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乾隆写经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2浏览:5收藏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乾隆写经,第1张

乾隆写经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一卷,姚秦释鸠摩罗什译,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高宗弘历墨笔写本。有图40幅。经折装,每半开5行12字,上下单边,素经笺。卷首前有白描佛说法图,卷末有韦驮像,文内有佛说法图40幅,卷末有乾隆癸未中秋御题。钤“乾”、“隆”、“得大自在”、“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徵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乾清宫宝”、“秘殿珠林所藏”诸玺。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乃《普门经》之汉译本。《普门经》又称《观世音经》、《观音经》、《普门品经》、《普门品》、《观世音普门品》,为《法华经》卷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之别行。其内容宣说观世音菩萨普门示现之妙用,由长行与偈颂构成,唯偈颂在汉译诸本中之存废颇有出入。是经之注释书有隋代智顗《观音玄义》二卷,《观音义疏》二卷、宋代知礼所著《观音玄义记》四卷、《观音义疏记》四卷。 除该译本,是经汉译本另有两种,一为竺法护所译《正法华经第二十三观世音菩萨品》,二为隋代阇那崛多、达摩笈多所共译《添品法华经第二十四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旧藏毓庆宫,现藏故宫。

妙法莲华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车磲马瑙珊瑚虎珀真珠等宝。入於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於众生。汝等。若称名者。於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众生多於*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镇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镇。若多愚疑。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疑。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殖德本众人爱敬。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於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於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应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应以执金刚身得度者。即现执金刚身而为说法。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於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直百千两金。而以与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璎珞

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愍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即时观世音菩萨愍诸四众及於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自在神力。游於娑婆世界。尔时无尽意菩萨。以偈问曰

世尊妙相具 我今重问彼

佛子何因缘 名为观世音

具足妙相尊 偈答无尽意

汝听观音行 善应诸方所

弘誓深如海 历劫不思议

侍多千亿佛 发大清净愿

我为汝略说 闻名及见身

心念不空过 能灭诸有苦

假使兴害意 推落大火坑

念彼观音力 火坑变成池

或漂流巨海 龙鱼诸鬼难

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或在须弥峰 为人所推堕

念彼观音力 如日虚空住

或被恶人逐 堕落金刚山

念彼观音力 不能损一毛

或值怨贼绕 各执刀加害

念彼观音力 咸即起慈心

或遭王难苦 临刑欲寿终

念彼观音力 刀寻段段坏

或囚禁枷锁 手足被杻械

念彼观音力 释然得解脱

咒诅诸毒药 所欲害身者

念彼观音力 还著於本人

或遇恶罗刹 毒龙诸鬼等

念彼观音力 时悉不敢害

若恶兽围绕 利牙爪可怖

念彼观音力 疾走无边方

蚖蛇及蝮蝎 气毒烟火燃

念彼观音力 寻声自回去

云雷鼓掣电 降雹澍大雨

念彼观音力 应时得消散

众生被困厄 无量苦逼身

观音妙智力 能救世间苦

具足神通力 广修智方便

十方诸国土 无刹不现身

种种诸恶趣 地狱鬼畜生

生老病死苦 以渐悉令灭

真观清净观 广大智慧观

悲观及慈观 常愿常瞻仰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悲体戒雷震 慈意妙大云

澍甘露法雨 灭除烦恼焰

诤讼经官处 怖畏军阵中

念彼观音力 众怨悉退散

妙音观世音 梵音海潮音

胜彼世间音 是故须常念

念念勿生疑 观世音净圣

於苦恼死厄 能为作依怙

具一切功德 慈眼视众生

福聚海无量 是故应顶礼

尔时持地菩萨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当知是人功德不少。佛说是普门品时。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我只有中文的 英文的帮不上忙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尔时无尽意菩萨 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 合掌向佛 而作是言 世尊 观世音菩萨 以何

  因缘 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萨 善男子 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 受诸苦恼 闻是观世音菩萨 一心称

  名 观世音菩萨 即时观其音声 皆得解脱 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 设入大火 火不

  能烧 由是菩萨威神力故 若为大水所漂 称其名号 即得浅处 若有百千万亿众生 为

  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 入于大海 假使黑风 吹其船舫

  漂坠罗刹鬼国 其中若有乃至一人 称观世音菩萨名者 是诸人等 皆得解脱罗刹之难

  以是因缘 名观世音 若复有人 临当被害 称观世音菩萨名者 彼所执刀杖 寻段段坏

  而得解脱 若三千大千国土 满中夜叉罗刹 欲来恼人 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 是诸恶

  鬼 尚不能以恶眼视之 况复加害 设复有人 若有罪 若无罪 扭械枷锁 检系其身

  称观世音菩萨名者 皆悉断坏 即得解脱 若三千大千国土 满中怨贼 有一商主 将诸

  商人 斋持重宝 经过险路 其中一人作是唱言 诸善男子 勿得恐怖 汝等应当一心称

  观世音菩萨名号 是菩萨能以无畏 施于众生 汝等若称名者 于此怨贼 当得解脱 众

  商人闻具发声言 南无观世音菩萨 称其名故 即得解脱 无尽意 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威神之力 巍巍如是 若有众生 多于*欲 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 便得离欲 若多嗔恚

  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 便得离嗔 若多愚痴 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 便得离痴 无尽意 观世音菩萨 有如是等大威神力 多所饶益是故众生 常应心念 若有女人 设欲求男

  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 便生福德智慧之男 设欲求女 便生端正有相之女 宿植德本 众

  人爱敬 无尽意 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 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 福不唐捐 是故

  众生 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 无尽意 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 复尽形

  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 于汝意云何 是善男子 善女人 功德多不 无尽意言 甚多

  世尊 佛言 若复有人 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 乃至一时礼拜供养 是二人福 正等无异

  于百千万亿劫 不可穷尽 无尽意 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 得如是无边福德之利 无尽

  意菩萨白佛言 世尊 观世音菩萨 云何游此娑婆世界 云何而为众生说法 方便之力

  其事云何 佛告无尽意菩萨 善男子 若有国土众生 应以佛身得度者 观世音菩萨 即

  现佛身而为说法 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 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 应以声闻身得度者 即

  现声闻身而为说法 应以梵王身得度者 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 应以帝释身得度者 即现

  帝释身而为说法 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 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 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

  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 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 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 应以毗

  沙门身得度者 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 应以小王身得度者 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 应以

  长者身得度者 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 应以居士身得度者 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 应以宰官

  身得度者 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 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 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 应以比

  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 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

  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 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 应以童男童女身得

  度者 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 应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

  、摩喉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 即现之而为说法 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 即现执金刚

  神而为说法 无尽意 是观世音菩萨 成就如是功德 以种种形 游诸国土 度脱众生

  是故汝等 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 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于怖畏急难之中 能施无畏

  是故此娑婆世界 皆号之为施无畏者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 世尊 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

  萨 即解颈众宝珠璎珞 价值百千两金 而以予之 作是言 仁者 受此法施 珍宝璎珞

  时观世音菩萨 不肯受之 无尽意 复白观世音菩萨言 仁者愍我等故 受此璎珞 尔

  时佛告观世音菩萨 当愍此无尽意菩萨 及四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

  罗、紧那罗、摩喉罗伽、人、非人等故 受是璎珞 即时观世音菩萨 愍诸四众 及于天

  、龙、人、非人等 受其璎珞 分作二分 一分奉释迦牟尼佛 一分奉多宝佛塔 无尽意

  观世音菩萨 有如是自在神力 游于娑婆世界 尔时无尽意菩萨 以偈问曰

  世尊妙相具 我今重问彼

  佛子何因缘 名为观世音

  具足妙相尊 偈答无尽意

  汝听观音行 善应诸方所

  弘誓深如海 历劫不思议

  侍多千亿佛 发大清敬愿

  我为汝略说 闻名及见身

  心念不空过 能灭诸有苦

  假使兴害意 推落大火坑

  念彼观音力 火坑变成池

  或漂流巨海 龙鱼诸鬼难

  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或在须弥峰 为人所推坠

  念彼观音力 如日虚空住

  或被恶人逐 坠落金刚山

  念彼观音力 不能损一毛

  或值怨贼绕 各执刀加害

  念彼观音力 咸即起慈心

  或遭王难苦 临刑欲寿终

  念彼观音力 刀寻段段坏

  或囚禁枷锁 手足被扭械

  念彼观音力 释然得解脱

  咒诅诸毒药 所欲害身者

  念彼观音力 还著于本人

  或遇恶罗刹 毒龙诸鬼等

  念彼观音力 时悉不敢害

  若恶兽围绕 利牙爪可怖

  念彼观音力 疾走无边方

  螈蛇及蝮蝎 气毒烟火然

  念彼观音力 寻声自回去

  云雷鼓制电 降雹沭大雨

  念彼观音力 应时得消散

  众生被困厄 无量苦逼身

  观音妙智力 能救世间苦

  具足神通力 广修智方便

  十方诸国土 无刹不现身

  种种诸恶趣 地狱鬼畜生

  生老病死苦 以渐悉令灭

  真观清净观 广大智慧观

  悲观及慈观 常愿常瞻仰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悲体戒雷震 慈意妙大云

  澍甘露法雨 灭除烦恼焰

  诤讼经官处 怖畏军阵中

  念彼观音力 众怨悉退散

  妙音观世音 梵音海潮音

  胜彼世间音 是故须常念

  念念勿生疑 观世音净圣

  于苦恼死厄 能为作衣怙

  具一切功德 慈眼视众生

  福聚海无量 是故应顶礼

  尔时持地菩萨 即从座起 前白佛言 世尊 若有众生 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业 普

  门示现神通力者 当知是人功德不少 佛说是普门品时 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无等等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终

  观音菩萨妙难酬 清净庄严累劫修

  三十二应遍尘刹 百千万劫化阎浮

  瓶中甘露时常洒 手内杨柳不计秋

  千处祁求千处现 苦海常作度人舟

  南无普陀琉璃世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广大灵感不可思议,常念观音菩萨,或者普门品,一定消灾解难,万事吉祥。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漂坠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扭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具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众生多于*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边福德之利。"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应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现之而为说法。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金,而以予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璎珞。"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愍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即时观世音菩萨愍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界。"尔时无尽意菩萨以偈问曰:

   "世尊妙相具,我今重问彼,

    佛子何因缘,名为观世音?"

    具足妙相尊,偈答无尽意。

   "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

    弘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

    侍多千亿佛,发大清敬愿。

    我为汝略说,闻名及见身,

    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

    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

    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

    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

    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

    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坠,

    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

    或被恶人逐,坠落金刚山,

    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

    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

    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

    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

    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

    或囚禁枷锁,手足被扭械,

    念彼观音力,释然得解脱。

    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

    念彼观音力,还著于本人。

    或遇恶罗刹,毒龙诸鬼等,

    念彼观音力,时悉不敢害。

    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

    念彼观音力,疾走无边方。

    螈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然,

    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

    云雷鼓制电,降雹沭大雨,

    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

    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

    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

    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

    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

    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

    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

    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

    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

    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

    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

    诤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

    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

    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

    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

    于苦恼死厄,能为作衣怙。

    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

    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

  尔时持地菩萨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当知是人功德不少。"佛说是普门品时,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终

----------------------------

        观音菩萨妙难酬 清净庄严累劫修

        三十二应遍尘刹 百千万劫化阎浮

        瓶中甘露时常洒 手内杨柳不计秋

        千处祁求千处现 苦海常作度人舟

  南无普陀琉璃世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普门品补缺经念普pu门men品pin补bu缺que经jing。根据搜索相关资料显示,念法如上,《普门品》即《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又称《观音经普门品》、《观世音经》、《普门品经》等。是《妙法莲华经》二十八品中第二十五品。叙述观世音菩萨救七难、解三毒、应二求、普现三十三种应化身,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事迹。

这是佛经集结历史,没有哪一步佛经后来编撰的,都是第一次集结起来,而后有后人或者更改或者添加

结集历史

第一次经典结集

佛入灭后的三个月 ,印度 Magadha 的国王Ajatashatru 举办了结集。地点是在 Rajaga南传佛教ha 的Cave of the Seven Leaves (七叶窟)。领导僧侣为大阿拉汉 Maha Kassapa (大迦叶尊者),Ananda (阿难尊者),和 Upali (优波离尊者) MahaKassapa 从僧团中选取了五百阿拉汉来重述佛陀所说过的话。由在佛陀身边最久的 Ananda(阿难尊者) 重述经藏 (Suttas),和持戒第一的 Upali (优波离尊者)重述律藏 (Vinaya)。 他们完成了重述之后,阿拉汉们便开始检查字义是否有误,然后再一起重述并检查每个字和每个段落。每一位阿拉汉都如此的念著和检查著,并将每个字记入脑海中。只有当一段话被所有的阿拉汉检查和验证后,才会被大会采纳。这还包括了每段话佛是在哪里、什么时候、什么情况、和对谁说的等等。

第二次经典结集

佛入灭后的一百年,(在印度) 由于 Vajjian (瓦基族)的比库不尊守戒律,如向俗人到寺院修行惭悔时 (Uposatha) 乞求钱财,他们甚至乞求一分钱到一毛钱,而这些都是违反比库纪律的行为。这些行为被僧团中的 Yasa 比库看到,他总共指出了十项被违反的纪律∶ · 带著盐和装盐的东西并需要时使用 · 午后进食 · 在同一天到第二个村庄进食,破坏了进食的纪律 (食量过多) · 在同一教区里却在不同的地方参加了超过一次的伍波萨他(巴利语uposatha的音译。诵戒) · 向大众取得不该有的法令 (权力) · 把习惯性的行为当作是首先的 · 在饭后用乳浆 · 喝还没发酵的发酵果汁 · 坐在没有边幅的布上 · 接受金银 而这些 Vajjian (瓦基族)比库反对 Yasa 的指责,并要求他向那些他禁止听从瓦基族比库们的人们道歉。Yasa 保护著自己的观点,并取得了人们的支持。这使得瓦基族的比库们更加愤怒并逐 Yasa 出了僧团。Yasa 于是到了 Kausambi 并送信报告给在西方Avanti 和南方的比库们。 Yasa 到了 Ahoganga Hill 找寻大阿拉汉 Sambhuta Sanavasi并告诉他事情的严重性和请示他该如何处置。在同一时间,西方有六十位阿拉汉和八十位从 Avanti 和南方来的阿拉汉们聚在 Ahoganga Hill。他们选出了 Revata of Sahajati 作代表来处理Vajjian 比库们的问题,而 Revata 建议到问题的当地去解决。于是七百位阿拉汉在 Vesali(韦沙离城)举行了结集。 当时是 Kalasoka 国王的时代。明确的地点是在韦沙离城的 Valikarama,时间是 Kalasoka 国王的第十一年。阿拉汉 Sabbakami 是大会的主持人,在大会之后 ,他们宣布了瓦基族比库们的行为是违反纪律且不被允许的。 根据 Dipavamsa 的记载,瓦基族的比库们反对了大会的决定,并举行了他们自己的结集,称为 Mahasangiti (大众部结集)。在此之后,瓦基族的僧侣们离开了长老部 (Theravada),并组织了他们自己的团体 ,称为Mahasanga (大众部僧团),他们称自己为 Mahasanghikas (大众部僧团)。于是此时整个佛教僧团便分为两派,一派为原始佛教的长老部或称作上座部 (Theravada),一派为新起的大众部 (Mahasanghikas)。此次结集同样以第一次大会的方式重述和比对经典。

第三次经典结集

佛入灭后的第 234 年,结集是在印度 Asoka (阿育王)国王时代的 Patiliputta 举行的。由 Asoka(阿育王)国王信奉了佛教 ,许多异教徒被吸引加入了佛教来取得 Asoka (阿育王)的支持。虽然他们加入了佛教,但他们仍然坚持著自己的思想,更把他们自己的思想说成是佛陀的思想。原始佛教的僧侣于是和他们分开了,并拒绝和他们一起参加诵戒。于是在Patiliputta 约有七年没有诵戒。当地佛教内部的异教徒数量已大大超越了正统僧侣的数量,于是 Asoka 便请求正统僧侣们来和异教徒作诵戒,但是被正统僧侣们拒绝了。 Asoka(阿育王)为此事感到非常的困扰,于是他送了使者到 Ahoganga Hill 去请阿拉汉南传佛教Moggaliputta Tissa 来解除他国内的困境。经过数次的失败以后,Moggaliputta Tissa 终于默许了,他乘船到 Patiliputta 和 Asoka 会面。根据历史记载,Asoka 跪在河里伸出右手以表示他对阿拉汉的敬仰。Asoka (阿育王)请求了 Moggaliputta Tissa 显示神通来证明他是位阿拉汉,他同意了并在 Asoka(阿育王) 面前引起了一次地震。这更增加了 Asoka (阿育王)对Tissa 的信任。 随著 Moggaliputta Tissa 的建议,Asoka (阿育王)举办了第三次的经典结集。经过了 Asoka (阿育王)的帮助,60,000 位异教僧侣被逐出了僧团。Moggaliputta Tissa 于是选出了 1,000 位阿拉汉来集成正法。阿拉汉们花了九个月的时间,终于完成经典的集成。在第三次经典结集,Moggaliputta Tissa 撰写了 Kathavatthupakarana(Points of Controversy) 来推翻异教徒们加在佛教里错误的理念和观念等等。(此时有十八派异教在佛教里) 第三次经典结束后,Asoka (阿育王)便送出传教士四处去传播佛教正法。 此次结集一样以第一次大会的方式重述和比对经典。

第四次经典结集

第四次结集发生于公元前 29 年,是在国王 Vattagamani 时代的 Tambapanni (Sri Lanka斯里兰卡) 举行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已没有许多僧侣能像当时的阿拉汉 Mahinda 一样的将全部的经典记入脑中,配合当时文字的开发,于是当时便决定要将经典以文字记下以保存至后世。 Vattagamani 支持了这个想法,于是便举行了第四次结集,目的是将经典以文字记载。在有文字以前一直是以口述的方式,这难免另人起疑。但在历史上经典的正确性的由来是这样的,在当时的 Sri Lanka斯里兰卡 发生许多内乱,此时有许多僧侣回到南印度去避难,直到内乱结束后,他们才回到 Sri Lanka 斯里兰卡和其他僧侣比对经典,发现所有重述的经典一字无误,于是便认证了在他们脑海里的经典是准确无误的。 这套口述和记忆的传统从佛入灭后便从未改过,每天僧侣们都会互相重述和比对经典的正确,若有偏差,便会请示长老正确的字句。所以经典会保存在无数的僧侣记忆里,他们每天都会互相重述和比对来确保经典的正确性。为了确保在未来经典的正确,他们决定将经典用文字写下。 大阿拉汉Maharakkhita和五百位阿拉汉以第一次大会的方式重述和比对经典,并将其写在叶子上(贝叶经)。地点是在一个叫做 Aloka lena 的山洞。大会圆满的结束,且经典被正确的写下和小心的保存。从这之后,叶片书传播和出现在缅甸、泰国、柬埔寨、和寮国(老挝)等地。

第五次经典结集

第五次结集发生在公元 1871,在缅甸国王 Mindon(敏东) 的时代,地点在Mandalay(曼德勒),目的是要重述、验证、和比对经典,来确保一切无误。由三位阿拉汉主领,分别为Mahathera Jagarabhivamsa、Narindabhidaja、和Mahathera Sumangalasami。其中还有 2,400 位僧侣。整个结集花了五个月的时间,方式也和第一次结集一样的严谨。这次结集 Mindo 将所有的经文撰写在 729 块大理石上,并将它建成了佛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书」。每片大理石有 5 inch 高,55 feet 长,和 35 feet 宽。 佛塔名为 Kuthodaw Pagoda (缅甸固都陶佛塔)∶[Largest Books](世界最大的书)

第六次经典结集

第六次结集发生在西元 1954 年,地点在缅甸仰光,由缅甸政府赞助。由缅甸首相乌努U Nu 率领建造了 Maha Passana Guha (大山洞),造型很像在印度第一结集的 Sattapanni Cave (Cave of the Seven Leaves)。山洞完成后,大会聚集于 5 月 17 日,西元 1954 年。就像之前的结集一样,这次结集的目的是重述和验证经典。由八个不同国家来的 2,500 位长老僧侣们,同时聚集于此。这八个国家为缅甸、泰国、柬埔寨、寮国、印度、斯里兰卡、越南、和尼泊尔。 由近代的缅甸大阿拉汉Mahasi Sayadaw(马哈希西亚多)负责经典的问证,和由Bhandata Vicittasarabhivamsa 回答所有的问证。此后,经典便以七个国家的文字写出 (除了印度以外 )。整个过程花了两年的时间,其中包括了种种的比对、验证、和考察,总算于佛入灭后的 2,500 年的五月,公元1956 年完成。这次经典的集成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正确和无误的经典。且被认证为佛陀的正法经典。 第六次结集时马哈希尊者扮演为摩诃迦叶尊者的角色,而三藏法师明昆尊者扮演为阿难尊者的角色,一问一答的方式一一结集了五尼迦耶(经藏五部)及以外五部注等全以背诵的方式结集完全三藏。当时共同参与者来自泰国、老挝、锡兰、柬埔寨等,上座部佛教五大国家的高僧长老,以外场外开放随喜参与者来自诸国的记者,宗教研究者等结集一开始马哈希尊者向诸位长老言:诸位高僧,诸位尊者,诸位善知识,随闻佛子(马哈希尊者自称)宣说之后问起诸经,律及阿毘达磨等,每一经结集后马哈希尊者向大众说:每问问题尊者三藏法师明昆尊者一一回答,或分别回答之故,佛陀的正法至今为止仍有清净无缺。

[编辑本段]中国的南传佛教

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佛教,属巴利语系,亦即南传的上座部佛教,它和北传的小乘佛教在教义、学说上都有不同的发展而各具特色。中国汉文大藏经中关于北传小乘的经律、论三藏都有比较完备的译本。高僧法显曾到师子国(今斯里兰卡)抄写经律,但所携回译出的《杂阿含经》原本是否为巴利语已不可考。南朝齐永明七年(489)译出的《善见律毗婆沙》和梁天监十四年(515)译出的《解脱道论》则出于南传。中国律宗奉行的法藏部《四分律》也和南传同一系统。律宗解释律义即常引《善见律毗婆沙》之说。中国出家尼众的得戒最初也由师子国比丘尼铁萨罗等十余人前来传授。故汉地戒律与南传有很深渊源。在教义方面也有很多共同的内容。在南传三藏中《小部》的《本行藏》即集录各种波罗蜜行的事亦,承认佛道不与声闻道共,为大乘理论之先河。尤其主张“心性本净,为客尘染”的思想,也符合南天竺一乘宗的“含生同一真性,客尘障故”的初期禅宗根本思想。近代研究发现,达摩的壁观,可能与南传定学从地遍处入手应用地色曼茶罗有关。由此可见,南传巴利语系佛教与汉传大乘佛教具有深厚错综的关系。 南传巴利语系上座部佛教有史料可征的约在7世纪中由缅甸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最初未立塔寺,经典亦只口耳相传。约在11世纪前后,因战事波及,人员逃散,佛教也随之消失。战事平息后,佛教由勐润(今泰国清边一带)经缅甸景栋传西双版纳,并随之传入泰润文书写的佛经。这就是现在傣族地区的润派佛教。此外,另有缅甸摆庄派佛教传入德宏州等地。至南宋景炎二年(1277)傣文创制后始有刻写贝叶经文。明隆庆三年(1569),缅甸金莲公主嫁与第十九代宣慰使刀应勐时,缅甸国王派僧团携三藏典籍及佛像随来传教。最初在景洪地区兴建大批塔寺,不低度缅僧双将佛教传至德宏、耿马、孟连等地,尔后上座部佛教就盛行于这些地区的傣族中。 经典内容和南传巴利语系三藏相同,但编次稍有差别。三藏典籍有巴利语的傣语译音本及注释本和部分重要经典的傣语译本,还有大量的傣族、布朗族的著述,除经典注释外,还有天文、历算、医药、历史、诗歌、传说及佛经故事等。 现在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按其名称可分为润、摆庄、多列、左抵四派、又可细分为八个支派。傣族男童达到入学年龄必须出家为僧,在寺院中学习文化知识,接近成年时再还俗。个别被认为优秀的,可继续留寺深造,并按僧阶逐步升为正式僧侣。僧阶大体可分帕(沙弥)、都(比丘)、祜巴(都统长老)、沙密(沙门统长老)、僧伽罗阇(僧王、僧主长老,这一僧阶长期来虚职无人)、帕召祜(阐教长老)、松迪(僧正长老)、松迪阿伽摩尼(大僧正长老)等八级。或在帕之前增帕诺(行童)一级,在都之后增都龙(僧都)一级则为十级。自五级以上晋升十分严格,最后两级在整个西双版纳地区只分别授与傣族和布朗族各一个,成为地区最高宗教领袖。

《法华经》,全称为《大乘妙法莲华经》。《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其中的一章。

“普门品”:普门,“普门示现”之意。普,广泛;门,法门、方法;示现:观世音菩萨观众生的音声救度之,众生遭难时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立刻能从难中解脱出来,众生应当以何身得度观世音菩萨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方式方法极多,因此称普门示现。品:章节之意。

由于 《法华经》较长,古大德择重要章节之一,使人读诵便利。此《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有大威神力,多所收获。如能读诵随喜功德。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乾隆写经

乾隆写经《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一卷,姚秦释鸠摩罗什译,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高宗弘历墨笔写本。有图40幅。经折装,每半开...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