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中考试题集锦及答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2浏览:4收藏

《出师表》中考试题集锦及答案,第1张

《 出师表》中考试题集锦 

一、①臣本布衣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1、这段文字选自的《出师表》“表”是出自(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由是感激(感慨和激动)         ②遂许先帝以驱(奔走效劳  )  

③故五月渡沪(所以      )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 

⑤深入不毛(草      )         ⑥臣本布衣(  平民    )           

⑦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望 )

3、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和临崩寄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5、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以伤先帝之明  C、悉以咨之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6、用一个成语概括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划线语句的内容(三顾茅庐)。

7、“由是感激”中的“是”指代什么?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

世之事(用原文作)。

8、"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中的"此"指代什么?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拔

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9、概括这两段的文字的内容。

第一段自叙三顾茅庐之恩。

第二段追忆白帝托孤并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10、作者强调自己本来的志向的作用是什么出先帝"三顾茅庐"的恩德。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只求能在乱世中暂且保全性命不奢求能够在诸侯中扬名显贵。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我在战败的时候接到委任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东吴。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先帝知道我做事认真小心因此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二、2008年长春市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回答问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

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

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

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

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

⑤深矣常有以自下

⑥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

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⑤志

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持谦卑。⑧对回答。

16解释下列短语。2分。任选4个作答

1简拔  :  选拔

2裨补阙漏  : : 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3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4意气扬扬:趾高气扬得意洋

5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

《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原文如下

臣亮言:先帝(1)创业(2)未半而中道(3)崩殂(4),今(5)天下三分(6),益州疲弊(7),此(8)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9)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10)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11),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13)先帝遗德,恢弘(15)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16),引喻失义(17),以塞忠谏之路也(18)。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19);陟罚臧否(20),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21)及为忠善者(22),宜付有司(23)论其刑赏(24),以昭陛下平明之理(25);不宜偏私(26),使内外异法也(27)。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28),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9):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30),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31),有所广益(32)。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35)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36):愚以为营(37)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38)和睦,优劣得所(39)。

亲贤臣,远小人(40),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41)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42)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43)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44),可计日(45)而待也。

臣本布衣(46),躬耕于(47)南阳(48),苟全(49)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50)。先帝不以臣卑鄙(51),猥(52)自枉屈,三顾(53)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54),遂许先帝以驱驰(55)。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56)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57)。受命以来,夙夜忧叹(58),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59),深入不毛(60)。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61),当奖率(62)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63),攘除奸凶(64),兴复汉室,还于旧都(6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66)。至于斟酌损益(67),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68),不效,则治臣之罪(69),以告(70)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71),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72),以彰其咎(73);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74),察纳雅言(75),深追先帝遗诏(76)。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77)远离,临表涕零(78),不知所言(79)。

词语注释

(1)先帝:指蜀昭烈帝刘备。先,尊称死去的人。

(2)创:开创,创立。业:统一天下的大业。

(3)中道:中途。

(4)崩殂(cú):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5)今:现在。

(6)三分:天下分为孙权,曹操,刘备三大势力。

(7)益州疲弊:弱,处境艰难;益州:汉代行政区域十三刺史部之一,包括今四川省和陕西省一带。这里指蜀汉。疲弊(pí bì):人力缺乏,物力缺无,民生凋敝。

(8)此:这;诚:的确,实在;之:的;秋:时,时候。这里指关键时期;一般多指不好的。

(9)然:然而;侍:侍奉;卫:护卫;懈:松懈,懈怠;于:在;内:皇宫中。

(10)忘身:舍身忘死,奋不顾身。

(11)盖:原来;追:追念;殊遇:优待,厚遇。

(12)诚:的确,确实;宜:应该。

(13)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开张,扩大。

1 把以下十个古文数学题解答其一,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

最早提出并记叙这个数学问题的,是南北朝时期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的“物不知数”题目这道“物不知数”的题目是这样的:“今有一些物不知其数量如果三个三个地去数它,则最后还剩二个;如果五个五个地去数它,则最后还剩三个;如果七个七个地去数它,则最后也剩二个问:这些物一共有多少?” 不是如你所理解的那样实际上70是能被5和7整除但被3除余1,21能被3和7整除但5除余1,15能被3和5整除但被7除余1题目中此数被3除余2,那就用70乘以2,被5除余3,那么就用21乘3,被7除余2,那就15乘2,相加702 + 213 +152=233看情况减3、5、7的最小公倍数的倍数此题减105的2倍,得到23这个系统算法是南宋时期的数学家秦九韶研究后得到的这就是著名的中国剩余定理。

2 要初一语文古文试卷题目和答案 要快

7-1《论语十则》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的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通假字(说-悦 女-汝 知-智) 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不亦说(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 诲女(rǔ)知之乎不知为(wéi)不知是知(zhì)也 分章说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讲解]“时”,这里是副词,相当于“以时”,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习”的本义是“鸟数飞”,引申为“实习”“演习”。

孔子所讲的功课如礼、乐、射、御等都需要实习才能掌握;但另一些功课如讲经,那就只能是“温习”或“复习”了。“朋”旧注:“同门曰朋。”

跟现在说的“同学”“同班”相近。“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

“人不知”,“不知”什么呢?没有说出来,但意思很明白,就是“自己”。“君子”,在《论语》一书中有多个义项:有时指有道德的人;有时指在高位的人。

在这句话里,可取前义。因为这个词现在也常用,大家都懂得它的意思,我们没有翻译;一定要译,也可以译作“高尚的人”。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讲解]《论语》记孔子门人一般称字,如对仲由称“子路”,对端木赐称“子贡”,对曾参独称“子”,因为此书是孔子二传或三传弟子所记,曾受业于曾参。

“三省”,多次反省。文言文中,“三”“九”诸字皆有“多”义,不是确数。

下述三事,这是巧合。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讲解]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过去有这样一种理解,把“温故”(复习旧知识)和“知新”(获取新知识)看作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如子夏所说“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见《论语·子张》),这是因为忽略了下面“为师”二字。《礼记·学记》中记录了孔子这句话:“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

这说明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解]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讲解]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最后的“知”字当破读,通“智”。

孔子说这番话的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

3 5年级上册有趣的数学题10道附答案

1鸡与兔共100只,鸡的腿数比兔的腿数少28条,问鸡与兔各有几只?六抽屉原理、奇偶性问题 1一只布袋中装有大小相同但颜色不同的手套,颜色有黑、红、蓝、黄四种,问最少要摸出几只手套才能保证有3副同色的?2有四种颜色的积木若干,每人可任取1-2件,至少有几个人去取,才能保证有3某盒子内装50只球,其中10只是红色,10只是绿色,10只是**,10只是蓝色,其余是白球和黑球,为了确保取出的球中至少包含有7只同色的球,问:最少必须从袋中取出多少只球?1甲、乙、丙三人在A、B两块地植树,A地要植900棵,B地要植1250棵已知甲、乙、丙每天分别能植树24,30,32棵,甲在A地植树,丙在B地植树,乙先在A地植树,然后转到B地植树两块地同时开始同时结束,乙应在开始后第几天从A地转到B地?2有三块草地,面积分别是5,15,24亩草地上的草一样厚,而且长得一样快第一块草地可供10头牛吃30天,第二块草地可供28头牛吃45天,问第三块地可供多少头牛吃80天?3某工程,由甲、乙两队承包,24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800元;由乙、丙两队承包,3+3/4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500元;由甲、丙两队承包,2+6/7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600元在保证一星期内完成的前提下,选择哪个队单独承包费用最少?4一个圆柱形容器内放有一个长方形铁块现打开水龙头往容器中灌水3分钟时水面恰好没过长方体的顶面再过18分钟水已灌满容器已知容器的高为50厘米,长方体的高为20厘米,求长方体的底面面积和容器底面面积之比5甲、乙两位老板分别以同样的价格购进一种时装,乙购进的套数比甲多1/5,然后甲、乙分别按获得80%和50%的利润定价出售两人都全部售完后,甲仍比乙多获得一部分利润,这部分利润又恰好够他再购进这种时装10套,甲原来购进这种时装多少套?6有甲、乙两根水管,分别同时给A,B两个大小相同的水池注水,在相同的时间里甲、乙两管注水量之比是7:5经过2+1/3小时,A,B两池中注入的水之和恰好是一池这时,甲管注水速度提高25%,乙管的注水速度不变,那么,当甲管注满A池时,乙管再经过多少小时注满B池?7小明早上从家步行去学校,走完一半路程时,爸爸发现小明的数学书丢在家里,随即骑车去给小明送书,追上时,小明还有3/10的路程未走完,小明随即上了爸爸的车,由爸爸送往学校,这样小明比独自步行提早5分钟到校小明从家到学校全部步行需要多少时间?8甲、乙两车都从A地出发经过B地驶往C地,A,B两地的距离等于B,C两地的距离乙车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80%已知乙车比甲车早出发11分钟,但在B地停留了7分钟,甲车则不停地驶往C地最后乙车比甲车迟4分钟到C地那么乙车出发后几分钟时,甲车就超过乙车9甲、乙两辆清洁车执行东、西城间的公路清扫任务甲车单独清扫需要10小时,乙车单独清扫需要15小时,两车同时从东、西城相向开出,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清扫12千米,问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10今有重量为3吨的集装箱4个,重量为25吨的集装箱5个,重量为15吨的集装箱14个,重量为1吨的集装箱7个那么最少需要用多少辆载重量为45吨的汽车可以一次全部运走集装箱?。

4 求一道有趣味的怪数学题~

1、复制的 5个同学排成一排照相,问:(1)共有多少种排法?(2)如果某人不坐在两端,共有多少种排法?(3)如果某二个座位相邻,共有多少种排法?分析(2)中限定某人的坐法,可以先安排这个人,再安排其他人,分两步进行,采用乘法原理,也可以先不考虑这种限制算出排列总数,然后去掉例外的情况(减去某人坐在两端的排列数)(3)中 可将那两个人先当作一个人,然后再考虑那两个人的排列(即乘以2)解(1)5x4x3x2x1=120 (2)3x(4x3x2x1)=3x24=72 或 5x4x3x2x1-2x(4x3x2x1)=72 (3)(2x1)x(4x3x2x1)=48 若改成某二人座位不相邻,怎么解?甲赶群羊逐草茂,乙拽肥羊一只随其后,戏说甲及一百否?甲云所说无差谬,若得这般一群凑,再添半群小半群(小半群就是四分之一群) 得你一只来放凑 玄机奥秘谁猜透?答案是甲有羊36只 我赴圣地爱弗司,路遇妇人数有七,一人七袋手中携,一袋七猫不差池,一猫七子紧相随,猫及猫子,布袋及妇人,共有几何同赴圣地爱弗司?很简单的,答案是2800 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此题出自《孙子算经》,是著名的“孙子问题”,也称“鬼谷算”,“剪管术”等,这个题目的答案是23 在波平如镜的湖面高出半尺的地方长着一朵红莲它孤零零地直立在那里,突然被风吹到一边的水面有一位渔人亲眼看见,它现在离开原地点两尺之远请你来解决一个问题,湖水在这里有多少深浅?答案先自己猜吧!这个是著名的“莲花问题”,是印度古代数学家拜斯卡用诗歌形式写成的,它与我国《九章算术》中的“池中之葭”的问题十分相似:“今有池方一丈,葭(芦苇)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2、记得是在中学的趣味数学书上看到的,据说是数学黑洞不知道现在有数学方法证明没有那就是:4位不全相同的4位数,将它4位从大到小排列减去从小到大排列,得到的结果反复如此将会得到结果6174 然后用字母代替数字的方法推倒他 四位数 1000a+100b+10c+d-(1000d+100c+10b+a) =999a+90b-90c-999d =999(a-d)+90(b-c) 三位数 100a+10b+c-(100c+10b+a) =99a-99c =99(a-c) 所以答案应该不唯一,例如:如果a-d=2那么四位数相减的末尾就是8。

大河家

张承志

大河家是一处黄河渡口。

年年放浪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之家,大河家便渐渐地成了自己的必经之地。它恰像那种地理老师不懂得、暗中的地理枢纽;虽然偏书贫穷,不为人知,却比交通干线的名声更自然更原始。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

这些地点,一旦了解多了,去熟了,就使人开始依恋。像我此次离开祖国两年之久.从归国那一瞬起便觉得它们在一声声呼唤。真是呼唤,听不见却感觉得到,在尚未立稳脚跟放下行李前,在尚不能马上去看望它们之前,该先在纸上与它们神交。

大河家是甘肃南缘边界上的一个回民小镇。密集的、土夯的农家参差不齐地排成几条街巷,街头处有一块尘土飞扬的空场,那就是著名的大河家集。店铺簇堆,人马拥挤.集上半数以上都是头成白帽的回民。清真寺的塔尖高出青杨树的梢头,远近能看见十几座之多。

出集百步.便是咆哮黄河。

在这里等摆渡,一眼可以看见甘青两省,又能同时见识回藏两族。傍大河家集一侧是甘肃.黄土绿树,戴白帽的回民们终日在坡地里忙碌。大河彼岸是青海.红石嶙峋.服色尚黑的藏人们隐约在山道里出没。大河家,它把青海的柴禾和药材,把平特角的藏羊和甘肃的大葱白莱.把味浓叶大的茶——在轰鸣滚翻的黄河水上传递。

河上悬空吊着一条胳膊般粗的大铁索。一条大木船挽在这悬索上.借黄河水的冲力.用一支舵往返两岸。船入中流时,那景色十分壮观。在颤篮如叶的渡船上,船客子扳牢大舵,把黄河的千钧水力,分成了横渡的巧劲。

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走客子,船把式称船客予,淘金人称金客子。船撞入漩涡时。水溅起来,岸上船上的人都怔怔地看。使船时的吆声是听不见的,在大河家.永远地充斥着河谷的,只有黄河跌撞而下的轰轰涛声。

清晨时分,因为黄河走得太急.过水太多吧,整个河谷白摹津地罩着浓雾.听得水响,不见河流。渐渐天热了.阳光照透了雾,才看见平素黄河的雄姿。那黄河太漂亮了.衬着一面被它在古时劈开的红石头山,衬着被它滋润得冲天的茂盛青扬林.一川狂怒狂欢的黄河水,不顾性命地尽管奔流。

我住在韩三十八家里是第几次了.现在回想着已经数不清楚。此刻从异国归来.仿佛中我又住进了他那院里。韩三十八今年盘是八十岁。他也喜欢看河。黎明时,雾罩河.他一声不响地凝望着那一川雾。水气渗在他脸上的皱纹里,我猜不出他在看河时想些什么。

他从死地里挣着命回来了。五十年前他做过护兵.在喀什以南的戈壁滩上.捏着步枪疯跑.天上的飞机追着他们剿杀。那是没有边的大戈壁滩呐.不知道人怎么能跑过飞机.队伍散了,他和几个大河家同乡钻进了昆仑山。

沿着昆仑山北缘.沿着塔里木沙漠南缘。他们几个大河家男子逃回了家—— 世界上著书立说的探险家谁走过这样的路线韩三十八老汉和我看河.总是默默无浯。他从来不提当年,也不讲他见识过的血腥沙场。这对我这个求学者不免可惜,因由我只有凭自己猜想了。

返回大河家以后.他干尽了渡口远近的一切营生:船客、金客、麦客.卖过茶叶,闯过藏人地方。黄河是他的家路;他说过,只要挣上了钱.就找河。在任何一个渡口搭上个筏子.或是再当个筏客子再挣几个钱,不多久就能与他的妇人相遇。这真是一种准确的地理;任世界再大也不难找到黄河,河水一直流向家门.正因此韩三十八老汉稳如泰山.任世事浮沉总那么胸有成竹。壮游无止,这是中国的古风。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先去大河家住一阵。去看甘青两省,去看黄土高原和积石山脉的分界,去看那造雾的滔滔大河,和真的经过险境的人一块。

1.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6分)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

(2)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先去大河家住一阵。

3.文中说:“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麦客子,船把式称船客子,淘金人称金克子。”综观全篇,这两句话有哪些作用?(6分)

4.(1)韩三十八老汉“喜欢看河”又“总是默默无语”,这是为什么?(2)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有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

1、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看段落的作用,要看本身的作用,与标题、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作用,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本文前三段,第一段点出题目含义;第二段介绍大河家的基本情况,点出主题,预示下文;第三段写出写作缘由,抒发情感。故答案总结为:①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②挑明写作缘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展现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④总领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机构,当下的感念与往昔的情景相互交织。

2、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理解句子重在理解关键词语,把握句子结构特征和情感内涵。第一句是一个高度概括的句子,要从文章中找出答案,还要结合全文主旨理解。第二句要理解“随波逐流”和“去大河家住一阵”的深层含义,还要明确作者的情感态度。故答案总结为:(1)①大河家虽然偏疏、原始,不为认知,却是连接中国的一个地理枢纽;②在大河家,可以看见甘肃、青海两省,又能同时见识回藏两族;③大河家更在精神和心灵上沟通了中国。(2)①我们不能在世俗生活中放任自流;②要深入到大河家这样的底层民间,才能找到中国文化的根以及人生的真谛;③这既是作者的自我鞭策,更是对读者的期待。

3、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思路。看段落的作用,要看本身的作用,与标题、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作用,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故答案总结为:①上承前文作补充,指明了上一段中“船客子”的含义;②为后文作铺垫,解释下文“金客”、“麦客”等的含义;③使文章节奏有了变化。

4、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韩三十八老汉喜欢看河是因为老汉与河的关系,“默默无语”是坎坷人生后的醒悟。作者写韩老汉,是将他当作了底层人的代表,写韩老汉的动作,就是写意韩老汉为代表的大河家人、底层人与河的关系以及作者的思考。故答案总结为:第一问:①黄河是韩三十八老汉的母亲河,是他生命的安全港湾;②壮观的黄河让韩三十八老汉百看不厌,让他想起了自己坎坷的人生;③韩三十八老汉历经险境,已经胸有成竹,波澜不惊。

第二问:①揭示黄河与大河家人之间命运与共的关系:②传达作者对自己与黄河、黄土地以及底层人民关系的感悟.

四史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单选题800题1-100)

1、在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下,中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从(A)年5月开始,首先在上海建立起共产主义小组。

A1920

B1921

C1922

2、(A)年10月下旬,毛泽东率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在这里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创建了中国革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A1927

B1926

C1925

3、为了总结抗战以来的斗争经验,纠正王明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明确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国***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C)桥儿沟召开。

A遵义

B瓦窑堡

C延安

4、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C)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A陕甘宁

B中原

C晋冀鲁豫

5、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6、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A)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A毛泽东

B刘少奇

C李先念

7、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C)年开始的。

A1951

B1952

C1953

8、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A)、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A调整

B整顿

C修整

9、安徽凤阳(B)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种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农业生产得到极大发展。

A华西村

B小岗村

C大寨乡

10、经过两年谈判,中英两国政府于1984年底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B)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A5

B7

C10

11、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A)全会首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

A四中

B五中

C六中

12、(C)年10月,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作了精辟的概括,并将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A2005

B2006

C2007

13、1920年6月,陈独秀、李汉俊、俞秀松等人在上海陈独秀寓所开会,决定成立***,初步定名社会***。后征求(A)的意见定名为***。

A李大钊

B李达

C邵力子

14、确保到(A)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A二〇二〇年

B二〇二五年

C二〇三〇年

15、1928年的中共“六大”在中国国内白色恐怖氛围的情况下,选择在(B)召开,这是中国***仅有的一次在国外召开的代表大会。

一、直接把诗词补写完整

 1(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

 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旦》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

 5(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

 6千里黄天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别董大》

 7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9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

 1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1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1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1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15(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独坐敬亭山》

 16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7(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

 18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望天门山》

 19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滁州西涧》

 20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逢雪送芙蓉山主人》

 21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赠花卿》

 22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绝句》

 2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

 2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

 2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

 26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27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8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9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30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3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4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5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二、根据要求写诗词

 1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李煜:《虞美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的:《山居秋暝》)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2与太阳有关的诗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曹操《观沧海》(1)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1)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1)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2)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3)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3)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5)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5)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5)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王维《汉江临眺》(6)

《出师表》中考试题集锦及答案

《 出师表》中考试题集锦 一、①臣本布衣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而忠陛下之职份也。1、这段文字选自的《出师表》“表”是出自(...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