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正史有哪几部,内容简要
史记:此书记事始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中国古代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字。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骚》”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后汉书: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的195年历史。
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
晋书:记载了从司马懿开始到晋恭帝元熙二年为止,包括西晋和东晋的历史,并用“载记”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兴亡。
宋书: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梁沈约撰﹐含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共一百卷。今本个别列传有残缺﹐少数列传是后人用唐高峻《小史》﹑《南史》所补。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撰,记述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502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
梁书: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
陈书:唐代姚思廉所著,是南朝陈的纪传体断代史著作,记载自陈武帝陈霸先 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亡国前后三十三年间的史实。
魏书:北齐魏收撰,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内容记载了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历史。
北齐书:
唐朝史家李百药撰,属纪传体断代史,共50卷,纪8卷,列传42卷,记载上起北魏分裂前十年左右,接续北魏分裂、东魏立国、北齐取代东魏,下迄北齐亡国,前后约五十馀年史实,而以记北齐历史为主。
周书:唐令狐德棻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岑文本和崔仁师等人。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共50卷,本纪8卷、列传42卷。本书记载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纪传体史书。
隋书:主要记载梁、陈、北齐、北周、隋等五朝史
南史:上起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420年),下迄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589年)。记载南朝宋、齐、梁、陈四国一百七十年史事。
北史:记述从北魏登国元年(386)到隋义宁二年(618)的历史。《南史》与《北史》为姊妹篇,是由李大师及其子李延寿两代人编撰完成的。
旧唐书:记载唐代(公元618--907年)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五代后晋时官修的《旧唐书》
新唐书:记载中国唐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百二十五卷,包括本纪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列传一百五十卷。
旧五代史:记载从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到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代王朝,中原以外存在过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十个小国,周边地区还有契丹、吐蕃、渤海、党项、南诏、于阗、东丹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习惯上称之为“五代十国”。
新五代史:全书共七十四卷,本纪十二卷、列传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谱十一卷、四夷附录三卷。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共五十三年的历史。
宋史:贯通北宋与南宋,保存了三百二十年间的大量历史记录。
辽史:记载上自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下至辽天祚帝耶律延禧的辽朝历史(907年-1125年),兼及耶律大石所建立之西辽历史。
金史:撰成于元代,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兴衰始末的重要史籍。
元史:是系统记载元朝兴亡过程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成书于明朝初年。
明史:是一部纪传体明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
清史稿:所记之事,上起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下至1911年清朝灭亡,共二百九十六年历史。
大盂鼎:“隹九月王才宗周令盂。”
静方鼎:“隹七月甲子王才宗周。”
大克鼎:“王才宗周,旦,王各穆庙,即立。”
《诗经·小雅·节南山之什·正月》: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国语·卷七·晋语一》:“骊姬赂二五,使言于公曰:‘夫曲沃,君之宗也。”韦注:“宗,本宗也。曲沃,桓叔之封,先君宗庙在焉,犹西周谓之宗周。”
《竹书纪年》今本:“申人、鄫人及犬戎入宗周,弑王及郑桓公……”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成王自奄归,在宗周,作多方。既绌殷命,袭淮夷,归在丰,作周官。
《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第三》: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诸侯咸服宗周。
《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第一》: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
《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第七十》:依之违之,周公绥之;愤发文德,天下和之;辅翼成王,诸侯宗周。
《汉书·卷八十五·谷永杜邺传第五十五》:昔褒姒用国,宗周以丧;阎妻骄扇,日以不臧。
《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第八下》:至幽王*褒姒,以灭宗周……初,雒邑与宗周通封畿,东西长而南北短,短长相覆为千里。
《后汉书·卷一百十五·东夷列传第七十五》:后徐夷僣号,乃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
《晋书·列传第二十六·江统等传》:故申、缯之祸,颠覆宗周;襄公要秦,遽兴姜戎。
《宋书·志第四·礼志一》:宗周既兴,文史载焕,端委治于南蛮,颂声逸于四海。
《魏书·帝纪第十一》:赫赫宗周,翦为戎寇;肃肃清庙,将成茂草。
《尚书正义·毕命第二十六》:越三日壬申,王朝步自宗周,至于丰。於朏三日壬申,王朝行自宗周,至于丰。宗周,镐京。丰,文王所都。
《隋书·卷六十九·列传第三十四》:昔宗周卜世三十,今则倍之。
《通典·卷第三十一·职官十三》:宗周卜代三十,卜年七百,虽沦胥之道斯极,而文武之器犹在,斯则龟鼎之祚已悬定于杳冥也。
《通典·卷第一百七十七·州郡七》:宗周,镐京也。
《旧唐书·本纪第十九下·僖宗》:赫赫宗周,竟坠文王之基业。
《新唐书·卷二十七上·志第十七上》:其明日,武王自宗周次于师所……鹑首当山河之右,太王以兴,后稷封焉,而宗周之所宅也。
《旧五代史·卷一百四十五·志七》:宗周而上,率由斯道,自秦而下,旋宫声废。
《长安志》卷三引皇甫谧《帝王世纪》:“武王自酆居镐,诸侯宗之,是为宗周”。
左丘明(约公元前502年-约公元前422年),姓左,名丘明(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也有说姓丘,名明),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汉代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 。
石横镇东衡鱼村(春秋时鲁国都君庄)人。为炎帝后裔,左丘明博览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大量古籍,学识渊博。任鲁国左史官,在任时尽职尽责,德才兼备,为时人所崇拜。左丘亦编修国史,日夜操劳,历时30余年,一部纵贯200余年、18万余字的《春秋左氏传》定稿。
其历史、文学、科技、军事价值不可估量,为历代史学家和文人所推崇。他还撰写了历史名着《国语》,与《春秋左氏传》成为珠联璧合的历史文化巨着。公元前 451年,左丘明病逝,葬于东衡鱼村东北处。647(唐贞观二十一年)李世民封左丘明为经师,墓前建石坊。1530年(明嘉靖九年)明世宗封左丘明为 先儒。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朱由俭封左丘明为先贤。1725年(清雍正三年)为避孔子名讳,奉旨丘旁加阝改为邱氏,今石横邱氏皆为 左丘明之后人。
根据存世的刘向《别录》佚文左丘明授曾申,以及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所记左丘明作《传》以授曾申等史 料判断,可知左丘明的出生年代约与孔子晚年弟子曾参及曹恤等人大致相当。即左丘明在年龄上应为孔子的孙子辈,而约生于鲁定公在位的中期;而据《左传》、 《国语》二书对于历史人物的称呼来看,可知左丘明应当卒于鲁元公在位时期。即公元前五世纪晚期。
《左传》
左丘明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着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 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作者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作者在叙述历史事实时,对于那些历史事件是鲜明地表现了他的肯定或批判的态度的。他 所肯定的是那些符合于他的儒家的观点的东西。他肯定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左传》隐公三年)一类的论理道德,他也从那些论理道德的观 点出发肯定了利民和卫社稷一类对人民有利的东西。他批判了那些破坏论理道德的所谓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破义(《左傅》 隐公三年)之类的所谓逆德,他也批判了统治阶级的骄奢*逸的败行。这部书在思想上的进步性和局限性都从这些方面表现出来。
有《春秋》、《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左传》等。
1、《春秋》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
《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2、《史记》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
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3、《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
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4、《三国志》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魏、蜀、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
蜀国无史官一职,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而最终成书,却又有史官职务的因素在内,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
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才合为一书。
5、《左传》
《春秋左氏传》(Zuo’s Commentary),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代以后才多称《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该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史书
中国古代正史有哪几部,内容简要
本文2023-11-02 08:45:3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2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