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作品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2浏览:1收藏

王羲之的作品是什么?,第1张

王羲之的作品是《行穰帖》、《乐毅论》、《十七帖》、《兰亭集序》、《初月帖》。

1、《行穰帖》为唐代双钩廓填王羲之草书作品,2行,15字。《行穰帖》笔画厚实,不显锋棱,有篆籀意味。字势一泻而下,体格开张,姿态多变。

2、《乐毅论》共四十四行,小楷。是王羲之的楷书书法作品。原作者为夏侯玄,真迹早已不存,一说真迹战乱时为咸阳老妪投于灶火,一说唐太宗所收。现存世刻本有多种,以《秘阁本》和《越州石氏本》最佳。

3、十七帖,(晋)王羲之书,宋拓本,邢侗、汤焕、徐守和、潘宁、陈撰、梁同书、王文治、吴照、潘奕隽、颜培瑚、孔广陶等跋或题签,汉文珍贵古籍,存藏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文物馆。

4、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浙江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5、《初月帖》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创作的一幅书法作品。书法风格逸笔草草,自然天真,率意畅达,有晋人倜傥任诞的气息。

书法流派及代表作品如下:

1、草书流派的代表作品《书断》

张芝的草书《书断》被称为为神品,曰:“尤善章草书,生诸 杜度、崔瑷。龙豹变,青出于蓝。又创于今草,天纵颖异,率意超旷,无惜事非。若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化”。张旭、韦诞、索靖、王羲之父子、张旭、怀素之草法,均源于伯英。

2、行书流派代表作品《兰亭序》

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行书代表作中最着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前人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形容其字雄强俊秀,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3、楷书流派代表作品《九成宫醴泉铭》、《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玄秘塔碑》。

唐朝欧阳询的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其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唐朝颜真卿的代表作《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

唐朝柳公权的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其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柳体”。

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随着时间的进展,将记事类文件加以编排,供人阅读,并达到传播知识经验的目的,便形成了一部图书,图书的内容日益增多,载体趋向多元,制作技术不断改进,为了方便阅读,产生了"简册"、"卷轴"、"册页"、"线装书"等不同的装帧样式。

古籍定义,"今"而来的,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皆可称之为古籍。当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将文字刻写在特定形式的材料上,借以记录知识、传播思想,图书才开始出现。在《中国古籍编撰史》中提出图书必须具备以下六个构件:知识信息;著作方式;文字;物质载体;文字制作技术;装订形式。以这六条标准来衡量诸多图书起源的几种说法:"陶器说"过分强调陶文的作用,但陶文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河图洛书"只是出自荒古的神话传说,不足为凭;甲骨、青铜、石刻均不能称之为图书。

先解释"古籍"的"籍"。"籍"在这里就是书,"古籍"是古书的雅称。什么样的东西才算书,殷商时龟腹甲、牛肩胛骨上的文字只是占卜后刻上去的卜辞,并未构成书。商周时青铜器上的铭文即所谓"金文"是王公贵族们对铸器缘起的记述,尽管有时为了夸耀自己的功勋,文字很长,但其性质仍和后世纪功颂德的碑刻相近似,也不能算书。中国殷商时已开始在竹木简上写文字,《尚书》的《多士》篇里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1、宋体和楷体的定义不同

宋体,是为适应印刷术而出现的一种汉字字体。笔画有粗细变化,而且一般是横细竖粗,末端有装饰部分(即「字脚」或「衬线」),点、撇、捺、钩等笔画有尖端,属于衬线字体,常用于书籍、杂志、报纸印刷的正文排版。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2、宋体和楷体的字体不同

宋体字“横细竖粗”。根据现存的中国古籍雕版形式,这与书版从树干切取的方向有关:“古籍的书版通常沿着树干的纵向切开,也就是文字的横划与雕版木材纤维同一方向,不太容易刻断。而文字的竖画与雕版木材纤维成直角方向,比较容易刻断,明刻本的字体 横细竖粗。

楷书又称正楷、真书、正书。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现代,长盛不衰。

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汉末、三国时期,汉字的书写逐渐变波、磔而为撇、捺、且有了“侧”(点)、“掠”(长撇)、“啄”(短撇)、“提”(直 钩)等笔画,使结构上更趋严整。

楷书的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是字体中的楷模,所以称为楷书,一直沿用至现代。

3、宋体和楷体的产生的年代不同

宋体自南北朝以来,佛教在中国有了爆炸性增长,随之而来的经书供应量也与日俱增,于是写经手这一职业由此诞生,而这种为适应快速抄写的书体也被后人称为“抄经体”

唐代早期的雕版印刷字体来源就是唐代的抄经体。到了五代,随着印刷术的大规模普及,官方也逐渐成为雕版印刷的普及与规范制定者,中国经典书册《九经》的第一次雕版印刷就是在五代时由官方出品。

至宋代,雕版印刷迎来黄金时期。但是此时的雕版印刷字体却并非是后来被大家熟知的宋体,而是多以唐代名家字体入板。不同地区的入板字体也不尽相同。四川地区多用颜真卿的颜体入板。

楷书,是从汉隶逐渐演变而来的,按照时期划分,可分为魏碑和唐楷。魏碑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体,它可以说是一种从隶书到楷书的过渡书体,钟致帅《雪轩书品》称:“魏碑书法,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

”魏碑经常带有汉朝隶书的写法在其中,因此它的楷书性质还不成熟,但正因为这种不成熟性,也就造成了百花齐放的场面,意态奇异,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康有为评价有“魏碑十美”。

参考资料:

-楷体

参考资料:

-宋体

书法在中国至少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对于中国人而言书法是一门古老艺术。然而直至今天,关于书法的具体概念,至今都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确切说法。它是一门看似简单其实复杂的艺术,它是汉字的一种书写方法,它是传播文字的一种工具。从书法的概念、范畴、本质等不同的方面考虑,关于中国书法的解释,缺少一个明确、符合科学的界定范围。那么到底何为书法呢?

书法的概念

《中国书法大字典》中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书法是一种借助于汉字书写,来传递书写者精神之美的艺术工具,能够书写形象丰富的汉字;在《辞海》一书中,又有这样的解释:“中国传统艺术之一,特指以毛笔表现汉字的艺术”。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解释,对于书法的阐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书法确实是一种写作方法,二、书法具有艺术性和实用性,三、书法的书写对象为中国汉字。上述这三个方面,大体概括了书法所具有的特点,但是对于当下时代而言,词典中的这些解释具有极大的局限性。

当代社会的书法概念,早已经与古代书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有目共睹的就是书写工具的变革,古代书法的专用工具为毛笔,最佳的书写纸张为宣纸;然而现代社会书写工具已经发展为钢笔、铅笔、圆珠笔、粉笔等多种工具,用这些工具所写的汉字,也能够称之为书法艺术;书法艺术家可以选择在纸上、地上、墙面上等多个地方进行书写。很显然,如果单纯的将书法定义为毛笔字,这就陷入了一个局限的书法概念,从而难以认识到书法的艺术性。

抛开了书法概念的客观因素,再来探讨一下人们对于书法的主观认识。如若问人们“何为书法”,有人给出的答案为用来记录语言文字的一种书写工具,也有人认为书法是具有创造性和审美性的艺术作品。之所以会得出这样的答案,是由于每个人的艺术修养不同,因此对于书法艺术的理解各不相同。所以给书法下定义这件事,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解释得清的。不过笔者得出了这样的认知,毫无疑问,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同时它也是用来表现书法家精神审美的汉字。

书法的艺术本质

讨论完书法的概念,接下来将要从多个方面讨论书法作为艺术时的本质。由于书法是中国独有的一种艺术,因此在世界艺术的范围内,很难对书法艺术进行一个本质的归纳。因为书法艺术与绘画、雕塑、抽象、表现艺术等截然不同。它的独创性让书法站在了艺术的对立面。有些艺术家纠结于艺术哲学名词,对于书法艺术的评价各执一端,所以对于书法的艺术归类,至今是一个有始无终的争论。

在笔者看来,首先,书法是一种写字活动。但是写字对于人们而言,并不是简单的笔画组合。人们写字时,往往带有目的性与意识性,要写一些什么东西,写的这些字将要表述怎样的含义,这都是需要考虑的方面。当人们考虑到写字活动中的这些情感与精神,并产生创作欲望之时,写字才能上升为书法艺术。想要用心创造一幅书法作品,并不是随意的书写就能完成的,这也是书法作为艺术作品存在时的难点所在。

其次,中国书法的艺术性,与中国绘画艺术性是相通的。中国古代绘画中的经典水墨画,与中国书法所使用的工具相同;无论是古代中国绘画又或者是中国书法,其实都是一些线条造型的组合。这两个共同之处,让中国艺术界素来有“书画同源之论”。当然绘画与书法毕竟是全然不同的两码事,但是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家用抽象线条追求美学之意。两种艺术作品相比较,绘画表现出来了显性的艺术美,书法的艺术美则成为了难以捉摸的隐性之美。

最后,书法的艺术本质其实就是古代人文精神的具体形态化。纵观中国整个书法艺术长廊,沉积了几千年华夏文明的书法,靠着极为有限的笔画线条,传递着文人墨客的精神哲学理念。其实古人对于书法的精神形态,早已经给出了答案,比如书法能够“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再比如再《书谱序》一书中,认为书法“穷变态于豪端,合情调于纸上”。对于不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外国人而言,书法只是一种简单的写字工具,对于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书法是一种表达民族情感、民族文化的艺术品。

书法的艺术特征

既然书法具有艺术本质,那么它必然也存在着艺术特征。虽然“中国书法”是华夏民族特有的一门艺术,但是“书法”一词在西方词典中也同样存在,西方词典中将书法解释为“优美的书写”,所以从西方书法的传统意义而言,“书法”的本质特点在于“书写”而非“优美”,所以西方书法并不具备艺术特征。中国书法却是截然不同的,从“刚柔、疏密、曲直、点线、大小、开合、抑扬、顿挫”等诸多书写方法就能够看出,这是一门需要细心琢磨的书写艺术,而非简单的在平面上进行写字。

其次,西方书法只讲究美观型,而中国书法却讲究抒情性。同样是写字,西方字体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工艺美术,而中国书法在写字之时却赋予了汉字灵魂。中国的汉字是方块字,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造型,每个人所书写出来的汉字,具有很强的随意性与不可重复性。有的人写字有大有小,有的人写字有疏有密,正是由于高低、连断、长扁不同的汉字形态,才使得中国书法具有了艺术性。

西方汉字书写起来却没有这么多麻烦,几十个字母组成一个单词,翻来覆去也就是26个字母的形态变化,因此毫无艺术性可言。但是汉字却不同,每个汉字的完整性与复杂性就体现在“合之则深,分之则死”上面,汉字的一点一画,一撇一捺各有规律,如果汉字形态进行过细微的调整,就会延伸出不同的含义。所以当书法与汉字碰撞之时,就会产生令人沉醉的书法艺术,书法是钢筋铁骨,是风花雪月,是宇宙哲理,也是爱恨情仇,这才是书法真正的艺术本质与艺术魅力所在。

王羲之的作品是什么?

王羲之的作品是《行穰帖》、《乐毅论》、《十七帖》、《兰亭集序》、《初月帖》。1、《行穰帖》为唐代双钩廓填王羲之草书作品,2行,15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