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胞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2浏览:6收藏

尿胞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人体部位名·尿胞 5 经穴别名·尿胞 51 曲骨穴的别名 52 出处 53 穴名解 54 特异性 55 所属部位 56 曲骨穴的定位 57 曲骨穴的取法 58 曲骨穴穴位解剖 581 层次解剖 582 穴区神经、血管 59 曲骨穴的功效与作用 510 曲骨穴主治病证 511 刺灸法 5111 刺法 5112 灸法 512 曲骨穴的配伍 513 文献摘要 514 曲骨穴研究进展 5141 对膀胱张力有双向调节作用 5142 对宫缩的影响 5143 治疗外阴白斑 5144 治疗遗尿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尿胞 1 拼音

niào bāo

2 英文参考

urinary bladder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Qūgǔ CV2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尿胞:1人体部位名;2经穴别名。[1]

4 人体部位名·尿胞

尿胞为人体部位名。即膀胱。[1]

膀胱为人体器官名。六腑之一。与肾相为表里。又名净府、水府、玉海、脬、尿胞等。其功能主要是贮尿和排尿。足太阳膀胱经属膀胱;足少阴肾经络膀胱。其背俞为膀胱俞,募穴为中极,合穴为委中。[2]

5 经穴别名·尿胞

尿胞为经穴别名,即曲骨[1]。《备急千金要方》:“腹中满小便数数起,灸玉泉(中极)下一寸,名尿胞,一名曲骨端。”《圣济总录》:“玉泉下一寸名尿胞,一名曲骨端。”

穴位 曲骨 汉语拼音 Qugu 罗马拼音 Chuku 美国英译名 Crooked Bone 各

号 中国 CV2 日本 2 法

国 莫兰特氏 VC2 富耶氏 VC2 德国 KG2 英国 Cv2 美国 Co2

曲骨为经穴名(Qūgǔ CV2,RN2)[3]。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尿胞(《备急千金要方》),回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屈骨(《备急千金要方》),屈骨端(《备急千金要方》)。属任脉[4][3]。曲骨是足厥阴肝经、任脉的交会穴[4][3]。曲骨指耻骨,此穴在耻骨联合上缘,故名曲骨[3]。曲骨穴主治小腹、泌尿及生殖系统等疾患:如小腹胀满疼痛,疝气,小便淋沥,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痛经,小腹疼痛,带下,遗尿,尿闭,赤白带下,不孕,小便不利,癃闭,阴痒,少腹胀满,水肿,癫疾,五脏虚弱,虚乏冷极,现代又用曲骨穴治疗膀胱炎,尿失禁,尿潴留,睾丸炎,前列腺炎,阴囊湿疹,子宫内膜炎,宫颈糜烂,产后宫缩不全,子宫脱垂,膀胱炎,产后子宫收缩不全等。

51 曲骨穴的别名

尿胞(《备急千金要方》),回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屈骨(《备急千金要方》),屈骨端(《备急千金要方》)。

52 出处

《针灸甲乙经》:曲骨,在横骨上,中极下一寸,毛际陷者中,动脉应手。

53 穴名解

曲骨指耻骨,此穴在耻骨联合上缘,故名曲骨[3]。

曲即弯曲,骨,指横骨。中医解剖上称耻骨联合为曲骨。横骨即今之耻骨,其骨弯曲,形同偃月,穴当耻骨上边正中,因名曲骨。耻骨上缘其形弯曲,古称为曲骨或屈骨。《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胃脘以下至横骨。”与足部京骨处京骨穴、束骨处束骨穴意同。[5]

54 特异性

曲骨是足厥阴肝经、任脉的交会穴[4][3]。

55 所属部位

下腹[6]

56 曲骨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曲骨穴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7]。

曲骨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5寸,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4]。

曲骨穴位于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仰卧取穴[3]。

曲骨穴在任脉的位置

曲骨穴在下腹部的位置

曲骨穴在下腹部的位置(《中国针灸学词典》)

曲骨穴在下腹部的位置

曲骨穴在下腹部的位置(肌肉)

曲骨穴在下腹部的位置(内脏)

57 曲骨穴的取法

仰卧,于腹部中线,耻骨联合上缘凹陷处取穴[4]。

曲骨穴位于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仰卧取穴[3]。

仰卧位,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腹白线上取穴[8]。

58 曲骨穴穴位解剖

曲骨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髂腹下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深层主要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

58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3]。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或腹直肌→腹横筋膜[9]。

58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髂腹下神经皮支、腹部浅动脉和 外浅动脉分布;深层有髂腹下神经腹支和腹壁下动脉分布;再深层可及膀胱[9]。

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腹壁下动脉及闭孔动脉的分支[4]。

曲骨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髂腹下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深层主要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

59 曲骨穴的功效与作用

曲骨穴具有通利小便、调经止痛的功效。

曲骨穴有清热利尿、补肾调经的作用[3]。

曲骨穴内应膀胱,故可以治疗小便不利、遗尿、癃闭等疾病[10]。

曲骨穴系任脉与肝经之会穴,有通利小便、调经止痛之功。主治少腹胀满,遗尿,疝气,月经不调等证。[5]

510 曲骨穴主治病证

曲骨穴主治小腹、泌尿及生殖系统等疾患:如小腹胀满疼痛,疝气,小便淋沥,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痛经,小腹疼痛,带下,遗尿,尿闭,赤白带下,不孕,小便不利,癃闭,阴痒,少腹胀满,水肿,癫疾,五脏虚弱,虚乏冷极,现代又用曲骨穴治疗膀胱炎,尿失禁,尿潴留,睾丸炎,前列腺炎,阴囊湿疹,子宫内膜炎,宫颈糜烂,产后宫缩不全,子宫脱垂,膀胱炎,产后子宫收缩不全等。

曲骨穴主治小腹、泌尿及生殖系统等疾患:如小腹胀满疼痛、疝气、小便淋沥、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痛经等[3]。

曲骨穴主治小腹疼痛,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痿,疝气,遗尿,尿闭等[4]。

曲骨穴主治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不孕;遗精,阳痿;小便不利,遗尿,癃闭,阴痒;少腹胀满,水肿,疝气,癫疾[8]。

曲骨穴主治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痛经、月经不调、带下[9]。

现代多用曲骨穴治疗膀胱炎、尿失禁、尿潴留、睾丸炎、前列腺炎、阴囊湿疹、子宫内膜炎、宫颈糜烂、产后宫缩不全、子宫脱垂等[3]。

治赤白带下,小便淋沥,遗尿,遗精,阳痿,阴囊湿疹,五脏虚弱,虚乏冷极,膀胱炎,产后子宫收缩不全,子宫内膜炎。

511 刺灸法 5111 刺法

直刺05~15寸[4]。

直刺05~1寸[10][9][3],局部有酸胀感[10],可向下扩散[10],至外 [8]。

注意:应注意针刺深度及方向[10]。

穴位内为膀胱,故应在排尿后进行针刺[9]。

对癃闭患者,应在排尿后针刺,以防损伤膀胱[10]。

孕妇慎用[9][10][3]。

5112 灸法

可灸[3][10]。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4]。

512 曲骨穴的配伍

曲骨穴配归来、三阴交洽遗尿[3]。

曲骨穴配三阴交、膀胱俞治膀胱炎[3]。

曲骨穴配血海、风市治外阴湿痒[3]。

曲骨配三阴交,有强阴醒神的作用,主治产后暴厥。

曲骨配鱼际,有养阴泻热的作用,主治阴汗如水流。

曲骨配中极、肩井,有行气通络,强阴壮阳的作用,主治难产,胞衣不下,宫缩无力,产门不开等。

曲骨配三阴交、中极、肾俞,治小便不利[8]。

曲骨配关元、归来,治阳痿、遗精[8]。

曲骨配大敦,治痛经[8]。

曲骨配横骨、气冲,治子宫脱垂[8]。

曲骨配中极、三阴交、百会、印堂,治遗尿[8]。

513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任脉别络,侠督脉、冲脉之会。

《针灸甲乙经》:膀胱胀者,曲骨主之。小便难,水胀满,溺出少,胞转,不得溺,曲骨主之。妇人下赤白沃,后阴中干痛,恶合阴阳,少腹膜坚,小便闭,曲骨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少腹胀满,小便淋涩不通,疒疝,少腹痛,妇人赤白带下,恶合。

《针灸大成》:主失精,五脏虚弱,虚乏冷极,小腹胀满,小便淋涩不通,疒疝,小腹痛,妇人赤白带下。

《针灸聚英》:卒死者,针一寸,补之。溺死者,令人倒驮出水,针补,尿屎出则活。余不可针。

《普济》:女子经不通,男子阴端寒冲心。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会阴、谷道瘙痒。

514 曲骨穴研究进展 5141 对膀胱张力有双向调节作用

针刺曲骨穴对膀胱张力有双向调节作用,并且与手法有关[5]。

如膀胱松弛,针刺曲骨可使张力增强,膀胱张力过高时,针刺曲骨可使之下降。这种影响也与手法有关,捻转时可引起膀胱收缩,内压上升,捻针停止时,膀胱松弛,内压下降。[8]

5142 对宫缩的影响

据报道,针刺公孙、足三里可以有效地抑制宫缩,而针刺曲骨、秩边可使宫缩反应迅速上升[5]。

5143 治疗外阴白斑

据报道配曲骨穴,平刺或斜刺,进针15~20cm后接DRI1型电热针机,电流强度为50~90mA,针感以温热,胀为度。留针30~4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亦可在病变局部选取1~2对阿是穴,针30次为1疗程,经期停针,疗效较好。

5144 治疗遗尿

老年性阴道炎是现代医学名称,由于其症状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灼热,因此在中医学中归属为“带下”、“阴痒”之范畴。

中医认为老年性阴道炎的发生,系患者年老体弱,肝肾亏损,任脉失荣,太冲脉衰少,天癸杜竭,血海不能按时满盈而经水闭绝,胞宫及外阴、阴中得不到气血濡养而渐至萎缩变薄,遂至发痒、带下等症。从脏腑联系,当与肝、脾、肾三者有关。

肝经之脉循阴器,络少腹,若肝郁化火,肝郁脾虚,湿热内蕴,流注会阴则阴部瘙痒,带下多有味。《诸病源侯论》上说:“妇人阴痒是虫食所为,三虫九虫在肠胃之间,因脏虚虫动,作食于阴,其虫作势,微则痒,重者乃痛”。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虚则脾失健运,水湿内停,郁久化热,湿热下注,湿盛亦能生虫,则见带下多,如水状;虫邪严重则带下呈脓涕状,有臭味;湿热熏蒸,则阴中灼热感,外阴瘙痒。

此即为老年性阴道炎之病因病机所在。针对此特点,中医治疗即以清热解毒止痒,益肾养血凉血为主要原则,完全循依此理而对症组方、实现标本同治之中药,则非传统名方参白济阴散莫属。

此病与肝、肾、脾三脏器关系密切,其机理为:肝经绕阴器、主藏血:肾主生殖,开窍于二阴;脾主肌肉。临床表现可分为虚和实两种症状。所谓虚者,是指血虚失容化燥,以至于冲任虚损,阴部失去濡养或者温煦所致;所谓实者,是由于肝郁克脾土,肝热而脾湿,湿与热相互浸渍,冲任受损,导致阴部被湿和热阴,引发此病。临床上以虚症为主,即是实症也是本虚受邪所致,常见有:

一血虚化燥脾虚化源不足,或因为久病耗伤气血,或因其它原因使机体失血损气,冲任血虚,导致不能很好的的阴部皮肤,使外阴皮肤干燥而致病。症侯特点 外阴皮肤变白,干燥无光泽,有皱裂,夜间痒重。

(二)肝肾阴虚久病或年老体弱,肝肾不足或性生活过度,肾精受损,精血两伤,不能润肤而致外阴干枯。症侯特点 阴部刺痒,夜间为重,外阴萎缩,病损处干燥薄脆,严重者大阴唇扁平,小阴唇消失,阴道口缩小。

三脾肾阳虚 素体阳虚,或因其它原因使肾阳虚损,阳虚则生内寒,冲任虚寒,阴部失去温煦,阳寒凝滞阴部肌表,气血流通受阻,故外阴皮肤变色萎缩。症侯特点外阴皮肤变白,萎缩与增厚粗糙相间。

四肝经湿热多由于素体抑郁或郁怒伤肝,肝气郁结,郁久化热,湿热之邪流注下焦,浸渍外阴而致病。症侯特点 阴部皮肤粘膜色素减退、粗糙、皱裂、红肿而痒,抓破处流黄水,有湿症样改变,局部灼热痛,带下多而黄臭。

僵蚕,中药名称。用球孢白僵菌(巴尔斯)感染(或人工接种)家蚕昆虫家蚕的干燥体。)vuillant死。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养动物,完全是变态昆虫。

吸毒地点

家蚕4 ~ 5龄幼虫感染球孢白僵菌(或人工接种)致死。

临床用途有僵蚕、僵蚕、炒僵蚕、生姜僵蚕。

性味,归经

咸、辣、平。肝、肺、胃经。

功效

疏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适应症]

可用于肝风痰饮、惊风抽搐、小儿惊风、破伤风、中风嘴、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流行性腮腺炎。

相关兼容性

治疗中风引起的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白附子、僵蚕、全蝎均分(并分别使用)。为了美好的结局。每次拿一块钱,都可以和热酒混着喝,不管什么时候。(杨家传,前正三)

2治惊风:僵蚕、蝎尖等,天雄尖、乌头尖共一钱(微炮)。为了美好的结局。取一字或半块钱,用生姜温水调好,灌服。(伊彦本草)

3治小儿口发:二白僵蚕。为了结束。用蜂蜜涂在孩子的嘴唇上。(小二启功方)

4治头风:白僵蚕(去丝去口)、高良姜等。为了美好的结局。每半美元,白梅茶混合,当它准备好了。(“一选一”)

5治喉风喉痛:僵蚕一两(新瓦上用炭火略煎),天南星一两(射裂,刮去糙皮,锉平)。为了美好的结局。取每一个字,用天然姜汁拌少许药粉,用熟水冲服,抿一口,迅速吐出唾液和痰,不时服用。(魏氏家族收藏,僵蚕粉)

用法用量

5~10g

禁忌

阴虚火旺者忌用。

中医古籍讨论

神农本草:咸。可用于治疗小儿惊风、夜哭、除三虫、消黑眼圈、使人气色好、治疗男性外阴疾病。

名医别录:辛,平,无毒。可用于治疗女性崩漏、产后疼痛、各种疮疤等症。一天下来,印章肿了,根子要出来了,极其有效。

本草纲目:僵蚕,蚕之病也常见。治风化痰散经,所谓因其气相之感,亦因其意。指甲又软又细的人,用这个抽烟就粗,也是这个意思。它涵盖厥阴和阳明,所以也被用来治疗各种血液疾病,疟疾和疖病。

肺结核、结核、瘰疬、头风、风虫牙痛、皮肤风疮、丹毒瘙痒、痰疟、妇人乳汁不通、中下血崩、小儿疟疾蚀鳞、各种金疮、治中风、痔疮。

本草思辨录:蚕,食桑之虫。桑葚能祛风,所以蚕性接近,更适合风致疾病。味温而燥,故治湿之风痰,不治燥热之风痰。朱丹溪说治疗相火、化浊、化痰是正确的组合。王删去“从治”二字,认为散火之痰与结相反,故将僵蚕视为药。

小儿惊风夜哭,是肝热风热,痰湿所致,阳气伸张,所以晚上很晚。僵蚕劫痰湿,散肝风,所以占优势。产后的疼痛,男人阴道溃烂,女人虚脱,无非是厥阴风湿,没有别的意思。邹主张桑叶被吃掉,中间留有津液,并解释为泄泥、堵漏,并非专为僵蚕背、燥湿祛风。按照邹的说法,并不矛盾。

[现代药理学研究]

1僵蚕的醇水提取物具有催眠作用。

2僵蚕具有抗惊厥作用。

3僵蚕具有抗肿瘤作用,对小鼠肉瘤S180有抑制作用。

4僵蚕对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有轻微抑制作用。

5僵蚕煎剂可能促进氨中毒。

尿胞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人体部位名·尿胞 5 经穴别名·尿胞 51 曲...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