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洛书,发展史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2浏览:1收藏

河图洛书,发展史,第1张

第一:无图时代。

四象图和八卦图,是直到北宋才由陈抟传出的,以前都是文字记载,没有图象。那位说秦汉之前的古人,难道就没有四象图和八卦图吗?怎么可能没有呢?只不过失传了而已。此间经历了几个乱世,春秋战国、五胡乱华、五代十国,这三个乱世造成了中华文化大量的毁灭和失传。其中就包括易学的失传。赵匡胤北宋建立,陈抟感觉天下大一统太平了,这才把他手中的秘传的河图、洛书、太极图、四象图、八卦图这些个图画传出来。但是所谓的传出,只是图画,而没有推演过程,也就是说这些个图之间是一个怎样的联系,谁也搞不明白。就包括那些图的名字是不是应该这么叫,都有争议。因为图上也没有标注名字。

就比如说洛书图。“洛书”这个名字古籍早有记载,但是并没有一处提及他的内容。而具体说那九个数字方位的文字,又都不称其为“洛书”,而是叫做“明堂数”或“九宫数”,就是不叫他“洛书”。你看这事儿麻烦不麻烦。那么问题来了,古籍上所说“河出图、洛出书”,那个《洛书》就是这个“明堂数”或“九宫数”吗?这个问题一争就是一千年多年。最早由北宋欧阳修挑起,此后历代大家是争论不休。

第二,宝图问世。

所谓的陈抟传图,其实也还属于秘传,知道者的范围也非常小,普通人也都是见不到的。普通人能够见到的第一幅图,就是邵雍在《皇极经世》里刻出的“先天八卦图”。在此前后,周敦颐的著作《太极图说》里,由传出了“太极图”。但是周敦颐的太极图,并不是阴阳鱼太极图。阴阳鱼的太极图有据可查的,最早出自南宋张行成的《翼玄》,但他又不叫太极图,而叫“先天图”。而把阴阳鱼的这种图叫做太极图时,已经到了明代了。

再有比周敦颐稍晚的刘牧的著作《易数钩隐图》里,才把“河图”“洛书”的图画传出,这也是最早用黑白点儿绘制的河图。但是图画的名字还颠倒了。把河图标注成了洛书,把洛书标注成了河图,你看这个乱劲儿。当时河图洛书被称为“龙图”,到刘牧的徒孙吴宓mì时,才献给宋仁宗。

但诸如后天八卦图、六十四卦图等等,直到朱熹才收集齐,汇总到了他的著作《周易本义》里。但是这里面还有个小插曲,那就是朱熹的这些图是他的一个学生叫做蔡元定提供的,这个蔡元定曾受朱熹委托到四川寻找河图洛书。传说蔡元定得到了三幅图,回来后只把河图与洛书两幅图交与朱熹,而其中的那个《河图》还是假的,他将真正的河图与太极图秘藏了。此事是真是假,就成了一桩悬案。

当我们了解到易学在历史上传承过程中的这些乱象后,对于期间传承出现的错误,就好理解了。自从这些个图画问世以来,历代易学大家都试图探寻他们之间的联系。很可惜,都没理出个什么头绪。

第三,真相初显。

易经.系辞》云:“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卜筮之道,起源甚早!《周礼》春官太卜掌三礼,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连山、归 藏早已亡佚,今仅有《周易》存焉。《周易》之始作於伏羲,当时仅有其象,尚未有文字。周文王开展为六十四卦, 又属之以辞,是为《彖辞》。周公赋予爻象,各作《爻辞》。最后孔子作《十翼》。此经於是灿然大备,史称“易经四圣”,而《易经》也成为后世阴阳五行哲学之圭臬!其中占卜一道,当然也是祖绍《周易》,万变不离其中。不过更严格来说,卜筮之道起源早甚於《周易》,只是中国占卜之法,皆不能出《易经》之其右耳!

占卜之法繁多,古时之以蓍草占卦,方法十分繁复;如《系辞》云:“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於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 再扐而后挂”,此即是蓍草之占卜法。而后 来据说鬼谷仙师改蓍草为铜钱,定财、官、父、兄、子等用神之生克制化,这其实是占卜法的重大改革!因为古人心静而诚,漫长的卜卦过程与时间,尚且可以制心一处,专心以待;今人事多而心有旁鹜,哪堪冗长的等待!蓍草尚未揲完,心思 就像是在放一千个风筝般,早已不知飞向何方了?而不专心又如何能占得准确的卦呢?这种简化的趋势,一直在进行中;像是以米粒,数字,以及字划,其中如《梅花易数》一书中,洋洋洒洒罗列了如物数占、声音占、字占〔字占中包括了一字占、二字占十一字占〕,以及丈尺占 和动、静物占等等。现今可见的占卜法中,大都脱不出这些范畴,只不过是略加变化而已。

占卜流派:

说到占卜的方法甚多,不胜枚举。姑且不论中国人的占卜法,许多西洋舶来品占法,像扑克牌算命,或是近日时兴的塔罗牌法,乃至於咖啡杯中的残余咖啡图案,皆可预示吉凶!若再加上我们自己固有之占法,那可热闹了。其实所谓“神机兆於动”,只要能掌握神机之灵动, 那就无物不能卜了。只不过话虽如此,深浅之间,则大有文章矣!

若单纯以立卦而占卜来说,大约可分为:周易 卜卦、梅花易数,以及文王圣卦三种。

周易卜卦法:

这是以《周易》为主的占卦法。文王八卦,后天八卦也,有别於《连山》、《归藏》,也不同於伏羲先天卦象,亦即是《周易》所传之卦序卦象。伏羲先天之卦,位次依於〈河图〉,是主,是体,是先天之气,以乾坤为基;而文王后天之卦象,是客,是用,是后天之气,以坎离代乾坤之用 。简而言之,先天卦象是天地之间的基本型态,而后天卦象为世间万物之流变。

诸圣作《周易》,主要是为了阐明天道,教人性命之旨。然《系辞》曰:“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

;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天道的流布是生生不息的;以道学的角度看《周易》,固然是好,

但若以之为世间万物的吉凶变现,也无不可!所以道家和道教之不同,在於前者是哲理,而后者是道术矣。这些仅是体与用的差异

而已,无关高低对错也。职是之故,《周易》成了卜道之正宗,甚至应该说是阴阳五行哲学之必修科目。

所以称之为“周易占卜法”,因为这门占卜方法,是以《周易》经文为主要解卦方法。因为有文本可看,似乎容易,其实不然!因为一者经文简略,不敷现代人使用;二者卦象卦序甚为深奥,非一般人能知能解。如《论语‧述而》:“子曰: 『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又《卜筮正宗》即云:“鬼谷子仙师因易理浩荡深远,恐愚人不能参透,以钱代蓍卜定财官父兄子生克制化”就是此意。 所以这种占卜法多为文人学院所重,大约有两种倾向:一是走入了纯哲理的探讨;一是就文解意,隔靴搔痒矣!

梅花易数:

梅花易数,创始於邵雍—康节先生,是北宋庆历年间之人。据说他“隐处山林,冬不炉,夏不扇,盖心在於易,忘乎其为寒暑也”。做学问至如此,实在令人钦仰不已。不过,在《正宗梅花易数》序文中,这套占卜法似乎另有师承,只是经由康节先生发扬光大而已。事实如何?我们不得而知!这是历史公案,不必去打扰我们学卦的兴致。中国文化本就博大精深,大都历经千百年来之锤鍊,才能成就一家之言。要严格说创始者为谁,是有些不容易的。更何况古人并不注重版权,又如何追究呢?

梅花易数以先天八卦为主,起卦之卦数,即以先天—乾一兑二震三坤八为例。所谓先天为主,是指比较重视卦本身阴阳五行的生克对待,而对於后天《周易》之文辞,相对的只有参考而已。所谓先后天之辨,之前已有论之。简单来说,先天重气化,阴

阳五行之基本架构;而后天才开始有人文典章制度,工巧艺术。这也就是为何伏羲八卦仅有图像,而无文字,而《周易》卦文皆有之理。所以梅花易数的核心架构,即是立体 、用,观察其生克变化的一门学问也。

所谓体用者,阴阳也;体常静而为阴,用常动为之阳。故卦分上下为内外卦,爻动者为用卦,静而不动者为体卦。体为阴,阴者不可克,克之则伤!体卦宜强不宜弱,弱则此事不可为也。在实际卜卦过程中,先定出体、用卦;如卜得风水涣卦第五爻动,故知内卦不动是体卦,外卦动为用卦。体卦属木,用卦属水,用生体,则主事易成。再看体用卦衰旺如何?如果木逢春季则吉,逢金月则衰。另外互卦变卦也须考虑;简言之,本卦是事情的状态,互卦是事情的过程,而变卦为事情的结果。而它们之间五行衰旺生克,卜卦结果的重要依据。

梅花易数虽说重先天,但亦须考虑《周易》之卦辞,如邵康节论一少年人面有喜色,占得贲卦第五爻动,爻辞有”束帛戋戋“之文,而断定有喜事,也不管这个卦象是体去生用是不吉的。这当然也牵涉到触机及灵感,所谓“大匠诲人以规矩”,“只可 意会,不可言传”。中国的预测学最重视的即是天份和灵感,在《梅花易数‧卷五》中有一李淳风与其子占一妇人的丈夫平安否之例子?父子的判断南辕北辙,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要问什麼时候该看爻辞?何时不用?恐非只字片语所能道尽矣!

文王圣卦:

讲到文王圣卦之前,必先得提到“五行断易”。它是以浑天甲子,即纳甲安在六爻之上,又有世、应、身三爻,财、官、父兄、子五种用神;以之间的生克变化来断休咎吉凶。文王卦就是在五行易的基础上,加上天干、六兽、神煞等配件所形成的占卜法

。许多人仅知有文王卦,而不知有五行断易,实质上二者并无很大的差异。因为五行之生克制化,才是主体,神煞六兽不过是更细微的呈现某种既定的结果而已。文王卦虽名“文王”,其实只是上托周文王之名,也有纪念他的意思。以断卦的角度来说,他与《周易》的关系已渐行渐远了!体系上虽跟梅花易数不尽相同,但在重视五行生克的角度上,是有其雷同处的 。也可说都是重先天一系也,而文王卦已经加入了许多如同子平八字的论述了。

文王卦实用的成分更多了,只要取对用神,即可论断吉凶。譬如论财运,就以财爻为用神;问考试,父母爻就得旺相才好;又或者断夫妻感情,我为世爻,对方看应爻。观用神之强弱,周边的对待关系,看生之?克之?扶之?制之?虽然只有六爻

,看似简单,却林林总总地呈现无限的因素与可能。这门卜卦法,历经无数岁月的洗礼,多少前贤先哲的淬炼与升华,更融合了许许多多阴阳五行的派别!若要很单纯地只是把它列入占卜这一系中,恐怕就有见树不见林之憾了!

中天八卦一名古已有之,然无图无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多家议之,至少提供过五种位图 。

1、邹学熹1993年《易学图解》第二章“八卦图解”之二“三天八卦对比图”提出的位图:

顺时针的次序为:坤1(东北) 乾2 兑3 艮4 离5 坎6 巽7 震8

他没有说明这么排列的理由,他书里很多易图是继承他前辈的资料。

2、欧阳昱北1997年《中天八卦新证》一文 提出的位图:

顺时针的次序为:乾1(南方)坤2 艮3 兑4 坎5 离6 震7 巽8

该文研究了一些古籍,探索京房、卫元嵩等人的学说,用力辛勤,但未论中天性,提出的理由自相矛盾。

3、刘引而1997年《揭开老子哲学的神秘源头——先秦易学的新图景》一文 提出的位图:

顺时针的次序为:太一(中宫)坤1(北方)兑2 离3 巽4 乾5 艮6 坎7 震8

该文提出八卦(不是六爻)纳支说和(异于太玄数的)太一甲子数,依据《周易·说卦传》“雷以动之”等辞,说中天八卦是纳甲八卦,说:“雷九坤二逆数行,隐然独立有一存,大有故虚形,可名太一神。太一历终始,随时易微宏。坤后即太一,雷前居帝神,故此渡下文,首言帝出震。帝出示隐相,默语神数行”。解释了《说卦传》先后天八卦之间某些难解的言辞。

他的中天性理由是纳甲八卦序居于《说卦传》先后天八卦之间,但他的位图排列有臆测性,其臆测的依据是其《易学起源之谜新解》提出的天文六卦体系论,以阳顺阴逆的十二月卦为中天月卦,可是,阴逆式十二月卦在《归藏》《周易》的残存并不能说明其中天性。

4、易学家张永红博客2008年《中天八卦》一文 提出的位图:

就是先天八卦位图,但九宫配洛书数(不是次序数):坤一 巽二 离三 兑四 中五 艮六 坎七 震八 乾九

他是先天八卦九宫数第二十代传人之一,该派自称“中天易”,认为:洛书数是后天八卦的,先天八卦位(为体)加洛书数(为用)就是中天八卦、是真的中天八卦,它者为假中天。还谈了用例。

其理由不妥,先天位加洛书数怎么变质为中天性了?怎么不能是先天内部的某个特殊状态,看起来处于先天与中天(或后天)之间?洛书数不是后天八卦自有的,河图、洛书、八卦是各自独立的;体不变则本质不变。

他公开该数,对先天易是重要贡献,可谓为往圣继了绝学。(实则此数早见于清朝江永的《河洛精蕴》之“圣人则河图画卦图”一节。当然,张的说法使得易术界一些人士重视该数,是贡献)。

5、2010年网帖“揭秘先天八卦、后天八卦的关口,中天八卦图” 提出的位图:

顺时针的次序为:坎(北方)巽 震 兑 乾 离 艮 坤

他的理由有游戏性。

这五种说法,有四种提出了新的八卦结构,有二种说明了中天性的理由,刘引而(即刘林鹰)依据《说卦传》的文字次序,但文字次序只是间接的表面的依据而非直接的实质的依据,张永红依据旧体新用观,但新用加旧体难以产生新体。可见,这五种说法都没有合理地说明“中天性”,只是“疑是”。

在神话传说里是先有八卦的,伏羲的先天八卦

然后百度一下:

伏羲,神农与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氏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之一,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成了中国古文字的发端,也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

由此可见,是先有八卦的

河图洛书,发展史

第一:无图时代。四象图和八卦图,是直到北宋才由陈抟传出的,以前都是文字记载,没有图象。那位说秦汉之前的古人,难道就没有四象图和八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