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吃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2浏览:5收藏

这是什么吃的?,第1张

你好,这个叫鼠曲粿

鼠曲粿,也称茨壳粿,广东潮汕地区的汉族传统小食之一,潮汕民间年节祭祖一般都会有鼠曲粿。

该品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抑菌、抗炎、镇咳、祛痰、抑制醛糖还原酶,以及肝脏保护等药理作用。

春夏必吃的「口感极佳」美食清单

随着气温的上升,春夏季节美食也相继上线了,今天教大家几道让你垂涎欲滴的美食。

一、芒果班戟

班戟是一种早餐食品,它由薄脆的煎饼和各种不同馅料构成。在这些馅料中,芒果算是最受欢迎的之一。其甜美的口感和清新的香气深受大家的喜爱,尤其是在炎炎夏日里,一份口感极佳的芒果班戟,会让你感觉整个人都清爽了许多。

二、水果拼盘

在炎热的夏天,新鲜的水果成了人们最爱的食物之一。将各种颜色鲜艳的水果切成块状,再搭配上一些传统的甜品,比如雪糕、奶油,最后淋上一些酸甜的浆汁,水果拼盘就完成了。这道美食不仅美味,还能够给人带来凉爽的口感。

三、冰镇啤酒

在夏季炎热的天气里,一杯冰镇啤酒是不可或缺的。它不仅可以消除炎热的瞬间,还可以让你的心情变得更加愉快。当你吃了一口热辣辣的油腻食物之后,冰镇啤酒就能立马为你提供一份爽口口感。

四、凉皮

凉皮是久负盛名的陕西特色美食,它是由面粉、菜汁和水混合起来制成的,外形像一张白色的薄片,口感爽滑,清凉解暑。在炎热的夏天里,一碗凉皮也能给你带来舒爽的体验。

五、蒸鳕鱼

蒸鳕鱼是南方地区的传统美食之一,选用时令新鲜的鳕鱼,用石榴叶和荷叶包裹,再蒸制而成。这种食物鲜香可口,入口即化,口感鲜美,是夏季的特别美食。

总之,春夏季节必吃的美食有很多,以上就是我向大家介绍的五种口感极佳的美食。在炎热的天气里,大家可以尝试做一些清爽的美食来让自己的口感更舒适。

胡荣泉的“鸭母捻”

说甜汤,许多人会想起潮城大街(太平路)胡荣泉的“鸭母捻”。

胡荣泉的“鸭母捻”,就是广州,客属的大(米志)耙<潮称落汤(米志)>包上甜馅。昔时胡荣泉店中有一姓郑名手,他做的“鸭母捻”,洁白柔韧甜滑。王雯墨以上等糯米浸透,用石磨磨成粉浆,再把粉浆倒进一个质地较疏的布袋中,让它把水分一滴滴的滴出来,到一定时间,使浆粉保存适当水分,然后倒出来用力揉压,直至它又柔又韧,再做成小酒杯般的(米志)耙皮,包上精制的黑、绿豆沙、芋泥或水晶(冬瓜册、香黄片制的)甜馅,捏成一粒粒较荔枝果大些的“鸦母捻”,放进白糖汤中煮熟,每碗四粒,配上甜汤;冬夜夏日进店去,来它一碗,不太甜,也不过饱。潮州人多喜欢它。

由于时间的推移,胡荣泉前日名手已年老离去,店也改营饼食,但潮城还有几档卖甜汤,“鸭母念”的,目前以下市的一档,顾客们认为较有昔时风味。

“右营前”周伯的虾丸鱼饺

在西马路上,距名胜境百米地方,前称“右营前”。解放前有一间果条铺“周顺兴”,主人周海清伯,身材高壮,满头白发,圆圆的脸。这周伯目卖果条面汤,可是出名的是虾丸鱼饺汤。他的虾丸鲜红甜脆,鱼饺更是皮脆馅香。这主要是制鱼饺皮的鱼,坚持用池鱼,不杂海鱼腥味。虾丸全用较大条鲜虾,捶制够工,料真物美。白天,入夜,路经右营前,来一碗虾丸鱼饺汤,真是令人腹饱口香,久久不忘。今日“右营前”已不复见这果条铺,笔者了解,周伯也已逝世,有女儿于西马路十八曲巷口售卖“鱼饺”,甚得好平。现在义安路新街头市场中,也有几挡卖虾丸鱼饺的,多已不及周伯所制风味,惟一姓辛的夫妇所售的鱼饺,肉香皮爽,日日生意兴隆,如遇节日更有应接不暇之慨。

“吉成”的卤猪母肉

在今日太平路的卫星一路口北面,昔时有一较大间的出名饭莱店——吉成号。进店正中就是楼梯,上面大木楼,安置好几套桌椅,当日就以售卖卤猪母肉出名。

“吉成”的卤猪母肉,尤以乳渣肉最佳。他们把猪母肉{及乳渣肉)装进一大鉎锅,这鉎锅是另加工特制的,上圈加锤下底缶的,慢火精炖,配以上等鼓油,甜鼓油,因时间久,火候够,故肉糜又香又够味,色泽棕红,用筷轻轻一挟,如挟豆腐。这猪母肉下酒、送饭、配粥皆宜,老年人和牙力差者更感妙不可言,故亦名扬遐迩。

“吉成”出名卤猪母肉外,如卤鲫鱼,也以火候够,鱼腥尽消,肉实味美受人赞赏,另有鸡鸭、肉芽炒盘。残冬寒夜,三五良朋,到吉成楼上,先来几两烧酒,夥计送过小边炉来,温酒,炖菜,猪母肉,卤鲫鱼,或许多一小碟杂菜,三杯下肚,再加一小碗白粥,酒美、菜香、肚饱,寒气全消,然后慢步回家,真是不亦乐乎!

听说吉成号开创早在一百多年前,解放初才停歇,有说“吉成”当日赠猪母肉的大鉎锅,天为炖煮猪肉,从不间歇,二三十年来日日如是,使锅里满布猪朥肉味,甚为香美,是巨富人家与远近菜饭店所望尘莫及的,曾闻有人愿以高价,要求买此卤钵,吉成号东家还不肯出让哩!

今天,旅外老一辈乡亲一谈起潮州卤味,吉成的卤猪母肉,尤为大家所乐道的。

“城守头”妹仔兄“粿汁”

多点年纪的潮城人,终会记着:“城守头”妹仔兄的“粿汁”是一件令人喜爱的小食,价低物美,老少不分,贫富能尝。

‘城守头”,乾隆《潮州府志·卷七·署廨》:“城守营都司暑在城西石人桥,康熙十六年丁已建”。在今日中山路打银街头(同仁里对面),现路牌还写着“城守头”。

妹仔兄原名郑贤业,昔年他家就在城守头,且在家的左衅设店出卖“粿汁”著名。“粿汁”得先用上白米浸后磨成米浆,然后一瓢瓢的倒到平面煎鼎上,烤成一圆张一圆张的“棵汁皮”,但又不能烤得太乾太熟,就这样一张张挂到竹竿上凉乾,拿下来切成三角形一片片的,放进锅里,用刚开的水一冲,再配上些适度盐水,米浆水,然后再放到炉上一滚,拿起来,倒到备好的另一大钵,这样,便一碗碗的盛起来,再配上一些香味熏人的“葱珠膀”——用鲜葱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慢火厚膀(或油)煮起来,到葱块赤熟,但不烧焦又饱吸油席香味———这样香熟可口小配料供应,每碗过去三五个铜板 (几分钱,今卖一角),这样,妹仔兄的“粿汁”,每一小片既熟透又不太糜,且有韧、爽、加上葱珠膀,真是一想起令人馋涎欲滴,何况妹仔兄还经常备有煮得很够味的“甜豆干”,卤肉,带甜味的腊肠,冬来又有“熟冻肉”。冷天晨早,北风袭人,到妹仔店,来一二碗“粿汁”,加些小杂咸,其妙处,阁下当可理解。他如每近中午,下午三四时,在他店前特备的长凳上,坐的,蹲的满是顾客,不论大户人家,或挑担路过,各来一碗,耗费不多,大家都吃得开,大家都齐声叫好。妹仔兄的“粿汁”,就这样,扬名遐迩。在今日,就是海外归来的老乡亲,提起吃粿汁,大家都会忆起妹仔兄的。妹仔兄的粿汁店,一直供应至抗日战争,潮州沦陷。

潮城陷敌,妹仔兄举家避难归湖葫芦市,初时卖粿汁,仍甚畅旺,后来增加妙卖,作为饭店。不久,日机疯狂轰炸葫芦市——当日葫芦市为一村埔临时集市,铺店均系以竹篷搭建——妹仔兄的店铺,与其他商店一样,均遭焚毁,损失颇重。妹仔兄,一售杂食小贩,随大家守义在外,刻苦六年,更值得赞许,直至抗战胜利,才与大家一起回城。

现在妹仔兄已逝世,但城守头仍有一摊卖粿汁的,主人正是妹仔兄的小儿子,每天上午可能备料,未得供应;下午出售,潮人过此仍乐意来一碗粿汁,一二块甜豆干,有的忆及妹仔兄的,故也特往尝味,还是不错。看今日“城守头”,忆及妹仔兄,令人深有流光电逝之感。

这摊粿汁,也很热闹,祝愿小食摊兴隆昌盛!

刘察巷头“禧盛”笋粿

多点年纪的人,大都还记着过去城内刘察巷头“禧盛”的笋粿很有名。说准些,“禧盛”粿铺地点是靠宰辅巷尾那一畔,距今已有八九十年了,主人黄锦锐,个子较高,清瘦,为人老实诚挚,二十多岁便创这“禧盛”号,他老人家住在铺对面,人称:“黄厝内”。初时铺面并不宽敞,只雇一、二个帮手而已。经营“红桃酵粿”雇卖,兼做笋粿。笋粿先以上白米磨粉,以开水冲熟,揉压拌成柔韧粿皮,再包上笋馅。

潮州竹笋,早巳远近知名,新宫、凤山笋,上埔红涂笋,农历五月上市,真是嫩且甜。不论煮汤炒盘,尝者大呼:“甜过鸡肉”!老年人写信海外儿孙,还有“四月杨梅五月笋,你身缘何来归来”句子。忆起旅外亲人,在乡时喜食竹笋,今五月竹笋上市,还不归来;古代诗人也为竹笋写了不少诗,唐代白居易有“且食勿踟蹰,南风吹为竹”诗句,大叫好笋快吃,迟些时作竹了。宋时僧人赞予还撰写了《笋谱》,说宋时竹笋已有一百多种,产地及如何加工都有记述。

笋,潮州竹笋,做起笋粿,更不简单,“禧盛”笋粿,先选鲜嫩好笋去掉粗老笋头,切成碎粒,使之煮熟后吃起来不碍嘴,再配上猪肉,香菇虾米,名豉油,合成粿馅,包作一个个像饺形的笋粿,蒸熟起来,香味四溢,今日想起,还令人馋涎欲滴。有人再于鼎上一煎,沾上浙醋吃。每天上午九点多种“禧盛”铺前已有不少购买笋粿的人。就这样,这刘察巷头笋粿,称誉数十年直至解放后黄锦锐本人年岁多,儿子赴港营商才停业。当日他做的红桃<潮人称红色糯米桃)酵粿,甜糯米粿也极出名,昔时每年正月安济圣王出游,民间,尤其是那时设于西平路头赵森记、森茂等几间打锡薄工场,大量订购,真是供不应求。由是再扩展铺面,左边原裱画店及右边轿铺,均给他收并起来,同时也增加伙计,生意畅旺。

潮州笋粿,今日已有好多摊店出售,蒸后还加撒上油蒜花。然多未及昔日“禧盛”笋粿风味。大家谈今日西平路近黉门亭巷口有一叫李阿才的兄弟在家制笋粿出售,笋粒切得好细小,配料也佳,每个一角五分,物好价平,颇获好评。另潮州名甜汤店胡荣泉也卖笋粿,每天上午九时至十时做好出售购者甚众,常于过午即已售卖一空,价售二角,一并志之。

太平路宫仔巷头鹭叙“蚝煎”

昔日大街(太平路)宫仔巷头有一名叫鹭叙的,卖“蚝煎”十分出名。他姓黄,家在石碑巷内。潮州人叫“鹭叙”的意思是身材较为肥满而带点笨相,然宫仔巷头的鹭叙,却非如此,人既不肥,且是机警灵活,这名儿可能是童年时得来的,长大来相貌变了。

每年初秋,气候渐凉,鹭叙便开始卖蚝煎,直至翌年盛夏天热,他才改炒“糕粿”,亦甚得好评,生意一样兴旺。

潮州人向来多喜吃蚝,有一些人喜吃生蚝,但煎蚝煎,更可说普遍爱好蚝,屈大钧的《广东新语·卷二十二·介语》中说:“蚝,卤水所结,其生附石,鬼垒相连如房,故一名蚝房,房房相生,蔓延至数十百丈。潮长即房开,消则房阖,开所以取食,阖所以自固也。凿之,一房一肉,肉之大小随其房,色白而含绿粉”。他又说蚝本寒,得火气其味益甘。滨海养蚝地方。妇女多能打蚝,且有《打蚝歌》时时唱和。

鹭叙卖蚝煎,蚝选鲜美,不过大也不太小,适中易熟。煎蚝以雪白佳质茨粉,加水拌匀后,再加一些小段生葱,助辟腥味,用平面煎鼎,猛火厚朥(猪油),当蚝与粉浆煎至适当程度,即加上鸡(或鸭)旦,抑再加一些小片腊肠,加旦时得先将蚝与粉摊开,腾出中间多油朥而火力强猛鼎面,使旦易熟而香,一会,即以鼎匙全部过来,使整鼎蚝煎熟得均匀,香透。鹭叙卖蚝煎,名固叫鹭叙,但却终日嘻皮笑脸,一边煎蚝煎,边是小动作,瞬息不停,潮州人所谓“促促跳”,有时还哼小调:“锣鼓诗”,煞是有趣;每当蚝煎至加旦后,要翻过来时,这一着,正是鹭叙大展功夫之时,只见他一手拿着鼎匙,一手紧抓银筷,当火热朥跳,他即摆好架势,说时迟,那时快,双手齐举,只一翻,就把满鼎蚝煎翻了过来。蚝粉熟,旦又香,鹭叙煎蚝煎,由此出名。

大家见到这一盘热腾腾,香喷喷的蚝煎,再加上一小碟顶上“鱼露”和辣椒酱(沙茶),于秋风凉爽,抑残冬寒夜,三二良朋,靠摊旁椅上一坐,叫鹭叙来一盘蚝煎,既富营养,价又不昂,这虽是潮州小食,却予人深刻印象。旅外亲人,偶谈起家乡蚝煎,更感意味无穷。

今日潮州蚝煎,由于交通方便,客旅繁荣,来往人盛,饮食业随之发展,食店、路摊,煎卖蚝煎的更多,知名饮食店胡荣泉,潮州餐室,东门饭店等,常有出售,且因用料多种,煎炒上亦力求改进,较之昔日鹭叙蚝煎,已更胜一筹矣。

“兵马司林”宅北侧凤阳春饼

潮州人一提起春饼,大都有较美好印象。但潮州何时就有春饼,大家多不清楚,听父老说已有三二百年了。至于全国何时有春饼,这在《清稗类钞·卷十三·饮食类》就有说:“春饼,唐已有之,槌面使极薄,煤热即置炒肉丝于中,卷而食之;亦有置于油中煎之者,初为春盘所置,故曰春饼,后则至冬即有之”。唐代最末时间为907年,距今亦一千零八十多年。所以我国之有春饼,当在千年前之事。书中言用面槌之使其极薄,煤熟,包上肉丝食之,这便是潮州的“薄饼”,惟我们一向先制好饼皮而包的多是“糖葱”或“炸虾仔”加浆吃,这一点不同而已。至书中说“亦有置于油中煎之者”这就是春饼了。虽叫“春饼”,后来“至冬”天也有了。而在潮州,一年中好几个月有春饼供应,说春饼,宋代吴自牧《梦梁录》中的《常熟从食店》,清朝潘荣升之《东京岁时纪胜》中的《春盘》,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纪》的《打春》等都有述及。

今日在潮州谈春饼,大家都是说:“太平路胡荣泉的春饼好”!这固然是事实。但在过去——抗日战争时,潮州沦陷,至复员后一段时间,大家即以为南门“兵马司林”宅北侧、凤阳的春饼为佳。

凤阳姓黄,个子不大,但头却好大,初于宫仔巷头摆小摊,卖小杂食,至中年才卖春饼。由于他聪明,选好麦粉拌为干浆,制饼皮时,用火适度,手势快,烤起来饼皮薄,炸起来香脆。饼馅用好豆,大蒜白,加上小块鲜肉丝,有时也加点香菇,包起来,一炸,皮脆馅香,甚得好评。另一点由于当日家乡陷敌六年,这段时间,食物供应少,他坚持于城内搞小食,又能多方面找配料,在那个岁月,大家也要求不高,所以当日凤阳春饼,确也是众口同声赞赏的。

随着岁月推移,社会发展,物资充裕,大家生活提高,对食物要求也随之迥异,所以潮州小食,当然也随之精中求精,美上加美,一方面黄凤阳已不存在,而今日潮州春饼,胡荣泉当屈第一。

胡荣泉春饼,一是制饼皮时,师傅用火准,手势快,一手抓鼎,一手抓那面糊浆(含水很少的面糊),动作迅速,焙煤饼皮,薄而匀,这样一经油炸,饼皮脆而香,入口快化。饼馅上他们用好绿豆,蒸透而香,特别是选用蒜白——大蒜近头部的白茎(蒜青茎不用)洗净,以尖刀割用四瓣,切细,再配以香菇,好豉油香料作馅,炸起来皮脆入咀即化,馅又香美。所以今日胡荣泉春饼便惟他独尊了。

潮州小食,当日有它的特色,亦多随时代的演进而改良。

开元寺前阿宋鱼生

大家都知道,解放前潮汕人很盛行吃“鱼生”。事实不止潮汕,吃“鱼生”粤人多喜爱。清番禺屈大钧的《广东新语·卷二十二·鳞语》说:“粤俗嗜鱼生”。他又说“鱼生”以鲩鱼最好(《辞源·四册·部首·“鱼”》释鲩鱼即草鱼。《潮汕新字典》651页则说:“鲭鱼,潮属叫草鱼。),“鲩鱼以初出水泼刺者,去其皮剑,洗其血腥,细刽以为片,红肌白理,轻可吹起,薄如蝉翼,两两相比。沃以老醪,和以椒芷。入口冰融,至甘旨矣”。屈大钧又擅诗,且为“鱼生”赋诗。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第十三册》饮食类中也修《粤人食鱼生》一则,内容与屈相同,故不赘述。

“鱼生”是一种很多人喜爱小食,多以草鱼为主,杀后去鳞和皮,切成薄片,其余鱼皮、胁骨肉、鱼朥等合称“腹内”,另置一盘出卖;即加汤于“边炉”,或煮香芋都极可口。

潮州人吃鱼生,把鱼片沾“梅酱”或“酱油”吃,鱼生沾上酸、甜或咸、辣、香的酱料,辟去腥味,更香甜适口。如依屈大钧说,“沃以老醪”,那真言之甘旨而无愧矣。盛夏深夜,天气渐凉。抑残冬腊月,霜风刺人。邀三、二良朋,来两盘鱼生,加点白酒,抑再来一个热腾腾的鱼头边炉,大快朵颐,真乐也无穷。

潮州“鱼生”,昔日以开元寺偏门前(今太平路三家巷头对面)阿宋(黄孝先)“合裕”号最负盛名,他每天早选买了草鱼,装于筐内养于东门外韩江边,入夜出卖时才用,且把鱼肉一大片一大片挂于钩上凉风,故鱼肉实而鲜美。阿宋鱼生切得够薄,酱料均上乘,所以名响一时。至他的“鱼头芋”,亦称佳品。

解放后,由于人民增进卫生知识,有认为吃“鱼生”有伤肠胃,且易生蛔虫,食者极少,或改吃鱼粥。然有说吃鱼生时,所用之酱油已具灭虫菌作用;且今日科学文明进步如日本,其人民吃“鱼生”如旧,笔者对此,殊乏专长学识,言之以存事实已耳。

培基伯油炸果肉

每天早上九时左右,潮州摊中新街头,十字路口、偏西侧,一间卖油炸果肉,大包的店前,常站着许多人在购买。店主人培基伯已七十六岁了,老家住上西平路胶柏街东畔;他姓郑,俗名冬瓜弟,因哥哥名冬瓜,小时很肥胖,圆溜溜像个冬瓜,故名;现年老已消瘦些。冬瓜弟倒肥壮丰满,人们说冬瓜弟大过冬瓜兄了。培基伯为人慈祥和气,勤奋老实,从壮年便学得一手擅摘小食的好技艺,不止油炸果内,名响遐迩,就是大包,咸酥饼,都十分宜人。

培基伯原于上西平路开店,教后代人做油炸果肉,大包,咸酥饼,他们学会了,他便到新街头店来,向女儿们传艺。所谓油炸果肉,北方作油炸肉徐珂《清稗类钞·第十三册·饮食类·油灼肉》:“油灼肉者,以猪肉之俗谓短勤者,切方块,去筋,酱油浸之,入滚油炮炙,将起锅,微喷以醋”。这是一种制法;培基伯的油炸果肉,不像书中所说,他另有一种制法,是个余年来经验总结出来的,以鲜瘦肉捣碎,用豉油、香料腐乳汁和少许糖盐每依比例配准。然后揉成一粒粒像小粒荔枝那么大,再另调配好面浆,继着每整粒沾满一层簿簿面浆,于滚油中炮炸,约一会,一粒粒黄澄澄的果肉,涌将上来。皮酥肉香,吃时再沾一下甜浆,爽口宜人,既可助酒,也可送饭配粥。培基伯每天一早开店,八时多果肉炸好,约九时店前已站满顾客。纷纷购买,只两个多钟头,三几大筐盘,已瞥卖一空,店内还在炸着赴卖。

再说说培基伯的大包。大包在解放前是林权记的著名,近这些年来,城中虽有不少间卖包的,但大家评论,还是培基伯的好。用上等面粉,发酵好蒸起来,雪白松若海绵;包馅以鲜猪肉,不多用白肥肉,瘦多肥少,加腐乳汁、葱粒等配料,味咸淡适中,香咸可口,虽是点心小食,也予人美好印象,故并志之。

河头陈家粽球

说起吃粽,使人想起端午节,潮州人于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吃粽球。何谓端午节古来何时有端午节有一说:“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午是五的顺号,五与午同音又通用,所谓端午就是初五,故原采“端五”,而作为“端午”(参看《中国文化知识精华》)。又一说,五月五因重五,月日均是逢五,故又有称“重五”。此外还有天中节,端阳节,蒲节等名称。我国古来何时有端午节,一说是为纪念战国时楚爱国诗人屈原于五月五日自投汩罗江而死,以此日为节日,又一说古时端午节是龙的生日,来源是吴越人民昔日举图腾祀祭的节日。三是认为起源于夏、商、周的夏至节。四是说唐时为庆祝玄宗李隆基的生日定为节日。五说始于南北朝等等,今日固然许多人认为是为纪念屈原而起,但学术分析,古代吴越人民以五月五日为龙的生日与原来的图腾祀祭这一说,更为人信服。

端午节吃粽及祀屈原,、南朝吴均撰《续齐谐记》说:“屈原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楚人哀之以彩色系菰谓之角黍,投江以祭”。可见早在南北朝民间已用角黍(早期的粽)祭屈原。

南北朝时有以粽祭屈原并食粽之事,据记载吃粽不一定在五月五日,夏至日也多吃粽。如西晋周处《风土记》说,粽子“于五月五日及夏至日啖之”。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则说“夏至日食粽”。夏至日不一定在五月五日。到后来才盛行五月五日吃粽。到唐时,粽子已成节日佳品,唐明皇有“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诗句。有九子粽,同时有扎成锥粽、菱粽、角粽、秤锤粽,逐渐为民间食物。如当日诗人姚合有“闹渚渔歌响,凡和角粽香”句,近代来,清徐珂《清稗类炒·第十三册·饮食类》载:“粽,食品,大率以为点心,以若叶裹糯米,煮熟之,形如三角,古用黏黍,故谓之角黍;其中所实之物,火腿、鲜猪肉者味咸;莲只豆沙味甜”。这大祗与今日所食相同,惟今日粽球配料多种,并喜咸甜合絷,成为“双烹粽球”。

潮州人吃粽,昔日均于斓午节作为果品食之,民国初年,已有摊贩制成点心供应,抗日战争前渐盛,以开元寺前阿宋最知名,他白天卖粽,傍晚至夜呼卖鱼生。近年卖粽更盛,据尝过人称:城中许多摊粽球中,做得最好要推西湖河头——昔日敌山台,也可说国王宫巷尾——姓陈的一摊。他们每天清早卖一道白粥小菜,供应赶车趁早的人之后,约九时粽球便煮好发卖。据说经营的是一个中年人,发卖的一个青年妇人,态度温和,热心经营。此摊口地点适中,过河头,赴车站,出国王宫巷者,都必经过,人物熙攘,故食点心的人也多,陈家制粽选用上等糯米,大小均匀,粒粒饱满;配料有猪肉、香菇、虾米、鹌鹑卵,莲只及味精咸料及甜豆沙等作馅。制作精细,先以竹叶扭成三角粽形,包进豆沙甜料,然后再装上糯米与各种咸馅,絷成双烹粽球,蒸煮熟后,再送摊前发卖;每个1元,较小的,不配鹌鹑卵的5角.当你在摊侧小凳坐下,旁边小桌上早已有甜浆、烧茶,来一二个粽球,把粽上面竹叶打开,又热又香,有咸有甜,再沾点甜浆,鲜、美、香、滑,真是爽口宜人,每天买回家的之外,过路的人,已知陈家粽球香味者,行经河头,都乐意尝尝一二个粽球再走,据说他们每天销售粽球几百个。

胶柏街才叔笋粿

说潮州小食,老年人都会忆起了抗日战争前,刘察巷头“禧盛”笋粿十分知名;时序沿变,“禧盛”粿铺已停歇数十年,昔日店址已改建为洋楼。所喜相继有人,在上西平路胶柏街,靠黉门亭巷一侧,近年来有一处张着一扇小门,不设铺面,在门前安置一张桌子卖粿的,人称才叔粿店。每天八点多钟粿熟,便有许多顾客买粿,直到傍晚不断,更要点还有人来订购,约明天取货。

店主人才叔,已有七十多岁了,戴着深花眼镜,中等个头,沉静干练,诚挚待人,抗日战争前就从事粿业,学得一手技术经验。尤擅做笋粿笋粿之类,今日年老退休,带着家人做粿出卖,也为传艺后代。潮州竹笋,名闻遐迩,今日虽无新宫名笋,但凤山、上埠及新发展园地,好笋也已源源应市。竹笋盛产于我国南方,自古以来,为绝大多数人所喜爱,诗人文士多所赞颂如唐代待人杜甫有“色如玉版猫文笋,味抵驼峰牛尾狸”句。宋大文豪苏东坡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南方友人托人带竹笋给他,他即赋诗:“故人知我意,千里寄竹萌”。可见他不仅爱竹,也极爱“笋”。清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写竹笋诗有“江南新笋趁鲋鱼,烂煮春风上已初”句,抒发了他的尝新情趣,这种爽甜鲜美的竹笋,做了笋粿,更为令人喜悦。

胶柏街才叔的笋粿,实在不简单,日间买来几满大筐竹笋,经一个个砍去老笋头,剥去外壳,切成砰粒,再配上猪肉、香菇、虾米,好鼓油,煎熟作馅。另用上等白米辗粉,用开水冲熟,揉压成为粿皮,做成一个个饺形般的笋粿,蒸熟来,鲜艳宜人,香气四溢。如果再于油鼎一煎,沽上浙醋,更美妙无比。才叔家同时还做韭菜粿,菜头粿,红、白桃粿及发粿出售。他所制韭菜粿,也甚闻名,韭菜四季生长,菜又脆香。才叔的韭菜粿,先将韭菜切小碎头,煎上厚朥,时或配上一片猪油渣作馅,同样喷香可口,且价格低廉,每个1角,尤为人们所欢迎。

才叔搞这项生意,件件必须用心经手去做,今日子女皆已成长,且各有工作,能帮他老人家的人手不多,只在下班工余,就来帮做帮卖。大家称赞他粿美,生意畅旺,他曾向人表示:“靠全家人手脚操劳来换取温饱,以薄利多销来做好生意”。对照他一家数口终日辛劳,俭朴度日,正是如此。

牛肉圆和燃豆腐

牛肉圆是一种极普通的小食,抗日战争前,来潮制作贩卖牛肉圆的多数是客籍人,当日最出名的是大埔人邹伯,年约五六十岁,他的牛肉圆,精工槌炼,清脆爽口,每天傍晚至夜间,点一盏小汽灯,歇于太平路头,现第一招待所门前,生意兴旺,至晚十时许才收档,老点的潮州人可能追忆得起。

牛肉圆在制作上,首先得选用新鲜的牛腿肉,把牛筋剐得干干净净,再放于厚砧上,用厚刀板(现多改用小棒槌)猛力反复匀称地槌打,直打至牛肉烂碎像稠糊酱一样,加上鱼露及一些粉精,再和上少量的细小白猪肉丁,而后用手抓挤成一圆粒,以匙尖刮下来成丸。煮牛肉圆更应注意:不能一意猛火,火太猛时常会造成牛肉圆夹生;但也不能火力太缓,缓火会使它的表皮不够光鲜质不爽脆;所以火力猛缓要调节得宜。

潮州卖牛肉圆担子不很多,目前西门古于每天下午至夜间,有一担歇于西药房门前售卖,主人宏才伯的牛肉圆甚为讲究,光滑香脆,富有弹性,十分爽口,每天入夜,过路的人都乐意到他担边来一碗牛肉圆,沾沾辣椒酱,口味甚佳,人人赞赏。

说到燃豆腐(潮州人叫咽豆腐),是把豆腐(即豆干)切成一小块一小决,在上面挖一小涡,放进切碎的猪肉酱,并把这一面于镬中煎赤,使猪肉香味渗透于豆腐上,然后放进牛肉圆汤或猪骨汤中滚煮,香软可口,作点心。抗日战争前卖的人不多,多在竹木门、东门街一带贩卖。经营这种档口的也多为客藉人。解放后经营燃豆腐的渐多,西门真君宫巷头,进巷约十米处,每天下午三时至晚间即有一摊出卖燃豆腐的,叫袁如强伯,看来有六十多岁,身体壮健,态度温和,他卖燃豆腐已有三十多年经验;他的燃豆腐,精工巧间,热腾腾,香喷喷,满锅香味,引人驻足。每天下午,在他这一摊前的小桌凳,经常顾客满座,所费不多即可饱尝适口点心,自然显得十分热销啊。

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这几种美食,如果有机会去广东,可以别被它们的名字“吓到”了。广东“怪名”美食:

1、油炸鬼

虽然平时我们也经常说酒鬼、赌鬼、死鬼,但都是口头语,但这个油炸鬼是个啥玩意,炸的是什么鬼?其实,和鬼没有任何关系。而广东人口中的“油炸鬼”,其实并不是广东独有的,而在全国各地都见得到,那就是油条。

油条怎么会叫油炸鬼呢?宋朝时,大奸臣秦桧害死了爱国将领岳飞,民间老百姓做了一种油炸食品,一共两根,代表秦桧和他媳妇王氏,取名油炸桧,表达愤怒,后来就演变成了油炸鬼。油条在潮汕地区也叫油炸果,在安徽地区叫油膜,到了山西又变成了麻叶。

2、鸡屎藤饼

听到鸡屎两个字,肯定很多人都没兴趣了,甚至开始倒胃口,其实不是鸡屎,而是鸡屎藤,是南方地区很常见的一种植物,为啥叫这名?因为它闻起来有一股鸡屎的臭味。你可能不知道,鸡屎藤在民间有“土参”,营养价值很高,可以清热祛湿,消食化积,止咳,滋补身体,可以泡茶,煮汤圆,做饼,味道清香可口,也叫乌芹藤饼。在广东潮汕,如果有人久咳不愈,或是晚上咳得厉害,会用鸡屎藤熬汤喝。

3、鼠曲粿

听上去和脏兮兮的老鼠是不是有什么关系?难道是用老鼠做的?毕竟广东人是吃老鼠的。其实这种食物是用一种鼠曲草做成的,这也是一种好东西,茎叶可以入药,有镇咳、祛痰等作用。这种鼠曲草在全国都很常见,在稻田附近就能看得到,开**的花。鼠曲粿又叫清明粿,是清明时节吃的一种传统食物,就和艾草团子差不多。内馅丰富,有绿豆沙、红豆沙、花生、黑芝麻、芋泥等。

4、人头饭

外地人第一次去广东的饭馆吃饭,如果听到有人喊“人头饭”,估计会脸都吓白了。虽然说广东人什么都敢吃,但也不敢吃人头吧,难道是做得像人头的饭,那也不敢吃呀?其实,人头饭是广东人的叫法,在全国各地都没有。人头饭,就是按人头上米饭,有几个人老板就上几碗米饭,不懂的人真是会吓一跳呀。

5、鸭母捻

这个名字虽然不吓人,但很奇怪,鸭母就是母鸭子,用母鸭子捻出来的食物吗?和鸭子没有一点关系。说白了,它是一种全国都有的食物,就是糯米汤圆。为什么叫鸭母捻?有2种解释,第一个是这种汤圆比北方的汤圆要大很多,如鸭蛋般大小,用潮州话说鸭蛋就是鸭母卵,所以就成了鸭母捻。第二个是汤圆煮熟后会漂在水面上,像一只白母鸭,故称鸭母捻。

关于鸭母捻名字的由来,现有两种解释,一为这种汤圆过去形状大如鸭蛋,鸭蛋潮州话又叫鸭母卵,故称为鸭母捻;二为这汤圆煮熟浮于水面,如白母鸭浮游于水面,故称为鸭母捻。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奇怪的名字,一方面和粤语有关,另一方面就是地方特色了。其实每个地方都有一些听着不好吃,吃了却忘不掉的美食,比如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如果可以有机会去广东了,建议大家试一试。

包菜粿

把米磨成粉放到水里煮熟,用手搓成薄薄的一层皮,再把剁好的猪肉、虾米、豆芽、花生、芹菜、萝卜干等用皮裹起来,看起来像小果子,所以就叫菜包粿。蘸一点酱就吃,米皮劲道,萝卜干新鲜。

笋粿

潮州地区盛产竹笋,笋粿这味潮州民间小食便是以竹笋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也正是因为笋粿的主要原料是春笋,所以这味小食有比较强的季节性,一般五六月份的笋粿是最好吃的,那是因为春笋是在五六月份上市是。

制作笋粿的关键是在于制作粿皮,粿皮的制法是将粳米磨成粉浆,放炊笼中炊熟,再加开水揉至柔软,推成圆条形,捏成一小块一小块,用面棍推成圆形皮。在制成皮时,可适当加点油,使皮较柔软。笋粿的馅是由切成细粒的竹笋、猪肉、香菇、虾米构成,再调进盐、味精、胡椒粉、蒜头,然后将馅放在粿皮中间,包起来就可以了。韭菜也是潮州盛产的蔬菜之一,潮州民间有“三六九韭菜”的说法,即每年农历三月、六月、九月都出产韭菜,可见在潮州地区常年都基本可吃到韭菜。潮州人认为韭菜有温中下气、补肾益阳、调和脏腑的作用,因此都很喜欢吃韭菜,而以韭菜为馅的韭菜粿,则和笋粿一样,都是人们喜爱的潮州小食。

鼠曲粿

鼠曲粿取用天然鼠曲草,熬成汤汁,调入猪油及糯米粉制成粿皮,包上豆沙或糯米、花生仁、虾仁、猪肉调成的馅料,咸甜随意,再用圆形或桃形印模压印成形,放新鲜竹叶上或香蕉树的叶子上面,然后上锅蒸熟。

咸水粿以及无米粿

咸水粿部分地区也叫猪朥粿,用米浆做成小碗形状,是以小吃摊点的形式出卖,摊主先把粿皮蒸好备用,而菜脯干切成丁,加入蒜蓉,用小炉子微热,现作现卖。

部分地区也叫猪朥粿,用米浆做成小碗形状,是以小吃摊点的形式出卖,摊主先把粿皮蒸好备用,而菜脯干切成丁,加入蒜蓉,用小炉子微热,现作现卖。

无米粿咋一看还以为就是韭菜粿,但它粿皮是用番薯粉做的,馅多用蔬菜杂粮来做,有白菜馅,土豆馅,韭菜馅的,有咸有甜。无米粿从外形上来看,如果包口是尖的,则说明其馅是咸的,如果包口是圆的,则说明其馅是甜的。多是煎的。

又见鼠曲草,又见清明日。湖北的清明,淅淅沥沥的细雨也是有的,但是肆意舒展的暖阳也是常见的,这就是春的气息。

鼠曲草在壹周君看来,是特别有乡愁的 美食 。

在大别山那块的罗田、浠水、英山及红安一带,在清明节都会吃一种叫“软萩粑”的小吃,这跟江浙清明节吃青团有着差不多的风俗吧。

鼠曲草,也叫软萩,当地人都叫清明菜或者灰灰草,最寻常的做法当然是做成软萩粑。

鼠曲草摘回来后,用水洗干净,再把它舂成瓤,把糯米粉和软雀穰倒进盆子,加适量的开水,用力搅拌。扎碎与糯米粉粘米粉加60℃温开水揉成面团,黑芝麻加白糖拌匀做馅,做成圆饼再用微火烙制而成软萩粑。

和糯米粉与和麦粉不同,一定要用开水,而且加水不要很多,和匀的软雀面团呈浅绿色,质地柔软。

鼠曲草面团,如果直接擀薄定型,上火煎或者上火蒸,那就是软萩粑。

但如果做成青团,更是名副其实。馅一般先炒熟拌匀,加馅做粑是细致活,又是技术活,一般人做不了。

馅料的做法是咸蛋黄煮熟,在锅中压成泥,加入肉松,加适量水,炒到软硬适中。蛋黄粉和白糖混合,甜度自调,加冷水和成糊状,这就是馅料。

取一小团鼠曲草糯米糊,在手上压成薄片,过上适量馅,捏成球状;

放在刷过油的粽叶或锡纸上,开水锅中煮10分钟,取出,放凉后手摸凉开水会抹在清明粿表面并包上保鲜膜,放入冰箱保存。

提起鼠曲草脑海瞬间就想起鼠曲粿,鼠曲粿是潮汕人非常熟悉的粿品,是潮汕小吃中 历史 最为悠久,最具潮汕风味的小吃,也是许多在外潮人思念家乡的味道。潮汕人喜欢将鼠曲草制成粿品,鼠曲草的纤维让粿皮充满韧性,韧性中充满嚼劲,散发着天然鼠曲草的清香,是我儿时最爱的味道。

鼠曲草在我的家乡是随处可见的野菜,潮汕平原气候暖和, 一年四季都能见到鼠曲草,每年十月水稻收割后,田野上就会陆续冒出嫩嫩的鼠曲草来。记得小时候放寒假经常和小伙伴到田野采摘鼠曲草,每次都是满载而归,采多了就送给亲友邻居。潮汕人更喜欢在过年和元宵制作鼠曲粿,鼠曲粿也被称为“过年粿”,不过现在许多粿品店每天都有售卖,随时想吃都有。

鼠曲粿的制作

做鼠曲粿第一步就是用鼠曲草来熬制粿皮。通常鼠曲草采摘回来之后,就摘取嫩叶子,然后清洗干净晒干,晒干后再用石臼捶打,通过不断几次的捶打,捶至烂透,再将鼠曲泥和芝麻、油一起熬煮,这要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熬煮好的鼠曲泥趁热和糯米粉搅拌均匀,揉成团作为粿皮。

再将团块分成小块,捏成圆饼,包粿馅,馅有咸、甜。甜馅就有好几种,有花生馅,花生仁炒熟后脱膜搅碎加白砂糖作馅;有红豆或绿豆加糖制成豆沙馅;有黑芝麻和冬瓜册调制的馅。咸馅有糯米饭加香菇、肉丁、虾米、花生仁、香料等;包什么馅随心所欲。

包馅之后放入“桃”印中压印,再垫上新鲜的香蕉叶,放入蒸笼蒸熟,鼠曲草和香蕉叶的香韵交融为一种独特的,耐人寻味的味道。

鼠曲粿的功效

鼠曲草又名白头翁,是中医的一种常见药材,性甘,具有消积、健脾、养胃去火等功效。鼠曲粿因为有了鼠曲草的加入,所以,鼠曲粿能调中益气,去胃肠瘀积,一般人都适合吃。

你吃过鼠曲粿吗?你喜欢鼠曲粿吗?

鼠曲草有什么美味吃法?

现在刚好是鼠曲草采食的季节。鼠曲草是麴鼠(qu)草的别名,又叫清明菜、田艾。鼠曲草有祛湿、化痰的作用。

清明时节,湘、桂、黔三省交界的侗族地区,有用鼠曲草做粑粑的习惯。 将新鲜鼠曲草采摘回家,清洗干净后装入干净布袋。

不停捶打出汁,再用鼠曲草汁液倒入糯米粉混合制成胚子。再用粽子叶包成四方形,扎紧,放蒸锅旺火蒸熟。

也有在粑粑胚子中包入黄豆炒至的馅料。刚刚蒸出来的粑粑软滑适口,散发者鼠曲草独有的香味。

除了鼠曲草粑粑,侗族地区的腌鱼、腊肉、禾花鱼也很有特色,《舌尖上的中国》有专题介绍。

水腌菜(咸菜)、酸萝卜、酸汤鱼、剁辣椒都为湘菜增色不少。全国仅有的五个侗族自治县,有四个在湖南。

人们对几个爱吃辣椒的省份评价:“四川麻辣 贵州香辣 云南鲜辣 陕南咸辣 湖南酸辣 ”,可以看出侗族酸味 美食 的影响力。

鼠曲草做的糯米饭也非常有特色,给大家分享一下 。将鼠曲草清洗干净切碎,糯米淘洗干净。

炒锅置火上,下入葱丝煽炒出香味,倒入鼠曲草,撒上食盐炒熟。饭锅倒入糯米,加入适量水,拌入烧好的鼠曲草。

烧沸后改小火把饭煮熟,出锅即成。

鼠曲草作为野菜家族的一员,相信会有更多美味的吃法呈现出来。

读者福利:《不上火的吃法 》(pdf电子书)。点击我编头像,上方“私信”,或者看“作者介绍”联系获取。

一说到鼠曲草我就想起寿宁的有一首民谣就这样唱:鼠曲草,好做糍,一年四季真稀奇,哥磨米浆妹摘草,烧火煎糍正适宜;煎糍饼,糍饼煎,翻来覆去糍煎成,妹让哥来先尝尝,馋得妹囝口水流……。鼠曲糍:寿宁当地特色小吃之一,深受百姓喜爱,摘采新鲜嫩绿鼠曲草切细,放入米浆拌均。(平常我们做饭吃的米浸泡磨成米浆,现在都有机器磨,也可面粉代替不过米浆更好吃)铁锅中放入猪油(个人认为猪油更香)。油烧到六成热,勺子舀起适量拌好的米浆油煎,越薄越好,煎好后边缘松脆,里嫩清香,吃起来一点都不油腻,寒冬时节,吃上一个热腾腾的鼠曲糍,美味又暖胃,喜欢吃辣的抹上的辣椒酱,吃起那叫一个爽。如果你有来寿宁,就会发现街边好多煎鼠曲糍的小摊,一层25元。

鼠曲草还有个功效,止咳。取鲜草炖汤喝,效果非常不错。

我们这里叫艾蒿,没有苦味还伴着一股清香,喜欢生长在春天干旱的荒废稻田里或菜园田埂边。清明时节家家做的艾粑粑就是用这种清明草制作的,把从田野里刚采回来的新鲜艾草连它的小黄花一起剁碎,然后加入糯米粉和白糖搅拌均匀,就可以放到锅里小火慢慢地煎,记住不要放太多米粉,这样煎出的艾粑粑更加清香可口,哪怕冷了也不会变硬哦!

我们福建是小吃很多的地方 这个草 我们基本拿去切碎加入米浆做一种叫做鼠曲饼的小吃。很香

  1、从田间采集后,选摘芯叶入锅熬煮,沥去涩水之后,放入石臼舂烂。

 2、以糯米粉掺和揉制成团块,作为粿皮。

 3、将团块分成小块,捏成圆饼,中包粿馅,馅有咸,甜,双烹数种。

 4、甜馅有红豆或绿豆加糖制成豆沙,咸馅有糯米饭加香菇,肉丁,虾米,花生仁,香料等,双烹则一半是甜的一半是咸的。

 5、包制粿馅之后入木模压印,垫在蕉叶上入蒸笼蒸熟。

 6、吃时可再蒸热或在锅中用油煎,入口软香甜润。

美食特色文公菜

苦槠糕

"胡麻饭"

凉水仔

仙人糕火烧豆荚

鼠曲粿

饴仔

武夷山光饼

千层糕

紫溪粉\香肠粉\越南粉

熏鹅鸭架

芋子炒牛肉苦槠糕系用山中野生的苦槠等壳斗科植物的果仁磨成浆,加热调成块状软糕,再加佐料清煮,味道可口又带涩,颇得中外游客的赞赏。

"胡麻饭"是武夷山最远古的传统小吃,俗称麻糍粿。以上好的糯米用水浸透后蒸熟,置石臼中用木槌打烂、揉成小团,拌上芝麻、白糖,香甜可口,食后耐饿。在不少武夷山神话传说中,神仙都用胡麻饭招待乡人,被称为神仙饭。吴屯的金糍(以柴灰淋水浸糯米)、金粽,星村、兴田的白粿也都和胡麻饭一样讲究糯、甜、滑的风味。

凉水仔是武夷山传统清凉风味饮料,系用野生的薜荔果,将仔剥出曝晒后加工制成半凝固的凉饮料,调以蜂蜜食用,具有解热消暑,提神健身之功效。

"仙人糕"也是人们喜爱的清凉饮料。它是用一种叫仙人菜的野草经特制加工而成的,具有野草的芳香,食后回味长久。

只有夏天才有哦!"火烧豆荚"遐迩闻名,是村民别有情趣的一种独特小吃。中秋节前后正是田埂豆饱满之时,在坪上架起一堆火,将田埂豆连杆带荚挂在火上燃烧至熟,剥其皮而食之,有一种特殊的田园风味,有谚语云:"火烧豆荚坪,不吃也有名"。

其实就是把毛豆整个放火上烧烤

,然后熟了就能吃了

鼠曲粿”即清明粿。

在清明前,采摘鲜嫩的鼠曲草捣烂,取用草汁和入米浆,蒸熟,包上香菇、笋丝、肉丝、腌菜等制成的馅,做成绿色的大饺子。农村还有不包馅做成砖块大小的粿。特点是保存时间长。鼠曲粿是武夷山人精工细作而成的绝妙点心。

"饴仔",是武夷山人七月半鬼节制作的节粿。用稠米浆为皮,馅有甜咸两味,外面用芭蕉芋叶包成长方形。清香可口。鼠曲粿、饴仔等节令食品,可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因而从古至今,久传不衰。

武夷山光饼没有建瓯的出名,但是味道也很好哦

塔----也叫千层糕

(市区内的横街头的最好吃,一层一层分分明明,滑滑的,嫩嫩的,我就喜欢一层一层地慢慢吃,享受啊)

找不到,其实是用米浆做的,加了梅菜辣椒等等

颜色应该是比较白的,我实在找不到了,找个差不多的吧

紫溪粉\香肠粉\越南粉

紫溪粉\香肠粉

是白色粗粉,然后上面加了香肠和瘦肉,但是店里有小菜(酸菜和辣萝卜)可以任你加味道很赞哦越南粉----粗米皮,上面加上炸的瘦肉,配上辣椒粉,味道一绝啊!熏鹅岚谷熏鹅武夷山的特色

来了武夷山一定要吃一次

要认定市区第一医院后门的那家"武夷熏鹅第一家",这里味道获得最多支持鸭架这是这几年武夷山新出来的美食

有到市区一定也要去看看哦芋子炒牛肉武夷山人最爱的特色菜之一相关链接:品武夷山美食

武夷山美食介绍

武夷山美食-桂花尾梨糕

武夷山美食-兰亭素烩

武夷山美食-八宝鲜鱿武夷山美食-玉板凤尾虾

这是什么吃的?

你好,这个叫鼠曲粿鼠曲粿,也称茨壳粿,广东潮汕地区的汉族传统小食之一,潮汕民间年节祭祖一般都会有鼠曲粿。该品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抑菌...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