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开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2收藏

煤的开采,第1张

公元1275年的夏天,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中国。由于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马可波罗还在元朝廷里当了官员,并在中国整整住了17年。公元1295年底,马可波罗返回了威尼斯。他的邻里乡亲除了欣赏他带回去的丝绸瓷器外,还请他讲他在中国遇到的新鲜事。马可波罗对他们说:“在中国,有一种黑石头,能像木柴一样燃烧,但火力却比木柴强,从晚上烧到早上还不会熄灭。”马可波罗把这件新鲜事写到了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中。

其实,马可波罗说的这种奇怪的“黑石头”,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煤。在马可波罗见到煤时,我们中国人用煤作燃料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也就是在马可波罗之前五千多年前,就认识了煤。

煤,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曾被称为石涅、石墨、石炭等。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山海经》,便有这样的记载:“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女床山就是“陕西凤翔的岐山”。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女床山的南面多产赤铜,山的北面多产石涅,也就是“煤”。这是古籍中有关“煤”的最早记载。

早期拿来作为雕刻材料使用的煤,都是取之于露天的。有资料记载和考古发现证明的我国开采煤矿和用煤作燃料,则是西汉的事。司马迁曾著有千古绝唱《史记》。《外戚世家》部分,司马迁在为窦皇后和她的胞弟窦少君作传时,选择了窦少君为人挖煤,又赶上旧煤坑崩塌,100多人皆死于非命,而唯独他侥幸逃生的`典型事例,来反映窦少君的不幸遭遇。然而,司马迁却没有想到,他的这段记载,竟是中国乃至世界采煤的最早记录。1958年至1959年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巩县铁生沟发掘了西汉中后期的冶铁遗址。结果发现,当时的人们炼铁是用木柴、原煤和煤饼作燃料的。唐宋以后,我国煤的开采和使用更为普遍,而且采煤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从河南鹤壁市北宋晚期煤矿遗址中可以知道,当时是先由地面开凿圆形竖井,然后依地下自然煤层的变化开掘巷道。除考古发现外,记载最详的,要算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书中写道:有采煤经验的人,根据地面上的土质颜色,就能判断出地下是否有煤,然后往下挖掘。挖掘到五丈左右的时候,才能得到煤。刚见煤层的露头,毒气冒出能伤人。但有一种方法能排除毒气。就是将大竹子的中节凿通,削尖竹筒的末端,然后把它插进煤层中,那毒气就能通过竹筒排出了。这样一来,人便可以在煤井下用大锄挖煤了。若井下发现煤层向四面延伸,可随着煤的分布,横打巷道挖取。但巷道要用木板支护,以防崩塌伤及挖煤人。凡是煤层挖采完以后,都要用土把煤井填实。

宋应星的这段话,不仅记载了怎样找矿、采矿,而且记述了排除毒气和防止塌陷的具体措施。这种措施是很科学的。[-(@_@)-]

西方关于煤的最早文字记载始于公元315年,比我国晚了近800年;而英国则直到公元13世纪,才开始采煤,比我国晚了1400多年。

古人找金子主要是用水淘金,这种方法是非常方便的,而且也别容易找到金子,这种方法叫重砂找矿法,是一种非常悠久的找矿的方法,它简便经济而且有效,所以说在现在也是特别流行的。他主要就是利用的是金子和其他矿物质之间的密度来进行淘取金子。比如说做一个实验,在水里金子一般都会掉下去,而其他的矿物质或者杂质就会很容易被水冲走。一般还会借用水银这个东西来进行分离,在水银中金子一般会下去,而其他的矿物质一般都会浮起来,这样子的话就能够分离出金子。古人由于没有什么特殊的技术,所以他们发现金矿也是特别难的。最初他们在河滩捡到金子,发现颜色漂亮。而且特别容易加工,所以说刚开始就是做成高级饰品这种东西,而且做出来是特别漂亮的,售价也特别高。又是特别的稀缺,所以说又变成了一种非常贵重的东西导致很多人都去河边去寻找。但是这种大块儿的精子并不是特别多,而且也不容易找。然后就是很多人发现细小的金子其实是特别多的。然后如果有很多的话,加起来其实也是算得上一大块儿的。于是他们就开始在河边找细小的金子,这就叫做淘金。因为随时流动的,所以说他们发现河的上游肯定还会有很多的金子。于是他们就沿着河一直找上去。慢慢的淘金的人也就越来越多。然后他们在山的更高处,也发现了很多的岩金。愿经的过程也是很复杂的,第一个是磨矿,就是把矿石磨成粉末。第二个就是淘洗在水中淘去除不含矿的部分。第三道工具就是烧结,把他们一起做成球团。第四道就是还原冶炼,让他形成含金银的铅块,第五个就是灰吹。吹入氧气便可获得纯度更高的黄金白银。

  中国“四大名玉”,是指新疆产出的“和田玉”、辽宁岫岩县产出的“岫玉”、河南南阳产出的“独山玉”、湖北郧县等地产出的“绿松石”。 (一)和田玉 主要分布于新疆莎车--塔什库尔干、和田--于阗、且末县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脉北坡,共有9个产地。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阳 起石为主,并含有微量的透辉石、蛇纹石、石墨、磁铁等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硬度在55度至65度之间。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经长期风化剥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水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的玉块称为籽玉,在岩层中开采的称山料。 (二)岫岩玉 产于中国辽宁省岫岩 岫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大体分两类,一类是老玉(亦称河磨玉),其质地朴实、凝重、色泽深绿,是一种珍贵的璞玉。另一类是软玉,其质地坚实而温润,细腻而圆融,多呈绿色,而其中以纯白、金黄两种颜色是罕世之珍品。 (三)独山玉 又称"南阳玉"或"南玉",产于南阳市城区北边的独山。为全国四大名玉之一。独山玉质坚韧微密,细腻柔润,光泽透明,色泽斑驳陆离。有绿、白、黄、紫、红、白6种色素77个色彩类型,是玉雕的一等原料。独山玉雕,历史悠久,1959年在独山附近的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出产的玉铲,证明早在5000余年前先民们已认识和使用了独山玉。独山脚下"玉街寺"遗 址,为汉代雕刻玉器的地方。清《新修南阳县志》载:"故县北居民,多治玉为生。"旧中国,南阳玉雕已形成一大行业,城内有作坊80多家,多是后设作坊,前面开店,自雕自销。玉雕品主要有人物、花卉、鸟兽、山水、神像、炉熏、首饰等120多个品种。 (四)绿松石 又名绿宝石,因其色、形似碧绿的松果而得名,是世界上稀有的贵宝石品种之一,绿松石制品现已成为重要的收藏品,是一种次生矿物,由含铜、铝、磷的地下水在早期花岗岩石中淋滤而成,在近地表的矿脉中沉淀形成结核,被岩脉的基质所包裹。绿松石是最早用作饰物的矿物品种。1900年,埃及的一座古墓中出土了4只绿松石包金的手镯。 湖北郧阳地区被称为东方的绿宝石之乡,盛产的绿松石料质纯净,色泽艳丽,灿烂夺目,颜色多为天蓝、碧绿、灰蓝、粉绿,极为罕见。郧县云盖山绿松石矿出产的绿松石品位最佳,最为珍贵;

相信楼主一定听说过盗墓笔记吧,里面有一个词叫寻龙,这个寻龙可不是盗墓的专用词,寻龙在风水里是指寻找山的主脉。我们国家古代的风水玄学可是相当的发达的,在那个时候没有现在的高科技,所谓的风水玄学也不全都是忽悠人的,这里面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

这找矿在古代可都是靠的我们的风水玄学,这里面可是有很大的讲究的。古代的风水先生大多都很重视山水的地理位置,房屋的修建离不开风水,墓葬地址的选择也离不开风水,这矿山山脉的寻找也是离不开风水。其实古代的风水也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什么样的山什么走势容易生长什么矿石,这些经验都是一代一代的穿下来的,很多寻找矿山的方法都是作为行业的机密,只传给自己最信任的接班人。

后来逐渐的人们在一次又一次的寻找矿山的经历中找到了一些规律,编著出了一些著名的相关书籍流传至今。《天工开物·五金》中就有记载:“水金……皆于江抄水中,淘沃取金。”“金多出西南,取者穴山至十余丈……”,开采金银矿很多都是凿岩掘石穴山或者破洞,进入到地下。现在一些古代矿坑的一些遗址证明,我国古代开矿方法已经很成熟了。

甚至在唐宋时期就已经采用房柱法,用木柱支撑矿坑。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在探矿、采矿、加工方面已经有着自己独到而且使用的方法。

现代生物学认为,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人是可以使用工具的,而动物则不会使用工具。按照使用工具材质的不同,我们的历史又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阶段,比如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青铜器石器,铁器时期。到了商周时期,青铜器就被我们的祖先广泛的用来制造兵器、礼器、餐具、农具,那么,没有化学分析设备,没有金属探测仪的古人,是如何来勘测藏在地底下的铜矿的呢?

实际上直到现在我们所知道的中国古代专门关于采矿的书籍,不过在很多其他看起来不相关的书籍当中却往往能够发现一些关于矿产和化学的知识。比如四大发明之一火药,比较成型稳定的火药是孙思邈发明的,他把这种火药的炼制方法叫做硫磺伏火法,为什么孙思邈会去研究火药呢?

因为中医的最高追求——炼制仙丹。相传神农氏的时候可以炼制延年益寿的仙丹,不过等到后世基本就没有流传下来了,但是人们对于炼丹还是有着不懈的追求,于是在炼丹的过程当中炼出了许多非常重要的副产品,火药就是其中的一种。蓝矾,也就是五水硫酸铜的置换反应,也就被记载在一本道教典籍抱朴子当中:“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

而关于如何发现地下的铁矿,许多古籍当中都记载的有,比较早的是《管子》,书中写到:“上有丹沙者,下有黄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上有赭者,下有铁。”从这里可以看出,春秋时期,古人已经可以通过对环境的观察,发现藏在地底下的金矿、铜矿、锡矿、铁矿等矿石了。

中国古代一直讲究天人合一,即使是在科技上也是如此,主张“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所以主张通过人自身的感应、观察去了解天地的情况,而不是通过仪器去探测,所以这种观察周围植被、石头等环境的特性来研究地下面矿石的办法,也为当时的人所喜爱。

这种办法不仅仅记录在《管子》这样的圣贤经典当中,在一些我们一般人觉得看不上的风水学书籍当中也会记载,比如通过观察坟墓上面植物的长势来判断坟墓里面的尸体是男是女,通过观察坟墓上面的植物长势来判断里面的尸体面朝哪一边,这些其实都是这种思维的运用。

《盗墓笔记》里面,盗墓贼需要通过观察地面的山势和水势以及植被等来判断地底下哪里有大型坟墓,哪里的坟墓可能已经被地下水淹没,哪里的坟墓非常好挖掘,这就必须要会“分金定穴”的秘诀,其实这些都是对山水地形、地质地理的经验性总结,通过模糊的“天人合一”思想,他们说不出“为什么”,但是知道该“怎么办”。

而研究医学的中医,也往往会去研究地质。土壤不同,水分不同,往往会造成生长在附近的植物药性不同,而且金属矿物本身也是重中药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比如《神农本草经》当中就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还会大略介绍矿物产地,比如硫化汞也就是丹砂,《神农本草经》这么介绍:

“主身体五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杀精魅邪恶鬼。久服,通神明不老。能化为汞,生山谷。”

说明古人发现丹砂一般在山谷里,而且知道硫化汞可以产生汞。

除了《管子》所说的,“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一般而言,古人总结出凡是地面上长着蓝色或者紫色植物的地下,都会藏有铜矿或者铜矿的化合物,为了以示区别,古人称这种蓝色的植物为铜草花。不需要金属探测器,也不需要做化学实验,凭借一眼看过去,古人就可以精准确认下面有没有铜矿,是不是很神奇?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