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尧虞舜
唐指的是帝尧(或者叫唐尧),唐尧相传是帝喾的儿子,距黄帝五世。舜是颛顼的七世孙,距黄帝九世。禹是颛顼的孙子,距黄帝五世。传说中,尧号陶唐氏,都平阳(山西临汾县),居地在西方。
虞指的是虞舜号有虞氏。《孟子·离娄篇》说“舜生于诸冯(山东诸城县),……卒于鸣条(河南开封附近),东夷之人也”,虞舜居地在东方。禹父鲧居地在崇,崇就是嵩。禹原住阳城(河南登封县),在河南西部。后都阳翟(河南禹县),也略偏西部。他们先都是部落酋长,后来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大酋长。
夏指的是夏禹,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大禹。《史记夏本纪》第一句话就是:“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
扩展资料:
根据《史记》记载,尧舜禹三位上古帝王,却全都是黄帝的嫡系子孙。而所谓的“禅让”,其实也是黄帝家族的内部转让,似乎“父传子家天下”也不是大禹和夏启的首创。细看《史记》,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尧舜禹不但是一家子,而且他们之间谁的辈分更高,也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
《史记》开篇,就是《五帝本纪》,接下来就是《夏本纪》,这两本纪明确描绘了黄帝与尧舜禹之间的世系谱,为了不把读者诸君说糊涂,笔者就来替大家捋一捋他们跟黄帝的关系,咱们先来说帝尧。帝尧名字叫放勋,是帝挚的弟弟,帝喾的儿子,帝喾名叫高辛,是黄帝的曾孙(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把皇帝的辈分设定为1,那么玄嚣为2,蟜极为3,帝喾高辛为4,帝尧放勋为5。
参考资料:
没有虞朝。
虞朝是墨家为了宣传自己的学说而缔造的产物。据说墨家为了宣传他们的禅让说,就这样捏造出来的。
不过,如果这个朝代真的存在,那么这样一个王朝就应该是在历史上存在了1500年之久,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对它还没有承认。
其实在很多古书中都有对这个朝代的记载,在韩非子的《先学》一书中就明确的说到,虞夏2000余年,其意思是说,在我国古代虞朝和夏朝一共经历了2000多年的历史。
众所周知,夏朝有着500年的优秀历史文化,这样计算下来,虞朝就有这1500多年的悠久历史了。如果书中的记载真的能够得到证实的话,我相信整个世界都会震惊。这样的说法受到了历史学家们和考古学家们的质疑。到底这个朝代是否真的存在,很多史书中都有过对于的记载。
比如在《左传》中就有这样的记载:三后之姓,于今为庶,意思是说在周朝之前有三家帝王,如今他们的后裔都已经成为普通的百姓了,那是哪三家呢。应该是殷商夏朝还有虞朝。当然也有人猜测说,可能是古时候文字不发达,因此流传下来的记载让人们一时被蒙蔽住了。
以至于让现在的人有误解。可以大胆猜测舜是当时虞朝的王,禹是西夏的领袖。也是虞的诸侯国,随着夏朝的逐渐强大,它慢慢的取代了虞。由于时代的更替,儒家思想的不断扩大,关于虞朝的历史被大家逐渐遗忘,替代他的的是广为传播的禅让制度。
扩展资料:
历史学家对夏商周之前是否有虞朝存在不同看法。
一种较普遍的意见认为,夏商周之前没有虞朝。夏代以前,明确称道的政治事迹,只有尧、舜、禹相禅让一事,以舜(有虞氏)来说,在位仅五十年,这作为一个朝代而言,是难以成立的。
另一种意见认为,虞朝是古代史中实际存在很长时期的一个朝代。《韩非子·显学》载:“虞夏二千余岁”。按此说法,有虞氏决非只有一代五十年。
另外,根据《国语》、《左传》等史料记载,可以列出有虞氏的世系有:幕、穷蝉、敬康、句芒、虫乔牛、瞽瞍、舜、商均、虞思、箕伯、直柄、虞遂、伯戏、虞阏父、胡公满等15个名号。有虞氏的世系既可考定,则不能不承认有虞氏是一个朝代。
“虞”为独立朝代说之一。一学术“论文”称,夏、商、周之前还有个虞朝。“虞朝”即史书上说的“虞舜”,指的就是舜帝姚重华。姚重华字为有虞氏,氏族公社的一个部落。为什么名字叫“重华”。传说舜的眼睛是双瞳仁,故为“重”。
“华”字可能为华夏族的华族之意。据运城学者王雪樵《运城报》专文,“华夏”二字追根溯源到夏县的“夏”,河津华谷的“华”。这两个地方是中国华夏民族的发源地。“论文”认为,我国古代历史上,世人通称夏、商、周三代。某些古籍却称虞、夏、商、周四代。
夏代以前,明确称道的政治事迹,只有尧、舜、禹相禅让一事,并说舜在位50年。而夏商周各传位数百年,称帝王名号都在10人以上者。有虞氏作为一个朝代而言,似乎十分勉强。但《朝非子·显学》说“虞夏二千余年”,按照这种说法,有虞氏绝非只有一代五十年。
现今的史书上说“夏王朝统治了四百多年”,历史学家断代史的最新研究成果,确定夏为471年,据此虞朝当是1520多年。“论文”作者王树民考证《国语》、《左传》、《史记》及《五帝德》、《帝系姓》等著作,可以列为有虞氏的世系15个名号,也就是说虞朝传位有15个帝王。
既然有虞氏的姓氏可以考定,其历史地位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虞”为独立朝代说之二。永济地方志,清光绪12年(公元1886年)蒲州知府事赢杜崧年《续补永济县志序》上首句就是:“蒲坂自虞帝以来经天纬地之人,历代层见迭出,昭著史册,目河中为人文之蔽”。既然称说虞帝,可见认为就是一个朝代。
中国封建王朝一代最长的为清康熙王朝61年,以此估算奴隶社会的虞朝至少二十四代。如按舜在位五十年算一代,虞朝至少也有三十代。
参考资料:
4000多年来,舜帝一直备受炎黄子孙尊崇。《尚书 》称:“德自舜明。”《史记》云:“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自大禹南巡,“至衡山,筑紫金台,望九疑而祭舜”起,(史传舜帝葬于九嶷山)历代帝王无不对舜帝虔诚拜祭;明清时期更达至高潮:明太祖朱元璋亲自撰写祭舜帝文,清王朝十二位皇帝遣官祭舜一共达45次之多。孔子、孟子更是“言必称尧舜”,《孟子》一书中提及舜的地方就达50多处。伟人毛泽东也以“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的诗句,描绘出“人皆可为尧舜”的愿景。
然而,舜帝距今人何其遥远!且不谈4000余年的沧桑巨变,从普通百姓到千古明君,又岂是你我人人可为的?“人皆可为尧舜”? 想来也就理想境界而已。
尧舜禹都是上古时期著名的贤君,为后人做了很多的贡献。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尧舜禹距今的年份,欢迎大家阅读。
尧舜禹距今的年份
都说中国有五千年的 历史 文化 ,那么上古的帝君尧舜禹距今多少年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已经缺乏具体的史料了考证了,但是我们可以根据现有的材料来大致推算一下。那么推算尧舜禹生活的年代,要从哪里开始呢当然是从有历史记载的汉朝开始了。汉朝出现过“二十五史”中的三部史书,分别是史记、汉书和后汉书。从而我们可以确认,汉朝建立于公元前202年。汉朝以前是中国第一个大统一王朝秦朝,秦朝总共14年,建立于公元前221年,灭亡于公元前207年。这时,有细心的读者会发现,那秦朝灭亡的公元前207年到汉朝的202年,这五年时间去了哪里对了,这是楚汉战争时期,没有朝代。
而秦朝以前是周朝,分东周和西周,包括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春秋、战国时期,也是属于周朝。周朝共传30代,有37王,共计约791年,另一说是868年。这两者相差的年份有点久远,所以从这里开始,年份就不再具体了,只能有个大概数字了。也就说从秦朝建立的221年,加上791年,或者868年,得出公元前1012年和公元前1089年。
周朝之前是商朝,商朝的年份就更加无法确定了,只能知道其延续约600余年,所以我们又得出一个数字,当然只是个模糊数字,就是公元前1612年和公元前1689年。
夏朝的概念就更模糊了,幸好我们还有个大约数,夏朝延续约472年,所以我们又得出了公元前2084年和公元前2161年。
据《史记》记载,舜死后禹为其守孝三年,禹在位十年。也就是说大禹的时代是13年,现在我们已经得出了大禹的时代是公元前2100年左右,也就是距今4100年左右。
尧去世舜为其守孝三年。舜在位三十九年,我们又得出舜活动于公元前2150年左右,也就是距今4200年。
尧在位的时间比较长,有90年,所以尧的时代距今4300年左右。
关于尧舜禹距今多少年的说法,目前还没有定论,只能根据推论推断出其大致的年份,而各史家的说法也并不一致。
尧舜禹的关系
尧舜禹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亲戚关系。
尧,是黄帝的玄孙。最初黄帝和炎帝共称为中华民族的共祖,而黄帝也被称为五帝之首,黄帝在逐鹿中原的战争中,先后击败了炎帝和蚩尤,成为了中原的霸主,从而开创了华夏民族的文化。尧帝,姓尹祁,根据《史记》和《尚书》记载,他号放勋,因为封地在唐,所以后人又称他为唐尧。由于唐尧的德高望重,而且有能使各部落团结一心的能力,所以人们都很尊重他,就推举他为部落的首领。
尧在位七十年,是从他的哥哥帝挚那里继承的帝位。由于帝挚他不善管理,在位九年后,帝位由尧继承。关于尧继承有几种说法。一说是帝挚死后,尧继位;一说是因为帝挚不理政务,被诸侯废除,拥立了尧;一说是帝挚主动禅让给尧。不管是哪种说法,尧总之是继承帝挚的帝位,成为了一代明君。而尧禅让的舜也是黄帝的后人,黄帝之子昌意的八世孙。起初是因为尧看到舜比较孝敬父母,所以暗中观察他,觉得他可以继承帝位后,就把帝位禅让给了他。
舜死后,将帝位禅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而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孙子,颛顼的父亲也是昌意。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尧舜禹的关系。首先,他们都是亲戚,而且还是堂兄弟的关系。可能因为年代比较久远,所以血缘关系可能比较远了一些。但是从家族关系上来看,禹和舜同属于黄帝的儿子昌意的后代,而禹的辈份却比舜要大一点,所以理论上来讲,禹其实还是舜的堂叔。
尧舜禹的名字怎么读
尧舜禹都是中国上古时代著名的帝君,他们开创了中国模范君王的先河,为后人津津乐道。但是尧舜禹怎么读呢
尧,读成yao,第二声。和“姚”字同音。这个字在词典中仅有两个意思,第一是用于人名,第二是特指上古时期的贤君唐尧。也就说这个字从一开始就是为尧特制而成的。唐尧,姓伊祁,名放勋。尧在位的时候,对当时的人民贡献很大,推测出 春分 、 夏至 、 秋分 、 冬至 四个时节,对推进了农业生产做出了很大贡献。而后世的儒家,也将帝尧称为贤君的典范。
舜,读成shun,第四声。舜帝原来不叫舜, 传说 他的称号为有虞氏,姓姚又姓妫,名重华,字都君。他去世后给他上的谥号才是“舜”。在词典中,舜也只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木槿”的别称,另一个就是特指虞舜。舜帝因为年轻时候很孝顺,感动了天地,被帝尧知道后,就制定他为帝位的接班人。舜帝继位后,人们对他很尊重,尤其是在他在位的时候,中国中原地区发生了重大的洪涝灾害,舜就先后拍鲧、禹等人治水,历经数十年,终于治好了水患。人们称: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
禹,读成yu,第三声,和“雨”同音。因为治理水患,才被舜帝指定为帝位的接班人。姓姒,名文命。他最大的功绩有两件,一是治理洪水,二是划中国版图为九州。死后葬于会稽山。
以上主要介绍了尧舜禹怎么读和他们的主要功绩,这三位帝君,都是德才兼备,后人将他们三人一起称为圣贤。
猜你感 兴趣 :
1 尧舜禹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
2 尧舜禅让的故事
3 尧舜禹的传说故事
4 尧舜禹到底指谁
5 历史上尧舜禹分别来自哪里
舜,冀州人,盲人的儿子。其母去世,父娶继母,其父爱继母和继母生的儿子。其父固执偏激,其继母奸诈阴险,其弟顽劣骄横,他们皆恨舜欲除之而后快。一次,其父安排舜涂抹仓廪,乘机从仓廪底部灯火欲烧死舜。舜用两斗笠护住身体得以逃生。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其父安排舜掘井。舜此次预先做了准备,在挖井的同时,在旁边提前预挖一暗道。其父和弟见舜掘井已经很深,两人在井口合力填土,欲将舜活埋于井底。舜再次从暗洞逃生。既使如此,舜也未因其家人反复加害自己而心生怨恨,反而愈加孝敬父亲继母,爱护其弟。因此,舜之孝悌名闻遐迩。
舜躬耕历山时,百姓皆让畔;在雷泽打渔时,百姓互敬互爱;在黄河边烧制陶器时,百姓精心工艺很少有劣质次品出现。大家都拥戴舜,纷纷聚拢而来。舜居之处,一年成村,二年成镇,三年成邑。因此,舜在当时乃远近有名的能人贤士。故尧老,儿子不成器难继帝位,在征求各地方首领继位人选的意见时,大家异口同声地推荐了舜。
帝尧试用后,认为舜可以承接天命,故令其代其履行上天的命令。舜摄行天子之政后,认真履职。
制定历法、礼仪、祭祀、巡狩、任贤黜庸、惩戒奖惩等制度。
利用璇玑玉衡,观测日、月、星辰变化,制定历法,指导农耕生产;遵循禋礼,恭敬祭祀天地鬼神,望祭山川,侍奉先祖;教化黎民百姓遵五教和君臣之道,勤于耕织;规定君王、首领要深入领地调查研究,督促官吏勤政为民不可懈怠;善于发现人才、重视人才、大胆使用人才;通过巡狩,了解社情民意,奖励有为官员,严惩庸官怠吏,广为宣传君王执政之道;制定法度,严惩邪恶之人,以儆效尤。
舜以身作则,代尧巡视四方。严整吏制。当发现鲧治水九年毫无建树功效,百姓深受山洪之苦。报告帝尧后,将鲧发配羽山殛杀了他。昔帝有不成器的儿子,不施道义,隐藏盗贼,喜欢斗狠,百姓称他为浑沌;少皡有不成器的儿子,不讲诚信厌恶忠善,粉饰谎言,百姓称他为穷奇;颛顼帝有不成器的儿子,不听他人说教,听不懂 人言,百姓称他为梼杌;缙云氏有不成器的儿子,好吃懒做,侵吞公私财物,天下称他为饕餮。此四凶犯,尧在位时未能惩治他们。舜执政后,将他们流放于边陲成为狄夷。从此,国门大敞,百姓皆言天下没有恶人了。
发现人才,重用贤士。昔高阳氏有八位贤能的儿子,世间百姓都获得了他们的帮助,百姓称他们“八恺”;高辛氏也有八位贤能的儿子,百姓称他们为“八元”。这十六个族群,世世代代都发扬他们族群的美德,不敢做有损族群声誉的事情。尧在位没能举荐他们,舜举荐八恺主抓农业;举荐八元主抓五教,百事皆兴,交办给他们的工作没有不顺风顺水。
记载五帝的史书很多,但侧重点不同,对五帝的评价也各异。毕竟距今历史久远,我辈只能去伪存真,博彩众言了。
妫姓的后裔
妫姓是王姓的源头之一。
妫姓的始祖,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虞舜。虞舜以虞为姓,是因为这个家族所生活繁衍的地方位于今天陕西省的南端薄州、芮城、平陆一带,境内有虞山,又是古虞国所在地。关于虞舜的家世,《史记》的记载是:舜的7世祖名昌意,昌意的儿子为颛顼,颛顼子为穷蝉,穷蝉子敬康,敬康子句望,句望子桥牛,桥牛子瞽叟,瞽叟的儿子就是舜。《吕梁碑》的记载则与《史记》大同小异:“舜祖幕。幕生穷蝉,穷蝉生敬康,敬康生乔牛,乔牛生瞽叟,瞽叟生舜”。按照《左传》的记载,这两种说法都没错,颛顼和幕都是虞舜的先祖。
虞舜家族为什么又姓妫呢?
据《史记。陈杞世家》记载:当初,虞舜没有被选为尧的接班人时,尧为了考察和培养他,把自已的两个女儿嫁给了他。虞舜与他的两位夫人当时就住在妫水之滨。这条妫河就在今天山西永济县蒲州镇南,它从历山发源,向西流入黄河。所以舜的后代便以所居住的这条河为姓,为妫氏。
众所周知,中国人的姓氏不下万种之多,而在古代,每个姓氏的形成都有自己特殊的缘由。有的以封国为姓,有的以所居之地为姓,有的以所居次第为姓,有的以官为姓,有的以封爵为姓,有的以所从事的职业为姓。此外,还有以吉德为姓,以凶德为姓,以事件为姓,以谥号为姓等等。妫姓则是以地为姓。
但是,妫姓是从舜居妫汭开始的吗?《史记`五帝本纪》又记载了关于舜的这样一个故事:舜的母亲死得早,他的父亲瞽叟又娶了新妻,以后又与新妻生了个儿子名字叫象。瞽叟喜爱新妻及后子,对舜由亲到疏,由疏到厌,由厌到恨,多次设计谋害他,欲把他置之死地。有一次,瞽叟让舜去修理仓廪的顶部,当舜爬到顶部后,瞽叟却在仓廪下放起火来,企图把舜烧死。幸亏舜事先有所防备,他用两只大竹笠护卫着自己,从仓廪上跳下。巨大的竹笠像鸟的两个翅膀,使舜稳稳地落在地上,平安地躲过此难。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舜居妫汭是和父亲及继母住在一起的,换句话说,瞽叟也居住在妫汭,按照以地为姓的原则,妫姓不应是从舜居妫汭开始,而应该从舜的父亲瞽叟开始。关于这一点,西汉人孔安国就明确热指出:“瞽叟姓妫”。这是可信的。
舜从尧那里以推举的方式继承了天下,他退位之前,又以推举的方式把天下传给了夏禹。夏禹因舜传位之恩,把舜的长子商均分封在虞(今河南虞城县北),从此妫姓的一支在这个地方代代生息繁衍。
经过夏、商两朝,妫姓在妫水流域和虞国这两个地方都得到了发展。到了商朝末期,由于西方姬姓周国的日益强盛,两个地方的妫姓与周国的关系也渐渐密切起来。
妫姓流域的妫姓与周国密切的最典型事例就是历史上“虞、芮观周”的故事。“虞、芮”就是当初舜家族活动生息的地方。据说在商朝末期,虞、芮之人发生了争执,久久不能解决。他们听说周国的姬昌是个仁德之君,便到周国请求他们给解决。当他们进入周国时,意外地发现这里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你争我夺,人们互相礼让,蔚然成风。虞、芮之人感到非常惭愧,他们说:“我们的争执行为,是周人认为耻辱的事情。我们把这不光彩的事情告诉周王,是自取其辱啊!”便没有见周王就回去了
在虞国的商均的后代,商朝末年也和西部的姬周有着密切的来往,一个叫遏父的妫姓人竟到了周国,作了陶正这样的官,负责周国的陶器生产。周武王灭掉商朝以后,实行分封制度,受封的对象有3种人,一个是先圣先贤之后;一个是功臣谋士之后;一个是自家兄弟。作为先圣先贤,神农、黄帝、尧、禹的后代们都得到了封地和封爵,舜的后裔妫氏也不例外。武王找到了遏父的儿子妫满,把他封在陈,爵位为公。陈国的国都在宛丘(今河南淮阳县),妫满因此被称为胡公满或陈胡公满,成为妫姓的一支在河南淮阳地区的祖先。
陈国君主的位置传了10代,换了15位,到了宣公杵臼时,国内发生了一次动乱。宣公即位后立御寇为太子。后来,宣公的宠姬又生了儿子,名字叫款,深得宣公喜爱。宣公打算让款作自已的继承人,于是便杀掉了太子御寇。御寇有一个十分亲近的人,名叫陈完,是陈厉公的儿子。御寇被杀,陈完也在陈国呆不住了,便带着自己的家人逃到了齐国。这时候,中国的历史已经进入了春秋时期,齐国正值齐桓公在位,处于蒸蒸日上的强盛阶段。齐桓公本打算让陈完任卿相,陈完推辞职说:“我这个亡命寄身之人,您能收容我就是很大的恩惠了,不敢再当高位。”于是,便作了齐国的工正,主要负责齐国的器械生产,陈完一支在齐国落了户,把自己的姓氏也由陈改成了田。关于为什么陈完让自己姓了田,历史上有三种说法:一种是陈完到齐国后“始食菜地于田,由是改姓田氏”。还有的说陈完奔齐,“以陈田二字声相近,遂以为田氏”。也有的说陈完到了齐国后,“不欲称本国故号,故改陈字为田氏”。不管怎么说,陈完把自己的姓氏改作了“田”,而这次改姓,成了妫姓后裔的王姓在其发展源头上的最后一个醒目的标志。
田完虽然谢绝齐桓公给予的高位,但田完家族似乎被注定了要在齐国身居高位。在田 完入齐约170年以后,田完的的后代田乞在自己的封邑内用大斗出、小斗收的办法笼络齐国人心,使得田氏宗族的势力越来越大,一些有远见的人都说:“齐国之政恐怕最终要落到田氏手中。”果然,在齐景公死后,田乞用强力杀死支持景公太子孺子荼的高昭子,赶跑了孺子荼的另一个支持者国惠子,最后杀死了孺子荼,立了景公另一个儿子齐悼公阳生,自己为齐相,掌握了齐国大权。又过了100多年,田乞的曾孙田和取代了齐康公,成为齐国的君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田氏代齐”事件。此时,中国的历史已经进入了战国时期100多年了。
在战国时期,田氏统治下的齐国经历了由昌盛到衰败的过程,8代君主184年以后,齐王田建时期,齐国就被秦王赢政横扫六合的扫帚席卷进了统一的秦帝国版图之中了。齐王田建在亡国后被迁到河南共县(今河南辉县),他的儿子田升在秦末反秦风暴中被项羽封为济北王。项羽称霸仅仅4年就被刘邦打败,随着项羽的失败,田升的济北王爵位也不复存在。然而这短短数年的济北王的待遇却开了妫姓之王的先河,从此,田建的子孙后代便世世代代以王作为自己的姓氏了。
唐尧虞舜
本文2023-11-02 01:20:4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1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