的“五劳七伤”究竟是什么?怎样才能尽量躲开伤害呢?

看到没,五劳所损伤的,都是人的根本:气血、筋骨肉。而五劳具体是什么,在古老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指出来了:“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1久视伤血

久视伤血,意思就是如果过度用眼,导致视力疲劳,就会导致身体精血亏虚。为何用眼过度会损伤身体的精血呢,因为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眼睛的视力维持,是需要依赖肝血来滋养的。

过度用眼,就导致人体肝血损耗过度而亏虚。

肝血亏虚之后,就不仅仅会表现为眼睛干涩、视力下降了,还会有月经不调,受孕困难,肤色萎黄,失眠多梦等症状出现。

所以,过度用眼,不仅是伤眼睛,还是会伤血,继而伤害全身的。

2久卧伤气

就是如果整天躺着不动,就会造成身体的气,逐渐亏虚,表现为身体越来越虚弱,干什么事情越来越没劲儿。

这一点,很多长期卧床的人可以说是深有体会的。而现代研究也发现,如果让人长期处于卧床状态,人的肌肉就会萎缩,骨骼密度就会下降,长时间卧床后,将会难以行走,还会出现头晕眼花等症状,这都是气虚的典型表现。

3久坐伤肉

久坐伤肉,其实指的是伤脾。因为古人没有电脑、手机等物品,久坐的原因,就是看书、处理公务。久坐不动,思虑过度,就会伤脾。而脾主肌肉,思虑过度,就会伤脾,导致肌肉无力、瘦削等,所谓“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而现代人,久坐不动,其实也会伤脾,伤肉。因为现代人看电脑、玩手机,也会思虑过度,而且还会导致肌肉劳损,出现腰酸背痛;而且由于久坐不动,肌肉运动能力下降,四肢肌肉也会比变得无力。

所以,久坐不动很伤身体,要适当运动,才会让脾胃更 健康 ,肌肉更健壮,身体更 健康 。

4久立伤骨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经常站立的人,劳累过度,就会表现为腰酸背痛,骨骼关节、肌肉过度疲劳,就会伤害骨关节的 健康 。

比如很多售货员等,站了一天后,累得都走不动道了,腰酸腿疼的,这就是伤骨的表现。

5久行伤筋

伤筋,其实主要指的是伤害膝盖。因为中医认为,膝盖为筋之府。长期行走奔波的人,就容易出现膝关节疼痛、僵硬、活动不灵等症状,这些问题,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就是筋受伤的标志。

七伤的概念,其实并不是金庸武侠小说中所谓的七伤拳。而是在隋朝的时候,官方编撰的《诸病源候论》中所提出的概念,即“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惧不节伤志”。

1大饱伤脾

所谓大饱,就是经常吃的太饱,就是暴饮暴食。《黄帝内经》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吃得太饱,脾胃消化负担加重,肠胃消化不过来,就会导致功能受损。

像现在很多家长在喂养孩子的时候,就容易给孩子吃得太多。他们总是觉得孩子吃的不够多,追着喂,这样一来其实是在伤害孩子。

吃的过多,伤害脾胃后,就会表现为消化不良、便秘、口臭等症状。

2大怒气逆伤肝

中医认为,人体的情绪与人体的五脏六腑都有密切的关系,其中怒的情绪,就与人体的肝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长期生气,容易导致肝气郁结,而肝气郁结则会导致生理功能的紊乱,如月经不调、乳腺增生、内分泌失调。

3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

所谓强力举重,意思很简单,即勉强自己举起重物,容易导致骨骼、关节的损伤,比如扭伤甚至骨折等。而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而且腰为肾之府,无论是骨折损伤,还是腰扭伤,都会伤及肾。

而久坐湿地,就会导致寒湿之气入侵身体,损伤肾中元阳和肾对水湿的调节能力。比如引发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这都是肾受伤的标志。

4形寒饮冷伤肺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而且通过鼻窍直接与外界相通,因此如果受到寒气的侵袭,或者总是吃生冷食品,就容易损伤肺气,而引发感冒咳嗽、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

5形劳意损伤神

身体过于疲劳、疲惫,经常忧虑,思考过度,当然会精神劳累。不能劳逸结合,疲劳过度,易出现抵抗力下降、失眠、神经衰弱等问题。

6风雨寒暑伤形

风雨寒暑在中医里指的是导致疾病的“四邪”,其实也指外界环境对人体的伤害,如淋雨、受凉、中暑等,这些都会导致身体疾病。

7过度恐惧伤志

过度的恐惧、房事没有节制,容易伤肾,继而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出现多种疾病问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五劳七伤”实际上是经常被人忽略的,所以才会“积劳成疾”。

上述,就是五劳七伤的全部内容。其实五劳七伤,指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对于身体的伤害,想要避免五劳七伤的伤害,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开这些会伤害身体的不良习惯。

#哆咖医生超能团##慢病防治知识#

细辛丸是一种中药制剂,通过研磨细辛根茎制成的颗粒状药物。该药物主要用于缓解头痛、鼻塞和咽喉肿痛等感冒症状,同时还可以提神醒脑,改善记忆力。细辛丸在中医传统理论中被认为具有辛散风寒、开窍醒脑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引起的头痛、鼻塞等不适。

细辛丸的主要成分是细辛根茎,这是一种植物性原料,具有辛温的药性。细辛根茎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和生物碱等活性成分,可以刺激呼吸道粘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血运行,从而缓解感冒引起的头痛、鼻塞等不适。

使用细辛丸时,一般建议口服。根据个人需要和医生建议,可每次口服2-4粒,每日2-3次。为了避免胃肠刺激,最好在饭后服用,或者用温开水送服。在使用细辛丸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免影响药效。

细辛丸作为中药制剂,它的使用安全性相对较高。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还是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个别人群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如出现皮疹、红肿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用并就医。长期大剂量使用细辛丸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或其他不良反应,因此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推荐剂量使用。

从美容师的角度来看,细辛丸在美容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由于细辛丸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可以改善皮肤暗沉、痘印、黑眼圈等问题。细辛丸还可以提神醒脑,缓解疲劳压力,增加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度。因此,在日常美容护肤中,适量使用细辛丸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好处。

细辛丸是一种中药制剂,主要用于缓解感冒症状、提神醒脑和改善记忆力。它具有辛温的药性,适宜口服,并且使用安全性相对较高。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推荐剂量,注意避免过敏反应和长期大剂量使用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美容师认为,细辛丸在美容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以改善皮肤问题并增加精力集中度。因此,适当地使用细辛丸可能对个体健康和美容有所裨益。

隋唐时期是中印金丹术交流的高峰时期。据《隋书·经籍志》卷三十四所录印度医方有:《龙树菩萨药方》四卷,《西域诸仙所说药方》二十三卷,《西域婆罗门仙人方》三卷,《西域名医所集要方》四卷,《婆罗门诸仙药方》二十卷,《婆罗门药方》五卷,《龙树菩萨养性方》一卷。由于这些方书的翻译,印度金丹术的某些知识也同时介绍到我国。如《千金翼方》记载有耆婆大士治人五脏六腑内万病及补养长生不老丸和耆婆汤等都是源于印度,王焘《外台秘要》天竺经中介绍了印度早已应用于眼科的矿物药如硫酸铜、硼砂、明矾等。印度八分医方中,列为第七的是长命药科论。唐代帝王酷好长生药,除请教道家的金丹术士外,也多方向印度寻求灵药。《酉阳杂俎》卷七记载,在六四八年,“王玄策俘中天竺王阿罗那顺以诣阙。兼得术士那罗迩娑婆,言寿二百岁。太宗奇之,馆于金飙门内,造延年药。令兵部尚书崔敦礼监主之。言:‘婆罗门国,有药名畔茶亻去水,出大山中石臼内。有七种色,或热或冷,能消草木金铁,人手入则消烂。若欲取水,以骆驼髑髅沉于石臼,取水转注瓠芦中”。唐太宗还派人到全国各地采怪药异石,甚至派使者到印度去采访名药。但那罗延娑婆寐造的药并无奇效,太宗只好听任去留,但他因年老体衰无法返国,死在长安。高宗即位,又从东天竺迎来卢迦逸多,任怀化大将军,派往印度,寻求长生不老之药。可见,印度金丹家那罗延娑婆寐和卢迦逸多在长安和中国宫廷名医、金丹家有过一定来往,曾共同研制一种新药,以求返老还童,但没有成功。公元716年,因为印度人要求唐玄宗派使者前去采购珠翠奇宝,宣称狮子国有灵药和养医之妪,玄宗便叫监察御史汤范臣和印度商人出使斯里兰卡。之后,屡宾、克什米尔、吐火罗等国多次进献精制药物,这些药物无非是所谓的长生不老灵药,其主要来源地是阿富汗和印度次大陆。隋唐时期中国金丹术在印度也很有吸引力,受到印度金丹家的普遍赞扬。公元647年唐太宗下令由玄奘法师合同道士蔡晃、成英组成一个三十多人的译经班子,将老子《道德经》逐字逐句译成梵文。这部梵文《道德经》在王玄策第二次出使印度时就送到了东天竺迦摩缕波国童子王的手中。阿萨密的许多习俗和礼仪从此染上了道教的风气,几乎与道教仪式并无两样。随着道教在印度的流行,作为道教组成部分的中国金丹术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义净在《南海寄归内法传》里说:“神州药石,根茎之类,……香气茅郁,可以蠲疾……长年之药,惟东夏焉……四海之中,孰不钦奉。”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中国的金石药物和草药就可以免除疾病,至于长生不老的丹药,更是只有中国的最灵,因而备受印度人的推崇。

五脏咳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病名·五脏咳 5 病机·五脏咳 6 关于内伤咳...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