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安世家族墓的出土文物
14座墓葬仅一座未被盗
张安世家族墓于2008年被省考古研究院发掘,然而考古工作者发现,几乎所有的墓葬均被盗过。发掘了3年,张安世和其子孙的墓葬已发现14座,近日考古工作者终于欣喜地发现张安世一位后代的夫人墓未被盗过,目前这座墓墓门已经暴露出来,考古工作者正在与文保工作者进行商议,将联合进行边保护边发掘,该墓中将出土哪些珍贵的随葬品值得期待。
罕见“九头鸟”图案瓷器
考古工作者对此墓进行清理时发现了两组早期瓷器,分别为瓷壶和瓷罍,令人惊奇的是这两组瓷器上均绘有“九头鸟”图案。这两组瓷器保存完好,瓷壶和瓷罍高度均在30厘米左右,瓷器胎质细密坚硬,外表施有一层酱色釉。在两组瓷器的上部,以抽象的技法绘有一圈九个鸟头,造型优美简洁、线条流畅生动。
据考古工作者介绍,“九头鸟”形象的出现,最早源于楚人的九凤神鸟,出自战国至汉初时楚人之手的《山海经》,是记载“九头鸟”形象的最早文献。“九头鸟”传说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它既是南北文化融合与中华民族集体创造的结晶,又体现了作为中华文化一分子的楚文化的独特风格。
张安世家族延续两百年之久,其家族墓葬也是目前中国唯一经过完整发掘的汉代列侯级别的家族墓。此次发现的绘有“九头鸟”图案的瓷器,说明当时“九头鸟”图形是吉祥的,并已融入当时的上流社会,而此后随着时代发展“九头鸟”才被妖化。同时,可以证明西汉时期民族文化的多元性。
衣彩俑
百件着衣彩俑出土
从2008年8月开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配合基建对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韦曲镇东原的高等级汉代家族墓进行了发掘,因该墓园属于凤栖原范围,故又称为凤栖原西汉家族墓。近长方形的墓园,由一座带有6个陪葬坑的大型甲字形墓以及数座中、小型甲字形墓以及规模较大的祠堂建筑基址和相关的壕沟等构成。
“武士”佩刀剑
随葬车内“武士”佩刀剑
与盗掘严重的主室相比,耳室保存较为完整。记者看到,考古工作者正在清理着两辆已经腐朽的车马遗迹。一辆车的遗迹上残留有10多个车伞的青铜盖弓帽,青铜的马衔、马镳以及马身上佩戴的铅器、铜络饰、方扣等小饰件散落在耳室地面上。最为让考古工作者称奇的是一个四五厘米长的兽首青铜器件,雕刻十分精巧。耳室中还有大量的陶制器皿,体型最大的是高40多厘米的陶罐。还有釉陶陶壶、陶甑、陶盆等。
“卫将长史”印章
墓园中部的大型甲字形墓葬应为张安世墓,墓道处北、墓室居南,墓冢封土原高约15米,现残存高约1~13米。斜坡道墓道长约30米,有3个耳室,其内出土彩绘陶罐、釉陶壶和鹤、兔、牛等较为完整的动物骨骸,以及多枚的“卫将长史”封泥。
成套量具
在张安世的墓中发现了大量成套的量具,有7个一套的,也有10个一套的,成套量具的发现较为罕见。因现代的斤两和古代对应不起来,通过成套量具也许能够找到度量衡变化的联系。
驷马一车
驷马一车是当时真的车马陪葬,两千年后,马匹只剩下白骨,车早已腐朽,幸运的是车马遗迹十分完整,依然可以 看出当年的华丽。车的豪华装饰、漆皮、华盖、青铜构件等物件,都具有帝王身份。该驷马一车应该为皇帝御赐。
千军战俑
在M8的周围,考古专家先后发现6座大小不一的陪葬坑。揭开一座座陪葬坑,惊现“千军战俑”,有陶俑、木俑。正在发掘的k6号坑内,数以万计的 陶俑虽倒在坑内,却个个精神抖擞,面部清晰,红红的嘴唇,浓黑的眉毛,还有着各种发式,有的神情凝重,有的面容祥和。虽然陶俑这么多,却很难找到同样的 脸。
这些陶俑与汉阳陵的陶俑相似,大约60厘米高。现在虽然看着陶俑都是赤身裸体,没有胳膊,但在胳膊处都留有孔,而在坑内专家们还 发现了盔甲的残片,可见这些陶俑原先都穿有各种各样的衣服。而在坑内,出土了大量的兵器铜镞、刀、箭等,还有十分少见的6金6铜的青铜钟,还有做饭用的陶 釜。
碑为监送真身使随负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器衣物帐碑
监送真身使应从重真寺随真身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器物宝函等,并新恩赐到金银宝器衣物等如后。重真寺将到物七件:袈裟三领,武后绣裙一腰,蹙金银线披袄子一领。水晶椁子一枚。铁录一枚。真身到内后,相次赠到物一百二十二件:银金花盒二具,共重六十两。锡杖一枝,重六十两。香炉一枚,重三十二两。圆无盖香炉一副,并台盖朵带,共重三百八十两。香宝子一枚,共重四十五两。金钵盂一枚,重十四两三线。金襕袈裟三副,各五事。毳纳佛衣二事。瓷秘色碗七口,内二口银棱。瓷秘色盘子,碟子共六枚。新丝一结,百索线一结,红绣案裙一块,绣帕二条,镜二面,袜十双,紫靸鞋三双。绣幞十条。宝函一幅,八重,并红锦袋盛。第一重真金小塔子一枚,并底衬共三段,内有银柱子一枚。第二重珷玞石函一枚,金框宝钿真珠装。第三重真金函一枚,金框宝钿真珠装。第四重真金钑花函一枚,以上计金四十七两二分,银二分半。第五重银金花钑作函一枚,重四十两二分。第六重素银函一枚,重四十九两三钱。第七重银金花钑作函一枚,重六十五两二分。第八重檀香缕金银棱装铰函一枚,银锁子及金涂锁子七具,并钥匙钺链子等,共计银一十六两四钱。银金涂钑花菩萨一躯,重十六两。银金花供养器物四十件。内垒子一十枚,□罗子一十枚,垒子一十枚,香案子一枚,香匙一枚,香炉一副,并碗子钵盂子一枚,羹碗子一枚,匙箸一副,火箸一对,香盒一具,香宝子二枚,以上计银一百七十六两三钱。真金钵盂,锡杖各一枚,共重九两三钱。乳头香山二枚,重三斤。檀香山二枚,重五斤二两。丁香山二枚,重一斤二两。沉香山二枚,重四斤二两。 新恩赐到金银宝器衣物席褥幞头巾子靴鞋筹,共计七百五十四副。 银金花盆一口,重一百五十五两。香囊二枚,重十五两三分。笼子一枚,重十六两半。龟一枚,重二十两。盐台二副,重十三两。结条笼子一枚,重八两三分。茶槽子碾子茶罗匙子一副,七事共八十两。随求六枚,共重二十五两。水晶枕一枚。七孔针一,骰子一对,调达子一对,棱函子二,琉璃钵子一枚,琉璃花碗托子一副,琉璃碟子十一枚。银棱檀香木函子一口。花罗衫十五副,内襕七副,跨八副,各三事,花罗袍十五副,内襕八副,跨七副,各四事。长袖五副,各三事。夹可幅长袖五副,各五事。长夹暖子二十副,各三事。内五副锦,五副绮,一副金锦,一副金褐,一副银褐,一副龙纹绮,一副辟邪绮,一副织成绫,二副白,二副红络撮。下盖二十副,各三事。接袎(靴筒袜筒)五具,可幅绫袍五领,纹縠披衫五领,缭绫浴袍五副,各二事。缭绫影皂二条,可幅臂钩五个,可幅勒腕帛子五对,方帛子二十枚,缭绫食帛十条,织成绮线绫长袎袜四十双,蹙金鞋五双,被褡五床,每床绵二张,夹一张,锦席褥五床,九尺簟二床,八尺席三床,各四事。八尺踏床锦席褥一副、二事。赭黄熟线绫床罩五条,赭黄罗绮枕二条,绯罗香倚二条。花罗夹幞头五十顶。绘罗单幞头五十顶。花罗夹帽子五十顶。巾子五十条,析皂手巾一百条,白异纹绫手巾一百条,楷齿布一百条,细异纹绫夹皂四条。白藤箱二口,玉椁子一枚,靴五双,各并毡。 惠安皇太后及昭仪、晋国夫人衣计七副:红罗裙衣二副,各五事;夹缬(有花纹的丝织品)下盖二副,各三事,以上惠安皇太后施;裙衣一副,四事,昭仪施;衣二副,八事,晋国夫人施。 诸头施到银器衣物共九件:银金花菩萨一躯,并真珠装,共重五十两。并银棱函盛银锁子二具,共重一两,僧澄依施;银白香炉一个,并承铁,共重一百三两,银白盛香合一具,十五两半,以上供奉官杨复恭施;银如意一枚,重九两四钱,袈裟一副,四事,以上展弘照施;银金涂录一枚,重四十一两,僧智英施;银如意一枚,重二十两,手炉一个,重十二两二分,衣一副,三事,以上展明肃施。 以前都计二千四百九十九副、枚、领、张、口、具、两、钱、字等。内金银宝器衫袍及下盖裙衣等,计八百九十九副、枚、领、张、口、具等。金器计七十一两一钱,银器计一千五百二十七两一锱。 右件金银宝器衣物道具等并真身,高品臣孙克政,臣齐询敬、库家、刘处宏承旨,臣刘继与西头高品彭延鲁,内养冯全璋,凤翔观察留后元充及左右街僧录清澜、彦楚、首座僧澈惟应、大师清简、云颖、惠晖、可浮、怀敬从、建文、楚文、会师益令真志柔及监寺高品张敬全,当寺王纲义、方敬能、从諲主持真身院及隧道宗奭清本、敬舒等一一同点验,安置于塔下石道内,讫其石记于鹿项内安置。咸通十五年正月四日谨记。 金函一、重二十八两。银函一,重五十两。银□伽□□□□□两□□□□水碗一对,共重十一两。银香炉一,重二十四两。□□□台三□,共重六两。以上遍觉大师智慧轮施。 中天竺沙门僧伽提和迎送真身到此,蒙恩赐,归本国。兴善寺僧觉支书。 凤翔监军使判官韦遂玫、张齐果迎送,□□□当供养。真身使小判官周重晦、刘处权、吕敬权,□□□、张□□、右神策军营田兵马使孟可周,武功县有百姓□头王宗、张文建、王仲真等一百二十人各自办衣装程粮往来舁真身佛塔。 注:此碑于1987年5月发掘出土。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吕大临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吕大临墓出土文物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历史上姓吕的名人都有哪些啊?
吕臣、吕布、吕忱、吕静、吕洛、吕光、吕雉、吕蒙等。
1、吕臣: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初随陈胜起义,与项羽同屯军彭城。后辅佐刘邦平天下,被封为宁陵侯。
2、吕布:五原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一说山西忻州人,东汉末年名将,善弓马,力大无穷,时称“飞将”,号奋威将军,封温侯,割据徐州,为一代枭雄。
3、吕忱:晋代文学家,着有《字林》一书。
4、吕静:晋代音韵学家,着有《韵集》一书。
5、吕洛:北魏代(今河北省蔚县)人,官至羽林中郎将,后被封为成武侯。6、吕光:略阳(今甘肃庄浪西南)人,十六国时后凉(建都今甘肃武威)的建立者,在位13年。其子吕绍、吕纂、吕隆也先后执政后凉。
7、吕雉:单父(今山东省单县南)人,汉高祖皇后,人称吕后。曾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公元前195年刘邦死后代理朝政,专政达十六年之久,为历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女执政者。
8、吕蒙: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阳东南)人,三国时东吴名将,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以致鲁肃见他时,曾称赞其“学识渊博,非复吴下阿蒙”。先在赤壁之战中与周瑜等大破曹军,后大败关羽,夺回荆州,在东吴堪称战功赫赫。后被封南郡太守、孱陵侯。
金石学鼻祖吕大临亲自设计的墓室,为何遭到自家子孙的盗掘?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巧合,吕大临身为金石学鼻祖,为防止自己死后墓穴被盗曾精心设计,却不料还是在千百年后遭到自家吕姓子孙的盗掘,可能这真的是一场天意。
(一)吕大临考古图
说起现代考古学大家并不陌生,但其实这是来自西方的学科体系,而在中国古代其实就已经有了所谓的“格物致知”的学问,这就是宋代极为流行的“金石学”,金即青铜、石即碑刻,所以这时候的文人主要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
而其中最为杰出者,当属金石学鼻祖吕大临,吕氏先祖乃是鼎鼎大名的殷人姜尚,因封地于汲郡(今河南卫辉市),国号为“吕”,故又名吕尚。到了北宋中期,曾任太常博士的汲郡人吕通赴长安为官,因死后葬于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县),其后人遂迁居于此。而这个吕通次子吕_为比部郎中,膝下有六子,一人早夭,一人不显,而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吕大临四人先后进士及第,世称“蓝田四吕”。
其中排行老幺的吕大临,字与叔,号芸阁,虽然在兄弟四人中年齿最幼,享年最短,但著述最多,学术成就亦最高。吕大临所撰《考古图》和《考古图释文》两书,奠定了中国古代金石学的理论基础。《考古图》共十卷,收录了当时秘阁、太常、官廷内藏和民间收藏青铜器二百二十四件,石器一件,玉器十三件,大多是价值贵重、造型精美之器。
那么,作为经验丰富的藏家和功底深厚的学家,吕大临自然不会缺乏对于身后事情的安排,那么他亲自设计的墓穴会是什么样子的?
(二)吕氏不肖子孙
2008年6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组成联合组队,正式发掘吕氏家族墓地。而在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有3座墓异常——在主室上部纵向叠置了1-2个空墓穴,这在迄今考古发掘的宋墓中极为少见,也仅此一例。
简单说,这是一种“墓下墓”的方式,在真的墓穴上方先放几个空穴,可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反盗墓手段,这种反盗墓设计,最先在二号墓(M2)上发现的,当时的情况是,空墓穴也带有墓道,与真穴墓道叠压。
考古人员起初认为这是近代墓葬巧合叠压,但当挖到7米深时,又出现了同样的情况,考古人员这才意识,这是造墓时有意为之,而不是巧合。之后,在其他两座墓上也发现了这种“墓下墓”现象,才坐实了吕氏家族墓的反盗墓设计。
但即便如此,吕大临的墓还是被村子里的吕姓后辈给盯上了,据说吕某某在西安打工时,与一些文物贩子混到了一起,结交了一些道上的朋友。知道吕家祖上是北宋著名金石藏家吕大临,听说村附近有不少吕家祖坟,于是一个邪念也冒了出来,想到了去盗墓。
后来公安机关历经三年,蓝田吕氏家族墓被盗123件文物,最后全部被追缴了出来,之后考古专家也开始了对蓝田吕氏家族墓地的清理和发掘工作。
中国考古界的鼻祖是谁呢,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天衣无缝的墓,结果被后人盗?
在北宋,吕大临在金石科学领域的成就最高,因此他也可以说是中国考古界的鼻祖。
吕大临出生于书香门第。他的长兄和兄弟都是知识分子,都上了政府。他和他的兄弟吕大中、吕大方、吕大军,他们被称为“联天吕一家四贤”。据考证,北宋文学领袖吕大临的墓地位于蓝田县五里头村一带。根据墓志铭,在被盗墓中百分之九十九是吕氏的人。陕西省文物局和考古研究所接到公安机关的消息后,立即出动专家,赶紧赶赴现场,迅速制定抢险发掘方案。通过清理23座坟墓,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坟墓确实是陆大林家族的坟墓。该墓设有垂直墓,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深度为85-155米,其中16个成年墓穴为2-4米,有七个婴儿坟墓。其他五个坟墓的状况未知。
由于他通常会掘墓和考古,因此自然地他对盗墓系统非常熟悉。当他挖掘更多的人的坟墓时,他自然会担心有人死后会自己挖坟墓。当然,他不是那么自私。他不仅设计了自己的坟墓,还为家族设计了坟墓分布,据说这是最好的风水,而且肯定是恩泽的后裔。对于他自己的墓,他有各种防盗盗墓方法和几种保险。最简单的是他的墓有三层,前两层为假,最后一层为真。为了防止陵墓被盗,吕大临还在自己的墓里设置了双重“防火墙”。这仍然是最基本的。然而,该墓后来被盗。最重要的盗墓者不是其他人,而是他的后代。
一代考古宗师吕大临,在死了九百多年后,他的墓被自己的后人盗了。日防夜防家贼难防,能坑自己的,都是自己人。真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己人挖自己坟呐。
吕大临是否举进士,古人说他无意仕途
您好
他当然是进士,说其无意仕途也有一定依据。
吕大临,号芸阁。先祖原为河南汲郡(今河南卫辉县)人,其祖父吕通曾任太常博士,因为葬在蓝田,吕氏后代遂移居蓝田。父比部郎中吕_共有六子,一个夭折,五人登科及第,今有史可考者,只有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和吕大临四兄弟,大临为幼。吕氏四兄弟均在北宋朝廷任职,不但在政治上具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在文化、学术领域也颇有建树和贡献。为关学代表性人物。
他虽登第,却以门荫入官,称“不敢掩祖宗之德”;虽人在仕途,却心系学术,与兄长吕大忠、吕大钧追随张载,投身关学,潜心研究《六经》,尤深于三礼的精研与实践。是诸吕及张载弟子中对“关学”发展贡献最大、“守横渠学甚固”之人。
望采纳,谢谢了。
著名的金石学家吕大临是身处哪一个朝代的呢
吕大临是宋朝时期著名的金石学家,先祖为河南人,吕大临的祖父曾经出任太常博士。吕大临总共有五个兄弟,除了一个早夭之外,其他五人全都等科及第,在当时也算是满门荣耀。现在有史可考的就有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还有吕大临四人,吕大临是他们的幼弟。
吕大临是中国历史上那个时期的人?他的一生有什么贡献?
吕大临(1040~1092),中国宋代金石学家,字与叔。其先汲郡(今河南卫辉)人,后移居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吕大临一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关学研究上,到了晚年才开始从事对青铜器的收集与研究,是最早将青铜器铭文作为一门学问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所撰《考古图》和《考古图释文》两书,奠定了现代考古学、古文字学的基础。《考古图》共十卷,收录了当时秘阁、太常、官廷内藏和民间青铜器二百二十四件,石器一件,玉器十三件,大多是价值极高、造型精美的精品。每器先摹画器物图像,定以器名,然后又写短文叙述出时间、地点、大小尺寸、容积重量、流传经过及收藏情况。《考古图释文》是吕大临对其他八十五件青铜器的文字用《广韵》四部进行编排,系字于其下,用于纠正当时人们对古字的形、音、义的一些传统看法,成为研究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第一部参考书籍。吕大临不但是当时著名的理学家,还是中国最早的金石学家(青铜器专家),他的著述很多,大部分著作随着岁月的流失而失散,只留下《易章句》和《考古图》。《考古图释文》奠定了现代考古学、古文学的基础。他将青铜器铭文做为一门学问系统地进行研究,并对文字加以考证。《考古图》共十卷,收录了当时秘阁、太常、官廷内藏和民间青铜器二百二十四件,石器一件,玉器十三件,大多是价值极高、造型精美的精品。每器先摹画器物图象,定以器名,然后又写短文叙述出时间、地点、大小尺寸、容积重量,流传经过及收藏情况。《考古图释文》是吕大临对其他八十五件青铜器的文字用《广音句》四部进行编排,系字于其下,用于纠正当时人们对古字的形、音、义的一些传统看法,成为研究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第一部参考书籍,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和推崇。吕大临虽然在金石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因此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和推崇。但与后代把吕大临及其撰写的《考古图》当作现代考古学的奠基者和奠基作之一不同,吕大临从未把自己所从事的对青铜器的收集与研究当作单独或独立的学问看待。可以说,吕大临所从事的对青铜器的收集与研究完全是为其倡导和践行的明礼教、恢复三代礼制的关学宗旨和古礼研究服务的,是其经学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先生学通《六经》,尤邃于《礼》,每欲掇习三代遗文旧制令可行,不为空言以拂世骇俗”。他研究古器物,并不是为了收藏把玩,而是为了理解、吸取古代思想文化的精义,探求古代社会变化发展的轨迹,补救经传之缺失,改正诸儒之谬误,并供后学者作参考。对此,他在《考古图后记》中也有明确的说明:“予于士大夫家所阅多矣。非敢以器为玩也。观其器,诵其言,形容仿佛以追三代之遗风,如见其人也。以意逆志,或深其制作之源,以补经传之阙亡,正诸儒之谬误,天下后世之君子有意于古者,也将有考焉。”这既说明了吕大临编纂《考古图》的目的,也反映了吕大临求实、贵用的治学精神。不独吕大临如此,北宋朝朝廷及士大夫热衷于古代礼乐器物的搜集_整理与研究,也与经过唐末和五代的割据_混乱之后,宋朝统治者为巩固政权,建立严格的纲常伦理而大力奖励经学,试图恢复古代礼制的政策导向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也可以这么说,发端于宋朝、日后逐渐成为一门独立学术门类的金石学是宋朝复古思潮和经学研究的派生物、副产物。南宋时朱熹说他“于程子门人中最取吕大临”,并把他与程颖相比而论。可惜吕大临不幸早死,时年只有四十七岁,程颖称他“涵养深醇,妙达义理”,特哀大临“不幸早死”。
张安世家族墓的出土文物
本文2023-11-02 08:55:5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2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