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慈菇的功效与作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2浏览:4收藏

山慈菇的功效与作用,第1张

核心功效

清热去火、降血压、提高机体免疫力

山慈菇的简介

山慈菇是一种中药,在山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等地皆有分布。山慈菇又叫冰球子、山茨菇、慈姑、毛慈姑,山慈菇为兰科植物杜鹃兰、独蒜兰的假鳞茎,山慈菇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山慈菇有治疗痈疽恶疮、瘰疬结核、咽痛喉痹、蛇虫咬伤的作用。

功效与作用

1、清热去火:山慈菇属于性味归经的中药,具有清热散结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清热解毒,还可以帮助我们消痈散结。

2、降血压:山慈菇中带有的杜鹃兰素是一种纯天然药用价值成份,它能立即功效于人类心脑血管病,能软化血管加速血液流动性也可以避免血压上升。

3、提高机体免疫力:山慈菇中多糖体中一种非特异性的物质,刺激网状内皮系统,从而提高了宿主对癌细胞特异性抗原的免疫反应能力,而发挥了机体的抗癌效能。

适宜人群

上火人群、淋巴肿瘤患者、宫颈炎症患者、高血压人群

禁忌人群

无特殊禁忌人群。

不宜同食

无特殊同食禁忌。

食用方法

山慈菇茶:山慈姑可以用于煮茶喝,取二克干躁或是山慈姑,添加三克绿茶叶,一起放进水杯中,用开水冲调。

本品为兰科植物杜鹃兰CremastraappendiculataRolfe或去南独蒜兰PieioneyunnanensisRolfe的干燥假鳞茎。前者习称“毛慈菇”,后二者习称“冰球子”。夏、秋二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沙,分开大小置沸水锅中蒸煮至透心,干燥。

性状毛慈菇呈不规则扁球形或圆锥形,顶端渐突起,基部有须根痕。长18~3cm,膨大部直径1~2cm。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或纵沟,中部有2~3条微突起的环节,节上有鳞片叶干枯腐烂后留下的丝状纤维。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灰白色或黄白色,略呈角质。气微,味淡,带粘性。

冰球子呈圆锥形,瓶颈状或不规则团块,直径1~2cm,高15~25cm。顶端渐尖,尖端断头处呈盘状,基部膨大且圆平,中央凹入,有1~2条环节,多偏向一侧。撞去外皮者表面黄白色,带表皮者浅棕色,光滑,有不规则皱纹。断面浅**,角质半透明。

性味与归经甘、微辛,凉。归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用于痈肿疔毒,瘰疬痰核,淋巴结结核,蛇虫咬伤。

用法与用量3~9g,外用适量。

贮藏置干燥处。

提醒您:山慈菇 此民间偏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目录 1 拼音 2 出处 3 拼音名 4 浮石的别名 5 来源 6 原形态 7 生境分布 8 性状 9 化学成份 10 炮制 11 性味 12 归经 13 功能主治 14 浮石的用法用量 15 注意 16 各家论述 17 浮石的临床应用 18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浮石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浮石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浮石 1 拼音

fú shí

2 出处

1浮石始载于《日华子》。

2《嘉佑本草》附于“石蟹”下。

3《纲目》曰:“浮石乃江海间细沙水沫凝聚,日久结成者。状如水沫及钟乳石,有细孔如蛀窠,白色,体虚而轻。今皮作家用磨皮垢甚妙。海中者味咸,入药更良。”4《纲目》又引《交州记》云:“海中有浮石,轻虚可以磨脚,煮水饮之止渴,即此也。”按浮石为火山喷出的巖浆,当其凝固时散发出多量气体而成的多气孔石块,以上文献所述与此相符。

3 拼音名

Fú Shí

4 浮石的别名

水花、白浮石、海浮石、海石、水泡石、浮水石、大海浮石

5 来源

药材基源:为火山喷出的巖浆凝固形成的多孔状石块—浮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umice Ston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浮石多附着在海岸边,用镐刨下,清水泡去盐质及泥沙,晒干。

6 原形态

为多矿物集合体。矿物组分90%以上为非晶质火山玻璃;或含少量晶质矿物,晶质主要是长石,其次有石英、辉石及其变化产物角闪石;另外填充在矿物颗粒间或孔隙中的,尚有沸石等次生矿物。

非晶质玻璃构成多孔骨架。晶质矿物长石呈条柱状、板柱状的白至灰白色小晶体或碎粒嵌生在玻璃质中,有石英共生的酸性火山巖浮石中主要是钾钠长石,无石英共生的中基性火山巖浮石中主要是钠钙长石。石英则呈白至灰白色粒状嵌生在玻璃质中。辉石,多数已变化成角闪石,未脱铁时为黑褐色,已脱铁时为灰白色或绿白色。浮石中的沸石都是长石沸石化的产物,为白色粉末状、纤维状微粒,或为填充在孔洞(气孔)中的白色纤维状集合体。

7 生境分布

分布辽宁、山东、浙江、广东、广西、海南等地。

8 性状

性状鉴别:呈稀松似海绵状的卵形不规则块体。大小不等。表面灰白色或灰**,偶而呈浅红色。具多数细孔,形似蛀窠,有时呈管状。体轻,质硬而脆,易碎,断面疏松,具小孔,常有玻璃或绢丝样光泽。放大镜下可见玻璃质构成多孔骨架,晶质矿物呈斑晶或隐晶质微晶分布在骨架中。投入水中浮而不沉。气微弱,味微咸。以体轻、色灰白者为佳。

9 化学成份

主要为二氧化硅(SiO2),并含有钙、钠、铁、铝、镁、锌、钛、磷等多种元素。

10 炮制

1浮石《寿世保元》:“研,水飞。”《成方切用》:“去砂。”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晒干,捣碎。生用以清肺化痰为主。

2煅浮石《药品辨义》:“火煅为粉。”《得配本草》:“煅研,水飞过用。”3《增广验方新编》:“煅存性。”现行,取净浮石,置适宜的容器中,用无烟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放凉,捣碎。煅后质脆,易于粉碎和煎出,以软坚散结为主。

饮片性状:浮石参见“药材鉴别”项。煅浮石形如浮石,多粉状,暗灰色,质酥脆而易碎。气微,味淡。 贮干燥容器内,置干燥处,防尘。

11 性味

咸;寒;无毒

12 归经

肺;肾;肝;大肠经

13 功能主治

清肺火;化老痰;利水通淋;软坚散结。主痰热壅肺;咳喘痰稠难咯;小便淋沥涩痛;瘿瘤瘰疬

14 浮石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10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水飞后吹耳或点眼。

15 注意

虚寒咳嗽患者禁服。

16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水花……江海中间,久沫成乳石,故如石水沫,犹软者是也。”2《本草衍义》:“今皮作家用之磨皮上垢,无出此石。玲球,肺之象也。气味咸寒,润下之用也。故入肺除上焦痰热,止咳嗽而软坚。清其上源,故又治诸淋。”(《纲目》)3贾所学:“海石,味咸能降火,又能软坚,故力降热痰、软结痰、消顽痰;因其体浮,专主上焦心肺之分。咽喉之间消化凝结,化痰丸中必用之药也。”(《药品化义》)

17 浮石的临床应用

1海蛤散:海浮石100g,蛤壳200g。以上二味,共研细粉,过60目筛,混匀,即得。本品为灰白色的粉末;味淡。功能顺气化痰,清肺平肝。用于肺虚咳嗽,气急痰粒。口服,每次9g,每日12次,布袋包煎。(《上海市药品标准》1980年)2消瘿顺气散:海浮石(煅)45g,海藻45g,海带45g,昆布45g,蛤粉45g,浙贝母60g,地黄60g。以上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袋装12g,即得。本品为黄褐色的粉末;气微腥,味微咸。功能消瘿散结。用于肝郁结引起的项部瘿瘤,瘰疬结核,肿硬不散,年久不消。口服,每次6g,每日2次。(《北京市药品标准》1983年)

18 摘录

《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浮石的方剂 浮石丸

úshíwán《名家方选》:浮石丸:处方:莪术、三棱、桃仁、大黄、浮石各等分。制法:上为末,糊为丸

浮石散

六,名见《普济方》卷一七六:方名:浮石散组成:浮石、舶上青黛各等分,麝少许。主治:消渴。用法用量:

夷则丸

拼音:yízéwán《家塾方》:别名:海浮石丸组成:海浮石、大黄、桃仁各等分。主治:腹不满,其人言我

硫黄散

一》《圣惠》卷二十四:硫黄散:处方:硫黄1钱,水浮石1钱,槐白皮1钱,寒水石1钱,不灰木1钱,蜗牛子

麝香丸

93处方:山慈菇90g红大戟90g五倍子45g浮石60g蟾酥3g麝香9g千金子霜45g冰片12g熊

更多用到中药浮石的方剂

用到中药浮石的中成药 麝香丸

93处方:山慈菇90g红大戟90g五倍子45g浮石60g蟾酥3g麝香9g千金子霜45g冰片12g熊

京制咳嗽痰喘丸

(煅)马兜铃(蜜炙)茯苓甘草(蜜炙)远志(炒焦)石膏细辛五味子(醋炙)桂枝(炒)浙贝母白芍(酒炙)

化毒丹

5钱,乳香5钱(另研),草乌头(醋浸泡制)1两,浮石1两(烧赤,醋淬7次,研,余醋另放),巴豆49个

消瘰丸

拼音:xiāoluǒwán英文:概述:消瘰丸同名方剂约有两首,其中《医学心悟》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

复方川贝母片

170g法半夏160g陈皮300g紫菀40g浮海石40g**壳160g制法:以上十一味,川贝母、法

更多用到中药浮石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浮石 《本草纲目》:[石部第九卷金石之三]浮石

释名海石(《纲目》)、水花。集解时珍曰∶浮石,乃江海间细沙、水沫凝聚,日久结成者。状如水沫及

《本草述钩元》:[卷五石部]浮石

。治疝气。化老痰。消积块及瘤瘿结核。下气。治淋。浮石色白体轻。肺之象也。气味咸寒。润下之用也。故入肺

《本草纲目》:[主治第四卷百病主治药]痈、疽

(日饮一升。)锈钉(调齑水,冷服;,同人乳敷。)浮石(同没药,醋糊丸服。)银朱(水和丸服。)矾石(煨

《本草纲目拾遗》:[卷十鳞部]龙涎香

理极细;黑者亚之,如五灵脂而光泽,其气近于臊,似浮石而轻香,本无损益,但能聚香耳。和香而用真龙涎,焚

《重庆堂随笔》:卷上

山慈菇的功效与作用

核心功效清热去火、降血压、提高机体免疫力山慈菇的简介山慈菇是一种中药,在山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等地皆有分布。山慈菇又叫冰球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