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之盟是怎么一回事?这其中有什么故事呢?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2浏览:4收藏

澶渊之盟是怎么一回事?这其中有什么故事呢?,第1张

      公元1004年秋天,辽国萧太后决定发动一次大规模战争,迫使宋朝求和。出兵之前,萧太后和皇帝耶律隆绪又指挥了传统的“射鬼箭”仪式,然后命令大军向南进发。辽军攻势迅猛,宋军难以抵挡,辽兵所向无敌,连续攻下唐州、瀛州、祁州,然后向澶州(在今河南濮阳西南)进兵。

       寇准向宋真宗赵恒建议,应当派兵先守住天雄(今河北大名),牵制敌人,不让辽军深入至黄河岸边,并建议让主张迁都的王钦若带兵驻守天雄。赵恒同意,命王钦若去要地天雄,王钦若吓得魂飞魄散,但又不敢抗旨,只好硬着头皮接受了任务。萧太后在逼近澶州途中,得到王继忠转达宋朝的求和之意,当即表示同意讲和;但命令辽军继续进兵,以增加和谈的份量。不久,辽军占据澶渊。

     赵恒听说这个消息,忙派大臣曹利用到辽营议和,同时下诏宣告天下:他要御驾亲征。就在宋朝使臣曹利用来到辽营之际,萧太后得报:大将萧挞凛中箭身亡!萧太后大惊,但很快镇定了情绪,与宋朝使臣谈判。曹利用与萧太后你一言、我一语,各说各的理:一个说辽军不该占据宋朝国土;一个说这些地方石敬瑭已送给辽朝……萧太后说:“如此看来,只有开战解决了?”曹利用忙说:“臣此来之目的为和不为战。如太后同意议和,财帛多少可以商量。”

      萧太后让曹利用先下去休息,她同皇帝沟通一下意见。耶律隆绪问:“母后,我们求关南之地,大概宋朝不会答应。如果肯进贡财帛,可订和议吗?”萧太后说:“这次南伐,就是要迫使宋朝订盟,使边界两朝人民过安定的生活。我也料到他们不会轻易让出关南数州才会平息?再说,萧挞凛又阵亡了……”萧太后说到这儿,伤心落泪。一会儿,向丞相韩德让下了命令,在两天内攻下通利军城(在今河南)为萧挞凛报仇;又命令韩杞为使臣随曹利用去见宋朝皇帝,商谈议和条件。赵恒已率大军到达澶州,听说辽军就在附近驻营,吓得又提起迁都之事。寇准只得再次给赵恒打气壮胆。赵恒勉强答应不迁都了,但坚持议和。

       辽朝使臣韩杞来到澶州行宫谈判,赵恒让寇准负责和谈,可以贡钱百万。寇准对具体参加谈判的曹利用说:“皇上虽然说可给辽百万,但你与韩杞谈判如果答应给财帛过30万,我就立即杀了你!”曹利用害怕寇准,自然不敢多给,最后达成协议:宋朝每年送给辽白银10万两、绢20万匹;辽不再追索关南数州;辽帝称宋帝为兄,宋帝称辽萧太后为叔母。自此,辽朝与宋朝结束了多年的相互征战。

北宋景德元年(1004)九月,辽国萧太后以收复五代时期被周世宗所占领的瓦桥、益津、淤口三关为名,与辽圣宗一同率领20万大军南下攻宋。宋真宗收到前线的告急文书后,召集宰辅群臣商议对策。宰相寇准建议天子亲征河北,以鼓舞士气,阻击辽军。但朝臣王钦若、陈尧叟等人惧辽如虎,王钦若建议往金陵(今江苏南京)避难,陈尧叟提议到益州(今四川成都)躲险。宋真宗对辽军心存恐惧,便去询问寇准的意见。寇准回答说:“这是谁给陛下出的主意?大敌当前,对出这样馊主意的人,就是将之斩首也不为过。陛下英明神武,加上军民上下一心,如果御驾亲征,辽军一定会退却;但如果放弃首都,南逃避难,陛下恐怕到最后无处可逃!”听了寇准一番话,宋真宗也明白了当时的局势,遂决定率军亲征,与辽决战。

萧太后率军一路南下,其势汹汹,但并未真正攻下几座城池。眼见攻城不顺利,萧太后决定避实就虚,绕开宋军重兵把守的城池,直接杀向宋都开封。宋辽两军交锋于澶州(今河南濮阳)一带。在寇准的坚持下,宋真宗亲自来到澶州城激励将士,宋军见到天子亲临前线,欢声雷动,士气大振。宋真宗将前线指挥全权委托于寇准。然而,即便在此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之时,宋辽之间仍保留着一条议和渠道,双方谁也没有关闭这条渠道。

但是,令萧太后万万没想到的是,辽军主将萧达凛在澶州前线督战时被宋军远射程的床子弩击中,当夜一命呜呼。攻城战还未开始,辽军就失去主将,加上他们一路劳师远征,前有宋真宗御驾亲征的大军严阵以待,后有宋朝军民不断的袭击骚扰,辽军的士气大减,已渐渐不能支撑,因此,萧太后决定全军后撤,并向宋真宗提出议和。这恰恰也是宋真宗盼望的结果,因为他本来就不想和辽军决战,是在寇准等人“连哄带吓”下才勉强“亲征”的,身处前线的他心惊胆战;另外,南方各地农民起义不断,西夏边患不已,也让他感到内外交困、力不从心。于是,此时都不想扩大事态的宋辽双方开始了在谈判桌上的讨价还价。

宋真宗派出使臣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临行前宋真宗叮嘱,如辽方仅提出岁币等物质要求可以接受,但如要我们割让领土,就不惜与之决战。曹利用询问可许岁币的数额,宋真宗说,万不得已时,100万也可以。但曹利用走出行宫时,寇准警告他:“如果你答应辽方的岁币总数超过30万,我就砍了你的脑袋!”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宋辽双方达成和议:(1) 宋朝每年给辽朝银10万两,绢20万匹;(2) 宋真宗尊萧太后为叔母,辽圣宗称宋真宗为兄,宋辽为兄弟之国;(3) 双方各守疆界,互不侵犯。此外,还规定了双方定期互访、互市贸易、不收留对方逃兵逃犯等等。因谈判之地澶州亦名澶渊郡,这一和议史称“澶渊之盟”。

得知岁币等总数价值只需30万两,宋真宗大喜过望,对曹利用封官加赏。虽然“澶渊之盟”较有利于辽方,但对宋真宗来说,也达到了花钱买平安的目的,其悬着的心也算落了下来。

其实这个时候局势是宋朝最好的时期,北方经澶州之盟,停止战争了,而西北也很安宁,西北党项人李德明被宋朝授为定难军节度使,封西平王(1005年),每年赐银一万两、绢一万匹、钱两万贯、茶两万斤, 李德明得此好处,对宋朝感激不尽。虽然李德明与回鹘、吐蕃连年征战,但并不曾扰宋。

自辽国议和后,天下真的太平,宋真宗也志得意满。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十月,宋真宗率领朝廷百官两千余人,自汴京出发,千乘万骑,浩浩荡荡。兴帅动众,皇上这是要干什么?原来是东封泰山,历代皇帝功成名就之时,常常要东临泰山拜祭。宋真宗是想以此昭示皇恩浩荡,天下太平。宋真宗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封泰山女神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在泰山顶唐摩崖东侧刻《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诏王旦撰《封祀坛颂》、王钦若撰《社首坛颂》、陈尧叟撰《朝觐坛颂》,各立碑山下。

没有了边境问题,少了战争,从此宋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中原出现了自唐后少有的繁荣。

其实,宋、辽之间签订盟约,也反映了双方实力的一种均衡,当时,无论是辽或是宋,谁也无法吞并对方。“澶渊之盟”令宋、辽双方化剑为犁,换来两国关系近百年的和平发展,这对于宋、辽百姓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理想的结果呢。

北宋前期,辽的力量逐渐强大。辽军常到黄河流域扰乱或掳掠。景德元年(1004年)闰九月,辽军对宋朝采取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萧太后率20万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到达澶州北城(今河南濮阳),矛头直指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当时东京与澶州仅一河之隔,情势非常危急,朝廷上下手足无措。宰相寇准极力劝说真宗御驾亲征。十一月,宋真宗来到澶州城,极大地鼓舞了宋军的士气,他们把几千个前来攻城的辽兵杀得落花流水。在随后的战斗中,他们又射死了辽军先锋萧挞览,狠狠打击了辽军嚣张的气焰。辽军士气低落,寇准力主乘势进军,收复失地。但宋真宗不敢与辽军决战,于是宋辽进行议和。宋真宗派曹利用赴辽营谈判,条件是不准割地,岁币(北宋政府每年给辽、西夏的钱财等物)“百万之下皆可许”。寇准觉得岁币数太多,就对曹利用说:“不得过30万:过30万,我斩了你。”谈判最终达成协议:辽国皇帝称宋朝皇帝为兄:宋每年向辽进贡20万匹绸缎和10万两银子:双方各守现有疆界,不得相互侵犯,并互不接纳和藏匿越界入境之人。随后,辽军将军队撤了回去后,宋真宗也班师回京。

宋真宗不顾爱国将领的反对,为了一时的苟安,屈服投降,签订了协议。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是怎么一回事?这其中有什么故事呢?

      公元1004年秋天,辽国萧太后决定发动一次大规模战争,迫使宋朝求和。出兵之前,萧太后和皇帝耶律隆绪又指挥了传统的“射鬼箭”...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