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全集的版本目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鲁迅全集的版本目录,第1张

1938年上海复社出版的二十卷本。复社是郑振铎、胡愈之这些文化人自己集资办起的一家小出版社,资金不多,要出版这样大的一部书很吃力。正好不久前出版了斯诺的《西行漫记》这本畅销书,赚了一笔钱。另一个办法,是由蔡元培、宋庆龄出面,向海内外人士募集纪念本订户。普及本每部定价才八元,而纪念本却是五十元(甲种)、一百元(乙种),集资不少,这书才得以印成。  这书署名为“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实际是由许广平、郑振铎、王任叔定出方案,具体编校工作,是谢澹如、唐弢、柯灵等人做的。  这部《全集》,收入了鲁迅自己编印的全部著译的单行本。他最后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及其“二集”,编成之后还没有来得及印行,这次也编入《全集》第六卷。这一卷中还有《且介亭杂文末编》,是他1936年的文集,由许广平编定的。

鲁迅的家原租住在上海大陆新村,因鲁迅去世后留下了几百万字的手稿,为防止国民党派人来搜查,许广平在青年作家萧军的帮助下悄悄搬了家,将鲁迅的手稿和家中物品搬到上海霞飞路霞飞坊64号,然后将其隐藏在厨房墙角煤堆里。

为了尽快出版《鲁迅全集》,1937年初,在许广平和好友许寿裳、台静农、胡愈之等人的筹划下,成立了以蔡元培、茅盾、周作人等人为主的《鲁迅全集》编辑委员会。

为了尽快出版《鲁迅全集》,胡愈之在环境险恶、经济拮据、出版发行都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办起了名为“复社”的出版机构,用来出版《鲁迅全集》等进步书籍。他还考虑到当时政治条件下,《鲁迅全集》的出版会受到国民党当局的干扰,便想到请“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主席蔡元培题写《鲁迅全集》的书名,当局就不敢对这部书怎么样了。

1938年4月,胡愈之由上海去香港,向“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正、副主席蔡元培和宋庆龄报告《鲁迅全集》的出版计划。蔡元培即席挥毫写了“鲁迅全集”四个大字,6月1日前还写了《征订〈鲁迅全集〉精制纪念本启》和《鲁迅先生全集序》。蔡元培在序中给鲁迅以极高的评价,称鲁迅为新文学的“开山”之祖。胡愈之这一“招”果真灵,凭蔡元培在国民党内的资历与声望,避免了当局的干扰。许广平也为《鲁迅全集》写了题跋。

如何解决出书资金不足问题?胡愈之又想出了一个办法:除了普通本廉价发行预约外,另印需预付100元一套的精制纪念本。靠这笔预付款来印行《鲁迅全集》普通本和纪念本。在胡愈之、茅盾、巴金、沈钧儒、陶行知的热心号召下,先后收到来自祖国内地及南洋、美国一些爱国人士和华侨的多笔购书定金,终于解决了出版的资金难题。

在鲁迅亲友和各界人士的多方努力下,从1938年4月开始,在禁出红色书籍的孤岛上海,仅用不到4个月时间就将600万字、20卷的第一部《鲁迅全集》出了甲乙丙3种版本:其中甲种纪念本是红布烫金,属精装本;乙种纪念本是皮脊烫金,整套装楠木箱;丙种本为普通的平装本。乙种纪念本编号印制200套,非卖品。甲种纪念本售价50元。普及本的开本与正文和纪念本相同,封面大红纸面布脊精装,正文用新闻纸印刷,售价为8元。

1938年8月10日,20卷本的《鲁迅全集》正式发行,正如许广平在《〈鲁迅全集〉编校后记》中所说:“六百余万言之全集,竟得于三个月中短期完成,实开中国出版界之奇迹。”  197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20卷的《鲁迅全集》二十卷,卷目如下:

第一卷 《坟》《野草》《呐喊》

第二卷 《热风》《彷徨》《朝花夕拾》《故事新编》

第三卷《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

第四卷《 三闲集》《 二心集》《 伪自由书》

第五卷《南腔北调集》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第六卷 《 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第七卷 《两地书》 《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第八卷《会稽郡故书杂集》《古小说钩沉》

第九卷 《嵇康集》《中国小说史略》

第十卷《 小说旧闻钞》 《唐宋传奇集》 《汉文学史纲要》

第十一卷 《 月界旅行》 《现代小说译丛》 《地底旅行》 《现代日本小说集》《域外小说集》 《工人绥惠略夫》

第十二卷《 一个青年的梦》《 爱罗先珂童话集》《 桃色的云》

第十三卷 《苦闷的象征》《出了象牙之塔》《思想·山水·人物》

第十四卷 《小约翰》《小彼得》《表》《俄罗斯的童话》《附:药用植物》

第十五卷 《近代美术史潮论》《艺术论(卢氏)》

第十六卷《 壁下译丛》《译丛补》 

第十七卷《艺术论(蒲氏)》《现代新兴文学的诸问题》《文艺与批评》《文艺政策》

第十八卷《十月》《毁灭》《山民牧唱》《坏孩子和别的奇闻》

第十九卷 《 竖琴一天的工作》

第二十卷《 死魂灵》 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〇年九月

第一卷 坟 热风 呐喊

第二卷 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第三卷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而已集

第四卷 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第五卷 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第六卷 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第七卷 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第八卷 集外集拾遗补编

第九卷 中国小说史略 汉文学史纲要

第十卷 古籍序跋集 译文序跋集

第十一卷 两地书 书信

第十二卷 书信

第十三卷 书信

第十四卷 日记

第十五卷 日记

第十六卷(附集) 鲁迅著译年表 全集篇目

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16卷的《鲁迅全集》,一般教科书所选用的鲁迅的文章均出自这个版本。 目录

第 一 卷 坟 热风 呐喊

第 二 卷 仿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第 三 卷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

第 四 卷 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第 五 卷 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第 六 卷 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第 七 卷 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第 八 卷 集外集拾遗补编

第 九 卷 中国小说史略 汉文学史纲要

第 十 卷 古籍序跋集 译文序跋集

第十一卷 两地书 书信(1904-1926)

第十二卷 书信(1927-1933)

第十三卷 书信(1934-1935)

第十四卷 书信(1936 致外国人士)

第十五卷 日记(1912-1926)

第十六卷 日记(1927-1936)

第十七卷 日记(人物书刊注释)

第十八卷 附集 鲁迅著译年表 全集篇目索引 全集注释索引 作者:《鲁迅全集》编委会 编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1

开本:32开 锦盒精装

图书卷数:全20册 精装

字数:7000000

内容介绍

本部《鲁迅全集》共二十卷,总字数达700万字,其编辑与校勘工作由光明日报出版社成立《鲁迅全集》编辑委员会,先后聘请了数名具有多年编辑工作经验、对鲁迅生平与创作较为熟悉的编辑,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根据专家们提供的诸多内部资料,并结合当前较为通行的各种版本,历时5年,终成此书。

本部《鲁迅全集》在原有全集的基础之上,进行了较大的增补和修订,精心选编了能体现出鲁迅创作、翻译、古籍辑校和科学普及这四个方面突出成绩的作品,力求达到精华不漏的目标,希望在读者面前展示的是一个更为完整的鲁迅。

本书特点

文体全面 本部《鲁迅全集》涵盖了鲁迅创作、翻译、古籍辑校和科学普及这四个方面的重要成就,文体全面,是鲁迅作品一次全方位的展示。

内容完整 本部《鲁迅全集》选编精良,力求达到精华不漏的目的,希望在读者面前展现的是一个更为完整的鲁迅。

编排创新 编排上,将鲁迅逝世之后出版的鲁迅著作集(主要指《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和陆续发现的佚文重新编排,一律按写作日期和发表日期的先后为序,分别重编为《人海杂言》和《荆天丛笔》(这两个书名均来自鲁迅生前的构想)。

版本还原 本部《鲁迅全集》所选编的文字,依据鲁迅著作手稿、最初发表的报刊、初版本、通行本汇校而成,并配以多幅与鲁迅相关的珍贵历史,从而能使读者从直观上更好地了解鲁迅。

目录

第一卷

《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野草》

第二卷

《朝花夕拾》

《诗歌集》

《热风》

《坟》

第三卷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华盖集续篇的续篇》

《而已集》

第四卷

《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第五卷

《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第六卷

《人海杂言》(前期集外文)

《荆天丛笔上》(后期集外文)

第七卷

《荆天丛笔下》(后期集外文)

第八卷

《日记》(1912年-1926年)

第九卷

《日记》(1927年-1936年)

第十卷

《书信》(1904年-1933年)

第十一卷

《书信》(1934年-1936年)

第十二卷(译文)

《月界旅行》

《地底旅行》

《域外小说集》

《工人绥惠略夫》

《一个青年的梦》

《爱罗先诃童话集》

第十三卷(译文)

《桃色的云》

《苦闷的象征》

《出了象牙之塔》

《思想山水人物》

第十四卷(译文)

《小约翰》

《表》

《俄罗斯的童话》

《坏孩子和别的奇闻》

第十五卷

《近代美术史潮论》

《艺术论》(卢氏)

《艺术论》(蒲氏)

《毁灭》

第十六卷

《十月》

《死魂灵》

第十七卷

《中国小说史略》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汉文学史纲要》

第十八卷

《古小说钩沉》

《小说备校》

第十九卷

《唐宋传奇集》

《小说旧闻钞》

《会稽郡故书杂集》

《岭表录异》

第二十卷

《嵇康集》

《云谷杂记》

《中国矿产志》

《生理学讲义》

《中国地质略论》

《说镭》 新版

随着20多年来人文科学和鲁迅研究的不断发展,专家、读者陆续发现1981年版的一些不足:鲁迅的佚文、佚信不断被发现,当时的注释有其历史的局限。此外,书中也有一些误植、误排的字。更重要的是,鲁迅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应在全集中有所体现。新版《鲁迅全集》新在哪里?其修订原则是“以1981年版为基础,增补不足,修订错讹”。根据定稿,新版《鲁迅全集》由原来的16卷增至18卷,书信、日记各增加了一卷,共计创作10卷,书信4卷,日记3卷,索引1卷,总字数约700万字。与1981年版相比,此次《鲁迅全集》修订集中在三个方面:佚文佚信的增收;原著的文本校勘;注释的增补修改。

收文

书信、日记各增加了一卷此次修订,增收新的佚文23篇,佚信20封,鲁迅致许广平的《两地书》原信68封,鲁迅与增田涉答问函件集编文字约10万字。修订编委会委员、绍兴鲁迅纪念馆馆长裘士雄介绍说,在认定的23篇佚文中,内容涉及古籍整理、介绍外国文学家作品和悼念文章等,体裁包括杂文、诗歌等,反映了鲁迅文学创作道路的变迁和思想的演进。其中发表于1912年1月的《军界痛言》一文尤为重要。该文痛斥了辛亥革命后光复军在绍兴的一些劣行,在当时曾触动了一些光复军人士,他们对照此文进行检查,军风有所改变。与增收的文章相比,佚信的增收量更多。在新发现的20封佚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鲁迅写给张琴孙、蔡元培、宋庆龄、胡适、江绍原、郁达夫、杨之华、申彦俊等社会名流、外国友人的。其中一封是1933年鲁迅写给宋庆龄、蔡元培商讨共同营救被捕***人的信,弥足珍贵。这些信件内容的涉及面很广,包括文化交流、学术探讨和生活等多个方面,反映了鲁迅各个时期的思想活动和生活经历。1933年由青光书局出版的《两地书》,鲁迅在编辑过程中对原信做了很多改动,包括删节内容、加写部分文字,同时鲁迅把原信全部抄录保存了下来。但1981年《鲁迅全集》出版时,鲁迅原信尚未印行。此次修订,在收入《两地书》的同时,将鲁迅的原信按时间顺序与鲁迅的其他书信一起编入书信卷,这样既保存了《两地书》作为独立版本的完整性,又能使读者看到鲁迅原信的全貌。鲁迅、茅盾联名致中共中央祝贺红军东征胜利的信件,1995年全文被发现,但专家们认为,此信没有原件依据,文字风格与鲁迅手笔完全不同,而且也不能证明此信经过鲁迅审阅,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但鲁迅、茅盾联名给中央写信确有其事,这封信具有很重要的文献意义,并且在鲁迅生前公开发表过,应该在全集中得到反映。修订本将这封信编入书信卷附录,作为资料,便于读者查找。据修订编辑委员会成员、人民文学出版社现代文学编辑室主任王海波介绍,新版《鲁迅全集》还删去了经鉴定不属于鲁迅书信的《致北方俄罗斯民族合唱团》等。

校勘

改动了1000多处据初步统计,此次修订,校勘改动达1000多处,使鲁迅作品的文本更加准确。负责全集第二卷修订的张梦阳举例说,收入《朝花夕拾》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我”按照闰土的父亲传授的方法,支起竹筛罩鸟,“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促住的不过三四只。”这里“促住”为“捉住”之误,而且一错就错了几十年。张梦阳发现这个错后,不是轻易去改,而是认真查阅了登在1926年《莽原》半月刊上的原文,得到确认后才改过来。再如收入《野草》的《好的故事》中“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这里“缕缕的胭脂水”应为“如缕缕的胭脂水”,此文在《语丝》周刊发表时漏掉“如”字,鲁迅当年曾在杂志上发过更正,但收入集子时未改过来。像这类校勘,看上去是一字之改,但要改这一个字,却需要做大量严谨细致的考证工作。

注释

更加客观、公正、科学修订编辑委员会副主任林非和陈漱渝认为,此次《鲁迅全集》注释的修订前进了一大步,对原注中带有评价说明性的内容、带有政治性和批判色彩的注释酌情做了修改和删节,把客观性作为新版注释的追求。此次修订,注释更为客观、不发议论,不解释鲁迅原文的含意,对注释对象不做评论,但要尊重历史,对大是大非问题不能回避。如新月派、现代评论派、“第三种人”以及相关人物的注释,删去了评价,只客观介绍情况。按照“向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提供相关资料和知识,同时对文化程度较高的读者也有参考价值”的注释宗旨,此次修订新增注释900余条,对1000多条原注做了重大修改,仅查补修改中外人物的生卒年一项就达到900余人。

二十四节气课题研究报告

二十四节气课题研究报告,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人民们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的存在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在现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有很多年轻人不知道二十四节气,下面一起看二十四节气课题研究报告。

二十四节气课题研究报告1

一、研究意义

做好二十四节气的保护传承,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是丰富社会功能的需要,是促进农业生产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宣传、保护这一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加强“二十四节气”相关内容及其对现实生产、生活的借鉴意义研究和保护传承措施探讨,广泛扩大“二十四节气”的社会影响,让全社会共同关注、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强化研究工作,对二十四节气中所蕴含的传统智慧、文化内涵、时代价值进行挖掘、提炼、升华、传播,让古老的农耕文明在现代社会焕发新春,从而实现二十四节气的现代化。

我馆作为“二十四节气”非遗申报牵头单位,开展二十四节气系列课题研究,是农业博物馆的职责所在,是履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五年保护承诺的一次具体实践,同时,也是建立完整的二十四节气文化知识体系,为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提供丰富理论基础和智力支撑。

二、研究目标

通过开展二十四节气系列课题研究,理清二十四节气知识体系,剖析二十四节气“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提炼二十四节气的丰富文化内涵及其所蕴含的传统智慧,发掘二十四节气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现实借鉴意义,形成一批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学术研究成果,提出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的路径与对策,以研究促保护,以研究促传承,让古老的农耕文明在现代农业和现代社会发展中焕发新的生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

三、研究内容及任务分工

二十四节气系列课题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和综合研究。

(一)基础研究

研究人员构成:以博物馆部门青年业务骨干及其他部门部分青年业务骨干为主,部分博物馆部门专家。原则上,每个节气由一位研究人员承担。

研究的主要内容:二十四节气中每个节气的基本含义、产生过程或发展历史,与该节气有关的物候现象、气象特点、农事活动、节令仪式、习俗养生,诗词谣谚、书画艺术,实物藏品等,具体分工如下:

研究部:立春、雨水、惊蛰、春分

外联部:清明、谷雨

陈列部:立夏、小满、芒种

社教部:夏至、小暑、大暑、立秋

藏品部:处暑、白露、秋分、寒露

信息中心:霜降、立冬

其他部门: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综合研究

1、研究人员组成

博物馆部门及信息中心专家,部分青年业务骨干。

2、研究方向及负责部门

(1)二十四节气相关业务交流与合作、二十四节气与文化产业开发等相关研究;外联部负责。

(2)二十四节气产生的原因及发展历程、二十四节气传统智慧与当代价值研究、二十四节气研究现状梳理等;研究部负责。

(3)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规划与传习基地建设、二十四节气专题陈列内容与形式研究;陈列部负责。

(4)二十四节气与历法、农历、公历的关系,二十四节气传承与科普实践活动开发等相关研究;社教部负责。

(5)涉及二十四节气的`相关古籍整理、二十四节气考古与文物整理研究;藏品部负责。

(6)二十四节气智慧与农学思想等研究、“二十四节气”数字展陈形式研究;信息中心负责。

四、研究成果

通过对二十四节气系列课题研究,形成一系列研究成果,发表一批论文、出版一套文集、征集一批藏品、举办两个展览(实体陈列及数字展厅)、推出一批文化科普活动、建设若干个传习基地、形成一个产业联盟、开发一批文创产品、构建一个专家队伍信息库。具体如下:

(一)直接成果

1、每个节气的相关内容研究,至少撰写一篇论文或科普文章。

2、相关部门承担的综合研究,在分配的研究领域内自行命题,撰写若干篇学术论文。

3、将本次二十四节气课题系列研究形成的论文和文章,形成文集出版。

4、课题研究过程中,同步搜集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展品,包括实物、、影像等,交由藏品部联系收藏,建立二十四节气藏品档案信息库。

(二)为相关工作提供基础支撑

1、为筹建长期的二十四节气文化博物馆提供研究资料。

2、为开发一系列的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文化科普活动提供基本方案。

3、在已有的十个二十四节气传承社区的基础上,为扩大传承社区队伍、建立二十四节气产业联盟提供理论支撑,为开发一批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文创产品提供技术指导。

4、为建立二十四节气专家学者队伍信息库提供人才基础,为拓展二十四节气相关学术、文化活动,推出一些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项目提供创新思路。

五、组织领导

为有效推进二十四节气系列课题研究,特成立二十四节气系列课题研究攻关小组,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沟通协调和监督推进,组织相关学术成果的发表与传播。

六、时间进度安排

xxxx年4月21日前,制定课题研究工作方案;

xxxx年5月初,召开课题研究推动会,布置落实相关研究任务;

xxxx年6月至11月,课题组成员查找资料,开展研究,撰写论文;

xxxx年9月底,中期检查,了解进度,促进工作;

xxxx年11月底,研究人员提交论文和相关资料;

xxxx年12月中旬,课题研究办公室汇总,提出修改意见;

xxxx年1-2月,研究人员修改完善,结集出版。

二十四节气课题研究报告2

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开始昼长夜短。

地球上距赤道越远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获得的太阳光热越少。一般北半球3,4,5三个月是春季,南半球为秋季。

春分节气,东亚大槽明显减弱,西风带槽脊活动明显增多,蒙古到东北地区常有低压活动和气旋发展,低压移动引导冷空气南下,北方地区多大风和扬沙天气。当长波槽东移,受冷暖气团交汇影响,会出现连续阴雨和倒春寒天气。

春分时节,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区和北纬45°以北的地区外,中国各地日平均气温均稳定升达0℃以上,严寒已经逝去,气温回升较快,尤其是华北地区和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几乎与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区同时升达10℃以上而进入明媚的春季。辽阔的大地上,岸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桃红李白迎春黄。而华南地区更是一派暮春景象。从气候规律说,这时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进入春季桃花汛期;在春雨贵如油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降水依然很少,抗御春旱的威胁是农业生产上的主要问题。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北方春季少雨的地区要抓紧春灌,浇好拔节水,施好拔节肥,注意防御晚霜冻害;南方仍需继续搞好排涝防渍工作。江南早稻育秧和江淮地区早稻薄膜育秧工作已经开始,早春天气冷暖变化频繁,要注意在冷空气来临时浸种催芽,冷空气结束时抢晴播种。群众经验说:冷尾暖头,下秧不愁。要根据天气情况,争取播后有35个晴天,以保一播全苗。春茶已开始抽芽,应及时追施速效肥料,防治病虫害,力争茶叶丰产优质。

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春分也是植树造林的极好时机,古诗就有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之句。在火热的农忙季节,要继续用我们的双手去绿化祖国山河,美化我们的环境。

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中国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处于各季的中间。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

春分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华中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农谚。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则继续回升,但一般不如雨水至春分这段时期上升得快。3月下旬平均气温华南北部多为13℃至15℃,华南南部多为15℃至16℃。高原大部分地区已经雪融冰消,旬平均气温约5℃至10℃。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等河谷地区气温最高,平均已达18℃至20℃左右。南方除了边缘山区以外,平均十有七、八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2℃以上,有利于水稻、玉米等作物播种,植树造林也非常适宜。但是,春分前后华南常常有一次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气温显著下降,最低气温可低至5℃以下。有时还有小股冷空气接踵而至,形成持续数天低温阴雨,对农业生产不利。根据这个特点,应充分利用天气预报,抓住冷尾暖头适时播种。

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所不同的是北半球是春天,南半球是秋天,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北半球所得到的太阳辐射逐渐增多,天气一天天变暖,同时白昼渐长,黑夜渐短。春分节气,受冷暖气团交汇影响,雨水也要多起来。

俗话讲: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春季大忙季节就要开始了,春管、春耕、春种即将进入繁忙阶段。春分过后,越冬作物进入生长阶段,要加强田间管理。由于气温回升快,需水量相对较大,农民朋友要加强蓄水保墒。

根据上述职责,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设15个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交流合作处、保卫处)  负责文电、会务、机要、督查、档案等机关日常工作;承担信息、调研、保密、信访、政务公开、机关后勤服务管理、建议提案办理等工作;组织开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著作权的对外及港澳台交流与合作,协调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及版权领域“走出去”工作;协调指导对外及港澳台文化合作有关项目的执行工作;拟订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有关安全制度和处置突发事件预案并组织实施,负责机关和指导协调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安全保卫工作。 (二)政策法规处  研究全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管理重大政策;组织起草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著作权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承担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核、协调和发布工作;承担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组织协调落实本部门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承担重大行政处罚听证、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法律事务等工作;组织推进本部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及职能转变相关工作。 (三)规划与财务处  拟订全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及产业发展规划、政策和调控目标并组织实施,协调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产业发展;研究拟订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领域重大改革措施,指导、协调推进有关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拟订全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基本公共服务政策、规划并组织实施;协调推进实施有关重大公益工程和公益活动,对欠发达地区进行扶助,指导监督相关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依法承担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及版权统计工作;承担机关和直属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负责预决算、国有资产管理、基本建设项目、政府采购及内部审计工作。 (四)宣传管理处  承担广播电视宣传和播出的指导、监管工作;指导、协调全省性重大广播电视活动;指导、监管理论文献片、纪录片、电视动画片的制作和播出;具体指导全省重要媒体的重大宣传和对外宣传工作;承担广播电视节目引进播出管理及落地境外电视频道监管工作,监督管理部分涉外广播电视相关机构及其业务活动。 (五)新闻报刊处  承担报纸、期刊的出版活动,省内报刊社、通讯社驻粤分支机构和记者站的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对粤版报纸、期刊的审读和舆情分析工作;承担全省新闻单位记者证的监制审核、发放、备案和管理工作;协同查处重大新闻报刊违法违规活动。 (六)出版管理处(数字出版处)  承担图书、音像、电子出版单位和出版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对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及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内容和质量进行监管;组织指导涉及党和国家重要文件文献、教科书的出版工作,承担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的组织协调工作;承担书号管理工作;承担数字出版内容和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对网络文学、网络书刊和开办手机书刊、手机文学业务进行监督管理。 (七)印刷发行管理处  承担印刷、复制、出版物发行及进口单位和业务的监督管理工作;承担印刷及复制设备的进口管理工作;组织指导党和国家重要文件文献、重点出版物和中小学教科书及教辅材料的印制发行工作;协同查处、纠正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指导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印刷管理工作;推动印刷业转型升级及新兴印刷业发展。 (八)**管理处  承担全省**制片、发行、放映相关单位和业务的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对在我省备案的**进行内容审查;指导、协调全省性重大**活动;指导**档案管理、技术研发和**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指导、协调本省影片参与国际合作和对外交流。 (九)电视剧管理处  承担电视剧制作的指导、监管工作;组织对省内电视剧、引进电视剧和对外合拍电视剧(含动画片)的内容进行审查;指导、调控省内电视剧的播出。 (十)传媒机构管理处  承担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和业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广播电视节目传送、有线电视付费频道、移动电视业务的监督管理工作;指导和监督管理广播电视广告播放。 (十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处  承担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广播电视视频点播、公共视听载体播放广播影视节目内容和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指导网络视听节目服务的发展和宣传。 (十二)反非法与违禁出版物处(省“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办公室)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扫黄打非”方针政策,拟订“扫黄打非”行动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指导、协调全省“扫黄打非”工作;组织协调查处非法和违禁出版传播活动的大案要案;承办非法和违禁出版传播活动的举报受理及非法、违禁出版物的鉴定工作;承担省“扫黄打非”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十三)版权管理处  拟订著作权保护管理使用和版权产业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承担本省国家享有著作权作品的管理和使用工作,对作品的著作权登记和法定许可使用进行管理;协同查处著作权侵权案件,调解著作权纠纷;处理涉外及港澳台的著作权关系;组织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 (十四)科技处  拟订全省新闻出版及印刷业、广播影视及视听类新媒体科技发展规划、政策、相关标准并组织实施;拟订广播影视传输覆盖、监测、应急广播的规划及组织实施;推进三网融合,承担相关技术规划和技术管理工作;承担广播影视安全播出的监督管理和技术保障工作;承担广播影视质量技术监督、监测和计量检测工作。 (十五)人事处(与离退休人员服务处、直属机关党委办公室合署)  承担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行业队伍建设和教育培训工作;承担机关和指导直属单位的人事管理、机构编制、劳动工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工作;负责机关和指导直属单位的党群、离退休人员服务、计划生育等工作。

根据上述职责,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设10个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财务处)。

负责局机关政务工作,督促检查机关工作制度的落实;负责重要会议的组织和会议决定事项的督办;承担局有关重要文件起草和调研工作; 负责文秘与公文管理、办公自动化、新闻发布、政务公开、机要、保密、档案、信访、保卫和接待等工作;负责局机关财务、资产管理、直属单位国有资产监管、专项资金和内部审计等工作;负责新闻出版系统的统计工作。

(二)综合业务处(法规处)。

负责全省新闻出版、著作权系统行政执法监督管理,组织协调局行政审批工作;承办全省出版(含互联网出版)单位、有关出版物复制单位和总发行单位设立、变更的审核工作;承办全省新办报纸、期刊、国内媒体分支机构及报刊变更的审核工作;负责网络文学、网络书刊和游戏出版物的网上出版发行及开办手机书刊、手机文学业务审核工作;承办设立中外合资、合作和外商独资出版物分销企业以及出版物进口单位设立的审核工作;负责全省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和记者站设立的审批;负责出版物批发企业和印刷企业设立的审批;指导全省新闻出版行政审批改革工作;起草新闻出版、著作权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草案;起草审核新闻出版和著作权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承办局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文书的审核工作,承办局行政处罚听证、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事项。

(三) 出版产业发展处。

拟订全省新闻出版业发展改革的政策措施;拟订全省新闻出版业和印刷业的发展规划、调控目标和产业政策;承办全省新闻出版业体制、机制改革方案的审核上报工作;负责全省新闻出版产业项目的审核、立项、申报,并指导实施;负责全省新闻出版业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审核、申报及管理;拟订全省出版、印刷、复制、发行和出版物进出口单位总量、结构、布局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协调相关处(室)承办新闻出版和著作权方面的对外及对港澳台交流与合作事务,拟订全省“走出去”的方针、规划,推动出版物的出口。

(四)新闻报刊处。

负责对全省报纸(报社)和期刊(刊社)出版活动的监管;负责报纸出版增刊和刊期的审批;负责报刊出版单位、记者站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及报纸开版、刊期和期刊开本等项目的变更审批;负责全省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国内媒体驻陕分支机构和记者站的管理;承办报纸和期刊重大选题的备案工作;负责对全省报纸、期刊的审读和舆情分析工作;承担全省新闻单位记者证的审核、发放、备案和管理工作;组织查处新闻违法活动。

(五)出版管理处(省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

负责对全省图书、音像、电子出版单位出版活动的监管;审批省内出版单位年度选题出版计划、一次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出版,全省出版物对外出版项目;负责省内出版单位重大选题审核上报;负责书号、音像制品版号和电子出版物专用书号的审核发放;负责组织协调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重点出版物及全省中小学教材的出版工作;组织对图书的审读和对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审听审看;组织查处省内出版单位的违法违规活动;负责全省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对全省从事出版活动民办机构的监管工作。

(六)印刷发行管理处。

负责对全省印刷业、出版物发行的监管;组织查处印刷发行单位的违法违规活动;承办出版物印刷委托书、出版物跨省或入境印刷和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准印证审批工作;负责组织协调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重点出版物及全省中小学教材的印刷、发行工作;负责印刷质量管理;承办国家限制进口印刷设备进口的申报、协调工作;负责全省出版物批发单位、书报刊批发单位的管理;负责全省发行网点建设工作;负责全省性出版物展销、订货活动的审批;推进全省新闻出版领域公共服务,指导和组织实施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工程。

(七)科技与数字出版处。

拟订全省新闻出版业科技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协调全省新闻出版业的科技进步工作;负责对新闻出版业、印刷业、互联网和数字出版的相关行业标准的监督检查;对网络文学、网络书刊进行监管,对开办手机书刊、手机文学业务进行监管;对网络和数字出版的出版内容、出版活动实施监管;拟订我省互联网出版和数字出版发展规划、管理措施并组织实施。

(八)出版物市场监管处(省“扫黄打非”工作办公室)。

负责宣传党和国家“扫黄打非”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出版物市场监管法律、法规和规章;拟订全省出版物市场和互联网的 “扫黄打非”管理措施、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协调“扫黄打非”集中行动和跨部门、跨地区的“扫黄打非”工作;指导市、县的“扫黄打非”工作;组织查处非法出版物和非法出版活动;承办打击侵权盗版和“扫黄打非”举报奖励的有关工作;负责对出版物市场实施监督管理;负责组织非法出版物的认定工作。承办省“扫黄打非”工作小组的日常工作。

(九)版权管理处。

负责全省著作权管理工作。负责全省著作权宣传工作;组织全省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承办著作权集体管理和涉外代理等机构的审核上报并指导其工作;负责著作权合同审核和登记,作品著作权认;负责涉外图书、计算机软件、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著作权的管理工作;监管作品的著作权登记和法定许可使用作品的工作;负责侵权作品的鉴定,组织调解著作权纠纷,查处著作权侵权案件;负责全省著作权涉外工作,监督指导著作权贸易工作;负责全省作品的自愿登记工作。

(十)人事处。

负责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机构编制、人事管理工作;承担局党组管理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等具体工作;负责拟订全省新闻出版行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全省新闻出版行业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管理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机关党委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群工作。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处负责局机关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工作,指导直属单位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工作。纪检组、监察室按有关规定设置。

办公室(财务处)

负责文电、会务、机要、档案等机关日常运转工作;承担信息、安全、保密、信访、政务公开等工作;负责机关财务、直属单位行政事业经费、专项资金和内部审计工作。

办公电话:6895172 传真:6895175

新闻报刊处

拟订报纸和期刊总量、结构、布局的规划并组织实施;承办新办报纸、期刊、国内媒体分支机构及报刊变更的审核工作;负责对报刊出版活动的监管和内容的审读、舆情分析工作;调控报刊结构和刊号总量;承担全省新闻单位记者证的审核发放和管理工作;承担报刊社、通讯社分支机构和记者站的监管,组织查处重大新闻违法活动。

办公电话:6895216 传真:6895037

出版管理处(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

拟订图书、音像、电子出版单位总量、结构、布局的规划并组织实施;承办图书、音像、电子出版单位设立、变更的审核工作;承办出版单位年度出版计划、增补选题的审批和重大选题、境外著作权人授权的电子出版物的审核工作;组织指导党和国家重要文件文献、重点出版物和教科书的出版工作;组织对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审读审听审看;承办全省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的组织协调工作;审查进口音像制品;组织调控出版物品种及书号、版号总量;指导对从事出版活动民办机构的监管工作。

办公电话:6895227 传真:6895312

印刷复制管理处(出版产业发展处)

拟订出版物印刷、复制单位总量、结构、布局的规划并组织实施;拟订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规划、调控目标、调控措施和产业政策并组织实施;承办设立印刷复制单位以及印前备案、出版物出省印刷的审批;负责对印刷、复制活动的监管,组织查处重大违法违规印制活动;承办国家限制进口印刷复制设备的审核工作;组织指导党和国家重要文件文献、重点出版物和教科书的印制工作;与省价格行政部门按照基准价确定中小学教科书零售价格;负责新闻出版业统计工作;承办报业、出版和发行集团改革方案的审核工作。

办公电话:6895239 传真:6895382

出版物发行管理处

拟订出版物发行单位总量、结构、布局的规划并组织实施;承办出版物批发单位设立、变更的审批;承办出版物总发行单位以及中外合资、合作和外商独资出版物分销企业、出版物进口单位设立的审核工作;负责对出版物发行的监管,组织查处严重的违规出版物和重大违法违规发行活动;组织指导党和国家重要文件文献、重点出版物和教科书的发行工作;指导和组织实施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工程。

办公电话:6895356 传真:6895219

科技与数字出版处

拟订新闻出版业科技发展规划并指导实施;拟订互联网出版和数字出版发展规划、管理措施并组织实施;组织、协调新闻出版业的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工作;对网络文学、网络书刊和游戏出版物的网上出版发行进行前置审核和监管;对开办手机书刊、手机文学业务进行审核和监管;负责对出版境外著作权人授权的互联网游戏作品进行审核;对网络和数字出版的出版内容、出版活动实施监管。

办公电话:6894829 传真:6895092

反非法和违禁出版物处(省扫黄打非工作办公室)

拟订出版物市场和互联网“扫黄打非”的方针政策和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协调“扫黄打非”集中行动和跨部门、跨地区的“扫黄打非”工作;组织查处非法出版物和非法出版活动的大案要案;承办打击侵权盗版和“扫黄打非”举报奖励的有关工作;承担江西省“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办公电话:6895225 传真:6895235

版权管理处(政策法规处、对外交流与合作处)

拟订著作管理、保护和使用的政策;组织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监管作品的著作权登记和法定许可使用作品的工作;组织查处重大著作权侵权案件;监管涉外著作权贸易、外国作品著作权认证及作品自愿登记工作;处理涉外及涉港澳台的著作权关系;草拟订新闻出版、著作权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草案;承办局规范性文件、执法文书的审核;承办局行政处罚、听证、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事项;负责新闻出版和著作权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

办公电话:6894563 传真:6895220

直属机关党委(人事教育处)

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和人事教育工作。

办公电话:6895151 传真:6895173

纪检处(监查室)

为省纪委(省监察厅)的派驻机构。

办公电话:6895362 传真:6895362

 为切实做好中医药文化建设和科普宣传工作,根据和的要求,特制订本方案。

 一、项目范围

 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项目内容

 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

 1.活动目标

 大力宣传党和国家有关中医药的方针政策,加深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理解和认识。

 弘扬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使群众了解中医药有关生命、健康与疾病等方面的基本理念和保健知识,掌握一些常见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

 增强社会对中医药的'普遍理解与认同,扩大中医药的影响,树立社会形象,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和文化环境。

 2.活动内容和方式

 组织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

 开展健康讲座、义诊咨询、文体表演、知识竞赛、教授健身方法、科普游艺互动等活动。

 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推动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在基层长期开展。

 3.活动要求

 各地要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在20xx年已安排5个以上县的基础上,继续选择5个以上县开展中医药宣传活动。

 宣传活动要贴近基层,贴近社区,贴近农村,使更多的基层群众参与活动并从中受益。每个县直接受益人群至少达到5000人次。

 活动中要注意发挥当地媒体的作用,通过媒体扩大影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争取良好的宣传效果。

 每次活动要注意收集相关文字及影像资料。

 在开展活动中,要注意发现和培养中医药文化科普人才。

 各省要注意培育和建设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建设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宣传载体

 1.工作方式

 采取组织编写、制作出版中医药科普作品、在媒体上开设栏目等方式,宣传普及中医药知识。

 2.工作内容

 挖掘本地的中医药典籍、文物古迹、传说故事和其他历史古籍文物中的中医药文化内容,进行研究整理,组织创作一系列科学准确、通俗易懂、贴近群众、图文并茂的中医药文化和科普丛书。

 要协调当地主流媒体开设中医药知识和科普宣传栏目专题介绍中医药知识。

 要注意利用互联网、手机、公交地铁电视等新兴媒体资源介绍中医药知识。

 3.工作要求

 在建设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宣传载体中,各省要把基层的需求作为工作重点。

 总结本地区中医药文化科普作品出版、宣传资料制作及发放以及所开设媒体宣传栏目的内容及效果等工作情况。

 要定期召开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项目经验交流会,总结交流工作经验,研究探讨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项目执行时间

 本项目执行时间为20xx年—20xx年。各省于20xx年4月15日前编制完成项目组织实施方案,20xx年12月31日前完成项目任务。

 四、项目资金安排及资金管理要求

 20xx年中央财政继续按照每省80万元标准给予项目资金补助,其中50万元用于组织开展中医药宣传活动,30万元用于加强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补助经费管理办法,严格按照国家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规定,加强项目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下达各地的项目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财政部将按有关规定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并将各地项目执行的实际效果作为安排下年度相关项目资金的依据。

 五、项目组织实施及监督与评估

 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组织实施工作,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报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核同意后组织实施。各省要加强对本地项目的组织领导,落实专人负责。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对项目总体执行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价,并将项目总结评估报告于20xx年1月15日之前上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项目的宏观管理与总体评估,并对项目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在项目执行中期,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检查督导,在此基础上进行中期考核与评价;在项目执行结束后,将根据各省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估。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设22个内设机构:

(一)办公厅。

负责文电、会务、应急值班、机要、档案、督查等机关日常运转工作,承担政务公开、新闻发布、安全保密、信访、建议提案办理和机关财务等工作,指导机关后勤服务管理和政务信息化工作。

(二)政策法制司。

研究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管理重大政策。组织起草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著作权管理法律法规草案和规章,承担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核工作。承担重大行政处罚听证、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涉外法律事务等工作。

(三)规划发展司(改革办公室)。

拟订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产业发展规划、政策和调控目标并组织实施,协调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产业发展。研究拟订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领域重大改革措施,指导、协调推进有关体制机制改革工作。依法承担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统计工作。

(四)公共服务司。

拟订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基本公共服务政策和保障标准,协调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组织实施重大公益工程,对老少边穷地区进行扶助,指导监督相关重点基础设施建设。

(五)综合业务司。

指导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组织、协调行政审批工作。拟订行政许可的实施办法,承办相关行政许可事项。

(六)宣传司。

承担广播电视宣传和播出的指导、监管工作。指导、协调全国性重大广播电视活动。指导、监管理论文献片、纪录片、电视动画片的制作和播出。具体指导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的重大宣传工作。

(七)新闻报刊司。

承担报纸(报社)和期刊(刊社)出版活动,国内报刊社、通讯社分支机构和记者站的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对报纸、期刊内容的审读和舆情分析工作。承担全国新闻单位记者证的监制审核、发放、备案和管理工作。组织查处重大新闻违法活动。

(八)**局。

承担**制片、发行、放映单位和业务的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对**内容进行审查。指导、协调全国性重大**活动。指导**档案管理、技术研发和**专项资金管理。承办对外合作制片、输入输出影片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事项。

(九)出版管理司(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

承担图书、音像、电子出版单位和出版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对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内容和质量进行监管。组织指导涉及党和国家重要文件文献、教科书的出版工作,组织实施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承担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的组织协调工作。承担书号、版号管理工作。

(十)电视剧司。

承担电视剧制作的指导、监管工作,组织对国产电视剧、引进电视剧和对外合拍电视剧(含动画片)的内容进行审查。指导、调控电视剧的播出。

(十一)印刷发行司。

承担印刷、复制、出版物发行单位和业务的监督管理工作,组织查处、纠正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组织指导党和国家重要文件文献、教科书的印制发行工作。指导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印刷管理工作。推动印刷业转型升级及新兴印刷业发展。

(十二)传媒机构管理司。

承担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和业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广播电视节目传送、有线电视付费频道、移动电视业务的监督管理工作。指导和监督管理广播电视广告播放。

(十三)数字出版司。

承担数字出版内容和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对网络文学、网络书刊和开办手机书刊、手机文学业务进行监督管理。

(十四)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

承担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广播电视视频点播、公共视听载体播放广播影视节目内容和业务的监督管理工作。指导网络视听节目服务的发展和宣传。

(十五)反非法和违禁出版物司(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办公室)。

拟订“扫黄打非”方针政策和行动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指导、协调全国“扫黄打非”工作,组织查处非法和违禁出版传播活动的大案要案。承担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日常工作。

(十六)版权管理司。

拟订国家版权战略纲要和著作权保护管理使用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承担国家享有著作权作品的管理和使用工作,对作品的著作权登记和法定许可使用进行管理。承担著作权涉外条约有关事宜,处理涉外及港澳台的著作权关系。组织查处著作权领域重大及涉外违法违规行为。组织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

(十七)进口管理司。

承担出版物、广播电视节目的进口管理。依法管理境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机构在华设立办事机构。对境外广播电视节目的引进、播出和中外广播电视节目合作的制作、播出,以及卫星电视接收设施、境外卫星电视节目的落地和接收进行监督管理。

(十八)科技司。

拟订新闻出版及印刷业、广播影视及视听类新媒体科技发展规划、政策、行业标准并组织实施。拟订广播影视传输覆盖网和监测监管网的规划,推进三网融合。承担广播影视安全播出的监督管理和技术保障工作,承担广播影视质量技术监督、监测和计量检测工作。

(十九)财务司。

承担机关和直属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负责预决算、国有资产管理、基本建设项目、政府采购及内部审计工作。

(二十)国际合作司(港澳台办公室)。

组织开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著作权的对外及港澳台交流与合作。协调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走出去”工作。承担国际文化协定中有关项目的执行工作。

(二十一)人事司。

承担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行业队伍建设和教育培训工作。承担机关和直属单位的人事管理、机构编制、劳动工资等工作。

(二十二)保卫司。

拟订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有关安全制度和处置重大突发事件预案并组织实施,指导、协调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安全保卫工作。指导、管理机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重点单位和核心机密、要害部位的安全保卫工作。

机关党委。负责机关和在京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

离退休干部局。负责机关离退休干部工作,指导直属单位的离退休干部工作。 新闻出版系统直属单位

· 人民出版社

·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 新闻出版报社

· 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监测中心)

·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

· 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

· 新闻出版总署机关服务中心

· 中国版本图书馆(新闻出版总署条码中心)

· 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 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

· 中国印刷博物馆

广播影视系统直属单位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 中央电视台

· 中国**集团公司

· 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

· 总局监管中心

· 广播电视卫星直播管理中心

· 广播影视发展研究中心

· 广电总局信息中心

· 广播科学研究院

· 广播电视规划院

· 中广电设计研究院

· 中国**科研所(**质检所)

· 电视艺术委员会

· 广播艺术团(**乐团)

· **艺术研究中心(**资料馆)

· **剧本规划策划中心

· **数字节目中心

· **资金办

· 总局机关服务局

· 广播影视研修学院(总局党校)

· 广播影视人才交流中心

· 广播电视出版社

·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

· 中央新影集团

· 电视剧制作中心

· **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

· 中广传播集团有限公司

· 中央卫星电视传播中心

· 中国广播交响乐团(爱乐乐团)

· 中国有线电视网络公司

· 中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总公司

·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 新闻出版系统行业协会

· 中国出版协会

·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

· 中国报业协会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记者协会

· 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

· 中国音像协会

· 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

· 中国印刷技术协会

· 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

· 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 (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卫星频道(即中央电视台**频道,呼号为CCTV-6):中央电视台,因历史遗留问题,仍然以CCTV-6作为频道呼号)。

(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卫星频道高清频道(即中央电视台**频道高清频道,呼号为CCTV-6HD):与CCTV-6同步播出,以CCTV-6HD作为频道呼号)。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