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养生、道医、汉医等有什么关系?
中医是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由于非常注重养生和保健,为我们大家所熟知。道医和汉医与中医都有着很深的渊源,中医与它们之间的关系,具体如下。
一、中医与养生的关系
我们到中医就会想到养生,中医与养生两者密不可分。对于养生一般没有具体的定义,养生的方式也有很多,简单来说养生就是让自己的身体五脏六腑处在一个相对平衡的最佳状态,称之为阴阳平衡,而这也与中医所追求的目标一致。中医强调四季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这与养生不谋而合,可以说养生与中医二者相依,密不可分。
二、中医与道医的关系
道医和中医是一脉两支,二者的划分的边界比较模糊。实际上,道医不是道教的医,而是遵循“道”的中医,也就是说,道医的本质是从属于中医的,只不过道医的概念更窄、更狭义。道医也有人称为丹医,是一个非常古老而神秘的医学体系,可以称之为是一门被隐藏起来的医学体系,因为在我们的印象中,道士也往往通晓医术,所谓”十道九医“即为如此。总的来说,道医除了宗教的因素比较多一点,和中医的区别不大。
三、中医和汉医的关系。
实际上汉医就是中医,只不过中医是最早的叫法,搜索一下中医的名词就解释到,中医是汉族人民建立起来的医学体系,也就是汉医。这个“医学体系”有两种叫法的原因是,现在的藏医、苗医、蒙医等广为人知,这些可以统称为“中医”一些人认为“汉医”叫做“中医”的叫法不严谨,所以为了不混淆,提议将中医改为汉医。慢慢的,就有了汉医和中医两种叫法。总的区别就在于,语义上来说汉医比较排斥别的民族,并且汉医偏方多一点。
我国的四大发明与道教息息相关。其中,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灵感都是来源于道教。火药是因为道士在炼丹过程中发现的。指南类的仪器最早出现在唐朝时期,那时候可能用于给宅子看风水。而印刷术是因为道士制作唐书的时候用了雕刻技术。还有众所皆知的中药,很多著名的医生都是道士,可见道教对中医的影响力之深。
其次冶炼技术也与道教也有关系。道士在炼丹的过程中,还会试着去冶炼诸如铜镜,铁剑等的金属,为金属的提纯做了不少的工作。道教还会机械制造,因为道教有御剑的梦想做基础,经常会克服困难去制造飞行机械,据说做出来的机械,可以让人飞到故宫午门去。道教提倡饮食清淡,讲究养生概念。对道士而言,认为吃的东西清淡,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在这之上,豆腐也是道教发明的。
另外,道教也有糟粕的发明,比如说用符水给生病的人治病,吃丹药就可以使人飞升。但事实上却不是如此,喝了符水容易使人腹泻。而丹药又含有重金属,吃多了容易中毒而死,这都是不对的。
儒家和法家思想更专注思想统治,可以帮助皇帝稳定一个国家,比起儒家和法家而言,道教更注重于行动,专注于创造和发明,如果没有道教,诸如四大发明,中医,豆腐,机械制造,冶炼技术会推迟出现,所以说道教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我们要培养他们这种主动思考和创造的能力,整个社会才能不断的推陈出新,取得更大的进步。
风水并非迷信。
风水实际上是研究和调整环境中的气场、磁场、氛围、气流以及声音、光线等等很多方面对人的影响的一门学问,打个比方,就像咱们人与人之间相处,有的人一身正气,平和中正个性爽朗善良,这样的人咱们都喜欢和他相处,就是因为他的堂堂正正的气场,那么环境也是一样,谁都愿意呆在一个堂堂正正——开阔、开明、开朗而又使人舒适的环境里,道理是相同的。
人与环境会相互影响,这一点无论在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风水学说,还是在人类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甚至是我们自身的现实感受,都是颠仆不破的真理。
道医论古病百药不效反复无常的来由是病的根本在病人,技术好的医生也是治病的外在条件。当外在条件所使手段技术和药物与病人本身的内因不能很好的配合起来的话,就达不到祛除邪气、恢复阴阳平衡的治愈状态。
《道医 》百度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2ric
道门有山、医、命、相、卜五术,以术弘道。
周锦渊作为一名道家医者,会算命,更会救命。
不过,当一个医生画符又炼丹,年纪还特别轻……他必须各种证明自己真!不是!骗子!
……
周锦渊:治病啊?稍等我画完这道符。
患者(惊恐脸):???对不起打扰了!
道医诊病以气为基,以光为媒介,以神为最高的诊法。最主要的是“藏神先觉”,因而强调“先觉”。
道家认为一切疾病的产生,都是从无形到有形,从气化到物化的转变过程。 那么,只要能有“先觉”就可以“见微而知着”,这里也有《黄帝内经》所讲的“未病先防”之意。
具体来讲,主要是运用人体阳六根的功能,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每一根都有独自的应对功能,但随着人类物化的出现,阳六根慢慢隐退,取而代之则是人的阴六根的显示。所以,笔者认为: 道医主要用阳六根来诊病、治病;中医主要用阴六根来诊病、治病,这是二者最本质的区别。
道医要用阳六根,必须从修身开始。 但是有一些人天生就有一些阳根未关闭,所以这就另当别论。要启用阳六根,首先要“守一”,因为只有守一才能“抱元”,只有抱元才能开启阳根功能。
中医用这六根所分出来的诊法很多。如望诊即是以眼根用事;闻诊则用耳根、鼻根用事;问诊是用舌根和意根的结合。切诊即是以身根用事。
在这六根中,惟有意根最虚,因为与灵觉有关。所以, 在道医与中医之间还出现了另类流派,就是所谓的八卦医学,这完全是意根用事。 由于至今无人能够解释其中奥妙,故似乎属于迷信范畴。
这一流派的医生很多,如四川已故名医李仲愚先生,刘力红的师傅李阳波先生等。他们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动用八卦之理来解说中医。如子午流注的纳甲法,梅花易数诊断法;李山玉老师的八卦象数疗法等。但世人却把这一类医学流派划分到道医里,这其实是误解。 因为道医用意根诊治疾病时,还没有、也不需要这些繁琐的理论,故而不能言其为道家一派。
应公司邀请,在铜川耀州药王山庙会期间,于38~39日两天,全真龙门道医研究会进行义诊活动。
有位同事过年期间胳膊扭伤了,吃了好些药做了相关治疗都不怎么见效,于是请他们帮忙给按摩了一会儿,活动了下,又给按了一阵子,立刻感觉轻松了很多。接着,来逛庙会的群众也都说很有效果。道家养生由来很久,道医我没接触过,就在他们闲暇的时候跑过去,想跟他们请教点东西。
聊了一会,就跟他们谈起了我的一些困扰:不定期流鼻血、有时候走路走着会小腹疼痛。那位听了后笑笑说:你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走路小腹疼痛的时候,你两手相搓,热了后按摩丹田,一会就好了。至于你说的流鼻血是血热,你采点常青树叶子,煮水喝,可以加点躺进入,这些都没什么问题。
这两个症状我现在都还没有出现,这些方法的有效性我不能确定,但通过这两天的观察还有跟那位的交流,我把他们跟中医做了下联系起来,做了些思考:
①古代的道士常年居住在山上,身体难免会出现一些病痛,所以他们在长期的生活、修行中摸索出一些简单快捷的应对方法,所以见效相对较快,面对的人群大多都是同类人,病症也都相近(类似于现在常说的“职业病”吧)。中医面对的人群则较为广泛,上至御医,治疗的都是王侯将相们富贵人家的各种病症;下至类似于《老中医》里的高小朴的铃医,医治平头老百姓的病症,人群众多,而且出家之人占很小一部分,所以中医面对的病症、人群更为复杂,需辩证论治。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也更为全面。
②道家有自己的养生方法,而且平时也有打坐等一些长期的修行基础,我们常人是具备的。所以他们的身体素质与我们有些差异,他们可以缓解一时的病痛,但长期的调理我们不能满足,所以还需要中医来完成。
③孙思邈收集了道医、藏医,还有一些民间亲试有效的方子,博取群经,勤求古训,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不断的在中医这条路上潜心研究,最终被后世称为“药王”。这让我想起了李时珍,关于他的一些感触可见 有关李时珍的一些思考 ,此处不再赘述。
这让我想起了昨天群里大家有关中医与西医的一些讨论,我觉得中医也好,西医也罢,都有他可取之处,不必去刻意的排挤哪一方,中医的望闻问切这些东西全凭大夫对患者病症的判断,也许十个人就有八个不一样,开出的方子可能也不尽相同。如果结合西医,加上仪器的检测,具体的数据分析,这样可能对症状的把握会更准确一些。但是,借鉴并非死抱着那些数据,而舍本逐末。
任何事情存在必有其合理之处,我们可以吸取他的精华部分,融会贯通后,为我所用不是更好吗?
由于我对道医不了解,接触的仅有这几位,而且时间很短,西医也没什么概念,对中医更是所知甚少,有些观点可能很不成熟,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还请指点!
中医与养生、道医、汉医等有什么关系?
本文2023-11-02 14:29:2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3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