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代表书目
1、《山海经校注》,袁珂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诗经注析》,程俊英、蒋见元注析,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诗经》全注本,如陈子展《诗经直讲》等)
3、《楚辞补注》,(宋)洪兴祖补注,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楚辞》全注本)
4、《春秋左传注》,杨伯峻编著,中华书局。
5、《论语新解》,钱穆注解,三联书店。(亦可用其他《论语》全注本)
6、《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
7、《老子校释》,朱谦之校释,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老子》全注本)
8、《庄子集释》,(清)郭庆藩集释,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庄子》全注本)
9、《史记》,(西汉)司马迁著,中华书局。
10、《汉书》,(东汉)班固著,中华书局。
11、《三曹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2、《乐府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3、《六朝文絜译注》,(清)许梿选,曹明纲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4、《曹植集校注》,赵幼文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5、《陶渊明集笺注》,袁行霈笺注,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陶渊明集》全注本)
16、《世说新语校笺》,徐震堮校笺,中华书局。(或用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
17、《搜神记》,(晋)干宝著,汪绍楹校注,中华书局。
18、《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亦可用其他大型唐诗选注本,包括沈德潜的《唐诗别裁》,乃至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陈伯海《唐诗汇评》)
19、《唐宋词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20、《李太白全集》,(清)王琦注释,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李白集》全注本,乃至各种规模较大的《李白诗选》)
21、《杜诗镜铨》,(清)杨伦撰,上海古籍出版社。(亦可用其他《杜甫集》全注本,乃至各种规模较大的《杜甫诗选》)
22、《王维集校注》,陈铁民校注,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王维集》全注本,乃至各种规模较大的《王维诗选》)刘学锴、余恕诚撰、中华书局出版的《李商隐诗歌集解》)
23、《唐宋八大家文选》,牛宝彤选,甘肃教育出版社。(亦可用类似选本,或高海夫主编、三秦出版社出版的《唐宋八大家文钞校注集评》)
24、《古文观止译注》,(清)吴调侯、吴楚材选,李国章等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5、《唐人小说》,汪辟疆校录,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本。
26、《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27、《宋词三百首》,朱孝臧选编,唐圭璋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8、《苏轼选集》,王水照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9、《陆游诗选》,游国恩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30、《稼轩词编年笺注》(修订本),邓广铭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1、《资治通鉴》,司马光著,中华书局。
32、《全元散曲》,隋树森辑,中华书局。
33、《明诗选》,杜贵晨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亦可用其他明诗选本,如《明诗别裁》之类)
34、《清诗精华录》,钱仲联、钱学增选注,齐鲁书社。(亦可用其他清诗选本,如《清诗别裁》之类)
35、《近代诗钞》,钱仲联编辑,江苏古籍出版社。(亦可用其他近代诗选本。)
36、《琵琶记》,(元)高明著,钱南扬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7、《西厢记》,(元)王实甫著,王季思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8、《牡丹亭》,(明)汤显祖著,徐朔方、杨笑梅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39、《桃花扇》,(清)孔尚任著,王季思等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40、《长生殿》,(清)洪升著,徐朔方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41、《三国演义》,(明)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亦可用其他版本,以下诸书同)
42、《水浒传》,(明)施耐庵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43、《西游记》,(明)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44、《红楼梦》,(清)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45、《儒林外史》,(清)吴敬梓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46、《聊斋志异》,(清)蒲松龄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47、《老残游记》,(清)刘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48、《孽海花》,(清)曾朴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49、《中国文化读本》,董乃斌主编,上海大学出版社。50、中国文学史,在章培恒、袁行霈、郭预衡主编的三种或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中,任选一部通读。
5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见《鲁迅全集》,或单行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52、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疏证》,王国维著,马美信疏证,复旦大学出版社。
53、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54、闻一多《唐诗杂论》,见《闻一多全集》,开明书店。亦有其他版本及单行本。
55、钱钟书《七缀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56、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上海古籍出版社。
57、《中国历代文论选》(四册),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58、《文心雕龙注》,范文澜撰,人民文学出版社。(亦可用其他《文心雕龙》全注全译本)
59、《诗品集注》,曹旭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60、《沧浪诗话校释》,郭绍虞撰,人民文学出版社。
61、《艺槪》(清)刘熙载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62、《人间词话》,王国维著,人民文学出版社。(此书有多种注释本,均可参用)
63、《经典常谈》,朱自清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64、《经子解题》,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5、《诗词格律》,王力著,中华书局。
66、《书目答问补正》,张之洞著、范希曾补正,上海古籍出版社。
67、《中国目录学史》姚名达著,上海书店出版社。
68、《中国古典小说导论》,夏志清著,安徽文艺出版社。
《全唐诗》,清彭定求、杨中讷等奉敕编。计900卷,收2200余人48900首诗,搜罗广博,虽零星篇章单句也莫不收入,是迄今为止古典诗歌总集中篇幅最大、影响最广的一种,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唐诗面貌,对研究我国唐代的历史、文化和文学有极大参考价值。编排略依唐史序例,世次以登第、入仕、卒岁为主或以赠答唱和之人先后附入,无爵里世次可考者另编。郊庙乐章及乐府歌诗、释道、外国、名媛、仙鬼、联句、填词、谣谚、酒令、蒙求另编。诗前小传但略序其人历官始末。诗集有善本可校者详加校定,一诗而互见数集者,止于题下注一作某诗。因仓促成书,有误收、漏收、重出、小传舛误、编次不当等失误。河南大学唐诗研究室编《全唐诗重编索引》和杨建国编《全唐诗“一作”校证集稿》可为参考。中华书局1960年出版了王仲闻等人的点校本,并附日本河世宁纂辑的《全唐诗逸》三卷(据《知不足斋丛书》本),概以卷分,全书前加卷次、作者目录,每一分册前编加诗篇目录,以便查检。1992年,中华书局曾将王重民的《补全唐诗》、《补全唐诗拾遗》,孙望的《全唐诗补逸》,童养年的《全唐诗续补遗》、陈尚君的《全唐诗续拾》合为《全唐诗补编》一书出版。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1960年点校本
《唐诗三百首》,清孙洙(别号蘅塘居士)以清沈德潜编《唐诗别裁集》为底本选汰编成的唐诗选集。六卷(或作八卷)。选75位诗人(不包括无名氏二人)三百一十首诗。分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乐府编排,突出盛唐,兼顾初、中、晚唐,多为名家名作,简要而有代表性,方便习诵,流传极广。注本较多,以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的清人陈婉俊的补注为简明切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于每诗有说明,并附作者简介。
推荐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唐诗别裁》,清沈德潜编选。二十卷,选诗一千九百余首,包含各家重要作品。初名《唐诗宗》,后以杜甫《戏为六绝句》之六“别裁伪体亲风雅”句改现名,表示编者已经剔除“伪体”。书前凡例详细论及各种体制、流派,分体编排,于诗人均有概括评价,并有按语、眉批、注释,简要精当。是旧时很有影响的唐诗选本。
推荐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校订本
《宋诗钞》,清吴之振、吕留良、吴自牧编。106卷,录百家,实首八十四家,本无专集及有集而所选不满五首者皆摈斥在外,采掇英华,删除冗赘,集首冠以小传,详加品评考证。康熙十年(1671)刊行,但刻本缺文断句,错综互出。商务印书馆1914年影印,又排印清管庭芬、蒋光熙编《宋诗钞补》,不分卷。中华书局1986年合二为一,删除重复,统一异名,改正讹误,校点出版,统称《宋诗钞》。《四库全书》有清陈焯编《宋元诗会》100卷,可补遗漏。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1986年版
《全宋词》,唐圭璋辑。采用词集为底本,以善本、足本为主,虽零篇断句也加以搜集,计1330余家19900余首词、残篇530余首,考订作者时代和作品真伪,按时代先后编次,有小传、校勘和断句。书前列引用书目,书后有作者索引。之后,辑者又纂成《〈全宋词〉补遗》,载《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79年第1期。孔凡礼从明抄本《诗渊》中辑得400余首,编为《全宋词补辑》,由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1965年修订增补本
《魏武帝集》,三国魏曹操(谥号武帝)作。原作早佚。明张溥、近人黄节、丁福保分别辑有一卷本和四卷本。曹操的诗歌反映现实深刻,多直抒胸臆,表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激昂慷慨,气韵沈雄,语言质朴,形象鲜明。1959年,中华书局以丁本为底本点校出版《曹操集》最为完备,包括诗、文、《孙子注》、裴松之注、江耦《曹操年表》和《曹操著作考》。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1979年重印增补本
《曹子建集》,三国魏曹植作。植字子建,封陈王,谥思,故又题为《陈思王集》。原集早佚。宋人辑为十卷。清丁晏《曹集诠评》附逸文一卷、本传、年谱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黄节《曹子建诗注》二卷,汇集各家评释,征引繁富,辨伪严谨。曹植诗成就最高,辞赋、散文也不乏佳作。以曹操之死为界,其诗前期多抒发拯世济物的胸襟抱负,后期作品多揭露、抒写所遭受的迫害不幸,在艺术方面以汉乐府民歌为基础,更加辞藻华美,注重对仗和警句。
推荐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阮嗣宗集》,三国魏阮籍作,籍字嗣宗,曾官步兵校尉,后世多题《阮步兵集》。原集早佚。现行各本均后人搜辑,通行一卷,有诗、赋百余篇,其中最著名者为《咏怀》诗八十二首,多为不满现实和忧生之嗟。籍本有济世之志,但世情险恶,不得有为,故慷慨悲歌,使气命诗,艺术上又善用比兴,归趣难求,委婉曲折,难以情测。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黄节《阮步兵咏怀诗注》一卷,结合史实说诗,材料丰富,剖析仔细,时有新见。
推荐版本:《阮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点校本
《嵇中散集》,三国魏嵇康作。康曾官中散大夫,故名。原书十五卷,至宋仅存十卷。针对司马氏集团的虚伪礼教,嵇康公开“非汤武而薄周孔”而实则笃信力行,愤世嫉俗,清高自赏。擅长散文和四言诗,诗志趣高洁,峻切清远,风格秀逸;散文立论大胆,不同世俗,缜密透辟,生动形象。
推荐版本:鲁迅校《嵇康集》,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版
《陶渊明集》,东晋陶渊明作。门人私谥靖节先生,故后世又题《陶靖节集》或《靖节先生集》。陶渊明生处门阀制度全盛时期,虽有修齐治平、兼济天下的理想,终于不得不走上归隐独善、委化乖运的道路。陶诗多写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情景交融,平淡自然,浑厚完整,简洁含蓄。同时也未完全忘情政治,揭露和批判社会黑暗,歌颂神话、历史上的英雄。有宋李公涣笺注本十卷、清陶澍集注本等。王瑶的《陶渊明集注》按年编排,注释简明。
推荐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孟浩然集》,一名《孟襄阳集》,唐孟浩然作。唐代王士源编。三卷,辑诗二百八十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影印宋本。今人李景白《孟浩然诗集校注》(巴蜀书社1988年版)和徐鹏《孟浩然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附有传记、历代评论、著录考和作品系年等,比较完备。孟浩然布衣一生,诗歌以山水旅行和隐逸生活题材最多。山水诗描画入微,清幽闲远,间有雄浑壮逸之作。田园诗形象活跃,亲切质朴。其诗语气清亮,富于音乐美,朴素自然,淡雅疏朗,韵味醇厚,影响深远。
推荐版本:徐鹏《孟浩然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版
《王右丞集》,唐王维著。维曾官尚书右丞,故名。维字摩诘,又题作《王摩诘文集》。通行清人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二十八卷本,首录王缙《进王右丞集表》和《唐书》本传,末附诗评、画录、年谱等,校勘笺注非常审慎。王维兼具儒、释、道三家思想,最终由儒入佛,工诗文、绘画、书法和音乐。其诗题材包括游侠、边塞、政治、山水田园和抒情四类,体裁多样而以五律和五绝造诣最高,思想洒脱,情趣横溢,兼具阳刚和阴柔之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语言自然率真,清婉流丽,凝练传神。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版
《李太白集》,唐李白作,白字太白,故名。初为李阳冰所编《草堂集》,早佚。今本为宋人所编三十卷本。清王琦重编加注为《李太白诗集注》,注释详备,附以年谱、唐宋以来诸家评论、纪事等。今人研究著作有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等。白诗反映了盛唐时期广阔的现实生活,众体具备,各色兼长,想象大胆夸张,境界神奇莫测,雄奇奔放,气势磅礴,富于游仙色彩。
推荐版本:《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57年标点本
《杜工部集》,唐杜甫作。甫曾官检校工部员外郎。唐樊晃所编集子收诗仅二百九十余首,已佚。宋王洙编为二十卷,补遗一卷,成为定本。注本颇多,以清仇兆鳌二十五卷《杜少陵集详注》最为详备,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出版。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出版的清钱谦益《杜工部集笺注》(又名《钱注杜诗》)、1962年出版的杨伦《杜诗镜铨》、中华书局1961年出版的浦起龙《读杜心解》都是较好的注本。杜诗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融叙事、抒情、写景为一体,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警凝练。人称“诗史”。
推荐版本:清钱谦益《杜工部集笺注》(又名《钱注杜诗》),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
《昌黎先生集》,唐韩愈著,愈门人李汉编,四十卷。愈自谓郡望昌黎,世称昌黎先生,故名。宋人辑《外集》十卷、《遗文》一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了马其昶(通伯)校注的《韩昌黎文集校注》和钱仲联编纂的《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前者训诂文字,疏证史实,选录明清各家评语。后者辑有《诗话》。作为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愈约六经之旨而成功文,不平则鸣,表现自己个性的各个侧面,又以文为诗,议论入诗,笔力雄健,气势宏伟,硬语盘空,造境奇险,对宋诗产生了极大影响。
推荐版本: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白氏长庆集》,唐白居易作,因编于穆宗长庆年间而得名。白氏自谓著《长庆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和《续后集》五卷。现存影印宋本七十一卷。明人马调元刻本增附录一卷。另有《敦煌卷子本白氏诗集》一卷。白诗大致可分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四类,格调高超,境界深远,通俗平易,在当时即已传遍海内外,广为人咏诵。
推荐版本:顾学颉整理《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汇编清王琦选辑历代评、注的《李长吉歌诗汇解》、姚文燮注和方世举批注三种。李贺诗揭露时弊,感愤不遇,咏仙讽鬼,抒写艳情,构思巧妙,意境瑰丽,结构跳跃,风格奇特峭拔,语言精炼、传神、新颖,形成独具特色的“长吉体”。
推荐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李义山诗集》,唐李商隐作。商隐字义山,别号玉溪生,亦名《玉溪生诗集》。后人笺注以清冯浩《玉溪生诗笺注》最详。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出版,计编年诗四卷,不编年诗二卷,附年谱和诗话。李商隐诗于反映人民疾苦、揭露时政弊端外,多讴吟个人坎坷凄凉的身世,描写旖旎缠绵的爱情,伤感含蓄,以《无题》诗为代表,在艺术上体现为构思缜密、寄托遥深、隐晦难解、格律严整、语言清丽为特点。
推荐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唐宋诗举要》,高步瀛编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出版新式标点本。精选唐八十四家六百一十九首诗、宋十七家一百九十七首诗(包括金元好问十二首),所选诗人诗歌一定有代表性,其中李白、杜甫耳家占四分之一强。采用集注方式,多引原始资料对作家评传、作品解说、历史事实、地理沿革和典章制度等详加注释,态度严谨,参以己见,多所发明。由于编者思想意识局限,本书在编选标准、评注言论方面多有缺陷,读者阅读时应该加以审辨取舍。
推荐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花间集》,现存最早词集,五代后蜀赵崇祚编,欧阳炯序,十卷,选唐、五代十八家词五百首,除温庭筠外皆为蜀人。词多写统治阶级花天酒地生活,风格柔靡艳丽,后世称为“花间派”。若干写南方风情作品,语言清新优美。序文为第一篇词论,追溯歌词的起源和演变,指出歌辞与诗区别的特征即“镂玉雕琼,拟化工而迥巧;裁花剪叶,夺春艳以争鲜”,对了解词的产生和发展有帮助。
推荐版本:李一氓《花间集校》,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全唐五代词》,曾昭岷、曹济平、王兆鹏、刘尊明编撰。本书为唐五代曲子词总集,旨在网罗放佚,存词存人,按词人生年先后排列,虽断章残句亦加拾遗,分两部分:正编收录倚声制词之曲子词,分唐词、易静词、五代词和敦煌词四卷,副编收录难以考定诗词之作、明清词集、词谱、词话所载入乐的声诗及被改加词调的乐府或绝句等,为唐五代作品、敦煌作品二卷。有作者小传、校记、本事和考辨。末附《宋元人依托唐五代人物鬼仙词》和《误收误题唐五代人词存目》。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1999年12月版
《南唐二主词》,五代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著。后人辑录成书,一卷。王国维校补,另增《补遗》一卷、《校勘记》一卷,收入《海宁王忠壳公遗书》,比较详善。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了王仲闻撰写的《南唐二主词校订》,附散见于各书之中的有关评语、本事和近人考证材料,又于1958年出版了詹安泰编注的《李璟李煜词》。李璟词作用语清新,造景幽丽,抒情哀婉。李煜词前期多叙歌舞升平之欢娱,后期写亡国之痛、故国之思,皆一任性情,直抒胸臆,以白描勾勒,形象鲜明,洁净晓畅,清新自然,高标五代,在词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推荐版本:詹安泰编注《李璟李煜词》,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乐章集》,北宋柳永词集。三卷,续添曲子一卷。通行明毛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本和近人朱孝臧《疆村丛书》本。朱本最佳。柳永以风流文采名世,也以此被官场排斥。其词多写都市文明与市民生活,尤以抒写离人思妇羁旅行役为最,长于铺叙白描,构思缜密,布局完整,以通俗流利、新鲜活泼、富于音乐性的语言发展了长调慢词,在当时影响极大。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1994年版薛瑞生校注本
《东坡诗集》,北宋苏轼作,五十卷。今人孔凡礼以清冯应榴《苏诗合注》(五十卷)和清王文浩《苏文忠公诗集编注集成》(四十六卷)为底本校点。苏轼兼工诗词散文,现存诗作二千七百余首,题材广泛,最脍炙人口的是写景诗和理趣诗,还有反映民生民意、时事政治、审美主张、追和古人的作品,早年偏于奔放,中期最为斑斓,晚年趋于恬淡,各体均有,以古体和七言为多,而七言长篇和绝句最出色,别开生面,波澜壮阔,变化多端,如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1982年版
《东坡乐府》,北宋苏轼词集,以号东坡居士名。二卷。元延祐七年(1320年)叶曾云间南阜草堂刻印。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影印。龙榆生《东坡乐府笺》重新排比笺释,前有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辑各家评语。商务印书馆1958年出版线装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影印。苏轼扩大了词的题材,突破男女之情、离愁别恨的藩篱,开豪放一派,咏史怀古,议论时事,描写山水,同时也因政治失意和佛老影响,时时流露出出世虚无的思想。
推荐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5月点校本
《宋词三百首》,原署上彊村民(近人朱孝臧)编,选两宋七十九家词人二百八十三首词,按帝王、文士、女流编排,以天然浑成为主旨,选词精粹。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3月出版唐圭璋《宋词三百首笺注》,包括作者简介、注解和评笺,版本较好。笺者引征二百余种书籍,爬梳遗逸,彰显作者,广采博收,汇集诸评,辨析正误,注释精当。
推荐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重印本
《绝妙好词》,南宋周密编,七卷,选南宋自张孝祥至仇远一百三十二家词作近四百首,较广较精,文献价值很高。选者为词坛名家,词风轻柔园腻,故择取严格,多选相类婉丽之作,不能反映南宋词作全貌。清人查为仁、厉鹗作注,合为《绝妙好词笺》,有作者小传和资料、词本事、题解和总评。光绪年间刻本附有余集编《绝妙好词续钞》一卷和徐懋再编之《续钞补录》一卷。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1957年《四部备要》重印本
《千家诗》多家选本。①全名《分门类纂唐宋时贤千家诗选》,南宋刘克庄编,选唐、五代、宋诗而以宋为主。克庄号后村居士,故亦称《后村千家诗》。②题明人王相选注《新镌五言千家诗》。③题宋谢枋得选、王相注《重订千家诗》(七言)。④题谢枋得精选《千家诗》,分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四卷。题材广泛,篇幅短小,浅显易解,是旧时流传极广的启蒙读物。
推荐版本:东海文艺出版社1957年版
《宋诗别裁》,原名《宋诗百一钞》,清张景星、姚培谦、王永琪编选,八卷。后人将其与沈德潜所编唐、明、清三朝别裁合刊为《五朝诗别裁集》,改现名。收宋一百三十七家诗人六百四十五首诗,按体裁分为五言古体、七言古体、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排律、五言和七言绝句,注意兼收不同诗人流派作品,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宋诗各体、流派的面貌。但由于选者强调“比兴深婉”、“宫商协畅”,崇奉理学,选诗不精,比较粗糙,仅有圈点,没有小传和评语,疏于考证修订,文字时有讹误。
推荐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选唐代一百三十三家、六百三十余首诗歌,兼顾思想性和艺术性,按时代先后排序。小传扼要叙述诗人生平和创作特点,注释注意解决作品疑难和关键,评议、纠订旧说谬误。余冠英、王水照的《前言》对唐诗繁荣的原因、特点和发展过程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论述。一些关于诗义的解说或可讨论。
推荐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唐诗鉴赏辞典》,萧涤非、程千帆、马茂元等撰。搜集一百九十多位诗人一千一百零五首诗歌,按诗人生年先后编排,生年无考者以在世年代先后为序,作品一般依《全唐诗》次序排列,必要时按编年略作调整,兼收并蓄,比较完整地体现了唐诗全貌。国内外古典文学专家、学者逐篇撰写赏析文章,颇多胜解,清晰明了,繁简适中,反映了近年唐诗研究的新成就。插有相关书画作品三十二幅。附有诗人小传、年表、唐诗书目、名句索引、诗体诗律简释、篇目笔画索引、唐代政区形势图、唐西京长安城坊图和唐西京长安附近详图等资料。本书规模宏大,装帧精美,将文学鉴赏与工具书融为一体,是辞书编纂成功的新尝试。
推荐版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
《宋诗选》,钱钟书选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校。选两宋八十一位诗人三百七十五首诗,简单介绍作者生平、成就、风格和所属流派。选诗既有反映社会现实、抒发爱国情怀的作品,也有描写自然风光、个人情趣的诗歌,标准严格而能兼顾,使读者可见宋诗全貌。征引博洽,注释详细,见解精辟,尤重艺术分析。《序》阐述了宋诗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特征,全面评价了宋诗的成就和局限。是一个很有学术价值的版本。遗憾的是漏选了诸如文天祥《正气歌》、《过零丁洋》之类习诵人口的篇章。
推荐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宋诗鉴赏辞典》,本书收二百五十三位诗人一千零四十题作品,计一千二百五十三首,在突出大家的同时,兼收并蓄各派诗人作品,以作家生年先后为序,生卒年无考者按在世年代,同一诗人作品大致以编年顺序排列,比较能够反映宋诗全貌。国内宋诗研究者撰写赏析文章,知人论世,阐发意蕴,各抒己见,不拘一格。书前有《出版说明》、《凡例》、《论宋诗(代序)》和《篇目表》。收集相关字画插图三十余幅。书后附诗人小传、诗人年表、宋诗书目、名句索引、篇目笔画索引以及北宋、南宋政区形势图等资料。本书规模宏大,装帧精美,将文学鉴赏与工具书融为一体,是《唐诗鉴赏辞典》的姊妹篇。
推荐版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12月版
《唐宋名家词选》,龙榆生编选。收录唐宋九十四家七零八首词,在思想、艺术、风格、流派方面均具代表性,兼收若干七绝以见诗、词递变轨迹。对词的句读和韵位加以标注,以见格律,又别创符号置于字下,藉代词谱。节录正史或酌采旧闻以为传记,并酌录前人评语作为参考,直接引用的参考资料概注卷目,间接引用者也注明书名,甚为严谨。
推荐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2月新1版
《唐宋词选释》,俞平伯编选。录自唐迄南宋二百五十一首词,分三卷:上卷为唐、五代词,包括唐、花间、南唐三部分,八十七首;中卷题为“宋之一”,下卷题为“宋之二”,相当于北宋和南宋,一百六十四首。因选者意在体现词家风格特色和词的发展途径,供古典文学研究者参考之用,故选法较一般普及性选本稍宽。作品前后有作者小传和详细注释。
《金元明清词选》,夏承焘张璋编选,吴无闻、黄畲、周笃文注释。共选金词二十八家五十首,元词五十一家八十一首,明词六十一家一二○首,清词八十七家二一四首。取材以思想健康、艺术性强者为主,思想无害而艺术性较高、影响较大者也酌予收录。**、病态的概不阑入。所录作品原文择善而从,重要异文酌加说明。简要注释以征举典实、疏通文意为主。词前附作者小传,生卒不详者略依科第交游定其先后。词后题解介绍作品背景或艺术特点,间予收录重要评语和轶闻。
推荐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1月版。
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諡文靖。 韦庄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为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其家族至韦庄时已衰,他父母早亡,家境寒微。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为人疏旷不拘,任性自用。
咸通四年(863年),曾在昭义节度使、检校礼部尚书、太原尹、北都留守刘潼府中当差。
乾符五年(878年),长安应试不利,更名为韦庄。
广明元年(880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不第,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至中和二年(882年)始离长安赴洛阳。
中和三年(883年),入镇海军节度使周宝府中任职。
光启元年(885年),为赴宝鸡“迎驾”卜居衢州。次年,出发前往宝鸡,听闻唐僖宗已到兴元(今陕西汉中),亦尾随而至。
此后沿渭、黄河而返,在孟津上岸,原计画由许昌东南方向经安徽直达润州,不料七月间(桂花时)秦宗权攻占许州(今许昌),杀节度使鹿晏弘。看来此路不通,韦庄改变了计画沿黄河东去开封,打算从开封南下返回润州(河南开封)。不幸此时润州周宝后院起火,手下大将张郁醉酒后叛乱。在这种情形下,不宜返回浙西,只好又回到孟津。
大约在光启三年(887年)正月,许昌战事已毕,韦庄再一次来到许昌,打算按原计画由许昌走陆路返浙。又得知润州周宝因府中将领刘浩叛乱,逃往常州。据之,周宝已经不能再行依附,润州之事也无所牵挂,韦庄决定就此向北游历。他先来到河清县(今济源),又到泌阳小住。
韦庄由泌阳出发,登上太行山,直达山西境内的天井关(今山西晋城县南太行山顶)。
约在同年三月,韦庄路过太行山貂黄岭,从壶关开始向东行走。大约在四月份,途经林、辉州之间,打算从内黄县出发经山东返回浙西。不想在此得知江南硝烟又起。韦庄索性由此向北,一路来到了正定(今石家庄)。再向北,又到古北口(今北京密云县)长城。离开古北口,沿着长城一路向东,直达榆关(今山海关)。他以山海关为北游的拐点向西返回,至蓟(今京)杭(杭州)大运河乘船返回南方。
约同年秋,途经清河县,在此上岸后得知,江南战事已毕,决定就此返回浙西,遂经山东境内,直达徐州。在徐州稍作停留。
光启四年(888年)春,乘船沿中运河到达扬州,在此上岸稍歇。在客栈遇见一个见面熟的“饯客”,韦庄与他聊的很投机,从他的口中将扬州之战做了详细的了解,得知江南局势仍然不稳,就打算向南躲避。他打算先到石头城(南京)暂避一时。在石头城小住期间,游览了上元县,即今南京市区台城、蒋帝庙、长干里等地。后又沿江南下,经当涂县,向东到了苏州。再南下到湖州,继续南下至富春,经桐庐县,折向东到了绍兴,再向东到宁波。由此向西,又到西施故里暨阳县,再往西到了东阳。再往西,到婺州(今浙东金华)小住,由此返回卜居地衢州。
龙纪元年(889年)冬,他从衢州出发到江西,在边界处拜访了居士楚公,下一站到了信州(今饶州)。此后又沿信江逆流而上到了饶州(今鄱阳县),由此再向西北斜穿鄱阳湖到九江,寻访至庐山东林寺。接下又来到了南昌,由南昌再向南到抚州,从抚州向西行再到宜春。在此,韦庄取消了向西北方向到长沙的行程,转而向正西方向直接到了湘中即今湖南邵阳、娄底的交界处。此后又转向东南到了耒阳,由耒阳再向东向南到了赣州,由赣州准备返回。接下来,从赣州往东到西江(今会昌),再由此北上到建昌(今南城县)。
大顺二年(891年)秋,由建昌经信州(今上饶县)返回衢州。
景福元年(892年)秋,五十岁的韦庄准备长安应试。他从衢州出发,经江西信州、鄱阳、九江到湖北境内。先到达黄石,后抵达齐安郡(今黄冈县西北)。又经鄂州到夏口(今武汉)。
景福二年(893年)正月,到了商南(今陕西商南县)境内。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长安。不幸的是这次他又落榜了。韦庄听从黄滔的建议,立刻动身去河东道去找郑尚书。他出了潼关,乘船顺黄河向东,在垣县上岸,直奔绛州(今新绛)。又由此继续北上到了平陵(今文水县东二十五里),再渡过黄河到绥州(今陕西绥德)。离开绥州,韦庄乘船沿黄河边向南直到潼关,返回长安。
暮年及第
乾宁元年(894年),年近六十的韦庄终于得中进士,被朝廷任命为“草诏”的校书郎,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由于对时局中兴的期望值不高,韦庄又开始为“著身”而早做打算。
出使西蜀
乾宁三年(896年)春,韦庄先来到童年时居住过的下邽(今陕西渭南),随后北上来到鄜州(今陕西富县),辗转来到了宜君县。在此得到皇上诏令,才骑马匆匆相别而去。原来,西川王建与东川顾彦晖相互攻击,皇帝命令韦庄为判官,配合谏议大夫李询奉使入蜀,前往劝说西川节度使王建与东川节度使顾彦晖和解。到蜀后,王建并不理会皇上的诏书,仍然大战大败顾彦晖,占据了两川之地。对于韦庄来说,此次入蜀,却得到了王建的赏识。王建很希望招韦庄至自己的幕下,可韦庄并没有立即答应,仍在静观时局的变化。
光化二年(899年),韦庄除左补阙。在此期间主要干了与政局无关,却与历史文化传承相关的两件事。其一,在历史文化遗存上,与兄弟韦蔼合作编著《又玄集》,集中收录了“才子一百五十人,名诗三百首。”其中有妇女诗十九家,不但为诗集收录女子诗开了先例,也给妇女对中华文化事业的奉献作了充分的肯定;其二,是为虽未通过或参加科考,但其作品和能力都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历史人物,如李贺、贾岛、温庭筠、陆龟蒙等十人奏请,追赠为进士名誉或赠官。在这个问题上的重要意义有三:首先是体现了韦庄对当时科举中重试卷,轻能力弊病的纠正;其次是将选才仅以评判试卷为标准,扩大到与文化人能力相关的作品(当然包括质量两方面)及社会影响上;其三,从选才目的上,由单方面为朝政负责,转向兼顾为考生个人发展着想。
襄助王建
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宦官发动了宫廷政变,囚禁昭宗,假拟圣旨,立太子李裕为帝。听到这个讯息后,韦庄真的绝望了。其《赠云阳裴明府》:“已闻陈胜心降汉,谁为田横国号齐。”(田横,秦末起义首领,不肯称臣于汉)证明他已下了投靠王建的决心。王建非常高兴,当即命他为掌书记。据《唐诗纪事》载:朝廷“寻召为起居舍人,(王)建表留之。”
韦庄入蜀后,以保地方平安为已任。抚民方面,在任掌书记期间,有一个县令扰民,韦庄上书于王建说:目前“正当凋瘵(病)之秋,好安凋瘵;勿使疮痍之后,复作疮痍。”即不要使百姓生活雪上加霜的意思。在此兵荒马乱的年月,难得还有人为民着想,一时间被传为美谈。王建就此而任用韦庄为起居舍人。
在避免内战方面,韦庄又做了两件大事,一是阻止了蜀皇以“思为祖上报仇”为名征讨朱全忠,避免了发自于蜀内部的主动战争。如天祐元年(904年)八月,昭宗被朱全忠所杀,“高祖(王建)颇内怀兴复”,韦庄遂“以兵者大事,不可仓卒而行”进行劝阻。天祐三年(906年)韦庄被任以西蜀安抚使。
二是识破了朱全忠欲吞并蜀的诡计,避免了来自外部藩镇的被动战争。“梁(朱全忠)复通好高祖(王建),推高祖为兄”韦庄笑着说:“此神尧骄李密之意也(指李密投降李渊,后为李渊所杀一事)。”
天佑四年(907年)三月,唐王朝正式寿终正寝,哀帝被迫将皇位“禅让”给朱全忠,建国号梁,改元开平,以开封为国都,史称后梁。韦庄闻讯后,本着维护一方安宁的原则,与诸位将领共同劝进王建说:“大王虽忠于唐,唐已亡矣,此所谓天与不取也。”于是,率官吏民众大哭三天后,拥戴王建即皇帝位。韦庄从此晋升左散骑侍,判中书门下事等官。据《十国春秋》蜀国:“凡开国制度,号令,刑政,礼乐,皆由庄所定。”这一系列举措使得蜀地在最小程度上减轻了战乱之患,可谓功不可没。次年韦庄被委任为宰相,蜀之开国制度多出其手,后终身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
家族成员 十世祖:韦夐,字敬远,北周时学者,封逍遥公。九世祖:韦冲,隋朝时官至民部尚书,封义丰公。
八世祖:韦挺,唐朝时官至御史大夫,后贬象州刺史。
七世祖:韦待价,官至文昌右相。
六世祖:韦令仪,官至梁州都督。
五世祖:韦銮,唐高宗时官至宣城司法参军。
高祖:韦应物,著名诗人,官至苏州刺史。
曾祖:韦厚复。
祖父:韦彻。
父亲:韦韫。 主要作品
诗词都很有名,诗方面今传《浣花集》十卷。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 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阳,著《秦妇吟》。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但诗中对黄巢农民起义军颇多诋毁。后人将《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韦庄作品词语言清丽,多用白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情凝词中,读之始化,以至弥漫充溢于俯腑。其词无专集,散见于《花间集》、《尊前集》和《全唐诗》等总集中,近人王国维、刘毓盘辑为《浣花词》一卷,凡五十四首,盖取其诗集为名者也。代表作有《菩萨蛮》(一、四、五)、《浣溪沙(五)、《应天长》(二)、《荷叶杯》(一、二)、《清平乐》(三)、《谒金门》(二三)、《河传》(二)、《天仙子》(二、四)、《诉衷情》(一)、《女冠子》(一、二)、《木兰花》等。
文学地位韦庄在唐末诗坛上有重要地位。清代翁方纲称他“胜于咸通十哲(指方干、罗隐、杜荀鹤等人)多矣”(《石洲诗话》),郑方坤把他与韩偓、罗隐并称为“华岳三峰”(《五代诗话·例言》)。他前逢黄巢农民大起义,后遇藩镇割据大混战,自称“平生志业匡尧舜”(《关河道中》),因而忠于唐王朝是他思想的核心忧时伤乱为他诗歌的重要题材从而较为广阔地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悯耕者》、《汴堤行》对战乱中人民所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睹军回戈》、《喻东军》、《重围中逢萧校书》对当时屯居洛阳的援军残害人民、掳掠妇女的丑恶行径作了谴责,同时又对他们拥兵自重、未能积极镇压起义军表示不满。而《铜仪》、《洛北村居》、《北原闲眺》、《辛丑年》等诗,则反映了他对唐室“中兴”的热切期待;《闻再幸梁洋》、《江南送李明府入关》等诗,表示了他对离乱中的君主、皇族多所眷念;《咸通》、《夜景》、《忆昔》等作更抚今追昔,为唐王朝的衰微唱出了深沉的挽歌。他又有一些出色的怀古诗,如《台城》、《金陵图》、《上元县》等,在对南朝史迹的凭吊中,也寄寓着他对唐末社会动乱的哀叹,情调凄惋。此外,他还有一些诗如《思归》、《江外思乡》、《古离别》、《多情》等,反映了他长期四处飘泊,求官求食的境遇和心情。他的写景诗,如《题盘豆驿水馆后轩》、《登咸阳县楼望雨》、《秋日早行》等,取景疏淡,思致清婉,也有特色。他以近体诗见长。律诗圆稳整赡,音调响亮,绝句包蕴丰满,发人深省;而清词俪句,情致婉曲,则为其近体诗的共同风格。
韦庄的代表作是长篇叙事诗《秦妇吟》。此诗长达1666字,为现存唐诗中最长的一首。诗中通过一位从长安逃难出来的女子即“秦妇”的叙说,正面描写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称帝建国,与唐军反复争夺长安以及最后城中被围绝粮的情形。思想内容比较复杂,一方面对起义军的暴行多所暴露,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义军掀天揭地的声威及统治阶级的仓皇失措和腐败无能;一方面揭露了唐军迫害人民的罪恶,另一方面又夹杂着对他们剿贼不力的谴责。它选择典型的情节和场面,运用铺叙而有层次的手法,来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复杂矛盾,布局谨严,脉络分明,标志著中国诗歌叙事艺术的发展。韦庄因此诗而被称为“秦妇吟秀才”。由于某种忌讳韦庄晚年严禁子孙提及此诗也未收入《浣花集》,以致长期失传。20世纪初始在敦煌石窟发现。
韦庄与温庭筠又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温、韦词在内容上并无多大差别,不外是男欢女爱、离愁别恨、流连光景。但温词主要是供歌伎演唱的歌词,创作个性不鲜明;而韦词却注重于作者情感的抒发,如《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5首,学习白居易、刘禹锡《忆江南》的写法,追忆往昔在江南、洛阳的游历,把平生漂泊之感、饱经离乱之痛和思乡怀旧之情融注在一起,情蕴深至。风格上,韦词不象温词那样浓艳华美而善于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表达比较真挚、深沉的感情,如〔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女冠子〕“四月十七”、“昨夜夜半”等。他有些词还接受了民间词的影响,用直截决绝之语或写一往情深或写一腔愁绪。如〔思帝乡〕“春日游”的“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于率直中见郁结;〔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的“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以终老异乡之“誓”,更深一层地抒发思乡之苦。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韦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许昂霄《词综偶评》评韦词“语淡而悲,不堪多读”,都指明这一特点。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韦词高于温词,指出“端己词情深语秀”,“要在飞卿之上”;“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也是从这点着眼的。但韦词间有艳亵语,为其不足处。
本集和研究资料 《蜀梼杌》着录韦庄《浣花集》20卷。《补五代史·艺文志》着录《韦庄笺表》1卷、《谏草》2卷、《蜀程记》1卷、《峡程记》1卷、《韦庄集》20卷、《浣花集》5卷、《又玄集》5卷。今仅存《浣花集》及所选诗《又玄集》,余皆佚。
《浣花集》为韦庄弟韦蔼所编蔼序说韦庄在“庚子(880)乱离前”的作品,大都亡佚;到编集时他才蒐集到1000多首。然今传《浣花集》仅存诗200多首尚不足原编四分之一。此集有明正德间朱承爵刻本(《四部丛刊》即据以影印)和晚明汲古阁刻本,皆作10卷,大致以时地分卷,各卷篇数多少不均。《全唐诗》略加归并,编为5卷,内容全同。另《补遗》1卷,大概为后人于结集后所增补。
韦庄词向无专集。《全唐诗》从《花间集》、《尊前集》、《草堂诗余》等辑录54首。刘毓盘辑有《浣花词》1卷,共55首,刊入《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
近人向迪琮编有《韦庄集》,收韦诗300多首,词55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印行,较为通行。
关于韦庄生平事迹,《蜀梼杌》、《唐才子传》、《十国春秋》均有材料。近人曲滢生有《韦庄年谱》(北平清华园我辈语丛刊社1932出版)。今人夏承焘有《韦端己年谱》(见《唐宋词人年谱》,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新1版),资料丰富,考订精密,于韦庄一生行迹,钩稽颇详。
其中《菩萨蛮》(二)写江南春色,“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更兼有“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此情此景足使将欲远行的游子痛断人肠,由此词人有“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之劝词。此词情致缠绵,意象鲜明,堪称咏“江南春色”的诸多诗作中罕见之佳作。
韦庄的诗文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唐代·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宋词三百首 , 婉约 , 江南思乡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唐代·韦庄《台城》
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咏史怀古 , 写景抒情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唐代·韦庄《长安清明》
长安清明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清明节怀念查看更多韦庄的诗文>>
1978年《人民文学》六月号刊发第一组寓言。
1980年出版《智慧的葫芦》(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1年出版《黄瑞云寓言》(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5年出版《黄瑞云寓言》第二版(湖北少儿出版社)
1986年出版《历代抒情小赋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出版《魔镜》(黑龙江少儿出版社)
1990年出版《明诗选注》(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1年参与辑录《历代辞赋总汇》,任副主编。同年,出版《唐宋词名作选》(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2年出版《黄瑞云寓言》第三版(湖北少儿出版社)
1993年出版《金元诗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5年出版《老子本原》(人民文学出版社)。是年,《历代辞赋总汇》完稿,2400万字。
1997年出版《历代绝妙词三百首》和《两宋词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8年出版《黄瑞云寓言》第四版(湖北少儿出版社)和《明诗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9年出版《春天岛》(浙江少儿出版社)
2002年出版《诗苑英华》(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3年出版《长梦潇湘夜雨楼诗词集》《溪流集》(西塞山诗社)和《词苑英华》(湖北教育出版社) 附
附注:黄瑞云教授已退休,读者如需要联系,请用书信的形式。地址:湖北黄石市湖北师范学院 435002
本文2023-08-05 07:23:0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