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地理学著作是什么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地理学著作是什么
《山海经》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古籍。它也是最古老的充满神话传说的奇书。这是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
最早的地理学著作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著作。《山海经》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产、产品、巫术、宗教、医学、民俗和民族的书籍。它反映了地球和海洋的文化现象,涵盖了广泛的文化。《山海经》的内容主要是民俗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产品、医药、祭祀、巫医等。
山海经地理
《山海经》虽不是一部纯粹的地理书,但它的地理内涵却是首要的。它从各个方向有序有序地描述了不同地方的地理特征,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自然地理:有记载的山很多,每座山都是根据地形来命名的。这些山脉也反映了山脉系统的趋势,以及极其丰富的水文记录,大多数河流记录了注入的来源和地点。河源可以在山脚下,但注入的地方离山很远。在记录水文时,叙述者还关注河流干流的全貌。
人文地理:《山海经》记载了当时一些地区的大量社会文化习俗、经济发展、科技成果。关于先民对疆域的开发,有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中国第一部地理志。
中国其他地理著作
《水经注:水经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地理著作,共40卷。作者是北魏末年的李道元。《水经注》看似是对《水经》的注释,但实际上它以《水经》为纲,详细记录了1000多条大小河流及其相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故事、神话传说。它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书中还记载了大量碑文和渔歌歌谣。它以其华丽的文风和清晰的语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徐霞客游记:这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散文游记。主要叙述了作者1613年至1639年的游历观察,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作了详细的记录。这是第一部对中国的地貌和地质进行系统调查的工作,同时也描绘了中国大江大山的风景资源。此外,其优美的人物形象使其成为一部文学名著,具有重要的地理学和文学价值。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一部十分优秀的文化典籍,但由于它所记载事物的广博性与儒家不同,因此一直被视为荒诞不经的怪书,实际上《山海经》是一部记录远古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著,它记述着中华民族文明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以及这种生存与发展所凭依的自然生态环境。而且这本书里所包含的密码是你绝对无法想象的,当年西周发生内乱,一个王子-朝带着大批的周市典籍(相当于国家图书馆藏书)投奔楚国,但是由于楚国也内乱,王子朝一行没有到达楚国,而是神秘的消失了,这批典籍在之后的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现在我们有理由推测这批国家图书馆珍藏的的典籍是被王子朝藏起来了。
而这批图书恰恰可以证明中国的历史绝对不只是区区五千年,而是有着更加灿烂更加文明的悠久历史。
篡位后的周敬王向王子朝追索周室典籍,而王子朝以死拒绝交出典籍。据《左传·定公五年》记载:“五年春,王人杀子朝于楚。”与此同时,老子(当时的国家图书馆官长)可能因参与秘藏周室典籍之事,遂被迫辞职,大约此后不久,老子便西出函谷关,留下五千言《道德经》,从此隐去。 王子朝死后那些流落江湖的远图书馆 巫师和学者正是根据这批上古典籍编写出了旷世奇书《山海经》。编写《山海经》这样的大部头著作,需要编写者有着充裕的时间、充足的财力,并且没有或少有世俗杂务的干扰;显然,这样的条件乃王子朝一行的后裔所充分具有的,而这种工作也成为他们新的生活方式和生存乐趣。,《山海经》极为谨慎地回避任何与现实有特定关系的事件,当亦有其苦心。即作者或编写者出于某种现实的考虑而竭力想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有点象寻山隐修会,呵呵。
<<山海经-大荒东经>>称:‘‘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有一大人蹲其上,张其两耳。’’这个记载很容易让你联想到什么呢
<<山海经-大荒西经>>记有六座日月所出之山,山上有门状结构物,用以观测日月的升落,从而判断季节时辰,你有联想起什么呢?
大禹治水过程中,曾经建有众帝之台,它们是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共工台,这些台现在哪里?山海经记载的台的守护神陆吾是人面虎身的怪物,在<<海内西经>>里又被称作开明兽,它的身躯体大类虎,它站立在昆仑之上,注视着东方,这些台的主人为什么要向往东方呢,为什么黑人古代又被称为昆仑奴呢?
楼兰古国消失在荒漠之中,我们知道它曾经存在过,因为有考古证据。和氏璧在战国群雄的硝烟中失踪,我们不怀疑它曾经存在过。因为有典籍记载,但是山海经所言渤海之东(今日太平洋)有五座仙山,即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山上有众多仙人居住,由于天灾人祸,岱舆、员峤二山(实为海岛)沉没海中,无数居民逃往它处,还有的人从才在水中居住,这个古老的故事长期被人们视为神话,因为没有证据了,可是最近西方学者证实了大西洲、太平洲的曾经存在,也许海底真的住着麦克,哈里斯:)
在地学方面,隋唐是图经发展的重要时期,隋代纂成的《诸郡物产土俗记》《区宇图记》《诸州图经集》等都属卷帙浩大的地理图记。唐承隋制,图经的纂修制度更臻于完善。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充分反映唐代图经的编纂水平。此书四十卷,根据唐制记述了各府州县的户口、贡赋和山川、道里等情况,具有重要地理意义。宋以后,志中所附地图亡佚,仅留下文字部分,故改称《元和郡县志》,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全国总地志。另外,在唐德宗时,贾耽绘制的《海内华夷图》,则是古代第一部世界地图。宋元时期,地理典籍中的方志书进人了定型和繁荣阶段,在方志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宋元时的方志数量极多,仅宋代便有近六百种,其内容除地理记载外,还增加了人物、风俗、艺文等具体人文资料。宋元之际,古代地理图经完成了向方志的过渡,地方志书的体例基本被确定下来。此期较重要的全国性志书、地方性志书有《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大元一统志》《吴郡志》《惭安志》《咸淳临安志》《剡录》《四明志》《南海志》等。
有关分野的观念,起源很早。《周礼噝春官噝宗伯》就有“以星土辨九州之地”,以观“天下之妖祥”的记载。就已经开始将天上不同的星宿,与地上不同的州、国一一对应起来了。
天上的分区,大致是以二十八宿配十二星次,地上则配以国家或地区。
古籍中天文地理分野的记载很多,比如在《汉书噝地理志》中,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地理分野是:魏地,觜、参之分野;周地,柳、七星、张之分野;韩地,角、亢、氐之分野;赵地,昴、毕之分野;燕地,尾、箕分野;齐地,虚、危之分野;宋地,房、心之分野;卫地,营室、东壁之分野;楚地,翼、轸之分野;吴地,斗分野;粤地,牵牛、婺女之分野。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从东、南、西、北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华腹地的山川宝藏
古代中国神话的基本来源就是《山海经》,其中最着名的包括: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羿射九日、黄帝大战蚩尤、共工怒触不周山从而引发大洪水、鲧偷息壤治水成功、天帝取回息壤杀死鲧以及最后大禹治水成功的故事,
都是有关地理的!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其中《山海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多少会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东北叫白山黑水,意为长白山和黑龙江,或叫肃慎之地,商、周时分而于我国的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大体分布在今长白山以北,西至松嫩平原,北至黑龙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域
北京叫燕云,指明代京都地区,燕指燕州,云指云州,或叫范阳,约在今北京市和河北省保定市北部。
南粤叫百越之地又作百粤、诸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在先秦古籍中,对于东南地区的土著民族,常统称之为“越”。如吕思勉先生所指出,“自江以南则曰越”。在此广大区域内,实际上存在众多的部、族,各有种姓,故不同地区的土著又各有异名,或称“吴越”(苏南浙北一带)、或称“闽越”(福建一带)、或称“扬越”(江西湖南一带)、或称“南越”(广东一带)、或称“西瓯”(广西一带)、或称“骆越”(越南北部和广西南部一带),等等。因此,“越”又称被称为“百越”。百者,泛言其多。
在中国古代,历史学与地理学密不可分,又互相独立,地理学还有个独特的名称——“舆地”,就是取自《淮南子》以地为舆的说法。
地理学的开端到现在已经有四千余年的历史。
最早的记载在周代,周朝设立有专门的官职,掌管方志和地理,但是第一次把地理学列为史部的是唐朝编纂的《隋书》,此后直至清朝的《四库全书总目》,都相沿不改。中国古代以经史子集四部为列,地理与历史有极其密切联系。
历史地理也叫沿革地理,其重心是从历史沿革与发展的角度考察中国几千年的地理变迁,和现代的地理学并不完全相同。
古代的地理学著作,也是后人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社会发展,人事变迁,古书上的地名、山名、河名、城市名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不了解历朝历代地名、山名、河名、城市名的异同演变的历史,就没有办法分析历史事件所发生的具体条件和了解当时的具体历史事件。
我国最早的地理志主要是记载山川、疆域、物产和风俗等,偏重于自然地理方面。比如《尚书》中的《禹贡》,《周礼》中的《职方》,还有《山海经》和《汉书·地理志》都是偏重于自然地理方面。
其中《山海经》以山为经,以海为纬来记述上古中国地理,对了解中国上古文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汉书·地理志》则是首次专门记述中国地理的史料文献。自此之后,史书都继承了专门记载地理学的传统。比如《后汉书》有《郡国志》,《晋书》有《地理志》,《宋书》有《州郡志》,《魏书》有《地形志》,《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有《地理志》,《旧五代史》有《郡县志》,《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及《清史稿》均有《地理志》。
地理学得到长足发展的朝代是宋朝,其地理水平非常发达。
主要表现为:
一、历史地理/沿革地理的空前发展;
二、地志编纂的发达和编纂形式的规范化。
宋朝随着毕升的活字印刷术的推广,整个社会的印刷业比较发达,很多书籍都流通方便,便于对照研究,为沿革地理长足发展、空前发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历史地理/沿革地理成为一门学问就是从宋朝开始的。
在宋朝绝大部分地志中,都专门列一章进行叙述。比如《太平寰宇记》叙述郡县,便首先介绍建置沿革。宋代地图也注重沿革关系。
传世的税安礼《地理指掌图》,便是现存最早的一部通贯古今的沿革地图。
南宋学者郑樵也是一位研究历史地理/沿革地理的专家。他在《通志》中撰写了《地理略》和《都邑略》。这两略书都是重要的沿革地理著作。《地理略》中的《历代封畛考》,主要讲述历代疆域沿革;《开元十道图考》则专门讲述唐朝一代的疆域情况。最独特的是《都邑略》,它属于郑樵呕心沥血而新创的体例,叙述了历朝历代的国家都邑,还附述历朝历代的四裔都邑。
南宋末年学者王应麟对历史地理/沿革地理也研究颇深。他撰写《通鉴地理通释》十四卷,以《通鉴》名书,只不过是借《通鉴》之名来表示通贯古今之意,实际上是一部历史地理书。里面讲述了历朝历代州域、都邑以及山川、各国形势等内容。除此之外,王应麟还著有《诗地理考》一书,是利用《诗经》的相关地名来考证上古三代时期的疆域。
元明时期,历史地理/沿革地理一直都在进步和发展,直到明末清初之际再一次迎来了大发展。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鉴于故国灭亡的心痛事实,把地理研究作为自己抒发抱负和理想的途径,从儒家“经世致用”思想出发,撰写了长达一百二十卷的《天下郡国利病书》。为了这本专论地方利弊的《天下郡国利病书》,顾炎武参阅了上千部各种志书,抄录了“四十余帙”的草稿,通过自己的思考与整合,从中探求出了一些有益国计民生的知识,作为拯救时弊改造社会的根据。
而且因为他心怀故国的思想感情和起兵抗清的实际行动,使得其爱国思想渗透于著作的字里行间。
与顾炎武同时代的另一位著名学者顾祖禹则撰写了《读史方与纪要》。
顾祖禹,字景范,江苏无锡人,生于常熟,常住无锡宛溪,学者称宛溪先生。这位大学者隐居乡里,历三十余年,参考了二十一史和几百种方志,以明末时期的政区为根据,重新考订古今郡县的沿革变迁和山川险要、战守利害,著成了皇皇大著《读史方舆纪要》。
顾祖禹也是一名对故国有着强烈热爱情感的学者,他研究地理沿革注重实用的目的是为了抵抗清朝,恢复故国作准备。
为此,他还自述著书的动机:“凡吾所以为此书者,亦重望夫世之先知之也。不先知之,而以惘然无所适从者任天下之事,举宗庙社稷之重,一旦束手而畀之他人,此先君子所为愤痛呼号,扼腕以至于死也。”
他痛心于故国明朝不会利用山川形势的险要,不会吸取古今用兵成败的教训,因而详细论述古代山川险要难易程度与用兵战斗、防守、攻打、占领之间的关系,认为古代战争中“在德不在险”思想是错误思想,品德重要,险要之地也重要,两者不冲突。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全书一百三十卷,前九卷,记述历代州域形势,后七卷,记载山川、分野,其余的一百十四卷,分叙省、府、州、县。每省先作总序,再附地图,再下为正文。正文顶格写,注低格写,注中之注夹行写。
卷首还有三篇《总叙》,叙述自己著书的目的,又有凡例,概述自己撰书的要旨。因此,整册书条理分明、一目了然。顾祖禹治学严谨,考核精审。
这册书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历史学的重要参考文献。
还有学者李兆洛撰写的《历代地理志韵编今译》,编录《汉书》以下各史地理志中所载郡县名称,按韵部加以排列;再按年代的先后,叙述每一郡县的沿革变迁,并且指明近现代这些郡县的所在地,十分方便一般的读者查阅。
除此之外,还有一本古代奇书也算地理学书籍的范畴,那就是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
《水经》是我国古代专门记述河流水道的地理书。相传记述河流水道一百三十七条。《水经》已经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万幸的是北魏郦道元曾经为《水经》作注,那就是流芳百世的名著《水经注》。
《水经注》补充记述的河流水道达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注文为原书的二十倍。全书大约30万字,分四十卷,注文引用书籍多达四百三十七种,详细记述了中国古代各水道所经地区的地理情况、建置沿革以及古迹故事等,内容丰富多彩,文笔绚烂,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珍贵的历史地理专著之一。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地理学著作是什么
本文2023-11-02 13:11:3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3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