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要看那些中医古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2浏览:3收藏

学习中医要看那些中医古籍,第1张

中医四大名著: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除此之外,下列的每一本书籍,都堪称中医的经典: 温病条变、景岳全书、类经、脾胃论、千金要方、诸病源侯论、医宗金鉴、濒湖脉学、医林改错、中藏经、傅青主男科、傅青主女科、温病条辨、删补名医方论、脉经、本草纲目、济阴纲目、内经知要、金匮要略、温热论、汤头歌诀

素问、灵枢经、难经本义、类经、内经知要

伤寒论、类证活人书、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伤寒论注、伤寒贯珠集、长沙方歌括

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方论衍义、金匮要略心典、金匮方歌括

瘟疫论、痧胀玉衡、广瘟疫论、外感温热病、疫诊一得、温病条辨、温热经纬、随息居重订、霍乱论、六因条辨、伤寒瘟疫条辨、时病论

脉经、濒湖脉学、诊家正眼、脉诀汇辨、四诊抉微、三指禅、望诊遵经、察舌辨症心法、辨舌指南

神农本草经、雷公炮炙论、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汤液本草、本草备要、得配本草、本草纲目拾遗 、本草纲目

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普济本事方、济生方、世医得效方、医方考、名医方论、医方集解、重校汤头歌诀、串雅内编、串雅外编、串雅补

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方论、内外伤辨、脾胃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阴证略例、十药神书、内科摘要、杂病论治准绳、济阳纲目、痰火点雪、症因脉治、理虚元鉴、傅青主男科、金匮翼、风劳臌膈四大证治、医醇胜义、血证论、中风斠诠 、刘涓子鬼遗方、卫济宝书、外科精要、外科精义、外科理例、解围元薮、疮疡经验全书、外科启玄、外科正宗、霉疮秘录

洞天奥旨、外科证治全生集、疡科心得集、外科真诠、疡科纲要

理伤续断方、跌打损伤妙方、正体类要、伤科汇纂、伤科补要、救伤秘旨、救伤秘旨续刻、伤科大成

女科万金方、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妇人大全良方、济阴纲目、陈素庵妇科补解、傅青主女科、达生编、妇科玉尺、女科要旨

小儿药证直诀、小儿斑疹备急方论、婴童百问、幼科发挥、幼科铁镜、幼幼集成、幼科释谜、遂生编、福幼编

原机启微、银海精微、秘传眼科龙木论、审视瑶函、目经大成、咽喉脉证通论、重楼玉钥、白喉全生集、口齿类要

针灸甲乙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子午流注针经、针灸资生经、十四经发挥、针灸聚英、奇经八脉考、针灸大成、厘正按摩要术

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素女经、养性延命录、新刻奉亲养老书、三元参赞延寿书、养生类要、饮膳正要、遵生八笺、内功图说

格致余论、局方发挥、医经溯洄集

推求师意、医贯、医旨绪余、质疑录、医学真传、医学读书记、医学源流论、重庆堂随笔、冷庐医话、医原、存存斋医话稿、西溪书屋夜话录、名医类案

寓意草、临证指南医案、古今医案按、清代名医医案精华

诸病源候论、华氏中藏经、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医学启源、洁古家珍、儒门事亲、洗冤集录、卫生宝鉴、此事难知、丹溪心法、脉因证治、玉机微义、证治要诀及类方、名医杂著、医学纲目、医学正传、韩氏医通、赤水玄珠、医学入门、古今医鉴、万病回春、先醒儒医学广笔记、医宗必读、医门法律、增补病机沙篆、证治汇补、景岳全书、石室秘录、辨证录、张氏医通 、医学心悟、医方一盘珠、医碥、兰台轨范、医林改错 、医宗金鉴、杂病源流犀烛、类证治裁 、医学三字经、理瀹骈文、医理圆通、医理真传、伤寒恒论、医学衷中参西录

哈哈!够全了吧! 上面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中医古籍。你可以从中挑选自己需要的,可以把这些书名抄下来,对以后中医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四个字看出中医的退化

毉(道)、殹(法)、医(术)、

医(器)

   

      这个“毉”字是中国最早的毉字,指的是天人合一者,通天地鬼神的人,所以才借用巫字专门把医人之工称之为毉。巫是指天人合一,通天地鬼神的人,巫在古代基本都为良相,辅佐皇帝,不为人治病,只有皇帝不用之时,才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为人治病,后把专门为人治病之人称之为良医了,所以毉字才加巫字为毉了。最早的毉应该为巫,所以毉从巫中而来,良相为医天、医国之大人,后来把专医人、医病之工、称之为上工、上毉,称为毉了,这才是毉之本意与毉字的由来。这即是毉乃神圣之业,指的是天人合一、成神成圣之人,所以才有圣人出,中医兴之说。才有上工守神,上医治未病之说。才有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不可为医之说。这时的毉者为神、为圣、为道、为天,这才是名符其实的中毉大夫。

      治病用道,叫医道,才有医道同源之说,心到即到,神补,守神,心到病好。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气补不如神补,神补为中毉的最高境界。

      黄帝与蚩尤大战之时,当时的社会叫人神共处的时代,所以才有黄帝上天界搬兵,收复洪水,才有黄帝佐臣仓颉造字,以文载道,让凡夫俗子迷途众生见文开悟。以文渡化众生,简称文化。用文字让人明心见性,简称文明。古人的圣贤教育,圣人的文字,是乘载圣人之道的,是圣人用文字载道,让后人正心修身,明天地人正心修身之超凡入圣之道。中毉大夫是天人合一的得道者,由中毉大夫亲自引领指导,凡夫俗子正心修身,超凡入圣,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宝库,可以正心修身超凡入圣。可是无人指导与引领如同宝库上锁,心门不开,有宝也为潜能,有也如同没有。只有开启宝库,才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圣贤教育之伟大。只有凡夫俗子小人,开发了潜能,修复了身体,达到了天人合一,成为了圣人。

      后来毉者,达不到天人合一通天地鬼神之能,所以从道退到了法,毉字也去掉了巫字,成为了“殹”字。这时的假巫出现,叫黑巫,冒充白巫,装神弄鬼,用符、用咒,借外灵做法、布镇,求法求神,设香堂请神灵驱鬼,这时的黑巫完全毁掉了白巫之名,今天人们只知黑巫,简称为巫师,而不知真正的巫是天神、天使,代表天地的,是渡化红尘的圣人。今天无知的医者,还以巫师为耻,认为古人愚昧迷信,毉从巫来是一种耻辱。认为才从封建迷信中走出来,认为今天的医者远超古人,现在的科学技术CT、B超、磁共振远超古人,他哪里知道古人的望,可见天地、鬼神、人体经络走向、细胞、DNA、细菌、病毒无所不知。闻,可听无声,与天地鬼神万物对话,非是今天科技可比。可惜,学者只读死书,不明书中之道。

      所以很多的大师、国医,以第三次医字为主,认为这个是正宗的医字,毉字从通天地鬼神者,退化为知天地鬼神者——“殹”,到不信天地鬼神者——“医”,认为有病必须得吃药,酒泡药会增加药效。这个阶段进入到了下工守形的阶段,讲术,不讲道与法了,什么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医术高明了。

      再退化就为今天的医了,为器,借助于器械为人治病。一切疾病皆为心相,水中月、镜中花,在影子之上又怎么可能解决真正的病因呢?今天的医者,实为学者,非是修身正心天人合一之人,称医也免强称之为下工下医,治病守形,让症状减轻和消失,达不到进入多维的空间去化解心上之因缘。

      达到守神,治未病之道。身之主宰便是心,神乃生之制也。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中医文化,必须得从认识祖先开始,必须得弄明白,我们的祖先是谁?神?猴?龙?不为读书只为明道,现在人们为读书而读书,攀比谁读的多,近代讲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现在讲博士、教授、专家、院士。

      古人为明道,叫朝闻道夕死可己,圣人正心、正念、大人、大夫君子也。凡夫俗子,肉眼凡胎一个小人,又怎么可能理解上古圣人所留文中之道呢?毉,亲,爱,毉者怎么可以不天人合一,通天地鬼神,不知人体,不知病因,如何毉病?亲人不见面,亲也不亲成了生人。爱者无心还是否是爱?爱情无心,才有今天经不起考验的爱情。中国中医亡则中国传统文化亡,文化亡则中国亡。

不怕世上无好事,

只怕小人装大人,

圣人之道得道讲,

修身正心方知道。

      大学之道,即大人之道,圣人之道,要明明德,德为道之心,道为德之形,只有得道明白德之人,才可以宣传弘扬道德,你是圣人吗?你天人合一了吗?你明心见性了吗?没有,先修身正心吧,未成圣时,圣渡我,超凡入圣再明德,大学之道即是凡夫俗子入圣之道。人心不死?道心怎活?放下知识,智慧即在,一念无我,我即是道,大道至简,道法自然,本然就在,修什么?戒什么?找什么?本来无一物,如来即是。                                            草根中医

学习中医要看那些中医古籍

中医四大名著: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除此之外,下列的每一本书籍,都堪称中医的经典: 温病条变、景岳全书、类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