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苏轼品尝过哪种美食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2浏览:4收藏

宋代苏轼品尝过哪种美食,第1张

宋代美食家苏轼曾品尝过豆腐这种美食。

如下:

豆腐是一种营养丰富又历史悠久的食材,大众对豆腐的喜爱推动了豆腐制作工艺的前进和发展。豆腐主要的生产过程一是制浆,即将大豆制成豆浆;二是凝固成形,即豆浆在热与凝固剂的共同作用下凝固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胶体,即豆腐。

豆腐内含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称。豆腐的消化吸收率在95%以上,这样的健康食品一直深受大家的喜爱,但要想更好地发挥豆腐的营养价值,还需要注意做好搭配。

2014年,“豆腐传统制作技艺”入选中国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道神奇的中国美食开始在商品价值之外,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传承意义。关于豆腐的制作方法,在明代以后的一些古籍中有不少记载。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对豆腐的快速制法和凝固剂的使用作了详细阐述:“豆腐之法,凡黑豆黄豆及白豆绿豆之类皆可为之。造法:水浸、破碎、去渣、蒸煮,以盐卤汁或山矾汁或酸醋淀,就釜收入。又有人缸内以石膏末收者。大抵得咸苦酸辛之物,皆可收敛耳。

其面上凝结者揭取晾干,名豆腐皮,入馔甚佳也,气味甘咸寒”。盐卤汁就是氯化镁、硫酸镁、氯化钠等成分的浓缩溶液;山矾汁是含重水盐类的矿物,如钾矾等;石膏是含水硫酸钙;酸醋是食用醋。现今这些凝固剂的大部分仍然沿用。

明代吴氏的《墨娥山录》中有:“凡做豆腐,每黄豆一升,入绿豆一合,用卤水点就,煮时甚筋韧,秘之又秘”。意思是:在做豆腐时,在黄豆中加入十分之一的绿豆,做出来的豆腐特别有韧性。这也是我们现在值得借鉴和研究的。

明代诗人苏秉衡写的《豆腐诗》曰:“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褪尽见精华。一轮磨上流琼液,百沸汤中滚雪花。瓦缶浸来蟾有影,金刀剖破玉无瑕。个中滋味谁知得,多在僧家与道家。”诗中对豆腐的发明、制法、特色和食俗予以简明、灵活、形象的描绘,赞叹之情跃然纸上,耐人寻味。

目录 1 拼音 2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五:柴胡石膏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摘录 3 《圣济总录》卷二十三:柴胡石膏汤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柴胡石膏汤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袖珍》卷四引《圣惠》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柴胡石膏汤的用法用量 45 加减 5 《医方集解》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附: 1 古籍中的柴胡石膏汤 1 拼音

chái hú shí gāo tāng

2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五:柴胡石膏汤

21 处方

柴胡、石膏、黄芩、荆芥、前胡、茯苓、升麻、桑皮、甘草。

22 功能主治

妇人湿热阴痛、阴痒。

23 摘录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五

3 《圣济总录》卷二十三:柴胡石膏汤

31 处方

柴胡(去苗)1两,石膏(碎)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白术1两,萎蕤1两,羚羊角(镑)1两,栀子仁1分,桑根白皮(锉)3分。

32 制法

上为粗末。

33 功能主治

伤寒10日以上,潮热不退。

34 柴胡石膏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温服。

3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4 《袖珍》卷四引《圣惠》 41 方名

柴胡石膏汤

42 组成

柴胡4两,甘草2两,石膏8两。

43 主治

妊妇伤暑,头痛恶寒,身热躁闷,四肢疼痛,项背拘急,口干燥。少阳阳明,外感挟火,头痛口干,身热恶寒拘急。

44 柴胡石膏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8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45 加减

气虚体冷,加人参4两。

5 《医方集解》 51 方名

柴胡石膏汤

52 组成

白虎汤加柴胡、黄芩、半夏。

53 主治

暑嗽喘渴。

古籍中的柴胡石膏汤 《婴童百问》:[卷之六]伤寒咳嗽伤风第五十四问

可服,有热及时气咳嗽,柴胡散加杏仁、五味子,柴胡石膏汤亦可,钱氏生犀散加减亦佳,有惊咳嗽、天麻防风

《婴童百问》:[卷之十]疟证第九十二问

甚者,白虎汤,或加桂,或加人参。时行壮热者,柴胡石膏汤亦可服;头疼甚者、葱白加甘草亦可服;知母麻黄

《婴童百问》:[卷之六]小儿伤寒与时气同异第五十二问

,有热者、升麻汤加柴胡、黄芩、川芎等剂治之,柴胡石膏汤极效。升麻汤治小儿时行瘟疫,头痛发热,肢体烦

《医方集宜》:[卷之二温热门]治法

败毒散九味羌活汤一发表后身热不恶寒头疼者宜用柴胡石膏汤一烦热作渴头痛自汗饮水者宜用竹叶石膏汤人参白

《普济方》:[卷一百三十七伤寒门]伤寒潮热(附论)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来源及产地 7 性味归经 8 功能主治 9 化学成分 10 石膏的药典标准 101 品名 102 来源 103 性状 104 鉴别 105 检查 1051 重金属 1052 砷盐 106 含量测定 107 石膏饮片 1071 炮制 1072 性味与归经 1073 功能与主治 1074 用法与用量 1075 贮藏 108 出处 11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石膏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石膏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石膏 1 拼音

shí gāo

2 英文参考

gesso [朗道汉英字典]

gypsum [朗道汉英字典]

parget [朗道汉英字典]

plaster [朗道汉英字典]

land plaster [朗道汉英字典]

gypsum fibrosum [朗道汉英字典]

plaister [朗道汉英字典]

gypsum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Gypsum Fibrosum (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ypsum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石膏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1]。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要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Gypsum Fibrosum (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gypsum (《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来源及产地

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的矿石[1]。产湖北、安徽、河南、山东、四川、湖南、广西、广东、云南、新疆等地[1]。

7 性味归经

甘、辛,大寒[1]。入肺、胃经[1]。

8 功能主治

石膏具有解热、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镇痉、消炎作用[1]。

1生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1]。治急性热病高热、大汗、口渴、烦躁、神昏谵语,发癍发疹,中暑自汗,肺热咳喘,胃热头痛、牙痛、龈肿,口舌生疮,暴发赤眼[1]。煎服:15~60g,打碎,先煎[1]。

2煅石膏收敛生肌[1]。治湿疹,烫伤,创伤、溃疡久不收敛[1]。研末掺敷[1]。

石膏为眼科常用清热泻火药,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功效。用于胃火亢盛或脾胃积热所致针眼、眼丹、眼痛、黄液上冲等,常与栀子、黄芩配伍,如白虎汤。

9 化学成分

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杂有有机物、硫化物等杂质[1]。

10 石膏的药典标准 101 品名

石膏

Shigao

GYPSUM FIBROSUM

102 来源

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 (CaS04·2H2O),采挖后,除去杂石及泥沙。

103 性状

本品为纤维状的集合体,呈长块状、板块状或不规则块状。白色、灰白色或淡**,有的半透明。体重,质软,纵断面具绢丝样光泽。气微,味淡。

104 鉴别

(1)取本品一小块(约2g),置具有小孔软木塞的试管内,灼烧,管壁有水生成,小块变为不透明体。

(2)取本品粉末02g,加稀盐酸10ml,加热使溶解,溶液显钙盐(附录Ⅳ)与硫酸盐(附录Ⅳ)的鉴别反应。

105 检查 1051 重金属

取本品8g,加冰醋酸4ml与水96ml,煮沸10分钟,放冷,加水至原体积,滤过。取滤液25ml,依法检查(附录ⅨE第一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1052 砷盐

取本品lg,加盐酸5ml,加水至23ml,加热使溶解,放冷,依法检查(附录ⅨF第二法),含砷量不得过百万分之二。

106 含量测定

取本品细粉约02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加稀盐酸10ml,加热使溶解,加水100ml与甲基红指示液1滴,滴加氢氧化钾试液至溶液显浅**,再继续多加5ml,加钙黄绿素指示剂少量,用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的黄绿色荧光消失,并显橙色。每1ml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8608mg的含水硫酸钙(CaS04•2H20)。

本品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0)不得少于950%。

107 石膏饮片 1071 炮制

生石膏 打碎,除去杂石,粉碎成粗粉。

1072 性味与归经

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1073 功能与主治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

1074 用法与用量

15~60g,先煎。

1075 贮藏

置干燥处。

108 出处

卷八㐆部殷 yīn 于身切

原文作乐之盛称殷。从㐆从殳。《易》曰:“殷荐之上帝。”

译文制作盛大乐舞叫殷。由“㐆”和“殳”会意。《周易》说:“用这盛大的乐舞奉献给上帝。” 〖作乐之盛称殷〗

此殷之本义也,如易豫象传是。引伸之为凡盛之称;又引伸之为大也。又引伸之为众也。又引伸之为正也、中也。

〖从㐆从殳〗

依《广韵》订。乐者、乐其所自成。故从㐆、殳者、干戚之类。所以舞也,不入殳部者、义主于㐆也。于身切。古音十三部。广韵于斤切是也。

〖《易》曰:“殷荐之上帝”〗

豫象传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𦒱。郑注。王者功成作乐。以文得之者作籥舞。以武得之者作万舞。各充其德而为制。祀天地以配祖𦒱者。使与天同飨其功也 辰集下殳字部殷 ·康熙笔画:10 ·部外笔画:6

《唐韵》于身切《集韵》《韵会》于巾切,𠀤音咽。《说文》作乐之盛称殷。《易·豫卦》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

又凡盛皆曰殷。《书·洛诰》肇称殷礼,祀于新邑。

又《吕𠛬》三后成功,惟殷于民。

又《尔雅·释言》殷,中也,正也。《书·尧典》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宵中星虚,以殷仲秋。《传》殷,正也,以正春秋之气节。郑𤣥曰:殷,中也。春分,阳之中。秋分,隂之中。

又《禹贡》九江孔殷。《正义曰》言甚得地势之中也。

又众也。《诗·郑风》殷其盈矣。《周礼·天官》陈其殷,置其辅。

又《春官·大宗伯》殷见曰同,殷覜曰视。《传》《注》具训众。

又大也。《礼·曾子问》服除而后殷祭。《疏》殷,大也。大祭谓之殷祭。《庄子·山木篇》翼殷不逝,目大不覩。《注》翼大逝难,目大视希,故不见人。

又当也。《史记·天官书》衡殷中州河、济之闲。《正义曰》衡,北斗衡也。殷,当也。言斗衡当黄河、济水之闲地。

又国号。《史记》契始封商,后盘庚迁都殷墟,改号曰殷。《书传》殷,亳之别名,在河南。

又姓。《史记·殷本纪》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北殷氏。

又齐人言殷声如衣。今姓有衣者,殷之胄。见《礼记注疏》。

又《尔雅·释训》殷殷,忧也。《诗·邶风》忧心殷殷。《释文》殷,于巾切,又音隐。

又俗谓周致为殷勤,别作殷。

又《集韵》倚谨切《正韵》于谨切,𠀤音隐。雷发声也。《诗·召南》殷其雷,在南山之阳。或从石作磤。

又殷殷,盛貌。《史记·苏秦传》輷輷殷殷,若有三军之众。《扬雄·羽猎赋》殷殷轸轸。

又《集韵》《韵会》𠀤于靳(jìn)切。音㒚。《庄子·外物篇》其不殷非天之罪。《注》殷,当也,中也。○按当与中皆去声读。

又《广韵》《正韵》乌闲切《集韵》于闲切《韵会》幺闲切,𠀤音黫(yān)。赤黑色也。《左传·成二年》左轮朱殷。《杜注》血色久则殷。殷,音近烟。今人以赤黑为殷色。《杜甫诗》曾闪朱旗北斗殷。《白居易诗》白珠垂露凝,赤珠滴血殷。具读黫yān。

据《左氏春秋传》载;“鲁桓公七年(周桓王十五年,即公元前705年),邓侯吾离朝于鲁”。

吾离在任期间,励精图治,发展农桑,鼓励冶铁铸造,“邓师铸剑”曾闻名天下,又广泛与列国建交,邓国曾一度崛起,屹立于列国之林,是邓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国君。

吾离死后,葬于今邓州东南吾离冢村,距今二千六年多年,他的墓是邓州古墓中有名字的最早的一个。所以称之为“邓州第一冢”。

当地老人说,古辈时,冢曾被盗,出土有陶鬲、陶俑等,并发现一把半截铜剑。 再者《辞源》称:春秋时,邓侯吾离,子孙以国为氏,所以吾离应是中原邓姓人的祖先。吾离朝鲁那一年,楚武王已在位三十六年,楚武王夫人邓曼,计算起来,应是吾离的女儿,邓祁侯的妹妹。吾离死后,子孙以国为氏,以邓为姓,故吾离是邓姓人的始祖。

邓姓遍布于世界各地,国内以河南、湖南、江西、湖北、四川、台湾和香港等;国外主要分布于泰国、美国、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地,邓氏后裔不忘先祖开基创业之功,发愤图强,仅见于经传的就有200余人。 据《明嘉靖邓州志》载:“夏,帝仲康封其子于邓”,此邓之始。商王武丁时,大封诸侯,丁已年(公元前1264年,另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公布的《夏商周年谱》推算为公元前1240年),将其叔父曼(字德阳)封于邓地,建立曼姓邓国,为一世邓国侯。至周时发展成为较为重要的异姓诸侯国,强盛时疆域北起南阳盆地南部,东连今湖北枣阳,南接汉水,西连今湖北宜城。国都在今邓州城。邓国于公元前678年被楚文王所灭,历时586年(自夏起为1300年),传国22世。吾离为第十九世邓侯,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在大国争霸的形势下求生存,曾多方与大国交好。公元前705年,邓侯吾离又与宜伯绥去今山东曲阜朝拜鲁国。此时邓国中兴,国势昌盛,屹立于列国之林,史称吾离为邓国中兴之君。公元前700年病逝,葬于国都南郊,即今邓州市东南3公里处八里王村,历经沧桑,陵存至今,世人皆谓“邓氏第一陵”。

对于邓国吾离之邓姓,在唐代的《元和姓纂》中载:邓,“曼姓,殷时候国也。春秋时,邓侯吾离朝鲁,后为楚文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综上所述,邓州为邓国故地,邓姓源于邓州。

竹叶石膏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二十四首。其中《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方为常用方,组成为竹叶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洗),麦门冬一升(去心),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炙),粳米半升。具有清热生津,益气和胃的功效,主治热病之后,余热未清,气阴两伤,症见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纳呆,舌质光红少苔,脉细数;胃阴不足,胃火上逆,症见口舌糜烂,口渴,舌质红绛而干,脉细数;或消渴病,胃火炽盛,消谷善饥;或小儿夏季热。

详见百科词条:竹叶石膏汤 [ 最后修订于2017/5/3 12:25:57 共11631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古籍中的竹叶石膏汤如下:

宋代苏轼品尝过哪种美食

宋代美食家苏轼曾品尝过豆腐这种美食。如下:豆腐是一种营养丰富又历史悠久的食材,大众对豆腐的喜爱推动了豆腐制作工艺的前进和发展。豆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