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介绍生物的古代书籍?
古代书籍很难找到?推荐如下:
动物类:
《中华大典·生物学典·动物分典》主编:王祖望
ISBN:9787541590177
《中华大典·生物学典·动物分典》共收集整理了近4千卷(册)古代文献资料,从中考证、厘定了1界16门、50纲、206目、622科、1500多种中国古代动物。
植物类:
《中华大典·生物学典·植物分典》该书共收录1911年前中华汉文古籍中记载植物1924种,分属于285科
《植物古汉名图考》
主编:高明乾
ISBN: 9787534742460
《植物古汉名图考》收载了植物古汉名4394个,分属于177科,800种
《植物古汉名图考续编》
主编:高明乾,卢龙斗
ISBN:9787030358424
《植物古汉名图考续编》收载了植物古汉名1789个,分属于147科、449属、633种
供参考。
有些植物的名称也是有名的动物名称,如杜鹃,在植物中是杜鹃花科、杜鹃属的常绿灌木,在动物中就是杜鹃鸟。
扩展
杜鹃是双子叶植物纲、杜鹃花科、杜鹃属的常绿灌木、落叶灌木。又名映山红、山石榴。相传,古有杜鹃鸟,日夜哀鸣而咯血,染红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杜鹃花一般春季开花,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有红、淡红、杏红、雪青、白色等,花色繁茂艳丽。生于海拔500-1200(-2500)米的山地疏灌丛或松林下,为中国中南及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
落叶灌木,高2(-5)米;分枝多而纤细,密被亮棕褐色扁平糙伏毛。叶革质,常集生枝端,卵形、椭圆状卵形或倒卵形或倒卵形至倒披针形,长15-5厘米,宽05-3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微反卷,具细齿,上面深绿色,疏被糙伏毛,下面淡白色,密被褐色糙伏毛,中脉在上面凹陷,下面凸出;叶柄长2-6毫米,密被亮棕褐色扁平糙伏毛。
花芽卵球形,鳞片外面中部以上被糙伏毛,边缘具睫毛。花2-3(-6)朵簇生枝顶;花梗长8毫米,密被亮棕褐色糙伏毛;花萼5深裂,裂片三角状长卵形,长5毫米,被糙伏毛,边缘具睫毛;花冠阔漏斗形,玫瑰色、鲜红色或暗红色,长35-4厘米,宽15-2厘米,裂片5,倒卵形,长25-3厘米,上部裂片具深红色斑点;雄蕊10,长约与花冠相等,花丝线状,中部以下被微柔毛;子房卵球形,10室,密被亮棕褐色糙伏毛,花柱伸出花冠外,无毛。
蒴果卵球形,长达1厘米,密被糙伏毛;花萼宿存。花期4-5月,果期6-8月。该种与皋月杜鹃相似,但不同在于后者的雄蕊为5;叶较小而狭窄,边缘具细圆齿,易于区别。杜鹃经过人们多年的培育,已有大量的栽培品种出现,花的色彩更多,花的形状也多种多样,有单瓣及重瓣的品种。
杜鹃鸟是杜鹃科鸟类的通称,主要是大杜鹃、三声杜鹃和四声杜鹃。有巢寄生现象。它属于林业益鸟。
杜鹃鸟是杜鹃科鸟类的通称,常见的有大杜鹃、三声杜鹃和四声杜鹃。大杜鹃叫声似“布谷、布谷”,所以又叫布谷鸟;三声杜鹃叫声似“米贵阳”,所以有些地方就叫它米贵阳;四声杜鹃又称子规鸟叫声似“快快割麦”、“割麦割谷”。杜鹃以昆虫为食,是著名的森林益鸟。如像松毛虫、毒蛾等其它鸟类都不敢吃,对杜鹃来说却是美味佳肴。
多数居住在热带和温带地区的树林中。大约三分之二的杜鹃,包括所有北美的种类,会筑巢且哺育自己的幼鸟;只有约三分之一的杜鹃以寄生的方式养育幼鸟。
巢寄生是一种鸟类将卵产在其它鸟的鸟巢中,由义亲代为孵化和育雏的一种特殊的繁殖行为。照片中所示草地鹨Anthus pratensis喂食大杜鹃,就是一种种间巢寄生类型。大杜鹃是现有巢寄生鸟类80多种中最典型的一种鸟,它可把卵寄生在125种其它鸟类的巢中。
动物植物有加布林鲨鱼、大蜥蜴、海百合、猴迷树、腔棘鱼、马尾、马蹄蟹、鸭嘴兽、鹦鹉螺、麝雉。
“活化石”是指一般先发现化石的再发现活体,或活体的与确认的化石属同一种且同时存在的生物。大多数在地球漫长的变迁中,得以生存下来并且数千万年甚至数亿年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大蜥蜴是目前地球上所知的恐龙时代唯一存活下来的一种爬行动物,数量已经非常稀少。现在更是由于全球持续变暖,大蜥蜴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活化石:
活化石,可以模糊的讲叫孑遗生物,是指任何生物其类似种只存在于化石中,而没有其他现存的近似种类。这些种类曾经从主要的灭绝事件中存活下来,并保留过去原始的特性。现存的一些古老的生物种类,属非科学术语。
活化石是指物种起源久远,在新生代第三纪或更早有广泛的分布,而大部分物种已经因地质、气候的改变而灭绝,这些现存生物的形状和在化石中发现的生物基本相同,保留了其远古祖先的原始形状。且其近缘类群多数已灭绝,比较孤立。
《山海经》是先秦以前的古籍。这是史学系的一本古代地理书,详细记录了中国古代山川的地质情况。这本书涵盖了古代神话、风景、动植物和奇异的动物。更多记录了古代巫术、宗教、历史、医药、民俗、神话体系等方面的内容。
地理跨度如此之大,这是罕见的。它几乎覆盖了欧亚大陆,甚至非洲和北美。《周易》与《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并称中国四大名著。有人认为,《山海经》不仅仅是一个神话,而是古代地理学的探索记录。它包括一些古代宗族的家谱,祭祀神灵,是一部有历史研究价值的著作。《山海经》按黄道十二宫和28星的星座分为《山经》、《海外经》、《内陆经》、《大荒经》。《山经》描绘陆地,《海外经》描绘水域,《内海经》描绘内陆,《大荒经》描绘海外大陆。
秦始皇相信书中的内容是真实的,派人去寻找了一次又一次。司马迁曾说,《山海经》的内容,愚人所记,不敢言。鲁迅认为这本书是一本没有学问的知识分子的书。《山海经》共22卷,现存18卷。没有人见过这神秘的四卷书的内容,但据说它们藏在秦始皇的陵墓里,但没有人能够打开它们去寻找答案。在《山海经》的诸多奥秘中,作者的奥秘恐怕是最大的奥秘。最流行的故事是大禹和大禹的父亲Roll游遍九州以控制洪水。他们去了哪里只要看看人们长什么样就知道了。
还有什么其他的动物,奇怪的动物被记录下来了,但这也是一种猜测,并没有研究,因为记录的时间太早了,早到什么时候呢我不知道。中国古代文明史大部分都来自这本古书,如夸父日出、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嫦娥月、青山狐狸、黄帝战蚩尤、公公怒不摸山、大禹治水、扶桑树、飞鸟等上百个古代神话和动植物。书中记载的动植物是古代的产物,近年来逐渐得到证实。它的内容被世界各地的学者研究和探索。中国人早在一万多年前就已经发现并记录了欧美大陆,这一发现令一些欧洲学者惊叹不已。
六朝时代的装饰纹样也和建筑样式手法同样,可以分为中国固有传统和西方传入的两大系统。中国固有传统即周汉的传承,以阴阳五行说或吉祥寓意为基础,其种类、构图、表现法等已在前面简略介绍。而外来的新式装饰纹样因是伴随着佛教传入,当然会带有印度乃至西亚的趣味。与周汉大多死板的风格不同,新式纹样具有流畅、活泼、动感、纵横自由之势。在此主要介绍属于外来系的若干种类。
古代六朝时期的建筑装饰特征,动物系、植物系纹样有哪些?
纹样又分普通自然物和人为加工物两大类,自然物中又分动物、植物、天文地理三类,加工物中又分几何纹、人事纹、文字纹等数种,此为一般法则。现在想要依此法则顺序来详细说明六朝时代的装饰恐怕不易。所以主要就用于建筑物的装饰进行说明,当然主要还是从以上所记的诸石窟诸墓石中选择适当题材。
动物系纹样
首先是关于动物的,我们最常见的是龙、凤、灵鸟、狮子以及灵兽。龙凤是中国固有的,龙出现在东汉年间,凤自周代出现,其形体是从六朝时期开始完整。龙在诸石窟寺拱的内轮上,梁的石柱横带上,石碑的螭首等上面使用,和东汉阙碑上的形态相比有了飞跃,每条线、每一笔画都充满活力,使龙之面貌生威,四肢锐利,实为练达之艺术。
古代六朝时期的建筑装饰特征,动物系、植物系纹样有哪些?
凤和其他灵鸟可以在云冈、龙门等的石窟寺拱的起点、佛像的背光、殿堂的屋顶等处见到,这些不是要像龙那样表现神秘的威力,所以与周汉时期的例子相比,手法上要自由得多,变化也很多。
狮子作为装饰在诸石窟中可见的例子有:用作佛龛的柱础、用在墓志铭下方,作为独立的雕刻置于梁代的石柱顶部,与石柱一起立在梁代神道即墓地参道的入口处,等等。东汉的狮子更接近于写实,带有温和的相貌,而六朝的狮子大多更带有勇猛之气,相貌也颇怪异,姿势也有夸张之感,与东汉的淳朴之风相异,且带有羽翼一点应该特别引起注意。
有关翼狮前面已经讲过,其起源是在西亚,其中应视为最珍奇的是梁陵墓之物。挺胸引颈,前肢伸出,反身吐舌,睥睨前方的姿势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找不到第二个。
古代六朝时期的建筑装饰特征,动物系、植物系纹样有哪些?
其线条简单而强劲,真是少有的作品梁的神道石柱台上出现的灵兽不知来自何物,其线条柔软,用法也与其弯曲的躯体十分相应,且带有一种高迈的气质,值得称道。敦煌壁画里可以见到一种被巧妙地图案化了的马,画法虽很简单却又颇得要领,笔致一扫就将动姿静态淋漓表现,手法实在是轻妙。
植物系纹样
皆为西亚传入之物,占了六朝时代纹样最重要的部分,且几乎都属于忍冬藤草系统。这和我国飞鸟时代常用的特殊唐草,即所谓的飞鸟唐草完全属于同类型。有关这种忍冬藤草的起源和发达。
古代六朝时期的建筑装饰特征,动物系、植物系纹样有哪些?
日本的飞鸟唐草在中国应该是被叫作六朝藤草,其渊源远在埃及和亚述,最终在希腊得以大成,这已为众所周知。随着希腊文化的东渐,这种藤草先入中亚继而进入中国,这种说法很久以前就已被普遍承认,但是,我们今天仍有一个疑问不能释然。
如果说这种藤草在六朝期间有很大势力,几乎被用于所有的物件,那么这又是出于何种缘故呢建筑物、佛像、碑碣,还有其他金石品等毋庸赘言,比如花、云、火焰之类中也几乎都用了这种藤草的变化形态,甚至连衣服的轮廓上也用了这种藤草式的曲线,何以兴旺至此?虽然想认定这是来自西亚的影响,但为什么中亚以西却又见不到如此使用或者说滥用藤草的事实呢?犍陀罗以及中印度也没有太多的实例。或者可以说藤草是进入中国以后,由于受到汉民族及五胡的喜爱才能够如此地得以发展,可是汉民族及五胡为什么会如此地喜爱这种藤草呢?也是如今很多人很想搞清却又搞不清楚的问题。
古代六朝时期的建筑装饰特征,动物系、植物系纹样有哪些?
这种六朝藤草和萨珊、波斯的忍冬藤草的气氛是一脉相通的所以在波斯进行了有关忍冬草的调查。可是波斯的实例主要出现在染织品上,建筑物上的遗品极少,和其内外的装饰品一样几乎都归于湮灭,想要收集这方面的资料难上加难,最终也未能获得预期的成果。犍陀罗艺术方面的六朝藤草也意外地贫乏,不足以用来说明与中国的联系。中印度的情况就更为糟糕。但在拜占庭却意外地发现了与中国近似的实例。如此一来,六朝藤草的起源就被葬送于迷雾之中。
总而言之,六朝藤草运用之广泛,变化之奇幻令人难觅头绪。收集其例,分列其类,再一一进行解说,这项工作毕竟不是短时间之内能够完成的。
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所藏的六朝石枕,表面上阳刻的藤草是最正规的,多见于印度拱内诸佛像的背光和龛之上部;
古代六朝时期的建筑装饰特征,动物系、植物系纹样有哪些?
龙门宾阳洞内的本尊,背光上可看到错综的藤草,乍看上去似乎与六朝的藤草毫无关系,但仔细观察,其复杂程度恰恰就是六朝藤草,此类实例在云冈石窟内也随处可见;
北响堂山石窟的拱券纹样,与六朝藤草相比又有了变化,花瓣明显厚重,所以尖锐劲挺的势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鲜丰满优雅的气氛。当然这是属于隋的物品,离六朝的真正韵味已有一段距离,但我们必须承认,在与时共进中,样式也好,趣味也好,都会发生变化,只有其惰力会永远地潜隐在后世之中。
总之,六朝的植物系纹样几乎都是六朝藤草的正形或者变形,只有数种本体来历不明的植物花纹存在,但在此无暇特意提及。天文地理系的纹样中有飞云、山峦等,几何纹样中有被几何化的花文、锯齿文、出系及其他若干类,人事纹样中有很多被纹样化了的人像,这一种更具绘画的性质。很遗憾,有关这些问题在此只能省略,但必须特别提及一事:云冈和龙门处有与日本法隆寺完全相同的出现在栏杆上的出系变形格。
古代六朝时期的建筑装饰特征,动物系、植物系纹样有哪些?
最后,作为特例要举汉式纹样的六朝化,北响堂山第1窟南端碑的纹样。这也是属于隋代之物,格调稍稍接近于唐,上端有六朝固有的华盖型,其下整面充斥着鬼龙错综的组合纹样,无论构思还是运笔都显示了旺盛的气魄。这些纹样本来是周汉以来开始使用的题材,但一改周汉的硬气,变得富于跃动感,线条的性质里包含着六朝式的趣味,随处可以见到暗示六朝藤草意味的形状。与此同型的还有碑碣上的螭首。有关碑碣的变迁应该另立一章加以论述,在此省略。
汉代的叠纹曾有向龙型进化的迹像,但到六朝却完全变成了螭首,下面也全部使用龟趺了。
有没有介绍生物的古代书籍?
本文2023-11-02 00:07:3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1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