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吐纳啊,高手指点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2浏览:3收藏

如何吐纳啊,高手指点,第1张

道家吐纳筑基功法

中华道家修性炼命之术,首先讲究祛病健体,其次注重延年益寿,最后追求长生久视。笔者曾在东海崂山得传道家吐纳诀,属于修炼筑基之功。因观社会上各派气功五花八门,杂而多端,颇令学习者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或见异思迁,或误人旁门,或不知法度,甚至做出偏差,不可收拾,欲养生而反戕生,此气功本身存在之弊端也。盖中华道家功法,遵循“道法自然”,依法行持,不可能出现任何偏差,且与他家气功都可相通。故此不自保守,谨将道家吐纳功法之真正口诀,公开于世,献诸同道。

功理篇

吐纳者,呼吸也。庄子云: “吹嘘呼吸,吐故纳新……为寿而已矣。”意即吐出浊气,纳人人体所需之情炁,以帮助培蓄人体内部之真炁,达到修真养性、延年益寿之目的。

中华道家修炼,重视“炁”对人体的作用。认为“炁聚则生,炁亡则死。”天地万物无不需炁以生之。东晋道士葛洪在<抱朴子>中说:“服药虽为长生之本,若能兼行炁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药,但行炁而尽其理者,亦得数百岁。”中华道家吐纳,就是一种行炁之法,至简至易,常年坚持,自可终身受益。

中华道家认为,人在受生之初,胞胎之内,以脐带随生母呼吸受炁。胎儿之炁通生母之炁,生母之炁通太空之炁,太空之炁道太和之炁。那时并无口鼻呼吸,任督二脉息息相通,无有隔阂,谓之“胎息”。及至十月胎熟,裂脑而出,剪断脐带,其窍闭矣。其呼吸即上断于口鼻,下断于尾闻,变成常人呼吸。常人呼吸随咽喉而下,至肺部即回,即庄子所云“众人之息以喉”是也。其气粗而浮,呼长而吸短。从此太空太和之系不能下行于腹,而腹内所蓄之先天祖燕,谓之先天元炁,“动而愈出” (老子语),反失于太空。久而久之,先天气丧失过多,肾部脉虚,根源不固,百病皆生,而走向死亡。

盖人生夏天地之数有限,要知保煮即保生也。故常人不欲求长生之术,亦应求延年之法。中华道家修炼,就是要返本还源,回到婴儿先天状态,以增益寿算。吐纳之法,使呼吸归根,保住先天元炁,痛足则百病可治,固住生命之本,始可再言上层修炼。丹经谓“欲点常明灯,须用添油法”是也。

功法篇

须择空气清新之地,或山林、公园、湖边、田野皆 可,室内可以打开窗户。时间可以选择在子、午、卯、 酉四正时,且此时一般工作较少,也便于自我安排。

1.身法

炼功之时,最好不要穿过紧的衣服,腰带可以松一松,以利气血流通。姿势不限,行、立、坐、卧均可。行、立、坐、卧之法则如下:

行,可缓步许行,神态自若,安然行炁。

立,自然站立,脚同肩宽,双膝微屈。双手自然下垂,放在体侧,或双手相叠,放在脐下。

坐,最好盘坐,双手相叠,放在肚脐,或掐诀最好。亦可平坐凳上,手抚两膝。

卧,可以平躺,手心向上,置于体侧,或双手相叠,置于脐上。或者侧身卧最佳,一手置于头侧或枕肱,另外一手放于肚脐,两脚一伸一屈,与手相反。先转动头部,使脊椎正直,然后做功。

以上四种姿势,可以自由选择。但求其自然安适,以利人静。

炼功时双目微闭,含光内视,眼观鼻,鼻观心,心观丹田。观丹田者,观丹田之炁是也。所以微闭者,睁开容易滋生杂念,全闭容易昏沉入睡,皆于养炁不利。微闭时眼皮自然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为度。

两耳须屏却外界一切干扰,如入万籁俱寂之境,凝韵听息。《庄子》云:“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炁。”此即“庄子听息法”。要求两耳返听于内,听其呼吸出入。呼吸本求无声,所以听息者,是求其绝利一源,专心养炁。

炼功时要求舌顶上腭,即舌反卷以舌尖底面顶住。 因人之上腭有两个窝,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漏 神漏炁。故炼功时必须堵住,如婴儿哺乳之状。

2.心法

行功前必须排除杂念,念想不除,无法驭炁。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日:“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就是要人常用止念功夫,有念即止,使前念消除,后念不生,日久自然心底清静无物。如《老子》所言:“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如此方可言行炁之法。

《青华秘文》论述止念之法时说:“但于一念妄生之际,思平日不得静者,此为梗耳,急舍之,久久纯熟。夫妄念莫大于喜怒,怒里回思则不怒,喜里知抑则不喜,种种皆然,久而自静。”又说:“心求静必先治眼, 眼者神游之主也,神游于眼而役于心,故抑之于眼,而使之归于心。”即言内观返照,亦可止念。

入静功夫,主要还在自己悟解。

3.息法(命功有为之法,复归无为)

首先开口,缓缓吐出体内浊气,再自鼻中吸入清炁,用意咽入下丹田(脐下一寸三分,同身寸),以补充呼出之气。呼必呼尽,吸必吸满。吸时小腹圆起,呼时小腹回收,叫做顺呼吸。初学吐纳必须如此,这样口呼鼻吸三次。

然后抿口合齿,舌顶上腭,收视返听。鼻吸鼻呼,一呼一吸,皆令出入于丹田。务必做到以心领气,以气随心,吸气时随意念下注丹田,呼气时以意念领出窍外,谓之心息相依。

开始人的呼吸之气,并不能直达丹田。人之心脏原有一管,上系于肺,下通丹田,乃是虚空一管,无中生有。原来在胞胎时是相通的,下生之后变为肺呼吸,这根管就逐渐迷塞了。《老子》说:“天地之间岂有橐龠乎,虚而不屈。”就是指的这根管。有人初学气功为什么会发生胸闷胸痛呢就是由于行炁不当,把橐龠管冲坏的缘故。所以行炁之时,不可强迫压炁,也不可强制憋炁。勿执着,勿勉强。只要不痛就往下一点,发闷就往上一点,时间长了,慢慢冲开,自己是有感觉的。

吐纳还有一个重要的口诀,谓之吸长呼短。吸气进入丹田,略存一存,然后才能收腹呼气。作用在于吸人空中太和之炁,注润丹田积蓄下来,坤腹先天元炁不得外流,才能达到吐纳的真正目的。

人身如一小天地,心为天,肾为地,随着行炁,心性渐渐伏下,与肾炁交合。《老子》日:“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口内自然生出甘凉津液。此津液乃炼炁所生,比起平日唾液,大有补益之效。待至满口,送至咽喉,引颈吞之,汩汩有声,亦可帮助入静。津液为人养生之宝,益津可化炁,润泽周身,谓之“炼津化炁”,肺主炁属金,金能生水,水为肾主精,亦为造精捷法也。随着修炼功夫的长进,津液愈加甘美无比,若非修真之士谁能知之。吕祖喻为“长生酒”,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行炁既久,成为自然,即使不用意领,气息自回丹田之内,仿佛有力吸引,橐龠已通矣。这时只将微意守于丹田,仍是丹田呼吸。吐惟细细,纳惟绵绵,若存若亡,似有似无,方为真息。此时逐渐将有为之法,归于无为,先存后忘,知而不守。丹经云:“真意往来不间断,知而不守是功夫。”积久纯熟,有心化为无心,有意化为无意,则可使心神得到极大休歇,达至无念无欲之境,心神清定可致无梦。《庄子》日:“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中效验不可思议。

最后神意合为一体,不知不觉打成一片,心入炁中,炁包神外,混沌交合,氤氲不散。津液愈生愈旺,香甜满口,丹田温暖,周身融融,呼吸开合,周身毛窍皆与之相应。静到极处,但觉炁如根根银丝,透入毛孔,空洞畅快,妙不可言。鼻无出入之气,脐有嘘吸之能,好似婴儿在胞胎之中,是为胎息。《老子》说:“专炁致柔,能如婴儿乎。”真正存神达化之功,即在此也,到此地步,仙道不远矣。

八识归元法

本功法为静功。此功出自气功专著《性命圭旨全书》。著者及成书年代不详。该书以性命双修立论,集道儒释三家气功学说于一炉,是明代以来较有影响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气功学著作,也是系统的应用气功养生法防治疾病的重要文献资料。书中主要应用八卦、阴阳、五行、人天观、干支甲子、形体、脏腑、经络、精气神的基础知识,阐发气功学基本理论及功法的特点、操作技术、功效应用、注意事项等。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全书分四个部分。本功法见于第一部分。

功效:镇静安神,补脑益精。能调节脏腑机能,减少体内能量消耗。

主治适应:癫痫、躁狂症、真心痛、心痹证(冠心病)、高血压、眩晕、中风症、肺结核、甲状腺肿瘤、甲亢、消渴(糖尿病、尿崩症)及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

作法:先做好功前准备。选择无噪声、无污染、空气清新、景色宜人的环境。忌在雷鸣及雨天进行。室内作功,也应空气清新,光线宜人。

(1)调身:先宽松衣带.放松形体和精神。然后盘腿端坐,闭双眼,并闭口使呼吸之气从鼻出入,舌抵上腭,竖脊含胸,双手臂下垂,自然意视下腹,两手握固(用两手四指各握住大拇指).形体沉稳。

(2)调气:坐定之后,调匀呼吸,以后即不再注意呼吸,任其自然。

(3)调神:凝神人定,使意识活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即“虚空藏寂灭”、“明心见性’,先断意识,“深入于幽冥之中,竞不知天之为盖,地之为舆(车),亦不知外之有人,己之有躯。”达到“静则神藏”、“虚无飘渺”的忘我境界。

(4)收功:行功40分钟左右,使意识活动分开,虚无消失,再现己之存在。然后活动片刻,搓面叩齿,轻按肾俞及肾区,揉腹伸腰。随意舒臂或行走,约1O分钟即可。

三素云法

本功法出于《云芨七签》卷五十三,据说行之一年,则耳聪目明;久为之,可彻视千里,听之于绝响。

方法:尤以丑后卯前这段时间为佳。先闭上眼睛,面向东方坐着,用两手大拇指后掌,分别向左右按擦眼睛,经过耳门穴,使两手在脖子后相交,做27次,在做的同时,要想象眼中有紫、青、绛三色云气一齐出现,这就是从内按出三素云(意念中的紫、青、绛三色云气),使它来灌注瞳孔。先想象两眼中有这样三色云气出现,凝郁片刻,再分别向左右按擦两眼。在按擦中,每次都觉得眼外的云气又回入瞳孔中,瞳孔光莹透彻。手过去,云气又出来;再按擦,云气又进入。这样反复做27 次为止。然后默念“眼童三云,两目真君,英明注精,开通精神。大玄云仪,灵验篇篇,保我双关,启彻九门,百节映响,朝液泥丸,身升玉宫,列为真君。”默念完毕后,咽口水50次,即想象所咽口水注入肝中。这样练一年,就能耳聪目明。长久地练下去,就能遥视千里,看见鬼神,听到无声的声音。

三一服气法

此法为静功。功法见于道教类书《云芨七签》。其书由宋道教学者、气功家编集,书中列“内丹’一部,收入各家气功功法、导引是研究宋以前的气功著述的重要文献。

功效与主治:久行此功,使华盖(肺)明,耳目聪,身无疾,邪不干。

古人日:走欲长生.三一当明。上一在泥丸中,中一在绛宫中,下一在丹田中。入生正在此也。夜半至日中为生气(生发之气).日中至入定为死气。

作法:

(1)常以生气时,静卧瞑目握固,闭目闭口不息。心数至二百,乃口稍微吐气出之,日增其数.数满二百五十,即绛宫守.泥丸满.丹田成。

(2)以鼻微微引纳之,数满.乃口稍微吐之。小吐气即便以鼻小引咽之,如此再三.可长吐之。为之既久,闭气数得至千五百.则气只从鼻入,通行四肢,不复从口出也 自欲通之,乃从口出。如此不止,饥取饱止,绝谷长久。

玉液炼形法

此法为静功。功法出自气功专著《性命圭旨全书》。著述介绍参见“八识归元法”。

功效与主治:行气活血,和畅百脉、可疏通脉络之塞滞,去痕血、痰饮之蔽塞.此法又名“通关荡秽之法”。

作法:宽松衣带,放松形体,意守玄膺(气管),不久则津液满口。慢慢将此津液以意引下,渐达膻中、鸠尾、中脘、神阙、至气海而止.再从气海分开左右两大腿而下,至膝、足三里、下脚背、足大指又转入涌泉,再由脚跟上膝弯循大腿而上至尾闾(尾骶骨末端),合在一处,过肾堂、夹脊,分送两肩,两膀,两臂至手背,由中指转入手掌。两肩上颈,到脑,复下明堂到舌,再至玄膺而止。此为一周毕。又复如上述路径循环。“液中有气,气中有液。液气相生,口充月盛,为金液之基,作润身之宝”。

正一服元气法

此法为静功.功法见于气功养生专著《正一法文修真旨要》。约成书于南北朝时期,作者不详。

内容包括:服日月光芒法、序元气、服气诀等功法。并强调发放外气为人治病;一要择时、医患配合;二要有医德,轻财而有拯救之心。在运用气功法诊断、治疗疾病方面颇具特色,值得进一步研究。

功效:强身健体,预防疾病。

作法:服元气者,不论早晚,得暇即服。日月精华者,候天气晴和,日初出一丈以上高,即可服。向日拱手四次,闭眼,存日中一道光芒,紫色如线,来至鼻口.想令满口中赤光色,咽二十七咽止,又四次。若唯只服内气不佳,能兼服生气。生气既服,与元气合一也,攻病速愈,若唯服内气,攻病稍迟差也。若兼日月精华,久服令人身灵,及有光彩也。

墨子行气法

墨子行气法为静功。出自道教类书《云芨七签》。本功重在补脑安神,益气养精。久行之可安五脏、神守泥丸、“华盖明、耳目聪、举身无病,邪不复干”。饮食甘美,形体轻强。本法长于治疗肺系疾病,脑部疾病。如咳嗽痰多,排吐不利、口苦咽干、头昏眩晕、耳鸣目眩、头痛惊悸,失眠健忘、腰膝酸软、遗精梦游、神思恍惚、关节疼痛、手足无力等症。

作法:

(1)调身:取自然坐式或仰卧式。作好功前准备,如宽衣解带,先行大小便等。

(2)调气:坐定或卧好后即可行功、先漱津咽液三至五次。“然后用鼻吸气,口吐气,慢慢缩鼻引气,不要太满,极满者则难以复还。初行功时,引气五息即止,一息即可吐气。每口吐气欲止,就接着咽气,再恢复鼻吸气……凡内气上升,吐气则气下流,自觉气周流全身。行气常以上半月(即一日至十五日),意念令气从手指出。下半月(即十六日至月底),意念令气从足趾出。行之日久,自觉气从手足“通气”。

(3)调神:行气之先,即当“安其身”(精神意识活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不与意争”(不意气相争),若精神不安和则停止行功,精神稳定再练,常能意守而不要过于疲倦。达到“气至则形安,形安则鼻息,鼻息则调和,调和则清气来至,清气来至则自觉,自觉则形热,形热则汗出”。始终气与神合、意识集中于呼吸之气。

(4)收功:行功约半小时,即可收功。

(5)行功时间:宜在子时(夜晚23点至凌晨l点)至午时(中午11~13点),即夜晚23点至中午13点这段时间均可炼功。

墨子闭气行气法

老子曰:长生之道,唯在行气养神,吐故纳新,出玄入玄,呼吸生门,其身神不使去,人即长生也。玄者有上下,谓鼻中、口、阴也。鼻、口、阴,亦谓之生门矣。老子曰:生不再来,故遵之以道。道者气之宝,宝气则得道,得道即长生矣。神者精也,宝精则神明,神明则长生。气行之则为道也,精存之则为宝也。行气名炼气

,一名长息。其法正偃卧,握固,漱口咽之三。日行气,鼻但纳气,口但出气,徐缩鼻引之,且莫极满,极满者难还。初为之时,入五息,已一息,可吐也。每口吐气欲止,辄一咽之,乃复鼻内气,不尔者,或令频。凡内气则气上升,吐气则气下流,自觉周身也。行气常以月一日尽十五日,念令气从手十指出;十六日尽月晦,念气从足十指出。若行之能久,自觉气从手足通通,则能闭气不息,便长生矣。

凡欲行气,先安其身而和其气,无与意争,若不安和,且止,和乃为之,常守勿倦也。气至则形安,形安则鼻息,鼻息则调和,调和则清气来至清气来至,则自觉,自觉则形热,形热则汗出,且勿使起,则安养气,务欲其久。当去忿怒愁忧,忿怒愁忧止则气不乱,气不乱则正气来至,正气来至则口内无唾,而鼻息微长,鼻息微长则五脏安,五脏安则气各顺其理,百病退去,饮食甘美,视听聪明,形体轻强,可长生矣。夜半至日中为生气,从日中至夜半为死气。当以生气时正偃卧,冥目握固,闭气息,于心中数至二百,乃口吐出之,日增数。如此身神具,五脏安。能闭气数至二百五十,即绛宫神守泥丸,常满丹田,数至三百,华盖明,目耳聪,举身无病,邪不复干,玉女使令司命著生籍矣。

服元气法

服元气于气海。气海者,是受气之初,传形之始,当脐下三寸是也。婴儿诞育时,惟脐带与母胞相连,其带空,中如管,则传气之所形,从此渐凝结也。人欲长生,必修其本,树欲滋荣,必固其根。人不知根本,外求修助,万无一成。气海者与肾相连,属壬癸水,水归于海,故名气海。气以水为母,水为阴,阴不能独生成,必以阳相配。心属南方丙丁火,是盛阳之主,既知气海以心守之,阳既下临,阴即上报,是以化为云雾,蒸薰百骸九窍,无所不达,亦能为津液,如甘雨以润草木。正气流行,他气自匿,用久转微,意思则久矣。初用与已成,不得同年而语。凡气困者,身皆有疾,沉结在内,或医药不能疗,尤须精诚,并去外想,闭气于气海,以手于脐下候之,气应之候,冲容如喘、如触,或鸣,或痛,如掣,如物动于掌下,亦须静候之。兼以目下注,是阳气照阴,阴气腾上又能为津液也。如此久久,鼻中喘息都无出入,只觉气海中时动用耳。初用意时,须平卧去枕,小努气海,便得满腹,作意勿令至心肺,至即心闷妨塞,即不能下照,下照是心守海也。良久,元气遍身,无处不暖。每关节难通,若至腰关,尤难过之,当稍以气闭,努之三两间,突然便过,过后即气常至腰踵。庄子云:息之以踵是也。已后筋骨常欲动用,每动有声,是气到无拥,常能如此,长生道也。窃用其道,不授口诀,反受其病。凡欲鼓腹,不在入气是要诀。欲过腰关,当侧卧缩两脚,兼拳两手,偃腰极努,如此,即不觉通也。不然,终成闭塞。若能常用不绝,虽在众中密为之,用心令熟,外事不扰,尤为佳也。若膈上并头面间有疾处,即上攻之,寻常即下至踵及气海中,微微用之,息自消矣。久候液当满口,如逆吃物,下消用之随尽。每用气后,必须微调息使散,若不散,他日为疮肿,终不为佳。须先以意在疾处攻击之,徐徐用意攻击令散,疾差已后,即不得注令留滞,当遣通遍身,微微如雾露是其常也。

收散俱归海中。闭目为想,开目为存,存则不专乃著,著则气滞。觉应则止,谓之常,觉觉而味谓之滞,候应专静谓之守,流液满口谓之报,报与应一也。朝饮少酒,暮食少面,不可多之。

太无先生服气法

夫形之所恃者,气也;气之所依者,形也。气全即形全,气竭即形毙。是以摄生之士,莫不炼形养气,以保其生,未有有形而无气者,即气之与形,相须而成,岂不皎然。余慕至道,备寻经诀,自行气守真,向三十馀载,所闻所见,殊未惬心。大历中偶罗浮山王公,自北岳而返,倚策高邮,依然相顾,余奇之异人,延之与语,果然方外有道之君子也。哀余恳至,见授吐纳,皆一二理身之要道也。心思罔极,非言词所能尽。每云道之要法,不在经书,悉传口诀。其二景、五牙、六戊诸服气,皆为外气,外气刚劲,非从中之事,未宜服也。至如内气已正,是曰胎息,身中自有,非假外求。不得明师口诀,徒为劳苦,终无所成。今所撰录,皆承师之旨,要以申明之,谅非愚蒙所自裁。王公常谓余曰:老君云,我命在我,不在天地;又曰,吾与天地,分一气而自理焉,天地焉能死吾。斯真言要诀也。修奉之士,宜三复之。参承诱训,敢不佩服!有偶得此诀者,慎勿轻传,无或泄露,以致其殃耳。

修真服气法:每日常卧,摄心绝想,闭气握固,鼻引口吐,无令耳闻,唯是细微。满即闭,使足心汗出,一至二数至百已上,闭极微吐之,引少气还闭。热即呵之,冷即吹之。能至千数,即不须粮食,亦不须药,时饮一盏酒或水通肠耳。数至五千,则随处出入,有功当自知也,则有入水卧功矣。夫服食养生,贵其有常,真气既降,方有通感。岂有纵心嗜欲,而望灵仙羽化?必无此事也。但仙人至士,功行未满,尚不能致,况凡俗人乎?但信老人言,勤行之,即当自知矣。

补胆气法

此法乃静功。功法见于气功养生专著《黄庭五脏六腑真人玉轴经》。著述介绍参见“补心气法”。

功效:久行此功,补胆气而和体安神。

作法;正身端坐,意想北方,吸玄宫之黑气(指北方自然之气)入口九吞之,意念送入丹田,以补嘻之损。每季孟月作功。

修真等级一般有12个境界分别是:筑基、开光、融合、心动、金丹、元婴、出窍、分神、合体、洞虚、大乘、渡劫。

修真达到金丹期才算真正的修真者,能够御剑飞行了;达到元婴期后,就拥有者无尽的寿命,随着精劲能量的凝结,修炼出自己的紫府元婴,就可以达到灵魂不灭,还能改变一次自己的相貌和体型

到了出窍期,就能元神出窍神游天外了;而到了分神期,能利自己神识分成多份同时运用;合体期就是元婴和肉身合一,达到完全合一的时候,身体能够支持瞬移了,就意味着要进入下一个境界——大乘了。

修至大乘肉身不灭,神体纯净,炉火纯青,巩固修为,累积力量,准备渡劫;渡劫期,修真者修行路上最大的一道槛,需要接受天劫的考验,渡劫万分凶险,说是九死一生都不过分。

如果侥幸成功渡过了天劫,那么就进入了修真者梦寐以求的仙界;少数渡劫不成兵解修成散仙,俗称地仙,需渡过九次天劫方能飞升仙界。

扩展资料:

冥界等级划分:

鬼灵——鬼卒——鬼使——魍魉——鬼将——鬼帅——鬼仙——鬼王——鬼皇——鬼帝——鬼尊。

魔界等级划分:地魔——真魔——天魔——冥魔——怨魔——魔将——魔帅——魔君——魔帝——魔尊

妖界等级划分:妖灵——地妖———天妖——冥妖——化麟——妖王———妖皇——妖君——妖帝——妖尊

佛界等级划分:地佛——真佛——天佛——唯心佛——唯口佛——唯目佛——灵佛——佛帝——佛尊

神界等级分为:下位神——中位神——上位神——大神——天神——神君——神帝——神尊。尊者之上至高无上,天尊——圣尊——至尊——帝尊上苍大帝,上苍等于无数亿个宇宙空间。其中每个等级又分为:初期——中期——后期——颠峰四个阶段。

武器等级:法器,宝器,灵器,仙器,神器,先天灵宝,后天灵宝,混沌神器,造化神器。(又分为下、中、上、绝品)

灵石等级:下品灵石,中品灵石,上品石,极品灵石,下品仙石,中品仙石,上品仙石,极品仙石,下品神石,中品神石,上品神石,极品神石。

丹药等级:宝丹、灵丹、仙丹、神丹。

气、气、炁的自然原理

        气、气、炁的自然原理,是人体本原意义上的基本元素。气是自然之气,气加上米是气,是五谷之气的气,属于后天之气,中医称之为卫气,用于人体生命中的基本能量。无字底下有四点水为炁,是先天一炁,用于人体生命中的先天机能,属于先天之炁。内家功内家拳所强调的炁,不是空气,是人体元炁。炁属于高级能量,人的寿命长短全在于炁,所以道家称之为先天一炁,中医也称之为真炁、元炁和混元炁等等。

        明白了气、气和炁都属于人体维持生命能量,内家功内家拳的本质,是获得能量加持;有更强大的能量,完胜看似强大的对手。所以内家功内家拳绝不是以弱胜强,而是以强胜弱。太极拳不单纯是凭借巧劲,最终还靠刚劲,极柔成刚是太极拳的一种锻炼方法,蕴含刚柔并济,阴阳变化,物极必反的自然原理。太极拳是炁道的运用之术。

        五谷之气,是五谷杂粮运化的五谷精微之气,是后天最好的物质能源。天然绿色食品,对人们很重要的原因,能够维持人体的物质能量。所以,五谷精微之气,属于后天机能的物质能量,多吃蔬菜和五谷杂粮对身体有益处。

        先天之炁来源于母体,婴儿出生时脐带一剪就弱化了,无论养生还是修道,内家功内家拳,都需要炼体固精,炼精化炁,炁藏和肾炁属于先天机能,肾水上济能够泻掉心火,便是八卦说的水火既济,反之,便是水火未济。

       气通过五谷杂粮中获取,外气运化五谷之气获取,外家功外家拳修炼外气,所以就会容易些,但炁并不容易,需要修炼获取,内家功内家拳难就难在的炁,甚至修炼界的炁,获取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炁,获得天人合一的混元一炁。炁是内家功内家拳最基本的元素,道家讲究筑基炼丹,从炁开始,修炼界说法不同,都离不开炁。从养生炼气和内家功内家拳简单炼炁炼内功,到修道炼真的功夫,都是炁的运行轨迹。内劲是内功的根本,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老子说恍兮惚兮,其中有信,寂兮廖兮,其中有象,炁是修真炼道的基本能源。

        气和骨结合产生力,力属于后天的有限之力,而炁和筋结合产生劲,劲属于无限的先天之劲。所以力量不足的人,往往选择炼劲,劲炼出来,力量不值一提。而没有内劲,绝对的力量面前,不堪一击。劲可以是力,力绝对不是劲。

        传统武术在擂台上不敌现代搏击是根本没有劲,靠的是本力。力量面前必输无疑。炼内劲之力,必须返回先天,道家讲返本归真,天人合一的原理。有虚无才有真正的静,静是虚无状态中获得炁的根本方法,有静才能身心放松,最后激发先天能量,所谓虚无乃静之本。

        人心浮躁,杂乱无章,是人体场能紊乱,内心不稳,所以很多内家功内家拳的人,根本上是心性稳定下来,欲望太多,返回先天不容易。返回先天是把自己融入无极状态,先天一炁便会开始靠拢其身充盈。道家的由心而发,在内家功内家拳是念力二字,西方文化称之为吸引力法则和场能量共振效应。将身心融入天人合一的境界,天地自然赋予能量,内家功内家拳有天地人三才之谓,通过念力吸收先天一炁。念力越好自然炁能越强,全身心意用功夫,真实不虚。

        冥冥之中,气、气和炁的元气浑源,运化能量信息的波动,本原的追求,在于不违背自然法则,不刻意强求,自然采炁练功,不练自炼,人不炼炁,炁自炼人。犹如饮食,适当就好。吃饭太饱,便会撑着,乱吃损害身体,挤压了五谷之气。同理,一味呼吸,气沉丹田,适得其反。一切后天后天之法,都不是先天之功,违背了炁的运化原理。越自然随顺,越先天无为,越获得先天一炁之机,所谓的一觉而动。思想纯净,身心放松,呼吸自然深长、细微、均匀与柔和,便有气沉丹田,虚领顶劲,神清气爽之感,便是炁的运化作用。

        内家功内家拳的炁道无极,拳脚体术的低级运动,炁有炁道运化原理,拳有武术的自然原理,不仅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的内家功夫,还要有炼劲炼筋淬骨,甚至炼体淬神的自然原理。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就是炼炁淬神,炼体还虚的功夫。外家功外家拳是力和骨的锻炼,内家功内家拳是炁和筋骨的调理,内外兼修,力和劲的锻炼调理,产生协调作用,才会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内劲外发,内劲外放的劲力应用,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拳术的魅力。有了内劲,才能步入内家功内家拳的门槛,也会是外家功外家拳的提升元气,窥其堂奥之妙,气、气和炁搞懂了,练到身上。武道修炼的人体科学原理。

筑基的原理与方法

(一)、筑基的内容

修持有两个要紧的险处:修炼至六根震动,尤其是走意根的时候,容易起内魔、着外魔,有危险;炼到元神出关,有生死之忧,主要是那时不容易把持自己身体的变化,因为气脉通了,气足了,会对心神有一定冲击,使心神产生变化,象做梦一样,很难把握自己。如果平常意识不端正,这时,气也就随之而散了。所以需要提前打好基础,处处严一些好,态度端正些。心中坦然安静,就清静了,如果心里还有障碍,还有“结”的话,闯关时就会出现麻烦。六根震动很难闯,以后的路也很难走。

有人说道家修炼讲究先炼命法,炼到一定程度时再炼化心性,而在实际上不是这样,从修炼一开始就应该做到性命双修。一般讲,佛家强调化性,化到身体内外皆空、出金光以后再开始炼命法温养,面壁还虚。而道家讲究精气神,这三者哪一个都不丢下,都需同时炼。在炼精的时候,注重小腹;炼气的时候,一般都是河车搬运、周天运行;炼神的时候则内含化性。在筑基阶段也有化性的内容,虽然只能起到调节性情而养心神的作用,但为了以后的还虚炼神修炼,历代修炼大家还是把它提前至修炼之初时即已经训练了。潜移默化,习惯成自然,善行为本,少为恶行,持之以恒等修炼所必有的信念,也成为修炼的内容,这也即是基础阶段的炼己内容。

炼己就是化心性。好的念头继续努力,坏的念头去掉。一般是先要明理,修炼之理明白之后,知道该怎么去走,就顺理成章,不明白的话,就容易闹乱子。

1、应先了解什么是修持

欲使个体的生命完善,想炼好个体,就要首先明白怎么才能炼好个体,知道个体都存在些什么,知道修持的内容。还要讲究人天观。

对修持而言,只知道自身是远远不够的,比如炼气,气的转化需要外界的参予,就象人为了生存需要吃粮食、喝水,为了让身体长得结实一点,需要外界的营养,人的生长过程就是从大自然吸收能量、交换能量的过程。如果在道理上还认识不到人与外界有能量沟通的话,就无法吸取大自然的气,无法主动地去采,那就不属于自炼了。只靠本能地吸收,那样太少。这些基本的人天关系事先都应该知道。根据自己对修持的认识,再去修炼、去体验,体会到了,用身体证实了,便会确认这个原理,接受这个原理,才能踏踏实实地去炼。当身体出现新的状态,就会认识另外的思想观念,再用它指导自己下一步修炼,用思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1)、修持的缘由:提高生命质量

筑基的内容包括什么咱们讲修持,首先要了解修持包括什么内容,要明白我们为什么而修持下面就讲述这个问题。

我们生活在现实中,都要吃喝睡,养儿育女,赡养老人,献身国家,发展事业;每天靠吃一些物质方面的东西来充实身体,靠休息来温养自己,靠工作来实现自己的责任。但是久了之后,会发现生命中还有更多的内容,比如说除了靠休息、吃药来调整身体以外,还有其它锻炼方法。想报效国家,凭现有的学问、体力、智慧,能做到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能力增长一些,就会做得更好一些,更大一些。修持能从根本上完善一个人,如果自己对现实个人情况不完全满意,希望能变得更有能力一些,那就应该修持。一般讲修持,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结果都是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

首先要身体健康,之后心情平和,进一步是行为方面比较合理,人生比较幸福,修持可以是这个目的。还希望如古人所说能长生不老,希望不会在哪一天因无奈而死亡,希望对自己的生命有所把持。把持生死是很难的事,虽然古时传说中的神仙家们都说长生不老,但以秦始皇那么大的权力,也没有求到,原因是秦始皇去外边求了,希望吃长生药,却忘记内养自炼之道才是生命完善的根本。所以修持者对生死之事,希望能成仙,达到身心健康的真人境界,成为一个真实的人。

种种原因,导致人们希望去修行,通过修行,得以不同程度地提高生命质量,完善人生。

(2)、修持的过程:以丹道言之

《心印经》曰:“上药三品,神与气精”,精气神三者构成人的生命现象,构成一个活的人体。既然人由精气神这三种材料构成,那么就应该炼精、炼气、炼神,炼得越多越好、越纯越好,使人的生命元能够有一个再造的过程。父母生养是靠别人塑造我的生命,现在希望自己努力达到再造,使生命质量能够提高与完善。道家是这样认识生命的,所以修持方面就围绕此三者,通过炼精、炼气、炼神,来达到目的。

其修炼的大致途径,第一阶段筑基,第二阶段炼精化气,第三阶段炼气还神,第四阶段炼神返虚,第五阶段炼虚合道,第六阶段就是行道了,有个渐进的过程。只是从理念上认识人体有精气神,但到底精是什么气是什么神是什么要炼它,先要了解它,那就必须从身体气血上入手,从一、二、三入手,往前去走,走到最高位置。中国道家的修持之法很实在,是循序渐进的,中间不留空档,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往前走。修至炼虚合道,也就达到真人的境界了,自己生命质量、外在行为都很完美,真正顶天立地,是人之至善的境界。

因为道家修炼的法门很多,是意守上丹田,还是中丹田,还是下丹田;是直接坎离相交,还是河车搬运;是入手就温养命胎,还是从炼精、炼气开始;是从形体还是从意念着手;是以动功为主,还是以静功为主等等,各自不同,但总的原则大致是一样的,不管走哪条脉络,身体大致的变化大体都如上面所提到的。这是道家的认识。

(3)、修持的结果:生命完善

一般修持能达到什么结果人只要踏踏实实每天去锻炼,涵养自己的身体,至少能比不照顾它更健康、更少些无奈的事,少一些疾苦;能使生命活得更长,就是长寿;当然还能使人生价值体现得更好。还有就是真人境界,古人认为修持好了,就能成神仙、成菩萨。神仙和菩萨就是能认识自己的本来,回归自己的本来。不是讲炼精气神吗,神仙就是把神炼圆满了,人炼完美了。

以上三个方面可以概括为因、行、果。应该经常想一想,要确认修持到底有哪些内容,是否认可它。一个修持者如果要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等,必须首先确认什么是精气神。佛家一般把人划分为,第一有人的本性,这是生命的内在本质,第二就是肉身。佛家把肉身看作是可以“四大皆空”的东西,是载体,可有可无,只要把持住本性,就能使生命的质量提高。

总的说来,认识方法不同,修炼时着手之处就不同。一般人认为,人就是由肉体和精神构成,这样一来,对身体的照顾,只能靠体育运动和吃饭等,精神方面,只能用品格、道德修养等来安慰自己一下。这是因为对事物的认识不一样,便会导致人的所作所为不一样,当然结果也就不同了。

2、修持者应该研究什么

修持并不是说什么都不管,告诉意守小腹就意守小腹,让炼小周天就炼小周天,让静坐就静坐,它更要明理,要用智慧,才能往前走。所以人比大象更有本事,尽管人没有大象的力气大。要明理,就应该需要研究些什么

(1)、明天地

人的存在,是要先清楚我们个体。但人却不易看清楚自己,也不知精、气、神到底都是些什么,气血到底是怎么变化的,这些自己看不到。但是可以触类旁通,应该知道外面的物理效应、化学效应,同样也适用于修炼这方面。通过日的升落、月的盈亏等外面世界的变化,找出规律,从而印证自己身体内部的变化,这样才能修炼自己的生命。而最根本的外界是什么是天地。

天是什么苍穹。地是什么水土。能够构成苍穹和水土的是什么中国古人讲究太极,它构成一切,构成宇宙万物,包括人,这些就是由阴阳两种材料或者元素构成;古人讲究阴阳,认为天地是由阴阳构成的,“轻清者上浮而为天,重浊者下凝而为地”。以阴阳升降来表示天地之变化,表现万物的生机与活力。《易经》讲“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道”字蕴含着升降开阖的规则。

老子是道家的鼻祖,被后世的道人尊为太上老君,《道德经》是他留给后人的。《道德经》认为宇宙就是一个道,或者说宇宙的存在是由于道的存在而存在的,宇宙当中的变化、人的变化也是因道的变化而变化。道充塞于天地之间,无所不在,一切都是道构成的,包括阴阳也是道,这是道论。用道这一个字代表一切,而道是什么老子设立了这样一个最大的概念,它必须是无形无质的才可以,但它也得必须有内容贯穿其中。所以古人设立第二个概念就讲气,宇宙由气构成,日月山川也是由气构成的,茫茫四海也是气,包括人、生命,还有神也好、精也好,那也是气的不同形态,或者是另外一种概念而已。把气分成诸多方面,也只是为了把事物表达得更清楚罢了。

天也好,地也好,一切都是由气构成的,形形色色的物体都是气的不同组合、不同变化而构成的不同存在态,大千世界皆为气。修炼要是不知道气是怎么回事,怎么去炼要了解同源之理,人天同源,物我同源。同源之理即为道,即为气。在道教的庙观大门两边都写着“道气长存”,这便是道家思想很实在的体现。

天地也好,宇宙也好,万物万事也好,它只是由气的不同组合而构成的不同物象,其大致的模式是怎么样的或者说宇宙的模式是什么那就是道的演化。道是天地存在与变化的根本,《道德经》里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无形无质的,“一”是无形有质,“二”是有形无质,“三”是有形有质。“道”没有形状,也没有质量,只有一份万物之本的内容;“一”也好,“二”也好,都是物化的过程,“三”就是有形有质,成为物体了。

其实道也可以看作是“O”,一切都是无形无象的。由无生成有,有无之间交替变化,构成生命物质的存在与消亡。活着的不能永远活下去,所以要有新陈代谢,所以道就是无。老子讲有、无论,讲有生于无。一、二、三、万物这都为有,而从无到有的过程就是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的过程。

(2)、明生命

天地是一个大整体,个体生命是一个小整体。人之所以区别于石头、木头,是因为后者为精与气构成,而人体内还有神的存在。其他动物、植物、一切活的东西,都有神存在。当精气神三者聚在一起时,才能构成活的生命。也可以说由道而为气,气化为三,为精、气、神;或者说道分阴、阳,阴阳分三才,人之三才为精、气、神。

既然讲人天合一之理,万物都是相通的,那么,道是怎么跟万物、跟人相通的呢《道德经》的宇宙模式图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由此,我们可以把生命模式图写为:心--神--气--精--身。可以把人看作是心和身两部分,当然这里的心不是指心脏,可以把道看成心,心是一个概念,它也无形无象,但人却不能否认它的存在;接下去把一看作神,二是气,三就是精了。所以,由道至万物的生成变化过程,具体到人,就是由心主宰一切行为,心能生神,神生气,气生精,精变化出人的身体及其行为,这是大致的脉络。

(3)、明修行

我们从宇宙模式图和生命模式图中能不能再找出一条生命修持的模式老子讲返朴归真,讲无为之静,我们修道呢可以象树叶之精华往树根去走一样,回归它本来的地方。归根才能达到复命,回到生命的本来,能够再造生命,完善生命,所以叫归根复命。老子的书起名叫《道德经》,可见把道看得是多么的重要,认为宇宙因为道的存在才存在,如果失去了道,宇宙就变得混浊不堪,翻天覆地;人失去了道,就变得神魂颠倒。天地不能失去道,生命修炼也不会失去道。

一个生命产生后,经成年到老年、最终趋向于死亡,人们希望能象天地一样长久,这就需要往回返。顺则凡,逆则仙,这是修持界的话。为了成仙,就要回归婴儿的位置。由万物到三、到二、到一,归于道,修行也是往这方面走的。也就是《道德经》所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如人得一就成为“仙人境界”了。

儒家通过“敬”,尊敬天地,尊敬君主,尊敬师长,通过正襟危坐的形式,端正身心培养浩然正气,得大智慧,通晓一切,也是通过肉体往回走。佛家通过放弃心外之物,不执着,直接温养本性,心神为本性,也是往回走。道家更是如此,炼精为了化气,为了还虚,为了回归本来,为了生命之胎的圆满。

以上所言,仅是大致内容。平常要琢磨。琢磨得透一点,思想认识就提高一步,行为就更完善一步。具体说来,修行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人天合一思想。因为修行是建立在人与天地之间的整体观上。人天合一思想,源自《老子》道论。经书上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生命存在与完善的整体观。自然就是“随之”,如河流奔腾而下,是谓“自然”。反之,硬要河水逆流而上那就不自然了。

二是无为思想。讲修行,明白人天合一思想后,用什么态度去修去实行呢《道德经》讲无为思想。佛家用戒律去掉执着,放弃一切外缘,回归本来。道家通过化精、化气、化神,达到命胎。化精也好,化气也好,炼神也好,人都得放弃平时的不良习惯,如果去跟人喝酒、吸烟,就不可能很好地温养命胎了。要求能放下,这就是一种无为思想。无为思想,就是无欲之为。物欲方面要淡化,这样,复杂而繁琐的社会生活行为就变得淡了。这个“淡”字的结构,右边两个火上之火字构成“炎”,给它浇点水,让它清凉一些,不就淡了吗淡了之后就能安静下来。所以由无欲而能返朴,而归于静,静下来了,就能回复于道。一切都受道的影响,能够自然变化,所以《道德经》还有一句话,“万物将自化”,万物自化,生命就得以转化,精气神就得以培养,这就是修持。

三是神气融合。道家讲究炼金丹。用什么才能炼金丹用气。又怎么培养元炁呢通过炼精化气,即化为后天气,后天气化成先天炁,先天炁化成元炁,元炁才是金丹之所炼。所炼之金丹才能跟神相合,烘托出元神。而元炁是怎么烹炼出的最根本的一句话叫神气融合。内丹修炼之法无论在哪个阶段都是神气融合。筑基阶段也要求神气融合,虽然融合得不够好;到炼元神的时候,也是神气融合。

所以讲修持,第一用人天合一思想,强调生命存在与完善的整体观;第二是行为态度,要做到无欲无碍,达到清静,这样“万物将自化”;第三,实际内容就是为了神气融合,融合之后自我就能转化了,就能达到生命的圆满。

“练精化气的原理与方法”。

人正常所用的,是以心生神、神生气、气生精,由精产生身体的变化,来构成完整的生命活动。修炼都是往回走,逆反而上,从精到气到神到心。通过炼神达到元神,通过炼气到达元炁,通过炼精到达元精。一般都是先练型,通过对身体的自我调整实现整体平衡,让心神与肉体的结合也达到平衡,这是当初阶段的炼精之法。所以修炼时要求身体端正,使中脉竖直。

人在心理上端正、清静与安详,并使练形达到平衡,有了这些基础之后就可以炼精。此精指的是筋脉皮骨等肉体的一切,也包括生殖之精。其基本过程是通过炼精化成后天之气,通过炼气达到元炁,通过元炁炼元神。要注意的是,气没有炼到元炁的层次不能养元神,所以有炼气而还神之说。元炁跟神相合,才能达到元神的位置,之后才进入命胎阶段。也只有达到命胎阶段时,才能涉及到生命本身进行修持,方能进入修持阶段。在元炁以前都是修炼点年,练精化气时期只能称为养生阶段。做到心理安静,神态安详,从身体到心理都比较健康,这是养生的内容,即能够养护与照顾自己的生命。

“炁” 不同“气”(狭义)。若仅就广义的泛泛概念而言:“炁功”与“气功”尚可忽略为“同义”,也就是大众所知的养生健身“气功”的概念。但若说修炼“炁功”,那可就截然不同了。“气”字义解释就是自然中的空气简称,而“炁”的字译在《说文解字》中为“无火”,而“火”的意译是“贪嗔痴有想”的总括,无火而“炁”就是:舍弃了“贪嗔痴有想”等妄念,可以得“炁”。“炁”可以运行于人体经络内,使人身康健;而“气”则不能。“修炼炁功”的确不是普通的“习练炁功”,但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自然联系,“习练气功”是“修炼炁功”准备,“修炼”是“习练”的升华。习练“气功”只是能够有一个相对健康的肉体,而修炼“炁功”则追求“精神生命”的永存,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而“表相”无区别。“习练”与“修炼”的界定标准是:“入流”(即《金刚经》中所说的“须陀洹”)。从开始“习练”到达至“须陀洹”的标准,一般需要约15-20年,真正能进入“入流”境界的修炼者、百千万人中不及其一。达至“须陀洹”境界的用时长短,取决于“习练者”的悟性(俗称:觉悟)。若“习练者”终生不悟,他此生将与“修炼”二字无缘(狭义概念)。从“气功”的概念上说,在“得炁”、“周天”,“无周天”后,尚需5-7年的“运化涵养”,方有可能成就“须陀洹”,真的很难啊!

如何吐纳啊,高手指点

道家吐纳筑基功法 中华道家修性炼命之术,首先讲究祛病健体,其次注重延年益寿,最后追求长生久视。笔者曾在东海崂山得传道家吐纳诀...
点击下载
上一篇:艺字的唯美诗词下一篇:择日秘诀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