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眼睛是一直斜视,怎么治疗?
斜视是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属眼外肌疾病。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大类。前者以眼位偏向颞侧,眼球无运动障碍,无复视为主要临床特征;麻痹性斜视则有眼球运动受限、复视,并伴眩晕、恶心、步态不稳等全身症状。斜视病因复杂,现代西医学除针对病因及手术治疗,对病因不明者,尚无理想方法。
共同性
1.眼球运动无障碍。
2.在任何注视方向上斜视角无变化。
3.左、右眼分别注视时的斜视角相等或相差<5°(85△),但应注意,旁中心注视者在双眼分别注视时的斜视角不相等。
4.向上、下方注视时的斜视角相差<10△。
(一)共同性内斜视
1、先天性(婴儿性)内斜视
出生时或生后6月内(含6月)发病,斜度大,多数病人双眼视力相等而呈交替性,少数为单眼性,屈光状态为轻度远视,戴眼镜不能矫正眼位,可能有家族史。
2.调节性内斜视
(1)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多为2-3岁发病,发病时多呈间歇性,中高度远视,戴矫正屈光不正的眼镜后能够矫正眼位,可伴有单眼或双眼弱视,AC/A值正常。
(2)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多在1-4岁发病,轻度远视,看近时斜视角明显大于看远时,AC/A值高。
3.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4.非调节性内斜视
大幼儿早期发病,无明显远视,亦可能有近视,戴镜不能矫正眼位,单眼性者多伴有弱视。
(1)集合过强型:看近时斜视角大于看远时,AC/A高,有远视性屈光不正者,戴眼镜后看远时可能接近正位,但看近时仍有明显内斜视。
(2)分开不足型:看远时斜视角大于看近时。
(3)基本型:看近与看远进斜视角相似,AC/A值正常。
5.继发性内斜视
(1)外斜视手术过矫。
(2)出生时或生后早期发生的视力障碍可能引起内斜视,又称知觉性内斜视。
(二)共同性外斜视
1.先天性外斜视:出生时或1岁以内发病,斜视角大、恒定。
2.间歇性外斜视:幼年发病,外隐斜和显斜交替出,现精神不集中或遮盖后可诱发明显外斜。
(1)分开过强型:看远时斜视角比看近大(>15△)。遮盖一眼30min后,看远时斜视角仍大于看近时,AC/A值高。
(2)集合不足型:看近时斜视角比看远时大(>15△),AC/A低
(3)看远与看近时的斜视角基本相等,AC/A值正常。
(4)类似分开过强型:与(1)相似,但遮盖一眼30-45min 后,看近时的斜视角加大,与看远时相等或更大。
3.恒定性外斜视
双眼交替性单眼性,斜视角恒定。
4、继发性外斜视
(1)内斜视手术过矫
(2)知觉性外斜视
(三)其他
1.周期性内斜视
内斜视和正位视周期性出现,常风周期为48小时
2.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调节性内斜视
具有调节性内斜视和间歇性外斜视的特征,二者可以交替出现。
3.微小斜视
又称单眼固视综合征,多为内斜视,微小外斜视较为少见,斜视度<10△,患者有中心抑制暗点,多伴有弱视,交替遮盖试验可能为阴性,常用4△三棱镜试验检查。
治疗
治疗斜视的,首先是针对弱视,以促使两眼良好的视力发育,其次为矫正偏斜的眼位。斜视的治疗方法包括:戴眼镜、戴眼罩遮盖、眼视轴矫正训练、眼肌手术或上述方法的综合使用。戴眼罩是治疗斜视所引起的弱视。视轴矫正乃利用仪器加强眼球运动。眼肌手术则包括放松或缩短一眼或两眼的眼外肌中的一条或多条眼肌。轻度斜视可以戴「棱镜眼镜」来矫治。
中医治疗
针灸治疗目偏视,在中医古籍文献中,未查阅到有关记载。现代用针灸治疗斜视的早期临床文章,见于1958年。但到60年代末,资料仍不多,且以治麻痹性斜视为主。自70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病的治疗得到了针灸界的关注。尤其是共同性斜视,在幼儿中发病率较高,而现代医学又缺乏有效的措施,故成为针治重点。治疗方法上,以针灸为主。近年用梅花针按辨证分型叩刺治疗,取得较好的经验。此外,用电针、头针、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磁电疗法以及传统的隔核桃壳灸等,都有一定疗效。
针灸对麻痹性斜视和共同性斜视都有效果,其有效率均在80~90%左右。
皮肤针
(一)取穴
主穴:正光1、正光2、风池。
配穴:据辨证分型取穴。
肝血不足型:眼斜,发病与高热抽搐有关,目干畏光、急躁头痛、口苦多梦,脉细稍弦或小数,苔薄白。
肝俞、胆俞、内关、百会。
脾气虚弱型:眼斜,视物不清,面色(白光)白,神倦纳少,头晕体瘦,时有便溏,脉细弱或缓,苔薄白。
脾俞、胃俞、中脘、百会、内关、足三里。
肾虚型:眼斜,多自幼发病,屈光度较薄,视力较差,头晕发枯,面色欠华,常有遗尿,苔薄或净,舌质淡或尖红。
肾俞、肝俞、胆俞、大椎、腰椎两侧、内关。
调理巩固:眼位已正或基本恢复,视力未达到正常:
胸椎8~12,腰椎两侧,百会、大椎、肝俞、胆俞、脾俞、肾俞、中脘。
(二)治法
主穴每次均取。配穴据证型酌加。在具体选穴时,则分三阶段,第一阶段为有屈光不正者,先增进视力,配穴之内关必加;第二阶段是在上述基础上纠正斜视,则百会或肝俞、胆俞每次必加;第三阶段为巩固阶段,则均酌取最后一组配穴。
采用普通皮肤针或电梅花针叩刺。如为电梅花针,则将特制的电梅针针具接通晶体管治疗仪,用直流电,电压9伏,电流以强度小于5毫安,以病人耐受为度。然后在每一穴区之05~15厘米直径内作均匀叩打,计20~50下。胸腰椎两侧,由上至下各叩打3行。第1行距脊椎1厘米,第2行距脊椎2厘米,第3行距脊椎3~4厘米。如用普通皮肤针,叩打方式同上,力求用腕力弹刺,力量以中等强度为宜,至局部出现明显潮红为度。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停针半月后,继续下一疗程。患者在治疗期间坚持自我按摩两侧之正光1和正光2,每次50~100周,每日早晚2次。
(三)疗效评价
本法主要用于治疗共同性斜视,对象以20岁下的青少年为宜。
疗效判别标准:痊愈:眼位复正,视力增加到10以上。显效:眼位复正或基本复正,视力增加3行,但未到10;或斜视程度减少一半,视力增加到10以上。有效:眼位基本复正,视力增加1~2行;或斜视程度减少不到一半,但视力增加2行以上。无效:无改善或改善未达到有效标准。
共治共同性斜视103例,共180只眼。以上述标准评定,痊愈57只(310%),显效101只(555%),有效21只(115%),无效3只(17%),总有效率为983%。内斜视比外斜视疗效好,斜视程度在15度效果较好[2]。
体针加穴位贴敷
(一)取穴
主穴:四白、合谷、球后。
配穴:内斜肌麻痹:阳白透鱼腰、瞳子{1}透丝竹空;外斜肌麻痹:攒竹透睛明、四白透承泣。
(二)治法
主穴每次均取,四白、球后针患侧,合谷选任1侧,左右交替。配穴据症而取。令患者取卧位(如患儿不合作,可由家属抱坐)。四白穴应摸准穴位进针,以引出触电感为佳,球后针深15寸,使眼眶酸胀感明显,合谷局部得气。透穴要求进针快,沿皮下送针须慢。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刮针柄半分钟。如为不合作小儿,可采取快速进针,轻度捻转不留针法,不予透刺。针后,可在配穴取1~2穴贴敷马钱子片,用胶布固定,酌情保留12~24小时。每日或隔日针刺贴敷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周。
马钱子片炮制:先将马钱子加适量水浸泡1个半小时,再加入适量绿豆加热,直煮至绿豆开花,取出马钱子,趁热去皮,并切成片,晒干贮存于干燥容器配。
(三)疗效评价
本法主要用于麻痹性斜视。
疗效判别标准:痊愈:眼肌力恢复,斜视和复视消失。有效:眼肌力部分恢复,斜视改善,尚残存复视。无效:治疗后未见改善。
共治麻痹性斜视81例,痊愈49例(605%),有效为25例(309%),无效7例(86%),总有效率为914%[3~5]。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内斜视,①瞳子髎、风池、四白、太冲;②球后、太阳、目窗、外关;③丝竹空、鱼腰、头维、光明。
2.外斜视,①睛明、眉冲、鱼腰、合谷;②攒竹、风池、四白、太冲;③下睛明、光明(头)、曲差、京骨。
下睛明穴位置:睛明穴下02寸许。
(二)治法
据症而取,每次取1组穴,3组穴轮用。双眼斜视取双侧,单眼斜视取单侧。眶内穴位宜慢慢刺入,不作大幅度捻转。风池穴进针时,针尖对准对侧眼球,强刺激促使针感达到眼部。小儿速刺入,捻转半分钟左右即出针。其余进针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15分钟行针1次。每日或隔日1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日。
(三)疗效评价
本法适宜于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患者。
共治230例,痊愈125例,显效35例,有效43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为883%[6,7]。
按摩矫正斜视
(1)患儿坐或仰卧,家长以拇指搭腹从印堂穴开始,先沿一侧眼周轻轻揉动1~3分钟。然后如法操作另一侧。
(2)以食指和中指指端,同时置于双侧睛明穴上,非顺时针旋转,反复操作1分钟。
(3)以两手拇指指腹,同时按揉双侧鱼腰穴1分钟。
(4)以两手中指指腹,同时按揉双侧太阳穴1分钟。
(5)以两手食指指腹,同时按揉双侧四白穴1分钟。
(6)拿捏合谷穴15~30次。
(7)患儿仰卧双眼闭合,家长以两手拇指桡侧面从睛明穴开始,向太阳穴轻抹50次。操作时不要触及眼。
(8)患儿俯卧,家长以指按揉肝俞、肾俞穴各1分钟。
手术治疗
分为保守方法和手术,要根据具体情况经正规医院专科医生检查确定。斜视治疗的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斜视手术不仅为了矫正眼位、改善外观,更重要的是建立双眼视功能。手术时机以7岁前为最佳。当儿童视觉发育终止(约7岁至10岁)后,手术仅能改善患儿外观,双眼视功能将很难提高。目前斜视手术作为一项眼科常规手术,方法成熟,成功率达90%以上,主要是对附着在眼球表面的眼外肌施行手术,不进入眼球内部,一般对视力没有明显影响。年幼患儿接受手术时需全身麻醉,但不会影响其智力和发育。值得注意的是:手术后眼位的矫正,仅仅是治疗的第一步,手术后立体视和弱视的训练是不可缺的治疗
斜视纤维微创手术
在过去几十年,斜视手术一直采用肉眼直视手术,手术切口大、出血多、术后反应大,常引起结膜中重度水肿、结膜脱垂、切口愈合时间延长等问题,针对肉眼手术的不足,该技术的优点很多:
一、手术切口小、对眼组织的创伤小、术后不需拆线,大大减轻了术后反应
二、由于手术视野更加清晰及倍率的放大,极大地提高了术者动作的精准性,保证了手术的安全,大大减少了眼球前段缺血综合症的风险。
小儿手术的时机
婴幼儿出生后6个月以内发现的先天性内斜视,手术应在双眼单视功能发育之前的1~2岁进行。6个月后发生的内斜视,切不可马上手术,一定要先散瞳验光,如有远视,先戴足量矫正眼镜3~6个月。如果内斜完全矫正,则不必手术,继续戴镜即可治愈。如戴镜6个月以上,内斜仅是减轻,残存斜视应尽早手术。戴镜后斜视无变化者,更应早做手术。
单眼性恒定性内斜视可先采用遮盖疗法,促使变成交替性斜视,然后再行手术。这样对恢复双眼单视功能有利。如遮盖半年以上仍无效,也可手术治疗。
外斜视应尽早手术,尤其是间歇性外斜视虽可用保守疗法治疗,但往往仅能减轻斜视度数,多数达不到治愈目的。该病首选手术治疗,并应在未形成显性外斜,双眼单视功能尚未全部丧失之前尽早手术矫正,在4~6岁时手术最佳。
斜视合并弱视原则上先治疗弱视,后治疗斜视,只有视力提高,手术效果才能巩固。但对于大度数的斜视,要先矫正斜视,否则斜视眼不能很好地注视,弱视眼也无法很好地治疗。
对于合并有眼内疾患视力无法恢复的内、外斜视,手术宜在12岁以后进行。
手术术后护理
1、斜视手术后护理并不难,要让孩子平时多注意休息,闭目养神,少吃或者干脆不吃辛辣食品。
2.斜视术后抗生素的应用及换药时的注意事项,术后全身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第二天术眼开始换药,换药时注意观察伤口生长是否良好,有无渗血及裂开。敷料绷带包扎不宜过紧,以免包扎过紧导致眼心反射。
3.防治结膜水肿,结膜渗出及水肿是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的主要术后反应。其原因多是因为手术时结膜的刺激,术后包扎不好出血,影响血液循环,伤口愈合慢,因此,采取术后湿敷法。术后第三天用30%硫酸镁溶液浸湿无菌眼垫,敷于患眼。
4.斜视手术后作双眼包扎,应嘱病人闭目养神,尽量少转动眼球,以免影响愈合。每天用无菌生理盐水棉棒清洗眼内分泌物与痂块,然后用025%氯霉素眼药液滴眼,在切处及结膜囊涂。05%金霉素眼膏,最后作固定包扎。拆线后l一2天才可打开包扎
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维生素A与正常视觉有密切关系。如果维生素A不足,则视紫红质的再生慢而且不完全,暗适应时间延长,严重时造成夜盲症。如果膳食中维生素A继续缺乏或不足将会出现干眼病,此病进一步发展则可成为角膜软化及角膜溃疡,还可出现角膜皱折和毕脱氏斑。维生素A最好的食物来源是各种动物肝脏、鱼肝油、鱼卵、禽蛋等;胡萝卜、菠菜、苋菜、苜蓿、红心甜薯、南瓜、青辣椒等蔬菜中所含的维生素A原能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
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
维生素C可减弱光线与氧气对眼睛晶状体的损害,从而延缓白内障的发生。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柿子椒、西红柿、柠檬、猕猴桃、山楂等新鲜蔬菜和水果。
钙
钙与眼球构成有关,缺钙会导致近视眼。青少年正处在生长高峰期,体内钙的需要量相对增加,若不注意钙的补充,不仅会影响骨骼发育,而且会使正在发育的眼球壁——巩膜的弹性降低,晶状体内压上升,致使眼球的前后径拉长而导致近视。含钙多的食物,主要有奶类及其制品、贝壳类(虾)、骨粉、豆及豆制品、蛋黄和深绿色蔬菜等。
铬
缺铬易发生近视,铬能激活胰岛素,使胰岛发挥最大生物效应,如人体铬含量不足,就会使胰岛素调节血糖功能发生障碍,血浆渗透压增高,致使眼球晶状体、房水的渗透压增高和屈光度增大,从而诱发近视。铬多存在于糙米、麦麸之中,动物的肝脏、葡萄汁、果仁含量也较为丰富。
锌
锌缺乏可导致视力障碍,锌在体内主要分布在骨骼和血液中。眼角膜表皮、虹膜、视网膜及晶状体内亦含有锌,锌在眼内参与维生素A的代谓}与运输,维持视网膜色素上皮的正常组织状态,维护正常视力功能。含锌较多的食物有牡蛎、肉类、肝、蛋类、花生、小麦、豆类、杂粮等。
海带
海带除含碘外还含有1/3的甘露醇,晒干的海带表面有一层厚厚的“白霜”,它就是海带中的甘露醇,甘露醇有利尿作用,可减轻眼内压力,用来治疗急性青光眼有良好的功效。其他海藻类如裙带菜也含有甘露醇,也可用来作为治疗急性青光眼的辅助食品
洋葱这样吃才可以明目
称吃洋葱可以明目。专家指出,洋葱可以明目,但生葱、生蒜等则有害视力,视力不好者更要少吃。
中医古籍有“薰辛害目”的说法,是指蔬菜有臭味的、辣味的,会有损视力。其实除了大蒜,生姜、生葱等辛辣味道的蔬菜也对视力健康不利。因此专家提醒喜欢吃这些食物的人们,最好把这些食物做熟了再吃,这样可以减轻食物本身的辛辣之味。
护眼食谱一:枸杞桑葚粥
原料:枸杞子5克,桑葚子5克,山药5克,红枣5个,粳米100克。
做法:将上述原料熬成粥食用。
功效:此方中的枸杞子、桑葚子能补肝肾,山药、红枣健脾胃。视力疲劳者如能每日早晚两餐,较长时间服用,既能消除眼疲劳症状,又能增强体质。
护眼食谱二:黑豆核桃冲牛奶
原料:黑豆粉1匙,核桃仁泥1匙,牛奶1包,蜂蜜1匙。
做法:将黑豆500克,炒熟后待冷,磨成粉。核桃仁500克,炒微焦去衣,待冷后捣如泥。取以上两种食品各1匙,冲入煮沸过的牛奶1杯后加入蜂蜜1匙,每天早晨或早餐后服用,或与早点共进。
功效:黑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与维生素B1等,营养价值高,又因黑色食物入肾,配合核桃仁,可增加补肾力量,再加上牛奶和蜂蜜,这些食物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1、钙、磷等,能增强眼内肌力,加强调节功能,改善眼疲劳的症状。
芝麻枸杞茶:将沙苑子10克、菟丝子10克、黑芝麻12克、枸杞子20克、首乌15克、泽兰10克、食盐10克浸泡10分钟,滤去渣,代茶饮用。
功效:明目,主治视力减退。
菠菜护眼汤:猪肝60克,菠菜130克,食盐、香油各少许,清高汤1公升,煎煮约20分钟,滤渣留汤。
功效:补肝养血,明目润燥,常食可改善视力,可治小儿夜盲症、贫血症。
枸菊决明子粥:决明子10至15克,菊花10克,枸杞10克,粳米50至100克,冰糖适量,煮粥,每日1次。
功效:该粥也可在服用时加些蜂蜜,能增加其润肠作用,枸杞同时有明目效果。
是苦的。
菊花茶是一种很多人都喜欢喝的花茶,也就是用菊花泡成的茶。也有不少人发现菊花泡茶是苦的。其实菊花味苦,所以菊花泡茶出现苦味,也算是一种比较正常的现象。
菊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的常用中药材之一,主要以头状花序供药用。据古籍记载,菊花味甘苦,性微寒;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
对口干、火旺、目涩,或由风、寒、湿引起的肢体疼痛、麻木的疾病均有一定的效果。主治感冒风热,头痛病等。对眩晕、头痛、耳鸣有防治作用。因此泡饮菊花可以加入蜂蜜调节口感。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泡茶用的菊花要选用品质好一点的,买的时候仔细看一下有没有杂质,灰尘,碎片,买的时候要注意。泡好的时候水应该是透明的,不能看上去很浑浊,否则就是劣质品,起不到应该有的功效。
2、不要选择那些很大的菊花,一般选用杭白菊来泡,选择哪种刚刚要放开花瓣的哪种,营养成分含量高。
3、胃不太好的人不宜多喝,因为菊花茶偏寒,多喝容易产生腹泻等后果,同时菊花茶不要泡的太浓,太浓的话比较苦,影响口感,加大对胃的刺激。
4、菊花茶富含鞣酸,对贫血的人,少年儿童,不宜饮用过多,影响铁的吸收,照成缺铁性贫血。
-菊花茶
斜视 斜视的病人因为眼位不正,其注意一个物体时,此物体影像于正常眼落在视网膜中心凹上,斜视眼眼则落在中心凹以外的位置,如此视物就会出现复视情形;一眼影像受到抑制,丧失两眼之单一视机能与立体感,有的还会导致视力发育不良而造成弱视。因此,斜视不仅是美观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若不及时治疗,常会造成无法弥补的视觉功能异常与弱视。 (一)内斜视:一般俗称斗鸡眼。眼位向内偏斜。临床上可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斜视。在出生至内发生者称之为先天性内斜视。偏斜角度通常很大。后天性内斜视又分为调节性与非调节性,调节性内斜视常发生在2-3岁左右,通常会伴有中高度远视,或是异常的调节内聚力与调节比率;非调节性内斜视则和调节力与屈光状态无关。(二)外斜视:即眼位向偏斜,一般可分为间歇性与持续性外斜视。间歇性外斜视因病人具有较好的融像能力,大部份的时间眼位可由融像能力维持在正常的位置,只有偶而在阳光下或疲乏不经心的时候,才表现出外斜的眼位。有些儿童为了避免外斜眼位引起的复视,在大太阳常会闭一只眼睛。间歇性外斜视常会发展成持续性外斜视,而偶而出现外斜视的情形变成终目持续的外斜视。(三)上、下斜视:即眼位向上或向下偏斜,一般较少见,上下斜视常常并有头部歪斜的情形。编辑本段|回到顶部斜视-治疗方法 斜视图书 斜视的治疗方法,因斜视的类别不同而异,一般可分为手术疗法与非手术疗法。(一)手术疗法乃以手术的方法调整外眼肌的强度与附着点的位置,使眼位趋于正常。先天性内斜视与上下斜视大多需要手术治疗,非调节性而且斜度大的斜视通常亦需要借着手术的方法来矫正。(二)非手术疗法:并非所有的斜视都需要手术治疗,如果是调节性内斜视,只要戴上适当的远视眼镜或双光镜就可以矫正。如果并有中高屈光异常,亦常需配戴眼镜来矫正,另外可借着轴矫正训练的方法来帮助两眼单视能的恢复与增加融像能力。例如以视轴矫正训练机来训练,或者配戴棱镜镜片等。如果并有弱视,则弱视的训练亦是不可或缺的治疗。(三)针灸治疗目偏视,在中医古籍文献中,未查阅到有关记载。现代用针灸治疗斜视的早期临床文章,见于1958年。但到60年代末,资料仍不多,且以治麻痹性斜视为主。自70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本病的治疗得到了针灸界的关注。尤其是共同性斜视,在幼儿中发病率较高,而现代医学又缺乏有效的措施,故成为针治重点。治疗方法上,以针灸为主。近年用梅花针按辨证分型叩刺治疗,取得较好的经验。此外,用电针、头针、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磁电疗法以及传统的隔核桃壳灸等,都有一定疗效。针灸对麻痹性斜视和共同性斜视都有效果,其有效率均在80~90%左右。 皮肤针(一)取穴主穴:正光1、正光2、风池。配穴:据辨证分型取穴。肝血不足型:眼斜,发病与高热抽搐有关,目干畏光、急躁头痛、口苦多梦,脉细稍弦或小数,苔薄白。肝俞、胆俞、内关、百会。脾气虚弱型:眼斜,视物不清,面色(白光)白,神倦纳少,头晕体瘦,时有便溏,脉细弱或缓,苔薄白。脾俞、胃俞、中脘、百会、内关、足三里。肾虚型:眼斜,多自幼发病,屈光度较薄,视力较差,头晕发枯,面色欠华,常有遗尿,苔薄或净,舌质淡或尖红。肾俞、肝俞、胆俞、大椎、腰椎两侧、内关。调理巩固:眼位已正或基本恢复,视力未达到正常:胸椎8~12,腰椎两侧,百会、大椎、肝俞、胆俞、脾俞、肾俞、中脘。(二)治法主穴每次均取。配穴据证型酌加。在具体选穴时,则分三阶段,第一阶段为有屈光不正者,先增进视力,配穴之内关必加;第二阶段是在上述基础上纠正斜视,则百会或肝俞、胆俞每次必加;第三阶段为巩固阶段,则均酌取最后一组配穴。采用普通皮肤针或电梅花针叩刺。如为电梅花针,则将特制的电梅针针具接通晶体管治疗仪,用直流电,电压9伏,电流以强度小于5毫安,以病人耐受为度。然后在每一穴区之05~15厘米直径内作均匀叩打,计20~50下。胸腰椎两侧,由上至下各叩打3行。第1行距脊椎1厘米,第2行距脊椎2厘米,第3行距脊椎3~4厘米。如用普通皮肤针,叩打方式同上,力求用腕力弹刺,力量以中等强度为宜,至局部出现明显潮红为度。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停针半月后,继续下一疗程。患者在治疗期间坚持自我按摩两侧之正光1和正光2,每次50~100周,每日早晚2次。(三)疗效评价本法主要用于治疗共同性斜视,对象以20岁下的青少年为宜。疗效判别标准:痊愈:眼位复正,视力增加到10以上。显效:眼位复正或基本复正,视力增加3行,但未到10;或斜视程度减少一半,视力增加到10以上。有效:眼位基本复正,视力增加1~2行;或斜视程度减少不到一半,但视力增加2行以上。无效:无改善或改善未达到有效标准。 斜视 体针加穴位贴敷(一)取穴主穴:四白、合谷、球后。配穴:内斜肌麻痹:阳白透鱼腰、瞳子{1}透丝竹空;外斜肌麻痹:攒竹透睛明、四白透承泣。(二)治法主穴每次均取,四白、球后针患侧,合谷选任1侧,左右交替。配穴据症而取。令患者取卧位(如患儿不合作,可由家属抱坐)。四白穴应摸准穴位进针,以引出触电感为佳,球后针深15寸,使眼眶酸胀感明显,合谷局部得气。透穴要求进针快,沿皮下送针须慢。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刮针柄半分钟。如为不合作小儿,可采取快速进针,轻度捻转不留针法,不予透刺。针后,可在配穴取1~2穴贴敷马钱子片,用胶布固定,酌情保留12~24小时。每日或隔日针刺贴敷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周。
马钱子片炮制:先将马钱子加适量水浸泡1个半小时,再加入适量绿豆加热,直煮至绿豆开花,取出马钱子,趁热去皮,并切成片,晒干贮存于干燥容器配。(三)疗效评价本法主要用于麻痹性斜视。疗效判别标准:痊愈:眼肌力恢复,斜视和复视消失。有效:眼肌力部分恢复,斜视改善,尚残存复视。无效:治疗后未见改善。 体针(一)取穴主穴:分2组。1、内斜视,①瞳子髎、风池、四白、太冲;②球后、太阳、目窗、外关;③丝竹空、鱼腰、头维、光明。2、外斜视,①睛明、眉冲、鱼腰、合谷;②攒竹、风池、四白、太冲;③下睛明、光明(头)、曲差、京骨。
下睛明穴位置:睛明穴下02寸许。(二)治法据症而取,每次取1组穴,3组穴轮用。双眼斜视取双侧,单眼斜视取单侧。眶内穴位宜慢慢刺入,不作大幅度捻转。风池穴进针时,针尖对准对侧眼球,强刺激促使针感达到眼部。小儿速刺入,捻转半分钟左右即出针。其余进针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15分钟行针1次。每日或隔日1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日。(三)疗效评价本法适宜于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患者。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斜视-疾病危害 婴幼儿斜视 由于斜视影响美观,斜视儿童常被人起绰号,给儿童心理蒙上阴影而造成其孤僻及反常心理,所以很多人包括斜视患者及其家长都认为斜视的危害为影响美容,甚至以纠正外观畸形为当务之急,不肯或不愿单接受那些不能马上产生纠正斜位效果的治疗措施。其实不然,这仅仅是外观上的缺陷,更重要的是斜视造成了双眼单视功能的丧失。 婴儿出生时是没有单视功能的,视力不及成人的1%,也没有双眼融像功能。视觉功能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育,并要不断接受外界清淅物像的反复刺激,促进发育。如果在此期间发生了斜视,双眼无法同时注视一个物体,传到大脑中枢就同时产生两个不同影像,相互干扰而无法看清。大脑为了克服干扰,只能强迫斜视眼不看东西,斜视眼接受不到物象的刺激,视功能发育停止,视力停止在一个初级发育阶段,“用进废退”,久而久之,斜视眼视力进一步下降,矫正视力也无法提高,形成弱视(详见后述)。一般情况下,大部分斜视儿童斜眼的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多见于单眼性斜视。 交替性斜视患者,双眼视力可能均正常,但是却仅能用一眼看物体,除了不如正常人看物视野开阔外,更重要的是没有融像能力和立体视觉,不能准确分辨物体的前后距离。他们是凭借物体的阴影、颜色和模糊程度以及对类似物体触摸得到的经验感觉来辨别物体的形状、大小,与正常人的立体视觉有本质上区别。斜视患者不能从事诸如驾驶、测绘等需立体视觉的工作。 还有一些麻痹性斜视的患者,由于眼肌麻痹,视物成双,为克服复视,采用偏头、侧脸、抬颏等特殊的头位来补偿,医学上称“代偿头位”。这对儿童来说,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导致全身骨骼发育畸形。另外,斜视会导致异常视网膜对应,虽然克服了复视,但斜视也固定了,这种斜视很难矫正。由于产生了异常视网膜对应,斜视眼的注视性质发生变化,即用黄斑中心旁的某点注视产生旁中心注视,由此造成严重的弱视。偏心注视给今后的弱视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 由此可见,斜视的危害不仅影响美容,为了减少、避免上述的严重并发症,必须认真对待,及早治疗。编辑本段|回到顶部斜视-预防要点 斜视现象 斜视可分为内斜、外斜、隐斜视、麻痹性斜视。据临床观察,引发儿童出现看电视时歪头性斜视的主要眼病是单眼性内斜,即注视眼固定于一侧,多因两眼视力相差悬殊,经常用视力较好的眼注视,视力差的眼则沦为内斜。 1、预防斜视要从婴幼儿时期抓起,家长要注意仔细观察孩子的眼睛发育和变化。2、婴幼儿在发热、出疹、断奶时,家长应加强护理,并经常注意双眼的协调功能,观察眼位有无异常情况。3、要经常注意孩子的眼部卫生或用眼卫生情况。如灯光照明要适当,不能太强或太弱,印刷字迹要清晰,不要躺着看书,不可长时间看电视及打游戏机与电脑,不看三维图等。4、对有斜视家族史的孩子,尽管外观上没有斜视,也要在2周岁时请眼科医生检查一下,看看有无远视或散光。5、孩子看电视时,除注意保持一定距离外,不能让小孩每次都坐在同一位置上,尤其是斜对电视的位置。应时常左中右交换座位,否则孩子为了看电视,眼球老往一个方向看,头也会习惯性地向一侧歪。时间久了,6条眼肌的发育和张力就不一样,失去了原来调节平衡的作用,一侧肌肉老是处于紧张状态,另一侧则松弛,就会造成斜视。编辑本段|回到顶部斜视-相关治疗 治疗斜视的,首先是针对弱视,以促使两眼良好的视力发育,其次为矫正偏斜的眼位。斜视的治疗方法包括:戴眼镜、戴眼罩遮盖、眼视轴矫正训练、眼肌手术或上述方法的综合使用。戴眼罩是治疗斜视所引起的弱视。视轴矫正乃利用仪器加强眼球运动。眼肌手术则包括放松或缩短一眼或两眼的眼外肌中的一条或多条眼肌。轻度斜视可以戴「棱镜眼镜」来矫治。
皮肤针
(一)取穴
主穴:正光1、正光2、风池。
配穴:据辨证分型取穴。
肝血不足型:眼斜,发病与高热抽搐有关,目干畏光、急躁头痛、口苦多梦,脉细稍弦或小数,苔薄白。
肝俞、胆俞、内关、百会。
脾气虚弱型:眼斜,视物不清,面色(白光)白,神倦纳少,头晕体瘦,时有便溏,脉细弱或缓,苔薄白。
脾俞、胃俞、中脘、百会、内关、足三里。
肾虚型:眼斜,多自幼发病,屈光度较薄,视力较差,头晕发枯,面色欠华,常有遗尿,苔薄或净,舌质淡或尖红。
肾俞、肝俞、胆俞、大椎、腰椎两侧、内关。
调理巩固:眼位已正或基本恢复,视力未达到正常:
胸椎8~12,腰椎两侧,百会、大椎、肝俞、胆俞、脾俞、肾俞、中脘。
(二)治法
主穴每次均取。配穴据证型酌加。在具体选穴时,则分三阶段,第一阶段为有屈光不正者,先增进视力,配穴之内关必加;第二阶段是在上述基础上纠正斜视,则百会或肝俞、胆俞每次必加;第三阶段为巩固阶段,则均酌取最后一组配穴。
采用普通皮肤针或电梅花针叩刺。如为电梅花针,则将特制的电梅 针针具接通晶体管治疗仪,用直流电,电压9伏,电流以强度小于5毫安,以病人耐受为度。然后在每一穴区之05~15厘米直径内作均匀叩打,计20~50下。胸腰椎两侧,由上至下各叩打3行。第1行距脊椎1厘米,第2行距脊椎2厘米,第3行距脊椎3~4厘米。如用普通皮肤针,叩打方式同上,力求用腕力弹刺,力量以中等强度为宜,至局部出现明显潮红为度。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停针半月后,继续下一疗程。患者在治疗期间坚持自我按摩两侧之正光1和正光2,每次50~100周,每日早晚2次。
(三)疗效评价
本法主要用于治疗共同性斜视,对象以20岁下的青少年为宜。
疗效判别标准:痊愈:眼位复正,视力增加到10以上。显效:眼位复正或基本复正,视力增加3行,但未到10;或斜视程度减少一半,视力增加到10以上。有效:眼位基本复正,视力增加1~2行;或斜视程度减少不到一半,但视力增加2行以上。无效:无改善或改善未达到有效标准。
共治共同性斜视103例,共180只眼。以上述标准评定,痊愈57只(310%),显效101只(555%),有效21只(115%),无效3只(17%),总有效率为983%。内斜视比外斜视疗效好,斜视程度在15度效果较好[2]。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影响视力的病证 5 视力检查 51 远视力检查 52 近视力检查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视力 1 拼音
shì lì
2 英文参考visual acuity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视力(visual acuity)又称视敏度[1]、中心视力。是指眼睛分辨视野中空间距离非常小的两个物体的能力[1]。反映黄斑中心凹处的视功能。5米以外的视力称远视力,30厘米处阅读时的视力称近视力。
要想分辨两个点,必须在视网膜上兴奋两个锥体细胞,而这两个锥体细胞至少要被一个不兴奋的锥体细胞分开。黄斑部中心凹处锥体细胞直径为1~15微米。正常人眼的分辨力是1′视角,相当于视网膜上496微米距离。视力表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设计的。
视角是指外界物体两端反射的光线通过结点相交而形成的夹角。物体越大,视角也越大。物体距离越远,则视角越小。视力是视角(以分角为单位)的测量:视力1/视角。如某人视角为1′视角,则视力1/1′10,某人视角为10′视角,视力1/10′01。当前常用的视力表图形的有C和E形两种,每种图形笔划为1′视角,每种图形含5′视角。
4 影响视力的病证眼生翳膜是外障眼病的常见症状。它是容易影响视力的眼部病变。宿翳对视力的影响程度如何,主要看翳的部位,大小厚薄均在其次。如翳痕虽小,但位于瞳神正前方,则障碍视力明显;翳在黑睛边缘,虽略大而厚,对视力也无太严重的影响。正如《审视瑶函·诊视》所说:“翳怕光滑,星怕在瞳神”。
内障眼病自觉症状多有视觉变化,如视力下降等。内障日久,视力渐降而至失明者,多属气血两亏或肝肾不足。
5 视力检查视力检查是检查黄斑部中心凹的功能,分远视力与近视力检查。
51 远视力检查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将视力表挂在自然光线充足或日光灯照明的墙壁上,视力表与被检查者相距5米,表上第10行视标应与被检查眼向前平视时高度大致相等,也可在视力表对面25米处放一平面镜,病人坐于视力表下,自镜内进行观察。检查时两眼分别进行,遮盖一眼,先查右眼后查左眼,如戴镜者,先查裸眼视力,再查戴镜视力。嘱被检查者辨别视标的缺口方向,自视标01顺序而下,至患者不能辨清为止,记录其能看清最下一行的视力结果。此行如有几个视标辨认不清,或再下一行能辨清几个,则用加减法表示,如102(表明10视标还有2个辨认不清),10+2(表明12视标可以看清2个)。正常视力为≥10,不足10者为非正常视力。
若被检查者在5米处不能辨明01视标时,则嘱患者逐渐向视力表移近,至刚能辨清01为止,测量其与视力表的距离,然后按下列公式计算:
视力被检者与视力表距离(米)分数线5米乘以01
即为该眼视力。如被检者在2米处看清01,则视力为2/5×01004,余此类推。
若在1米处不能辨别0,1时,则嘱患者背窗而坐,医生撒开手指置被检眼前,由近至远,让患者辨认手指的数目,记录其能够辨认指数的最远距离,如指数乃0厘米。
若在最近处仍无法辨别指数,则改为检查眼前手动,记录其眼前手动的最远距离。若手动也不能辨别,则在暗室内以灯光照射(这时须用手掌将另一眼捂紧不让透光),检查患眼有无光感,如无光感则记录视力为无光感。如有光感,且又需要作光定位时,即可在暗室内用蜡烛光离眼1米处自正中、上、下、左、右、颞上、颞下、鼻上、鼻下方向进行检查,让患者辨认光源的方位。凡能辨认的方位以“+”表示,不能辨认的以“—”表示,分别填在“井”字图形或“米”字图形上。例如:如光定位准确,说明该眼视网膜功能基本正常,否则为不正常。
52 近视力检查斜视 概述
斜视是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属眼外肌疾病。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大类。前者以眼位偏向颞侧,眼球无运动障碍,无复视为主要临床特征;麻痹性斜视则有眼球运动受限、复视,并伴眩晕、恶心、步态不稳等全身症状。斜视病因复杂,现代西医学除针对病因及手术治疗,对病因不明者,尚无理想方法。
针灸治疗目偏视,在中医古籍文献中,未查阅到有关记载。现代用针灸治疗斜视的早期临床文章,见于1958年[1]。但到60年代末,资料仍不多,且以治麻痹性斜视为主。自70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本病的治疗得到了针灸界的关注。尤其是共同性斜视,在幼儿中发病率较高,而现代医学又缺乏有效的措施,故成为针治重点。治疗方法上,以针灸为主。近年用梅花针按辨证分型叩刺治疗,取得较好的经验。此外,用电针、头针、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磁电疗法以及传统的隔核桃壳灸等,都有一定疗效。
针灸对麻痹性斜视和共同性斜视都有效果,其有效率均在80~90%左右。
斜视的危害(成都科健唯美眼科医院)
首先是外观的影响,这也是使患者就医的主要动机。
更重要的是,斜视影响双眼视觉功能,严重者没有良好的立体视力。立体视力是只有人类和高等动物才具有的高级视觉功能,是人们从事精细工作的先决条件之一。如没有良好的立体视觉,在学习和就业方面将受到很大的限制。
大部分斜视患者都同时患有弱视。由于斜视患者长期一只眼注视,另一只眼将造成废用性视力下降或停止发育,日后即便戴合适的眼镜,视力也不能达到正常。
在儿童时期患上斜视还会影响全身骨骼的发育,如先天性麻痹斜视的代偿头位,使颈部肌肉挛缩和脊柱发生病理性弯曲,及面部发育不对称。
治疗
皮肤针
(一)取穴
主穴:正光1、正光2、风池。
配穴:据辨证分型取穴。
肝血不足型:眼斜,发病与高热抽搐有关,目干畏光、急躁头痛、口苦多梦,脉细稍弦或小数,苔薄白。
肝俞、胆俞、内关、百会。
脾气虚弱型:眼斜,视物不清,面色(白光)白,神倦纳少,头晕体瘦,时有便溏,脉细弱或缓,苔薄白。
脾俞、胃俞、中脘、百会、内关、足三里。
肾虚型:眼斜,多自幼发病,屈光度较薄,视力较差,头晕发枯,面色欠华,常有遗尿,苔薄或净,舌质淡或尖红。
肾俞、肝俞、胆俞、大椎、腰椎两侧、内关。
调理巩固:眼位已正或基本恢复,视力未达到正常:
胸椎8~12,腰椎两侧,百会、大椎、肝俞、胆俞、脾俞、肾俞、中脘。
(二)治法
主穴每次均取。配穴据证型酌加。在具体选穴时,则分三阶段,第一阶段为有屈光不正者,先增进视力,配穴之内关必加;第二阶段是在上述基础上纠正斜视,则百会或肝俞、胆俞每次必加;第三阶段为巩固阶段,则均酌取最后一组配穴。
采用普通皮肤针或电梅花针叩刺。如为电梅花针,则将特制的电梅 针针具接通晶体管治疗仪,用直流电,电压9伏,电流以强度小于5毫安,以病人耐受为度。然后在每一穴区之05~15厘米直径内作均匀叩打,计20~50下。胸腰椎两侧,由上至下各叩打3行。第1行距脊椎1厘米,第2行距脊椎2厘米,第3行距脊椎3~4厘米。如用普通皮肤针,叩打方式同上,力求用腕力弹刺,力量以中等强度为宜,至局部出现明显潮红为度。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停针半月后,继续下一疗程。患者在治疗期间坚持自我按摩两侧之正光1和正光2,每次50~100周,每日早晚2次。
(三)疗效评价
本法主要用于治疗共同性斜视,对象以20岁下的青少年为宜。
疗效判别标准:痊愈:眼位复正,视力增加到10以上。显效:眼位复正或基本复正,视力增加3行,但未到10;或斜视程度减少一半,视力增加到10以上。有效:眼位基本复正,视力增加1~2行;或斜视程度减少不到一半,但视力增加2行以上。无效:无改善或改善未达到有效标准。
共治共同性斜视103例,共180只眼。以上述标准评定,痊愈57只(310%),显效101只(555%),有效21只(115%),无效3只(17%),总有效率为983%。内斜视比外斜视疗效好,斜视程度在15度效果较好[2]。
体针加穴位贴敷
(一)取穴
主穴:四白、合谷、球后。
配穴:内斜肌麻痹:阳白透鱼腰、瞳子{1}透丝竹空;外斜肌麻痹:攒竹透睛明、四白透承泣。
(二)治法
主穴每次均取,四白、球后针患侧,合谷选任1侧,左右交替。配穴据症而取。令患者取卧位(如患儿不合作,可由家属抱坐)。四白穴应摸准穴位进针,以引出触电感为佳,球后针深15寸,使眼眶酸胀感明显,合谷局部得气。透穴要求进针快,沿皮下送针须慢。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刮针柄半分钟。如为不合作小儿,可采取快速进针,轻度捻转不留针法,不予透刺。针后,可在配穴取1~2穴贴敷马钱子片,用胶布固定,酌情保留12~24小时。每日或隔日针刺贴敷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周。
马钱子片炮制:先将马钱子加适量水浸泡1个半小时,再加入适量绿豆加热,直煮至绿豆开花,取出马钱子,趁热去皮,并切成片,晒干贮存于干燥容器配。
(三)疗效评价
本法主要用于麻痹性斜视。
疗效判别标准:痊愈:眼肌力恢复,斜视和复视消失。有效:眼肌力部分恢复,斜视改善,尚残存复视。无效:治疗后未见改善。
共治麻痹性斜视81例,痊愈49例(605%),有效为25例(309%),无效7例(86%),总有效率为914%[3~5]。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内斜视,①瞳子髎、风池、四白、太冲;②球后、太阳、目窗、外关;③丝竹空、鱼腰、头维、光明。
2、外斜视,①睛明、眉冲、鱼腰、合谷;②攒竹、风池、四白、太冲;③下睛明、光明(头)、曲差、京骨。
下睛明穴位置:睛明穴下02寸许。
(二)治法
据症而取,每次取1组穴,3组穴轮用。双眼斜视取双侧,单眼斜视取单侧。眶内穴位宜慢慢刺入,不作大幅度捻转。风池穴进针时,针尖对准对侧眼球,强刺激促使针感达到眼部。小儿速刺入,捻转半分钟左右即出针。其余进针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15分钟行针1次。每日或隔日1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日。
(三)疗效评价
本法适宜于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患者。
共治230例,痊愈125例,显效35例,有效43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为883%[6,7]。
主要参考文献
[1]胡铮。针刺治疗眼球内斜视二例报告。上海中医药杂志 1958;(9):27。
[2]钟梅泉。辨证分型以梅花针治疗共同性斜视103例。中国针灸 1984;4(2):11。
[3]杨元德。麻痹性斜视的针刺治疗。辽宁中医杂志 1988;(5):37。
[4]聂汉云。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麻痹性斜视42例。四川中医 1987;(6):49。
[5]刘世安。针刺治疗10例斜视的疗效观察。福建中医药 1981;1(1):32。
[6]高万祥,等。针刺治疗斜视176例疗效观察。山西中医 1985;1(1):48。
[7]秦荣华,等。针灸治疗麻痹性斜视54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 1997;17(6):368。
临床上把由于眼球位置或运动异常所引起的双眼视轴分离称为斜视,其是较常见的一类眼科疾孺。斜视按患者是否有眼外肌功能障碍可分为共转性斜视和非共转性斜视两大类。共转性斜视又称共同性斜视,为各眼外肌功能正常,眼球向各个方向运动无障碍但双眼视轴分离者。根据注视眼的性质可分为单侧性和双眼交替性;根据斜视发生的时间可分为间歇性、恒定性或周期性等。非共转性斜视又称麻痹性斜视,为神经传导或眼外肌本身功能障碍致一条或数条眼外肌麻痹而发生双眼视轴分离者,患眼由于眼肌麻痹必然伴有眼球向某一个或多个方向运动障碍。确定了斜视患者为共转性或非共转性斜视后,按眼位的偏斜方向可以把共转性斜视分为内斜视、外斜视和垂直性斜视。麻痹性斜视则按麻痹神经或功能障碍眼外肌命名,如动眼神经麻痹、上斜肌麻痹等。由于支配眼球运动的眼外肌众多,且双眼视物时的协调运动有多条眼肌参与,使斜视发生的机理较为复杂,要了解斜视就必须首先明确双眼眼肌协同运动和双眼单视的形成机制。
人类两只眼球各有6条眼外肌主宰眼球运动,它们是4条直肌和2条斜肌。根据其在眼球上的附着位置分别称为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和上斜肌、下斜肌。其中内外直肌的作用比较简单,起支配眼球水平方向运动的作用。上下直肌和上下斜肌的附着点因偏离眼球的垂直方向,其作用则比较复杂,除协同支配眼球垂直向运动外,还具有使眼球内外旋转运动的功能,从而使眼球对前方各方位都能定向注视。各眼肌位置及主要作用方向如图28,29所示。
正常情况下双眼运动必须协调一致,使双眼能够同时注视单一目标,这种功能需要双眼眼外肌的协同运动才能完成。双眼视物时眼外肌的协同运动是一种复杂的肌肉协调运动,以双眼水平向运动为例:当向右方注视时,右眼外直肌和左眼内直肌收缩,同时右眼内直肌和左眼外直肌松弛使双眼向右侧转动,其转动角度要保持相等。上下直肌和上下斜肌还要有一定的紧张度以协助眼球转动并维持眼球的水平状态。这一过程中在眼球运动方向起牵引作用的一对眼肌(右眼外直肌和左眼内直肌)称配偶肌,而与这对肌肉起主要对抗作用的一对眼肌(右眼内直肌和左眼外直肌)称对抗肌。当眼球向垂直方向运动时,由于有多组眼外肌参与运动,故不但有配偶肌,尚有协同肌协助作用于运动方向,其相反方向亦有直接对抗肌和间接对抗肌,使协同运动更加复杂化。各方向眼球运动的配偶肌和对抗肌如表4所示。双眼眼外肌协同运动遵循两条规律:其一为一条眼外肌的收缩必同时伴有它的直接对抗肌的松弛,否则眼球不能灵活转动,此规律称为Sherrington定律。其二为起自中枢神经系统使眼球转动的神经冲动,一定同时和等量地抵达双眼,否则双眼无法注视同一目标,此规律称为Hering定律。由于眼球运动的这些规律性,才形成了人类双眼单视的基础。
双眼单视指双眼同时注视单一目标,使目标在双眼黄斑部聚焦成像,传导至大脑视中枢重叠成为一个完整且具有立体感觉的单一物象的过程。这种功能是灵长类动物特有的。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人类双眼前移至面部前方平行位置,双眼视野大部分重叠,具备了双眼单视的基础。出生后由于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经常转动眼球,运用注视和再注视反射。这种反复协调的双眼运动,使双眼视网膜对应点上的影象经常不断地在大脑视中枢融合为一个物像,日久形成条件反射,产生双眼单视功能。故双眼单视是在出生后逐渐形成的。双眼单视功能可分为3级,首先是双眼能同时感觉到同一物
小儿斜视的预防:
斜视可分为内斜、外斜、隐斜视、麻痹性斜视。
据临床观察,引发儿童出现看电视时歪头性斜视的主要眼病是单眼性内斜,即注视眼固定于一侧,多因两眼视力相差悬殊,经常用视力较好的眼注视,视力差的眼则沦为内斜。
预防要点:
·预防斜视要从婴幼儿时期抓起,家长要注意仔细观察孩子的眼睛发育和变化。
·婴幼儿在发热、出疹、断奶时,家长应加强护理,并经常注意双眼的协调功能,观察眼位有无异常情况。
·要经常注意孩子的眼部卫生或用眼卫生情况。如灯光照明要适当,不能太强或太弱,印刷字迹要清晰,不要躺着看书,不可长时间看电视及打游戏机与电脑,不看三维图等。
·对有斜视家族史的孩子,尽管外观上没有斜视,也要在2周岁时请眼科医生检查一下,看看有无远视或散光。
·孩子看电视时,除注意保持一定距离外,不能让小孩每次都坐在同一位置上,尤其是斜对电视的位置。应时常左中右交换座位,否则孩子为了看电视,眼球老往一个方向看,头也会习惯性地向一侧歪。时间久了,6条眼肌的发育和张力就不一样,失去了原来调节平衡的作用,一侧肌肉老是处于紧张状态,另一侧则松弛,就会造成斜视。
如何预防新生儿斜视
斜视即两眼视物不协调。新生儿早期因眼肌调节功能不良,常有一时性斜视过程(又名:生理性斜视),如不及时纠正,长期如此有可能发展成为斜视。
下列方法可以防治新生儿斜视:
1、注意儿头位置,不要使其长期偏向一侧。
2、小儿对红色反应较敏感,所以可在小床正中上方挂上一个红色带有响声的玩具,定期摇动,使听、视觉结合起来,有利于新生儿双侧眼肌动作的协调训练,从而起到防治斜视的作用。
没说明白什么病,不好回答。不过,推拿无论何时,都是辅助治疗,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一人一方的中药。另外,关于中药,现在很多人提出首先考虑的是脾胃的吸收,其实肾为先天之本,我认为考虑脾胃不错,但第一位的还是肾。
一只眼睛是一直斜视,怎么治疗?
本文2023-11-02 10:58:3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3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