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几本讲古代制作工艺的书(天工开物除外)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2浏览:3收藏

推荐几本讲古代制作工艺的书(天工开物除外),第1张

《农政全书》《新制诸器图说》《梦溪笔谈》

科技:《算学启蒙总括》《周髀算经》《缉古算经》《九章算术》 军事:《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兵制》《武侯八阵兵法辑略》 医学:《鬼门十三针》《褚氏遗书》《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伤寒论》《古方八阵》《素问》 农业:《齐民要术》《农学古籍概览》《氾胜之书》《禾谱》 地理:《岭外代答》《都城纪胜》《洛阳伽蓝记》《水经注》《吴地记》

A.《农政全书》是研究的领域是农学.

B.《天工开物》是研究明朝的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古典科技巨著.

C.《梦溪笔谈》是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的科学巨著.

D.《本草纲目》是研究的领域是医药学.

故选B.

天工开物 建筑十书 营造法式

《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1]

古籍中关于开采、冶炼硫铜矿的记载出现得很晚,而且非常有限。

明代人陆容(1436~1494)所撰《菽园杂记》(卷十四)有一段有关当时炼铜的记述,是一份很难得的资料。原文如下:“每火平铜一料,用矿二百五十箩(每三十余斤为一小箩。虽矿之出铜多少不等,大率一箩可得铜一斤),炭七百担,柴一千七百段,雇工八百余。用柴炭装叠烧两次,共六日六夜。烈火亘天夜,则山谷如昼,铜在矿中既经烈火,皆成茱萸头,出于矿面。火愈炽,则熔液成驼(砣)。候冷,以铁锤击碎,入大旋风炉,连烹三日三夜,方见成铜,名日生烹。有生烹亏铜者,必碓磨为末,淘去龙浊,留精英,团成大块,再用前项烈火,名日“烧窖”。次将碎[块]连烧五火,计七日七夜。又依前动大旋风炉,连烹一昼夜,是谓成“钅瓜”(原注:原嘲)。钅瓜者,粗浊既出,渐见铜体矣。次将钅瓜碎,用柴炭连烧八日八夜,依前再入大旋风炉,连烹两日两夜,方见生铜。次将生铜击碎,依前入旋风炉烀炼,如烀银之法。以铅为母,除滓浮于面外,净铜入炉底如水,即于炉前逼近炉口铺细砂,以木印雕字,作处州(按:处州相当于今浙江丽水、青田、龙泉一带)某处铜,印于砂上,旋以砂壅印,刺铜汁入砂匣,即是铜砖,上各有印文。”

宋应星在其《天工开物》中也述及铜的开采与冶炼,虽较简略,但着重提到铜铅、铜银共生矿的冶炼,并附有精美插图,今亦摘录如下:“凡铜砂,在矿内形状不一,或大或小,或光或暗,或如钅俞石(指黄铜矿),或如姜铁(大概指黄铁矿石)。淘洗去土滓,然后入炉煎炼,其熏蒸旁溢者为自然铜(即还原出的金属铜),亦曰“石髓铅”。凡铜质有数种:有全体皆铜,不夹铅、银者,洪炉单炼而成;有与铅同体者,其煎炼炉法,傍通高低二孔,铅质先化,从上孔流出,铜质后化从下孔流出。东夷铜(指日本国的铜矿)又有托体银矿内者,入炉炼时,银结于面,铜沉于下。”

古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分。

经一般就指四书五经,后来也有十三经一说。其中值得一读的我想有《诗经》、《左传》、《论语》、《孟子》。

史就是史书。正史就是二十四史,全读太费时间。我觉得前四史还是值得一看,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还有些别的史书也不错,例如楼主举的《资治通鉴》。

子多数集中在先秦。其中《老子》、《庄子》应该是必读的。兵家的《孙子兵法》也必读。汉之后也有子书,如《淮南子》、《抱朴子》,但成就略逊一筹。

集的意思与今天的一样。分总集别集。总集最好的当然是《昭明文选》了,陆游说“文选烂,秀才半”嘛。常见的比如《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都属于集,别集不是专业学者我觉得不看也罢。

中国古代的文献整理,成就最大的有两次。一次是明代的永乐大典,一次是清代的四库全书。四库全书今天还保存着,我的母校兰州大学就有一套。中国所有的古书,99%都收入四库全书了,北京也藏有一套,好像是文渊阁的一套?现在有台湾文澜阁的影印本,大一点的图书馆应该都有。

另外有一部配套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全部古书都有权威的介绍和评价,其实你光是看过《提要》,对中国古籍就会有非常全面的了解了。

冶铸

原文

宋子曰:首山之采,肇自轩辕①,源流远矣哉。九牧贡金,用襄禹鼎②,从此火金功用日异而月新矣。夫金之生也,以土为母,及其成形而效用于世也,母模子肖③,亦犹是焉。精粗巨细之间,但见钝者司舂,利者司垦,薄其身以媒合水火④而百姓繁,虚其腹以振荡空灵⑤而八音起。愿者肖仙梵之身⑥,而尘凡有至象。巧者夺上清之魄,而海宇遍流泉⑦,即屈指唱筹,岂能悉数!要之,人力不至于此。

注释

①首山之采,肇自轩辕:轩辕:黄帝。《史记·孝武本纪》:“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②九牧贡金,用襄禹鼎:《左传》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万物而为之备。”九牧:九州之方伯。用九州所贡之铜铸九鼎以像九州之物。

③母模子肖:按五行说,金生于土,故前云金“以土为母”,而浇铸金器则先以土为模范,故又云“母模子肖”。

④薄其身以媒合水火:以金锻为刃器,铸为炊具,可为人获取食物,烹制于水火之中。

⑤虚其腹以振荡空灵:以金铸为钟镩之属,可以发声传远。

⑥愿者肖仙梵之身:有信仰者可以金铸仙佛之像。

⑦夺上清之魄,而海宇遍流泉:上清:铜钱之代称。故事有钱精为上清童子之说。泉:即钱。

译文

宋先生说:相传上古黄帝时代已经开始在首山采铜铸鼎,可见冶铸的历史真是渊源已久了。自从全国各地(九州)都进贡金属铜给夏禹铸成象征天下大权的九个大鼎以来,冶铸技术也就日新月异地发展起来了。金属本是从泥土中产生出来的,当它被铸造成器物来供人使用时,它的形状又跟泥土造的母模一个样。这正是所谓“以土为母”,“母模子肖”。铸件之中有精有粗,有大有小,作用各不相同。君且看:钝拙的可以用来舂东西,锋利的可以用来耕地,薄壁的可以用来烧水煮食而使民间百姓人丁兴旺,空腔的可以用来振荡空气而使声波振荡,美妙的乐章得以悠然响起。善良虔诚的信徒们模拟仙界神佛之形态为人间造出了精致逼真的偶像,心灵手巧的工匠抓住天上月亮的隐约轮廓而造出了天下到处流通的钱币。诸如此类,任凭人们屈指头、唱筹码,又哪里能够说得完呢?简而言之,这些东西纯靠人力是办不到的。

麸子心语:

有方向的忙碌亦或是休闲,生活都会是饱满、充实的。时光的质感你感受到了吗?如流沙?如绸缎亦或是巧克力般丝滑?更可以如陈年的老茶。

推荐几本讲古代制作工艺的书(天工开物除外)

《农政全书》《新制诸器图说》《梦溪笔谈》科技:《算学启蒙总括》《周髀算经》《缉古算经》《九章算术》 军事:《孙子兵法》《吴子兵法》...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