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对俄罗斯到底有多重要?
西伯利亚对俄罗斯非常重要。
普京大帝说过一句话:俄罗斯有很多土地,没有一寸是多余的。
俄罗斯国土面积1700万平方公里,欧洲国土部分不足500万平方公里。
俄罗斯失去西伯利亚意味着什么,一旦俄罗斯失去西伯利亚,那么整个俄罗斯的强大将彻底终结,一方面俄罗斯将沦为三流强国,难以产生世界影响力。
西伯利亚所蕴藏的各种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
西伯利亚森林资源非常丰富,西西伯利亚平原还是俄罗斯重要的粮仓。
一个西伯利亚,面积就达1322万平方公里,面积之大超过除俄罗斯之外的任何一个国家的面积,让人垂涎不止。
西伯利亚是俄罗斯国家安全的战略纵深。
近代以来,俄罗斯的历次战争表面,俄罗斯欧洲部分很容易失去,而西伯利亚却是任何力量也无法打败的浩瀚海洋。
一旦俄罗斯失去西伯利亚,那么国家将凄惨无比。北约一旦攻打俄罗斯,俄罗斯欧洲部分多是平坦的平原,难以阻挡。
俄罗斯在东西伯利亚部署的核导弹,能让美国忌惮三分。
西伯利亚是北亚地区的一片广阔地带,西起乌拉尔山脉,东至杰日尼奥夫角,北临北冰洋,西南抵哈萨克斯坦中北部山地,南至蒙古、外兴安岭,面积约1322万平方千米,方言俄语/阿尔泰语系语言/叶尼塞语系语言。西伯利亚绝大多数被俄罗斯控制,但是西南有一小块在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依据地形可分为三部分: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西伯利亚”意为“宁静之地”,名称源自蒙古语“西波尔”,古时西伯利亚就是一片泥泞的地方,住在这里的蒙古先民以地形为这个地方取了名字,当俄罗斯人来时,将此音译为“西伯利亚”,也有人认为“西伯利亚”之名源自鲜卑人。
我重点聊聊勘镶在西伯利亚一颗璀璨的明珠--贝加尔湖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就在东西伯利亚南部,伊尔库茨克州和布里亚特共和国境内。
你知道贝加尔湖有多牛逼么?
中国史上最伟大的诗仙--李白正是出生于贝加尔湖边上的碎叶城,中国古籍记载把贝加尔湖有称为北海、柏海、小海、菊海、于尼陂、柏海儿湖、白哈尔湖等称。
今天让中国人念念不忘的故土贝加尔湖,无数人向往的贝加尔湖,以此与中国分离。
中国古代史书中最早明确记载贝加尔湖地区为《汉书·苏武传》。
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苏武牧羊的故事就发生在贝加尔湖。
作为出使西域的使者,苏武尽忠守节,在被匈奴扣押的19年中,他含辛茹苦,受尽折磨,宁死不屈。面对匈奴的威逼利诱他不屈服,面对北海恶劣的自然环境,他仍然不屈服。
苏武始终忠于祖国,表现出了大义凛然的堂堂正气。
他不辱使命而闻名于世,而苏武牧羊的故事也千古流传,并为后人仿效。
看看今天能让中国人念念不忘的故土贝加尔湖有多牛逼。
贝加尔湖总面积约31700平方千米,其总面积大约有315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达744米,最深处更是有1680米,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深的湖泊。
如果我们把高大的泰山放入湖中的最深处,山顶距水面还有100米。
贝加尔湖是中国第一大湖泊青海湖的7倍,或者相当于将两个北京市的面积全部灌满水。
根据中科院地理所网站公布的数据,中国包括咸水湖、淡水湖在内的所有湖泊,总蓄水量为700多立方千米。
通过简单计算便可得知,贝加尔湖蓄水量居然是中国所有湖泊之和的33倍!
数据令人瞠目结舌。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淡水储水量最大,深度最深的淡水湖。
贝加尔湖约占地表不冻淡水资源总量的1/5。假设贝加尔湖是世界上唯一的水源,其水量也够50亿人用半个世纪。
贝加尔湖形状狭长弯曲,如同一轮弯月镶嵌在欧亚大陆。所以又有“月亮湖”之称。
拥有天量水资源的贝加尔湖,具有了许多类似海洋的特征,两侧悬崖峭壁高达500-1000米,如同海岸山脉。
湖水经常掀起超过两人高的巨浪,以及暗流、潮汐、强风暴等等。
淡水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之一。
历史让人唏嘘,我们现在只能望“湖”兴叹。
贝加尔湖畔犹如上天赐予人类的一个仙景,湖泊的景色相当的迷人,夏季无酷暑,是一个游玩避暑非常好的地方。
我们要牢记历史,多么期待有那么一天,我们能在故土贝加尔湖能找到李白的诗篇,瞻仰他的故居。。。。。。
大家怎么看?
条友讨论,转发!
简介
大蒙古汗国和大元朝的官名,为所在的地方、军队和官衙的最大监治长官。蒙古语daruqai(镇守者)的音译,相当于突厥语的巴思哈(basqaq)和现代的书记,波斯语中则译为"沙黑纳"(shahna)。蒙古贵族征服许多其他民族和国家, 鉴于单独进行统治不便,于是委付当地统治阶级人物治理,派出达鲁花赤监临,位于当地官员之上,掌握最后裁定的权力,以保障大蒙古汗国大汗和贵族的统治。
早在成吉思汗时期,蒙古帝国就设有这一官职。征金朝战争中,成吉思汗曾任命西域人札八儿火者为黄河以北铁门以南都达鲁花赤。蒙古西征,占领欧亚大片土地,在重要地区和城镇,都设定达鲁花赤。花剌子模都城撒麻耳乾,曾由契丹人耶律阿海任达鲁花赤。1257年,蒙哥汗派剌真驸马之子乞赴斡罗思任达鲁花赤,籍户口,收赋税,签发兵丁,权力极大。
入元朝以后,中书省和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依次为路、府、州、县和录事司。路、府、州、县和录事司等各级地方 ,都设定达鲁花赤,虽然品秩与路总管、府州县令尹相同,但实权大于这些官员。设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长官司,也设达鲁花赤。兼管军民的安抚司,大都设有此职。各投下分邑的达鲁花赤则由各该诸王驸马委派自己的陪臣充任。如路设总管府,有达鲁花赤、总管,是为长官;有同知、治中、判官、推官,是为正官;还有总领六曹、职掌案牍的首领官(经历、知事、照磨)。府设有达鲁花赤、知府或府尹,同知、判官、推官,知事等官职。有的府隶属于诸路,有的直隶于行省;有的统领州县,有的则不统州县。州有达鲁花赤、州尹或知州,以及同知、判官等官。有些州直隶于路或行省,有的州不统县。县有达鲁花赤、县尹等官。有些县直隶于路或府。边远地区还有"军"的建制,品秩及设官置吏皆如下州。路治所在的都市,设一个或几个录事司(大都、上都设警巡院),管理市镇居民。司内置达鲁花赤、录事、录判等官员。
达鲁花赤的巴思八文读音为:"荷包压口"。
历史来源蒙古和元朝的官名,为所在地方、军队和官衙的最大监治长官。蒙古语daruqai(镇守者)的音译,相当于突厥语的巴思哈(basqaq)。蒙古贵族征服许多其他民族和国家,无力单独进行统治,便委付当地统治阶级人物治理,派出达鲁花赤监临,位于当地官员之上,掌握最后裁定的权力,以保障蒙古大汗和贵族的统治。
元代徽州路主达鲁花赤的墓碑
早在成吉思汗时期,蒙古就设有这一官职。征金战争中,成吉思汗曾任命西域人札八儿火者为黄河以北铁门以南达鲁花赤。
元代徽州路主达鲁花赤的墓碑
蒙古军和蒙古探马赤军一般不设达鲁花赤。其他各族军队除特殊情况外,都在元帅府、万户府、千户所设达鲁花赤以监军务,品秩与元帅、万户、千户相同。
元朝皇室、各斡耳朵和诸王驸马拥有编户齐民之外的私属人户──打捕鹰房诸色人匠等怯怜口,各设总管府或提举司管理。这些府、司照例都设有达鲁花赤。与重要财政收入有关的官衙,如规运所、运粮提举司、茶园提举司、栽种提举司以及各种宝钞库,皆设此职。设达鲁花赤的还有御药院、行御药局、回回药物院、监造金玉宝贝官、御衣局、尚衣局、掌管大寺院财务的各总管府、营缮司、提举等司。
元代达鲁花赤品秩最高曾达正二品(大都、上都达鲁花赤,后降为正三品)。品秩最低的是路府治所的录事司达鲁花赤,正八品。在重要地方和军队还设有副达鲁花赤。
至元二年(1265),元廷正式规定,各路达鲁花赤由蒙古人充任,总管由汉人、同知由回回人充当。之后,汉人作达鲁花赤的,便解除官职。在缺少蒙古人时,允许由"有根脚"(门第高贵)的色目人充任。此职的设定有明显的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性质。
书籍记载《古代职官漫话》说明:
元代最特殊的是在路、府州、县三级都是除原来长官之外,还设定一名达鲁花赤。达鲁花赤是蒙语,其本义是镇守者、制裁者、掌印者。有如现代之中央特派员,负责监督各级的地方官,而且规可以定只能有蒙古人和色目人担任的(其他地方官由汉人、南人担任),事实上,达鲁花赤主要是由蒙古人担任的,往往是各地的真正掌权者。达鲁花赤制度是蒙古族对全国实行民族压迫的重要形式之一。
《图说天下》则说忽必烈即位后,建立了国家机构和职官制度。。。。另设大宗 ,仍置达鲁花赤(断事官),但渐渐只管理蒙古公事。
台湾学者陈致平编写的《中华通史》提到蒙古初起,在成吉思汗时,还是游牧部落地组织,官制淳朴简单,中央大员不过是可汗左右几个亲信的贵臣而已,有"断事官'名"扎鲁忽赤"为最高执法官,掌刑政之大权。
尚銊主编的《中国历史纲要》放在民族压迫目下,说元朝统治者的民族压迫表现为奴役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各级地方政权均设定达鲁花赤总揽一切,由蒙古人(亦有色目人 )为之。
古籍探讨青海循化地区是中国撒拉族主要聚居地,元朝时称积石州。《循化志》卷五记载撒拉族土司"始祖韩宝,旧名神宝,系前元达鲁花赤。"
①这里"前元"是指元朝,而"达鲁花赤"是何官职、职位多高《元史·百官志》卷八十七记载:"积石州元帅府,达鲁花赤一员,元帅一员,同知一员,知事一员,脱脱禾孙一员。"
②积石州即今青海循化地区,这里的"积石州元帅府达鲁花赤"又是何官职,职位多高我们首先从积石州在元朝的隶属探讨问题。
从蒙古史和元史史料来看,青海、甘肃的藏族聚居区被称作脱思麻或朵思麻。成吉思汗灭西夏时(1227),就攻取了朵思麻地区的西宁、积石等州。《元史·太祖本纪》记载:"(太祖)二十二年(1227)丁亥春,帝留兵攻西夏王城,自率师渡河,攻积石州。"
③元世祖初年(1260),设立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又称朵思麻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治河州(今甘肃临夏),归宣政院统辖。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下有朵思麻路军民万户府、西夏中兴河州等处军民总管府、礼店文州蒙古汉军西番军民元帅府、松潘、宕、叠、威、茂州等处军民安抚司(后改宣抚司)等官衙。其辖境包括今青海黄河以南、黄河源以东的藏族地区及甘南藏族自治州西部、四川阿坝州的北部地区。
④积石州隶属系统按元制定格如下:
宣 脱思麻路
宣 慰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河州路
政→ 司→{积石州
院 都 吐蕃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
元帅 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
宣政院是元朝 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并统辖吐蕃地区的中央机构,于至元元年(1264)设立,统领吐蕃各宣慰司军民财粮,责任重大,官职从一品。宣政院官员为元朝四个独立的任官系统之一,宣慰使司都元帅至万户等各级官员多以当地僧俗首领担任,由帝师或宣政院荐举,朝廷授职,达鲁花赤由宣政院选僧俗首领担任。
"达鲁花赤"是蒙古和元朝官名,蒙古语darugaci镇守者的音译,为所在地方、军队和官衙的最大监治长官。蒙古贵族征服许多其它民族和国家后无力单独进行统治,便委托当地统治阶级人物治理,派出达鲁花赤监治,职位高于当地官员,掌握最后裁定的权力,用来保障蒙古大汗和贵族的统治。早在成吉思汗时期,就有这一官职,《元史·太祖本纪》云:"遂定西域诸城,置达鲁花赤于各城监治之。"
⑤诸王分地最初由大汗管辖,通过特任的地方长官达鲁花赤实行统治,诸王只从这些土地享用岁收,而自己却无权征收赋税,他们也只能获得大汗设定的达鲁花赤直接处理收入的一部分。达鲁花赤管理户籍,收支赋税,签发兵丁,权力极大。元朝建立以后,路、府、州、县和隶事司等各级地方 都设定达鲁花赤,虽然职位与路总管、府州县令尹相同,但实权大于这些官员。在蒙古军和蒙古探马赤军一般不设达鲁花赤,其他各族军队除特殊情况外,都在元帅府、万户府、千户所设达鲁花赤,以监军务,职位与元帅、万户、千户相同。元代达鲁花赤职位最高达正二品(大都、上都达鲁花赤,后降为正三品),职位最低的是路府治所的隶事司达鲁花赤,正八品。在各级地方行政机构和许多管军机构中达鲁花赤一职一般由蒙古人和色目人担任,以此保障蒙古贵族对全国行政、军事系统实行严密监控和最后裁决的权力。宣政院由于职能的特殊性,用人自成系统,朝廷授职。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根据《元史·百官志》卷八十七记载: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秩从二品,脱思麻路军民万户府,秩正三品,达鲁花赤一员。在朵思麻路、河州路及其边缘地区,元 设立的军政机构有;洮州元帅府,秩从三品,达鲁花赤一员,元帅二员,知事一员;十八族元帅府,秩从三品,达鲁花赤一员,元帅一员,同知一员,知事一员;积石州元帅府,达鲁花赤一员,元帅一员,同知一员,知事一员,脱脱禾孙一员。
⑥因洮州、十八族、积石州元帅府都是同一品秩军政机构,由此史料可知积石州元帅府秩从三品。积石州元帅府达鲁花赤一员,系指撒拉族首领所受封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积石州元帅府达鲁花赤从三品之职。由于元朝 在吐蕃地区派驻镇戍军,有的驻军元帅府等机构兼管吐蕃军民,集军政大权为一体,《元史纪事本未》卷十八记载:"帅臣以下,亦僧俗并用,军民尽属管理o"
⑦积石州元帅府就属此例,兼管积石州军民。而有的文章论著把《元史·百官志》卷八十七所载"撒刺田地里管民官一员"
⑧与撒拉族始祖在元朝受封"达鲁花赤"一职相提并论,这是不正确的。《元史》所言"撒刺田地里管民官一员"是指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所辖官员,撒拉族始祖首领受封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积石州元帅府达鲁花赤一职相去甚远,史料引用牵强附会。
举例:
朝鲜太祖李成桂的曾祖父是李行里(后追尊为朝鲜翼祖)、祖父李椿(后追尊为朝鲜度祖,蒙古名孛颜帖木儿)、花、父李子春(后追尊为朝鲜桓祖,蒙古名吾鲁思不花),世袭元朝斡东千户所千户兼达鲁花赤。
《蒙鞑备录》是南宋古籍。
1、赵珙,旧题孟珙,经王国维考证其误,生卒不详,宋宁宗时镇守两淮,为都统司计议官。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奉淮东制置使贾涉之命,前往河北蒙古军前议事,记其所见所闻撰成《蒙鞑备录》。
2、《蒙鞑备录》记载了蒙古立国纪年、军事制度、太子诸王、诸将功臣等十几个方面的内容,介绍了蒙古族上层的生活方式、礼制习俗,为现存最早的记载蒙古开国事迹的著作,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3、此书有《古今说海》《历代小史》《丛书集成初编》等版本。
孟珙简介:
1、孟珙(1195年—1246年10月13日),字璞玉,号无庵居士。随州枣阳(今湖北枣阳)人,原籍绛州(今山西新绛)。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抗蒙名将。左武卫将军孟宗政第四子。赠太师、吉国公,谥号“忠襄”。
2、孟珙出身将门,曾祖孟安、祖父孟林都为岳飞部将。孟珙早年随父抗金,并参与灭金的蔡州之战。宋蒙战争爆发后,孟珙以一人之力统御南宋三分之二战线上的战事,由于其在抵抗蒙古军的杰出表现,被后世军史家称之“机动防御大师”。
3、累官枢密都承旨、京西湖北路安抚制置使,四川宣抚使兼知夔州,封汉东郡开国公。淳祐四年(1244年),兼知江陵府。后以宁武军节度使致仕。淳祐六年(1246年),孟珙病逝,享年五十二。
内蒙古在古代是匈奴族。
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兴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他们披发左衽。中国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末汉初称雄中原以北的强大游牧民族。据《史记·匈奴列传》所述,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中国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末汉初称雄中原以北的强大游牧民族。
总之,内蒙古在古代经历了多个民族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交流,是中国北方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伯利亚对俄罗斯到底有多重要?
本文2023-11-02 09:27:0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2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