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历史文化艺术瑰宝被掠夺
太多了,数不胜数!
满清从全国搜刮来历朝历代留下来的无价之宝,放入圆明园供它把玩。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最后放一把火,彻底毁灭。
西方各国博物馆和民间都有大量的中国文物,中国人花费巨款从国外买回来的国宝也只是九牛一毛。
清朝后期,外国人在盗墓贼、文物贩子、汉奸卖国贼的帮助下,在中国盗抢文物十分普遍,比如敦煌石窟,比如被日本偷走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甚至连古人的整座坟墓都被装船运到了大洋彼岸。
时至今日还有很多盗墓贼和文物贩子将盗挖的文物走私贩卖到国外。
对国宝的破坏比掠夺更加严重。比如英法联军只带走了它们认为值钱的东西,很多承载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国宝被毁灭。
还有改朝换代对皇宫的洗劫破坏。
除了有形文化遗产以外还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破坏,甚至变为了别国的。
有些人看到汉服就说是日本和服。日、韩等国的一些文化是继承自古代中国,又经过他们篡改和发展。
由于中国对自己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大,更因为西方政府控制着主流宣传渠道,使日韩等国文化的影响力远大于中国文化,所以他们将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申遗也就不奇怪了。
经过蒙元和满清对中原的入侵,对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奴役,把自己的文化强加于汉族及其他各少数民族,借助武力强制同化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造成汉族及其他各少数民族自身的文化逐渐消失,只能从古籍资料里感受本民族的文化。
比如语言的发音及语法,词汇的含义都发生了巨大改变。
满清向汉族强推它们的发型和服饰,至今仍有多数人认为旗袍是代表整个华夏民族的服装,后来又根据满清服装创造出一个所谓唐装,真是数典忘祖!剑南春酒广告,穿旗袍说“回味唐朝”,还要误导和毒害中国人多少年?
说到酒,就说说古代汉族不喝伤身的烈性蒸馏酒,这也是北方游牧民族留下来的文化遗产。
儒家文化经过历朝统治者的歪曲解释,已经失去了本来面目。满清又残忍的拿它下手、篡改,将儒家文化视为自己的,拿它作为工具,奴役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不思进取,以天朝自居,要万国来朝。本来开放、先进的儒家文化变成了闭关锁国的落后的愚民工具。
要去吃饭了,没时间写了。
作为中国人,如果对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存有一点敬畏之心,那么就应该研究一点真正的中华文化,而不是伪中华文化。为恢复真正的中华文化贡献一点力量。
民谚云,贼偷三次不穷,火烧一次全光。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很巨大的火灾,每一次火灾都是一次毁灭性的损失。尤其是那些直接焚毁典籍的大火,几乎毁掉了大半个中华文明,给文化传承带来断层和巨大的损失。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cb8065380cd7912365deccbda6345982b2b78039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历史上有哪些直接焚毁典籍的大火?焚毁的典籍又有哪些?我们一起来梳理下。
1、秦始皇焚书大火、项羽火烧阿房宫:先秦诸子百家大部分著作被焚毁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5ab5c9ea15ce36d337d7daf931f33a87e850b12c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秦始皇焚书毁灭了先秦的许多典籍,包括各个诸侯国史官记录的历史,诸子百家的大部分著作,都被付之一炬。
虽然汉时秦国的典籍留有一部分备份,但后来项羽入咸阳,又放了一把火烧了阿房宫,将秦宫之内收集的那些部分也付之一炬。这样一来先秦的典籍基本就损失殆尽了。
到了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可用的史书基本只有秦记了。历史幸好有了司马迁。
2、梁元帝大火焚书,焚毁华佗医学典籍,后世医学损失惨重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c2cec3fdfc0392458393b9c68c94a4c27c1e25d0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梁元帝为了当皇帝一度投靠西魏,后来西魏进攻梁都城江陵,梁元帝知道大势已去。
书呆子梁元帝这时有了个大彻大悟:认为读书无用。便将自己收集的包括南朝的那些著作付之一炬,其中包括大量的史书,甚至有华佗的医学典籍,最有名的是《青囊书》。华佗的医学典籍这的焚毁,损失堪称无可估量,如果华佗的医术能流传下来,那中国的医学研究会有更大的发展。
3、南京明故宫自燃事故,南宋到元末大部分历史记载焚毁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8601a18b87d6277f00106af123381f30e824fcfd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将元朝的典籍都收集到了南京明故宫,这些典籍的数量巨大,包括了从南宋时期到元末的所有史书,还有明实录,存放在现南京明故宫遗址外的房子里。
南京的天气历来以炎热著称,加上种种不明原因,书库发生了自燃,导致了一场大火,一直烧了两天两夜,库房中的大量书籍被烧毁。
4、乾隆焚书,历史上焚书之最,余万卷典籍焚毁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f636afc379310a553102863dbc4543a9832610d0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清乾隆皇帝即位之后,大兴“文字狱”的同时,编纂《四库全书》。然而,在编撰这部冠绝古今的丛书的同时,编纂书籍的文士依照乾隆的旨意,将收集而来的书籍中那些诋毁清朝的书籍全部挑出焚烧毁灭,有些与时政无关的典籍也未能幸免于难。
据统计,清朝乾隆皇帝所下令焚烧的书籍多达71万卷,为中国历史上焚书之最。
我国作为拥有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从殷墟甲骨、敦煌遗书、西夏文献等等,无论提到哪一件中国的传统文化古籍都是让人羡慕无比的瑰宝。
当阿里达摩院利用数字化技术,在四川大学的文史专家们的牵线搭桥下。终于在汉典重光平台上回归了首批数字化的古籍,包含40余种宋元刻本、写本,共有20万页。让我们不禁看到了新的希望。
我国古籍流失最严重是主要原因是战乱。当时许多所谓的外国科考队趁着混乱的局势,肆无忌惮的盗挖、偷运、走私、贸易。导致殷墟甲骨、敦煌遗书、西夏文献等众多古籍珍本纷纷流落海外。更有甚者连流落何方都无从得知。让国人为此感到心痛不已。
而在全球许多博物馆内都可以看见这些中国古籍的身影。让我国著名学者郑振铎曾经发出无奈的感慨:“史在他邦,文归海外”。国家政府对这些流失海外的古籍也极其高度重视,但是在国际环境影响下,我国想要全部追回这些古籍原件的难度非常大。有很多时候也是凭着爱国人士的一腔热忱通过拍卖、捐赠等方式让古籍回家。
这些古籍都是我们五千年文明的历史见证,是我国发展的历史载体。对我们国家的历史发展研究提供了更详尽清楚的路径。为了避免这些古籍再次流失遭受毁坏。我国许多地方都成立了专门的古籍保护研究院,除了运用传统的修补技艺来修补受损的古籍外。还通过数字化这种科学技术让这些珍贵的古籍得到长久的保存。每一本能传承至今的古籍都是无数前人耗费心血或牺牲生命保留下来的,而我们必须更好的将这些传承给后世子孙们。
唐宋变革论 "的意义在于,中国文化从宋代开始进入现代,中国文化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同时,中国文化也进入了老年期,文化活力下降,不容易接受新事物。因此,中国文化在清代逐渐变得 "老朽",呈现出 "保守 "的形象。因此,在内藤史学的语境中,中国的 "保守 "形象是由于中国从宋朝到清朝 "过早 "进入了现代,耗尽了活力,进入了老年,自然呈现出 "保守 "的氛围。
也就是说,"保守 "的中国形象是基于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 "唐宋革命论 "的延伸,而不是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黑格尔的 "中国停滞论"。虽然其外观相似,但其背景是二元的。因此,内藤在指出唐宋时期书法的变化后说。"书法虽是小道,但探究其兴衰原因后,不能不为之叹息"。侵华战争期间,日本为了保护记载中华文明史的古籍不被日军掠夺,手无缚鸡之力的教授们带着一个100万册的图书馆,从一个地方漂泊到大半个中国,途径上海、南京、长沙、重庆最后到达昆明国立联合大学,并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将登记在册的一些珍本运到了美国。
在我们最大的图书馆的17万册图书中,我们只赶出了1万多册,其中一些被日本飞机炸毁。这就是为什么有无数珍贵的中国历朝历代的古籍堆积在日本,却在中国丢失的原因。不是我们不爱我们的民族文化,而是日本在我们贫病交加的时候与我们擦肩而过。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被遗忘的中国传统文化:
1、香文化
说起香道,估计十有八九不知其然,或者联想到上香拜佛。
其实,香道是古代中国的标签,正如茶道,但也快被日本注册为他们的文化遗产了
古代我国,品香与斗茶、插花、挂画并称,为上流社会优雅生活中怡情养性的‘四般闲事’。 但如今茶道与插花,已成为隔邻日本的国粹,而香道这门极纯粹、极高雅的中国艺术也快被日本注册为自己的文化遗产了,而彻底烟消云散了。
古人所言,“焚香看画,一目千里,云树蔼然,卧游山水,而无跋涉双足之劳。”讲的正是,居于斗室之间,燃起一壶名香,再挂上一副山水佳画,便有一日神游天下山水,而无脚足之劳的悠然之意。
中国人用香大约起源于秦汉,那时以汤沐香,净身与净手在上层贵族日常生活之中都是很普遍的事。到了汉魏六朝则流行道家学说,更是熏香文化大行其道,更繁衍出覆手香囊之类的物品。
接着到了盛唐,熏香已经很普遍了,此时方鉴真和尚东渡,不仅把佛教传到日本,同时也带去了与佛教有密切关系的熏香文化。
进入宋代,由于士大夫对物质生活的高标准严要求,又从精神层面着力倡导和提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琴棋书画以及美食、酒、茶等都完成了奠基,呈现出博大雄浑的态势。熏香至此也成了一门艺术,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经常相聚闻香,并制定了最初的仪式。
而今天,国人说到熏香第一想到的却是佛寺禅院里已经变的有些畸形的装神弄鬼的上香了,作为外来宗教,佛门无疑自汉魏两晋以其需要变相继承的熏香,然而究其实质早已没有了那种文化沉淀与精髓。
相比较与隔海的东瀛,在熏香文化发源地的中国大陆,唐宋以后的一千年里,特别是清嘉道以降,由于战乱频仍,士大夫的精神生活趋于粗疏萎顿,香席的仪式与诗、词、乐、舞、棋等纯粹的艺术形式一样也日渐式微,随着国势的衰退及西方文化的侵入,香道日渐退出贵族和文人的清闲生活。 这炉香传至清末,终于在风雨飘摇中火尽灰冷了。
插花、饮茶、弈棋、熏香等生活艺术都源于中国,它们组成了汉民族世俗文化绚丽多彩的一部分,而传入东瀛后,被人家玩到了道的层面,不仅仪式感大大增强,而且成为上流社会及市民阶层都乐于接受的修身养心的生活哲学。但今天,香道和茶道、花道等一些较为纯粹典雅的生活艺术,它们的面貌对于国人来说却有一种刺痛心灵的陌生感,使我们从中看到一些在中国不可能看到的神圣而庄严的东西。
2、傩文化
傩文化是一种远古的原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远古先民在征服自然中获得生息,繁衍后代,生存的欲望需要宗教(自然宗教)观念的帮助来超越自我,龙的传人以伟大的浪漫主义心性创造了灿烂的巫傩文化。
“傩”乃人避其难之谓,意为“惊驱疫厉之鬼”。
巫傩活动在生命意识上满足了广大信仰者的心理要求,长期以来,巫傩之风的传承与流布融入习俗之中,即使在现代,仍以传统文化的形态存留于民间。
本文2023-08-05 07:19:2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