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系统的研究中国古代神话,应该从哪本书看起?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2浏览:3收藏

怎样系统的研究中国古代神话,应该从哪本书看起?,第1张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关于中国古代神话是非常庞大的。因此要想系统地研究中国古代神话,需要查找很多资料。下面我将会推荐一些相对不错的书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需要给中国古代神话分几个大类,首先是创世篇,三皇五帝篇。关于创世的神话故事有很多。相对于传统的说法是盘古开天劈地,在古书《太平御览》《山海经》《五运历年记》 中均有所提及。关于《山海经》这本书我觉得要额外说一下,《山海经》是中国先秦的重要古书。它的内容十分丰富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因此想要研究中国古代神话我是很推荐《山海经》的。

然后就是三皇五帝篇了,这一部分的篇幅很大。说到中国古代神话三皇五帝是不能绕开来的,但由于不同的史书和古籍对他们有着不同的说法。因此在这一部分会有一些争议。先说三皇五帝是指什么,三皇五帝是指原始意义上的三皇是指远古三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后增补伏羲氏等作为“三皇”。原始意义上的五帝是指远古五方上帝,后增补公孙轩辕等五位上古部落首领作为“五帝”。 这段时间在历史上是原始社会时期,要研究这段时间的神话故事,《史记》是十分推荐的。别看史记虽然是纪传体史书,但人家在三皇五帝的记载上是十分完整的。

说了这么多,再推荐袁珂的书给大家看,他的书相对通俗一些比较好理解。

没有顺序,但是古代经典的学习最好还是建立在有中医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

不知道阁下是否是学中医的,如果不是,你最起码要学过《中医基础理论》然后才能学习中医经典古籍。没有中医基础理论的话很多内容不能理解。再有就是要有医古文的基础,没有的话里面的表达你也很难懂。

不管你要看古代哪部经典,最起码的一部一定要看,《黄帝内经》。这就相当于中医的框架性的内容,非常重要的。其次我个人比较崇拜的是张仲景的《伤寒论》一定要看看。其他的嘛,看的越多越好。

  不难。速成方法:

  1、先挑选比较浅显而又有意思的读。读的时候,对照着字典,搞清每一个字(先将脑袋里的“自作聪明”清除干净),完全读懂了,并能准确用口语讲出来,再读其它的。只需要几篇,你就可以读懂一般文言文了。

  2、不要事先去抠诸如虚词、句式之类的理论,在“读”的过程中产生了感性认识之后,再学就非常容易了。比如说,“不我欺”、“不之听”,为什么不说“不欺我”、“不听之”?读多了发现文言文中总是将代词放在“不”的后面、动词的前面,回过头学习“宾语前置”就如同喝凉水那么简单。

  我年轻时赶上特殊时期,都是自己瞎读,从史记的列传开始,读了大量的经史子集。成年之后上大学时,我已经自己写文言文了。

  

古书的注解最早开始为汉代。

注释是指解释字句的文字,也指用文字解释字句。可以是文字符号等多种形式。注释,是对书籍或文章的语汇、内容、背景、引文作介绍、评议的文字。

中国古代分得较细,分别称之为注、释、传、笺、疏、章句等。包含的内容很广。诸凡字词音义、时间地点、人物事迹、典故出处、时代背景都是注释对象。有脚注、篇末注、夹注等形式。

古籍注释列在正文之中,有双行夹注和夹注。现代书籍注释列于正文当页之下,称脚注,亦称本面注;列于文章之后或列于书籍之后者称篇末注。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全书注文的编排一般要求统一,以便于读者查考。注释在教科书中应用广泛,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

现代学术作品中的注释一般分内容解释和来源解释两种。前者多指对文章或书籍中某一部分词句作进一步说明,但为了防止冗杂而把它放在段落之外(文末或页边)。

后者一般是为了保障原作者的著作权,注明某此语句、词语、观点的来源,以便读者的查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和劳动。

一、使用《中国丛书综录》查询(写出检索步骤与方法,列出各步的检索结果)

1《

玉纪

》收录在哪几部从书中?哪些图书馆可以借到?

2《

吴门

岁暮

杂咏

》为何人撰写?收入在哪部从书中?

3《湖州

丛书

》为何人撰写?有多少家图书馆收藏?都收录了哪几种古籍?

二、使用《

佩文韵府

》查询

4“小荷才露尖尖角”写出全诗,并注明查询过程、页码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哪一首诗?作者是谁?写出全诗,并注明查询过程、页码

能写出多少就写出多少

谢谢各位了!

我听说新出的《中国丛书综录》已经没有前两题的收录了……那这作业还怎么做啊……

最早提到六书的古籍是《周礼·保氏·地官》。

1、《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2、《尚书》: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历代儒家研习之基本书籍。“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时代的书,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传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由伏生传下来。传说是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

3、《礼经》:

《礼》,中国古代礼学的经典,指的是儒家经典《士礼》,后常指《仪礼》而言。后来又称作《礼经》《仪礼》。《礼》是先秦六经之一,亦是南宋十三经之一。常说的《礼记》是西汉小戴(戴圣)《礼记》,在唐朝被列为经书。其内容庞杂,把许多不是考释礼经的文字也吸收进来。

4、《易经》: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

5、《乐经》:

先秦有《乐经》存世。此说不仅见于传世文献《庄子·天下》篇,从郭店楚简中也得到了证实。关于《乐经》的流传,有多种说法。一种是认为,《乐经》已亡于焚书坑儒中的秦火;另一种是认为,《周礼·春官宗伯章》之《大司乐》为《乐经》;还一种是认为,本来就没有《乐经》这部经。“《乐经》已亡于秦火”观点较为可信,采纳的人也最多。

6、《春秋》:

《春秋》是中国古代史类文学作品。又称《春秋经》《麟经》或《麟史》等。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作品,被称为“传”。《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古籍:古人写、印的书籍。是指写印于1912年之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清朝以前古装形式的书籍。辛亥革命以后影印、排印的线装书籍(如《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也属古籍。

  “古籍”的“籍”。“籍”在这里就是书,“古籍”是古书的雅称,这都不存在问题。问题是什么样的东西才算书,在某些人的头脑中并不十分清楚。如有人谈我国书的历史,说最早的书是刻在甲骨上的,以后是铸在青铜器上的,这就不对。殷商时龟腹甲、牛肩胛骨上的文字只是占卜后刻上去的卜辞,并未构成书。商周时青铜器上的铭文即所谓“金文”是王公贵族们对铸器缘起的记述,尽管有时为了夸耀自己的功勋,文字很长,但其性质和后世纪功颂德的碑刻相近似,也不能算书。我国殷商时已开始在竹木简上写文字,《尚书》的《多士》篇里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册”的古文字就像两根带子缚了一排竹木简,“典”则像以手持册或将册放在几案上面。但这种典册在当时仍不是书,而只是诏令之类的文字,保存起来犹如后世之所谓档案。到西周、春秋时,档案留下来的就更多了。西周、春秋时人做了不少四言诗,草拟了贵族间各种礼仪的节目单或细则;还有周人用蓍草占卦的卦辞、爻辞;春秋时诸侯国按年月日写下来的大事记即“春秋”或“史记”。这些,当时都归祝、史们掌管。其中除大事记是后来史书的雏形外,其余所有的仍都没有编成书,只能算档案,或称之为文献。

  到春秋末战国初,学术文化从祝、史手里解放出来,孔子以及战国时的学者才把过去积累的档案文献编成《诗》、《书》、《礼》、《易》、《春秋》等教材,作哲理化的讲解。这些教材叫做“经”,讲解经的记录编写后叫做“传”或“说”,经、传、说以外的记载叫做“记”。同时,战国各个学派即后人所谓先秦诸子也有不少论著,并出现了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专著。这些经、传、说、记和先秦诸子论著、科技专著才是我国最早的书,最早的古籍。《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最早的书也就是这一批古籍。以后收入列朝公私书目属于经、史、子、集的各种著作,在今天也当然被公认为古籍。

怎样系统的研究中国古代神话,应该从哪本书看起?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关于中国古代神话是非常庞大的。因此要想系统地研究中国古代神话,需要查找很多资料。下面我将...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