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古话读书什么方恨晚整句话怎么说的?
全文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书到用时方恨少Shū dào yòng shí fāng hèn shǎo
解释:知识等到需要的时候,才后悔只懂得一点点。
原意:字面意思 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后悔自己会的知识太少了。
最后启示 我们平时应当勤学好问,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不会手忙脚乱地去翻书。
例句:作为学生,平时一定要多读书,否则会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局面。
出处:
《警世贤文》之勤奋篇:
有田不耕仓禀虚 ,有书不读子孙愚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少壮不经勤学苦, 老来方悔读书迟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因经过始知难
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师说》其原文为: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译文: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扩展资料:
《师说》的创作背景:
《师说》大约是作者于贞元十七年至十八年(801—802),在京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所作。贞元十七年(801),辞退徐州官职,闲居洛阳传道授徒的作者,经过两次赴京调选,方于当年十月授予国子监四门博士之职。
此时的作者决心借助国子监这个平台来振兴儒教、改革文坛,以实现其报国之志。但来到国子监上任后,却发现科场黑暗,朝政腐败,吏制弊端重重,致使不少学子对科举入仕失去信心,因而放松学业;当时的上层社会,看不起教书之人。
在士大夫阶层中存在着既不愿求师,又“羞于为师”的观念,直接影响到国子监的教学和管理。作者对此痛心疾首,借用回答李蟠的提问撰写这篇文章,以澄清人们在“求师”和“为师”上的模糊认识。
-师说
尧在禅位给舜的时候说的这句话。
原文: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
“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译文
尧说:“啧啧!你这位舜!上天的大命已经落在你的身上了。诚实地保持那中道吧!假如天下百姓都隐于困苦和贫穷,上天赐给你的禄位也就会永远终止。”舜也这样告诫过禹。(商汤)说:“我小子履谨用黑色的公牛来祭祀,向伟大的天帝祷告:有罪的人我不敢擅自赦免,天帝的臣仆我也不敢掩蔽,都由天帝的心来分辨、选择。
我本人若有罪,不要牵连天下万方,天下万方若有罪,都归我一个人承担。”周朝大封诸侯,使善人都富贵起来。(周武王)说:“我虽然有至亲,不如有仁德之人。百姓有过错,都在我一人身上。”谨慎的统一规范度量衡等器具,审查修订各项法律制度,重新修建起各项被废置了的官事,全国的政令就会通行了。
恢复被灭亡了的国家,接续已经断绝了家族,提拔被遗落的人才,天下百姓就会真心归服了。所重视的四件事:人民、粮食、丧礼、祭祀。宽厚就能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勤敏就能取得成绩,公平就会使百姓愉悦。
扩展资料:
这一大段文字,记述了从尧帝以来历代先圣先王的遗训,中间或许有脱落之处,衔接不起来。后来的部分里,孔子对三代以来的美德善政作了高度概括,可以说是对《论语》全书中有关治国安邦平天下的思想加以总结,对后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
本篇共3章,但段落都比较长。本篇中著名的文句有:“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宽则得众,信则民任”;“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等。
这一篇中,主要谈到尧禅让帝位给舜,舜禅让帝位给禹,即所谓三代的善政和孔子关于治理国家事务的基本要求。
1、请保留一份单纯,使你多一份与人的友善,少一些心灵的冷漠麻木;请保留一份单纯,使你多一份人生的快乐,少一些精神的衰老疲惫;请保留一份单纯,使你多一份奋进的力量,少一些故作高深的看破红尘
2、成功是你梦寐以求的那朵红玫瑰,挫折正是那遍及周围的针刺快乐是你辛勤耕耘获得的果实,悲伤正是那成熟前的秕粒
3、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宽阔无边大地拥抱每一寸土地,不论其贫富,所以大地广袤无垠海洋接纳每一条河流,不论其大小,所以海洋广阔无边
4、当简爱说:"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我懂得了作为女性的自尊;当裴多菲说:"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我懂得了作为人的价值;当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懂得人应具有反抗精神;当白朗宁说:"拿走爱,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我懂得了为他人奉献爱心的重要
5、大厦巍然屹立,是因为有坚强的支柱,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大厦的支柱;航船破浪前行,是因为有指示方向的罗盘,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航船的罗盘;列车奔驰千里,是因为有引导它的铁轨,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列车上的铁轨
6、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果园里果农望着压满枝头果实的满脸喜色,幸福是教室里莘莘学子憧憬未来的动人笑脸,幸福是实验室里科学家又有新发现时的舒展眉头,幸福是领奖台上运动员仰望国旗冉冉升起时的莹莹泪光幸福是奋斗的结晶,勤劳的丰碑
7、未经历坎坷泥泞的艰难,哪能知道阳光大道的可贵;未经历风雪交加的黑夜,哪能体会风和日丽的可爱;未经历挫折和磨难的考验,怎能体会到胜利和成功的喜悦挫折,想说恨你不容易……
8、幸福,时时刻刻围绕在你身旁如果你从母亲手中接过饭碗,心存温馨,那就是幸福;如果你在灯下读着朋友的来信,品味友情,那就是幸福;如果你独坐一隅,静静听歌,凝神遐思,那就是幸福
9、有人说,幸福是星级宾馆里山珍海味间的觥筹交错;有人说,幸福是高档舞台厅里动人旋律中的翩翩起舞;有人说,幸福是端座奥迪、宝马车于人流如潮的大街上招摇过市;也有人说,幸福是待在密室里数着成叠的百元大钞;然而我要说:拥有这些,不一定就是真的拥有了幸福!
10、远去的飞鸟,永恒的牵挂是故林;漂泊的船儿,始终的惦记是港湾;奔波的旅人,无论是匆匆夜归还是离家远去,心中千丝万缕、时时惦念的地方,还是家
11、幸福是什么是功成名就、受人敬仰吗是恬静悠闲、无牵无挂吗是高朋满座、儿孙绕膝吗我说:幸福是……
12、人生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是它的高低,而在于灵秀;人生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是它的大小,而在于及时
13、要装进一杯新泉,你就必须倒掉已有的陈水;要获取一枝玫瑰,你就必须放弃到手的蔷薇;要多一份独特的体验,你就必须多一份心灵的创伤
14、"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一种豪迈的潇洒,"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一种自信的潇洒,"独钓寒江雪"是一种高洁的潇洒,"不破楼兰终不还"是一种悲壮的潇洒
15、风从水上走过,留下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丝丝温暖;岁月从树林走过,留下圈圈年轮,朋友,我们从时代的舞台上走过,留下了什么呢
16、希望大海风平浪静,却常常有狂风和恶浪希望江河一泻千里,却常常有旋涡和急流,希望生活美满幸福,却常常有悲伤和忧愁
17.冬天的河干涸了,我相信,春水还会来临,那时白帆就是我心中的偶像;风中的树叶凋零了,我相信,泥土里的梦将在枝头开花结果
18、天使的翅膀碎了,落到人间,成了我们的忧伤;诚信的被囊抛了,散到世上,成了撒旦的魔杖
19、没有哪一种胭脂能涂抹时间,没有哪一件服装能掩饰灵魂,没有哪一套古籍能装潢空虚
20、它可能是一座山,让你感受巍峨,它可能是一片海,让你体会壮阔,它可能是一首交响乐,让你领略激越,它可能是一座石雕,让你明白雄健
21、在经受了失败和挫折后,我学会了坚韧;在遭受到误解和委屈时,我学会了宽容;在经历了失落和离别后,我懂得了珍惜
22、不是苦恼太多,只是我们不懂生活;不是幸福太少,只是我们不懂把握
23、责任感是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写就的《出师表》,责任感是孔繁森离家别母血洒高原树立的公仆丰碑,责任感是贝多芬挑战人生超越自我谱写的《命运交响曲》
24、金钱可以买来名贵的手表,但买不来宝贵的时间;金钱可以买来美味的食品,但买不好的胃口
25、是一丛秋菊,也要散发芳香;是一片秋叶,也要装点大地;是一株古柏,也要撑起蓝天;是一眼古井,也要流出清泉
26、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受人尊重是一种幸福
27、书是良药,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书,像交了一位益友";书是窗户,高尔基说:"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
28、成熟是一种素质,一种源于心灵表于行动的素质;成熟是一种能力,一种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成熟是一种态度,一种对任何事物都保持冷静的态度;成熟是一种心境,一种能看淡一切,万事淡如水的心境
29、信念之于人,犹翅膀之于鸟,信念是飞翔的翅膀
30、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它使贫病交迫的人分外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的泉水,它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31、包装是房子富丽堂皇的外壳,包装是丑妇手上绚丽的太阳伞,包装是模特在舞台上走出的一字猫步
3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说的是亲情;"人生得一知己足,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说的是友情,"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说的是爱情;"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说的是爱国情
1、面对着苍茫的群山,面对着无际的原野,面对着清澈的小溪,面对着芳郁的野花,面对着浅浅的草叶,我沉默,我惊叹,我欣喜,我欢乐,我无言
2、我还是爱着属于我的初三的爱属于初三给与我的心旷神怡的时刻:当你冥思苦想,而终于恍然大悟的时候,你会品尝成功的喜悦;当你忙里偷闲和别人闲聊上几句家常时,你会发现生活的乐趣;当你趁着课间十分钟一瞥窗外那云卷云舒的宽容时,你会感到心灵的轻松与惬意所以,我说——初三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油画,是一片充满幻想的云霞,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年华
3、初三让我受益匪浅,她让我明白了珍惜时间才不会虚度此生的真谛,她让我懂得了珍爱人生就要去拼搏去奋斗的道理如醉如痴,她让我用激情吮吸着知识的甘露;豁然开朗,她让我用真诚去探寻着做人的美好
4、追求,就是千年不变的至情,百代流传的绮梦;是沁人心脾,令人留连的田园风光;是一个人、一个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奋斗不息的崇高理想因为有了追求,才有了一个个古老而又美好的传说;有了追求,才有了一座座绵延无边、用血肉筑起的钢铁长城;有了追求,才有了一尊尊屹立于天地之间、永不低头的雕像
5、美丽是平凡的,平凡得让你感觉不到她的存在;美丽是平淡的,平淡得只剩下温馨的记忆;美丽又是平静的,平静的只有你费尽心思才能激起她的涟漪
6、有人爱雾,爱它的朦胧,爱它的缥缈;有人爱霜,爱它的洁白,爱它的淡雅;也有人爱露,爱它的晶莹剔透,爱它的娇小玲珑;更有人爱雪,爱它的纯洁,爱它的素雅
当暴风雨来袭时,林海枝舞叶涌,俯仰起伏,万千树干就是万千根摇曳的琴弦,弹奏出惊心动魄的交响乐;云雾涌来,一切淹没在白茫茫的浪涛之下,变成一片摇摆晃动的海底森林;但当热带雨倾泻过后,太阳重又照耀,亿万叶片上的水珠,闪烁出亿万晶莹的星星,眩人眼目而我,唯独钟情于雨(开头)
7、是的,童心无价拥有了童心,你便会拥有天真纯洁、无私无邪的品格;拥有了童心,你便会忘记生活中的琐屑愁事,快乐的面对人生;拥有了童心,你便会懂得如何面对生活,享受生活
8、人生好似调味盘,酸得是惆怅,苦的是锻炼,辣的是过程,甜的是成功
9、花一样的你,花一样的我,花一样的年华,花一样的世界,花一样的未来不要在虚度光阴,不要在碌碌无为经常同自己谈话吧,你会更了解自己,你会过的更充实,你会更真心地热爱这个美好的世界(结尾)
10、亲爱的朋友们,不要抱怨长路漫漫走得不潇洒浪漫,其实艰难困苦就是你成功的摇篮,让长风的翅膀携你过尽千帆,让心思的呼唤伴你尝过生命的难关只要心中的风景不凋零,生命的叶子永远不会枯黄腐烂,永葆一颗接受磨砺的心,人生将会永远是春天(议论)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
孔子画像
2000年前的汉武帝年间,太史公写《孔子世家》的时候,孔子的学说已经传了十几代,被天下人奉为圭臬。时隔数百年,孔子的影响力远超前代的君王和贤者,所以太史公说孔子是“至圣”。
如果太史公知道孔子在后世王朝的地位和影响力达到了何种高度,想必也会惊叹。
成书于战国前期的《论语》,汇集了孔子及其亲传弟子的语录,逐渐成为历朝历代读书人的必修课,到南宋更是被列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在传统文化中,《论语》的地位举足轻重,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
如今的小学生都读《论语》,这当然更是一种“预热”,自小熟读很有好处,而不是要求小孩子理解其中多少内容。实际上,《论语》里有一些句子不太容易读懂,有的疑难之处,从古至今都存在争议,很难解释清楚。这里举两个例子说说。
“格”字的争论
我们先看一个比较简单的。《论语·为政篇》第三,子曰:“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后一句中“有耻且格”的“格”字作何解释?古代学者对此意见不一。
东汉经学大家郑玄在《论语郑氏注》中解作,“格,来也”,这和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解释类似,“格,至也。”但三国魏的学者何晏认为“格”在这里是“正”的意思;由于《汉书》里有一句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故民有耻且敬”,又有清代学者说“格”就是“恪,敬也。”,
《礼记·缁衣》里有一段话,“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 民有遁心。”这里“格心”与“遁心”相对,含有“归服”之意,所以近现代一些学者认为,“有耻且格”的“格”,意思是归于正道。这也是主流意见。
有马者借人乘之
比起“格”字,《论语》里另一个句子更让人费解,2000年来都没有定论。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现代的论语注释里,对此差不多众口一词。翻译为白话的大致意思是,“我还看到过史书有存疑空缺之处,有马的人会借给别人骑,如今没有(这种精神)了!”言外之意,孔子谈及史官修史的态度不再严谨,感叹世道变了。
但我们仔细看这种解释,又有点讲不通。诚然,第一句“吾犹及史之阙文也”,的确在谈史书。然而,“有马者借人乘之”就不容易解释了,前后有什么关联,孔子到底在说什么呢?
有马的人借给别人骑,就事论事并不奇怪,出现在“史之阙文”之后却显得突兀。有人进一步解释说,那是有马的人不会调教,借给别人调教驯服。可是,不管什么原因借马,这与修史又有什么关系呢?
《卫灵公》第十五这段话的常见解释源自《论语注疏》,书中引用两汉之际的学者包咸的话说,“古之良史,於书字有疑则阙之,以待知者”,“有马不能调良,则借人乘习之。孔子自谓及见其人如此,至今无有矣。言此者,以俗多穿凿。”
众说纷纭
西汉文学大家扬雄支持包咸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孔子删定的《尚书》因竹简残损,有缺漏(脱简),被后人妄加猜测补充,实属穿凿附会。
南宋朱熹编著的《论语集注》中说,“杨氏曰:“史阙文、马借人,此二事孔子犹及见之。今亡矣夫,悼时之益偷也。”这里的杨氏指北宋理学家杨时,“偷”可以理解为“苟且”,杨时认为,孔子在感慨世风日下。
总的来说,古人对“吾犹及史之阙文也”这一句的看法较为一致,因为孔子编定史书的时候,如发现竹简有残缺,就保持原样,宁可有缺字,也不揣摩着补全,“史之阙文,圣人不敢益也。”
配图
而有的后世学者往往会自作主张,仅凭猜测去补充史书的缺漏,甚至杜撰出一些章节。这种做法被人诟病。
不过,很多古代学者都不解释孔子接下来的那句话“有马者,借人乘之”,因为这和前一句有点不搭边。如北宋学者胡寅认为,《卫灵公》第十五有疑点,“此章义疑,不可强解。”
非要贯穿起来的话,孔子前面赞同史书缺文,后面又说有马的人借给人骑,“今亡矣夫”,从字面理解,似乎有等待后人补充史书缺失的意思,前后矛盾。
北宋学者刘元城在《耆旧续闻》里对此说得更直白,“‘有马者借人乘之’便是史之阙文。夫有马而借人乘,非难底事,而史且载此,必是阙文。”意思是,有马借给人骑并非难事,论语中却这样写,这句话本身就有缺文,所以不可强作解释。
结语:《论语》年代久远,起初也是书写在竹简上的,与很多先秦古籍一样,出现文字缺失或某种错误并不奇怪,古籍里类似“有马者借人乘之”的问题不少。我们不要一味相信某些牵强的译文,那恰好是孔子感叹的“史之阙文”被牵强附会。
读古书遇到难解之处,不如学陶渊明的态度,“好读书,不求甚解”,反而释怀。
有句古话读书什么方恨晚整句话怎么说的?
本文2023-11-02 11:32:5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3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