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古籍善本,有什么样的价值
何谓古籍善本?清朝版本目录学家张之洞的解释为:一是足本,没有删节和缺卷;二是精本,精校精注,错误极少;三是旧本,即传世很久的木刻本、传抄本和线装书。当代学者对古籍善本的解释为:一是年代久远而且有文物性;二是印刷插图精美而具有艺术性;三是书籍内容精辟具有学术资料性。国家文物法对古籍善本曾明文规定,凡是乾隆六十年(1795年)以前出品的文物和图书,均受国家法律保护,不得私自出口。于是收藏家们往往将这一时限之前的清代初期或更早期的精刻本和精抄本视为珍宝,因为最起码它的历史文物价值和学术资料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从而决定了其收藏和投资价值也是相当高的。古籍善本由于是纸质品,很容易受到损毁,如水灾、火灾、虫蛀等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保存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实属不易,这就导致了流传下来的古籍善本十分稀少,许多古书现已绝迹,留存下来的古籍善本中不乏孤品、珍品,有的存世量也不过是寥寥几部,因此,古籍善本的价值珍贵也就不难理解了。
一、评判古籍善本价值的标准
1、文献价值 古书籍所描述记载的史料非常丰富,是研究古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第一手材料,因此古籍的价值首先体现于它的文献价值。
2、版本价值 古籍的版本种类很多,一般来说,稿本(作者的原稿)、旧抄本、原刻本、精刻本、初印本以及各类活字印刷本等版本的价值更高。
3、艺术价值 有些古籍字体雕刻精美,印刷水平较高,如精写本、精刻本、各种套印本、红印本、拱花等。
4、学术价值 如名家稿本、精校本以及在某一学术领域有独到见解或较为少见的稿本、写本、批校本、过录本等,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5、文物价值 有些古书,抄写或刻印本年代久远,流传又稀少,如宋版书存世不多,无论从纸质、墨迹、印刷技能、装帧水平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文物考古价值。
二、各种古籍善本的市场价格
近年来,我国古籍善本在拍卖市场上行情十分走俏,价格不断向上攀升。如一册《唐人写经遗墨》以88万元成交,《续华严经疏》以40万元成交,《四库全书珍本》以29万元成交,明代版《陀罗尼经》成交价9万元,清乾隆年间《汪由敦诗翰》成交价165万元,民国版《朱拓千叶莲花造像》成交价055万元等等,可见古籍善本近年来已成为拍卖会的重头戏,购买者十分踊跃。古籍善本现已成为收藏家们苦苦追求的收藏精品。
目前,市场上的古籍善本价格还在不断攀升,特别是宋版书或更早的古籍涨幅更是惊人,眼下一般宋版书都是按页论价,而不是以本论价。一页品相上好的宋版书市场价大致在1 万元左右,换句话说,一册100页左右的宋版书价值可达到100万元左右。由于宋版书十分珍稀,其市场价格有可能还会进一步上升。元版书市场价与宋版书相差不是很大,市场价也随着宋版书的上扬而升值。明版书市场价要比宋版书低不少,其价格目前还比较平稳,但明版书要比以后的清版书的价格昂贵。明代初期的版本因流传下来的比较少,所以明初版本的升值潜力千万不可小视。明代中叶及明未的各种版本由于尚有一定的存世量,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其市场价格仍将平稳地维持着原状。清版书由于存世量较大,清中叶及晚清的版本,市场价还不是很高。但清初康熙、乾隆年间的版本仍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清代图书以木刻为主,晚清时有一部分石印版出现。清代版本尽管目前价格不是很高,但在这部分存世量较大的图书中仍不乏精品善本,这就要看收藏者的识别能力了。此外,民国初期的石印版和二十世纪30年代的一部分铅印版、影印版虽然不属于很珍贵的古籍善本,但也值得投资者收藏。古籍善本由于近年来在收藏品市场上十分受宠,因而各种伪造的古籍善本也应运而生。
三、古籍善本的几种作伪手法。
1、纸张做旧:纸张是文字的载体,没有纸张就没有书籍,因此判断古籍的真伪,首先要看纸张是否古旧。所以制作古籍伪本必须将纸做旧。将纸做旧有两类:一类是“染纸”,包括用糖水,或用栗子壳熬水,或用茶水,或用其它方法等将纸染成黄褐色,也有用烟将水熏黄的,以求使纸显旧色;二类是用“旧纸新印”,如果作伪者存有古纸,就可在纸上面新印古书内容,然后订成“古籍”,这种作伪方法尽管较少,但却使人很难从纸张上辨别其为赝本。
2、伪造序跋:一些重复刻印本上,除保留有原书的序跋外,又增刻新有序跋,叙述重印的原因,序跋后还著有姓名、年月等。这些都表明了书籍的真实年代。作伪者往往裁掉对其作伪不利的序跋,或涂改其中的年代,也有重新伪造对其作伪有利的序跋。
3、伪造名人题跋,藏章印记。
4、伪造牌记:保留旧牌记,挖掉复刻牌记,或挖补,涂改复刻牌记的年代。
5、裁截目录:将原目录裁去部分或全部,使人不知收全该书究竟有多少卷,以便用残本充当全本。
6、利用著录书:有些著录书的记载是错误的,作伪者便故意以此为据来兜售自己制作的伪本。
总之,古籍善本作伪的手法有多种多样,有时只采用一、两种,有时则可能是各种手法混合应用。收藏者在实际辨别时,应该运用自己掌握的学识和有关资料进行全面考察被鉴定的古籍,并可请专家一起鉴定,应注意去伪取真,才能真正做到所购古籍物有所值。
《创世纪》《黑白之战》《祭天古歌》《鲁般鲁饶》。
《东巴经》除记载迎神驱鬼、祈福求寿、消灾消难等内容外,还记载了大量的纳西族古典文学作品,包括神话故事、叙事长诗、谚语歌谣等。
神话中最著名的是创世史诗《创世纪》、英雄史诗《黑白战争》、悲剧长诗《鲁般鲁饶》。它们合称纳西族的三大史诗,又被誉为东巴文学中的三颗明珠。
意义
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数字表明,纳西族有278万人。分布在中国的西南边陲滇、川、藏三省交汇之地。约有70%人口聚居在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境内。纳西族原有四种文字,即东巴文、哥巴文、阮可文和玛萨文。其中东巴文和哥巴文在保存民族历史文化方面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
东巴文是古老的象形表意文字,其意为“木石上的痕迹”说明这种文字产生的年代很早(具体年代无考证)。它是采用图画的方法逐步形成的一种文字,约有1300多个字形,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整的活着的象形文字。在人类文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现在云南的气候很好,一般的时候是22度左右,以晴天为主,我感觉紫外线有点强。过去旅游的话最好是带上毛衣和春装外套。
我们上次是12月份报团去的,也是玩了6天,我给你看看我们的线路:
路线:从武汉坐2个小时的飞机—昆明(世博园)—坐了几个小时的公汽,到石林—晚上在火车上睡了8个小时,到大理—又坐几个小时的汽车,到丽江(古城)—回大理—回昆明(花市场)—坐了一个半小时飞机,回武汉。
中午吃在云南一家饭店吃了他们那里的特色菜野生菌后,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去了昆明的世博园。
景点:
1昆明世博园:位于昆明东北郊,距离市区6公里,汇集世界各地园艺成果。含中国馆、国际馆、人与自然馆、科技馆、大温室五大场馆、国内展区34个展园、国外展区30个展园,另有专题园、企业展区等诸多景观。(我们乘坐的是园内的电瓶车,沿路都是里面专业的导游给我们讲解和帮我们摄影,有点小牛逼,讲得蛮不错的,无论是我们上车和下车的演讲词,还是对人文字画以及植物的介绍都说得蛮好。)
2石林:位于路南县境内,距昆明市100公里,景区由大、小石林、乃古石林、大叠水、长湖、月湖、芝云洞、奇风洞7个风景片区组成。全县共有石林面积400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岩溶地貌为主体的,在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风景名胜区。(那些天然形成的石头看起来就是一幅绝妙的画,有的象唐僧-人,有的象张开嘴的鳄鱼-动物,有的象雨后春笋-植物,等等。有个位置导游说是演西游记,三打白骨精的地方。)
3大理(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蝴蝶泉公园):
大理古城:大理古城简称榆城,位居风光亮丽的苍山脚下,距大理市下关13公里。大理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古城东临洱海,西枕苍山,城楼雄伟,风光优美。大理城的规模壮阔,方围12里,原城墙高75米,厚6米,东西南北原有四座城门,上有城楼。如果说,自治州首府下关给人以繁盛、喧闹的印象,那么大理古城则是古朴而幽静。 城中有一贯穿南北的大街,街边有各种专卖大理石制品、扎染、草编等名特产品的店铺和风味十足的白族饮食店。 城内流淌着清澈的溪水,到处可见古朴雅的白族传统民居,这里居民不论贫富,都有在庭院内养花种草的习惯。大理古城也就有“家家流水,户户养花”之说。
崇圣寺三塔: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组成。大塔又叫千寻塔。千寻塔与南北两个小塔的距离都是70米。千寻塔高度是6913米,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一共有16级,属于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从修建至今,除经历上千年风吹雨打和日晒之外,还经历过30余次强地震的考验。其中,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地震,大理古城房屋绝大部分倒塌,千寻塔也折裂如破竹,可十天后 竟奇迹般自行复合如初。1925年的大地震,城乡民房倒塌达99%,可千寻塔只震落了顶上的宝刹。这对于没有石基而直接在土基上修建的三塔来说无疑是一个奇迹。
蝴蝶泉公园:蝴蝶泉位于苍山云弄峰下,泉水清澈如镜。每年到蝴蝶会时,成千上万的蝴蝶从四面八方飞来,在泉边漫天飞舞。蝶大如巴掌,小如铜钱,无数蝴蝶还钩足连须,首尾相衔,一串串地从大合欢树上垂挂至水面。五彩斑斓,蔚为奇观。
蝴蝶泉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蝴蝶泉叫无底潭,潭边住着父女二人,女儿叫雯姑,聪明美丽如一朵金花。雯姑长大后和猎手霞郎定下终身后来雯姑被地主抢走,霞郎打猎回来后拼死将他救出。不料官兵追来,二人走投无路,双双跳进了无底潭,顿时,电闪雷鸣,暴风骤雨。待雨过天晴,潭中飞出一对美丽无比的大彩蝶,后面还跟着无数的小蝴蝶。那一天是农历4月15日。从此,每年的这一天,无数美丽的蝴蝶就会聚集在这里,讲述这动人的爱情故事。这就是有名的“蝴蝶会”。
蝴蝶泉离周城很近,周城是大理洲内最大的白族村镇,约有近9000人口,这里曾是大理国王的御花园。村内有古戏台,还有本主庙、文昌宫等古建筑。现已被辟为白族民俗旅游村
4丽江(丽江古城;东巴谷;玉龙雪山)
丽江古城: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它位于丽江坝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阔野。丽江是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古城之一。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古代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如果筑城墙,就犹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这样显得不吉利。由此可见,纳西族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民族。
大研镇是一座古城,在丽江县城中,因为它四面被青山环绕,形状如同一块碧玉大砚,所以取名大研镇(砚与研同音)。它最初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2世纪末~13世纪初),距今大约有800年的历史,它盛于明清。当时丽江古城已具相当规模。
古时的城建方法是先行开河,然后依河水的来龙去脉进行城建规划,布街辟路。丽江古城的城建方法亦是依承传统的古城建规划法的经验,所以它也是中国古代城建方法的活化石。
古城保留了大片明清年代的居民建筑,均是土木结构瓦屋面楼房,多数为三坊一照壁,也有不少四合院,融合了纳西、白、汉等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居民建筑布局灵活,注重装饰,精雕细刻。在他们的门窗上多雕饰花鸟图案,并且色调浓烈。这里的居民都喜欢在庭院种植花木,摆设盆景,无户不养花,无户不流水,形成了“家家流水,户户垂柳”的高原水城风貌,被誉为“高原姑苏”、“东方威尼斯”。
古城的泉水富有音韵;丽江古城游荡着天籁的灵魂。清澈的泉水分三股主流穿城而过,在城区又变幻成无数支流,穿街走巷,入院过墙,流遍万户千家。黑龙潭是玉河水的源头,泉水从四周山麓的古老栗树下、岩隙中喷涌而出,在此汇成一个巨大而又神奇的出水潭,成为古城生机勃发的秘密。
古城流水密布,约2平方公里的城区内,架有大小桥300多座,最著名的数大石桥、万子桥和南门桥。三桥皆为明代所建的石拱桥。其中大石桥为双孔石桥,长106米,矢高22米,宽384米,桥的位置处于古城繁华地段,行人络绎不绝,桥市生意兴隆。万子桥为单孔桥,长9米,矢高34米,宽42米,“万子”象征子孙万千。南门桥为单孔石拱桥,砌有石雕龙头。
东巴谷:东巴古籍文献是用一千四百多个“世界唯一活着象形文字”东巴文单字写成的东巴经,目前存留二万余卷,分别收藏于我国的丽江、昆明、北京、南京、台湾及美国、德国、西班牙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东巴古籍文献的内容涉及历史、哲学、社会学、宗教学、语言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几乎所有的传统学科,被国内外学术界誉为“古代纳西族的百科全书”。
世界记忆遗产
2003年8月30日,波兰格但斯克,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咨询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中国丽江东巴古籍文献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丽江成为中国唯一拥有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记忆遗产三项世界桂冠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东巴谷浮出视野
曾经深藏的东巴谷由此向世人翻开了神秘的一页。东巴鼓,北依玉龙雪山,南邻丽江古城。通达条件极为优越,是目前进入玉龙雪山景区的必经之地。
灵魂浴场
万物有灵,木石有情,东巴谷融谷、峡、洞、石、树、水之灵,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缩影,也是灵魂之浴的天然所。
玉龙雪山:
玉龙雪山,位于丽江坝北边,距丽江县城15公里,山北麓直抵金沙江。整座雪山由十三峰组成,由北向南呈纵向排列,延绵近50公里,东西宽约13公里。
十三峰,峰峰终年积雪不化,似一排玉柱立地擎天,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是世界上北半球纬度最低、海拔最高的山峰。
玉龙雪山不仅气势磅礴,而且秀丽挺拔,造型玲珑,皎洁如晶莹的玉石,灿烂如十三把利剑,在碧蓝天幕的映衬下,像一条银色的玉龙在作永恒的飞舞,故名玉龙山。
玉龙雪山随着时令和明暗的交替,景观也变幻无常。时而云蒸雾涌,玉龙乍隐乍现,时而碧天如水,万里无云,群峰像被玉液清洗过一样,晶莹的雪光耀目晃眼,具有“白雪无古今,乾坤失晓昏”的光辉;东方初晓,晨曦罩峰顶,多彩的霞光映染雪峰,白雪呈绯红状与彩霞掩映闪烁;傍晚,斜辉把雪峰染抹得像披上红纱,云朵带着晚霞,飞归峰间谷壑;入夜,月光溶溶,雪峰朗朗,显得温柔,恬静。
玉龙雪山上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从海拔1800米的金沙江河谷到海拔4500多米的永久积雪地带之间,有着亚热带到寒带的多种气候,种类繁多的植物,按不同的气候带生长在山体的不同高度上,组成了非常明显而完整的山地植物分带谱。成为滇西北横断山脉植物区的缩影。
玉龙雪山是最早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其中之一。
玉龙雪山具有重要的风景旅游价值,具有重要的自然科学考察研究价值,特别是在气象、地质、动物、植物方面,玉龙雪山是一座植物宝库,很多植物具有珍贵的药用价值,玉龙雪山至今还是一座处女峰,还在等待着勇敢的攀登者去征服它。
景点介绍是让你了解下,玩的时候就会想到,要不来了就看了风景回去,也不知道到底都看了什么~
东巴,意译为“智者”。历史上,东巴是纳西族最高级的知识分子,多集歌、舞、经、书、史、画、医于一身,是东巴文化的主要传承者。东巴们写东巴文、诵东巴经、做祭祀活动,跳东巴舞、画东巴画、唱东巴歌曲。东巴文化指的就是这样一个文化体系。正如学者兼大东巴和力民所说,没有东巴,东巴文书写的经典会变成“机械的文字”;没有东巴,东巴文化只能变成展览馆中没有灵魂的苍白艺术品。
千百年来,东巴身兼数职,是纳西族的医生、教书先生、知识分子、巫师、祭师等。东巴教不像佛教、道教、基督教那样有固定活动场所。东巴平常居家从事农耕等生产活动,过着娶妻生子的平常人生活。遇有丧葬、嫁娶或特殊节庆日,东巴会应邀做相应祭祀仪式,他们穿上华丽的服装、戴上五幅冠、手持法器,隆重登场,充当沟通人神的媒介、战胜恶魔的智者,他们是纳西族信仰的载体。
源于血缘的世袭相传
沿着丽江古城潺潺的流水溯源而上,在古城北面象山脚下有一潭山泉,这就是黑龙潭,现辟成公园,叫黑龙潭公园,又名玉泉公园。玉龙雪山正好倒映在黑龙潭水面上,清澈的湖水倒映着玉龙山的巍峨,这个世人熟悉的画面曾是丽江的标志。著名的丽江东巴文化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就设在这里,该院在20世纪末的20年里翻译完成了100卷《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曾有10位著名东巴大师在此工作,现在几位年轻东巴传承人住在这里。
研究院31岁的年轻东巴和秀东得知记者来访,特意穿上东巴服,盛情接待了记者。他家住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农村,是家中的第五代东巴,其弟弟和伯父也是东巴。“我们是在祖辈相传的世袭中继承上一辈的事业,像手工作坊里的祖传技师。”和秀东说。
和姓,是多数纳西族人的传统姓氏。传说,丽江木氏土司接受朱元璋赐予的“木”姓后,受到启发,赐给臣民和姓。这就是大多数东巴都姓和的原因。
身材高大的和秀东脸上透出智者的神秘高深,但与记者讲话时一直轻声细语,不太流畅的普通话中夹杂着纳西语。当记者不明白时,他会耐心地在记者的采访本上写下要说的话。
“我6岁便跟爷爷到处做祭祀仪式。”和秀东说,他小学二年级辍学后,跟着爷爷学做东巴,多年的耳濡目染和爷爷的倾囊相传,使他19岁便能独立地做祭祀仪式。
黑龙潭公园门口建有一座五凤楼,丽江东巴文化博物馆就设在此。这座集汉、藏、纳西族风格为一体的建筑内,收藏着近万件文物,是了解丽江民族历史、文化和民俗的首选之地。记者在陈列的“东巴故事”展览中,看到了整个大香格里拉地区的东巴分布图,还有由明代大东巴久知腊家族分支发展下来的东巴支系。久知腊是明代享有盛誉的东巴,原为丽江白沙乡人,他的子孙后来迁居丽江各地,成为各地有名的东巴世家。
精于经书和仪式才是精英
优秀的东巴一生要学习很多手艺,首先要熟悉东巴文和各种祭祀活动。多达上百种的东巴教仪式是纳西东巴文化的主要载体,东巴们用文字记录的仪式就是东巴经书。东巴要熟悉祭天、祭风、祭暑、祭丁巴什罗、迎素神、祈寿等各种仪式,要能吟诵并书写东巴经。此外,还要会跳祭祀所需的东巴舞,画木牌画、神像画,捏各种面偶、泥偶或雕刻木偶。因此,东巴必须有极高的绘画、雕刻本领,在演唱和舞蹈方面有高超的水平。
历史上,东巴虽不是纳西族的统治阶级,但作为民族的智者,有极高的地位。有名望的东巴会被木氏土司重用,他们为统治者出谋划策、祭神、驱鬼、占卜,“事无巨细,皆决之”。纳西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每一重要阶段都离不开东巴。据统计,由东巴主持的祭祀仪式约有100多种,这也是对东巴体力的检验。大型祈寿仪式、丧葬仪式、超度大东巴的仪式是多种仪式的复合,较为繁杂。和力民2005年主持的一个大型祈寿仪式持续了6天6夜,其中包括19个不同的中小型仪式,这是这些年来较为隆重的一种仪式,较富裕的人家才做得起。
东巴后继有人
东巴集各种文化于一身。但在城市化和商业潮流的冲击下,能全面掌握东巴文化的东巴人数日趋减少。像康巴才、习阿牛这样1949年以前成长起来、德高望重的老东巴基本没有了。
为培养高素质的东巴,丽江市政府2008年开办了“东巴强化培训班”,吸收了80名学员。这批学员活跃在丽江古城,为游客书写东巴文字,有时也应邀做各种仪式。但随着丽江城市化程度的加深,城里基本不做仪式,农村的仪式也日渐萎缩。
“做仪式不能赚钱,很多东巴及纳西族青年已没有兴趣学习东巴文化。”和秀东说,“我没有儿子,如果弟弟的儿子将来不愿做东巴,我们世代祖传的东巴世家将面临断层。”这是和秀东和很多东巴的担忧。对此,丽江东巴文化研究院、丽江市纳西东巴文化传承协会及文博部门决定做东巴文化传承方面的工作并培训东巴,1996年至2001年,丽江共设立了14个东巴文化传承点,目前,丽江部分小学设有一到两个东巴班,愿意学习的学生可自愿加入,初高中也有同样的课程。
2010年,由丽江市纳西东巴文化传承协会主办的东巴学校在玉水寨生态文化旅游公司的资助下开课。学校在丽江山区选取8个因贫失学的儿童作为学员,他们不用缴任何费用,每月还有200元的生活补贴。
记者乘车来到位于玉龙雪山脚下北岳庙内的这所东巴学校,见到8名准东巴在此学习。和锐是校长兼汉语老师,杨国新负责纳西拼音与东巴文,石春与和学东教授东巴经书、绘画、舞蹈等。这些老师都是丽江市纳西东巴文化传承协会玉水寨文化院的工作人员,有些还是会祭祀仪式的东巴。
和锐告诉记者:“多数东巴已被商业化,我们希望这些孩子不受外界影响,能全面掌握东巴文化,并且要会做各种仪式。”这所东巴学校实施封闭式管理,8个学员中年龄最小的11岁,最大的16岁。每周一至周五,他们要学习东巴经书、汉语、绘画、舞蹈和各种东巴仪式所需的手工艺,老师也会根据情况,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东巴仪式。
纳西东巴文化传承协会工作人员和旭辉告诉记者,目前学校学制五年,根据学习情况或适当延长。谈及这批学员将来在传承东巴文化上的前景,和旭辉说:“他们较好地掌握东巴文化和东巴仪式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希望东巴能辈辈延续,东巴文化能代代传承!”
由于东巴经是用原始图画象形文字书写的,一般人不易释读,所以,东巴经一直被视之为“天书”。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丽江东巴文化研究所从八十年代初,就开始了翻译东巴经典的这项工程。在东巴老先生的配合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的翻译工程,译稿已陆续由云南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它的出版,将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这神秘的东巴文化,也将对纳西东巴文化学的形成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 东巴经”《创世纪》,抄本线装一册。共计18页,横长约20厘米,竖宽约28厘米。东巴象形文彩绘及汉文墨书两体合璧本。
东巴经《创世纪》纳西语音译《崇搬图》,又被译为《创世经》、《人类迁徙记》等,是东巴文学中最有影响的著作。其翻译整理本之多,在东巴文学中首屈一指。从文学角度上看,《创世纪》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是创世神话,后半部为洪水神话。它首先表述了古纳西人对于世界万物、人类起源发展的朴素认识;突出了贬神褒人的思想,歌颂了人能胜天、人能创造一切 的精神;展示出纳西先民艰苦卓绝的创世立业的光辉历程;讴歌了他们征服自然、抗击暴力的英勇斗争精神和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赞美了劳动和爱情、智慧和力量;表达了纳西人民憧憬幸福,追求光明,期冀民族繁荣昌盛的理想;以宏大的气魄谱写了一曲高昂的纳西祖先颂歌。是纳西族文学宝库中的明珠。
此部《创世纪》为1950年中央民族访问团受赠于云南。封面有东巴象形文及汉文标题并彩图。经文上四排为墨写象形文并加以五彩,下五至八排是墨写汉文译释,经尾题字“……岁次庚寅九月二十四日译成。丽江周汝诚持赠与中央民族访问团夏康农团长以为纪念”。
东巴艺术品是指东巴在宗教祭祀仪式中制作使用的木偶、面偶、泥塑和各种竹木编扎品,造型独特,生动逼真,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东巴雕塑艺术集中反映在木偶、面偶、泥偶和木雕的制作上。用树木雕刻成的木偶,是东巴在宗教仪式中制作所用神鬼泥面偶时参考的模型,已收集到三十多件。东巴们都有一双具有艺术灵性的巧手,个个能雕会塑,所雕出的各种神木偶,有的似凝神沉思,有的像举手远眺,有的张口欲鸣,形貌古怪。东巴木偶则头戴法帽、胸挂神珠,端坐自如,轮廓粗犷,线条刚劲。东巴面偶、泥偶和木偶作品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并不注重去刻画形象外部的逼真酷似,而是用整体写意的手法,如眼睛就似随意凹陷的两个洞,嘴巴的轮廓也只似微张的一条缝,从局部看显得十分简单,但如果从整体看,整个造型给人 一种活灵活现的神态,从并不惟妙惟肖的外形中透出一种内在的生命精神。 木雕是在面塑基础上形成的。东巴们做祭祀活动,总要把相关的神鬼 用面捏塑出来,好让祭祀有一个确定的对象,也好让祭祀的主人信服无疑。时至清朝中后期,还出现了在木板上雕刻神像,雕刻东巴古籍中的经典语段,用拓印的手段为祭祀活动提供快捷的神像画与经文拓片。也有一批有胆识的东巴经师,用雕板印刷的手段,印刷发行东巴经典,其目的是规范一东巴文字,减少不同纳西族地区的异体字群。统一和规范不同地区的东巴经典。东巴制作木刻雕板的目的主要是想用来拓印,这为广泛传播东巴文化艺术作品创造了一个条件。
在“民族遗珍书香中国——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珍品暨保护成果展”中,少数民族古籍珍品讲述了各民族交往交融的动人故事,展现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
旧抄文本《东巴舞谱》用纳西族古老的东巴文记录了34种东巴舞蹈的仪式和跳法。东巴文是纳西族使用的一种文字,由象形符号、表音符号和附加符号构成,以象形符号为主。从左向右书写。多年来,民族古籍工作者挖掘整理了大批东巴文古籍,使民族文化精髓得以传承。
八思巴文是元朝时通行的蒙古文,八思巴文是1269年在藏文字母基础上创造的拼音文字,它用于拼写蒙古语、汉语、藏语等文字,通行了大约有100多年的时间。八思巴文有41个基本字母,它自上而下书写,行款自左往右。
我国通过开展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抢救、整理、研究等工作的实施,八思巴文、东巴文等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古籍原件被选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项目。
都是民族的瑰宝,应该得到有效的保护,让文化传承下去。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纳西族东巴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丽江市、迪庆州和其他有纳西族聚居的有关县(市、区)行政区域内纳西族东巴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和管理。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的纳西族东巴文化是指纳西族世代相传的物质和非物质东巴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之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
(一)1966年前出版或者手抄的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
(二)传统口传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东巴象形文及哥巴文等;
(三)传统音乐、舞蹈、美术和书法;
(四)传统手工技艺、医药和历法;
(五)传统民俗、体育和游艺;
(六)传统民居建筑、器皿、用具和设施等;
(七)其他有保护价值的纳西族东巴文化。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工作的领导,并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支持。
纳西族聚居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保护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纳西族聚居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做好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协助当地人民政府做好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宣传和保护,鼓励把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纳入村规民约,劝阻、制止破坏纳西族东巴文化的行为。第五条 纳西族聚居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纳西族东巴文化的保护工作。其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二)制定并组织实施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规划;
(三)组织对纳西族东巴文化进行展示、展演、调查、收集、整理和研究;
(四)组织并实施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项目、纳西族东巴文化生态保护区和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调查、申报、评审、认定、监督管理工作;
(五)会同相关部门对纳西族东巴文化产品开发和市场经营进行监督管理,支持和发展纳西族东巴文化产业;
(六)管理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经费并监督使用。
纳西族聚居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民族宗教、教育体育、市场监督管理、住房城乡建设、生态环境、公安等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纳西族东巴文化的保护工作。
鼓励文联、社科联等团体和东巴文化研究机构积极参与东巴文化保护和传承活动。第六条 省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开办纳西族东巴文化相关专业,培养纳西族东巴文化专门人才。
纳西族聚居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民族宗教事务部门编写东巴文、哥巴文等纳西族文化校本教材,用于民族中小学特色教育。第七条 纳西族聚居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纳西族聚居区和纳西族东巴文化传承活动开展较好的地方设立纳西族东巴文化生态保护区或者传承基地,并对保护区或者传承基地传统文化以及文化生态空间进行整体规划和保护。
纳西族东巴文化生态保护区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物,应当体现纳西族特色,并与周围景观和环境相协调。第八条 纳西族聚居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保护规划加强对纳西族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鼓励和引导纳西族文化名镇、名村原住民就地创业,改善纳西族文化名镇、名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居住环境。第九条 鼓励、支持纳西族东巴文化研究机构和社会力量兴办纳西族东巴文化传承学校、传习馆(所)和专题博物馆,培养纳西族东巴文化传承人,改善纳西族东巴文化传承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鼓励、支持单位和个人聘请省内外纳西族东巴文化代表性传承人和学者讲学或者收徒授艺。第十条 纳西族聚居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安排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经费。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经费主要用于下列事项:
(一)纳西族东巴文化人才的培养;
(二)纳西族东巴文化的调查与研究;
(三)纳西族东巴文化数据库建设;
(四)濒危纳西族东巴文化的抢救;
(五)纳西族东巴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活动;
(六)纳西族东巴文化的保护利用项目建设;
(七)纳西族东巴文化相关资料和实物的征集;
(八)纳西族东巴文化相关书籍、音像制品、数字出版物的整理出版;
(九)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规划的制定实施;
(十)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的其他工作。
本文2023-08-05 07:18:1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