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二钗正册第十一位红楼梦李纨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2浏览:3收藏

金陵十二钗正册第十一位红楼梦李纨简介,第1张

红楼梦李纨

红楼梦李纨是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的人物,是金陵十二钗之一。李纨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父亲李守中曾担任国子监祭酒一职。李纨长大后,便嫁给了荣国府长孙贾珠。李纨和贾珠成婚后,俩人琴瑟和谐,相敬如宾,随后,李纨生下俩人爱情结晶贾兰。

红楼梦李纨

不幸的是,贾珠英年早逝,年纪轻轻的李纨便成了大观园中的寡妇。李纨是封建礼教下的产物,所以她没有改嫁,一直在贾府中抚养贾兰,并将希望全都寄托于贾兰身上。李纨乐善好施,并且谦逊有礼,深得大观园上下称赞。李纨搬进大观园之后,让整个大观园重新焕发了色彩与活力。李纨得知林黛玉、薛宝钗、妙玉等人,都是略通诗词的才女,于是便想成立一个诗社。一向行为谨慎的李纨并没有立即执行这一决策,后来探春按照李纨设想,邀请大观园众位姐妹共同创立了诗社。李纨得知后,非常开心,她也积极参与到诗社活动中去,仿佛整个人重新焕发活力一般。

红楼梦李纨身为荣国府的大少奶奶,她深知为人处世之道,所以和荣国府上下都能处理好关系,由此人称李纨为“大菩萨”。她和贾兰生活在稻香村,算得上是大观园边缘人士。婆婆王夫人一颗心都在贾宝玉身上,根本无暇顾及李纨母子。李纨也深知自己面临的窘境,便悉心培养贾兰成人。读者在评析李纨此人时,认为她是一位腐朽之人,到头来,李纨还是一无所获。

李纨人物分析

《红楼梦》中每一位人物都具有鲜明的特色,故事之中处处体现了人物性格特征。那么,金陵十二钗之一的李纨有着怎样的人物特色呢?李纨人物分析,需要从她的生平故事入手。首先,李纨是位大智若愚的人。李纨丈夫贾珠去世后,她深知自己在府中的地位会一落千丈。

李纨剧照

为了稳固自己在家中地位,她能周游于贾府不同阶层中。李纨这一点,恐怕是王熙凤都比不上的。李纨知道家中大小事都是王熙凤做主,当王熙凤生病后,贾母让李纨执掌荣国府大小事。聪明的李纨自然明白“枪打出头鸟”这一道理,她只在背后默默地帮助探春,既处理了贾府大小事,又没有和王熙凤树敌。

其次,李纨身上具备坚韧不拔的人物特性。李纨是一位悲剧色彩非常浓厚的女性,她嫁给贾珠不久后,贾珠便去世了。古代女子一般结婚都比较早,李纨守寡时,应该还不到二十岁。后来,李纨一直在贾府悉心培养贾兰,李纨在孤独中度过了几十载。正是由于李纨身上具备坚韧不拔的特性,才能让她甘于寂寞与孤独。

第三,李纨身上具备善妒的一面。李纨最妒忌的人就是王熙凤了,所以她和平儿主动交好,想要孤立王熙凤。其次,李纨喜欢薛宝钗,故意疏远林黛玉和妙玉等人。在李纨看来,林黛玉和妙玉身上具备浓厚的才气,而自己又比她们逊色,便主动交好薛宝钗。

关于李纨人物分析,对于李纨的性格说法各不相同。

李纨的儿子

李纨的儿子为贾兰,《红楼梦》中,贾兰的出场次数不多,经常和贾环一起出现。贾兰是荣国府的重长孙,父亲是贾政之子贾珠。虽然《红楼梦》是一部爱情悲歌,大多描述了封建女性的悲惨命运,但在贾兰身上也体现了浓厚的悲剧色彩。

贾兰剧照

贾兰出生不久后,父亲贾珠便去世了,对贾兰而言,他没有享受一天温暖的父爱。按说,贾兰是王夫人和贾政的亲孙子,更应该得到王夫人和贾母的重视。但是,王夫人和贾母都将心思放在了贾宝玉身上,根本无暇顾及这位可怜的孙子。在王夫人眼中,贾兰和贾环都是可有可无之人。贾兰地位显赫,但是却没有得到该有的重视和福利。一次,贾府举办元宵晚会时,大家都没有注意到贾兰是否缺席,随后贾政才派人将贾兰接了过来。在压抑不受重视的环境中成长,以致于贾兰性格敏感而偏执,并且有着很强的自尊心。年纪尚小的贾兰深知母亲在贾府中的不易,他的自尊表现在努力读书上面。母亲李纨时常教育贾兰,只有考取功名才能出人头地,母亲的教导让贾兰铭记于心。贾兰在贾府几个孩子中,是最为用功和出彩的,李纨见贾兰如此懂事,内心十分欣慰。

贾兰最终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贾兰长大后参加科举考试并取得很好名次得以入朝为官。李纨因此也成为诰命夫人。贾兰身为李纨的儿子,他通过努力出人头地,最终得到了贾府上下的认可。

李纨在诗社里的别号

虽说李纨身上被打上了封建礼教的烙印,但从李纨开办诗社一事中,又可看出李纨渴望自由的迫切心情。话说,李纨搬来大观园后,便住在了稻香村,她一心想要开办一个诗社,为枯燥的生活增添少许乐趣。李纨谨慎小心的性格,让她迟迟不敢着手开办。

李纨画像

半年后,贾探春想到开办诗社这一主意,李纨知道后,立马前往探春处,并采取了一些列行动,支持探春开办诗社。首先,李纨毛遂自荐为掌坛人,并将自己居住的稻香村作为诗社地址。随后,林黛玉提议每个人要有一个别号,李纨在诗社里的别号是什么呢?李纨在诗社的别号便是“稻香老农”。

为何李纨在诗社的别号为“稻香老农”呢?要分析这一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开始说起。首先,李纨居住的地方为“稻香村”,既然诗社也定在了稻香村,自己的别号便为“稻香老农”。其次,“稻香老农”这一别号体现了李纨甘于寂寞、清心寡欲的性格特点。李纨搬来大观园之后,她将“稻香村”打理成一座农家屋舍,房屋四周不但有花卉,还有果蔬,给人一种田园生活的即视感。从“稻香老农”四个字可反映出李纨恬淡的性情,她既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又是一位受封建礼教荼毒的悲剧女性。除此之外,“稻香老农”这一别号也反映出李纨大智若愚的品质。她没有黛玉和妙玉般有才气,也没有王熙凤般会来事,但是李纨有自己的行事准则,所以她在荣国府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从李纨在诗社里的别号也可看出李纨的性格特点。

李纨结局

李纨是《红楼梦》中最为悲剧的人物之一,虽然她是荣国府大少奶奶,看过李纨故事的人都知道,这只是一个虚无的称号而已。在《红楼梦》中,李纨有三大悲剧,一是早年丧夫,二是终年丧子,三是李纨自己郁郁而终。从李纨早期经历来看,注定了李纨结局为悲剧色彩。

李纨剧照

李纨判词有说:“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其中“完”字既代表了李纨最终结局,又暗示了李纨本人悲惨命运。这一判词中,用“一盆兰”暗示了李纨之子贾兰会升官发财,有预示了李纨最终命运走向。贾母去世前曾叮嘱贾兰,让他好好读书,将来考取功名,报答母亲李纨的养育之恩。在原著第一百一十回中,勤奋读书的贾兰终于考取了举人,这让李纨非常开心。作者在原著后期,又给贾兰设置了悲惨命运走向,这也暗示这李纨结局含有悲剧色彩。在李纨的期望下,贾兰最终受到皇帝重视,官拜将相。通过《好了歌》暗示出贾兰最终战死沙场。李纨得知贾兰战死这一噩耗时,每日以泪洗面,最终郁郁而终。从李纨结局来看,她是《红楼梦》中最为悲惨的一位人物。到头来,只有一座冰冷的贞节牌坊与李纨为伴,得知李纨结局后,不免让人唏嘘一番。李纨一生如履薄冰地在贾府生活,丈夫死后,她将希望寄托于儿子身上,贾兰死后,李纨精神信念最终崩溃,最终在落寞中含泪去世。

1 关于阅江楼的诗句古诗

2 关于南京阅江楼诗句

关于阅江楼的诗句古诗 1关于梅亭的古诗

《梅亭盖旧太守徐公禋所作传者谓公得庾岭梅移》

年代: 宋 作者: 吴芾

已无庾岭旧时梅,但见梅亭向水开。

遐想风流犹仿佛,更将梅绕四檐栽。

《梅亭》

年代: 唐 作者: 唐彦谦

东海穷诗客,西风古驿亭。

发从残岁白,山入故乡青。

世事徒三窟,儿曹且一经。

丁宁速赊酒,煮栗试砂瓶。

《梅亭》

年代: 宋 作者: 李龙高

飞甍面面枕冰霜,云抵轻纱月抵窗。

莫怪能寒吟彻夕,一生无梦到沈香。

《梅亭》

年代: 宋 作者: 钱厚

东风吹雨雨吹花,洗却阴沉放月华。

俗眼总嫌梅太白,嫦娥勾引莫云遮。

云浓更欲催诗句,风急花飞留不住。

使君唤客早评章,趁渠未点苍苔路。

夜阑留月迟春酌,生怕楼头吹画角。

更摧银蜡上寒梢,冷艳烧春春未觉。

烛光炯炯花冥冥,花前醉倒唤不醒。

南枝自与北枝语,今夜诗工眼倍沮。

《次洪内相梅亭》

年代: 宋 作者: 裘万顷

人间多是梅开后,旋踵东篱事故常。

那得红帘卷朱户,细看素质傲清霜。

一生寄兴云山外,几度搔头江路傍。

咫尺名园身未到,夜窗羞对返魂香。

《梅花引·梅亭别》

年代: 宋 作者: 朱雍

梅亭别,梅亭别,梅亭回首都如雪。粉融融,月濛濛。月上小车,归去小楼空。当时曾傅新妆薄,而今一任花零落。朝随风,朝随风。竹外孤根,犹与幽径通。

长相忆,无消息,庾岭沈沈云暗碧。玉痕惊,对离情。无奈水遥天阔、隔琼城。年来素袂香不灭,此心无限凭谁说。夜绵绵,路漫漫。愁听枕前,吹彻笛声寒。

2关于黄鹤楼的古诗

黄鹤楼主楼壁画上有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 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也成为咏诵黄鹤楼的绝句。

唐崔颢的《黄鹤楼》

昔 人 已 乘 黄 鹤 去,

此 地 空 余 黄 鹤 楼。

黄 鹤 一 去 不 复 返,

白 云 千 载 空 悠 悠。

晴 川 历 历 汉 阳 树,

芳 草 萋 萋 鹦 鹉 洲。

日 暮 乡 关 何 处 是,

烟 波 江 上 使 人 愁。

据说李白登临此楼,也是诗兴盎然,当他发现崔颢的这首诗后,连称“绝妙”,于是写了四名打油诗:

一 拳 捶 碎 黄 鹤 楼,

一 脚 踢 翻 鹦 鹉 洲,

眼 前 有 景 道 不 得,

崔 颢 题 诗 在 上 头。

便搁笔不写 ,后有好事之人据此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一座李白“搁笔亭”。 现在黄鹤楼公园内有崔颢的题诗壁,对面即是李白搁笔亭。

李白写下的诗词与黄鹤楼有关的不下五首,其中有一首《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从此,“江城”便成为武汉的美称。

唐代文学家阎伯理在其《黄鹤楼记》中描述“耸构巍峨,上依河汉,下临江流。。”可谓:“ 危乎,高哉!”无怪李白以“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送尔难为别,衔杯惜未倾。湖连张乐地,山逐泛舟行。诺谓楚人重,诗传谢眺清。沧浪吾有曲,寄语棹歌声。”抒发自己心头的感慨。

贾岛《黄鹤楼》

高槛危檐势若飞, 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万古长如旧, 黄鹤何年去不归? 岸映西州城半出, 烟生南浦树将微。 定知羽客无因见, 空使含情对落晖!

宋之问

汉广不分天,舟行杳若仙。清江度暖日,黄鹤弄晴烟。

岳飞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跨黄鹤。

陆游

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汉江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

范成大

谁家笛里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汉树有情横北斗,蜀江无语抱南楼。

白居易

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

刘禹锡

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

王维

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3关于小舟的古诗

有关船的诗句

1、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4、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赠汪伦》

5、烟水本好尚,亲交何惨凄。况为珠履客,即泊锦帆堤。沙雁同船去,田鸦绕岸啼。此时还有味,必卧日从西。——杜牧《初上船留寄》

6、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4描写日落 归鸟的古诗

落日怅望 谢朓 昧旦多纷喧,日晏未遑舍。

落日余清阴,高枕东窗下。 寒槐渐如束,秋菊行当把。

借问此何时,凉风怀朔马。 已伤归暮客,复思离居者。

情嗜幸非多,案牍偏为寡。 既乏琅邪政,方憩洛阳社。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一何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途次(一作落日)望乡 孟浩然 客行愁落日,乡思重相催。 况在他山外,天寒夕鸟来。

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阳台。 可叹凄惶子,高歌谁为媒。

落日 杜甫 落日在帘钩,溪边春事幽。 芳菲缘岸圃,樵爨倚滩舟。

啅雀争枝坠,飞虫满院游。 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忧。

边城落日 骆宾王 紫塞流沙北,黄图灞水东。 一朝辞俎豆,万里逐沙蓬。

候月恒持满,寻源屡凿空。 野昏边气合,烽迥戍烟通。

膂力风尘倦,疆场岁月穷。 河流控积石,山路远崆峒。

壮志凌苍兕,精诚贯白虹。 君恩如可报,龙剑有雌雄。

落日忆山中 李白 雨后烟景绿,晴天散馀霞。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花落时欲暮,见此令人嗟。 愿游名山去,学道飞丹砂。

落日山照曜 无名氏 裴回空山下,晼晚残阳落。 圆影过峰峦,半规入林薄。

余光澈群岫,乱彩分重壑。 石镜共澄明,岩光同照灼。

栖禽去杳杳,夕烟生漠漠。 此境谁复知,独怀谢康乐。

落日 齐己 晚照背高台,残钟残角催。 能销几度落,已是半生来。

吹叶阴风发,漫空暝色回。 因思古人事,更变尽尘埃。

天净沙 秋 无名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秋日湖上 薛莹 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

浮沈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题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高亭 白居易 亭脊太高君莫拆,东家留取当西山。 好看落日斜衔处,一片春岚映半环。

江村晚眺 戴复古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金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谪仙怨 刘长卿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晚风 杨万里 晚风不许鉴清漪,却许重帘到地垂。

平野无山遮落日,西窗红到月来时。

5关于夫子庙的古诗

[桃叶歌] 东晋--王献之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叶渡

桃叶渡为南京古名胜之一、金陵四十八景之列。 桃叶渡之名的由来,要追溯到东晋时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七子王献之住淮水南乌衣巷内,他常在这里迎接他的爱妾桃叶渡河,他有一首《 桃叶歌》,其中所说的渡,即桃叶渡,当时因秦淮河上已设浮航(东城航),献之迎接 桃叶无需用船。六朝以来,许多文人墨客来此揽胜对渡赋诗。随着秦淮风光带的建设,“ 桃叶临渡”这一景点已再现游人眼前。

金陵五题--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与朱雀桥

乌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南岸夫子庙文德桥边,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乌衣巷得名于三国时吴曾在此扎营,吴兵皆穿乌衣。六朝时,成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所在地。为纪念王导、谢安,在乌衣巷东建有来燕堂,建筑古朴典雅,堂内悬挂王导、谢安画像,仕子游人不断。成为瞻仰东晋名相、抒发思古幽情的地方。

朱雀桥为东晋时建在内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在今中华门内,已不存。人们为追忆朱雀桥,往往把镇淮河当作昔日的朱雀桥,不知有多少历代文人名士来此抒发过桑梓情思,抚今追昔!如今在武定桥和镇淮桥间新架设了朱雀桥,游人至此,望着潇洒的“朱雀桥”三个字,思古之情顿生。这里淮水微转,桥卧晚霞,尚不失当年风范。

[地址]

乌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南岸夫子庙文德桥边。

朱雀桥:因年湮代远,朱雀桥早已无存,遗址也缥缈难寻。该桥应在今中华门城内的镇淮桥和武定桥之间,正当古长乐渡之处。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秦淮河

秦淮河古名“淮水”,一名“龙藏浦”。早在远古时代就是长江的一条支流,也是南京地区第一大河。秦淮河有两个水源头,南源在溧水县东庐山,称溧水河。北源在句容市宝华山南麓,称句容河。南北二源合流于江宁县方山埭西北村。

秦淮河至通济门外九龙桥,又分成内、外两支。秦淮河全长100多千米,整个流域2600余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16条。远在石器时代,秦淮河流域就有人类活动。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沿河两岸,有大小集市100多处,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和居民区。六朝时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隋唐以后,渐趋衰落,却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来此凭吊。到了宋代逐渐复苏为江南文教中心。明清两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浆声灯影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但到了近代,由于战乱等原因,昔日繁华景象已不复存在。1985年以后,江苏省、南京市拔出巨款对这一风光带进行修复,秦淮河又再度成为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

[地址]

秦淮风光带地处南京城南,东起东水关淮清桥秦淮水亭,越过文德桥,直到中华门城堡延伸至西水关的内秦淮河地带,包括秦淮河两岸的街巷、居民、附近的古迹和风景点

6描写金陵十二钗的古诗

林黛玉 薛宝钗

判词: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王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 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史湘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辉, 湘江水逝楚云飞。

贾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 榴花开处照官闱。三春争及初春景, 虎兔相逢大梦归。

贾迎春

子系中山狼, 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 一载赴黄粱。

贾探春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贾惜春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秦可卿

情天情海幻情深, 情既相逢必主*。漫言不肖皆荣出, 造衅开端实在宁。

李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 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 枉与他人作笑谈。

妙玉

欲洁何曾洁 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贾巧姐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关于南京阅江楼诗句 1雪落金陵的诗词

春雪金陵

二月雪来倒春寒,

春雪飘飞沃江南,

两岸青山雪中挺,

一场润雪金陵城,

城墙绵延卧白龙,

紫金玉峰雪风情,

腊梅争春画中雪,

秦淮河畔雪中行。

朝门中山雪榭台,

瑞雪覆裹雨花台,

漫天绒雪城中舞,

莫愁湖边吟春雪,

诗情画意雪中景,

阅江楼上观金城,

江桥飞堑变通途,

江南江北好风光,

一路走来雪中情。

2写金陵名胜的诗句

《金陵古城》[原] (七绝)

吴城越邑古场州,十代京都战未休;百万雄师平宇内,金陵从此展红旒。

《游钟山》[原] (七律)

钟灵毓秀紫金山,福地原来别有天;近水楼台晴亦雨,矗崖宝塔夏犹寒;

先生陵墓呈祥气,灵谷禅堂结佛缘;游客熙熙人浪涌,醉人美景尽兴看。

《秦淮河》[原] (七律)

十里秦淮灯火灿,楼台亭榭绕河堤;笙歌浓酒盈朱雀,古籍奇珍满乌衣;

肃穆庙中拜孔子,庄严院内偈贤耆;升平盛世游人醉,漫步棂星八绝奇。

《秦淮春趣》[原] (五绝)

曲径生幽溆,花开溢酒香;旗亭春弄笛,画舫晚鸣榔。

《阅江楼》[原] (七绝)

有记无楼六百载,平砥空对大江咽;喜逢盛世华楼起,笑迎波涛直矗天。

3描写雪落金陵的诗句

《临江仙》

作者: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译文:

庭院很深,都不知道有多少层了。云雾缭绕的阁楼经常把门窗都关着。四周望去,之间柳梢绿了,梅枝也开花了。在古秣陵城的附近,树木渐渐绿了,这昭告这春天的到来。但是我却无家可归。看来是要在建康城呆一辈子了。

记得以前回吟赏风月,饮酒作诗,那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呀。但是如今人已经老了,什么事都做不来了了,有谁能怜悯你呢?无论是元宵节的试灯还是踏雪赏景,都没有心情了。

扩展资料:

李清照的丈夫是建康的知府赵明诚。李清照曾经随自己的丈夫在南京的西街居住了两年。赵明诚的母亲曾经在南京长时间居住,所以李清照来南京后,还经常招待亲戚朋友来家里做客。在聚会后他们经常谈论到国事,备感缠心。

就是在南京生活的那段时间,李清照看到了自己居住的小院里树叶发芽了,便写下了这首描写南京的词《临江仙》。在诗词中表达了自己的心灰意冷和悲叹。

4描绘金陵景色诗句

1、《过金陵四首》 宋·苏泂 豆田无数老鸦飞,枣熟菰香稻子垂。

未说前年那有此,今年还似去年时。

2、《金陵夜泊》 唐·罗隐 冷烟轻淡傍衰丛,此夕秦淮驻断蓬。栖雁远惊沽酒火,乱鸦高避落帆风。

3、《金陵图》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4、《初至金陵》 宋·苏辙 山川过雨晓光浮,初看江南第一州。路绕匡庐更南去,悬知是处可忘忧。

5、《题金陵杂兴诗后十八首》 宋·李琏 梁家天子抱琵琶,泪洒华林御苑花。

今日闻韶无处所,雁烟蛩雨属他家。

6、《金陵览古 秦淮》 唐·朱存 一气东南王斗牛,祖龙潜为子孙忧。金陵地脉何曾断,不觉真人已姓刘。

7、《登乌江宝泉寺南山望金陵作》 宋·贺铸 我爱金陵望不厌,独寻微迳蹑晴岚。

柔桑浅草三月尾,踊塔飞楼一水南。

8、《金陵咏怀古迹四首 含章殿》 明·费元禄 烟沉弱柳隔晴沙,窈窕香台忆主家。绮树游丝留晓色,雕窗粉蝶恋清华。

9、《金陵怀古》 宋·宋无 宫磗卖尽雨崩墙,苜蓿秋红满夕阳。

玉树后庭花不见,北人租地种茴香。

10、《金陵怀古六首》 宋·周文璞 孙伯陵头水最悲,蒋侯庙下月来迟。夜深行客心惊恐,猿挂晋朝枫树枝。

11、《金陵怀古二首》 宋·释善珍 齐楼梁殿黍离离,王气潜随斗柄移。

秋雨狐藏宫井树,夕阳鸦立御园枝。

12、《怀金陵三首》 宋·张耒 此君堂后青苍玉,别后何曾寄一声。想见秦淮月堂下,西风吹浪拍堤平。

13、《金陵即事》 宋·黄文雷 东庵遗像宿尘埃,追想鸡声午梦回。

只与钟山增九鼎,当时何似早归来。

14、《金陵怀古》 宋·梅尧臣 秦莫恃栈阁,吴莫恃壍江。不能恃以德,二国竟亦降。

迩来屡兴废,由险。15、《金陵怀古》 元·王冕 坏墙幽径草青青,何处园林是旧京?海气或生山背雨,江潮不到石头城。

16、《题金陵杂兴诗后八首》 宋·薛师董 舒王不让杜樊川,二十八字今断弦。

可怪苏郎呈好手,剪花排锦蒋山前。

17、《金陵官舍后圃散二首》 宋·杨万里 江梅未落杏先繁,萱草都齐柳半匀。却是浅寒花较耐,东风未要十分温。

18、《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怀古诗 明·高启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19、《金陵吊古八首》 明·何良俊 汉季平分三国,孙吴元占东方。堪笑当时王濬,与人闲管兴亡。

20、《金陵二首》 宋·晁说之 金陵形势眼中见,一吊兴亡梦寐间。

侯景长驱走龙虎,王敦内叛压江山。

21、《金陵雪中》 宋·刘过 风幻寒威夜扑人,晓看云脚四垂阴。牧羝塞上功名泪,骑马蓝关窜逐心。

22、《金陵怀古》 宋·王珪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23、《金陵怀古》 唐·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24、《金陵杂咏》石作城垣江作池,三分霸业远开基。

金陵自王东南气,赤壁中焚百万师。

25、《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己亥七月初一作 之一》 清·钱谦益 龙虎新军旧羽林,八公草木气森森。楼船荡日三江涌,石马嘶风九域阴。

26、《登金陵钟山绝顶》 宋·吴龙翰 万仞钟山著屐登,中原今隔几崚嶒。

自怜不及天边雁,岁逐春风到八陵。

27、《金陵三首》 明·王跂 三辅江山穴出虎,六朝形胜势蟠龙。皇基易绍因迁鼎,家痛难忘异举烽。

28、《金陵怀古》 唐·殷尧藩 黄道天清拥佩珂,东南王气秣陵多。

江吞彭蠡来三蜀,地接昆仑带九河。

29、《金陵怀古》 唐·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30、《金陵九日》 唐·唐彦谦 野菊西风满路香,雨花台上集壶觞。

九重天近瞻钟阜,五色云中望建章。

5中国四大古楼的 诗句

所谓四大古楼是否是江南四大名楼,江西滕王阁、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安徽宣城谢脁楼?

若是则古时赞美诗句甚多。还有一种说法是 南京阅江楼 也是江南四大名楼 不是安徽谢朓楼

这里有王勃写的一首诗赞美滕王阁的《滕王阁序》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6南京阅江楼与古代哪个皇帝有关

明洪武七年(1374年)春,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在国都南京城西北狮子山开始建一楼阁,亲自撰写《阅江楼记》,又命朝廷众文臣职事每人写一篇《阅江楼记》,其中大学士宋濂所写一文最佳,后入选《古文观止》。

阅江楼在建楼工程所用地基平砥完工后,明太祖朱元璋突然决定停建,直至上世纪末决议复建“阅江楼”的动议,得到社会各界的响应。1997年南京市政府正式批准建造阅江楼,直到2001年9月阅江楼正式竣工建成。从此结束了“有记无楼”的历史。

红楼梦判词解析十二金钗判词及解析如下:

1、林黛玉和薛宝钗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解析:这首判词位于“金陵十二钗正册”第一页,判词的画面上画着两株枯干的树木,树木上悬挂着一条玉带,树下有一堆积雪,雪下有一股金簪。

判词前两句“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引用了古籍《世说新语》和《后汉书》中的两个故事,意思是像谢道韫那样才思敏捷的林黛玉和像乐羊子妻子那样奉劝丈夫读书求取功名的薛宝钗都令人叹息怜悯。

判词后两句“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运用谐音和双关,“玉带林”中的“带”谐音“黛”,把“玉带林”倒过来就是“林黛玉”,“挂”既指玉带悬挂在两株枯木(双木为林)上,也暗示着贾宝玉总是牵挂着林黛玉;“雪”谐音“薛”,暗含着薛宝钗结局的冷落与凄苦。

2、贾元春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解析:这首判词的画面上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一个香橼。“弓”谐音“宫”(宫闱),“橼”谐音“元”,指贾元春被选进宫里,先做女史,后被封为“凤藻宫尚书”,被加封为“贤德妃”,像五月火红的石榴花一样辉煌灿烂,但是贾元春透过表象,明白了皇权的本质。

虽然贾搜拿族元春的荣耀超过贾迎春、贾探春和贾惜春,但是,贾元春却在二十几岁就暴病而亡,正像那“一声震得人方恐,回收想看已成灰”的爆竹,刹那光华转瞬即逝。

3、贾探春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解析:这首判词的画面上画着两个放风筝的人,一片汪洋大海,一条大船,船上有一个女子正在掩面泣涕。

画面与判词后面两句“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意思相同,暗指贾探春在清明时节离开贾府,像断线风筝一样远嫁到千里之遥的海边,一去不返,只能在梦中回到家乡。虽然贾探春精明能干,志向高远,但是因为她生长于封建王朝末期,她的命运偏偏越来越不济。

4、史湘云判词: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解析:这首判词的画面上画着几缕飞动的云彩,一湾流逝的水。画面上的“飞云”与“逝水”对应判词中的“湘江水逝楚云飞”,既指人名“史湘云”,又暗用《高唐赋》中楚怀王在梦中与巫山神女相会的典故,比喻史湘云与丈夫夫妻生活的短暂。

判词的前面两句“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是说史湘云在婴儿时期就父母双亡,虽然家庭非常富贵,但她并没有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后面两句“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表达作者对史湘云婚后好景不长,转眼间夫妻离散的哀伤之情。

5、妙玉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解析:这首判词的画面上画着一块精美的玉,陷落在污浊的泥垢之中。画面上的“美玉”指妙玉的法号,又与判词中“金玉质”呼应,比喻妙玉出身不凡——她是苏州仕宦人家的**,心性高洁。

判词前面两句“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是说妙玉想要保持洁净,想要皈依佛门净土,结果却事与愿违。判词后面两句“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指妙玉遭人嫉恨,被贼人掳走,在海边遇害。

6、贾迎春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解析:这首判词的画面上画着一头凶恶的狼,追扑一个美女,想要吃掉她。画面和判词都暗示贾迎春的悲惨遭遇——贾迎春嫁给了穷凶极恶的男人孙绍祖,惨遭蹂躏,一年之后就被折磨而死。

判词引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出自《东田集》的寓言——东郭先生在中山国救了一只被赵简子追赶得走投无路的狼,狼得救后却想吃掉东郭先生果腹,而且“子”“系”两个字组合起来是“孙(孙)”字,所以“子系中山狼”就是指贾迎春的丈夫孙绍祖就像那只忘恩负义的狼,残酷虐待贾迎春。

另一个是出自《枕中记》的故事——道士吕翁给寒儒卢生一个神奇的枕头,卢生在梦中享尽了荣华富贵,醒来后才发现黄粱米饭还没有蒸熟,比喻贾迎春的人生就像黄粱梦那样短暂虚幻。

7、贾惜春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装。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解析:这首判词的画面上画着一座古老的庙宇,里面有一个美人独自坐着浏览经卷。画面和判词都暗示贾惜春出家为尼的结局。贾家的没落和三个姐姐的不幸遭遇,让本就冷漠的贾惜春更加心灰意冷,于是,她带发修行,穿着黑色的僧尼服装,向他人乞求食物。

注意:贾元春和贾惜春的判词中都有“三春”,所指人物却有所不同:贾元春判词中的“三春”指三个妹妹——贾迎春、贾探春和贾惜春,而贾惜春判词中的“三春”指三个姐姐——贾元春、贾迎春和贾探春。

8、王熙凤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解析:这首判词的画面上画着一座冰山,上面栖息着一只雌凤。画上的“雌凤”象征女强人王熙凤,判词中的“凡鸟”有两层含义:一是点出“王熙凤”的名字——“凡”和“鸟”组合成“鳯(凤)”字。

二是引用出自《世说新语》的典故——吕安拜访嵇康,却遇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吕安在门上写了一个“凤”字,嘲笑嵇喜是“凡鸟”。画上的“冰山”比喻王熙凤作为靠山的财势像冰山那样难以持久。

“一从二令三人木”的含义难以确知,有人认为它指的是贾琏在不同时期对待王熙凤的不同态度:先是“听从”,再是“使令”,后是“休弃”。

9、贾巧姐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解析:这首判词的画面上画着一座荒村野店,一个美人在里面纺纱织布。画面暗指贾巧姐最终成为一个以纺织为生的乡村妇女。判词前面两句“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的意思是贾府失势以后,贾巧姐被“狠舅奸兄”所出卖。

判词的后面两句“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的意思是因为贾巧姐的母亲王熙凤曾经接济过乡下老太刘姥姥,刘姥姥知恩图报,搭救贾巧姐跳出火坑。判词中的“巧”语意双关,既指贾巧姐的名字,也含有“凑巧”遇到恩人之意。

10、李纨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解析:这首判词的画面上画着一盆茂盛的兰花,旁边有一位穿戴着凤冠霞帔的美人。画面上的“茂兰”和判词“到头谁似一盆兰”的“兰”都是指李纨的儿子贾兰在贾府众多子孙中最为显贵;画面上的“凤冠霞帔”寓指李纨因子得贵,诰命加身。

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既寓指“李纨”的姓名,又寓指李纨生下儿子贾兰以后,丈夫贾珠就去世了。判词后面两句“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的意思难以确定,有人认为它化用了唐朝僧人寒山的诗句“欲识生死譬,且将冰水比。

水结即成冰,冰消返成水”,寓指李纨青春丧偶,辛勤育儿,儿子成器,赢得荣华,寿命却不长,只留下诰封的虚名,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11、秦可卿判词: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解析:这首判词的画面上画着一座高楼大厦,一个美人悬梁自缢。画面暗示了秦可卿在天香楼自缢身亡的结局。判词主要批判了宁国府的贾珍等人贪*好色、伤风败俗的污秽行径招致贾府的没落。

金陵十二钗正副判词及其解释如下:

一、正册判词

1、林黛玉和薛宝钗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解析:这首判词位于“金陵十二钗正册”第一页,判词的画面上画着两株枯干的树木,树木上悬挂着一围玉带,树下有一堆积雪,雪下有一股金簪。

判词前两句“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引用了古籍《世说新语》和《后汉书》中的两个故事,意思是像谢道韫那样才思敏捷的林黛玉和像乐羊子妻子那样奉劝丈夫读书求取功名的薛宝钗都令人叹息怜悯。

判词后两句“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运用谐音和双关,“玉带林”中的“带”谐音“黛”,把“玉带林”倒过来就是“林黛玉”,“挂”既指玉带悬挂在两株枯木(双木为林)上,也暗示着贾宝玉总是牵挂着林黛玉;“雪”谐音“薛”,暗含着薛宝钗结局的冷落与凄苦。

2、贾元春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解析:这首判词的画面上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一个香橼。“弓”谐音“宫”(宫闱),“橼”谐音“元”,指贾元春被选进宫里,先做女史,后被封为“凤藻宫尚书”,被加封为“贤德妃”,像五月火红的石榴花一样辉煌灿烂,但是贾元春透过表象,明白了皇权的实质。

3、贾探春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解析:这首判词的画面上画着两个放风筝的人,一片汪洋大海,一条大船,船上有一个女子正在掩面泣涕。

画面与判词后面两句“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意思相同,暗指贾探春在清明时节离开贾府,像断线风筝一样远嫁到千里之遥的海边,一去不返,只能在梦中回到家乡。虽然贾探春精明能干,志向高远,但是因为她生长于封建王朝末期,她的命运偏偏越来越不济。

二、副册判词:

1、香菱: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解析:这首判词的画面上画着一枝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甄英莲,贾府通称香菱。原籍姑苏、甄士隐独女。四岁那年元宵,在看社火花灯时因家奴霍启(“祸起”)看护不当而被拐子拐走。养大后原是卖给金陵公子冯渊,中途却被薛蟠抢回去做小妾,宝钗给她起名叫香菱。薛蟠出狱后,香菱扶正,因难产而死,甄士隐亲自接她归入太虚幻境。

史湘云画像公然挂在秦可卿内宅, 唐伯虎海棠春睡图,越看越恐怖

荣国府和宁国府是贾家祖上弟兄俩,被皇上赐予两座府邸。当年贾家祖上开山立府的时候,两府并驾齐驱,位列八公之首,威震朝廷。但百年之后,宁国府阴差阳错落在贾珍手里,逐渐沦落为柳湘莲口中“除了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的蛆虫之窝。

古来富贵人家容易出纨绔子弟,都喜欢眠花宿柳,这在豪门大族也是被长辈默许甚至窃喜的,就连贾家的老祖宗贾母也说:“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哪里保得不这么着。”

所以作为像贾家这样的贵族子弟,只要行事不出大格,和自己丫头做些花花事,也是正常的。荣国府甚至有一个规矩,就是“凡爷们儿大了,未娶亲之前,都先放两个人服侍的。”

所以说,虽然红楼时代相比现代更讲究礼教,对女孩贞洁要求严苛,但对爷们还是很宽容的,只要不越过人伦的底线,一般的眠花宿柳都属于正常。

但让人吃惊的是,贾家的东府宁国府竟然成了猫儿和狗儿等畜生横行的场所,贾珍和贾蓉父子二人聚麀之诮,贾珍对儿媳秦可卿有非分之情之事,贾蓉对姨娘尤二姐、尤三姐存非分之想,宝玉、贾瑞等贾家爷们随便出入后宅,连宝玉的小厮茗烟都可以长驱直入后宅,和宁国府的丫头行云雨之事。

可以说,宁国府虽然表面上是赫赫扬扬的国公府第,在贾珍手里却成了臭名在外的“怡春院”。

在这里生活过的女子贾蓉媳妇秦可卿、尤氏妹妹尤二姐、尤三姐等,本该是豪门贵妇,却沦落成爷们寻欢的对象,怎不让人触目惊心!正如迎春形容渣男孙绍祖“丫头媳妇将及*遍”,宁国府也是女子不敢沾惹的地方,凡沾惹上的,轻则名誉受损,重则尸骨无存,秦可卿就是先例。

对比宁国府,荣国府大观园因为有贾母的呵护,则像一个女孩子们的避难所:这里门禁森严,茗烟等小厮连二门都是不许进入的,内宅还有嬷嬷们日夜值班看门闭户。黛玉、宝钗、史湘云等女孩们,在这样的环境下琴棋书画,诗情才干比贾府的男子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鉴于宁国府污秽之名在外,荣国府的女眷很少去宁国府,这也是除了第五回尤氏和秦可卿邀请荣国府女眷赏梅花,以及秦可卿生病以后,就只见贾珍媳妇尤氏到荣国府,而荣国府女人们很少去宁国府的原因。

同样,为了保护贾家女孩们的名誉,宁国府贾珍的妹妹惜春,从小就被贾母抱养到荣国府养育,名义上说是因为贾母爱女孩,实际是因为怕宁国府玷污了贾家女孩的清誉。

长大懂事后,惜春冷心冷口地要跟贾珍夫妇断绝关系,老死不相往来,连东府里的一个丫环入画也被赶回去,势要跟东府断绝一切联系:“近日每每风闻得有人背地里议论什么,多少不堪的闲话。我若再去,连我也编排上了。”

因此对于清白女孩来说,宁国府是一个禁地,一旦涉足,便是命运的大劫。而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秦可卿香艳的卧室内,却出现了史湘云的影子,细思之下,金陵十二钗女孩的结局让人不寒而栗。

醉卧芍药茵:唐伯虎《海棠春睡图》画的竟是史湘云

《红楼梦》中属于史湘云的高光时刻就是宝玉寿辰,史湘云醉卧芍药茵,这一幕被后来很多红学专家称道,评价为“春日烂漫,风情万种”、“真名士自风流”。

“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里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嚷嚷地围着……”

想想这意境:美人、娇花引蝴蝶,醉美人睡卧落红间,这简直就是秦可卿房中挂着的那幅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中的香艳场景。

曹翁书中说《海棠春睡图》是唐伯虎的画作,但从唐伯虎留下来的画作中并未见此,有很多人说这是曹翁的杜撰,这也不得而知。

海棠美人这个典故出自《冷斋夜话》,唐明皇形容醉酒的杨贵妃,说“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而。”

而史湘云在几个细节中,都是海棠花,其中她抽到的一次花笺“只恐夜深花睡去”,就是出自苏轼的《海棠》诗。从种种迹象上来看,贾宝玉在秦可卿房中看到的那幅《海棠春睡图》,画的就是史湘云。

而宝玉看到这幅画后,进入了梦乡,在梦中和秦可卿结为了夫妻,行了云雨之事,这样的话事就大了。

在《海棠春睡图》两边,有一副秦太虚的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脂砚斋在这副对联旁边侧批“艳极,香极!”

说明这幅《海棠春睡图》是一幅香艳美人图,而并非贵妇、**图。

再者,曹翁写这幅图是唐伯虎所画,而众所周知,唐伯虎是一个天才的画家,但更是一个著名的流连青楼的才子。种种迹象显示,实录史湘云的《海棠春睡图》,一再说明她最后的归宿是青楼,或者沦落为宁国府秦可卿、尤二姐这样的贵族男子的玩物。

娇憨烂漫的史湘云,在四大家族败落后竟然落到如此地步,让人心酸。

群芳髓:宁国府会芳园,是金陵十二钗的归宿,可悲至极

顺着这幅《海棠春睡图》往下看,宝玉在秦可卿卧房里还看到武则天镜室中的宝镜,赵飞燕舞过的金盘,伤了太真乳的木瓜,寿昌公主的床榻,同昌公主的连珠帐,西施浣过的纱,红娘抱过的鸳枕。

看这些人物,武则天和杨贵妃的情史有一个相同之处:都是和父子两人有过不伦之情,这暗合十二钗里的秦可卿;

武则天超越丈夫独揽朝政,影射的还有王熙凤;

西施在《红楼梦》中多次出现,形容的就是林黛玉,而西施著名的情史即是被越王勾践送给吴王夫差做妾,让夫差饶过勾践的性命。林黛玉的命运可能也是如西施一样被送给某位权贵做妾,以此作为交换,救下贾宝玉性命……

细数秦可卿房中的物件和人物,几乎涵盖了十二钗女子,也就是说,荣国府纯洁娇贵的女孩子们,竟然都在秦可卿房中出现,而前面说过的,秦可卿所在的宁国府是一个纯洁女子不能踏足的肮脏之地,十二钗女子竟然几乎都在此出现,其中的意义让人不寒而栗。

其实早在第五回《红楼梦》刚开场,秦可卿邀请贾母等来赏梅花就很有寓意,众所周知,曹翁用不同的花来形容十二钗女子,宝钗是牡丹,林黛玉是芙蓉花,探春是玫瑰花,史湘云是海棠花……

而到了宁国府,开的却是梅花,“梅花”通“没花”,宁国府没有花,是花已凋零的意思。

而且,秦可卿设宴邀请贾母等女眷赏梅花的地方在哪?就在会芳馆,“会芳馆”就是群芳荟萃的地方,也就是说,在四大家族倾倒后,十二钗都沦落到宁国府这样的地方了。

这正如宝玉在太虚幻境闻到的一种香料,名为群芳髓,蹂躏百花百草而制成的香,闻之则香,制作方式十分残酷。

而宁国府正是那个将林黛玉、宝钗、湘云等群芳一网打尽的会芳馆,再蹂躏制成群芳髓,供男子片时之欢,让群芳悲哭连天的所在。

而最讽刺的是,群芳们的悲惨下场,正是拜自己的不成器的兄弟子侄的荒唐奢靡所赐,纷纷如飞蛾就火一般,将花颜蹂躏成残花落红。

1、《山海经》

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

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

《山海经》也记载了中国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等,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

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

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2、《水浒传》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版块结构小说,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 ”的残酷现实。

3、《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故事开始黄巾兵起义,结束于司马氏灭吴开晋,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汉、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展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并成功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4、《西游记》

《西游记》前七回叙述孙悟空出世,有大闹天宫等故事。

此后写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除妖降魔、战胜困难的故事。

书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画生动,规模宏大,结构完整,并且《西游记》富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其隐含意义非常深远,众说纷纭,见仁见智。

可以从佛、道、俗等多个角度欣赏,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5、《红楼梦》

《红楼梦》讲述的是发生在一个虚构朝代的封建大家庭中的人事物,其中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通过对一些日常事件的描述体现了在贾府的大观园中以金陵十二钗为主体的众女子的爱恨情愁。

而在这同时又从贾府由富贵堂皇走向没落衰败的次线反映了一个大家族的没落历程和这个看似华丽的家族的丑陋的内在。

《红楼梦》中的史湘云

史湘云,金陵十二钗之一,排名第五,在诗社中的雅号为“枕霞旧友”,缘贾母提起幼时“枕霞阁”撞破鬓角而起。贾母娘家的侄孙女,宝玉的表妹。父母早亡,由叔叔婶婶抚养长大,但叔叔婶婶待她不好。生性豁达,得贾母喜欢,经常在贾府住。  海棠有“睡美人”之誉。这一典故出自宋朝释惠洪《冷斋诗话》记载:唐玄宗登沉香亭,召杨贵妃,碰巧杨妃酒醉未醒,高力士使侍儿扶持而出,贵妃仍醉未醒,鬓乱残妆。唐明皇见状笑道:“岂妃子醉,直海棠春睡耳!”这一段有趣妙喻致使众多文人墨客歌赋传颂,宋代苏轼据此写了一首《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朦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再次艺术地把海棠比作睡美人。再加上史湘云生来豪爽,又成了独特的风格。《红楼梦》中的记载而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多次把这一典故加以套史湘云用、渲染,如第十八回,贾宝玉《怡红快绿》一诗中有句“红妆夜未眠”也是把海棠比喻为睡美人,在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卧芍药裀》中有一番精彩的描述:“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嚷嚷地围着她,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挽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唧唧嘟嘟说:‘泉香而酒冽,玉盏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湘云慢启秋波,见了众人,低头看了一看自己,方知是醉了。”表面写的是芍药,实即是指“海棠春睡”。因而在第六十三回,湘云抽到的又是一根海棠签,题着“香梦沉酣”,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黛玉即笑道:“夜深”两个字,改为“石凉”两个字,实即说明了作者是把湘云指喻为海棠的。

    1.绮罗丛——指富贵家庭的生活环境。绮罗,丝绸织物。 2.霁月光风——雨过天晴时的明净景象,这里是比喻史湘云咏诗的才华。 3.“厮配”句——据脂砚斋评注提到,史湘云后与一个贵族公子卫若兰(曾出现于十四回)结婚。八十回以后的曹雪芹佚稿中还有卫若兰射圃的情节。 4.“准折得”句——折得,抵销得。坎坷,道路不平的样子,引申为人生道路上曲折多难。这里指史湘云幼年丧失父母寄养于叔婶的不幸。 5.云散高唐,水涸湘江——两句中藏有“湘云”二字,又说“云散”、“水涸”,指湘云早寡。见前“题咏”注。 6.“这是尘寰中”句——尘寰,尘世,人世间。消长,消失和增长,犹言盛衰。数,命数,气数。

87版《红楼梦》中史湘云的形象(20张)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那么,“提纲”是怎么“伏”法呢?这一回写宝玉失落之金麒麟(他原为湘云也有一个而要来准备送给她的)恰巧被湘云拾到,而湘云的丫鬟正与**谈论着“雌雄”“阴阳”之理,说:“可分出阴阳来了!”借这些细节暗示此物将来与湘云的婚姻有关。这初看起来倒也确是很象“伏”湘云与宝玉有“缘”,况且与“金玉姻缘”之说也合。黛玉也曾为此而起过疑,对宝玉说了些讽刺的话。其实,宝玉只是无意中充当了中间人的角色,就象袭人与蒋玉菡之“缘”是通过他的传带交换了彼此的汗巾子差不多。这一点,脂批说得非常清楚:“金玉姻缘已定,又写一个金麒麟,是间色法也。何颦儿为其所惑?故颦儿谓‘情情’。(末回《情榜》中对黛玉的评语,意谓‘用情于多情者的人 ’)”绘画为使主色鲜明,另用一色衬托叫“间色法”。湘云的婚姻是宝钗婚姻的陪衬:一个因金锁结缘,一个因金麒麟结缘;一个当宝二奶奶仿佛幸运,但丈夫出家,自己守寡;一个“厮配得才貌仙郎”,谁料“云散高唐,水涸湘江”,最后也是空房独守。“双星”是牵牛、织女星的别称(见《焦林大关记》),故七夕又称双星节(后来改为双莲节)。总之,“白首双星”是说湘云和卫若兰结成夫妻后,由于某种尚不知道的原因很快离异了(也可以说是阴阳永隔),成了牛郎织女。这正好作宝钗“金玉良缘”的衬托。《好了歌注》:“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脂批就并提宝钗、湘云,说是指她们两人。可见,因回目而误会湘云将来要嫁给宝玉的人们,也与黛玉当时因宝玉收了金麒麟而“为其所惑”一样,同是出于误会。 史湘云心意明媚,行动亦不犹抱琵琶,举手投足。史湘云的旷达不是一种出世孤傲,而是一种入世的情趣。趁兴时大块吃肉,忘形时挥拳拇战,偶尔男儿装扮, 白日里佻达洒脱, 顾盼间神采飞扬,须眉也须自拙。在大观园中,史湘云的身世既富且贵,虽因家道中落、不复为富,却也不端着贵族的空架子。她既无视高低贵贱,又不拘于男女之别、 与人相交、一片本色、无功利之心。 史湘云身为女子却有男儿的疏朗与开阔胸怀,她不为女儿的皮囊所累。在三十一回的阴阳之辨中,翠缕的喋喋不休、 史湘云的循循解答,使主仆间弥漫着一片宛如姐妹师生的平等气息。而史湘云如此深入浅出的思辨, 却不像那些见风落泪对月伤怀的深闺怨女当她如春风般掠过我们的视野时,人们都陶醉于她的风度而浑然忘却她的庐山面目。 我们在《红楼梦》里,似乎没有见过湘云真正发过什么愁,总是嘻嘻哈哈,对生活兴味盎然,充满热情。对于她这一性格特点,作者不仅在判调和红楼梦曲中作过点化,而且曾多次做过诗意的彩绘。她第一次出现,作者就表现了她"大说大笑"和"咬舌"的性格特点,并且说她陷入宝、黛、钗的爱情纠葛。她的到来,使黛玉两面吃醋,与宝玉发生争吵。第二天清晨宝玉前去看黛玉、湘云:只有他姊妹两个尚卧在衾内。那黛玉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安稳合目而。湘云却一把青丝,托于枕畔;一幅桃红绸被,只齐胸盖着,着那—弯雪白的膀子,撂在被外,上面明显着两个金镯子。宝玉见了叹道:“睡觉还是不老实……” 通过两人睡态的描写,表现不两个迥然不同的性格,并且将黛玉的处事精密与湘云的大而化之作了鲜明的对比。 在大观园中,史湘云既无视高低贵贱,又不拘于男女之别、 与人相交、一片本色、无功利之心, 这和宝钗、黛玉大为不同。宝钗虽识大体又善施小惠, 但人事的轻重在她的行事中是层次清晰的;黛玉虽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但封建社会的等级高压下, 在她的心中亦是泾谓分明的,**绝然不会和丫鬟是平等的,孤芳自傲是黛玉的本性。

曹雪芹在塑造美女形象时,从不把人物写得完美无缺,尽善尽美;而往往是写成美玉微疵。如黛玉的弱症、宝钗的热症、鸳鸯的雀斑等。这些“微疵”不仅未影响人物形象之美,反而增加了特色,使人物形像更加鲜明。在塑造史湘云这一形象时,也运用了这一美学上的辩证法。他不仅使这一美丽的少女有“咬舌”小疵,而且让她于妩媚中沾染了一些风流倜傥的男儿气概。她在穿着上总是喜欢男装。一次下大雪,她的打扮就与众不同:身穿里外烧的大褂子,头上戴着大红猩猩昭君套,又围着大韶鼠风领。黛玉笑她道:“你瞧,孙行者来了。他一般的拿着雪褂子,故意妆出个小骚达子的样儿来。”众人也笑道:“偏他只爱打扮成个小子的样儿,原比他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她与宝玉、平儿等烧鹿肉吃。黛玉讥笑他们,湘云回击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我们这会子腥的膻的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就是写诗,她也会吟出“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的诗句,俨然以隐女自居。俏丽抚媚杂染些风流偶傥,使史湘云这一形像更富有魅力了。 曹雪芹在塑造史湘云这一形像时,还表现了她的热情豪爽和心直口快。她是一个极爱说话的人,是“话口袋子”,对人对事都表现出热情。香菱要学诗;不敢啰唆宝钗,向湘云请教,她"越发高兴了,没昼没夜,高谈阔论起来。"为此,宝钗批评她“不守本分”;“不像个女孩儿家”。她表里如一,心直口快,说话不防头儿。一次看戏,凤姐儿指着戏台上的一个小旦说:“这孩子打扮起来活像一个人。”众人都知道凤姐所指是何人,恐怕得罪人,只是不肯说出来,湘云却直言不讳地说:“我知道,像林姐姐。”为此得罪了黛玉,也与宝玉发生了矛盾。有一次,她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让宝玉下了“逐客令”。有人说,这表现了湘云封建意识浓厚。其实并非如此,而恰恰说明她的天真烂漫。后来她到贾府,总与宝钗同住,受其影响是有的,但劝宝玉的那些话,绝不是湘云自己的思想,只不过是鹦鹉学舌罢了。 作者还表现了湘云超逸的才情和诗思的敏捷。芦雪庵联句、凹晶馆联句以及每次诗社赛诗,湘云的诗来得最快,也来得最多,并且表现出了她那潇洒迭宕的风格。咏白海棠,她来迟了,在别人几乎已将意思说尽的情况下,她竟一连弄了两首,且新颖别致,另有意趣,赢得了众人的赞叹和激赏。芦雪庵联诗时,由于她吃了鹿肉,饮了酒,诗兴大作,争联既多且好,竟出现了薛宝琴、宝钗、黛玉共战湘云的局面。众人都笑道:“这都是那块鹿肉的功劳。”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圃”,写得笔酣墨饱,热闹非常,而史湘云则是其中最活跃的分子。大家划拳猜枚,饮酒赋诗,呼三喝四,喊七叫八,满庭中红飞翠舞,玉动珠摇。玩了一回,散席时却忽然不见了湘云: “

金陵十二钗正册第十一位红楼梦李纨简介

红楼梦李纨 红楼梦李纨是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的人物,是金陵十二钗之一。李纨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父亲李守中曾担任国子监祭酒一职...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