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描写战争的片段史记中有哪些描写古人战争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2浏览:2收藏

《史记》中描写战争的片段史记中有哪些描写古人战争,第1张

  《史记》中的战争场面描写五彩缤纷,波澜壮阔。与《左传》《汉书》等正统史传相比,其战场描写既有数量上的增加,更有质量上的提高,呈现出“小说化”倾向。如果与《三国演义》等战争小说相比,它的史家特色又凸显出来。以史传与战争小说为参照,《史记》战争场面描写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一、峻洁简净,不枝不蔓

  柳宗元以“洁”来称许《史记》,他说:“《谷梁子》、《太史公》甚峻洁,可以出入。”(《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又说:“参之《太史》以著其洁”。(《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柳宗元没有进一步解释“洁”的含义,桐城派主将方苞对此有阐发,他说:“子厚以‘洁’称太史公,非独辞无芜累也,明于义法,而所载之事不杂,故其气体为最洁也。”(《归方评点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桐城派的余脉曾国藩对此也有解释:“事绪繁多,叙次明晰,柳子厚所称太史之‘洁’也。”(《求阙斋读书录》卷三)综合前贤的评述,柳宗元所谓的“洁”,是指司马迁见识高超,叙事能抓住要害,能用最少的文字把纷繁的历史写得井井有条,语言不枝不蔓,干净利落。

  《高祖本记》所叙垓下战阵就很能体现司马迁写战“峻洁”之妙: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 [1](P378-379)

  

  陈仁锡云:“淮阴侯极得意之阵,太史公极用意之文。曰:“‘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张左右翼也;淮阴侯小却,诱敌也;‘复乘之’,合战也。所谓‘以正合,以奇胜,奇正还相生’也。” [2](P718)司马迁所叙垓下战阵,仅六十字,而阵法、战法之奇皆具,言简而事丰,虎虎有生气,使人感觉铁流滚滚的几十万大军如排山倒海般压将过来,如潮水般的大阵中又潜伏着不可捉摸的玄机。班固写这段历史时,对《史记》的这段文字却弃而不用,使神韵顿失。

  针对《史记》的峻洁简净,吴敏树也曾大发感慨道:“史家原只依事实录,非可任意措置,然至事大绪繁,得失是非之变,纷起其间,非洞观要最,扫除一切旁枝余蔓,未得恣意详写,使其人其事终始本末,真实发露,读者警动悲慨,千载下如昨日事也。……故下笔万言,滔滔滚滚,如长江大河,激石滩高,回山潭曲,鱼龙出没,舟楫横飞,要是顺流东下,瞬息千里,终无有滞碍处耳。从来良史记事,第一论识,而柳子之评史公曰‘洁’,真是高眼看透。学者但能从有会无,即详知略,则于序事文,立占胜步矣。” [3](P297-298)与《三国演义》等古典战争小说相比较,《史记》战争场面峻洁简净的特点就更加明显了,小说可以不为史家笔法所限调度大量文字去摹写战场景象,而史家却不能这样随性而为,纷繁庞杂的内容与有限的篇幅之间的矛盾,迫使史家必须用笔简净。司马迁要在五十二万字的篇幅内叙写三千多年的历史,就必须要在“洁”上下功夫,战争场面描写的峻洁简净也就是其中的应有之义了。

  二、战斗描写,泄郁抒愤

  史家写战重在战略方针的制定与实施,对于具体的战术战斗层面的东西涉及很少,而司马迁对此却有了不小的超越,这在东城快战及李广与匈奴的几次战斗的描写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先看《项羽本纪》中的东城快战: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乡。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1](P334-335)

  

  再看《李将军列传》写李广与匈奴的一次战斗: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饹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1](P2868-2869)

  

  李广追击匈奴射雕者遇围,他令士卒下马解鞍吓退敌军。《李将军列传》还写了李广被匈奴所俘后而夺马得脱,写李广身陷重围而射杀匈奴裨将。这几次战斗描写凛凛生风,如在目前,它们不涉方略,着力突出的是英雄们在战场上采取何种战术而斩将刈旗、使敌披靡。一般而言史家写战略谋划才能使后人从中汲取治军安邦的智慧,活灵活现的战术战斗描写却于此不大相关,但司马迁为什么还会热衷于战场描写呢?答案就在于他要通过这些描写来写人物,来抒情怀。项羽、李广两位战神般的人物之所以那样深入人心,是与司马迁对他们在战场上的骁勇剽悍的叙写分不开的,如果剥离了这些战场描写,人物形象的丰满度就会大打折扣。司马迁还有满腔的郁愤要倾泄,而英雄们酣畅淋漓的战场搏杀就成了他渲泄情感的一个突破口,他以酣畅淋漓之笔叙写酣畅淋漓之战,抒发了对悲剧英雄人生命运的深沉的感慨之情。

  司马迁对战争的残酷性有清醒的认识,在他笔下没有血淋淋的令人发指的“原生态”的战斗拼杀描写,有时实在无法回避战争的残酷性叙写,他就沿袭《左传》等已惯用的笔法,就是一笔带过不作详录。如《宋微子世家》写宋城被围,城中“析骨而炊,易子而食”;《晋世家》写晋军失败,掉入水中的士兵争相逃命的惨景是“船中人指甚众”;《项羽本纪》写汉军大败后,汉军尸体使“雎水为之不流”。在司马迁笔下没有尸骨横飞的血腥恐怖镜头,他虽然也写了英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杀人无数,但我们却不认为他们残忍,读者感受到的却是英雄的神勇威猛,体会到的是战争中的铁血豪情,胸中涌动的是和英雄一样的澎湃激情。这也是中国古代战争文学与西方战争文学相区别的重要方面。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印度史诗《玛哈帕拉达》等作品用大量笔墨极力铺陈格斗厮杀的场景,对战场做一种“自然主义”式的复原。而中国古人则是用写意的笔调,极力渲染的是战场的氛围与声势。司马迁虽然写具体的战斗,其笔法却不是“照相式的再现”,而仍是“写意式的表现”。它形式上似乎是“术”的层面,实际上仍属“道”的范畴。

  三、自然描写,点到为止

  中国古代的史传里几乎没有自然环境描写的位置,这不是说史官们不会描写自然环境,而是限于史传体例的“潜规则”不能去写。“传、记的重心是社会生活,尤其是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社会生活,景物描写在正史中几乎未留下任何痕迹。稍稍留意中国山水文学的发展,不难注意到一个事实:人对山水的追求,往往带有逃避社会的意味;山水作为一种审美对象,常常与超越世俗的精神联系在一起。……中国的正史不关注自然景物,不是因为技术上的原因,而是因为:一种以社会生活为关注对象的体裁,它在文化品格上必须与‘泉石傲啸’划清界限。” [4]司马迁在无形中也受了此“潜规则”的制约,然而司马迁终究是司马迁,他有时就有些不太守规矩,在写战争场面时兴之所至会捎带上几笔自然环境描写,虽然这样的文字很少,但却是出手不凡,其文学史意义不可小觑。请看《项羽本纪》对彭城之战战场自然环境的描写:

  

  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谷、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 [1](P321-322)

  

  彭城之战是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项羽以三万精兵大败刘邦五十六万大军,刘邦也差点当了俘虏。我们在这里关心的不是其军事意义,而是司马迁对战场上突然而起的大风的描写,这场大风折断树木,掀开房室,扬起沙石,一时间天昏地暗,司马迁用寥寥数语就将风沙狂啸天昏地暗的战场景象展现眼前。再看《卫将军骠骑列传》对汉匈漠北决战的描写:

  

  适值大将军军出塞千余里,见单于兵陈而待,于是大将军令武刚车自环为营,而纵五千骑往当匈奴。匈奴亦纵可万骑。会日且入,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汉益纵左右翼绕单于。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强,战而匈奴不利,薄莫,单于遂乘六臝,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驰去。时已昏,汉匈奴相纷挐,杀伤大当。汉军左校捕虏言单于未昏而去,汉军因发轻骑夜追之,大将军军因随其后。匈奴兵亦散走。迟明,行二百余里,不得单于,颇捕斩首虏万余级,遂至窴颜山赵信城,得匈奴积粟食军。军留一日而还,悉烧其城余粟以归。 [1](P2935)

  

  《匈奴列传》对漠北决战亦有叙写,文字略逊于《卫将军骠骑列传》。漠北战役是汉武帝与伊稚邪单于决一雌雄的战略大决战,是卫青军功的巅峰。唐人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即用此事。凌稚隆评曰:“千年以来所无之战,亦千年以来所无之文,而骚人墨客共得本之以歌出塞、赋从戎,未尝不令神驰而目眩也。太史公绝世之姿,故《汉书》不为增损一字。” [2](P5514)漠北之战的叙写之所以能成为千古绝调,与其中精彩的大漠风沙的描写不无关系,这些描写虽然字数并不多,但对于营造战场残阳如血风沙滚滚的气氛却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千载而下仍能撼魂动魄。

  司马迁写战场自然景象不仅是因为要写出战争发生的自然背景,还是因为这些自然景象是影响战争进程的一种客观力量,要真实全面地写战争对此就不能视若无睹,换句话说,司马迁不是为写自然景物而写自然景物,他还没有像文学家那样以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的自觉意识,而是有其史家用意。即使是这样,我们对《史记》描写战场自然景物的意义也不能低估。一则它为后来正史树立了样板,以后正史写战场景物皆不能出《史记》之牢笼;再则对古代战争小说也多有熏染,它们写战争自然景色绝少铺陈文字,大多也是点到为止,中国古代小说之所以缺少环境描写特别是自然环境的描写,《史记》的影响不能说不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无论是史传还是战争小说,文字简洁洗炼成为战场自然景物描写的风格。

  四、小说倾向,实中有虚

  明清评点家开始将《史记》与小说相提并论,其实也就是看出了《史记》的一个重要特征:小说化倾向。《史记》战争场面描写,也具有小说化倾向的特征。如毛宗岗就拿《史记》中的“垓下之围”与《三国演义》第41回“长坂坡”一段作了比较,他说:

  

  凡叙事之难,不难在聚处,而难在散处。如当阳长坂一篇,玄德与众将及二夫人并阿斗,东三西四,七断八续,详则不能加详,略则不可偏略,庸笔至此,几于束手。今作者将糜芳中箭在玄德眼中叙出;简雍著枪、糜竺被缚在赵云眼中叙出,甘夫人下落则借军士口中详之,糜夫人及阿斗下落则借百姓口中详之,历落参差,一笔不忙,一笔不漏。又有旁笔,写秋风,写秋夜,写旷野哭声,将数千兵及数万百姓无不点缀描画。予尝读《史记》,至项羽垓下一战,写项羽,写虞姬,写楚歌,写九里山,写八千子弟,写韩信调兵,写众将十面埋伏,写乌江自刎,以为文章纪事之妙莫有奇于此者;及见《三国》当阳长坂之文,不觉叹龙门之复生也。 [5]

  

  《史记》对《三国演义》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战争场面就是值得一提的一个方面。二者虽然体裁不同,写作宗旨不同,但在写作手法上确有许多相通之处。《三国演义》是小说中之“正史”,《史记》则是正史中之“小说”。古人常让小说攀附《史记》,以抬高小说的“社会价值”,我们也不妨颠倒一下,让《史记》与后世经典小说相比附,以看清《史记》的“文学价值”。《史记》的小说化倾向,到少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史记》在艺术效果上达到了后世第一流战争小说的水准,使人回味无穷;二是指《史记》像小说一样有“虚构”。试看《田单列传》对“火牛阵”的描写:

  

  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燿,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 [1](P2455)

  

  火牛阵不可谓不精彩,但其历史真实性是颇值得怀疑的。袁俊德指出其中的破绽:“蕞尔小邑,被围已三年,其不至‘析骸易子’者盖已几希,何得城中之牛尚有千余耶?火牛之事,当日谅或有之,史家过为文饰,反启后人之疑窦矣。” [2](P4469)田单事迹在《战国策》中有零量记载,但最精彩的火牛阵具体情节,今本《战国策》不载。今本《太平御览》中载有火牛阵故事,说是引自《战国策》。究竟是古本《战国策》与今本不同,还是《太平御览》的编者将司马迁的《田单传》误以为《战国策》而误收入《太平御览》,现在也都成了疑案。再看《孙子吴起列传》对马陵道的描写: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 [1](P2164)

  

  邓以瓒曰:“减灶已奇,斫大树自书益奇,期举火更复奇,摹写处甚工。至‘读未毕’,‘遂成竖子之名’,情境跃如,可惊可叹。” [2](P3808)孙膑破庞涓于马陵道事,《战国策》无详载,只在《魏策》中连带提及。马陵道的战场描写更非“实录”,充满了巧合,孙膑颇像《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神机妙算,百计百中,这可以明显看出司马迁已经有意用了后世小说家惯用的巧合笔法。《史记》具有小说因素,它不仅运用了小说笔法,还有明显的“虚构”,但并不能因此就说《史记》“是”小说,《史记》具有“小说化倾向”是对这一现象的更为准确的概括,《史记》中的战争场面描写也是如此。

  这些战争场景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与司马迁突破一般的史家观念密切相关。“以史为鉴”是人们对历史的一种功利主义态度,总结兴衰成败给时人及后人以智慧,就成为史家责无旁贷的责任。这就要求史家把每件史实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交代清楚,史家或是寓论断于序事之中,或是直接出场表明态度,目的就是要从历史表象中总结出人世的规律,让人们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有了这样的目的与动机,概述性的叙述再辅之以夹叙夹议就成为史家运用最多的表达方式。司马迁著书除了以史为鉴,还是为了“发愤”,他不仅要把历史脉络经验教训写出来,还有要把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活灵活现地再现于笔端的自觉意识。为了达到这种目的,他不仅要用概括性的叙述语言,还用了大量的描写手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描写手法就是文学手法,大量描写手法的运用就是《史记》区别于其他众多史书的重要特征,这也是造成《史记》人物那么栩栩如生,场景那么生动逼真的重要原因。

  《史记》战场描写的成功也源自司马迁对前代艺术经验的广泛汲取。《尚书·牧誓》写周武王在牧野之战前的誓师大会,场面宏大,气氛肃穆,开了写战争大场面的先河。楚辞中的《国殇》声调铿锵,刚健悲凉,把战斗的惨烈战场的肃杀表现得酣畅淋漓,堪称战场描写的千古绝唱。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为代表的汉大赋,对天子及诸侯王田猎盛大景象的铺陈,也是气派十足,田猎场面与战争场面只是一纸之隔,一点即破。汉乐府中的《战城南》对战后沙场的描写,悲壮凄凉,艺术上已近乎化境。积极汲取前代艺术经验,再加上自己的天才创造,司马迁终于摘得了那枝迎风傲霜的战地黄花。

一直到今天,我们所有人对战争都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尤其是对于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几乎都是靠人命堆积起来的。古人对于这样的场景,对于这样的历史,也都有自己的思考。

杨炯是初唐四杰之一,和王勃一样,杨炯也是一个神童。杨炯文学才华出众,善写散文,尤擅诗。现存诗30余首,以五言见长,多边塞征战诗篇,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他最知名的一首诗。

从军行 唐 · 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永隆二年(681年),突厥侵扰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征,杨炯当时为崇文馆学士,对此颇有感触。于是他利用乐府旧题,歌颂了投笔从戎、保卫边防的爱国精神,表现了诗人希望建立军功的豪情壮志。

这首诗风格雄浑刚健开盛唐边塞诗之先河。“峰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峰火已照到京城,此刻敌情严重,形势紧急。书生心潮澎湃,激愤难自抑,急欲投笔从戎,报效祖国,这一“自”字,表现了这位书生由衷的爱国觉悟,显示出爱国志士的精神境界,只一句话就奠定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

这首诗流传的并不广,和王建的“先遣小姑尝”相比,知名度要低了很多。但是这首诗却有着如此苍凉的意境,写尽古代战争带来的所有苦难,真可谓字字泣血。

既有写实,又有艺术的夸张。因此,全诗写得生动形象,栩栩如生,使人读了仿佛身历其境,目睹战斗的激烈、将士的英勇。本诗用词准确、形象、凝炼,富有表现力。如“凌余阵”的“凌”就和说“侵”、“入”不同。它包含了逾越和侵侮的意思,不但表示了敌人已经侵犯过来,而且也表现了将士们对这种侵凌行为的愤恨。这一句与后面“终刚强兮不可凌”又是前后呼应,把将士们那种不可侵犯的勇武刚强的气概显示得更加鲜明,全诗的主题也就更加突出。

分类: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解析: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一提到战争,我们想到的就是炮火硝烟、枪淋弹雨。尽管中东战火燃烧不断,局部摩擦常有,在和平环境生活的我们远离战争,其实,只要你留心战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类与自然的较量从未熄火,“非典”曾让我们措手不及。“海啸”让我们防不胜防……灾难让我们痛定思痛,而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家庭战火燃烧也从未断过…… 战争,你这个隐形的杀手。令多少家庭走到破碎的地步,令多少孩子无家可归!战火震天、硝烟滚滚。装甲部队打头阵;火箭如林、导弹如雨,炮兵部队扫清障碍;战刀晃晃。子弹嗖嗖,步兵部队长驱直入;战舰隐现。飞机轰鸣,海军空军不甘示弱。布什大喊着:“我来了!亲爱的伊拉克!”;“非典”把病魔撒向亚洲;禽流感大步向前随之而来 难道所有的人都是亡命之徒么?你说“不”?可是人们为了自己的欲望,去争夺别人的领地。而自己却不知,这样会使一个子孙满堂、幸福美满的家庭失去往日的生机。如果家家都如此,那还称得上是国么?这证实了一句话:家不兴不成国,国不幸家何存。男子汉穿上军装,扛起冰凉的步枪,用那血组成的子弹,以牙还牙。如果家人听到他们在战场上的噩耗,该有多难过。这些由谁来偿还?你?我?他?不!是战争,是欲望,是永远抹不去的痛苦啊! 战争,你既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残忍,又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悲哀。家破人亡是你的笑料,妻离子散是你的娱乐、还有那孩子们在战火中纯洁的哭声,勾画出了一个个破碎的心灵。 有一首诗说得好: 战争多像沙漠的脸 说变就变 和平成了水中月镜中影 你就在生死之间…… 我们呼唤和平,向往宁静,希望未来,不要有战争……

1、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3、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4、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群黄金台上意,但携玉龙为君死。

7、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8、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9、战士们提着大刀冲向敌人,奋勇杀敌,那场面惊心动魂。

10、楚汉相争时刀光剑影的场面惊心动魄。

11、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12、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13、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1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5、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

16、这场,异常激烈,双方拼个你死我活,堪称惊心动魄!

17、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8、战士们攻城时,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在脑海回荡。

19、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20、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21、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2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23、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2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6、积尸草木腥,血流川原丹。

2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8、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29、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和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30、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1、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32、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33、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怅下犹歌舞。

34、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35、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6、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7、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3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0、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4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42、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43、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44、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是一家人。

45、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46、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47、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48、看着战场上血肉横飞的搏杀场面,让我感动惊心动魄。

49、战场上尸首遍野,让人看的惊心动魄,胆战心惊。

50、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5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52、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有关战争的诗句有哪些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

5、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8、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10、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君子于役》)

11、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

12、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2有关战争的古代诗句

卢纶:塞下曲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深闺梦里人

凉州词 王翰

葡桃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塞下曲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城足今古,白骨乱蓬篙

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

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

一时回首月中看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 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 独领残兵千骑归。

3关于古代战争的诗句 越多越好

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 辛弃疾

3、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从军行》 唐 杨炯

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千尺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唐 岑参

5、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从军北征》 唐 李益

6、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城足今古,白骨乱蓬篙。

——《塞下曲 》 唐 王昌龄

4描写古代战争的古诗有哪些

燕歌行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也是唐朝边塞诗中的典范作品。

诗中的前四句,概写了唐朝开元时期东北部不断受敌骚扰以及张守珪立功受赏的情况。它对于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来说,并无重要意义,但它给全诗开辟了一种比较恢宏和开阔的气势,而这正是其时的边塞诗所共有的特色。“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在开放向上的盛唐时期,男儿的赴身边塞,建功立业的豪迈风采。

从“从金伐鼓下榆关”到‘力尽关山未解围’十二句,具体描写了战斗的整个过程。这里有逶迤不断的行军阵容,有萧条凄凉的边塞景色,还有对敌人的猛烈进攻和战士的血洒疆场的细致描摹等等。语气逼真,描写及其生动。富于形象感。特别诗人借“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句,运用及其鲜明的对比,感情激烈地谴责了边塞将帅的腐朽生活。

“铁衣远戍辛勤久”四句,描写了征人们因长期戍守边防不能回家而产生的苦闷绝望的心情。“**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诗人把征人与**的相互思念,运用类似蒙太奇的手法连接在一起,在形象上给人以强烈的悲剧感受,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从“边庭飘飖那可度”到全诗结束,在对边塞生活的描写中寄托了诗人的深切感受。在这里,诗人既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又表现了他对李广这样的安边将帅的崇拜和渴望;并谴责将帅不体恤兵士,骄奢*逸的恶劣行为。诗人的感情基调很凝重,在褒贬中 体现了思索的痛苦。

高适的边塞诗思想内容深刻、风格悲壮,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优秀代表。

岑参与高适都有过军旅生活的经历,都以七言古诗见长,他们的诗都有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奋斗精神的共性。与高适不同的是,他更多地描绘了边塞奇丽多姿的生活。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是岑参边塞诗的基调。如他的名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尤为突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军中送客之情,但它跳出了离愁别恨的俗套,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而是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似乎也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设想奇,比喻中含有广阔而美丽的想象,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帐外那以白雪为背景的鲜红一点,更与雪景相映成趣。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唐代的边塞诗像一部慷慨激昂的交响曲。从形式上看,有五言,有七言,有短制,有长篇;从内容上看,有的抒发慷慨之情,有的铺叙异域之景,有的歌颂将士英勇,有的谴责战争残酷;从风格上看,有的诗风淡远,有的诗风豪放,真可谓是百花齐放。

聆听完这篇篇不朽的诗文,让人触摸到了那颗颗不灭的灵魂,记忆虽是凌乱,但那昔日的苍凉,过眼的繁华,总是荡气回肠,感慨万千。

5含有战争的诗句有哪些

1、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北朝民歌《木兰诗》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北朝民歌《木兰诗》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宋·辛弃疾《破阵子》

4、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唐·杜甫《石壕吏》

5、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怅下犹歌舞。唐·高适《燕歌行》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7、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8、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家人。南宋·戴复古《淮村兵后》

9、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10、积尸草木腥,血流川原丹。唐·杜甫《垂老别》

11、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唐·白居易《自河南经乱》

1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宋·范仲淹《渔家傲》

1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当阳长坂日当中,血染征袍透甲红。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6有关古代战争的诗词名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杜甫《春望》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 杜牧《题乌江亭》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 虞姬《和项王歌》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 杜甫《阁夜》

7古代战争的诗句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深闺梦里人

《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撞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风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凉州词 王翰

葡桃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塞下曲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城足今古,白骨乱蓬篙

从军北征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

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

一时回首月中看

杨炯的《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生

沙场秋点兵

马做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前出塞九首

戚戚去故里,

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

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士境,

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

吞声行负戈。

出门日已远,

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

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

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

俯身试搴旗。

磨刀呜咽水,

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

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

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

战骨当速朽。

送徒既有长,

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

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

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

不复同苦辛!

迢迢万里馀,

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

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

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朴,

几时树功勋?

挽弓当挽强,

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

列(一作立)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

岂在多杀伤?

驱马天雨雪,

军行入高山。

迳危抱寒石,

指落曾冰间。

已去汉月远,

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

可望不可攀。

单于寇我垒,

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

彼军为我奔。

虏其名王归,

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

一胜何足论?

从军十年馀,

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

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

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

安可辞固穷?

8关于战争的古诗

1、《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塞下曲·其一》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3、《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4、《出塞》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7、《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8、《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9、《渔家傲·塞下秋来》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塞下曲·其二》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1、《塞下曲·其三》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9古代描写战争的诗词

古战场 作者:曹勋 年代:宋 烟冥露重霜风号,声悲色惨侵征袍。

据鞍顾名思义盼度沙碛,纵横白骨余残烧。举鞭迟留问田父,彼将欲语先折腰。

泣云畔寇昔据此,老夫父子服弓刀。将军下令起丘甲,法严势迫无所逃。

攻城夺险数十战,民残兵弊夷枭巢。当时二子没於阵,老夫幸免甘无聊。

匹夫僭乱起阡陌,祸延千里俱嗷嗷。官私所杀尽民吏,坐令骨肉相征鏖。

唯余将军封万户,士卒战死埋蓬蒿。至今野火野昏黑,天阴鬼哭声嘈嘈。

李白 相和歌辞·从军行二首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王维 送韦评事 欲逐将军取右贤,沙场走马向居延。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

王昌龄 出塞二首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常建 塞下曲四首 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王翰 凉州词二首 蒲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李白 军行(一作从军行,一作行军)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李白 从军行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岑参 题苜蓿峰寄家人 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闺中只是空相忆,不见沙场愁杀人。

严武 军城早秋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李益 拂云堆 汉将新从虏地来,旌旗半上拂云堆。单于每近沙场猎,南望阴山哭始回。

李益 塞下曲 黄河东流流九折,沙场埋恨何时绝。蔡琰没去造胡笳,苏武归来持汉节。

高骈 叹征人 心坚胆壮箭头亲,十载沙场受苦辛。力尽路傍行不得,广张红旆是何人。

高骈 塞上曲二首 陇上征夫陇下魂,死生同恨汉将军。不知万里沙场苦,空举平安火入云。

张乔 宴边将 一曲梁州金石清,边风萧飒动江城。座中有老沙场客,横笛休吹塞上声。

唐彦谦 咏马二首 崚嶒高耸骨如山,远放春郊苜蓿间。百战沙场汗流血,梦魂犹在玉门关。

李羽 献江淮郡守卢公 塞诏东来淝水滨,时情惟望秉陶钧。将军一阵为功业,忍见沙场百战人。

乔备 出塞 沙场三万里,猛将五千兵。旌断冰溪戍,笳吹铁关城。

阴云暮下雪,寒日昼无晶。直为怀恩苦,谁知边塞情。

刘长卿 代边将有怀 少年辞魏阙,白首向沙场。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

暮笳吹塞月,晓甲带胡霜。自到云中郡,于今百战强。

吕温 道州城北楼观李花 夜疑关山月,晓似沙场雪。曾使西域来,幽情望超越。

将念浩无际,欲言忘所说。岂是花感人,自怜抱孤节。

郑巢 送边使 关河度几重,边色上离容。灞水方为别,沙场又入冬。

曙雕回大旆,夕雪没前峰。汉使多长策,须令远国从。

郑准 代寄边人 君去不来久,悠悠昏又明。片心因卜解,残梦过桥惊。

圣泽如垂饵,沙场会息兵。凉风当为我,一一送砧声。

开元宫人 袍中诗 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

蓄意多添线,含情更著绵。今生已过也,结取后生缘。

虚中 芳草 绵绵芳草绿,何处动深思。金谷人亡后,沙场日暖时。

龙鳞藏有瑞,风雨洒无私。欲采兰兼蕙,清香可赠谁。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李咸用 关山月 离离天际云,皎皎关山月。

羌笛一声来,白尽征人发。嘹唳孤鸿高,萧索悲风发。

雪压塞尘清,雕落沙场阔。何当胡无人,荷戈朝凤阙。

张说 巡边在河北作 去年六月西河西,今年六月北河北。沙场碛路何为尔,重气轻生知许国。

人生在世能几时,壮年征战发如丝。会待安边报明主,作颂封山也未迟。

祖咏 望蓟门 燕台一望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刘方平 寄严八判官 洛阳新月动秋砧,瀚海沙场天半阴。出塞能全仲叔策,安亲更切老莱心。

汉家宫里风云晓,羌笛声中雨雪深。怀袖未传三岁字,相思空作陇头吟。

常建 塞下曲四首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王翰 凉州词二首 蒲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顾况 临海所居三首 此是昔年征战处,曾经永日绝人行。千家寂寂对流水,唯有汀洲春草生。

李益 塞下曲 秦筑长城城已摧,汉武北上单于台。古来征战虏不尽,今日还复天兵来。

李益 暮过回乐烽 烽火高飞百尺台,黄昏遥自碛西来。昔时征战回应乐,今日从军乐未回。

李端 宿石涧店闻妇人哭 山店门前一妇人,哀哀夜哭向秋云。自说夫因征战死,朝来逢著旧将军。

武元衡 塞外月夜寄荆南熊侍御 南依刘表北刘琨,征战年年箫鼓喧。云雨一乖千万里,长城秋月洞庭猿。

杜牧 题木兰庙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刘长卿 相和歌辞·从军行六首 目极雁门道,青青边草春。一身事。

《史记》中描写战争的片段史记中有哪些描写古人战争

  《史记》中的战争场面描写五彩缤纷,波澜壮阔。与《左传》《汉书》等正统史传相比,其战场描写既有数量上的增加,更有质量上的提高,呈...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