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水肿病的人为什么不能多吃盐?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2浏览:4收藏

患水肿病的人为什么不能多吃盐?,第1张

人身体里的水,大约占体重的7/10。这么多的水分布在哪里呢?除了细胞里、血液里,余下来的都在细胞间的组织液里。组织液和血浆的成分大同小异,但是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很少。

人体细胞所需的物质取自组织液,组织液的物质来自血液和淋巴液。细胞所产生的废料及多余的水和热,也都排入组织液中,由组织液再转入血液。

血液和组织液的分界线是毛细血管壁。水和电解质可以自由穿过毛细血管壁,因此,组织液来自血液,也可透回血液,两者可以相互交流。

患水肿病的人为什么不能多吃盐呢?水肿就是全身或局部的组织液蓄积过多的病态。水肿的发生,除了由于血浆中的水分流出血管,进入组织间去存积起来之外,组织液中电解质浓度的增高,特别是钠离子的浓度的增高也是个重要因素,因为,钠离子有滞留水分的作用。因此,不论是肾脏病、心脏病或营业缺乏症,只要患者出现水肿就应当限制食物中的盐。因为,盐就是氯化钠。盐吃多了,钠离子都留在组织液中,增高了组织液的电解质浓度,就会吸引大量水分蓄积与组织间,而使水肿更加严重。

水肿病人不能吃什么

能吃什么呢?

1水肿病人能吃清淡易消化食物,忌海鲜、牛肉、羊肉、辛辣刺激性食物、酒及一切发物如:五香大料、咖啡、香菜等;尤其是阴虚的患者如:舌红、脉洪大,盗汗、大便干、血尿等症;但阳虚的患者如:舌淡苔白、脉沉,身寒肢冷、便稀、可食热性食物。

2水肿病人能吃新鲜蔬菜和适量水果,适当饮水;忌食一切补品、补药及易上火食品如:辣椒、荔枝、巧克力等。特别是阴虚内热如舌紫、脉滞,胸闷、腹胀等有瘀症的患者。

3水肿病人不能吃:新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关木通及自动免疫的注射。

4尿毒症患者保持大便通畅,每日应排便2∽3次为宜,不熬夜,节制性生活,注意休息、避免受凉。

5已服用激素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在医师指导下递减激素用量与次数。

6水肿重者应忌盐,限制蛋白食物的入量,少饮水。水肿不重,可进低钠盐饮食;无浮肿不限制饮水和蛋白食物的入量;镜下血尿者及宜上火者多饮水,多食苹果、白糖、黑芝麻、木耳等养阴降火的食品。

1 水肿的饮食原则

1.水肿由水湿潴留所致,食物应有利于化湿、利水、消肿,尤其当肿甚尿少时,应尽量减少饮水,以免徒增肿势。

2.对于“风水”,食物无需考虑补益,而“脾水”、“肾水”则需注意补益脾肾,以从根本上改善水肿问题。

3.饮食以清淡为宜,水肿初期应吃无盐饮食。肿势渐退后,逐步改为低盐,最后恢复普通饮食。若因营养障碍者,饮食稍淡即可,不必过于强调忌盐。

4.食补时应注意不可过量,以免影响消化吸收功能而适得其反。同时还应忌食辛辣、烟、醋、虾、蟹及生冷等刺激性物品。此外,尚需注意摄生,起居有时,预防感冒,不宜过度疲劳,宜戒愤怒,远酒色。

5.水肿病人除“风水”外,大多偏寒。但也有湿热郁久化热者,所以食物应按病症之寒热不同而选用热性或寒凉性食物。

2 水肿吃什么食物好 1.谷物、豆薯类

一般均可食用,但糯米黏腻难消,某些豆薯类易引起胀气的,一些水肿甚、腹胀明显的患者应该少用。豆类中的赤豆、黑豆有利水作用,用赤小豆烧鲤鱼汤常可起利水消肿作用。因此,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加以选择应用。

2.蔬菜

葱白、豆豉、香菜、生姜可以在“风水”时采用,以助发表清热;偏热之水肿,可用冬瓜、丝瓜、黄瓜、葫芦、荠菜、蕹菜,以利水清热;如偏寒之水肿,在用上述寒性蔬菜时,可以适当配用生姜、胡椒、花椒等来冲缓其寒性。症状缓和而需补脾时,可以选用土豆、山药、南瓜等。

3.水果

特别是西瓜,有生津止渴和利水作用,既可减缓有口渴病人之症状,又可利尿,但也不宜多食,对于热证水肿更为适合。干果中的花生、芝麻、栗子、莲子、芡实、核桃、大枣等均有补益作用,在慢性患者症状稳定时可适量选用。

4.畜、禽、鱼肉类

其肥厚油腻部分不易消化,故应避开。选用其精肉部分,剁成细末或采用炖煮烧烂的办法加以烹调,不宜用煎、炸、烤、烙的做法。

5.蛋、乳类

均可食用,但也以适量为宜,以增加营养素为目的,并以不增加腹胀及消化吸收负担为目标。

3 水肿不能吃哪些东西

1、不要常吃味重食物,这里不单指盐或咸味物品,所有酱料、腌制物或含钠量高的食物饮料,都不可常吃。如味精、豆瓣、酱萝卜、榨菜、紫菜、牡蛎、鱿鱼等。

2、湿热食物不可常吃,如芒果、虾、蟹等。

3、少吃或不吃难消化和易胀气的食物,如油炸的糯米糕、白薯、洋葱、土豆等。以免引起腹胀,使血液回流不畅,加重水肿。

水肿体质其实挺让人烦心的,明明没吃多少东西,可就是体型看上去就是比较胖!很多姑娘说自己喝凉水都会胖,她就是这种水肿体质。这样的姑娘在饮食上一定要多加注意,否则一不小心就会越来越胖。

 

首先水肿型尽量少吃或者不吃口味比较重的食物,比如各种酱料、腌制食品、味精等,因为这些会让你的水肿越来越严重,并且不利于你排水。所以想要改变自己的水肿体质,一定不能吃以上类别的食物。

 

湿热型食物也尽量不要多吃,虾、螃蟹、芒果等,都属于湿热型体质。有些姑娘是因为体内湿气过重才导致的水肿,此时一定不能吃湿热的食物,不然会让湿气越来越严重,想减肥也会难上加难。

 

还有高盐高纳的食物是大忌,盐本身就不能多吃,因为纳很难排出体外,而且纳吸水的特性非常不适合水肿型姑娘。并且盐分过高的食物,往往口味都比较独特,一些喜欢吃的姑娘会在不经意间吃下很多食物,此时就会营养超标,造成水肿和脂肪。

 

其次一些看起来很好吃的蜜饯也不能多吃,蜜饯虽然是甜的,但是一些商家为了突出蜜饯的甜味,会用盐来腌制。盐是水肿型身材的大忌,而糖分又是减肥的大忌,所以腌制的蜜饯一定不要多吃,实在想吃也要浅尝而止,管住嘴才能达到心中的目标。

 

既然这些食物不能吃,那水肿型体质能吃什么呢?可以多吃一些利水的食物,比如红豆,在中医上就有很好的利尿功效。冬瓜也很不错,脂肪含量低,热量也低,还有利尿的功效,水肿型体质的福音。黑咖啡也是不错的选择,黑咖啡有提神的作用,咖啡里面的成分还能促进水分排出体外,对去除水中有奇效。

皮肤的柔软和富有弹性,与体内的皮下脂肪的厚度有关,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组成。真皮由胶原纤维、弹力纤维以及填充在其间的粘多糖液质组成。当弹性纤维的排列变得不规则时,就形成了皮肤皱纹。女性皮肤的弹力纤维下有丰富的脂肪,因而皮肤显得柔软娇嫩。

皮肤分为三种类型。这是由皮肤上的皮脂腺的分泌状态决定的,这种分泌会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油质膜,起滋润皮肤、保护皮肤的作用。第一种是油性皮肤,它的特点是纹理粗糙,毛孔粗大,脸上油腻光亮,易长粉刺,化妆后容易掉妆,但不易起皱纹;第二种是干性皮肤,即油脂分泌少,皮肤较白、细嫩,毛孔不明显,干净美观,但是经不起风吹日晒,缺乏足够的油脂和润滑性,干燥,易起皮;第三种是标准皮肤,油脂的分泌适度,表现为中性,对外界的刺激不敏感,兼有油性和干性皮肤的特征,纹理细腻,有光泽润滑,不粗糙,毛孔也不大,表面有一层油质膜,湿度适中。几乎每个人的皮肤都不是绝对单一的类型,例如,有人面颊是干性的,前额和鼻子是油性的,身体的其它部位是标准型的。所以不能机械地对待自己的皮肤。油性皮肤的表面油层能延缓皱纹生长及面容衰老的过程,干性皮肤的女入年轻时往往有美丽的肤色,但极容易变质。年轻时是油性皮肤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也会朝干性发展,这时就要改变以往习惯使用的清洁剂。

皮肤的光滑性与皮脂腺排出的皮脂有关,适量的皮脂可以使皮肤柔润。而皮脂分泌过少会使皮肤显得粗糙。女性的肌肤在月经期内会发生

微妙的变化,排卵期肌肤显得水灵灵的,排卵后,卵巢分泌的黄体酮又可以使肌肤失去湿润性,变得暗淡起来。皮肤的白晰程度与皮肤内的黑色素有关,人体的表皮中有黑色素细胞,它特别善于吸收紫外线,在日光的照射下会加深肤色。如果成群的、十分活跃的黑色素细胞,包围着个别不太活跃的黑色素,皮肤上就可能产生色素斑点,这就是女性最讨厌的雀斑。服用维生素C可以使皮肤白些,但是不持久,太阳一晒还会黑,最好的办法就是防止紫外线照射,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使皮肤的弹力纤维损伤,使皮肤老化、粗糙。

在着手制定皮肤保养计划前,要了解自己皮肤的特点和类型,不要化妆,在一天的不同时间里,观察油脂的分泌和分泌的部位,看看是否有干燥的皮屑观察皮肤毛孔大小,易变色之处,对阳光的敏感度,毛发生长情况和其它特点,了解父母皮肤类型,看看是否是遗传因素在起作用。一个人的健康状态能在皮肤上反映出来。甲状腺功能低下,会引起皮肤变干、变粗。肝、肾、肺部的疾病,慢性贫血,内分泌功能障碍,过度的疲劳,失眠、性生活没有节制都可以引起皮肤的早衰。 锻炼身体是保养肌肤的最好方法,锻炼能使心脏收缩,增加血液循环,使面部代谢顺利、气色良好。

营养也是十分重要的,人的皮肤需要各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如果缺乏这些营养,可患各种疾病,使皮肤老化。如缺乏维生素B2可引起脂溢性皮炎,毛囊角化。缺少维生素A可引起皮肤干燥,脱屑,长毛囊性小角刺,皮肤显得粗糙。缺乏维生素P,人体对阳光的耐受力低,易患皮炎。缺乏维生素B1,有些人可出现面部浮肿或脚气。注意饮食,保证足够的营养,如今的人们有一种偏见,以为不缺吃,下缺喝就没有营养不良的问题,其实偏食就是个大毛病,要食用一些蛋白质比较多的食品,如肉、蛋、奶和豆制品,这样能使皮肤下面的肌肉丰满并有弹性,防止皮肤松弛,推迟皱纹出现。人体皮下脂肪中含有一定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这是维持皮肤柔细和富有弹性的重要物质,但这种物质容易被氧化,产生过氧化脂,使皮肤衰老松弛,失去弹性。因此,必须多食含维生素E高、抗氧化作用强的食物,如豆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等。

药物也可能引起皮肤质量下降,如烟酸能使全身毛细血管扩张、发红,有的人服用磺胺类药物会产生药疹,有些女性长期服用避孕药物会出现面部黄褐斑,中年模特要注意这一点。有些化学用品,如染料、机油、不合格的化妆品可以刺激皮肤,导致皮炎。有些生物性因素,如细菌、病毒、真菌、昆虫可引起各种皮肤疾患,如乳多空病毒可引起扁平疣,真茵可产生手癣和足癣。

人们很容易忘记水对皮肤美的重要性。年轻时期,皮肤含水分比较多,正常情况下是10%一30%,所以脸上不易出现皱纹,当皮肤的含水量降到10%以下,皱纹就容易出现了。皮肤失水时,变得又干又紧,皮肤湿润时,既松软又柔嫩,所以要多喝水,一天8杯左右为了保持水分,要少吃咸的东西。利尿物质对于皮肤是十分重要的,必须减少水分在细胞组织中停留的时间,促进水分在体内的循环流动,这样能排除杂质,保持皮肤的清洁与新鲜,草茶已被证实是温和、有效的利尿剂。

热度也是皮肤的大敌,因力它会蒸发人体的水份,到使皮肤变得干枯和衰老。最好的办法是增加空气的湿度,在热源的附近放置水分调节器,或者在居住环境中种养一定数量的植物,它们能增加室内的湿度、降低温度。

酗酒与吸烟对皮肤的危害极大,会增加皮肤中的杂质,使脸上出现斑点,变得干枯,易于起皮,肤色不匀,抽烟时,含着烟卷的嘴唇要收拢,嘴唇周围一定会形成皱纹,唇膏渗进皱纹里,也会加深皱纹。

每隔一星期,最好要对身体进行一次褪皮处理,使用一种可以使老化皮肤脱落的乳脂这样会使皮肤变得光滑、爽洁。皮肤病专家通常是模特的保护神,当出现了皮肤病症,象脓疱、粉刺、过敏症以及其它皮肤病时,对普通人的影响不一定很大,但是对模特来说,就遇到了职业生命受到威胁的重大问题,此时皮肤病专家的作用就举足轻重了。模特的皮肤对某种饮食过敏,对某种化妆品不适,都应该请教他们,不要轻信朋友的建议,每个人的皮肤情况不同,在别人皮肤上证明是对的作法,在自己的皮肤上不一定正确,有时弄出毛病来,再去找专家就晚了。模特应该对皮肤上出现的红斑、凸起或别的小毛病要有足够的警惕,及时看医生,不可掉以轻心。

服装模特是要控制出汗的,因为他们表演的服装常常是样品,不再需要时可能会出售沾上汗溃就要影响价格,有些委托人希望服装完璧归赵,而且出汗多了会使身体产生异味,影响职业形象。所以除汗剂是高级模特的必备用品,但是使用得多了容易使皮肤脱水变得干燥,所以用量适度是非常重要的。

对不同类型皮肤,保养过程虽然相同,但是方法有些不一样,下面我们分类叙述 :

1标准皮肤 标准皮肤一天清洗两次,晚上要洗掉化妆品和一天的尘积,操作要认真,早上可以随便一点。许多模特正好相反,早上要出门见人了,洗得很彻底,晚上则敷衍了事,这是不利于皮肤保养的。要认识到清洗皮肤就是保养过程,基本步骤如下;

(1)清洗。把清除化妆品和污垢用的油脂涂在脸上,然后用棉球或纱布擦净油脂。清洗时使用的肥皂应是纯净的,比较软、无味,不能太干,应该呈一胜。涂抹后用手轻轻地揉面部,使灰尘和死细胞脱落。如果你喜欢用洗面奶,就选择一种较易冲净的。揉搓充分之后用清水认真地冲干净(大约20下),用毛巾轻轻擦干。

(2)缓和。这是为了使皮肤去除化妆品之后恢复自然状态,保持原有弹性,用棉球蘸少许护肤液体,将面部擦一遍。也可自制护肤液,用矿泉水稀释苹果酸,摇均即成,但要放在冰箱里备用。

(3)湿润。要使用优质的湿润剂。象纯的芦荟剂(一种有效的健康补品)。一般敷在眼睛下面的部位,这里容易出现眼袋。用唇膏涂在嘴唇上,以防裂。

(4)脱皮。用面膜除去皮肤上的死皮。每周一次。也可自制面膜,在洗面奶中加一些玉米粉即可。

2油性皮肤 油性皮肤每天要清洗3次,以便控制细菌的生长,油性皮肤的入容易在脸上出现一些小的毛病,要坚持按摩,促进皮肤代谢。同时应该注意,油性的保养品和化妆品会覆盖皮肤,造成毛孔堵塞而引起皮肤发病,在化妆前使用收缩剂,以控制和减少一天的油脂分泌。典型收缩剂和液态碱性化妆品最适合油性皮肤。清洗保养步骤如下:

(1)清洗。用浸油的棉花棍擦去眼睛周围和唇上的化妆品,用油性化妆品清洗剂除去面妆,用奶液、中性肥皂诜脸,避免使用包含油脂的香水,洗脸时用手指或柔软的毛巾循环按摩,向脸上淋些温水,然后用软纸巾擦干。

(2)缓和。把半杯美人榛、半杯酒精和一匙明矾混合在一起,就可以得到柔和而有效的收缩剂,摇匀后将溶液保存在冰箱内。用时涂在脸上就是了。

(3)湿润。在干燥部位,特别是眼下敷用油性湿润剂,在嘴唇上涂一些唇膏,在易于发病的油性部位(如鼻子、前额、下巴)上敷用干性湿润剂,像擦脸用的酒精等。

(4)脱皮。用消毒面膜除去死皮和凝结的油脂,一周两次。药学家和皮肤学家推荐了几种对粗糙皮肤很有效的清洗剂,在油脂的面膜中加2匙酒精,l-15匙漂白粉,这样可以制成易于凝结成整块的面膜,它有很好的抗油脂性,里面包含多种对油性皮肤有好处的药物成分。把制成的面膜在脸上涂上薄薄的一层,等它干了以后,再用毛巾在热水中浸透,拧去多余的水分,盖到脸上,用热汽熏脸上的皮屑和污垢,然后用温水冲净脸上的面膜。

3干性皮肤

(1)清洗。用油脂清洗剂融化和除去脸上的化妆品、污垢。洗面剂要柔和,洗脸要用温水,洗得要充分(大约20下),用手指轻轻揉搓、按摩。

(2)缓和。使用柔和的收缩剂或家用的配制品,配制方法是将一杯蒸馏水或矿泉水,与半杯纯美女榛混合,摇匀后在脸上涂搽一遍,然后将溶液放在冰箱中贮存。

(3)湿润。在脸上搽一些湿润剂,特别是在下眼皮、嘴周围、前额等部位。在唇上涂一些唇膏。

(4)脱皮。可以试用蛋白面膜,一周一次。操作方法很简单,取一个蛋的蛋白,等它稍变硬时,涂到脸上,保留5分钟,然后洗净。

肾性浮肿症状都是早上症状明显一些,一般都有眼睑和小腿浮肿的现象,小腿用手轻轻按压就有明显的凹陷,还有严重的脚部也浮肿,甚至连鞋都穿不上,这种时候不是什么食物都能吃,有些食物会加重病情的发生,平时可以食些苹果,肾性浮肿还有哪些症状和饮食禁忌呢,我现在就给大家说一下。

肾性水肿的出现是由于液体在组织间隙中潴留,用指端加压,维持压力10秒钟,皮下水肿部位可出现凹陷肾性水肿是全身性水肿的一种,它的临床特点是水肿多从眼睑,颜面开始而后遍及全身在水肿的同时伴有肾脏病的临床表现,如蛋白尿,高血压,管型尿等这就是肾性浮肿的症状

1、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忌海鲜、牛肉、羊肉、辛辣刺激性食物、酒及一切发物。

⒉宜食新鲜蔬菜和适量水果,适当饮水;忌食一切补品、补药及易上火食品如:辣椒、荔枝、巧克力等。

⒊所有肾病患者禁用新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关木通及自动免疫的注射。

⒋尿毒症患者保持大便通畅,每日应排便2∽3次为宜,不熬夜,节制性生活,注意休息、避免受凉。

⒌已服用激素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在医师指导下递减激素用量与次数。

⒍水肿重者应忌盐,限制蛋白食物的入量,少饮水。水肿不重,可进低钠盐饮食;无浮肿不限制饮水和蛋白食物的入量;镜下血尿者及宜上火者多饮水,多食苹果、白糖、黑芝麻、木耳等养阴降火的食品。

⒎尿毒症高血钾者忌食高钾食品如:香蕉、柑橘、土豆、西红柿、南瓜、茶叶、酱油、味精;血钾低的患者相反。

⒏血尿酸高者尤其忌食动物内脏、鱼虾蟹蚌、啤酒、菇类、豆类、菠菜。

上面这些关于肾性浮肿症状及饮食禁忌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朋友们,有的肾性浮肿不太严重,是可以渐渐自己恢复,自己细心的观察一些,一定时间后没有恢复的迹象,就要到医院检查浮肿的原因了,还要进行合理的饮食搭配,牢记饮食禁忌。你很快就会康复的。

由于你的表述不够详细,仅以我们课本上水肿一章打出来给你,供你参考!

水肿是指因感受外邪,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等,使肺失宣降通调,脾失健运,肾失开合,膀胱气化失常,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

本病证发病率较高,中医药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本病在《内经》中称为“水”,并根据不同症状分为风水、石水、涌水。《灵枢,水胀》篇对其症状作了详细的描述,如“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至其发病原因,《素问·水热穴论篇》指出:“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又指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可见在《内经》时代,对水肿病已有了较明确的认识。《金匮要略》称本病为“水气”,按病因、病证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五类。又根据五脏证候分为心水、肺水、肝水、脾水、肾水。至元代《丹溪心法·水肿》才将水肿分为阴水和阳水两大类,指出:“若遍身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闭,此属阳水;“若遍身肿,不烦渴,大便溏,小便少,不涩赤,此属阴水”。这一分类方法至今对指导临床辨证仍有重要意义。明代《医学入门·杂病分类·水肿》提出疮痍可以引起水肿,并记载了“脓疮搽药,愈后发肿”的现象,清代《证治汇补·水肿》归纳总结了前贤关于水肿的治法,认为治水肿之大法,“宜调中健脾,脾气实,自能升降运行,则水湿自除,此治其本也。”同时又列举了水肿的分治六法:·治分阴阳、治分汗渗、湿热宜清、寒湿宜温、阴虚宜补、邪实当攻。分别为完善水肿的病因学说和辨证论治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西医学中的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内分泌失调,以及营养障碍等疾病出现的水肿,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人体水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即有赖于脾气的升化转输,肺气的宣降通调,心气的推动,肾气的蒸化开合。这些脏腑功能正常,则三焦发挥决渎作用,膀胱气化畅行,小便通利,可维持正常的水液代谢。。反之,若因外感风寒湿热之邪,水湿浸渍,疮毒浸*,饮食劳倦,久病体虚等导致上述脏腑功能失调,三焦决渎失司,膀胱气化不利,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即可发为水肿。

1.风邪外袭,肺失通调风邪外袭,内舍于肺,肺失宣降通调,上则津液不能宣发外达以营养肌肤,下则不能通调水道而将津液的代谢废物变化为尿,以致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水液潴留体内,泛滥肌肤,发为水肿。

2.湿毒浸*,内归肺脾肺主皮毛,脾主肌肉。痈疡疮毒生于肌肤,未能清解而内归肺脾,脾伤不能升津,肺伤失于宣降,以致水液潴留体内,泛滥肌肤,发为水肿。《济生方·水肿》谓:“又有年少,血热生疮,变为肿满,烦渴,小便少,此为热肿。”

3.水湿浸溃,脾气受困脾喜燥而恶湿。久居湿地,或冒雨涉水,水湿之气内侵;或平素饮食不节,过食生冷,均可使脾为湿困,而失其运化之职,致水湿停聚不行,潴留体内,泛滥肌肤,发为水肿。

4.湿热内盛,三焦壅滞“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湿热内侵,久羁不化;或湿郁化热,湿热内盛,使中焦脾胃失其升清降浊之能,三焦为之壅滞,水道不通,以致水液潴留体内,泛滥肌肤,发为水肿。

5.饮食劳倦,伤及脾胃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或久病伤脾,脾气受损,运化失司,水液代谢失常,引起水液潴留体内,泛滥肌肤,而成水肿。

6.肾气虚衰,气化失常“肾者水脏,主津液。”生育不节,房劳过度,或久病伤肾,以致肾气虚衰,不能化气行水,遂使膀胱气化失常,开合不利,引起水液潴留体内,泛滥肌肤,而成水肿。

上述各种病因,有单一致病者,亦有兼杂而致病者,从而使病情趋于复杂。本病的病位在肺、脾、肾三脏,与心有密切关系。基本病机是肺失宣降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膀胱气化失常,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在发病机理上,肺、脾、肾三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如肺脾之病水肿,久必及肾,导致肾虚而使水肿加重;肾阳虚衰,火不暖土,则脾阳也虚,土不制水,则使水肿更甚;肾虚水泛,上逆犯肺,则肺气不降,失其宣降通调之功能,而加重水肿。因外邪、疮毒、湿热所致的水肿,病位多在肺脾;因内伤所致的水肿,病位多在脾肾。因此,肺脾肾三脏与水肿的发病,是以肾为本,以肺为标,而以脾为制水之脏,诚如《景岳全书·肿胀》所云:“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

此外,瘀血阻滞,三焦水道不利,往往使水肿顽固难愈。

临床表现

水肿初起多从眼睑开始,继则延及头面、四肢、腹背,甚者肿遍全身,也有的水肿先从下肢足胫开始,然后及于全身。轻者仅眼睑或足胫浮肿,重者全身皆肿,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或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如肿势严重,可伴有胸腹水而见腹部膨胀,胸闷心悸,气喘不能平卧,唇黑,缺盆子,脐突、背平等症。

诊断

1.水肿初起多从眼睑开始,继则延及头面、四肢、腹背,甚者肿遍全身,也有先从下肢足胫开始,然后及于全身者。轻者仅眼睑或足胫浮肿;重者全身皆肿,肿处按之凹陷,其凹陷或快或慢皆可恢复。如肿势严重,可伴有胸腹水而见腹部膨胀,胸闷心悸,气喘不能平卧等症。

2.可有乳蛾、心悸、疮毒、紫癜,感受外邪,以及久病体虚的病史。

3.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常规、血沉、血浆白蛋白、血尿素氮、肌酐、体液免疫、心电图、心功能测定、肾脏B超等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鼓胀水肿病是指表现为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的一种病证,严重的水肿病人也可出现胸水和腹水;鼓胀以腹水为主,但也可出现四肢,甚则全身浮肿,因此本病需与鼓胀病鉴别。

鼓胀的病因主要是酒食不节,情志所伤,久病黄疽、积证,血吸虫侵袭,劳倦过度,脾虚等。主要病机是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临床上鼓胀先出现腹部胀大,病情较重时才出现下肢浮肿,甚至全身浮肿,腹壁多有青筋暴露。

水肿的病因主要是外感风寒湿热之邪,水湿浸渍,疮毒浸*,饮食劳倦,久病体虚等。病机主要是肺失宣降通调,脾失健运,肾失开合,膀胱气化失常,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其症状是先出现眼睑、头面或下肢浮肿,渐次出现四肢及全身浮肿,病情严重时才出现腹部胀大,而腹壁无青筋暴露。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辨阳水和阴水阳水:多因感受风邪、水湿、疮毒、湿热诸邪,导致肺失宣降通调,脾失健运而成。起病较急,病程较短,每成于数日之间。其肿多先起于头面,由上至下,延及全身,或上半身肿甚,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常兼见烦热口渴,小便赤涩,大便秘结等表、实、热证。阴水:多因饮食劳倦、久病体虚等引起脾肾亏虚、气化不利所致。起病缓慢,多逐渐发生,或由阳水转化而来,病程较长。其肿多先起于下肢,由下而上,渐及全身,或腰以下肿甚,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不烦渴,常兼见小便少但不赤涩,大便溏薄,神疲气怯等里、虚、寒证。

辨证虽然以阳水、阴水为纲,阳水和阴水有本质区别,但应注意,阳水和阴水之间在一定条件下,亦可互相转化,需用动态的观点进行辨识。如阳水久延不退,正气日虚,水邪日盛,便可转为阴水;反之,若阴水复感外邪,肺失宣降,,脾失健运,肿势剧增,又可表现为以实证、热证为主,而先按阳水论治。

治疗原则

水肿的治疗,《素问·汤液醪醴论篇》提出“去菀陈垄”、“开鬼门”、“洁净府”三条基本原则。张仲景宗《内经》之意,在《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中提出:“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辨证地运用了发汗、利小便的两大治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直沿用至今。根据上述所论,水肿的治疗原则应分阴阳而治,阳水主要治以发汗、利小便、宜肺健脾,水势壅盛则可酌情暂行攻逐,总以祛邪为主;阴水则主要治以温阳益气、健脾、益肾、补心,兼利小便,酌情化瘀,总以扶正助气化为治。虚实并见者,则攻补兼施。

分证论治

『阳水』

·风水泛滥

症状:浮肿起于眼睑,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甚者眼睑浮肿,眼合不能开,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痛,小便短少等症。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口渴,舌质红,脉浮滑数。偏于风寒者,兼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浮紧。如浮肿较甚,此型亦可见沉脉。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方药:越婢加术汤。

方用麻黄宣散肺气,发汗解表,以去其在表之水气;生石膏解肌清热;白术、甘草、生姜、大枣健脾化湿,有崇土制水之意。可酌加浮萍、茯苓、泽泻,以助宣肺利小便消肿之功。若属风热偏盛,可加连翘、桔梗、板蓝根、鲜白茅根以清热利咽,解毒散结,凉血止血;若风寒偏盛,去石膏加苏叶、桂枝、防风,以助麻黄辛温解表之力;若咳喘较甚,可加杏仁、前胡,以降气定喘;若见汗出恶风,为卫气已虚,则用防己黄芪汤加减,以助卫解表;若表证渐解,身重而水肿不退者,可按水湿浸渍型论治。

鲜浮萍草,数量不拘,煎水洗浴。用于急性肾炎初期,全身浮肿,头面尤剧者。以汗出为佳,汗出后宜避风寒,切勿受凉。

·湿毒浸*

症状:身发疮痍,甚则溃烂,或咽喉红肿,或乳蛾肿大疼痛,继则眼睑浮肿,延及全身,小便不利,恶风发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治法:宜肺解毒,利尿消肿。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前方中麻黄、杏仁、梓白皮(以桑白皮代)等宣肺行水,连翘清热散结,赤小豆利水消肿;后方以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加强清解湿毒之力。

若脓毒甚者,当重用蒲公英、紫花地丁;若湿盛糜烂而分泌物多者,加苦参、土茯苓、黄柏;若风盛而瘙痒者,加白鲜皮、地肤子;若血热而红肿,加丹皮、赤芍;若大便不通,加大黄、芒硝。

·水湿浸渍

症状:全身水肿,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腹胀,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起病较缓,病程较长。

治法:健脾化湿,通阳利水。

方药:胃苓汤合五皮饮。

前方以白术、茯苓健脾化湿,苍术、厚朴、陈皮健脾燥湿,猪苓、泽泻利尿消肿,肉桂温阳化气行水;后方以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健脾化湿,行气利水。若上半身肿甚而喘,可加麻黄、杏仁、葶苈子宣肺泻水而乎喘。

·湿热壅盛

症状:遍体浮肿,皮肤绷急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或口苦口粘,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沉数。

治法:分利湿热。

方药:疏凿饮子。

方中羌活、秦艽疏风解表,使在表之水从汗而疏解;大腹皮、茯苓皮、生姜协同羌活、秦艽以去肌肤之水;泽泻、木通、椒目、赤小豆,协同商陆、槟榔通利二便,使在里之水邪从下而夺。疏表有利于通里,通里有助于疏表,如此上下表里分消走泄,使湿热之邪得以清利,则肿热自消。若腹满不减,大便不通者,可合己椒苈黄丸,以助攻泻之力,使水从大便而泄;若症见尿痛、尿血,乃湿热之邪下注膀胱,伤及血络,可酌加凉血止血之品,如大小蓟、白茅根等;若肿势严重,兼见气粗喘满,倚息不得平卧,脉弦有力,系胸中有水,可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五苓散加杏仁、防己、木通,以泻肺行水,上下分消;若湿热久羁,化燥伤阴,症见口燥咽干、大便干结,可用猪苓汤以滋阴利水。

至于攻逐,原为治疗阳水的一种方法,即《内经》“去菀陈垄”之意。但应慎用,只宜于水势壅盛,症见全身高度浮肿,气喘,心悸,腹水,小便不利,大便不通或干结,畏食,脉沉有力,正气尚旺,他法无效的患者。此时应抓住时机,急则治其标,用攻逐之法以直夺其水势,使水邪速从大小便而去,可选用十枣汤。俟水退后,再议调补,以善其后。

黑白丑各65g,红糖125g,老姜500g,大枣60g,研极细末或捣烂泛丸,每日3次,分3天服完。对于肾病水肿消水效果良好,但不巩固。

『阴水』

·脾阳虚衰

症状: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食少,面色不华,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

治法:温阳健脾,化气利水。

方药:实脾饮。

方中干姜、附子、草果仁温阳散寒化气,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健脾益气,大腹皮、茯苓、木瓜利水去湿,木香、厚朴、大腹皮理气行水。水湿过盛,腹胀大,小便短少,可加苍术、桂枝、猪苓、泽泻,以增化气利水之力。若症见身倦气短,气虚甚者,可加生黄芪、人参以健脾益气。

尚有一种浮肿,由于长期饮食失调,摄人不足,或脾胃虚弱,失于健运,精微不化,而见面色萎黄,遍体轻度浮肿,晨起头面肿甚,动久坐久下肢肿甚,能食而倦怠无力,大便或溏,身肿而小便正常或反多,脉软弱。此与上述脾阳虚衰,水溢莫制有所不同,乃由脾气虚弱,清阳不升,转输无力所致,治宜益气升阳,健脾化湿,可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加黄芪、桂枝,以助益气升阳化湿之力;阳虚者加附子、补骨脂温肾助阳,以加强气化。并应适当注意营养,可用黄豆、花生佐餐,作为铺助治疗,多可调治而愈。

·肾阳衰微

症状:面浮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心悸,气促,腰部冷痛酸重,尿量减少,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咣白或灰滞,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方药: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肾为水火之脏,根据阴阳互根原理,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故用六味地黄丸以滋补肾阴;用附子、肉桂温补肾阳,两药配合,则补水中之火,温肾中之阳气;用白术、茯苓、泽泻、车前子通利小便;生姜温散水寒之气;白芍开阴结,利小便,牛膝引药下行,直趋下焦,强壮腰膝。

若心悸,唇绀,脉虚或结或代,乃水邪上犯,心阳被遏,瘀血内阻,宜重用附子再加桂枝、炙甘草、丹参、泽兰,以温阳化瘀;若先见心悸,气短神疲,形寒肢冷,自汗,舌紫暗,脉虚数或结或代等心阳虚衰证候,后见水肿诸症,则应以真武汤为主,加人参、桂枝、丹参、泽兰等,以温补心肾之阳,化瘀利水。若见喘促,呼多吸少,汗出,脉虚浮而数,是水邪凌肺,肾不纳气,宜重用人参、蛤蚧、五味子、山茱萸、牡蛎、龙骨,以防喘脱之变。

本证缠绵不愈,正气日衰,复感外邪,症见恶寒发热,肿势增剧,小便短少,此时可按风水治疗,但应顾及正气虚衰的一面,不可过用表药,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五皮饮为主加减,酌加党参、黄芪、菟丝子等补气温肾之药,扶正与祛邪并用。

若病至后期,因肾阳久衰,阳损及阴,可导致肾阴亏虚,症见水肿反复发作,精神疲惫,腰酸遗精,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补肾阴为主,兼利水湿,但滋阴不宜过于凉腻,以防匡助水邪,伤害阳气,可用左归丸加泽泻、茯苓等治疗。

若肾阴久亏,水不涵木,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上盛下虚,症见面色潮红,头晕头痛,心悸失眠,腰酸遗精,步履飘浮无力,或肢体微颤等,治宜育阴潜阳,用左归丸加介类重镇潜阳之品珍珠母、牡蛎、龙骨、鳖甲等治疗。

脾阳虚衰证与肾阳虚衰证往往同时出现,而表现为脾肾阳虚,水湿泛滥,因此健脾与温肾两法常同时并进,但需区别脾肾虚的轻重主次,施治当有所侧重。

水肿日久,瘀血阻滞,其治疗常配合活血化瘀法,取血行水亦行之意,近代临床上常用益母草、泽兰、桃仁、红花等,实践证明可加强利尿效果。

转归预后

凡水肿病程较短,或由营养障碍引起的浮肿,只要及时治疗,合理调养,。预后一般较好。若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正虚邪恋,则缠绵难愈。若肿势较甚,症见唇黑,缺盆平,脐突、足下平,背平,或见心悸,唇绀,气急喘促不能平卧,甚至尿闭,下血,均属病情危重。如久病正气衰竭,浊邪上泛,出现口有秽味,恶心呕吐;肝风内动,出现头痛,抽搐等症,预后多不良,每易出现脱证,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预防与调摄

本病水肿较甚,应吃无盐饮食,待肿势渐退后,逐步改为低盐,最后恢复普通饮食。忌食辛辣、烟酒等刺激性食物。若因营养障碍致肿者,不必过于强调忌盐,而应适量进食富于营养之蛋白质类饮食。此外,尚须注意摄生,不宜过度疲劳,尤应节制房室,以防斫伤真元,起居有时,预防外感,加强护理,避免褥疮。

现代研究

·肾脏性水肿

1.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钟氏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病机为脾肾不足、湿热内阻、气滞血瘀,创立益气补肾活血汤,随症加减治疗浮肿48例,结果完全消退40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93.75%。该方对消除蛋白尿,改善造血功能、血压及免疫功能均有较好的作用[中医杂志1993;(10):610)信此外,近年在分期分型论治肾小球肾炎方面,疗效显著。叶氏以中医药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420例,按病程分为邪盛期和恢复期两个阶段。邪盛期分风热与湿热、风寒与寒湿证,以祛邪为主;恢复期分阳虚、气虚两型,治疗以清化余邪而扶正为法。结果临床痊愈率83.1%,好转率16.9%。远期随访310例,绝大多数情况良好[上海中医药杂志1993;(7):12)。

2.肾病综合征

鲁氏等对黄芪当归合剂(二味等量制成)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及动物实验进行了系列研究,发现该合剂虽然不能直接减少尿蛋白,但能促进肝脏白蛋白和骨骼肌蛋白合成,因此在肾病综合征存在大量蛋白尿情况下,改善低白蛋白血症和总体蛋白贮备,从而对肾病综合征起治疗作用。通过对实验性木鼠肾病综合征模型的实验观察,黄芪当归合剂不仅有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还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Bloo。肾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证实本晶在降脂同时还减少了肾小球硬化指数(P<0.01)和细胞外基质的聚积(P<0.01)。表明该合剂在该病治疗中不仅能调节蛋白质代谢,还能有效降低高脂蛋白血症,防治肾小球硬化和保护肾功能[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8):478)。

·心源性水肿

近年来,对中医药治疗充血性心衰及其所致的水肿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如沈氏用大剂量万附葶方[万年青、附子(先煎)、葶苈子)治疗充血性心衰60例,以强心补肾、泻肺利水为大法,有效率为88.93%[浙江中医药杂志1990;(5):195)信张氏用强心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50例,药用人参(另煎)、附子(先煎)、黄芪、丹参、葶苈子、桂枝、枳壳、泽泻,总有效率达94%[浙江中医杂志1992;(9):387)。蒋氏认为老年心衰病位在心,关乎,肾,病理因素为瘀血,病机为阳虚气弱,水停瘀留,单用西药效差,临床用益肾活血汤为主配合小剂量西药治疗72例,显效率69.4%,认为中西医结合控制老年心衰起效快,副作用少[中医杂志1993;(2):95)。梁氏等对中医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医药治疗心衰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潜在性心衰、难治性心衰以及洋地黄中毒等患者,更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治疗心衰,应强调辨证论治,但不要忽视西医辨病对治疗的参考意义。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的各种检测手段,准确查明心衰的基础病变,不仅可判断预后和疗效,同时可避免盲目性和减少失误,并可使治疗用药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一般而言,中药治疗心衰的适应症多为工-Ⅱ度心衰患者,Ⅲ度心衰及顽固性心衰主张中西医结合治疗。尤其情况紧急时,应先用西药救急,以免贻误病情。心衰病位在心,但不局限于心。心病日久,可累及肺、脾、肾、肝等脏,反之,他脏病变亦可影响至心而演变为心气、心阳虚衰或心阳不足、心血瘀阻等,例如肺心病心衰乃因肺病日久不愈,波及脾、肾及心,从而出现咳喘、痰饮、心悸、水肿诸证,此时肺脾肾俱虚,心阳受累,心血瘀阻。治疗除温通心阳、活血化瘀之外,尚须重视温肾健脾利水以及泻肺平喘。常选用真武汤加桂枝、黄芪、桃仁、红花、丹参、地龙、葶苈子等治疗肺心病心衰,临床观察对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均有明显疗效。心衰乃多种疾病迁延日久所致,为本虚标实之证。心气、心阳虚是其病理基础,血脉瘀滞为中心病理环节,瘀血、痰浊、水饮乃其标实之候。由于瘀血、痰浊、水饮等邪实每在脏腑亏虚的基础上产生,可见标实乃本虚所致。故治疗上强调扶正固本,绝不可标本倒置,一味攻逐,而伤正气。心衰整个病程中常合并有瘀血。因此,治疗心衰应重视活血化瘀,在扶正的基础上,结合心衰的基础病变及其病理机制的不同,针对性地选择用药。如病因为风心病者,常选用桃仁、红花、鸡血藤、苏木以活血化瘀通络。在深人了解心衰的病因病理及其发病机理的基础上,从中西医两方面的理论进行分析探讨,寻求结合点,并指导用药,将能取得更好更确切的疗效。例如部分心衰病人曾接受洋地黄化治疗,发生了洋地黄中毒,出现传导阻滞。此时可在基础辨证的前提下,加用*羊藿、仙茅、细辛、麻黄、三七等药物,常可使传导阻滞改善[中医杂志1998;39(4):242]。

把这份文件打下来,给你当地的中医生看,针对你父亲的具体症状,借鉴开方:

阳水和阴水

有这种说法,

过多的液体积聚在组织间隙内称为水肿。水肿起初常较明显地表现在眼皮、面部、阴囊等皮肤松弛的部位,及下肢,久病卧床者表现在臀部和腰部。水肿部位的皮肤发紧、肿胀、严重者皮肤发亮,甚至渗水。

水肿的诊断要点:

伴随症状

可能的诊断

常为全身性水肿,发展较慢。伴有饥饿、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结核、严重贫血等)。

营养性水肿

女性,全身轻度或中度浮肿,多于月经前7-10天出现,月经来潮后消退,常伴有烦躁、易怒、失眠、头痛、懒散、易疲乏等症状。

经前紧张综合征

始于踝部、下肢,劳累后加重,水肿向上蔓延加重,并可见颈静脉怒张。严重者可遍及全身或伴有胸腔、腹腔积液。

心力衰竭

早期眼睑及面部水肿,清晨起床后最为明显。可发展为全身性水肿,分布与体位关系不大。尿检可见蛋白尿、管型尿。

肾炎、肾功能不全

常先见于踝部,逐渐向上蔓延,可伴有腹水,而头面部及上肢常无水肿。可见蜘蛛痣、黄疸,肝、脾肿大。

肝硬化

指压后皮肤无明显凹陷,伴有皮肤苍黄、干燥、毛发脱落、反应迟钝,并可见中等程度贫血。

粘液性水肿,甲状腺素缺乏所致

长期服用皮质激素,下肢或颜面的轻度水肿。

醛固酮增多症,内分泌紊乱所致

肢体某一末端局限性水肿,常由于局部静脉、淋巴回流不畅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

栓塞性静脉炎、丝虫病、局部炎症、创伤或过敏等

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二、历史沿革

1病名及分类:本病在《内经》中称为“水”,并根据不同症状分为“风水”、“石水”、“涌水”。《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以表里上下为纲,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五种类型。宋代严用和将水肿分为阴水、阳水两大类。《济生方·水肿门》说:“阴水为病,脉来沉迟,色多青白,不烦不渴,小便涩少而清,大便多泄……阳水为病,脉来沉数,色多黄赤,或烦或渴,小便赤涩,大便多闭。”

2病因病机:《素问·水热穴论》指出:“勇而劳甚,则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穴府,行于皮里,传为跗肿”。“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素问·至真要大论》又指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明代李梴《医学入门·水肿》提出疮毒致水肿的病因学说。

3肿的治疗:《素问·汤液醪醴论》提出“平治与权衡,去苑陈莝…··开鬼门,洁净府” 的治疗原则。在治疗上又提出了发汗、利尿两大原则:“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仁斋直指方·虚肿方论》创用活血利水法治疗瘀血水肿。 4 调护及预后: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水肿》中提出水肿必须忌盐,并指出水肿有五不治:“一、面肿苍黑,是肝败不治;二、掌肿无纹理,是心败不治;三、腰肿无纹理,是肺损不治;四、阴肿不起者,是肾败不治;五、脐满反肿者,是脾败不治。”

病因病机

水肿一证,其病因有风邪袭表、疮毒内犯、外感水湿、饮食不节及禀赋不足、久病劳倦,形成本病的机理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

一、病因

寒 风水相搏

风 袭表 肺失宣通 阳水

热 湿毒侵* 水湿潴留 水肿

疮毒内侵 湿热蕴结 阴水

感受水湿 脾失传输 水湿浸渍 瘀阻水停

饮食不节 脾阳不振

劳欲体虚

肾失开合

肾阳衰弱

水肿病因病机示意图

二、病机

1病机要点:水肿发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

2病变脏腑:在肺、脾、肾,关键在肾。

3理性质:阳水属实,多由外感风邪、疮毒、水湿而成。阴水属虚或虚实夹杂,多由饮食劳倦、禀赋不足、久病体虚所致。

4理因素:风邪、水湿、疮毒、瘀血。

5机转化:阳水与阴水可相互转换或夹杂。

水肿转归,一般而言,阳水易消,阴水难治。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水肿先从眼睑或下肢开始,继及四肢全身。

2轻者仅眼睑或足胫浮肿,重者全身皆肿;甚则腹大胀满,气喘不能平卧;更严重者可见尿闭或尿少,恶心呕吐,口有秽味,鼻血牙宣,头痛,抽搐,神昏谵语等危象。

3 有乳蛾、心悸、疮毒、紫癜以及久病体虚病史。

二、病证鉴别

1 .水肿与鼓胀

水 肿

鼓 胀

特 点

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及全身,腹壁无青筋暴露。

单腹胀大,面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肿,后期或可见轻度肢体浮肿

肤 色

鲜泽光亮,后期灰黯

苍黄,面部赤缕,颈胸血痣

病变脏腑

肺、脾、肾

肝、脾、肾

2 .水肿阳水和阴水

分类

症状特点

阳 水

阴 水

病 因

风邪、疮毒、水湿

饮食劳倦,先天或后天因素所致的脏腑亏损

病程、病势

短、急

长、缓

浮肿部位

头面部明显

下肢为甚

皮肤颜色

光亮而薄

萎黄灰滞

凹陷性

按之易复

按之难复

一、辨证要点

水肿病证首先须辨阳水、阴水,区分其病理属性。阳水属实,由风、湿、热、毒诸邪导致水气的潴留;阴水多属本虚标实,因脾肾虚弱,而致气不化水,久则可见瘀阻水停。

其次应辨病变之脏腑,在肺、脾、肾、心之差异。最后,对于虚实夹杂,多脏共病者,应仔细辨清本虚标实之主次。

二、治疗原则

发汗、利尿、泻下逐水为治疗水肿的三条基本原则,具体应用视阴阳虚实不同而异。阳水以祛邪为主,应予发汗、利水或攻逐,同时配合清热解毒、理气化湿等法;阴水当以扶正为主,健脾温肾,同时配以利水、养阴、活血、祛瘀等法。对于虚实夹杂者,则当兼顾,或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

三、证治分类

(一)阳水

1风水相搏证

眼睑浮肿 , 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 , 来势迅速 ,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症。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舌质红,脉浮滑数。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浮紧。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代表方:越婢加术汤加减。

常用药:麻黄、杏仁、防风、浮萍、白术、茯苓、泽泻、车前子、石膏、桑白皮、黄芩。

变证:如见汗出恶风,卫阳已虚,则用防己黄芪汤加减,以益气行水;若表证渐解,身重而水肿不退者,可按水湿浸渍证论治。

2毒侵*证

眼睑浮肿 , 延及全身 , 皮肤光亮 ,尿少色赤, 身发疮痍 ,甚则溃烂,恶风发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治法: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代表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常用药:麻黄、杏仁、桑白皮、赤小豆、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

3水湿浸渍证

全身水肿,下肢明显,按之没指 ,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治法:运脾化湿,通阳利水。

代表方:五皮饮合胃苓汤加减。

常用药: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苍术、厚朴、陈皮、草果、桂枝、白术、茯苓、猪苓、泽泻。

4湿热壅盛证

遍体浮肿 , 皮肤绷急光亮 ,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治法:分利湿热。

代表方:疏凿饮子加减。

常用药:羌活、秦艽、防风、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猪苓、茯苓、泽泻、木通、椒目、赤小豆、黄柏、商陆、槟榔、生大黄。

(二)阴水

1脾阳虚衰证

身肿日久, 腰以下为甚 , 按之凹陷不易恢复 ,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面色不华,神疲乏力,四肢倦怠,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

治法:健脾温阳利水。

代表方:实脾饮加减。

常用药:干姜、附子、草果仁、桂枝、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茯苓、泽泻、车前子、木瓜、木香、厚朴、大腹皮。

变证:脾气虚弱,遍体浮肿,面色萎黄,晨起头面较甚,动则下肢肿胀,能食而疲倦乏力,大便如常或溏,小便反多,舌苔薄腻,脉软弱,治宜益气健脾,行气化湿,以参苓白术散加减。

2肾阳衰微证

水肿反复消长不已, 面浮身肿, 腰以下甚, 按之凹陷不起,尿量减少或反多,腰酸冷痛,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晄白,甚者心悸胸闷,喘促难卧,腹大胀满,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代表方: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

常用药:附子、肉桂、巴戟肉、仙灵脾、白术、茯苓、泽泻、车前子、牛膝。

变证:肾阴亏虚 水肿反复发作,精神疲惫,腰酸遗精,口渴干燥,五心烦热,舌红,脉细弱等。治宜滋补肾阴为主,兼利水湿,以左归丸加泽泻、茯苓 冬葵子等。

肾虚肝旺,头昏头痛,心慌腿软,肢 瞤 者,加鳖甲、牡蛎、杜仲、桑寄生、野菊花、夏枯草。

病程缠绵,反复不愈,正气日衰,复感外邪,证见发热恶寒,肿势增剧,小便短少,此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治当急则治标,先从风水论治,但应顾及正气虚衰一面,不可过用解表药,以越婢汤为主,酌加党参、菟丝子等补气温肾之药,扶正与祛邪并用。

3瘀水互结证

水肿延久不退,肿势轻重不一, 四肢或全身浮肿 ,以下肢为主, 皮肤瘀斑 , 腰部刺痛 ,或伴血尿,舌紫暗,苔白,脉沉细涩。

治法:活血祛瘀,化气行水。

代表方: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

常用药:当归、赤芍、丹参、益母草、红花、凌霄花、路路通、桃仁、桂枝、附子、茯苓、泽泻、车前子。

预防调护

1避免风邪外袭。

2防止水湿外侵。

3意调摄饮食。水肿病人应忌盐,肿势重者应予无盐饮食,轻者予低盐饮食(每日食盐量 3 - 4 克 ),肿退之后,亦应注意饮食不可过咸。

4持皮肤清洁,避免抓破皮肤。

5日记录水液的出人量。

6持治疗,定期随访。

7逸结合,调畅情志。

临证备要

1提高临诊辨证能力:水肿病证,病因繁杂,病理变化复杂多变,累及脏腑众多,因此,掌握不同病因致病特点,以及不同脏腑病损的证候特征,有利于提高临床辨证能力。

2正确使用攻下逐水法:攻下逐水法是治疗阳水的一种方法,只宜用于病初体实肿甚,正气尚旺,用发汗、利水法无效,而确有当下之脉证者。

3 血化瘀利水法的应用:对于瘀血之水肿,活血化瘀利水法,往往是提高水肿疗效的重要环节。

4 用肾毒性药物:近年研究发现,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如马兜铃、关木通、木防己、益母草等亦有一定肾毒性,对水肿病人应避免大剂量、长时间使用。

5 时治疗水肿的严重变证。

患水肿病的人为什么不能多吃盐?

人身体里的水,大约占体重的7/10。这么多的水分布在哪里呢?除了细胞里、血液里,余下来的都在细胞间的组织液里。组织液和血浆的成分大同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