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人物的文言文故事
以下是关于苏武的爱国故事。
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木多〕中厩监。时汉连伐胡,
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
相当。天汉元年,且〔革是〕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
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
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
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
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
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
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
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
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
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
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
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1)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
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
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
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
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
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
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
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
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
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律知武终不
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
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
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屮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
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于〔革干〕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于
〔革干〕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
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
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
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
至雍〔木或〕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
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
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
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
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
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
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
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
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
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
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陵恶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后陵复至北海上,语武:「区脱捕得
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
旦夕临。数月,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
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
「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
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
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
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
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
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陵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
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阝贵〕,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
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常惠徐圣赵终根皆拜为中郎,赐帛各二百匹。
其余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常惠后至右将军,封列侯,自有传。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岳飞是古代著名的反侵略民族英雄,生活在北宋南宋交替的年代。当时北方的金国出兵攻打宋朝,烧杀抢掠,遭到宋朝的反抗。
从小就立志报国的岳飞从军入伍,决心反击侵略,收复被金国夺占的土地。他训练出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岳家军,在和入侵者的斗争中,屡建战功。
有一年,岳飞率军与金军在长江一带交战,打得敌人望风而逃,收复了江南重镇建康(今南京)。不久,他又率军收复了湖北河南一部分失地,大大鼓舞了宋朝军民。
可是皇帝宋高宗和奸臣秦桧一心想求和,竟答应向金国称儿称臣,每年进贡,换取可怜的“和平”。岳飞坚决反对,上书皇帝说:和议不可靠,金人不可信,我请求率军北伐,收复失地。
不久,金国果然撕毁和议,再次南侵。岳飞率领岳家军进行反击,直入中原。在郾城一战中,击垮了金国的主力军,又穷追不舍,到达了离故都汴京不远的朱仙镇。金军统帅兀术哀叹说,这是开仗以来,最惨的败仗啊。
他只好率部下渡过黄河,往北逃走了。岳飞也准备渡河北上,彻底打败敌人,收复北方。不料宋高宗听了秦桧的话,连下12道金牌命令岳飞撤军,不准再打。后来秦桧又诬告岳飞谋反,害死了这位大英雄。
岳飞抗金虽然没有最后成功,可他的斗争业绩将永载史册,受到人民的怀念。
我国爱国主义传统的开创者屈原。他确实曾“竭忠诚以事君”(《惜诵》),但这并非是出自狭隘的“忠君”思想,而是出于痛切的“郁郁忧思”,“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欲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抽思》)。他热望以“内美”的高洁情怀“与为美政”,拯救处于船破浪险、巢危风急中的楚国,重现远古的“大同盛世”。然而,“九折臂而成医”(《惜诵》),楚王“变黑以为白,倒上以为下”(《怀沙》)的暴虐统治,终于造成了“民离散而相失”(《哀郢》)的悲惨后果,从而使屈原的思想也发生了从“恐皇舆之败绩”到“悔相道之不察”(《离骚》)的根本变化。他发出愤怒的责问:“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哀郢》),甚至把楚王轻蔑地称作“南夷”(见《怀沙》),还大胆地歌颂了楚国的叛逆伍子胥(见《涉江》),鲜明地表达了对人间帝王、天国主宰的彻底否定和对君主专制的深深憎恶。可见,作为与楚国共存亡的伟大爱国者,屈原所真正关心的是楚国人民的祸福,而非楚王朝的存亡绝续。
以“生斯世、为斯民”为己任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他处在南宋末期内外危机重重的时代,“国有大灾大患,不容不出身捍御”(《跋彭叔英谈命录》)。但他的爱国并没有局限在为“圣上”的江山拼却一死——因为他认为“社稷安危之权,国家存亡之故,不在于境外侵迫之寇,而内之阴邪,常执其机耳”(《已未上皇帝书》)——而是更强烈地表现在要求革除南宋朝廷弊政的种种努力上,即“持(改革)不息之心”, 求“安民之道”、“淑士之道”、“节财之道”、“弭寇之道”,以达到“天下为公”、“才物各得其所”的美好理想(《御试策一道》)。他认定,自己作为天生地养的“贤才”、“圣贤”,绝不能坐视世道险阻,绝不能安于“蓄其才德而不施于用”,而应当象及时雨那样,泽被天下(“天之生贤才,初意岂无为,民胞物同与,何莫非己累?”“圣贤非坐视民物之屯者而安于需……”)。在这种崇高追求中,文天祥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主张为了民生社稷,“别立二王”不失“为忠”,跟着皇帝去卖国偷生求荣则“非忠”(《纪年录》)。总之,文天祥的胸怀、抱负,是以“民胞”、“民物”、“民生”的利益为价值取向的,祖国和民族的复兴才是他的忠爱所寄。因此,尽管已自知不久于人世,他在燕京元人的监狱里还在为百姓祈福:“但愿天下人,家家足稻粮;我命浑小事,我死庸何伤”(《五月十七夜大雨歌》)。
明末清初三大爱国思想家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他们都曾在忠君爱国的旗帜下同清兵作过殊死战斗,而且后来都终生未与清廷合作。不过,从他们的思想理论看,“忠君”只不过是为匡世济民不能不举起的旗帜,而并不是要“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明夷待访录》)。在王夫之看来,君主一姓之兴亡,不过是“一人之正义”;“生民之生死”高于一姓之私,是“一时之大义”;而整个民族的兴亡,则是“古今之通义”。这“三义”的关系是:“以一人之义,视一时之大义,而一人之义私矣;以一时之义,视古今之通义,而一时之义私矣;公者重,私者轻矣,权衡之所自定也”(《读通鉴论》)。因此他主张,如果君主不能保证本民族“自固”,便“可禅、可继、可革”(《黄书》);当年恒温和岳飞如果能北伐成功,恢复失地,即使取东晋、南宋的帝位而代之亦未尝不可(《读通鉴论》)。黄宗羲力倡“非君说”,他把君主视作“屠毒天下之肝脑”、“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的独夫民贼,断言“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在他看来,“天下之治乱兴衰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故“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非其道,即君以形声强我,未之我从也”;对于暴君,离弃之犹为不足,而应是人人得而诛之(《明夷待访录》)。在《日知录(卷十二中)》,顾炎武系统地阐释了他的爱国主义观:“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也就是说,保存一姓的尊荣,乃是朝廷的事情,而使国家勿为外族所乘,以免造成“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的历史性倒退,则是全民族每个成员皆应有的责任。
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
话题:“责任”“爱国”
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分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话题:“命运”“责任”“精神卫士”
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分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岳飞的忠勇故事千百年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每当外侮当前,人们总是以岳飞为榜样,坚决抵抗。
话题:“国难见忠心”“国家与个人”“忠君与爱国”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西汉名将陈汤递给汉帝的上疏,“进犯我强大的汉朝的人,即便地处偏远,也一定要诛杀”,是表明击退北匈奴郅支单于的功绩 。全句:“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释义:应该把砍下的头悬挂在蛮夷居住的槁街,让他们知道,敢于侵犯强大汉朝的人,即使再远,也一定要杀掉他们。
原文如下
“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 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 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 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悬头槁于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
弦高稿军
弦高是郑国的一位行商,经常来往于各国之间做生意。鲁售公三十三年(前627年)他去周王室辖地经商,途中遇到秦国军队,当他得知秦军要去袭击他的祖国郑国时,便一面派人急速回国报告敌,惰,一面伪装成郑国国君的特使,以12头牛作为礼物,稿劳秦军。秦军以为郑国已经知道偷袭之事,只好班师返回。郑国避免了一次灭亡的命运。
岳母刺字
宋元帅宗泽病重,以印信交岳飞代管,吐血而死。杜充奉旨代印,抗金不利,岳飞心情郁闷,私自回家探母。岳母促其回营抗敌,并在岳飞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使其永以报国为志,终身报效祖国。
霍去病扫荡匈奴
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
文天祥宁死不屈
现代文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文言文南宋文天祥,兵败被执,坐了三年土牢,屡辞却敌之说。一日,元世祖亲来降,许以丞相,其毫不动,而斩截然曰:“惟以一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言:“文丞相,汝今改图,不但可免一死,犹可相。”文天祥怒喝曰:“死便死,尚何言语!”文天祥面南慷概节矣,与世人留一首撼人心之《正气歌》。
1、《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6、《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爱国人物的文言文故事
本文2023-11-02 03:07:3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2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