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泻汤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2浏览:4收藏

泽泻汤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金匮要略》卷中:泽泻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圣济总录》卷一一二:泽泻汤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王乐善方:泽泻汤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44 摘录 5 《普济方》卷一九三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56 用药禁忌 6 《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7 《圣济总录》卷八十五 71 方名 72 泽泻汤的别名 73 组成 74 主治 75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76 制备方法 77 附注 8 《产科发蒙》卷二引周新定方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9 《医家心法》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加减 10 《鸡峰》卷十九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06 附注 11 《普济方》卷二六一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115 制备方法 12 《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125 制备方法 13 《圣济总录》卷一五九 131 方名 132 泽泻汤的别名 133 组成 134 主治 135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136 制备方法 137 附注 14 《圣济总录》卷十七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145 制备方法 15 《圣济总录》卷一一五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155 制备方法 16 《慈幼新书》卷九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7 《幼幼新书》卷三十三引《婴孺方》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主治 17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18 《外台》卷六引《删繁方》 181 方名 182 泽泻汤的别名 183 组成 184 功效 185 主治 186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187 制备方法 188 用药禁忌 189 各家论述 1810 附注 19 《金匮》卷中 191 方名 192 泽泻汤的别名 193 组成 194 功效 195 主治 196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197 泽泻汤的临床应用 198 各家论述 199 附注 20 《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201 方名 202 组成 203 主治 20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205 制备方法 21 《普济方》卷一二○引《指南方》 211 方名 212 组成 213 主治 21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215 制备方法 22 《外台》卷二十三引《延年秘录》 221 方名 222 组成 223 功效 224 主治 225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226 制备方法 23 《圣济总录》(人卫本)卷六十一 231 方名 232 组成 233 主治 23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235 制备方法 236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泽泻汤 1 拼音

zé xiè tāng

2 《金匮要略》卷中:泽泻汤

21 处方

泽泻15克 白术6克

22 功能主治

治水停心下,清阳不升,浊阴上犯,头目昏眩。现用于耳源性眩晕。

23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上药二味,以水300毫升,煮取150毫升,分温再服。

24 摘录

《金匮要略》卷中

3 《圣济总录》卷一一二:泽泻汤

31 处方

泽泻 升麻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决明子(微炒)大黄(锉,炒)黄芩(去黑心)甘草(炙)枳实(去瓤,麸炒)芍药各30克 栀子仁 人参 赤茯苓(去黑皮)黄柏(去粗皮)细辛(去苗叶)白术各15克 柴胡(去苗)120克 桑根白皮(锉,炙)60克 青葙子30克

32 制法

上药十八味,粗捣筛。

33 功能主治

治肝热目赤,视物不清,积年青盲,视不见物。

3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入生姜4克(拍破),同煎至150毫升,去滓,入芒消1克,食后、临卧温服,一日二次。

3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一二

4 王乐善方:泽泻汤

41 处方

泽泻40克,白术20克。

42 功能主治

蠲饮利湿。主素有痰饮内停,清阳不得上升所致。(美尼尔氏综合症)

43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44 摘录

王乐善方

5 《普济方》卷一九三 51 方名

泽泻汤

52 组成

泽鸡3两(炒),知母2两,海藻2两,丹参3两,秦艽2两,木防己2两,猪苓2两(去皮),大黄3两,通草2两,青木香2两。

53 主治

寒热当风,饮多暴肿,身如裂,脉浮数。

5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9升,煮取3升,分3服。

55 制备方法

上切。

56 用药禁忌

忌酢物。

6 《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61 方名

泽泻汤

62 组成

泽泻1两,细辛(去苗叶)1两,续断1两,秦艽(去苗土)1两,山芋1两,黄耆(锉)1两,防风(去叉)1两半,五味子1两半,生姜(切,焙)1两半。

63 主治

气虚,手足厥逆,三焦不顺。

6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大枣1枚(去核),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临卧各1服。

6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7 《圣济总录》卷八十五 71 方名

泽泻汤

72 泽泻汤的别名

肾著散

73 组成

泽泻半两,桂(去粗皮)3分,白术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锉)1两,牛膝(酒浸,切,焙)半两,干姜(炮)半两,杜仲(去粗皮,锉,炒)3分。

74 主治

五种腰痛。

75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空心日午、夜卧温服。

76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77 附注

肾著散(《普济方》卷一五五)。

8 《产科发蒙》卷二引周新定方 81 方名

泽泻汤

82 组成

泽泻、木通、茯苓、枳壳、桑白皮、槟榔、葵子、瞿麦各等分。

83 主治

妇人妊娠小便不利。

8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3两,水煎服。

9 《医家心法》 91 方名

泽泻汤

92 组成

白芍2钱,当归1钱,黄芩1钱,泽泻1钱,甘草1钱,楂肉1钱,丹皮1钱,木香4分,滑石2钱,青皮8分,厚朴8分。

93 主治

痢疾。

94 加减

红积,加黄连8分或1钱至1钱5分;鲜血,加生地3钱;初起毒盛,便难,人壮实者,加酒制大黄23钱;身体发热,加柴胡8分或1钱。

10 《鸡峰》卷十九 101 方名

泽泻汤

102 组成

泽泻、天雄,白蒺藜半两,防风1两,枳实半两。

103 主治

风寒之气客于肾经,上乘肺而气不下流,风与气搏,面目卒然浮肿,身无痛,形不瘦,不能食,切其脉大紧。

10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2盏,加生姜3片,煎至1盏,去滓,食前温服。

10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06 附注

方中泽泻、天雄用量原缺。

11 《普济方》卷二六一 111 方名

泽泻汤

112 组成

泽泻2两,知母2两,石膏(碎)2两,当归2两,甘草(炙)2两,人参2两,桂心2两,黄耆2两,茯苓2两,竹叶(切)3升,麦门冬3两(去心)。

113 主治

虚汗。

11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1斗2升,煮竹叶,取1斗,去滓,下诸药,煮取4升,分服。

115 制备方法

上切。

12 《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121 方名

泽泻汤

122 组成

泽泻(锉)1两,葵根(锉)1两,木通(锉)1两,车前子1两,井泉石(碎)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锉)1两。

123 主治

肾脏实热,传入膀胱,小便黄赤,结涩不通。

12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以小便利为度。

12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3 《圣济总录》卷一五九 131 方名

泽泻汤

132 泽泻汤的别名

圣麦散

133 组成

泽泻1两,瞿麦(去根,锉碎)2两半,榆白皮(刮净,锉碎)2两,甘草(炙令赤)1两半,桂(去粗皮),木通(锉碎),牛膝(酒浸半日,切,焙)1两。

134 主治

难产。

135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匕,以水1盏半,加生姜3片,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一服未产,更服。

136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37 附注

圣麦散(《普济方》卷三五六)。

14 《圣济总录》卷十七 141 方名

泽泻汤

142 组成

泽泻1两,前胡(去芦头)1两,白术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1两,人参1两,半夏(汤洗7度,切作片,以生姜汁浸,焙干,炒)1两,槟榔(锉)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枳壳(去瓤,麸炒)半两。

143 主治

风痰壅滞,胸膈不利,头目昏眩,不思饮食。

14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4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5 《圣济总录》卷一一五 151 方名

泽泻汤

152 组成

泽泻1两半,熟干地黄(焙)2两,五味子1两半,丹参1两半,玄参1两半,防风(去叉)1两半,桂(去粗皮)1两半,人参1两半,当归(切,焙)1两半,白茯苓(去黑皮)2两,石斛(去根)2两,地骨皮2两,磁石(煅、醋淬7遍)3两,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两半,甘草(炙)1两半,黄耆(锉)1两半,菖蒲(米泔浸1宿,锉,焙)1两半。

153 主治

肾间有水,耳聋经年不愈。

15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先以水3盏,煮羊肾1只,取汁至1盏,去羊肾下药,加生姜一枣大(拍碎),大枣3枚(去核),同煎7分,去滓,食前温服。

15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6 《慈幼新书》卷九 161 方名

泽泻汤

162 组成

陈皮、厚朴、黄芩、黄连、槟榔、白芍、甘草、茯苓、滑石、大黄、泽泻。

163 主治

小儿痢疾。

17 《幼幼新书》卷三十三引《婴孺方》 171 方名

泽泻汤

172 组成

泽泻8分,升麻8分,知母8分,柴胡8分,栀子仁8分,芍药8分,决明子5分,枳壳(炙)4分,竹叶(切)1升,杏仁(去皮尖)6分,寒水石(碎)6分。

173 主治

小儿眼赤痛,有脓,壮热。

17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5升,煮取1升半,56岁为3服。

18 《外台》卷六引《删繁方》 181 方名

泽泻汤

182 泽泻汤的别名

泄热泽泻汤

183 组成

泽泻2两,生地骨皮5两,甘草1两(炙),半夏2两(洗),石膏8两,柴胡3两,茯苓3两,生姜3两,竹叶(切)5合,人参2两,桂心1两,莼心1升。

184 功效

通脉泻热。

185 主治

上焦实热而致漏气,饮食下胃,其气未定,汗出面背,身中皆热。上焦热结,饮食不下。

186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1升,煮取3升,分3服。

187 制备方法

上切。

188 用药禁忌

忌海藻、菘菜、羊肉、饧、醋、生姜。

189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漏气者,风热闭其腠理。上焦之气悍栗滑疾,经气失道,邪气内著,乘饮食入胃,枢机开阖之时,蒸发热汗从头身背阳位漏泄,虽言热在上焦,而三焦之源实从下发,故取五苓散中泽泻、桂、苓下通膀胱气化;小柴胡汤中柴胡、姜、半、参、甘中清胆腑枢机;竹叶石膏方中石膏、竹叶、半夏、甘、参上散胃中蕴热。相配之妙,尤在人参助诸药力,桂心鼓诸药性,莼心专泻胃热,骨皮专走三焦也。

1810 附注

泄热泽泻汤(《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19 《金匮》卷中 191 方名

泽泻汤

192 泽泻汤的别名

泽泻散、泽泻饮

193 组成

泽泻5两,白术2两。

194 功效

利水除饮,健脾制水。

195 主治

饮停心下,头目眩晕,胸中痞满,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坚大如盘,下则小便不利。饮水太过,肠胃不能传送。咳逆难睡,其形如肿。

196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上2味,以水2升,煮取1升,分温再服。

197 泽泻汤的临床应用

1支饮:管某,女,咳吐沫,业经多年,每届冬令必发,时眩冒,冒则呕吐,大便燥,小溲少,咳则胸满。此为支饮,宜泽泻汤:泽泻一两三钱、生白术六钱。服1剂,即觉小溲畅行,而咳嗽大平。续服5服,其冬竟得安度。

2伏饮眩冒:陈某,51岁,人尚未老,阳痿多年。眩晕昏迷,胸中如伤油腻状,饮水多则胃不快,此伏饮眩冒症也,先与白术泽泻汤逐其饮,再议缓治湿热之阳痿。岂有六脉俱弦细,而恣用熟地,久服六味之理哉?冬于术二两,泽泻二两,煮三杯,分三次服。已效而未尽除,再服原方十数帖而愈。

3水肿:王某某,女,60岁,水肿二年余,时轻时重,晨起见于眼睑,入暮甚于下肢,按之凹陷难复。伴头晕目眩,胃纳不振,四肢倦怠。舌苔白滑,脉沉细。此脾气虚弱,水湿不化。治以健脾利湿,泽泻汤主之。炒白术45g、泽泻30g,每日煎服1剂。连服5剂,水肿渐消。原方续进10剂后,头目转清,胃纳亦充,脉舌俱平。

198 各家论述

1《金匮要略心典》:冒者,昏冒而神不清,如有物冒蔽之也;眩者,目眩转而乍见玄黑也。泽泻泻水气,白术补土气以制水也。

2《金匮要略方义》:此方所治之冒眩,乃水饮停于中焦,浊阴上冒,清阳被遏所致。治当利湿化饮,健脾和中。本方泽泻白术两药相伍,一者重在祛湿,使已停之饮从小便而去;一者重在健脾,使水湿既化而不复聚。高学山称此为“泽泻利水而决之于沟渠,白术培土而防之于堤岸”,其意甚当。

199 附注

泽泻散(《普济方》卷一九一)、泽泻饮(《杏苑》卷四)。本方方名,《医钞类编》卷九引作“白术汤”。

20 《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201 方名

泽泻汤

202 组成

泽泻1两,黄耆(锉)3分,干姜(炮)半两,甘草(炙,锉)半两,桂(去粗皮)半两,牡蛎(煅令赤)半两,芍药半两。

203 主治

虚损大劳,惊恐失精,茎中痛,小便白浊,或赤,或如豆汁,或遗沥。

20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空心分温2服;如小便淋,即以热酒调3钱匕,去滓澄清服,1日3次。

20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21 《普济方》卷一二○引《指南方》 211 方名

泽泻汤

212 组成

泽泻半两,石膏1两,赤茯苓1两,白术2两,防风2两。

213 主治

太阳经受风邪,肾气上从风与热而为风厥,身热汗出烦满,不得汗解。

21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1盏,煎至1盏,去滓服。

21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22 《外台》卷二十三引《延年秘录》 221 方名

泽泻汤

222 组成

泽泻2两,茯苓2两,牡蛎(熬)1两,白术1两,生姜半升。

223 功效

止汗治气。

224 主治

大虚烦躁。

225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8升,煮取2升,分服1升,1日2次。

226 制备方法

上切。

23 《圣济总录》(人卫本)卷六十一 231 方名

泽泻汤

232 组成

泽泻(锉)1两,黄芩(去黑心)1两,白鲜皮1两,茵陈蒿1两,阿胶(炒燥)1两,甘草(炙,锉)3分。

233 主治

酒黄,病人五脏积热、面赤,言语带邪,昏沉错乱,目中**,大便下血。

23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半匕,空心米饮调下,1日2次。

23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236 附注

本方方名,原书文瑞楼本作“泽泻散”。

古籍中的泽泻汤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卷五]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茯苓泽泻汤,补阳利水也。茯苓泽泻汤方茯苓(半斤)泽泻(四两)甘草(二两)桂枝(二两)白术(三两)生姜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四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论一首、脉证二十七条、方二十三首

。以吐未已。知邪未去。则宜桂枝甘姜。散邪气。苓术泽泻。消水气也。〔鉴〕李云。吐而渴者。津液亡而胃虚燥

《药征》:[卷下]泽泻

主治小便不利冒眩也。旁治渴。考证泽泻汤证曰∶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五苓散证曰∶小便不利、微热消渴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卷四]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分温再服,微利则愈。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注心下,膈下也。水在膈上则喘满,水在

《张氏医通》:[卷四诸呕逆门]反胃

反吐。津液竭而渴也。欲饮水以润之。无小便不利而用泽泻。何哉。观外台以此治消渴脉绝。胃反呕食。则知水虽

更多古籍中的泽泻汤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目录 1 拼音 2 《千金》卷十八 21 组成 22 主治 23 生姜泄肠汤的用法用量 24 用药禁忌 25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生姜泄肠汤 1 拼音

shēng jiāng xiè cháng tāng

2 《千金》卷十八 21 组成

生姜3两,橘皮3两,青竹茹3两,黄芩3两,栀子仁3两,白术3两,桂心1两,茯苓3两,芒消3两,生地黄10两,大枣14枚。

22 主治

大肠实热,腹胀不通,口为生疮,腹胁胀满,腰背重痛,上气喘满。

23 生姜泄肠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3升,去滓,下芒消,分2服。

24 用药禁忌

忌生葱、芜荑、海藻、菘莱、醋物,桃、李、雀肉等。

25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本经》言生姜久服去臭气,通神明,故《千金》以之泄大肠之实热,兼大枣以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平胃气,通九窍;橘皮下气通神,竹茹、黄芩、栀子清上热口疮,地黄、芒消治伤中,逐血痹,除邪热,通胀闭,共襄推陈致新之功;白术、茯苓保守中气,以助诸药之力,桂心为祛热之内应也。

古籍中的生姜泄肠汤 《圣济总录》:[卷第五十大肠门]大肠实

热,大便不通,上气喘咳,心神烦闷,杏仁汤方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甘草(炙锉各一两)赤芍药麦门冬(

《玉机微义》:[卷十火证治法]从治之剂

热方见补虚门五苓散治发热而渴小便不利烦躁头痛方见泄泻门按内经注曰若调寒热之逆冷热必行则热物冷服下咽之

《普济方》:[卷三十七大肠腑门]大肠实(附论)

(锉炒各一两)黄芩栀子仁紫苏茎叶杏仁咀。每服生姜泄肠汤(出千金方)治大肠实热。腹胀不通。口内生疮。

《医心方》:[卷第六]治大肠病方第十五

分三服。又云∶治大肠实热,腹胀不通,口生疮,生姜泄肠汤方∶宿姜(三两)橘皮(三两)大枣(十四枚)青

《外台秘要》:[卷第十]大肠热实方三首

1《本草衍义》;泽泻,其功尤长于行水。 张仲景曰,水蓄渴烦,小便不利,或吐或泻,五苓散主之。方 用泽泻,故知其用长于行水。《本经》又引扁鹊云,多服病人眼涩,诚为行去其水。张仲景八味丸用之者,亦不过引接桂、附等归就肾经,别无他意。凡服泽泻散人,未有不小便多者;小便既多,肾气焉得复实?今人止泄精,多不敢用。

2《医经溯洄集》:张仲景八味丸用泽泻,寇宗奭《本草衍义》云,不过接引桂、附等归就肾经,别无他意。愚谓地黄、山茱萸、白茯苓、牡丹皮皆肾经之药,固不待泽泻之接引而后至也。附子乃右肾命门之药,官桂能补下焦相火不足,亦不待乎泽泻之接引而后至矣。唯干山药虽独入手太阴经,然其功亦能强阴,且手太阴为足少阴之上原,原既有滋,流岂无益?且泽泻虽咸似泻肾,乃泻肾邪,非泻肾之本也,故五苓散用泽泻者,讵非泻肾邪乎?白茯苓亦伐肾邪,即所以补正耳。是则八味丸之用泽泻者非他,盖取其泻肾邪,养五脏,益气力,起阴气,补虚损之功。

3《本草蒙筌》:泽泻,多服虽则目昏,暴服亦能明目,其义何也?盖泻伏水,去留垢,故明目;小便利,肾气虚,故目昏。二者不可不知。

4《纲目》:泽泻,气平,味甘而淡,淡能渗泄,气味俱薄,所以利水而泄下。脾胃有湿热,则头重而目昏耳鸣,泽泻渗去其湿,则热亦随去,而土气得令,清气上行,天气明爽,故泽泻有养五脏、益气力、治头旋,聪明耳目之功,若久服则降令太过,清气不升,真阴潜耗,安得不目昏耶?仲景地黄丸,用茯苓、泽泻者,乃取其泻膀胱之邪气,非引接也,古人用补药,必兼泻邪,邪去则补药得力,一辟一阖,此乃玄妙,后世不知此理,专一于补,所以久服必至偏胜之害也。神农书列泽泻于上品,复云久服轻身、面生光,陶、苏皆以为信然,愚窃疑之。泽泻行水泻肾,久服且不可,又安有此神功耶,其谬可知。

5《本草汇言》:方龙潭云,泽泻有固肾治水之功,然与猪苓又有不同者,盖猪苓利水,能分泄表间之邪;泽泻利水,能宣通内脏之湿。泽泻,利水之主药。利水,人皆知之矣:丹溪又谓能利膀胱、包络之火,膀胱包络有火,病癃闭结胀者,火泻则水行,行水则火降矣,水火二义,并行不悖。

6《本草通玄》:《别录》称其止遗泄,而寇氏谓泄精者不敢用,抑何相刺谬也?盖相火妄动而遗泄者,得泽泻清之而精自藏,气虚下陷而精滑者,得泽泻降之而精愈滑矣。

7《药品化义》:凡属泻病,小水必短数,以此(泽泻)清润肺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主治水泻湿泻,使大便得实,则脾气自健也。因能利水道,令邪水去,则真水得养,故消渴能止。又能除湿热,通淋沥,分消痞满,透三焦蓄热停水,此为利水第一良品。

8《本草正义》:泽泻,最善渗泄水道,专能通行小便。《本经》气味虽曰甘寒,兼以其生长水泽,因谓之寒,其实轻淡无味,甘于何有?此药功用,惟在淡则能通,《本经》称其治风寒湿痹,亦以轻能入络,淡能导湿耳,云治风寒,殊非其任。其能治乳难者,当以娩后无乳者言,此能通络渗泄,则可下乳汁,非产乳百病之通用品。其兼能滑痰化饮者,痰饮亦积水停湿为病,惟其滑利,故可消痰。总之,渗泄滑泻之药,必无补养之理。《本经》养五脏,益气力云云,已属溢美太过,而甄权竟谓可治肾虚精自出,大明且谓补女人血海,令人有子,洁古亦谓入肾经,去旧水,养新水。皆非药理之真。

9《本经》: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

10《别录》: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水。

11《药性论》:主肾虚精自出,治五淋,利膀胱热,宣通水道。

12《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主头旋、耳虚鸣,筋骨孪缩,通小肠,止遗沥、尿血。

13《医学启源》:治小便淋沥,去阴间汗。《主治秘诀》云, 去旧水,养新水,利小便,消水肿,渗泄止渴。

14 李杲:去脬中留垢、心下水痞。

15《纲目》:渗湿热,行痰饮,止呕吐、泻痢,疝痛,脚气。

目录 1 拼音 2 《医略六书》卷三十 21 组成 22 主治 23 升阳四物汤的用法用量 24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升阳四物汤 1 拼音

shēng yáng sì wù tāng

2 《医略六书》卷三十 21 组成

熟地5钱,当归3钱(醋炒),白芍1钱半(炒),川芎1钱,白芷1钱半(炒黑),升麻5分(炒黑),血余3钱(炒炭)。

22 主治

产后漏血不止,脉虚弦者。

23 升阳四物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温服。

24 各家论述

产后冲任两亏,清阳下陷,不能摄血,而血漏不止,谓之漏血。熟地补血以滋冲任,当归养血以归经脉;川芎入血海以升阳,白芍敛阴血以止漏;升麻升少阳清气,白芷升阳明清气,二药炒黑,均能止血定漏;血余炭去宿生新,力能止血以定漏血也。水煎温服,使经血内充,则清阳敷布,而冲任脉定,血无妄渗之虞,何漏血之不止哉!

古籍中的升阳四物汤 《医学入门》:[内集·卷二本草分类]治热门

肌,佐以人参适宜。凡妇人经脉不调,用小柴胡汤合四物汤,加秦艽、牡丹皮辈调之;若有血积,更加三棱、莪

《医宗金鉴》:[卷四崩漏门]崩漏证治

升阳汤3气陷补中益气举,保元升柴归术陈,益胃升阳加面曲,腹痛加芍嗽减参注崩漏日久,脾伤食少

《妇科心法要诀》:[卷二崩漏门]崩漏证治

益胃升阳汤气陷补中益气举,保元升柴归术陈,益胃升阳加芩曲,腹痛加芍嗽减参。注崩漏日久,脾伤食少

《医方集宜》:[卷之一中火门]治法

之用东垣升阳散火汤或火郁汤之类一阴虚发热者宜用四物汤加炒黄柏是降火补阴之妙剂补阴丸一手心发热者是火

《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卷之二证治提纲]附∶证治赋

泽泻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金匮要略》卷中:泽泻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