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起源
艾文化由来已久,早在诗经时代,艾草就已经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先人对艾还赋予诸多美誉,如尊称长老的为“艾”;形容年轻美貌女性为“少艾”;《诗经》称保养为“保艾”;《史记》把太平无事也写作“艾安”等。可见先人对艾的厚爱。孟子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说七年之病很顽固,但三年以上的陈艾却能治愈它。民间曾留传“家有三年艾 郎中不用来”的颜语 。可见,人们对艾草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无论是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都肯定了它的药用价值。现在祖国医学的发展步履艰辛,很多人对中医感到迷惑,曲解它的理论。像中药的炮制、配伍,独特的药性理论,中医的辨病诊治都是我们先辈们留下的宝贵文化,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和接受的。就像艾叶,古人用来辟邪,并不仅仅是迷信,也有它的科学所在。
除了“驱邪”的说法,更重要的与古代人对端午时节的“保健”有关。传统民俗节日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其实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大节日。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且不说端午节是纪念我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也不说端午节最有气氛的划龙舟比赛,今天就说说艾叶这种神奇的植物和艾制品——“艾香”。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家家户户挂艾草,而且把艾草制成人形称为“艾人”悬于空中,或剪成虎形,妇人争相佩戴,用以辟邪驱瘴,因此也有人称端午节是中国古代的卫生节。
艾,又名家艾、艾蒿,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全国均产,但以湖北蕲州“蕲艾”最佳。夏季花未开时摘,生用、捣绒或制炭用。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 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因此,我国民间常用艾叶挂在门窗上驱虫杀菌。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味苦、辛,性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作用。
本品气香味辛,温可散寒,能暖气血而温经脉,为温经止血之要药,适用于虚寒性出血病症,由宜于崩漏。本品又能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尤善调经,为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克胞宫之要药。同时又为安胎之要药。若将本品捣绒,制的艾条、艾柱等,用以熏灸体表穴位,能温煦气血,通达经络,是温灸主要原料。 《名医别录》:主炙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又,艾,生寒熟热。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药性论》:能止崩血,安胎,止腹痛,醋煎作煎,治癣,止赤白痢,及五藏痔泻血。煎叶,主吐血。炒艾作馄饨,吞三、五枚。以饭压之良。长服止冷痢,又心腹恶气。取叶捣汁饮,又捣末和干姜末为丸,一服三十丸,饭压,日再服,治一切冷气,鬼邪毒气,最去恶气。
《本草纲目》: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炙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妙不可言。寒湿脚气人亦宜以此夹入袜内。
艾叶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草药可以就地取材,且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表明艾叶能明显缩短出血凝血时间,艾叶油对多种过敏性哮喘有对抗作用,具有明显的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体外实验证明,艾叶油对肺炎体外实验证明,艾叶油对球菌和大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艾叶熏烟对细菌和真菌亦有明显抗菌作用,用于空气消毒,可使菌落减少95%~998%。可见艾叶确能祛除毒气,除污浊,净化空气。同时,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这种平常无奇的菊科草本植物,是一味古老而神奇的良药。假若说“杏”是中医之花,那么“艾”便是中医之草了。据专家考证,艾叶用于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早在《千金方》和《本草纲目》中就已经有关于艾叶预防瘟疫的记载,在以后的历代本草中也均有记载。可见艾叶的药用价值之大。特别是艾叶烟熏时发出的烟气及挥发油可有效抑制多种病菌在空气中的传播而对人畜无害。《华商晨报》2005年5月4日就曾报道:艾叶烟薰可防治非典;《中国医药报》2005年12月23日也曾报道:预防禽流感可用艾叶烟薰法。由此可见艾叶烟薰确实能起到一定的预防和控制流行性疾病的作用。
然而,怎样才能将艾叶的作用得到更充分、更有效的发挥?怎样才能让它在城市人群的生活中得到更普遍的应用,经湖南省疾控中心的权威检验证明:艾叶在20立方米空间内的灭菌率达9949%,在60立方米室内对空气中自然菌的杀灭率为8886%,能有效抑制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和呼吸道细菌在空气中的传播。使用它既可以满足人们辟邪驱瘴的民俗需要,又可以预防流感,防治非典和禽流感。此外,它还具有清除室内异味,驱灭蚊虫的功效,所以它特别适合家庭、学校, 幼儿园、医院、办公室、卫生间、宾馆、酒店、娱乐包房、集体宿舍、新装修的房屋等需要洁净空气环境的居住、工作或娱乐场所。
从时令上看,端午将至,盛夏即将来临,气候多雨湿热,百虫滋生、百毒齐出、病毒流传,而人的体质相对较差,极易染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报告表明:在全球范围内多次爆发的大流感曾夺走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我国是流感的多发区,流感的流行或局部爆发基本上每年都会发生,每年有1亿多人遭受流感的困扰,因流感到医院就医者超过150万人。而且目前流感疫情也在全球蔓延,且成爆发性趋势;这个时节经常使用艾制品进行室内场所消毒、除菌很有必要。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1、艾灸的历史
灸的起源非常神奇。研究表明,原始人用火时,某一部位的病痛受到火的烘烤而感到舒适,便主动用火烧灼治疗更多的病痛,这就是最早的灸。艾草在古时候又叫冰台。古人在占卦之前,制冰取火,以艾为引。就在这种引天火的仪式氛围中,巫者从龟甲兆纹与人体的血脉中取得模拟想象,思索中医的火论与气论,进而产生了艾灸这种神奇的治疗方法。
俗话说,“家有艾火不求医”。艾灸,这种利用艾绒熏灼体表穴位,来固护阳气、调节气血的保健方法,起源于上古时期,古书云:“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灸之”,为什么艾灸在针药不到时能发挥效果呢?于振中介绍道:“大家都知道,是药三分毒,古人崇尚用针灸。而灸跟针相比,更具有优势。这里的‘针之不到’有两种解释,一是有些病用针效果不好,二是有些部位不能用针深扎。中医方法各自都有适用范围和局限,要互相弥补、互相帮衬,才能达到治病救人的效果。”
2、举例解析艾灸原理
于振中说,中医讲“风、寒、暑、温、燥、火”六大邪气,集中表现在秋季的有燥、风、寒。最典型的秋燥,人容易头晕上火,咽干口燥。比如鼻干症状,就是由于夏天湿润舒适,转为秋冬环境干燥,人体虚热引起。“鼻为肺之窍”,秋天容易肺阴不足,应注重养阴清肺。饮食上,可用百合、麦冬、藕等清热润燥的食物。而艾灸,灸涌泉穴则是关键,中医讲金水相生,肺属金肾属水,互相依存。涌泉在脚心,是人体最低的位置,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可滋阴降火安眠,也就能缓解鼻干症状。
灸法温热,常治虚性寒性的病,因此灸完也讲求饮食上的配合。患者忌讳吃凉的食物、吹风、洗凉水浴、衣着单薄。根据具体病症下人体肌理的状态,患者还应忌吃辛辣、腥臊等引热的食物,避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热邪。
现代人生活工作压力大,艾灸也能够用来治疗“未病”。于振中说道:“未病不是没有病,而是我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比如入睡困难、多梦、心烦易怒、睡醒依旧全身疲劳、腰酸腿没劲、口干舌燥。这些都是苗头。这时候就得交由医生判断,开穴位的处方来防未病。艾灸容易操作,往往是隔日每个穴位灸10到15分钟,就能逐渐消除不适。”于振中就常给自己灸三个穴位:脚底的涌泉穴、掌心的劳宫穴和脐下三寸的关元穴。涌泉灸宁神安眠,劳宫灸开窍醒神,关元灸补气回阳,如此即便正值秋燥,也能宁心安神,清风自来。
3、深度解析艾灸的神奇疗效的本质
不打针不吃药,却能治疗百病,艾灸的神奇疗效,到底源自于哪里?
最为简单、实用且经济的艾灸疗法,经常体现出它不可思议的神奇效果。
经常接受艾灸的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初次尝试艾灸时觉得它不会有什么太大作用,只不过是温热舒服一些而已,但随着灸治时间不断延长,你会惊奇发现,看似不起眼的艾灸,不但把相关主治病症治愈,且身体的其他不适也会伴随艾灸而消失了……
中医所说“三分治,七分养”,是指病人在康复过程中,药物的治疗作用只占百分之三十,而疾病的康复更多依赖于自身调节,也即自我修复过程。这是中医的根本宗旨,也是医疗的至高层次。
无论你现在受困于何种疑难杂症,只要机体的自愈力存在就可重获健康。自愈力既是天生的,也是可以被激发提高的。就跟人的某些潜质一样,需要被激发,自愈力才能充分发挥它的神奇,有效抵抗疾病;反之,弃它于不顾,一味寻医问药追着疾病跑,它就会越来越弱,被放逐于身体的角落……
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增强和复原人体原本的自愈能力呢?
答案是肯定的。宋朝太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明确指出:“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中医几千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唯有艾灸这种方法具有增强、提高和复原人体自愈力的能力。
艾草是纯阳之物,艾灸时通过皮肤、经络的能量传递与渗透,可驱散寒气,温通经脉,气血痹阻不通的各种疾病症状得到缓解和消除。但其本质在于艾灸从内部为身体补充阳气,滋补脾肾,健肾助脾,培元固本,提高人体自我修复和防御的自愈力。大量的临床实践也佐证了这一点。
简而言之,艾灸的实质功用在于其激活人体原本就固有的自愈能力,是其它任何药物和疗法所不具有的作用。
如需关注更多专业辟谷知识及养生之道,
可关注公众号:羲皇宗道;订阅号:羲皇养生
艾灸是很多人都喜欢的一种养生的方式,也是中医经常用来治病的一种手法。但是有很多的人对于艾灸并不是太了解,今晚节目就给大家讲讲艾灸是什么、艾灸有什么好处以及艾灸注意事项有哪些。 上线大医生:林万庆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福建省人民医院 针灸科副主任 今日探讨: 中医艾灸疗法 艾灸治病到底有没有用? 有! 先说说艾灸的原料艾叶。就是端午节老百姓挂在门口用以驱邪的艾草。 古代文献有关于艾叶治病的记载。如: 《本草纲目》 :「 ”艾叶能灸百病。” 《本草从新》 :「 ”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情,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艾灸可用于哪些病的治疗? ①温经散寒:可治疗寒凝血滞引起的妇科病:比如痛经、不孕症、子宫肌瘤、月经不调、乳腺增生症、闭经……)、关节痛、腹部皮肤凉、怕冷、冬季手脚凉等。 ②扶阳固脱:灸法可治疗脱肛、子宫脱垂、崩漏等。 ③消瘀散结:可治疗气血凝滞之疾:子宫肌腺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乳腺增生。 ④防病保健:灸法用于保健有悠久的历史,可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延年益寿。 俗语有「 ”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的说法。 艾灸有温热作用,其他热源可替代吗? 艾条燃烧时释放大量的热能,并产生光热辐射。艾燃烧时辐射能谱不仅具有热辐射----远红外辐射,还有光辐射---近红外辐射。远红外线作用于人体表浅部位;近红外线可穿透机体的深度达10mm。 所以,艾灸的温热作用是目前市面上任何热源无法替代的,如热水袋、热敷包、神灯、生物陶瓷。 艾灸是不是人人都能灸? 并不是,艾灸有禁忌症,艾灸也要辩证。 禁忌症: 1孕妇及月经期女性禁用; 2严重心肺疾病禁用; 3强过敏体质及疤痕体质禁用、糖尿病者慎用; 4皮肤娇嫩或有破损者禁用; 5恶性肿瘤患者禁用; 6发烧、痰黄、咯血、肺结核以及体内有热的患者禁用。 7易上火的人要辩证选穴施灸。 艾灸怎么用呢? 艾灸应用非常广: 保健:身体无任何不适,只为了强身健体。 ①常用穴:关元、气海、足三里、肾俞等 《扁鹊心书》:「 ”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壮,久久不畏寒暑;令人长生不老。” ②定位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关元: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 气海:前正中线上,脐中下15寸。 肾俞: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操作: 方法一:用艾条灸(买清艾条,点燃后对着穴位局部熏灸,刚点燃时距离近点,太热距离加大,每次选2个穴位,每个穴位灸5-10分钟,每周1次。灸后喝点温开水,确保艾条火灭好,避免失火。) 方法二:温灸器灸:把艾条放入温灸器中,点燃,温灸盒旋紧后,放入布袋内,固定于相应穴位上施灸。 不懂得辩证,灸后上火了(没感冒咽喉会干、口干,有眼屎,便秘……)怎么办? 可用艾条灸太溪、涌泉,引热下行;或用手拍打下肢经脉5-10分钟。 空气消毒 现代研究发现,艾燃烧时,艾烟弥散在空气中,对细菌、病毒、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肘后备急方·卷二》:「 ”密以艾灸病人床四角,各一壮,以防瘴疠之疾。” 用法:流感季节,把清艾条折成3段,两端点燃放在茶叶盒上与地面隔离,每个房间放几段,净化空气消毒。空气消毒期间家里留人,确保艾条燃烧完全后,艾灰再倒入垃圾桶中。 痛证辅助治疗 灸阿是穴(哪痛灸哪)、疼痛部位局部穴 特殊灸 三伏灸:三伏灸是借助三伏天阳气最旺的时候采用隔姜灸+药物贴敷的方式提高自身免疫力、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一种方法。 福建省人民医院2019年 三伏灸贴药时间安排 为什么选在三伏? 三伏时阳气最旺,人体阳气也最充沛。此时皮肤腠理疏松,机体代谢旺盛,进行药物敷贴治疗,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增强机体免疫力,防病治病。 哪些情况适合三伏灸? ①寒邪凝滞导致的妇科病(如:痛经、不孕症、子宫肌瘤、闭经、子宫腺肌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乳腺增生症……) ②亚健康:冬天手脚凉、怕冷以及腹部皮肤凉 ③体虚易感冒、过敏性鼻炎等 ④胃肠疾病:消化不良、慢性肠炎等 ⑤各种痛证痛:颈肩腰腿 一年灸几次?能在家灸吗? 一年灸3次,连续灸3年。 因每年推算出的三伏灸治时间不同。不同类别的疾病(妇科病、呼吸系统疾病、胃肠疾病、痛证)灸治的日期是不同的,灸后还要贴敷药物,自己在家无法做,需到医疗机构做。 妇科周期灸:因女性有每月行经的生理特点,在感受外邪、情志所伤后,会影响月经、孕育、子宫、乳腺等。妇科周期灸是在女性月经周期不同阶段选用不同穴位施灸的调整女性阴阳平衡的一种方法。 能在家自己做吗? 这种灸法要推算月经周期所处的时期,要辩证施灸,灸后敷贴药物,不适合在家自行做。 专家建议 需要强调的是,艾灸是养生保健方法中便于操作且副作用小的可靠方法,其灸量、灸材、灸法多有讲究,应循序渐进,以身体舒适为度,切不可急于求成,造成不必要的艾灸伤害。 今日大医生 林 万 庆 针灸科副主任,硕士生导师,石学敏院士学术继承人及院士工作站负责人,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梁栋富名老中医工作室主要成员,针灸教研室主任,针灸科科研团队负责人。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康复分会委员、福建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针灸学会康复分会常务委员、福建省中医药学会推拿康复分会常务委员、福建省海医会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海峡南少林手法医学协会常务理事。提倡结构改变功能,擅长针灸、埋线等非药物手段在体重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对难治性面瘫,小儿脑性疾病,中风后遗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等脊柱关节肌肉病,睡眠障碍,小儿抽动症,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针灸治疗及中医调理。参与和主持国家级、省、厅级课题多项,参编专著2部,发表论文数十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FM1036福建新闻广播(ID:fm1036-882) 有什么悄悄话要告诉我的不? 来互动区留言呗! 没有!?那点个 行吗?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艾灸作为最简单最有效的治病 方法 ,解决了现实生活中许多医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要传承下去。中医艾灸有哪些经典语录呢?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关于中医艾灸29个语录吧。
29个中医艾灸语录
1《医学入门》讲“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2《黄帝内经》“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黄帝内经》对于灸法的治疗范围和原则有着明确的记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具虚,火自当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经络坚紧,火所治之,陷下则灸之;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
3《黄帝内经》记有:“大风汗出,灸意喜穴”
4《孟子》“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
5名医孙思邈提出:“若要安,三里常不干”。
6一炷着肤疼痛即止,一次施灸沉疴立除。
7俗语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
8《名医别录》载“艾叶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
9《扁鹊心书》中说:“人之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能温,下元虚背,动作艰难,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则心死。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
10太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
11《小品方》云:“夫针须师乃行,其灸凡人便施。”(晋隋时代陈延之)
12古语云:“家有三年艾,医生不用来。”
13《针灸资生经》说:“若要安,丹田(关元)三里莫要干。
14《千金要方》中提出:非灸不精,灸足三里,称为“长寿穴”。(唐代孙思邈)
15《针灸易学》甚至强调:“灸疮必发,去病如把抓。”
16宋《备急灸法》:“仓促救人者,唯灼艾为第一”
17《宋史太祖本纪》:“太宗病,帝往视之,亲为灼艾。”
18《庄子》“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
19《神灸经纶》云:“夫灸取于人,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刚用,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做炷,能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治百病,效如反掌。”
20《本草从新》云:“艾叶苦辛,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治百病。”
21唐代王焘指出:“是以御风邪以汤药、针灸、蒸熨,随用一法皆能愈疾,至于火艾,特有奇能”。
22李时珍之父李言闻的《蕲艾传》称赞艾叶“产于山阴,采于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
23《养生一言草》记载:灸治确为养生诀,年逾四十灸三里。施灸不为寒暑限,疲劳施灸为上策。小儿患病应施灸,胜似服药有神效。(日本八偶景山)
24《东医保健》称脐灸有“养丹田,助两肾,添精补髓,返老还童,祛病延寿”之功。(朝鲜许浚)
25《谴疟鬼》诗云:灸师施艾柱,酷若猎火围。(唐代韩愈)
26《诗经-王风》:“彼此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27孔璠之《艾赋》“奇艾急病,靡身挺烟。”
28常言道:居家常备艾,老少无疾患。
29“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无意争颜呈媚态,芳名自有庶民知。”这首诗歌可谓是我国人民对艾的最好 总结 了。
天灸为灸法名,指药物发泡法,又称“自灸”。出《针灸资生经》。是用对皮肤有 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部,使局部充血、起泡犹如灸疮,因名。今称药物发泡灸。古代文献上所载天灸法较多,如毛茛灸、斑蝥灸、旱莲灸、蒜泥灸、白芥子灸等。
另说将朱砂等药物点涂于穴位亦称天灸(《荆楚岁时记》)。
天灸是采用对皮肤有 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处,使其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泡的治疗方法。因其不用艾火而局部皮肤有类似艾灸的反应,并且作用也非常相似,故名为天灸,又称自灸、敷灸。天灸既具有穴位 的作用,又可通过特定药物在特定部位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作用。近年来,这种治疗方法被广泛重视,现在兴起的经皮给药也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天灸的种类很多,临床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详见百科词条:天灸 [ 最后修订于2015/10/4 20:05:30 共1437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艾灸的起源
本文2023-11-02 07:23:2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2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