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与地支的解释?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4收藏

天干与地支的解释?,第1张

关于天干地支的由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古代典籍中说是黄帝命一个大臣创造干支;而近代人通过研究有关神话传说后认为:干支的出现和古人对太阳和月亮运行周期的描绘有关(戴兴华,2006)。

天干地支的由来一:

第一个提出黄帝的大臣创造了干支的是东汉末年的蔡邕(公元132-192年)。他在《月令章句》中说:“大桡才五行之情,占斗刚所建,于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支)。干支相配,以成六旬。”(详见《续汉书·律历志》)(戴兴华,2006)。虽然黄帝时代远在公元前27世纪,尚无确切的文字记载,但是河南安阳殷墟中发掘出的甲骨文确已有完整的十支计日表(翁文波,1993)。

天干地支的由来二:

近代人们经过对有关文献、出土文物等多方面考证后认为:干支不可能仅仅靠一个人在短期内创造出来,并为人们普遍接受。它应该是远古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总结出来的一种表述时间的方法。持这类观点的人们中,有的就从神话传说中寻找线索,通过研究认为:干支的产生和古人对太阳与月亮运行周期的描绘有一定关系(戴兴华,2006)。

十干支的产生和10个太阳的传说有关。《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述了帝喾的妻子羲和生了10个太阳的故事。文中云:“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这是说10个太阳同住在一棵大树上,每天轮流值日,居上枝的就是值日的太阳。10个太阳轮流一周就是10天,也就是一旬(旬在当时是“循环”的意思),从此为阶段值日。为有所区别,就给10个太阳分别命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这就形成了十天干(戴兴华,2006)。

十二支是用以描述月亮的运行周期的。月亮每月的盈亏变化,人们把它看成从生到死的过程。古人认为月亮也轮流值宿。阴阳历一年有12个塑望月正象征12个月亮轮流值宿的一个周期。《山海经·大荒西经》云:“帝俊妻常一生月十有二”。常仪与民间传说中的嫦娥古音相同,也就是说常仪后来演变为嫦娥。由于常仪生了12个月亮,“12”就成了计算时间的另一种进位法。由于每月有一个月亮值日,因此个别给月亮命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样产生了。由于干支分别来自对日月活动特点的认识,就自然形成了日干和月支两组概念。日为太阳,月为太阴。古人又按天为阳、地为阴的说法称干支为天干和地支(戴兴华,2006)。

这种以对太阳和月亮运行周期的描绘来推测干支由来的说法也颇有一些道理。但还需经过不断出土的文物的考证,经过史学界及历法家的不断研究探讨,才能得出正确结论(戴兴华,2006)。实际上,这只是传说,至今还没有证实。但是,干支和干支纪法究竟最先出于何处?看来是很难得出结论的。从古代的史实来看,干支和干支纪法的产生也如同“火”的发现一样,是广大劳动者在生产与生活的长期实践中形成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它的产生并不能归功于某一个人,也不能划清于某个时代。现在的研究,只能是通过某些古代的史实,大概地了解它的产生和形成时代。从发掘的甲骨片中可以肯定,殷墟甲骨文字中已有干支的象形,殷朝帝王也多用天干的名字,作为他的代号,所以殷朝已有干支,这是毫无疑义的(唐汉良,1980)。

经过查阅资料可以认定:天干地支原始含义都和物候历法有关,都是紧扣岁序时令的更替,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作形象的描绘(戴兴华,2006)。

天干地支是指什么意思

“天干”和“地支”是我国古代历的一个创造,简称“干支”。干指天干,主运行流动,计有十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指地支,主固定不移,计有十二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是古代人们长期观察日月星辰的望晦朔弦和岁时季节的变化规律,用它来作为推算历法,记事宇宙变化的一种号。

天干地支不仅仅是一种简单号,它有其自身的内在意义。根据《史记·律书》所载,十天干中:

甲是“田”字出头,表示万物皆生于土,它标志着生命的开始,象征一切事物的开端,代表万物始发,阳气初生,故甲居之一位;

乙字,即屈的意思,形容生物始出,形状幼弱,弯曲未伸之象;

丙字与炳同义,有显著的含义,即已成苗;

丁字有壮大的含义,言其幼苗已壮;

戊字同茂,言其苗壮繁茂;

己字含有止而不进之义;

庚字言其生成之极,开始变为果实,它代表着事物发展的转折点,代表下一代生物即将开始;

辛与新同,犹言万物成果而新的生机孕育于内;

壬与妊同,有妊养的含义,表示下一代生命又妊育起来;

癸与揆同,有等待的含义,就是生物揆其春令时节和风至,万物生,从而说明由甲到癸标志着生物始生、繁茂、盛壮、收循环不已,终而复始。

十二地支中:

子与籽同,言其种子开如孳萌;

丑与纽同,言其纽曲欲伸,以待阳气之发;

寅有发展之义;

卯与冒同,指万物破土而出;

辰有伸张之义,言其万物舒展向上;

巳指盛;

午指长大,为交替之时;

未同味,以示万物长成、有了滋昧;

申有成之义,表示万物成材,行将就熟;

酉字象征万物衰老之象;

戌与灭字同义,言其万物走向衰亡;

亥同核义,旧物已灭,新生再孕,结果成核(种子)之义。

由此可见,十二地支由子到亥也标志着生命的始生繁茂、盛壮、收循环不已,终而复始。

用干支作为号来记述岁、月、日、时不是凭空而来的,在古天文仪上,以干支为周天刻度的读数反映着地球绕太阳运转的时间和空间标记。所以干支在被用来计算岁、月、日、时的岁时表号与实测基本相同。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中指出的“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甲子相合,命曰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与期。”《灵枢·卫气行》指出:“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这是运用干支来计算岁、月、日、时,从中了解宇宙空间及时间的气交替运化,四季寒暑,盛衰,气令周期的测试。随着中国古代文化的进步发展,干支运用逐渐演变成为推数论理,阐述事物变化规律的重要工具和。

干、支配合规律是:一是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二是天干轮六周,地支轮五周,所谓“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三是天干在上,地支在下,这样顺序组合就构成了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癸亥等六十组干支的名称。

由于天干起于甲终于癸,计有十数,地支起于子终于亥,计有十二数,二者配合起来,到到之一个干支一一甲子时,天干须轮六次,地支转五次,即为天干10X6=60,地支12X5=60,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六十环周法,也就是古代所称的“六十甲子”。它是我国古代计算年、月、日、时干支的重要基础。即所谓“吾国古代造甲子,六十年一大周年,五年中有六十月而周月,五日内有六十时而周时”,皆以此来推算。

文中素材 于 络,如有 请

以上就是与天干地支是指什么意思相关内容,是关于天干地支的分享。看完天干地支分别指的是什么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干 支 纪 年 法

  一.十支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二.查看不同时间段的万年历。如:1516—2060年的万年历,记着五百年的干支,一查便知。

  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己 壬午 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丑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根据“六十年甲子(干支表)”的公元年对应进行向上或朝下地反推。如:《辛亥革命》的辛亥年是1911年(48号干支),《戊戌变法》的戊戌年为35号干支,比辛亥年早13年,则“1911-13=1898”故《戊戌变法》是1898年。

  应用公元年进行计算。应用公元年的某一年,聊以60(指六十年甲子),余数小于60,再用余数减去3(干支纪年是从公元4年开始使用的),便知。

  如2002年:2002÷60,余数为22,再22-3,得数是19,查六十年甲子(干支表)19号干支,得知是壬午年。

  三.结合实际了解“十二地支”

  1.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十二生肖年”。(见下图)如凡是含有“子”的干支年,就是“鼠年”,这一年里出生的人都是属“鼠”;凡是含有“丑”的干支年就是“牛年”,这一年进而出生的人都是属“牛”。以此类推。(如下表)

  十二生肖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2.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十二时辰。

  一日有二十四小时,而我国传统则以十二个时辰来表示,即一时辰是二小时。(如下表)

  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

  子 丑 寅 卯 辰 己

  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

  午 未 申 酉 戊 亥

  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四、由公元推干支记年

  为了便于运算和使检索更加直观,借用六十干支表并按顺序加以编号成表一如下:

  六十干支表

  甲子0 乙丑1 丙寅2 丁卯3 戊辰4 己巳5 庚午6 辛未7 壬申8 癸酉9

  甲戌10 乙亥11 丙子12 丁丑13 戊寅14 己卯15 庚辰16 辛巳17 壬午18 癸未19

  甲申20 乙酉21 丙戌22 丁亥23 戊子24 己丑25 庚寅26 辛卯27 壬辰28 癸巳29

  甲午30 乙未31 丙申32 丁酉33 戊戌34 己亥35 庚子36 辛丑37 壬寅38 癸卯39

  甲辰40 乙巳41 丙午42 丁未43 戊申44 己酉45 庚戌46 辛亥47 壬子48 癸丑49

  甲寅50 乙卯51 丙辰52 丁巳53 戊午54 己未55 庚申56 辛酉57 壬戌58 癸亥59

  该表于公元前后的推算均适用,具体的方法如下:

  1,求公元后某年(设为Y)的干支。方法是:先以Y除以60得出余数,然后再减去4,最后根据所得结果查表一中相应序数所对应的干支即为该年的干支。

  例如求公元1911年的干支:1911÷60余数为51,减4后得47,查表一47对应的干支是辛亥,即1911年为辛亥年。由于干支纪年60年一循环,当Y÷60的余数小于4时,需借干支纪年的一个周期60之数,例如1981年除以60余数为1,直接减4不够减,加上60之后再减4等于57,查表一便知1981年为辛酉年。余可类推。

  2,求公元前某年(设为X)的干支。方法是:先以X除以60求其余数,再用57减去所得余数,根据所得结果再查表一中对应的干支,即为该年的干支。

  例如求公元前221年的干支:221÷60,余数是41,以57-41=16,查表一16对应的是庚辰,即公元前221年对应的干支应为庚辰。同样由于干支纪年的循环周期为60年,当余数大于57时,也需再借60。例如求公元前479年(孔子卒年)的干支:479除以60余59,用57减59不够减,加上60之后再减59等于58,查表一知该年对应的干支为壬戌。其余可以类推。

  上述方法简便易行,只要记住表一,就完全可以不用纸笔,直接由心算推出结果。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