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南康公主司马兴男简介,南康公主和小三李夫人的故事
人物简介
南康公主司马兴男,晋朝公主,生卒不详。晋明帝司马绍和明穆皇后庾文君所生,封为南康公主。晋成帝时下嫁给了桓温。桓温后来成为大司马,东晋的权臣。后子桓玄(东晋末期桓楚政权的建立者)追封为“宣皇后”。
桓温,字元子,两晋时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世族地主。因领兵灭亡成汉而声名大盛,又曾三次领导北伐,掌握朝政并曾操纵废立,更有意夺取帝位,但终因第三次北伐失败而令声望受损,受制于朝中王谢势力而未能如愿。孝武帝宁康元年(373)七月,温染疾而亡,享年六十二岁。死前欲得九锡亦因谢安等人借故拖延,直至去世时也未能实现。其子桓玄后来一度篡夺东晋帝位而建立桓楚,追尊桓温为“楚宣武帝”。
南康公主可能是长女的缘故,她自小性格豪爽刚烈,颇具男儿气概,最为经典的一个例子就是《世说新语·贤媛》中写的:
桓宣武平蜀,以李势妹为妾,甚有宠,常著斋后。主始不知,既闻,与数十婢拔白刃袭之。正值李梳头,发委藉地,肤色玉曜,不为动容。徐曰:“国破家亡,无心至此。今日若能见杀,乃是本怀。”主惭而退。
解释:桓温灭掉成汉后,娶李势的妹妹做妾,很宠爱她,总是把她安置在书斋后住。南康公主起初不知道,后来听说了,就带着几十个婢女提着刀趁她不备想去杀她。到了那里,正遇见李氏在梳头,头发垂下来铺到地上,肤色像白玉一样光采照人,并没有因为公主到来而表情有变。她(李势的妹妹)从容不迫地说道:“我国破家亡,并不情愿到这里来。今天如果能被杀而死,倒是随了我的心愿。”公主听后很惭愧,就退出去了。
名字
南康宣公主兴男。明帝长女。庾后所生。初封遂安县主。适桓温。御览百五十二。——见《何法盛晋中兴书卷四》
家庭成员 父亲晋明帝司马绍
母亲明穆皇后庾文君
弟弟司马衍(晋成帝):太宁三年立为太子,后为晋成帝。
司马岳(晋康帝):初封吴王,后徙琅琊王,晋成帝死后被立为晋康帝。
姐妹庐陵公主司马南弟,嫁刘础
南郡悼公主,嫁羊贲。
相关史料《 世说新语·贤媛第十九 》
《 晋书卷九十八 列传第六十八 》
《 妒妇记 》
注:《世说新语·贤媛》篇,是中国古代记载上层女子言行的一部杰作。编者的道德观点也非常宽泛,既有王昭君的大义凛然,又有谢道韫的大**脾气。当然,无论是《世说新语》、《妒妇记》,还是《敦煌残本》对这则故事的记载都具有艺术加工的痕迹,但南康公主的故事,却从此成为了历来是妻妾“不嫉妒”的美谈。
轶事典故我见犹怜
东晋大将桓温讨平蜀国后,纳了成汉皇帝李势的妹妹为妾。他的妻子即晋明帝之女南康长公主,很凶悍妒忌,当时还不知这件事。待后来知道了,就带着刀到李女的住所,想杀了她。当她看到李女在窗前梳头,姿色容貌端庄美丽,文静地扎着头发,然后合拢两手,面对着公主,神色娴静正派,说话也很哀怨婉转。公主于是丢下刀上前抱住她说:“你啊,我见到你也感到可爱,更何况那老家伙(指桓温)哩!”于是待她很好。
电视剧**《笔中情》孙景璐饰演南陵长公主,原型为南康公主司马兴男
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花和尚倒拔垂 杨柳、大闹野猪林、单打二龙山、浙江坐化、解脱缘缠井。
史进,九纹龙大闹史家村、夜走华阴县、剪迳赤松林、东平府误陷九纹龙。
周通,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林冲,豹子头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梁山泊林冲落草、林冲水寨大并火。
柴进,小旋风门招天下客、横海郡柴进留宾、柴进失陷高唐州、簪花入禁院、藏炮击贼。
杨志,汴京城杨志卖刀、青面兽北京斗武、杨志押送金银担、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索超,急先锋东郭争功。
刘唐,赤发鬼醉卧灵官殿、郓城县月夜走刘唐、 放火烧战船。
晁盖,晁天王认义东溪村、晁盖梁山小聚义、梁山泊义士尊晁盖、曾头市中箭。
吴用,吴学究说三阮撞筹、吴用智取生辰纲、梁山泊吴用举戴宗、吴学究双用连环计、使时迁盗甲、赚金铃吊挂、智赚玉麒麟、智取大名府、布四斗五方旗、智取文安县、打盖郡智多星密筹、计鸩邬梨。
公孙胜,公孙胜应七星聚义、 入云龙斗法破高廉、芒砀山降魔。
:
《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或编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
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同时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社会影响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和对招安的描写曾经对某些义军的领袖产生过消极的影响,如张献忠在谷城受抚,就表示“戮力王室,效宋江水浒故事耳”(《纪事略》)。但比较起来,《水浒传》对农民起义的积极影响还是主要的。一批批义军将《水浒》作为起义的教科书,从中汲取力量,高举起武装斗争的大旗。据现有的资料记载,从万历十四年(1586)起,就可以看到梁山英雄对于造反者的影响。
特别是在明末农民大起义中,《水浒》英雄的口号已被广泛地写在农民军的义旗之上,许多义军首领袭用了《水浒传》的人名或诨号,成为中国农民起义史上的一种奇观。后来清代义军打着《水浒》旗号的也屡见不鲜,太平天国、天地会、小刀会、义和团等无不受到《水浒传》的影响。这在中国小说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是没有一部作品可以和它相比的。
文学影响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体小说的先河。它作为一种新的文体,从此在文学领域内确立了应有的地位,开始逐步改变以诗文为正宗的文坛面貌。
参考资料:
原文讲述了一个可爱美丽的公主因为后母嫉妒其美貌而被迫逃到森林,偶遇善良的七个小矮人。最后在他们帮助下,克服了后母的诅咒,找到真爱的王子的故事。
:
白雪公主(Snow White)是广泛流行于欧洲的一个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其中最著名的故事版本见于德国1812年的《格林童话》。讲述了白雪公主受到继母皇后(格林兄弟最初手稿中为生母)的虐待,逃到森林里,遇到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历史学家巴特尔思据称白雪公主的历史原型是1725年生于德国西部美茵河畔洛尔城的玛利亚·索菲亚·冯·埃尔塔尔。
美丽的白雪公主受继母的嫉妒而被多次置于死地,最后在七个小矮人和王子的帮助下获得新生。爱慕虚荣、贪恋美貌的王后总是爱问镜子:“魔镜魔镜,谁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当镜子说是白雪公主时,王后就伪装成巫婆,骗白雪公主吃下毒苹果。吃下毒苹果的白雪公主被随后出现的王子救了,最终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王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历史原型
经过17年的考证和讨论,德国西南部小镇洛尔的童话学者自信地表示,白雪公主来自他们的家乡。
一时之间,洛尔成为全球白雪公主迷关注的焦点,远自日本甚至哈萨克斯坦的电视台均来采访。洛尔童话协会主席巴特尔斯表示,白雪公主名叫玛丽亚·冯·埃特尔,是于1729年6月15日在洛尔出生的贵族。
玛丽亚成长的古堡变成了一座博物馆。馆内有一面“会说话的”镜子——这种发声玩具在18世纪曾风行一时,而洛尔当年正是制造这种“魔镜”的中心。这块镜子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玛丽亚的“恶毒”后母,即父亲菲利普的第二任妻子克劳迪娅。
巴特尔斯表示:“玛丽亚小时因天花视力受损,现存的记录都说她是善良好心的女孩子。或许人们下意识地站在玛丽亚一边对抗后母,因此将她后母塑造成心肠恶毒的人。”
七名小矮人来自西部比伯的矿场,由于矿洞窄小,只能容得下身材矮小的矿工。他们为免被落石所伤,通常会戴着色彩鲜艳的头巾。而毒苹果则是涂上了当地盛产的一种植物提炼出来的毒素。
对于白雪公主的疑问
可是,在对于本故事的考证上却陷入了一个问号——在部分考证资料上,这个故事应该没有这么简单和美好。所以,上面资料的准确性值得商榷。在格林童话里,有许多故事是会有更深层次的意义的。据某些资料上说,白雪公主这一故事包含了关于性、**、爱情、心理学、食人等极其复杂的东西。这使得《格林童话》的内涵和表达思想完全不一样。
不过,请大家宁愿不要相信这是真的,当我说的是假话,保留一个纯真的回忆。
1、破釜沉舟
宋义带领军队前往,到了安阳这个地方的时候,停驻了46天之久,迟迟不动。
此时军中缺粮士兵萎靡,而宋义却丝毫不担心整日饮酒作乐,项羽实在难以容忍,于是进入营帐杀了宋义,并指责他叛国,赢得了众将士的拥戴。项羽的这个举动震惊全国众诸侯。
此后,项羽立马带领手下所有兵马全数渡过黄河前去支援赵国以解巨鹿之困。在渡江以后,项羽命令手下的士兵把每只渡船都凿沉,摔破军中所有的锅,烧毁军营,只携带三日的粮食,表明决心,已示决一死战,决不后退。
正是如此,全军带着向死而战的心来到了巨鹿之处,一举包围了秦军,使其无法与外界相连通,楚军将士士气威猛,吼声震天,以一敌十。
在经过了九回激战以后,楚军最终大破秦军,引得前来增援的各路诸侯全数闻风丧胆,不敢靠近。此次一战解救赵国之后,项羽名声大震,回楚国接见各位诸侯时,没有人敢正眼看他。
2、背水一战
楚汉相争之时,刘邦命大将韩信领兵攻打赵国。赵王带了二十万大军在太行山的井陉关迎击。当时,韩信只带了一万二千人马。为了打败赵军,他将一万人驻扎在河边列了一个背水阵。另外派两千轻骑潜伏在赵军军营周围。
交战后,赵营二十万大军向河边的一万汉军杀来。汉军面临大敌,后无退路,只能拼死奋战。这时潜伏的那两千士兵乘虚攻进赵营。赵军遭到前后夹击,很快被韩信打败。战后有人问:“背水列阵乃兵家大忌,将军为何明知故犯?”韩信笑着说:“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也是兵书上有记载的。”
3、从容不迫
飞将军李广一次率百余骑追杀匈奴三名射雕手,将与返回之时,匈奴数千骑兵赶来,见到李广的军队,以为是汉军诱敌的疑兵,并未直接进攻,而是上山摆开阵势。
李广的骑兵十分害怕,都想掉转马头往回奔。李广说:“那些敌人认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这样九使他们更加坚信我们是诱敌之兵。”
李广命令所有的骑兵说前进,一直走到离匈奴阵地不到二里多路的地方才停了下来,并下马解鞍。这时一名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来监护他的士兵。李广骑上马,带十几个骑兵,射杀白马将,然后重回到他的队里,卸下了马鞍。
他命士兵都放开马匹,睡卧地上。这时天色已晚,匈奴兵始终觉得他们可疑,不敢前来攻击。半夜时分,匈奴以为汉军在附近有伏兵,想乘夜袭击他们,便引兵而去。第二天一早,李广回到了部队。
4、马与老虎
天下的事成功在于勇敢、失败在于怯懦。马第一天因为鬃毛遮住了它的眼睛,所以不知道自己的对手是老虎,所以胆大勇猛,不知道害怕;第二天,它的鬃毛被剪短了,它看清楚了自己的对手是老虎了,所以精神上就胆怯、气馁,就失败了。
马显然是输给了自己,未战之前,它的内心已经崩溃。狭路相逢勇者胜,即使争斗双方实力有差距,信心与勇气也能在其中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5、刘邓大军歼灭敌人
刘邓大军主力进入鄂东后,经艰苦战斗,已控制长江北岸300余公里,正在庐山的蒋介石惊恐万分,唯恐大军过江,接连命令国民党军队5个步兵团狙击我军。
1947年10月,刘邓巧用有利地形,以17个团的兵力在蕲春的清水河的高山铺布下“口袋阵”,诱敌深入,歼灭对方126万人,割掉了尾追我军的“尾巴”。
为实现毛泽东希望的挺进大别山,站稳脚跟的“最好前途”奠定了基础。这一仗,也是刘邓大军在大别山期间最大的一仗。
一、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如下:
1、苏小小:
传苏小小于西湖边邂逅了年轻英俊的公子哥阮郁,其父为当朝宰相,两人一见钟情坠入爱河,从此出双入对,海誓山盟,结为夫妻。
苏小小为此写下上面这首“同心歌”。
不久,阮郁写家信告知此事,其父大为光火,堂堂宰相之子焉能娶歌伎为妻。
但阮父深知儿子的秉性,可谓知子莫如父,立即送来了丰厚的聘礼表示祝贺。
到了年底阮郁收到家中来信说阮父病危,希望阮郁能回家见父亲最后一面。
于是,苏小小当晚为阮郁打点行装。
第二天一早送阮郁上路。
临别两人依依不舍,阮郁信誓旦旦,许诺料理完家事就尽快返回。
相携苏小小重游西陵,不料阮郁这一走如石沉大海再也没有回到苏小小身边。
苏小小对于爱情却无比的专一与执着,依然苦苦地守护在西陵相约处,等候她的阮郎。
随着时间推移,祈盼流逝,唯有哀怨,终于苏小小病倒了,两年后咯血而亡。
临终乳娘问小小有何遗愿,小小弱弱地回答,我死后把我葬在西陵,我要在那里等候我的阮郎。
鲍仁白衣白冠抚棺大哭,继而遵照苏小小对贾姨的嘱托,把她安葬在离西冷桥不远的山水极佳处,墓前立碑,上刻“钱塘苏小小之墓。”
2、梁山伯与祝英台:
越州上虞县有一女子祝英台,喜欢吟读诗书,一心想出外求学,但是当时的女子不能在外抛头露面,于是就和丫头银心乔装成男子,前往越州城读书。
二人在半途遇见了也要前往越州念书的鄞县书生梁山伯及书僮士久,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一见如故,遂结伴同行,前往越州。
在越州三年期间,梁山伯和祝英台形影不离,白天一同读书、晚上同床共枕,祝英台内心暗暗地爱慕梁山伯,但梁山伯个性憨直,始终不知道祝英台是个女的,更不知道她的心意。
有一次清明节放假、二人去镜湖游玩的时候,祝英台借景物屡次向梁山伯暗示,可是梁山伯完全无法明白,甚至取笑祝英台把自己比喻成女子,最后祝英台只得直接地向梁山伯表示,梁山伯才恍然大悟。
可是这件事全被在一旁偷看的马文才得知,马文才也知道祝英台原来是个女的了。
后来家人写信催祝英台回家,临走前,祝英台留一封信告诉梁山伯「二八、三七、四六定」,意思是要梁山伯十天后去祝府提亲,但是梁山伯却以为是三个十天加在一起,所以一个月后才去提亲,等到梁山伯欢欢喜喜赶到祝家时,才知道马文才已经抢先一步提亲、并且下了聘礼,梁山伯只得心碎地离开,祝英台沿路相送、难舍难分。
梁山伯回家后,相思病重,写信向祝英台要一些找不到、拿不到的药方,表示病情绝望了,同时希望祝英台能前来探望一番,祝英台则回信告诉梁山伯,今生无缘,只希望二人死后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
后来梁山伯病逝,祝英台假意应允马家婚事,但是要求迎亲队伍必须从南山经过,并且让她下轿祭拜梁山伯。
当祝英台下轿拜墓,一时之间风雨大作、阴风惨惨,梁山伯的坟墓竟然裂开,祝英台见状,奋不顾身地跳进去,坟墓马上又合起来,不久,便从坟墓里飞出一对形影相随的蝴蝶……。
3、鲁班造香炉:
巧匠鲁班带着妹妹来杭州务工,正巧碰上黑鱼精在西湖里花样游泳搞得全城乌烟瘴气,自恋的黑鱼精还想强娶鲁小妹做妻子,鲁班将宝石山的一座悬崖凿成香炉做嫁妆,巨型香炉把黑鱼精稳稳压在西湖底,只剩下三座葫芦状的炉脚留在西湖湖面。
4、康熙与云林禅寺:
康熙皇帝下江南,来到了杭州。
他在西湖四周到处游山玩水,吟诗题字,自称是个风雅的皇帝。
一天,他要到灵隐来耍子了。
灵隐寺里的老和尚得知消息,真是又惊又喜,连忙撞钟击鼓,把全寺三百多个和尚都召集拢来。
和尚们披起崭新的袈裟,头顶檀香,手敲法器,嘴里念着“南无阿弥陀佛”,大家跟着老和尚,赶到一里路外的石莲亭,把康熙皇帝接到灵隐来。
老和尚陪着康熙皇帝,在寺前寺后、山上山下游玩一番。
康熙皇帝见到灵隐有高高的山峰,清清的泉水,山上长满绿荫荫的树,地下开遍红艳艳的花,真是一个好地方呵!他心里一高兴,就吩咐人在寺里摆酒用膳,想多耍子一会儿。
5、臭秦桧:
西湖边有座岳坟,岳坟前跪着四个铁铸的人像,其中有两个就是当年出卖祖国、害死岳飞的秦桧夫妇。
早先,杭州城里来了一个新上任的抚台,那人也姓秦,是秦桧的后代。
抚台上任不久,便带手下人去逛西湖。
他来到岳坟,看到自己的老祖宗跪在别人面前,忙用衣袖把脸遮住,倒退了出来。
抚台回到衙门,坐不安,立不宁,便叫来师爷商量,想把铁像搬掉。
师爷捋捋胡须,想了一想说:“如果明搬吧,老百姓一定不肯,说不定还会闹出事来。
我看,不如派人在黑夜里把这对铁像丢进西湖里去。
这样大的西湖,铁像沉到湖底,便是把水车干了也难找到。”抚台连声称赞道:“妙!妙!”于是当夜便派人把铁像丢进湖里去了。
二、关于西湖三堤历史故事:
1、白提: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出自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2、苏堤:苏轼
“若往西湖游一遍,就是凡夫骨也仙”,这是苏东坡称赞西湖的佳句。
纵贯西湖西部,全长2、8公里。
因宋代的苏东坡任杭州知府时主持所修,堤上有映波、跨桥等6桥,古朴美观。
堤的两侧多植花木,春季桃红柳绿,景色尤其动人。
堤中有“苏堤春晓”,居“西湖十景”之首。
当年苏东坡曾有诗赞六桥道:“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山通;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烟空。”
3、杨公堤:
元灭南宋后,人们把南宋的覆灭归罪与西湖,从此官府对西湖不但废而不治,且任豪门占湖为田。
此风一直到明朝中期,当时西湖已处于泯灭的危境。
1503年,杨梦瑛出任杭州郡守。
他不顾一切,力排众议,经朝廷批准后,于1508年2月2日开始疏浚西湖,耗时152天。
当时拆毁田亩3481亩,所挖的淤泥,一部分补益苏堤,大部分的淤泥筑起一条与苏堤相对,从栖霞岭西侧起,绕丁家山直至南山的长堤。
西湖始复唐宋之旧,而且方便了南北交通。
人们为了纪念他,称此堤为“杨公堤”。
扩展资料:
西湖名称由来:
《汉书·地理志》:“钱唐,西部都尉治。
武林山,武林水所出,东入海,行八百三十里。”后又有钱水、钱唐湖、明圣湖、金牛湖、石涵湖、上湖、潋滟湖、放生池、西子湖、高土湖、西陵湖、龙川、销金锅、美人湖、贤者湖、明月湖诸般名称,但是只有两个名称为历代普遍公认,并见诸于文献记载:一是因杭州古名钱塘,湖称钱塘湖;一是因湖在杭城之西,故名西湖。
最早出现的“西湖”名称,是在白居易的《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和《杭州回舫》这两首诗中。
北宋以后,名家诗文大都以西湖为名,钱塘湖之名逐渐鲜为人知。
而苏轼的《乞开杭州西湖状》,则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这个名称。
东晋南康公主司马兴男简介,南康公主和小三李夫人的故事
本文2023-11-02 01:27:2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1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