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收藏中国文物是掠夺还是保护?为什么?
150多年来,中国到底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现存何处?确切的数字恐怕永远是个谜。我国政府、学者和有识之士一直致力于流失海外文物的调查工作,但由于受条件的限制,这项调查工作还远未达到理想的状态。据我国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200多座博物馆中,中国文物不下百万件,而且均是文物中的精品,它们大多是在旧中国时流失海外的。加上建国以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盗掘走私出境的文物,可以推测,在全球,我国至少有数百万件文物流落异域。
旧中国文物流失海外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从中国抢走的;二是当时有一些来华的外国人从中国偷走的;三是外国人勾结当时的反动军阀和奸商以极低的价格买下偷运出境的。
早在1840年,列强就把中国文物列为文化侵略的重要内容,拉开了中国近代文物大流失的序幕。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野蛮的劫掠和焚烧。圆明园园内四五十处殿堂内装饰了难以计数的紫檀家具,陈设了大量的国内外珍奇宝贝,有家具、锦缎、毡毯、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漆器、牙雕、玛瑙、琥珀、水晶、木雕玉器、宝石、书画、钟表、历代典籍应有尽有。当时的法国文豪雨果说过:“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但是,这座艺术宝库被彻底洗劫一空,大量稀世之宝,包括《永乐大典》,被掠走海外,为英、法、美、日、西欧诸国博物馆和私家所收藏,其中尤以大英博物馆和法国枫丹白露宫最多。英军劫走的圆明园珍宝除部分被拍卖外,其余献给了维多利亚女王,存放在大英博物馆。现在大英博物馆中中国历代珍稀之品多达3万多件,包括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最早募本。法国枫丹白露宫中的中国馆收藏了中国历代名画、金玉首饰、瓷器、香炉、编钟、宝石和金银器等3万多件。
据长期从事晚清史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何瑜教授的研究,八国联军纵兵三日为所欲为,北京古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浩劫。不管是皇宫禁苑还是居民宅院、商家店铺都没有能够幸免。紫禁城遭洗劫后,宫内收藏损失过半,贵重物品被劫掠一空。“三海”——南海、中海和北海被劫后,收藏所剩无几。皇家行宫颐和园内陈设的珍宝几乎劫掠殆尽。经过这次浩劫,北京“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珠宝奇珍,扫地遂尽”,所失“已数十万不止”。
同时,一些外国探险家以科学考察的名义掠去的中国文物也不计其数。据统计,1856~1932年间,俄、英、德、法、日、瑞典、美国等国曾考察我国西北地区66次,每次考察都掠走了大量中国文物。历次考察中,尤以斯坦因和伯希和在敦煌藏经洞掠走的文物最多。斯坦因窃取的9000多个卷子和500多幅绘画,一部分收藏在大英博物馆,一部分在大英图书馆,一部分在印度事物部图书馆。伯希和窃取的6000余种经书和一些画卷,主要收藏在法国国立图书馆。历年的劫掠,加上国内某些军阀、奸商及无知国民的盗卖,中国文物被大量偷运出境,国外的中国文物日见丰盈。
1899年左右,河南安阳殷墟发现甲骨文。甲骨文自出土之日起就处在不断流失之中,先是被当作药材贩卖,后又被西方列强的文化掮客以各种名目大量收购而去。据不完全统计,安阳小屯出土的近20万片甲骨,有近3万片流失海外,被12个国家和地区收藏。
1911年辛亥革命后,内忧外患,各地盗掘成风,文物如潮水般地涌出国门。1922年,末代皇帝溥仪“监守自盗”,将六大箱共计1200余件书画精品盗运出宫,经变卖、哄抢,绝大部分已流失海外。1928年,清东陵慈禧太后陵寝被军阀孙殿英野蛮盗掘,墓中所藏国之瑰宝被洗劫一空,绝大部分因被变卖购买军火而散失。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人对我东北、华北、华中、华东等地文物进行了大规模地盗掘,大量文物被劫走。其间,美国人利用中国社会动荡之机对中国文物大肆收购。
1949年解放以后,我国一度告别了大量文物外流的历史。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非法利润的刺激下,国内外不法分子相互勾结,掀起了一波波盗窃、走私文物的狂潮。
曾有人统计,从1982年起,江西余干县800多座古墓被盗;1987年1~6月仅半年时间,青海就有1700多村民盗掘古墓2000余座,抢走文物一万余件;1990年四川省有23952座古墓被盗;湖南邵阳市某县在二三年内被盗古墓的面积近全县2000平方公里的五分之一。我国文物资源丰富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一度竟成为海内外走私者买卖文物的金三角�又据海关总署统计,1991~2000年,全国海关缉获走私文物10多万件。1997年5月,天津海关查获一起用集装箱偷运文物案,集装箱内共有文物5000余件。据公安部不完全统计,1993~1997年,公安机关侦破文物案4943起,缴获文物5万余件。
近20年来,中国文物走私海外形成高潮,仅从香港走私出境的文物就多得不可想像。有报道称,香港做贮装文物匣盆的师傅忙得不亦乐乎,有时一个月挣五六十万港元不止。继伦敦、纽约之后,香港在80年代以后,凭借大陆大量的走私文物,迅速成为世界第三大文物艺术品中心。
结合我国20年大规模的文物盗掘、走私活动,如果以查一漏九来估算,近20年中,外流文物至少有几十万件,甚至接近百万件。
据有关资料表明:仅就绘画而言,美国收藏最多,仅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就有1200余幅;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近500幅;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最精。在瓷器方面,以收藏亚洲艺术品著称的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最佳,馆里的瓷器从中国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各个朝代各大名窑的名品应有尽有,且多为精品。就地方志和古籍而言,美国最多,美国国会图书馆就有4000多种地方志;全美有古籍善本3000多种,家谱2000多种。就甲骨片而言,日本是收藏最多的国家,在流失海外的近3万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000片。就敦煌宝藏而言,而今敦煌遗书在我国国内仅存2万件,仅占3成;藏于大英图书馆东方写本部有13700件;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有6000件;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民族研究所12000件;藏于英国印度事务部图书馆近2000件,此外,日本、美国、瑞典、奥地利、韩国也均有敦煌文物收藏。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使中国有着璀璨的文化底蕴。最能够体现文化底蕴的莫过于历史文物了。中国历史文物多彩样多,从商州的青铜器、竹简、古籍,再到历朝历代的瓷器、玉器、书画、宝石雕刻等,无不令世人所惊叹中国古人的智慧和手艺。因此,中国的历史文物在国外特别的受到追捧和热爱。
历史流转到了近代,中国在腐朽没落的清朝的领导下,逐渐走向了屈辱的深渊。不仅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签下来,使得中国近百年没能翻身登上世界的舞台。而且,还让中国很多宝贵的文物,被列强们强走,流失海外。比如,英法联军洗劫了素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敦煌的手抄卷被各国低价买走等。更有一些中国的汉奸,他们为了利益从民间或私自盗墓获得很多的文物,转手就卖给了国外。
敦煌手抄卷
在这个近百年的屈辱史里,中国丧失了大量的文物流落国外。仅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全球就有47个国家拥有我国的文物,在各国的博物馆内属于我国的文物就多达167万余件。若是,再加上国外一些收藏家藏有的中国文物,可想而知是多么庞大的一个数字。以美国历史有名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为例,他的家里就有很多中国的瓷器,常常邀请朋友去观赏。
这些文物价值连城,仅在各国博物馆的中国文物,要是以市场价购买的话,达到上万亿元以上,差不多可以抵上中国一年的GDP了,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数据。要是这还没震撼力的话,看历年来爱国商人从世界拍卖会购回中国的文物,就知道这个价值多大了。圆明园十二生肖之一的马首被中国企业家用6910万港元买回捐给国家,那167万件文物是有多大的价值了。另外,还有很多文物是价值连城的,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现存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的敦煌手抄卷,对佛教入中国的研究就有着重要意义。
这些以前的列强到了现代,还是整个世界的强国。他们自然不希望从中国夺得的文物,再还给中国。于是都声称是通过合法途径获得的,还制定了国际公约,规定1970年以前各国流失的文物可以不再追究,以此来彰显他们的文物合法,且受到法律保护的。
除此之外,各国的博物馆为了减少中国索求归还文物的声音,在世界巡展文物时,都会尽量避免展出中国文物。比如,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来中国巡展藏品时,没有带上一件中国的文物,但事实上该馆存在着中国23579件中国的文物。这些国家的博物馆,就是以此来刻意的回避,中国流失文物的问题。
英国的大英博物馆
总的来说,以强欺弱总是这个世界的规则,有了近代屈辱史的中国,更加会懂得弱小是多么的残酷。中国只有不断的强盛,才能将自己宝贵的遗产发扬光大,不被外人所欺负。
1900年,随着几声炮响,北京的最后一道防线——大沽口炮台,被八国联军摧毁,外敌再一次来到了北京的城墙下。
紧接着,八国联军便侵入了北京,打开了紫禁城的大门。
无数中国的奇珍异宝、文物古籍,都被这些侵略者劫掠一空,大量属于我国的宝物,流落到了海外。
时至今日,我国都在想办法收回,这些散落在外的文物。
不过世事无常,我们在想办法收回,属于自己国家流落的文物,有的人却会因为种种个人原因,将文物捐赠出去。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在晚年捐赠了,大量翁氏家藏的翁氏第六代继承人,翁万戈。
那么翁氏家藏,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份文物收藏,以至于翁万戈捐赠到国外,会在中国 社会 上引发一片骂声?他又为何要这么做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由爱国华侨转变为人人喊打的“卖国贼”的故事,来一探究竟。
提到“翁”这个姓氏,很多中国人都会想到那个知名的 历史 人物,“两代帝王之师”、晚清著名文臣之一的 翁同龢(hé) 。
的确,翁氏家藏就与这个晚清名臣,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事实上,如果不是翁家世代为官,普通人家怎么可能有机会,积攒出被誉为“清末九大藏书之一”的家藏呢?
翁氏家藏,缘起于 翁同龢 的父亲,翁心存。
翁心存一朝进士及第,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授读同治帝,一举便将翁氏一脉的命运,给彻底改写了。
翁氏的族人,开始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更多的发展机会。
尤其是翁心存的几个孩子,在翁心存的悉心教导之下,翁同书、翁同爵、 翁同龢 三兄弟,都先后考上进士为官。
而兄弟几人继承的,不光是父亲翁心存念书的好头脑,还有喜欢收集古书、字画鉴赏的爱好。
翁心存和翁同书两人,皆耗费大量银钱,购买倒闭的书斋,购得大量藏书精品。这样大规模的购进,也让翁氏家藏的藏书数量,急剧增多。
翁心存离世前,将家中的收藏分成了两份,分别交给了 翁同龢 和翁同书兄弟俩继承。
翁同书一脉的继承十分顺畅,但是到 翁同龢 这里,就有些坎坷了。
他一生无子,在家族里选了哥哥翁同爵的儿子翁曾翰,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原本是看中翁曾翰活泼 健康 的体魄,可没想到翁曾翰英年早逝,唯一的孩子也是体弱多病,不满一岁就夭折了。
翁同龢 一脉,再度面临绝嗣的危机。为此,他只能故技重施,采用过继的办法。
翁同龢 生前,很喜欢翁同书的后代 翁之憙 ,于是便选了他的一个孩子过继。
那个被选中,尚在襁褓的孩子,就是翁万戈。
翁万戈,名义上是 翁同龢 的后人,但实际上却是翁同书的曾孙。他和自己的亲生父亲 翁之憙 ,分别为 翁同龢 和翁同书,两脉藏书的继承人。
翁万戈,虽然获得了一笔天降之财,但是这对他来说却未必是一件好事。
作为继承人,他从小就要接受严苛的家族教育,熟读四书五经、文书典籍,要满足家族对继承人的高要求。
可是小小的翁万戈,却连见这些收藏的机会,都没有。
其一是因为翁万戈年纪太小,按照家族规定,他要年满三十岁才能有资格接手翁氏家藏。
其二是因为时局纷乱,翁氏后人为了保全家藏,一直都在转移家藏的位置,除了少数核心的族人,根本没人知道家藏的具体位置。
翁氏家藏,在 翁同龢 过世后,一共经历了两次大型转移。
一次是从北京的宅子,转移到了江苏常熟的老家,还有一次就是,从常熟转移到了,翁氏后人居住的天津。
在翁万戈长大之前,他的那一部分家藏,一直是由他的母亲胡氏,和他的父亲 翁之憙 看管。一同被放在一处的,还有翁同书那一脉的家藏。
1948年秋天,一个在国外旅居10年的男人,带着自己的妻女远渡重洋,回到了自己东方的故乡。
他的本意。是希望自己从没见过祖国的女儿。可以回来见见故乡。
同时,自己已经年满三十岁,家里早就来信让他回国一趟,接手一份家族遗产。
这个男人正是翁万戈,他因为躲避国内的战火和完成求学,一直漂流在海外。
翁万戈,从小就知道自己将会在30岁的时候,继承一份丰厚的收藏,所以在收到信之后,他立刻就启程回国了。
虽然知道自己的责任,就是好好保护家族的收藏,但是当翁万戈来到,家族在天津置办的藏书楼时,他还是被狠狠震惊到了。
眼前浩如烟海的收藏,还不是翁氏家藏的全部。他的亲生父亲 翁之憙 ,已经将他那一脉的收藏,转移离开了,剩下的才是眼前的这些。
小的时候,他在家族故地江苏常熟,接受传统中式教育。后来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
次年,也就是1938年,他为了躲避战乱去了美国。
那时的翁万戈,只带了2000美元便只身远渡重洋,也算他运气好,经人介绍考上了 以工程著称的 美国普渡大学,并获得该校机电工程硕士学位。
但是翁万戈在国内、国外四年的学习中,深感自己并不适合机电工程,于是毅然转行,改学艺术,并考取了威斯康辛大学美术系。
之后,他便一直留在美国,娶妻生子。
所以,这还是翁万戈第一次,亲眼看见自己继承的这些收藏。
翁万戈行走在书楼里,看着眼前那一份份,承载着时代岁月和 历史 文化积淀的古书字画。
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他知道不管是出于 历史 传承,还是家族传承,自己都必须要保护好眼前的这些收藏,哪怕是赌上余下的人生。
但准备定居,并守护收藏的翁万戈,很快在天津就得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那就是辽沈战役即将打响,这里也即将陷入战火当中。
战火无情,哪怕是只有一颗炮弹,落在书楼附近,都会轻易毁了这些收藏。
翁万戈无奈,只得放弃定居的想法,立刻开始着手转移这些收藏。
起先,翁万戈想仿照家族中的先人,将收藏从北京转移到天津的行为,想要秘密把这批收藏,从天津运往上海。
于是,他带着妻女前往上海,希望能在上海,寻找到合适的地方,收藏这批文物典籍。
但他的想法,很快就被现实狠狠戳破了。
由于战争原因,国民党占领的区域,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翁万戈后来回忆说,当时上海虽然不是战区,但是也受到影响。
物价飞涨,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每日都有人拿着大额的钞票,去哄抢物资。
翁万戈也深受通货膨胀的苦楚,他在美国的积蓄逐渐被榨干,坚持到10月,一家人的生活已经难以为继。
万不得已之下,他也只能选择趁着还有机会,重返美国,而这些文物遗产,自然也跟着被全部带到了美国。
毕竟那个时候,翁氏家族的其他人,都已经自顾不暇。除了他们,翁万戈能将这些收藏,放心托付给谁呢?
1948年11月,翁万戈和自己的太太、女儿,搭乘美国的飞机,离开中国。
在离开上海之前,翁万戈托人将所有的家藏装箱。
为了应付美国人在海上的临检抽查,翁万戈只能忍痛放弃,那些容易引人注意的古董器物,只装些外国人看不懂的各类书籍和字画,以及一些中国的文房四宝。
那时的海上运输,远没有今天安全系数高,速度慢不说,还经常沉船。
但是翁万戈,此时已经别无选择,只能将一切都交给上天来决断。
他在心里向上天祈祷,如果老天愿意让翁氏家藏逃过此劫,他愿意用一生,来守护这些家族的宝物。
经过漫长的数月航行,1949年春天,翁万戈到达美国,并收到了所有的文物,基本都完好无损。
由此,翁万戈也开始了,自己长达数十年的守护任务。
而这部分的翁氏家藏,便一直流落海外,直到几十年后的1985年,才重新现世。
时代不断变化,翁氏族人面对 历史 的变迁,也不得不重新思考,守护家藏的方式。
1951年,自知已无力保护自己所继承的翁同书一脉藏品, 翁之憙 将自己拥有的五代收藏,分成五批,全部捐献给了北京博物馆。
而远在美国的翁万戈,还不知道这一切的发生。
他依旧秉承着翁氏过去低调、不显露的收藏路线,将自己的那一部分家藏,仔细地收藏了起来,连自己的妻女都不允许接触。
翁万戈再次去往国外后,就一直充当着中西文化的桥梁。
他利用自己从事摄影,**制作的工作,极力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希望可以促进中美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后来,翁万戈转战影视器材行业,认识了很多**制作商。
在一次商界朋友的聚会中,翁万戈结识了一位,名叫司徒慧敏的**艺术家,两个人成为了朋友。
后来没多久,司徒慧敏便回国发展,和翁万戈断了联系。
那个时候的两人,都不知道这段友谊,在日后还有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1978年,60岁的翁万戈退休。
之后数年,翁万戈就沉浸在,整理收藏和研究收藏里。
一直到1985年,一位美国教授找上了翁万戈,他得知翁万戈的手里,有很珍贵的中国古代书籍,于是就向翁万戈提出了,借用展览的要求。
翁万戈原本不准备答应,但是考虑到,那是一场多国都会参与的大型展览,如果出借书籍,或许可以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最终还是将收藏的十种宋代书籍,借了出去。
正是翁万戈的这一次出借,让消失已久的翁氏家藏,重新出现在了世人的眼前。
1985年,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善本书展”中,有翁氏藏书的出现。这一则消息,一传回国内,立刻引起了各界人士的注意。
很多专家学者,纷纷联系有关部门,希望国家可以购买一些翁氏的书籍,不要让这些珍贵的国家文物,流落海外。
而负责这次接洽的不是别人,正是已经归国担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司徒慧敏。
这一次的接触,让翁万戈被勾起了思乡之情,之后他每年都要回国一次。
每一次,翁万戈都会去往不同的省份和城市,似乎是要把自己过去几十年,没看到的故国,全部重新看一遍,好弥补自己的遗憾。
在游览期间,很少有人能发现,翁万戈的华侨身份。
因为翁万戈虽然年过半百,离开中国几十年,但他的中国话却一点都不生疏,而且从来不会混洋腔。
兴致来了,还能说几句上海话,他把自己的根,扎在中国这片广袤土地上。
1990年,翁万戈将自己继承的翁氏祖宅,捐赠给了故乡常熟,也就是现在的 翁同龢 纪念馆。
2000年,经过多方商谈,翁万戈与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达成合作,转让自己的部分藏书。
就像当初,他将收藏悄无声息的带走一样,翁万戈和妻子,这次也悄无声息的,带着542册古书,又回到了中国。
这批翁氏藏书,顺利转让给上海图书馆。
翁万戈的古书一拿出来,很多专家都忍不住感叹,这是目前保存的最重要、最完整的中国古籍善本。被誉为“海外文物文献分量最重的一份藏书”。
可见,翁万戈在保存书籍上,下了多少的功夫。
一句“ 我为家藏而活,而家藏也成为了我的人生。 ” 道尽了他对家藏毕生的守护,也是一个收藏世家继承人,所背负的传承使命。
他戏称,自己对这些收藏,比对自己孩子还细心。这些年的整理,几乎把自己,都锻炼成了文物保护专家。
后来上海图书馆,以协商转让的方式,购入了这一批翁氏藏书,共斥资450万美元。
那时人们对这件事情颇有微词的地方在于,相比较那些捐赠的慈善家,翁万戈是采取拍卖的方式。
这不免让人觉得,他是有借自家的藏书来牟利的心思,是打着爱国的名号,行圈钱之事。
尤其是对比,翁万戈的亲生父亲 翁之憙 的做法,翁万戈的行为,不免显得有些小家子气。
不过,大部分人还是非常理智的,认为这批藏品,是属于翁家先祖积攒下来的。
翁之憙 愿意无偿捐,是人家愿意,我们不能强逼着翁万戈,也无偿捐赠啊。所以在这个时间段,人们对于翁万戈的看法,仍然是保持着正面态度。
2008年,翁万戈曾带着一批收藏,来到中国开办了展览。这也是中国人民,第一次亲眼看见,《长江万里图》这件稀世珍宝。
这是 翁同龢 生前最喜欢的藏品,为了得到这幅画,翁同龢甚至不惜花重金,挪用买房款。
国家一直想要收购这件藏品,但是翁万戈一直没有同意。对于这幅和翁家,关系匪浅的画作,翁万戈一直难以割舍。
后续的几年里,翁万戈一直在陆陆续续的向中国捐赠,一些翁氏家藏。
2010年,北京大学收到了,翁万戈捐赠的吴斌《勺园祓禊图》。
2015年12月, 上海图书馆收到了,翁万戈捐赠的包括 47册《翁同龢日记》在内的珍贵翁氏文献。
2016年,当初留在常熟的一部分翁氏藏书,被翁万戈的子侄,全数捐给了图书馆、博物馆。
南京图书馆得了7000余册,常熟图书馆1712册,部分极具 历史 价值的被收入了常熟博物馆。例如《皇家兵制考》和《笏斋日记》手稿等。
2018年,已经100岁的翁万戈,进行了人生中,最后的两次捐赠。
一次,是将明代沈周《临戴文进谢安东山图》轴,和清代王原祁《杜甫诗意图》轴,两件巨幅绘画珍品,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
这一次的捐赠,翁万戈赢得了,国内媒体的一片赞誉之声。
可另一次捐赠,不但让这些赞誉烟消云散,同时还为他带去了极大的争议。
就在翁万戈结束了对中国的捐赠之后,同年 7月28日 ,他又 于自己百岁诞辰当天宣布, 将共计183 件书画藏品,无偿捐赠给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这样的捐赠,无疑在我国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绝大多数的国人,都无法理解翁万戈的行为。
他们认为,作为经历过战火、经历过山河破碎的人,怎么会将中国的宝贝,交给外国人?
要知道,美国的博物馆里面,陈列的过去有关中国的 历史 文物,都是他们从中国这里抢来的,代表的都是中国曾经屈辱的 历史 。
当时,翁万戈的这一行为,被愤怒人们定义为“卖国”。
网上声讨他的声音也是不绝于耳,认为翁万戈数典忘祖,不配做支持戊戌变法的 翁同龢 后代。
虽然翁万戈解释,是因为他希望这些收藏,可以获得更好的保护。
但这份解释,无疑是更加激怒了网友,认为翁万戈是在内涵国内的博物馆,不如外国的博物馆,是在给自己的无耻行为找借口。
捐献文物给美国博物馆,这件事情的确是翁万戈做的不好,他没有体谅中国群众的家国情怀,没考虑 历史 因素。
但是对于翁万戈本人,我们应该以更理性的态度,去评价。
首先翁氏家藏,在中国文物古籍收藏史上,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翁万戈在时局动荡、战火硝烟中,拼尽全力将这批收藏保存完好。
这本身,就是对中国古籍收藏的一个巨大贡献。没有他,就没有我们现在看到的那部分 历史 古籍和书画收藏。
其次,翁万戈在国内,也捐赠了许多的古籍,回馈了 社会 。
虽然,他没有做到像他的亲生父亲那样,完全出于家国大义和保护收藏的无私想法全部捐献。
但说他数典忘祖、“卖国”,委实有些难听和偏颇。
其实纵观翁万戈的一生,他是很矛盾的。
自小被过继,虽然是出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可是到他一百岁的时候,他人生中绝大多数时间,其实都是在美国度过的。
他有美国绿卡,他的子女后代,也都在美国学习生活,你很难说他究竟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
即便他有家国情怀,不忘自己的故乡,他也必须要为自己的家庭做考虑,为孩子考虑。
我们不难发现,翁万戈这一次的捐赠,对于波士顿博物馆来讲,价值是十分巨大的。
他的子女,可以通过这一次的捐赠,在波士顿博物馆获得工作,还可以打开一条,走进美国上流 社会 的道路。
对于翁万戈这一次的捐赠,我看到的更多是,一个年迈的父亲,在竭尽全力为自己子女规划未来。
为此,他不惜牺牲自己多年以来,在中国累积的名声和自己的晚节。
在中国 历史 上,外籍华人回馈祖国捐赠文物的事件,比比皆是。
很多爱国的收藏家,也都愿意将自己有价值的收藏,捐献给国家。
他们不一定都是名人,而且大都一直默默捐赠,从不求回报。
比如23岁继承遗产的爱国华侨赵泰来,他花费20年的时间,将自己继承到的6万余件文物,全部捐赠给了国家。
而他也因此,在2008年,获得中国首届文化遗产保护“十大年度杰出人物”。
可是,我们不能强求每一个拥有文物的人,都这样无私的奉献。
翁万戈并不是不爱国,从他过往的种种行为,我们也可以看到,他对自己的祖国有着深沉的感情。
只是家国情怀,最终没有抵过自己内心,对孩子未来的担忧。
逝者已矣,翁万戈先生已于2020年 12月9日,在家 辞世,享年102岁。
翁家家藏的传奇故事,也伴随着他的离逝,一起离开了时代的舞台。
翁万戈的一生,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
他继承了人人羡慕的翁氏家藏,同时也背负上了保护它的使命,决不能让家藏被损毁。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家藏是属于翁万戈的,同时也是属于国家的。
翁万戈作为主人很清楚这些文物身上附加的意义,所以这些文物的归属只有两个,要么继续在翁家传承下去,要么就要回归祖国。
而翁万戈一直以来也是这么打算的,在自己100岁之前,他一直在陆续捐赠翁家家藏。
只是人老了之后难免会心软,相比较遥远的祖国,他更加看重自己的孩子。他担心自己的孩子的未来,也舍不得自己守了一辈子的收藏,离开自己太远。
一时的糊涂,便是晚节不保。
虽然翁万戈的行为,让他的子女享受到了实在的好处,但是通过出卖自己家族收藏的国家宝物,来交换这一切,也还是让人难以接受。
只希望后人能引以为鉴,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时,可以多考虑国家大义,而非个人私利。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诱惑中国文物流失的数量非常惊人。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已有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同胞对这一现象追踪关注,并使一些流失的文物回归祖国。
文物流失逾千万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因战争、不正当贸易等原因,致使大批中国珍贵文物流失海外。在此期间,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则是另一个数字:在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4万件,而民间藏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10倍之多。
这两个统计都反映了一个接近的数据:在海外的中国文物超过1000万件。当然,这不全是流失文物。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副总干事牛宪锋认为:“准确地讲,应称为海外藏中国文物。流失文物应该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因战争被劫掠的文物,以及因为盗掘、盗凿、不正当贸易等非法的和不道德的方式流散国外的文物。具体数量难以统计。”
涵盖书法、绘画、青铜器、陶瓷、甲骨、典籍等所有种类
据了解,这1000多万件海外藏文物几乎涵盖所有文物种类,包括书 法、绘画、青铜器、陶瓷、雕塑、甲骨、典籍等各类珍品,主要分布在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仅在大英博物馆就馆藏中国文物2.3万多件,其中不乏国宝级的珍品和绝品,青铜器中就有商双羊尊、西周康侯簋、邢侯簋等稀世珍品。
——绘画,美国收藏最多,仅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就有1200余幅,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中国绘画近500幅。而以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最精,其中,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最引人注目。
——瓷器,以收藏亚洲艺术品著称的法国集美博物馆收藏最佳。馆里的瓷器从中国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各个朝代各大名窑的名品应有尽有,且多为精品。
——地方志和古籍,美国最多。美国国会图书馆就有4000多种地方志。全美有古籍善本3000多种、家谱2000多种。
——甲骨片,日本收藏最多。在流失海外的近3万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000片。
——敦煌宝藏,而今敦煌遗书在我国国内仅存2万件,仅占三成,七成流失国外。其中,藏于大英图书馆东方写本部有13700件;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有6000件,其中敦煌书画的三种唐拓本是稀世珍宝。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民族研究所12000件,藏于英国印度事务部图书馆近2000件。此外,日本、美国、瑞典、奥地利、韩国也均有敦煌文物收藏。
文物追回主要靠回购、讨还、捐赠三种形式
中国自2003年7月开始启动国宝工程,宗旨是抢救流失文物、保护文化遗产。据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主任张永年介绍,就目前而言,面对非正常手段流失的文物,回流主要有三种形式:回购、讨还和捐赠。
回购是目前比较常用的市场手段。圆明园猪首铜像的捐款回购便是一成功案例。猪首铜像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时流失海外的。2003年春天,文物专家从一位美国私人收藏家处寻访到铜像,经过艰苦的谈判,收藏人最终同意转让给中方。澳门富商何鸿燊先生得知此消息后,2003年9月,他向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捐款人民币近700万元购回圆明园猪首铜像。
回购也有很多困难。虽然文物在市场的自由流通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机会更多,但由于文物的天价和回购的资金不成比例,往往使回购半途夭折。另外,专项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靠社会募捐和企业捐款,而企业往往希望把通过其捐助回归的文物藏于其企业内,这又成为一个新的矛盾。
讨还是目前最难以成行的文物回流方式。因为一旦要求他国归还所藏中国文物,可能就会牵涉到很多遗留的历史问题和历史事实。牛宪锋说,讨还的对象应主要针对战争中被抢掠的文物,尤其是壁画、佛造像这类不可移动文物。比如,《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就是讨还的目标。该作品由乾隆年间的两位宫廷画师依据圆明园最美的40处实景绘制而成,是现存唯一能够全面反映圆明园原貌的诗歌绘画作品,在圆明园大劫中,被法国的杜潘上校抢走,后来在法国巴黎的国家图书馆保存至今。
以捐赠的方式回流的文物也不乏先例,但捐赠首先需要的是文物持有者在思想上达到普通人难以企及的境界,毕竟任何一件文物都价格不菲。在现阶段,真正有此善举的有识之士依然为数鲜少,但也不是没有。颐和园万寿山佛香阁西侧铜亭宝云阁流失的10扇铜窗,就是美国国际集团友邦保险公司创办人斯达先生的基金会于1993年从法国收藏家手中购得,并无偿送还中国的,可谓功德无量的义举。
众所周知,近代中国饱受八国联军的摧残,有大量文物在战争中流到海外,甚至现在还有很多在各国国家博物馆中。那么美国哪些博物馆的中国文物藏品,最吸引人呢?
一、高古玉藏品
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拥有惊人数量的中国古代艺术品,中国艺术品的数量就有50万件之多,这50万件藏品从就算日夜不停地从中国拿万吨轮船运输,至少也要几个月才能运送完毕,可以想象在晚清以及民国时期我国有多少文物流失到美国。而图中的高古玉在我国古代是只有帝王才可以使用的玉石,其象征意义要远远大于它的实用价值。
二、彩绘持鹰像
此陶俑展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它出自我国古代北魏时期,那时最让人惊艳的就是彩绘技艺的出现。这个陶俑象征着我国北魏时期陶瓷业在工艺上的成就。
三、唐三彩
这个陶器也展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唐代是我国封建朝代的鼎盛时期,所以说唐三彩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唐王朝的政治、文化、生活,它跟唐代诗歌、绘画、建筑其他文化一样,共同形成了唐王朝文化的旋律。同时,因为它的色泽鲜艳,釉彩斑斓,也使得唐三彩成为了中国古代陶器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我认为以上藏品中,最吸引人的是唐三彩,它的历史地位和美学价值是让人惊叹的。
美国五大中国书画收藏中心一般拿出来的都是明清的画作,除了在renovation的Freer我都去了or马上去(Freer Gallery, MET, MFA, Nelson-Atkins Museum,CMA ) 里MFA最为慷慨,目前去可以看到高古画《九龙图》《番骑图》。答主提到的《后赤壁赋》《双松平远》《照白夜》《历代帝王图》除了特展几乎是无缘得见。以及宾大圆厅的壁画已经被学术论述证明不可能出自广胜寺,而《历代帝王图》也至少部分被认作是后来添加。另外:上海的朋友真是好有福气。到现在为止两千年后已经有三次重要的书画展。分别是“翰墨荟萃——美国收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展”是继2002年“千年遗珍——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和2010年“千年丹青——日本、中国唐宋元绘画珍品展”。其中“翰墨荟萃——美国收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展” 应该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集中展陈美国收藏高古画的展览,比80年代CMA和Nelson-Atkins Museum合办的“八代遗珍”展涵盖内容更为广泛。除了被Freer遗嘱限制不得出馆的Freer Gallery之外的其他四大收藏中心:MFA, MET, Nelson-Atkins Musem, CMA都参加。各方都拿出了最珍贵的藏品,这些藏品即使是去到以上的博物馆看到的几率都是小之又小。含答主提到的《捣练图》《五色鹦鹉图》等等。除此之外还有李成的《晴峦萧寺》夏珪《山水十二景图》,陈容《九龙图》。且MFA从日本买来的周季常的《五百罗汉图轴》是最重要的佛道图,也是奠定MFA中国高古画收藏的基石。夏珪,马远什么的存世作品及其之少,及其珍贵。而乔仲常的作品更是孤本。有意思的是这些画作与收藏史上的名家都有不少联系。如乔仲常的 《后赤壁赋图卷》和明代丑英的《沧浪渔笛图》原来是顾洛阜旧藏,是当年顾洛阜送给Nelson-Atkins Museum用以纪念他与史克门的友谊。谈到CMA的中国书画收藏,就绕不开李雪曼女士做出的贡献(Shermon ELee)。而MET的中国书画收藏Gallery则会更多的出现CCWang的名字。去年去MET看为纪念该馆东亚部成立一百周年而推出的“馆藏中国书画精品展”(《双松平远》《竹禽图》《草书廉颇蔺相如列传》都展出了,不过因为展出时间长,这次展的内容也有rotation)。展室墙壁上就有CCWang的名字。
说起美洲的印第安人,他们是中国人的亲戚,都属于黄种人。在历史考古学家的论证中,美洲文明之母奥尔梅克文明就是源于中国的殷商文明。而印第安人是万年以前冰河时期,由白令海峡陆桥到达北美洲的亚洲人,也有武王伐纣时,一批逃难者迷路而到美洲之说。从出土文物中的玉器考察,有中国古文字的印记。
美国现有印第安人50多万,作为原住民,被当时的白人殖民者疯狂屠杀,几近灭绝。中国人学俄国人爱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而中国人的亲戚印第安人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灭亡。他们会永远记着属于自己的土地,山和水,要不回来也有一本账记在心里。
这好比中国清朝衰落后,帝国主义列强抢掠,劫走大量的中国文物。后来又有一些走私盗运,直到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公约——《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公约》,对有些流失到美欧的文物,可以通过境外诉讼追索。再到2009年后,美国曾三次向中国返还流失文物,最大一宗为361件。中国与意大利也根据两国协议,于2019年将796件套文物返还中国。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劫掠文物最多的是美国,现在美国知名大学和博物馆都藏有中国文物珍品。以下列举10所,供有兴趣的网友一记:
1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是美国最早盗窃中国文物的。有10个中国文物陈列室,其中两个雕刻石像室,三个陶瓷陈列室,从晋代越窑,唐三彩,宋代钧、官、哥、汝、定,到明代青花彩瓷,再到清代古月轩珐琅彩,品种最为齐全。
2 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不仅存有大量中国古代壁画、玉器和铜器等,还以开设专业培训,盗运别国文物而闻名。
3纽约艺术博物馆:藏有中国文物上万件,善于盗凿石窟文物,如龙门石窟礼佛图,云岗石窟的浮雕等。青铜器也最为著名,至早至西周铜禁。
4费城大学博物馆:以掠搜中国雕刻艺术品著称,多为北魏、隋唐,最著名的是昭陵六骏中的两骏:飒露紫和拳毛䯄。
拳毛䯄
5弗利尔艺术馆:弗利尔是美国铁路、机车资本家,酷爱搜刮中国文物,中国各大石窟无一幸免,他的铜器、玉器冠绝全美博物馆,尤以珍品、孤品、名画最多。唐朝人所画《释迦牟尼佛会》圈卷,宋代郭熙《溪山秋霁》,顾恺之《洛神图卷》等,世属罕见。
6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规模仅次于纽约市博物馆,有15个中国文物陈列室,以铜器最精。陶瓷器有:宋代龙泉窑大瓶,明朝永甜白暗花高足碗,豇豆红、绿郎窑瓶等,为旷世绝品。
7奈尔逊艺术博物馆:奈尔逊是报业资本家,后来居上的中国文物搜刮者。但一直到新中国建立初期,还没有停止盗运文物活动。所藏珍品如:安阳出土的商代玉器,长沙出土的楚国漆器,宋磁州窑白地黑釉龙纹大瓶,宋代粉定牡丹纹大盘等。
8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所藏青铜器,从商代方鼎,至汉代带钩,十分丰富。长40厘米,高24厘米的商代虎枭纹铜觥,是中国同类文物中最大一件。
中国国宝铜虎纹觥,商代晚期文物,现藏于美国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
9 明尼苏达州明尼亚利波市美术馆:藏有河南洛阳东周古墓被盗后大量流散文物,错银鼎为其中精品。
10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查询馆藏书法文物令人吃惊——赵孟頫《大青绿幼舆图卷》,石涛与龚贤(半亩)的作品,米芾行书三帖,黄庭坚赠甥张大同古文跋长卷等。
大英博物馆收藏中国文物是掠夺还是保护?为什么?
本文2023-11-02 08:25:5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2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