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六味地黄丸简介
六味地黄丸为方名,同名方约有4首。常用方为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记载的滋补肝肾,并补脾阴的著名补阴方剂。
六味地黄丸源于张仲景的肾气丸,但实质上出自崔氏八味丸,比张仲景要早一些,因记载于《金匮要略方论》中,多被称为金匮肾气丸。钱乙在肾气丸的基础上去掉偏于补阳的药物桂枝附子,形成六味地黄丸。地八山山四,苓泽丹皮三,为经典组方及用量的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一部规定六味地黄丸处方组成为:熟地黄160g,山茱萸80g,牡丹皮60g,山药"80g,茯苓60g和泽泻60g,粉碎成细粉,每100g粉末加炼蜜8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记载有此中成药的部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成药的药典标准。
详见百科词条:六味地黄丸 [ 最后修订于2017/5/1 19:25:50 共16421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Gdertn) Iibosch.的块根,经加工炮制而成。通常以酒、砂仁、陈皮为辅料经反复蒸晒,至内外色黑油润,质地柔软粘腻。切片用,或炒炭用。
性能 甘,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 补血养阴,填精益髓。
应用
1.血虚诸证。本品甘温质润,补阴益精以生血,为养血补虚之要药。常与当归、白芍、川芎同用,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及月经不调、崩中漏下等,如四物汤(《和剂局方》);若心血虚心悸怔忡,可与远志、酸枣仁等安神药同用;若崩漏下血而致血虚血寒、少腹冷痛者,可与阿胶、艾叶等补血止血、温经散寒药同用,如胶艾汤(《金匮要略》)。
2.肝肾阴虚诸证。本品质润入肾,善滋补肾阴,填精益髓,为补肾阴之要药。古人谓之“大补五脏真阴”,“大补真水”。常与山药、山茱萸等同用,治疗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遗精、盗汗、耳鸣、耳聋及消渴等,可补肝肾,益精髓,如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亦可与知母、黄柏、龟甲等同用治疗阴虚骨蒸潮热,如大补阴丸(《丹溪心法》)。本品益精血、乌须发,常与何首乌、牛膝、菟丝子等配伍,治精血亏虚须发早白,如七宝美髯丹(《医方集解》);本品补精益髓、强筋壮骨,也可配龟甲、锁阳、狗脊等,治疗肝肾不足,五迟五软,如虎潜丸(《医方集解》)。
此外,熟地黄炭能止血,可用于崩漏等血虚出血证。
用法用量煎服,10~30g。
鉴别用药地黄始见于《神农本草经》,现临床使用有鲜、生、熟三种。均有养阴生
津之功,而治阴虚津亏诸证。鲜地黄甘苦大寒,滋阴之力虽弱,但长于清热凉血,泻火除烦,多用于血热邪盛,阴虚津亏证;生(干)地黄甘寒质润凉血之力稍逊但长于养心肾之阴,故血热阴伤及阴虚发热者宜之;熟地黄性味甘温,入肝肾而功专养血滋阴,填精益髓,凡真阴不足,精髓亏虚者,皆可用之。
使用注意 本品性质粘腻,较生地黄更甚,有碍消化,凡气滞痰多、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者忌服。重用久服宜与陈皮、炒仁等同用,防止粘腻碍胃。
古籍摘要
1.《医学启源》;“熟地黄……补血虚不足,虚损血衰之人须用,善黑须发。”
2.《本草纲目》:“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
3.《药品化义》:“熟地,藉酒蒸熟,味苦化甘,性凉变温,专人肝脏补血。因肝苦急,用甘缓之,兼主温胆,能益心血,更补肾水。凡内伤不足,苦志劳神,忧患伤血,纵欲耗精,调经胎产,皆宜用此。安五脏,和血脉,润肌肤,养心神,宁魂魄,滋补真阴,封填骨髓,为圣药也。”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梓醇、地黄素、甘露醇、维生素A类物质、糖类及氨基酸等。
2.药理作用:地黄能对抗连续服用地塞米松后血浆皮质酮浓度的下降,并能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地黄煎剂灌胃能显著降低大白鼠肾上腺维生素C的含量。可见地黄具有对抗地塞米松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抑制作用,并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六味地黄汤对大鼠实验性肾性高血压有明显的降血压、改善肾功能、降低病死亡率的作用。六味地黄汤明显对抗N-亚硝基氨酸乙脂诱发小鼠前胃鳞状上皮细胞癌的作用。
3.临床研究:熟地黄煎剂治疗高血压,血压、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有下降,且脑血流图和心电图也有所改善(熟地黄炮制加酒与否科研成果鉴定书,19806)。用复方五子地黄口服液治疗男性不育症总有效率为84%。(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4):209)。
地黄的传说
蜜蜜罐是一种淡紫色的草花。花形似罐,花蕊蜜甜,庄稼人就给它起了个名儿,叫蜜蜜罐,也有叫它酒壶花的。每年四五月间,花开了,甜香四溢,招惹得那蝶儿蜂儿,纷至沓来。它们吸起蜜来,连朝大的屁股也不要了。急得抢蜜的孩子们,不得不把它们推到一边,换上自己的嘴巴,便贪婪地吮吸起来。那时农家的孩子们,吃不上糖,吸阵子蜜蜜罐,倒也够甜半大了。
知道吗,这蜜蜜罐就是名贵的中草药--地黄开的花朵!
地黄,土名婆婆丁,俗称老婆子脚。多年生草本。叶,长圆,有皱纹,像绒布。根,**,块状。这味药,除含多种氨基酸,还含有甘露醇,环烯醚萜苷类。秋季收获。新挖者,为鲜地黄,性寒,味甘苦,有清热、凉血止血之功能;烘焙后,为生地,性寒,味甘苦,有滋阴补血之功能;再经黄酒浸泡蒸煮后,为熟地,性微寒,味甘,有补肾阴、益精血之功能。
这味药,以河南怀庆产者为上品,是蜚声海内的四大怀药之一
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方为方名,即《医方考》卷三之滋阴八味丸。又名知柏八味丸、知柏地黄丸(《症因脉治》卷一)。
中成药知柏地黄丸的主要成分为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茯苓、泽泻、山药。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载有知柏地黄丸的部颁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知柏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浓缩丸)的药典标准。
详见百科词条: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方 [ 最后修订于2017/6/3 10:41:56 共9115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九蒸九晒熟地黄是以生地黄(河南焦作地区所产“怀地黄”最佳,为四大怀药之一)为原料经过九蒸九晒,外观由原来的**变为黑色,味道由苦变甘,由原来的凉血药变为补血药。在制作时选取个大的生地黄,洗净放置缸内,加黄酒进行搅拌均匀,封闭该容器,使生地黄闷在该容器内直到生地黄闷润至将黄酒吸尽;置笼屉内用武火加热,同时还要用容器收集流出的地黄汁,第一蒸蒸至48小时至生地黄发虚发黑为度,取出发虚发黑的熟地黄,晒一天,拌入容器收集的熟地汁和黄酒,再蒸24小时,取出,再晒一天,如此反复,蒸晒八次,至第九次将黄酒与砂仁粉一起拌入,蒸24小时,以蒸制至内外漆黑,具有黑如漆、光如油、甘如饴的优点。
现在很多加工的熟地为了省时减工都简化了熟地的制作工序,根本做不到真正的九蒸九晒,而只有经过真正九蒸九晒的熟地黄才能增加其和血、温补之功效还可以避免其腻膈之弊端。阿胶补心血,熟地补肾血。《本草纲目》记载熟地黄: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谢谢采纳!
组成阿胶(炙)3两,艾叶(熬)3两,芍药3两,干地黄3两,当归2两,干姜2两,芎藭2两,甘草(炙)2两。
来源《千金翼》卷二十。
主治男子绝伤,或从高堕下,伤损五脏,微者唾血,甚者吐血及金疮伤经内绝;妇人产后及崩中伤下血多,虚喘欲死,腹痛下血不止。
用法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去滓,纳胶令烊,分再服;羸人3服。
胶艾汤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七。
组成熟地黄 艾叶(炒) 当归 甘草(炙) 芍药川芎阿胶(炙) 黄耆各30克
用法上锉为散。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主治妊娠不问月数深浅,因顿仆胎动不安,腰腹痛。
加减胸中逆冷,加生姜5片,大枣3枚。 来源《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引《小品方》。
组成阿胶6克 艾叶6克
用法上二味,以水5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
功用养血安胎。
主治妊娠受伤,下血腹痛。 处方 阿胶(碎炒燥)、川芎、甘草(炙),各二两;当归、艾叶(微炒),各三两;白芍药、熟干地黄,各四两。
炮制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治劳伤血气,冲任虚损,月水过多,淋沥漏下,连日不断,脐腹疼痛,及妊娠将摄失宜,胎动不安,腹痛下坠。或劳伤胞络,胞阻漏血,腰痛闷乱,或因损动,胎上抢心,奔冲短气,及因产乳,冲任气虚,不能约制,经血淋沥不断,延引日月,渐成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水一盏,酒六分,煎至八分,滤去渣,稍热服,空心,食前,日三服。甚者连夜并服。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 干地黄3钱,阿胶1钱,川芎1钱,艾叶1钱。
功能主治 妇人经脉不通。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大盏,酒半盏,煎至8分,不拘时候温服。后服鳖甲散。
摘录 《理伤续断方》 处方 阿胶1钱,白芍1钱,熟地黄1钱,艾叶3钱,川芎8分,大枣3枚。
功能主治 妇人经来几点而止,过5-6日或10日又来几点,1月之内常行2-3次,面色青黄。
用法用量 水煎,空心服1-2剂,次服紫金丸
摘录 《竹林女科》卷一 处方 当归5钱,芍药(炒)1钱,地榆(炒)1钱,熟地8钱,川芎2钱,阿胶(炒)3钱,艾叶5分,甘草4分。
功能主治 孕妇胎动不安兼漏血。
摘录 《灵验良方汇编》卷上 处方 阿胶、艾绒、川芎、甘草、当归、白芍、熟地、赤石脂、地榆、菖蒲(一用蒲黄)、小蓟(一用苏木)。
功能主治 妇人冲任虚损,崩伤淋沥,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 水1钟,酒半钟,煎服。
摘录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一 别名 胶艾芎归汤、胶艾当归散
处方 阿胶2两,川芎2两,甘草(炙)2两,艾叶3两,当归3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妊娠胞阻。胎动下血在8-9月内,及半产后因续下血不绝。
用法用量 胶艾芎归汤(《医学入门》)卷八)、胶艾当归散(《医学正印》卷下)。冷痛,加干姜2两。
摘录 《普济方》卷三三七引《指南方》 别名 地黄汤、胶艾芎归汤
处方 川当归2两,熟地黄2两,艾叶2两,阿胶(炒)3两,川芎3两(1方无地黄有甘草;1方加人参、白茯苓)。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妇人妊娠顿仆伤胎,腰腹疼痛,或胎上抢心,或下血不止,或短气欲死。
用法用量 地黄汤(《圣济总录》卷一五八)、胶艾芎归汤(《济阴纲目》卷八)。一方腹痛甚者,加杜仲、地骨皮。
摘录 《胎产救急方》引《杨氏产乳方》(见《医方类聚》卷二二四) 出处:《金匮要略》
备注:又名:芎归胶艾汤
总 结:半产漏下
组 成:阿胶、芎藭、甘草、艾叶、当归、芍药、干地黄
条文: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着,有妊娠下血着,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 之。
主 治:1治妇人漏下,或半产后下血不绝。
2或妊娠下血,腹痛为胞阻。
3亦治损伤冲任,月水过多,淋沥不断。
加 减:(1)严氏治胎动经漏,腰痛腹满,抢心短气,加黄耆。
(2)千金翼治从高坠下,损伤五脏吐血,及金疮经肉绝者,加干姜。
归 经:此足太阴厥阴药也。
方 义:(1)四物:以养其血。
(2)阿胶:以益其阴。
(3)艾叶:以补其阳。
(4)和以甘草,行以酒势,使血能循经养胎,则无漏下之患矣。
又附方:(1)一方加干姜三两。
(2)阿胶一斤,蛤粉炒,艾叶数茎,亦名胶艾汤,治胎动不安,腰腹疼痛,或胎上抢
心,去血腹痛。
(3)指迷方加秦艽。
煎服法:水五升,酒三升,煮取三升,内阿胶烊化,服。
古籍中的六味地黄丸简介
本文2023-11-02 06:18:2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2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