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谷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2浏览:6收藏

合谷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 5 经穴名·合谷 51 合谷的别名 52 出处 53 特异性 54 穴名解 55 所属部位 56 合谷穴的定位 57 取法 58 穴位解剖 581 层次解剖 582 穴区神经、血管 59 合谷穴的功效与作用 510 主治病症 511 配伍 512 刺灸法 5121 刺法 5122 灸法 513 特效 514 文献摘要 515 研究进展 5151 提高溃疡病X线诊断率 5152 急性扁桃体炎 5153 治疗慢性喉炎 5154 呃逆 5155 预防产后出血与催产 5156 镇痛作用 5157 调理胃肠功能 5158 改善脑缺血 5159 双向调节血压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合谷 1 拼音

hé gǔ

2 英文参考

Hégǔ LI4 [中国针灸学词典]

hégǔ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LI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合谷:1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2经穴名。

4 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

合谷为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1][2]。即中部地,以候胸中之气[1][2]。

5 经穴名·合谷

穴位 合谷 汉语拼音 Hegu 罗马拼音 Hoku 美国英译名 Connecting the Valleys 各

号 中国 LI4 日本 4 法

国 莫兰特氏 GI4 富耶氏 GI4 德国 DI4 英国 Li4 美国 LI4

合谷为经穴名(Hégǔ LI4[1])[2][1]。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阳明大肠经[2][1]。别名虎口[2]。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2][1]。合即结合;谷即山谷,此穴在第一、二掌骨结合处,局部呈山谷样凹陷,故名合谷[1]。主治伤寒,流行性感冒,头痛,发热恶寒,无汗或多汗,咳嗽,气喘,哮喘,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齿痛,齿龋痛,齿龈炎,目赤肿痛,电光性眼炎,咽喉肿痛,失音,口眼㖞斜,半身不遂,面肿,中风口噤,面神经麻痹或痉挛,三叉神经痛,神经性头痛,神经衰弱,癔病,精神病,丹毒,疥疮,疔疮,牙关紧闭,小儿惊风,昏厥,癫狂,痫证,抽搐,鼻渊,鼻衄,鼻塞,急慢性鼻炎,痄腮,腮腺炎,耳鸣,耳聋,瘾疹,疟疾,腹痛,胃痛,呕吐,消化不良,痢疾,泄泻,便秘,痛经,经闭,滞产,胞衣不下,产后恶露不尽,乳汁少,乳痈,高血压,荨麻疹,肩凝症,上肢疼痛,肩臂疼痛或麻木,痹证,痿证,指端麻木,消渴,黄疸,破伤风,疟疾,水肿,癃闭,中风等。

51 合谷的别名

虎口(《针灸甲乙经》)。

52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大肠上合手阳明,出于商阳……过于合谷,合谷,在大指岐骨之间,为原。

53 特异性

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

54 穴名解

合即结合;谷即山谷,此穴在第一、二掌骨结合处,局部呈山谷样凹陷,故名合谷[1]。

合为开合、结合、合拢之意[3]。谷即山洼无水之地,又指肌肉之结合处,《黄帝内经素问》谓:“肉之大会为谷。”本穴取意古之山名,以肉之大会为谷,二处相连为合,又有交结、集会之意[3]。食拇指并拢,虎口处出现隆起肌肉,状若山峰[3]。又本穴在拇指食指歧骨间,大凹隙中,故喻之为“谷”[3]。更有少谷、间谷来与交会,故名“合谷”[3]。

55 所属部位

手背[4]

56 合谷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5][6]。

合谷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或当拇、食指并拢时,在第一骨间背侧肌隆起之中央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2]。

合谷位于手背,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1]。简便取法:①拇、食指并拢,于最高点取之[1]。②以一手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屈指当拇指尖尽处是穴[1]。

图58(图出自《中医大辞典》)

图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

合谷在手阳明大肠经中的位置

合谷穴的位置

合谷穴的位置(手阳明大肠经)

合谷穴的位置(肌肉)

合谷穴的位置(骨骼)

57 取法

简便取法:①拇、食指并拢,于最高点取之[1]。②以一手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屈指当拇指尖尽处是穴[1]。

拇、食两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当虎口与第1、2掌骨结合部连线的中点;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

在第1、2掌骨之间,约平第2掌骨中点的桡侧缘凹陷处取穴[7];

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取穴[7][1];

或拇、食二指并拢,在肌肉最高处取穴[7][1];

或拇、食二指张开,在第1、2掌骨结合部与指蹼缘连线中点处取穴[7]。

快速取穴:轻握拳,拇、食指指尖轻触,另手握拳外,拇指指腹垂直下压即是[8]。

58 穴位解剖

合谷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第一骨间背侧肌、拇收肌。有手背静脉网。分布著桡神经浅支。皮肤由桡神经支的指背侧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有桡神经浅支及其分支和背静脉网桡侧部。针经上述结构以后,再入第1骨间背侧肌,在手背静脉网和掌深动脉内侧达拇收肌。以上二肌由尺神经支配。

58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第一骨间背侧肌→拇收肌[1]。

皮肤→皮下组织→第1骨间背侧肌→拇收肌[6]。

58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桡神经浅支、手背静脉网和掌背动脉分布;深层有尺神经深支和食指桡侧动脉分布[6]。

布有桡神经浅支,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并有手背静脉网,近侧为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2]。

59 合谷穴的功效与作用

合谷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的作用。

合谷有疏风解表、清泄肺气、通降肠胃作用[1]。

手阳明大肠经贯颊,经过面部和唇、鼻与足阳明经相联系,足阳明经别系目系,手阳明络脉入耳中,又手阳明经筋结于颊、頄(鼻旁颧部)、颔部(颞颌关节)。“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故合谷可用于治疗头面五官诸多病证。[7]

妇女以血为本,妇科疾病多由气滞血瘀所致,合谷为手太阴经原气所发,所以善于调和气血、通经止痛,用于妇科病的治疗。[7]

手阳明经属大肠,《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者也”,故合谷可治疗大肠腑病[7]。

阳明经多气多血,合谷善于调和气血、通经止痛,故可用于半身不遂或上肢痛症等[7]。

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相表里,肺主表,主外感邪气在表诸疾,取之解表通络以祛邪,是治疗外感表证的主穴[7]。

合谷穴有开窍醒神、清泻阳明、疏风镇痛之功,治症颇多,以面口为主[3]。

合谷、太冲各二穴,名为四关,以其能大开通也。曾有患重感冒者,战而未汗。医刺合谷,针甫下,战栗立止,稍捻转,汗大出,言语正常,少时安睡,次日能食,但体弱耳。[3]

510 主治病症

合谷穴主治伤寒,流行性感冒,头痛,发热恶寒,无汗或多汗,咳嗽,气喘,哮喘,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齿痛,齿龋痛,齿龈炎,目赤肿痛,电光性眼炎,咽喉肿痛,失音,口眼㖞斜,半身不遂,面肿,中风口噤,面神经麻痹或痉挛,三叉神经痛,神经性头痛,神经衰弱,癔病,精神病,丹毒,疥疮,疔疮,牙关紧闭,小儿惊风,昏厥,癫狂,痫证,抽搐,鼻渊,鼻衄,鼻塞,急慢性鼻炎,痄腮,腮腺炎,耳鸣,耳聋,瘾疹,疟疾,腹痛,胃痛,呕吐,消化不良,痢疾,泄泻,便秘,痛经,经闭,滞产,胞衣不下,产后恶露不尽,乳汁少,乳痈,高血压,荨麻疹,肩凝症,上肢疼痛,肩臂疼痛或麻木,痹证,痿证,指端麻木,消渴,黄疸,破伤风,疟疾,水肿,癃闭,中风等。

合谷穴主治头痛、齿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失音、口眼㖞斜、半身不遂、痄腮、疔疮、经闭,腹痛、牙关紧闭、小儿惊风、鼻衄、耳鸣耳聋,发热恶寒、无汗、多汗、瘾疹、疟疾[6]。

合谷主要用于外感时邪、头面五官、胸肺、肠胃疾患等[1]。如伤寒、头痛、无汗或多汗、目赤肿痛、鼻渊、鼻衄、鼻塞、耳鸣、耳聋、齿龋痛、咽喉肿痛、咳嗽、气喘、腹痛、痢疾、泄泻、经闭、滞产等[1]。

现代又多用合谷治疗感冒、面神经麻痹或痉挛、电光性眼炎、急慢性鼻炎、腮腺炎、齿龈炎、支气管炎及哮喘、神经性头痛、神经衰弱、癔病、精神病、高血压、荨麻疹、肩臂疼痛或麻木等[1]。

合谷主治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鼻渊,咽喉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口眼㖞斜,中风口噤,热病无汗,多汗,消渴,黄疸,痛经,经闭,滞产,腹痛,消化不良,痢疾,便秘,隐疹,丹毒,疔疮,臂痛;以及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三叉神经痛,癔病,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2]。

合谷穴治疗范围广泛,疗效明显,是六阳经的代表性原穴,临床多治疗阳经病证,尤以头面五官病、胃肠病、妇科病、肩臂疾病为主[7]。合谷主治头痛,齿痛,目赤肿痛,鼻衄,鼻渊,耳聋,咽喉肿痛,失音,痄腮;咳嗽,发热恶寒,无汗,多汗;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疟疾,便秘;小儿惊风,昏厥,癫狂,痫证,抽搐;滞产,胞衣不下,产后恶露不尽,乳汁少,乳痈,痛经,经闭;肩凝症,上肢疼痛,不遂,痹证,痿证,指端麻木;破伤风,疟疾,水肿,消渴,癃闭,瘾疹,疥疮,丹毒,中风[7]。

合谷为头颈部外科手术针刺麻醉的主要穴位。

1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头痛,咽炎,扁桃体炎;

2五官科系统疾病:鼻炎,牙痛,耳聋,耳鸣;

3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癔病,癫痫,精神病,中风偏瘫,小儿惊厥;

4运动系统疾病:腰扭伤,落枕,腕关节痛;

5妇产科系统疾病:痛经,闭经,催产;

6其它:呃逆。

511 配伍

合谷配列缺,为原络配穴法。

合谷配列缺、外关治感冒头痛[1]。

合谷配复溜治少汗或多汗[1]。

合谷配地仓透颊车治口眼斜[1]。

合谷配下关、颊车治牙痛[1]。

合谷配复溜、太溪,治汗证[7]。

合谷配太冲,称四关穴,有镇静安神,平肝熄风作用,主治癫狂,头痛,眩晕,高血压。

合谷配太冲、昆仑,治难产[7]。

合谷配太阳、迎香、地仓、颊车、翳风,治面瘫[7]。

合谷配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环跳、风市、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治中风半身不遂[7]。

合谷配丰隆、解溪、风池,治头风眩晕[7]。

合谷配水沟、太冲、十宣,治中风昏迷[7]。

合谷配颊车、迎香,有通经活络止痛作用,主治牙痛,面痛,面瘫。有疏风解表,宣肺利窍作用,主治感冒,头痛,发热,鼻塞。

合谷配风池、大椎,有清热凉血,截疟作用,主治皮肤瘙痒,荨麻疹,疔疮,疟疾。

合谷配三阴交,有调经活血催产作用,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1],滞产[1]。

512 刺灸法 5121 刺法

直刺05~1寸[6]。

一般直刺05~10寸,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不宜针刺[1]。

直刺05~1寸,孕妇不宜针灸[2]。

直刺05~1寸,局部有酸胀感,可扩散至肘、肩、面部;深刺透劳宫、后溪15~2寸时,或出现手掌酸麻并向指端放散[7]。

注意:针刺时针尖不宜偏向腕侧,以免刺破手背静脉网和掌深动脉而引起出血。本穴提插幅度不宜过大,以免伤及血管引起血肿。孕妇禁针。更不能和三阴交相配使用,以防堕胎[7]。

5122 灸法

可灸[1][6]。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孕妇不宜针灸[2]。

艾炷灸或温针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

513 特效

用拇指掐捏患者合谷,持续2~3分钟,可缓解因中暑、中风、虚脱等导致的晕厥[8]。

深秋凉燥易侵袭人体,故应润燥,可每天 合谷穴[8]。

514 文献摘要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妇人妊娠不可刺之,损胎气。

《针灸资生经》:风疹,合谷、曲池。

《针灸甲乙经》:痱痿,臂腕不用,唇吻不收,合谷主之。聋,耳中不通,合谷主之。齿龋痛,合谷主之。”

《针灸大成》:疔疮生面上与口角,灸合谷;小儿疳眼,灸合谷(二穴),各一壮。

《针灸大成》:主伤寒大渴,脉浮在表,发热恶寒,头痛脊强,无汗,寒热疟,鼻衄不止,热病汗不出,目视不明,生白翳,头痛;下齿龋,耳聋,喉痹,面肿,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开,偏风,风疹痂疥,偏正头痛,腰脊内引痛,小儿单乳蛾。少汗,先补合谷,次泻复溜;多汗,先泻合谷,次补复溜。

《拦江赋》:无汗更将合谷补,复溜穴泻好施针,倘若汗多流不绝,合谷收补效如神。

《长桑君天星秘诀歌》:寒疟面肿及肠鸣,先取合谷后内庭。

《四总穴歌》:面口合谷收。

《百症赋》:天府、合谷,鼻中衄血宜追。

515 研究进展

针刺合谷对机体的血液循环、血液、消化及内分泌系统有调整作用,并可增加机体的防卫免疫能力[1]。

5151 提高溃疡病X线诊断率

在X线胃肠检查时,配合针刺合谷,可使胃蠕动增强,解除幽门梗阻,促使钡剂下行,提高溃疡病X线诊断率[1]。

5152 急性扁桃体炎

雄黄、大蒜适量贴敷合谷穴3~6小时(即起泡),能迅速止痛并减轻扁桃体红肿。

5153 治疗慢性喉炎

电 合谷、人迎可用于治疗慢性单纯性喉炎及早期声带小结,具有操作简单、无创伤、无痛苦及疗效较显著等特点[7]。

5154 呃逆

直刺合谷治疗呃逆40例,取得较好效果。

5155 预防产后出血与催产

合谷穴位注射催产素2u治疗第二产程子宫收缩无力产妇,与对照组比较,合谷组平均第二产程时间1小时16分,对照组1小时40分,两组有明显差异。合谷组分娩有效率80%,对照组50%。又有合谷穴位注射催产素4u治疗第二产程子宫收缩无力产妇,注射5分钟后子宫收缩加强,胎儿娩出时间较对照组提前,产后出血量少。再有用合谷穴位注射与三角肌注射相同剂量催产素,治疗第二产程子宫收缩无力,结果表明合谷能明显增加宫缩力,延长宫缩持续时间,缩短产程。

在胎头著冠后于产妇双侧合谷分别注射缩宫素02u,其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减少,而且在胎儿娩出时间、胎盘剥离时间、新生儿Apgar(阿氏)评分的比较方面也较常规肌内注射者优[7]。合谷还能增强官缩,延长宫缩时间,缩短产程[7]。

5156 镇痛作用

据动物实验证明,“合谷”有明显的镇躯体痛和内脏痛的作用[1]。临床已成功地用于各种手术的针麻[1]。

①电针双侧合谷穴5分钟后,可使延脑中缝大核神经元放电增加,并能减少因电 鼠尾所致疼痛反应,亦明显而持久减少因电 牙髓所致疼痛性反应[7]。

②电针合谷穴,对来自牙髓引起疼痛性反应的镇痛作用强于尾部引起的疼痛反应。

③电针合谷穴麻醉,行食管镜检查1507例,成功率99%。其优点是镇痛效果显著,肌肉松弛良好,无副作用。

④针刺四关为主,并根据头痛部位局部配穴,治疗391例头痛获较好疗效。

⑤电针合谷还能减轻扁桃体摘除术后的自发性疼痛及吞咽疼痛,使伤口白膜开始生长的时间提前[7]。扁桃体摘除术后疼痛,于术后1~15小时及5小时各针刺合谷1次。针刺治疗第一天,白细胞总数低于对照组,伤口白膜开始生长时间早于对照组,自发性疼痛及吞咽疼痛均较对照组轻。表明针刺合谷穴有镇痛、消炎和加速伤口愈合作用。

⑥电针合谷可提高胃镜检查成功率,其优点是镇痛效果显著,肌肉松弛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7]。

5157 调理胃肠功能

据报道选胃切除术后肠胀气患者,对比观察 排气时间,结果针刺合谷加胃肠减压组比单纯胃肠减压组, 排气平均提前20余小时。

针刺合谷、足三里能使胃切除术后肠胀气的患者 排气时间明显提前[7]。

5158 改善脑缺血

电针合谷可以明显减轻脑缺血后细胞性水肿及线粒体肿胀程度,从形态学上证实了合谷有明显改善脑缺血的作用:电针合谷可以使脑皮质灌流量在脑缺血后降低的基础上部分恢复,其作用发生快,但持续时间较短(约6 min)。此过程可能与神经调节机制有关。[7]

5159 双向调节血压

素问、灵枢经、难经本义、类经、内经知要

伤寒论、类证活人书、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伤寒论注、伤寒贯珠集、长沙方歌括

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方论衍义、金匮要略心典、金匮方歌括

瘟疫论、痧胀玉衡、广瘟疫论、外感温热病、疫诊一得、温病条辨、温热经纬、随息居重订、霍乱论、六因条辨、伤寒瘟疫条辨、时病论

脉经、濒湖脉学、诊家正眼、脉诀汇辨、四诊抉微、三指禅、望诊遵经、察舌辨症心法、辨舌指南

神农本草经、雷公炮炙论、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汤液本草、本草备要、得配本草、本草纲目拾遗 、本草纲目

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普济本事方、济生方、世医得效方、医方考、名医方论、医方集解、重校汤头歌诀、串雅内编、串雅外编、串雅补

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方论、内外伤辨、脾胃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阴证略例、十药神书、内科摘要、杂病论治准绳、济阳纲目、痰火点雪、症因脉治、理虚元鉴、傅青主男科、金匮翼、风劳臌膈四大证治、医醇胜义、血证论、中风斠诠 、刘涓子鬼遗方、卫济宝书、外科精要、外科精义、外科理例、解围元薮、疮疡经验全书、外科启玄、外科正宗、霉疮秘录

洞天奥旨、外科证治全生集、疡科心得集、外科真诠、疡科纲要

理伤续断方、跌打损伤妙方、正体类要、伤科汇纂、伤科补要、救伤秘旨、救伤秘旨续刻、伤科大成

女科万金方、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妇人大全良方、济阴纲目、陈素庵妇科补解、傅青主女科、达生编、妇科玉尺、女科要旨

小儿药证直诀、小儿斑疹备急方论、婴童百问、幼科发挥、幼科铁镜、幼幼集成、幼科释谜、遂生编、福幼编

原机启微、银海精微、秘传眼科龙木论、审视瑶函、目经大成、咽喉脉证通论、重楼玉钥、白喉全生集、口齿类要

针灸甲乙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子午流注针经、针灸资生经、十四经发挥、针灸聚英、奇经八脉考、针灸大成、厘正按摩要术

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素女经、养性延命录、新刻奉亲养老书、三元参赞延寿书、养生类要、饮膳正要、遵生八笺、内功图说

格致余论、局方发挥、医经溯洄集

推求师意、医贯、医旨绪余、质疑录、医学真传、医学读书记、医学源流论、重庆堂随笔、冷庐医话、医原、存存斋医话稿、西溪书屋夜话录、名医类案

寓意草、临证指南医案、古今医案按、清代名医医案精华

诸病源候论、华氏中藏经、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医学启源、洁古家珍、儒门事亲、洗冤集录、卫生宝鉴、此事难知、丹溪心法、脉因证治、玉机微义、证治要诀及类方、名医杂著、医学纲目、医学正传、韩氏医通、赤水玄珠、医学入门、古今医鉴、万病回春、先醒儒医学广笔记、医宗必读、医门法律、增补病机沙篆、证治汇补、景岳全书、石室秘录、辨证录、张氏医通 、医学心悟、医方一盘珠、医碥、兰台轨范、医林改错 、医宗金鉴、杂病源流犀烛、类证治裁 、医学三字经、理瀹骈文、医理圆通、医理真传、伤寒恒论、医学衷中参西录

哈哈!够全了吧! 上面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中医古籍。你可以从中挑选自己需要的,可以把这些书名抄下来,对以后中医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1 大医精诚文言文常识

大医精诚文言文常识 1关于医德的除大医精诚以外的文言文原文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工夫行迹之心,如此可做苍生大医,反之则是含灵钜贼。自古明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常识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而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盼;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醽醁(línglù)兼陈,看有若无。所以尔者,夫一人向隅,满堂不乐,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意也。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老君曰: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鬼神报之;人行阳恶,人自报之,人行阴恶,鬼神害之。寻此贰途,阴阳报施,岂诬也哉?

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眩功能,谅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2大医精诚原文

大医精诚 唐·孙思邈 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已。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

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岂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工夫行迹之心,如此可做苍生大医,反之则是含灵钜贼。自古明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

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

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而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盼;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醽醁(línglù)兼陈,看有若无。

所以尔者,夫一人向隅,满堂不乐,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意也。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

老君曰: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鬼神报之;人行阳恶,人自报之,人行阴恶,鬼神害之。寻此贰途,阴阳报施,岂诬也哉? 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

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眩功能,谅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大医精诚译文 晋代学者张湛说:“经典的医方难以精通,由来已经很久了。”

这是因为疾病有内在的病因相同而外在症状不同,和内在的病因不同而外在症状相同的缘故。 因此,五脏六腑是充盈还是虚损,血脉营卫之气是畅通还是阻塞,本来就不是单凭人的耳朵眼睛所能了解得到的,一定先要诊脉来了解它。

但寸关尺三部脉象有浮、沉、弦、紧的不同;腧穴气血的流通输注,有高低浅深的差别。肌肤有厚薄、筋骨有强壮柔弱的区分,只有用心精细的人,才可以同他谈论这些道理。

如果把极精细、极微妙的医学道理,用最粗略最浮浅的思想去探求它,难道不是很危险吗?如果实证却用补法治它,虚证却用泻法治它;气血通利的却还要去疏通它,明明不顺畅却还要去阻塞它;寒证却给他用寒凉药,热证却给他用温热药。这些治疗方法是在加重病人的病情,你希望他能痊愈,我却看到他更加危重了。

所以医方、占卜,是难以精通的技艺。既然不是神仙传授,凭什么能懂得那深奥微妙的道理呢?世上有些愚蠢的人,读了三年医方书,就夸口说天下没有什么病值得治疗;等到治了三年病,才知道天下没有现成的方子可以用。

所以学医的人一定要广泛深入地探究医学原理,专心勤奋不懈怠,不能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就说已经明白了医学原理。如果那样,就大大地害了自己呀! 凡是品德医术俱优的医生治病,一定要安定神志,无欲念,无希求,首先表现出慈悲同情之心,决心拯救人类的痛苦。

如果有患病苦来求医生救治的,不管他的贵贱贫富,老幼美丑,是仇人还是亲近的人,是交往密切的还是一般的朋友,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是愚笨的人还是聪明的人,一律同样看待,都存有对待最亲近的人一样的想法,也不能瞻前顾后,考虑自身的利弊得失,爱惜自己的身家性命。看到病人的烦恼,就像自己的烦恼一样,内心悲痛,不避忌艰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全心全意地去救护病人,不能产生推托和摆架子的想法,像这样才能称作百姓的好医生。

与此相反的话,就是人民的大害。自古以来,有名的医生治病,多数都用活物来救治危急的病人,虽然说人们认为畜牲是低贱的,而认为人是高贵的,但说到爱惜生命,人和畜牲都是一样的。

损害别个有利自己,是生物之情共同憎恶的,何况是人呢。

3关于医德的除大医精诚以外的文言文原文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工夫行迹之心,如此可做苍生大医,反之则是含灵钜贼。

自古明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

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常识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而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

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盼;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醽醁(línglù)兼陈,看有若无。所以尔者,夫一人向隅,满堂不乐,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意也。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老君曰: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鬼神报之;人行阳恶,人自报之,人行阴恶,鬼神害之。

寻此贰途,阴阳报施,岂诬也哉? 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眩功能,谅非忠恕之道。

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4我需要一篇用文言文格式写的读大医精诚有感

今有阅以《大医精诚》者 恍觉医之至理为修术 必先修其德 始觉人伦之浩荡 古之圣贤善处其载 医者 非以术而致富 而以术而救人 有医术者依乎天理 行乎天德 以然正之方正 方然乾坤浩荡 以为此者 是谓天地之章 乃可寄于天下矣

夫医者以德行术 贵贱无有 净劣无有 坦途之与路艰者无有 不谓有获 但求无愧于心乎 嗟夫 今世诸医 多为利所趋 不复古道 小症兮为大病 所求者 其中所间利也 曾不虑兮病者 心悲镜困 刀俎其肉 今读古境 了明己心 若有所成 当系红巾以示天下 曰 天下有正 于我为先。尝读老庄之学 略晓其境 明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不婴于世 执古之道 以御今之有

知有孙师 寡用活药 其心善焉 吾之所当从者 益晓医者之为善施 非为屠夫 心系草木虫蛇 当勤于学 以神识辨之 而不偏于书 所练者 医之感也

定竭吾力 以立医德

5《大医精诚》的作者

1 《大医精诚》一文出自中国唐朝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

2 体裁属于议论文 说明文。

3 孙思邈《大医精诚》,被誉为是“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它明确地说明了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光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拥有良好的医德。这篇文章广为流传,影响深远。直到现在,我国的不少中医院校仍用它作为医学誓言,并用它作为准则来严格要求自己。每个医生都应秉承“大医精诚之心”,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

6古文《大医精诚》的翻译

唐·孙思邈《大医精诚》白话释义:晋代学者张湛说:“医道难以精通,由来已经很久了。”

这是因为疾病有内在的病因相同而外在症状不同,和内在的病因不同而外在症状相同的缘故。因此,五脏六腑是充盈还是虚损,血脉营卫之气是畅通还是阻塞,本来就不是单凭人的耳朵眼睛所能了解得到的,一定先要诊脉来了解它。

但寸关尺三部脉象有浮、沉、弦、紧的不同;腧穴气血的流通输注,有高低浅深的差别。肌肤有厚薄、筋骨有强壮柔弱的区分,只有用心精细的人,才可以同他谈论这些道理。

如果把极精细、极微妙的医学道理,用最粗略最浮浅的思想去探求它,难道不是很危险吗?如果实证却用补法治它,虚证却用泻法治它;气血通利的却还要去疏通它,明明不顺畅却还要去阻塞它;寒证却给他用寒凉药,热证却给他用温热药。这些治疗方法是在加重病人的病情,你希望他能痊愈,我却看到他更加危重了。

所以医方、占卜,是难以精通的技艺。既然不是神仙传授,凭什么能懂得那深奥微妙的道理呢?世上有些愚蠢的人,读了三年医方书,就夸口说天下没有什么病值得治疗;等到治了三年病,才知道天下没有现成的方子可以用。

所以学医的人一定要广泛深入地探究医学原理,专心勤奋不懈怠,不能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就说已经明白了医学原理。如果那样,就大大地害了自己呀!凡是品德医术俱优的医生治病,一定要安定神志,无欲念,无希求,首先表现出慈悲同情之心,决心拯救人类的痛苦。

如果有患病苦来求医生救治的,不管他的贵贱贫富,老幼美丑,是仇人还是亲近的人,是交往密切的还是一般的朋友,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是愚笨的人还是聪明的人,一律同样看待,都存有对待最亲近的人一样的想法,也不能瞻前顾后,考虑自身的利弊得失,爱惜自己的身家性命。看到病人的烦恼,就像自己的烦恼一样,内心悲痛,不避忌艰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全心全意地去救护病人,不能产生推托和摆架子的想法,像这样才能称作百姓的好医生。

与此相反的话,就是人民的大害。自古以来,有名的医生治病,多数都用活物来救治危急的病人,虽然说人们认为畜牲是低贱的,而认为人是高贵的,但说到爱惜生命,人和畜牲都是一样的。

损害别个有利自己,是生物之情共同憎恶的,何况是人呢!杀害畜牲的生命来求得保全人的生命,那么,离开“生”的道义就更远了。我这些方子不用活物做药的原因,确实就在这里!其中虻虫、水蛭这一类药,市上有已经死了的,就买来用它,不在此例。

只是像鸡蛋这样的东西,因为它还处在成形前的状态,一定遇到紧急情况,不得已而忍痛用它。能不用活物的人,这才是能识见超越寻常的人,也是我比不上的。

如果有病人患疮疡、泻痢,污臭不堪入目,别人都不愿看的,医生只能表现出从内心感到难过的同情、怜悯、关心的心情,不能产生一点不快的念头,这就是我的志向。一个德艺兼优的医生的风度,应能使思想纯净,知我内省,目不旁视,看上去很庄重的样子,气度宽宏,堂堂正正,不卑不亢。

诊察疾病,专心致志,详细了解病状脉候,一丝一毫不得有误。处方用针,不能有差错。

虽然说对疾病应当迅速救治,但更为重要的是临证不惑乱,并应当周详仔细,深入思考,不能在人命关天的大事上,轻率地炫耀自己才能出众,动作快捷,猎取名誉,这样做就太不仁德了!还有到了病人家里,纵使满目都是华丽的铺设,也不要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琴瑟箫管之声充斥耳边,不能为之分心而有所喜乐,美味佳肴,轮流进献,吃起来也像没有味道一样,各种美酒一并陈设出来,看了就像没看见一样。所以这样做的原因,因为只要有一个人悲痛,满屋子的人都会不快乐,更何况病人的痛苦,一刻也没有离身。

如果医生安心无虑地高兴娱乐,傲慢地洋洋自得,这是人神都认为可耻的行为,道德高尚的人所不做的事,这些大概就是医生的基本品德吧。做医生的准则,应该是慎于言辞,不能随意跟别人开玩笑,不大声喧哗,谈说别人的短处,炫耀自己的名声,诽谤攻击其他医生,借以夸耀自己的功德。

偶然治好了一个病人,就昂头仰面,而有自我赞许的样子,认为自己天下无双,这些都是医生的不可救药的坏毛病。老子说:“一个人公开地有德于人,人们自然地会报答他;一个人暗中有德于人,鬼神会报答他。

一个人公开地作恶于人,人们自然会报复他;一个人暗中作恶于人,鬼神会来害他。”探求这两个方面的行为,阳施有阳报,阴施有阴报,难道是骗人的吗?所以医生不能依仗自己的专长一心谋取财物,只要存有救济别人痛苦的想法,(积下阴德)到阴曹地府之中,自会感到是多福的人了。

还有,不能因为别人有钱有地位,就任意给他开珍贵的药物,让他难以找到,来炫耀自己的技能,这确实不符合儒家的忠恕之道。我志在救护帮助世人,所以琐碎地谈论了这些。

学医的人不能因为我说得粗俗而感到耻辱。原文: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

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

7大医精诚原文翻译,请大家帮个忙

译文如下:

张湛说:“医道难以精通,由来已久了。”疾病有内在病因相同而外在证候相异的,也有内在病因不同而外在证候相同的。所以,五脏六腑的虚与实,血脉营卫的通与塞,本就不是单凭耳朵眼睛所能分辨的,必须先要诊脉来详查。但寸关尺三部脉象有浮、沉、弦、紧的不同;腧穴气血的流注,有高低浅深的差别;肌肤有厚薄、筋骨有强弱的区分。只有用心精细的人,才可以同他谈论这些。如果把极精妙的医理,用最粗浅的思想去探求它,怎能不危险呢?如是实证却补益它,虚证却损耗它,泄证却使之通利,寒证却使之更凉,热证却使之更热,这是在加重病人的病情。你希望他能痊愈,我却认为他必死。所以医方、占卜,是难以精通的技艺。既然不是神仙传授,凭什么能懂得它深奥微妙的道理呢?世上有些愚蠢的人,读了几年医书,就说天下没有什么病他不能治疗;等到治病几年,才明白天下没有足够的方子可供使用。所以学医的人,一定要广泛深入地穷尽医学本源,专心勤奋不懈怠,不能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就说医学已经全部掌握了。这就非常贻误自己呀!

凡是大医治病,一定要安定神志,无欲无求,首先产生大慈大悲和同情之心,发誓广泛救助人类的疾苦。如果有因疾苦来求治的人,不管他贵贱贫富,老幼美丑,关系亲疏,华人夷人,愚笨聪明,一律同样看待,都象对待最亲近的人一样。也不能瞻前顾后,考虑自身的得失,爱惜自己的身家性命。看到病人的烦恼,如同自己烦恼一样,内心悲凄,不避艰险、黑夜、寒暑、饥渴、疲劳,全心全意地前去救治,不能产生拖延时间、借故推脱的念头。像这样才能成为苍生大医,与此相反的话,就是生灵的巨贼。自古名医治病,多用活物来救治危急的病人,虽说人们认为畜牲低贱,人类高贵,但至于爱惜生命,人和畜牲是一样的。损害别的生命来利己,是生物之情共同憎恶的,何况是人呢!杀害畜牲的生命来保全人的生命,背离生存之道更远。我这些方子之所以不用活物做药,确实就是由于这个缘故!如虻虫、水蛭一类,市场上有已经死了的,就买来使用,不在此例。只是像鸡蛋这种东西,因为它混沌一团,尚未成形,一定要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忍痛用它。能够不使用的人,才是大智大德之人,也是我赶不上的。如有患疮疡、泻痢,污臭不堪入目,人们都厌恶看到的病人,医生只能萌发羞惭愧疚、悲伤怜悯、同情忧虑的心思,不能产生一点不快的念头,这就是我的志愿。

大医的风范,应能神志清澄,目不旁视,看上去庄重严肃,气度宽宏,不卑不亢。诊察疾病,专心致志;详察证候,丝毫不误;处方用针,毫无差错。虽说疾病应当迅速救治,但重要的是必须临证不惑乱,只应周详审察,深入思考,不能在人命关天的大事上,轻率地炫耀自己的医术出众,动作快捷,猎取名誉,这样太不仁德了!再者,到了病人家里,纵使满目都是衣着华丽的美女,也不要左顾右盼;音乐充斥耳边,不能有所喜乐;美味佳肴更迭进献,食如嚼蜡;美酒杂陈,视若不见。之所以如此,因为一人向隅而泣,满堂之人皆为之伤心,更何况病人的痛苦,一刻也没有离身。如果医生安心欢娱,傲慢地洋洋自得,这是人和神都认为是可耻的,道德高尚的人不做这样的事。这是仁术之医本身所具有的含义。

行医的准则,不能多语调笑,玩笑喧哗,说长道短,议论他人,炫耀自己的名声,诽谤其他医生,夸耀自己的功德。偶然治好了一个病人,就昂头仰面,一副自我欣赏的样子,认为自己天下第一。这些都是医生不可救药的坏毛病。老子说:“人明着行善,人们自然会报答他;人暗中行善,鬼神会报答他。人公开地作恶,人们自然会报复他;人暗中作恶,鬼神会加害他。”分析一下这两条路,阳施阳报,阴施阴报,难道是骗人的吗?所以医生不能依仗自己的专长,一心谋取财物,只能起救济苦难的念头,在到阴曹的路途上,自会感到多福了。再者,不能因为别人富贵,就开珍贵的药物,让他难以找到,以此来炫耀自己的本事,这确实不符合儒家的忠恕之道。我志在救世济民,所以琐碎地谈论了这些。学习的人不能因为我说得粗俗而感到耻辱啊。

觉得好请及时采纳,多谢。

8我需要一篇用文言文格式写的读大医精诚有感

这两日有幸读矣[唐]孙思邈《大医精城》,略摘下云: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路,言道已矣。

深自误哉!凡大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誓愿济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欲;亦不得畏,自虑吉凶,护惜身命等,后面略。

由此段文念了我们经文推说事,此语亦是吾事之教行兮!精非一日之功,亦非此论之极,为朕一人,于经文之学,我只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久坚也,且增置常务生之行上。吾知吾每说真者即大医治,众犹医药之病,而我犹大医也。

我虽在俗家教者不精化及,然在吾欲传之二时内,无论是书犹吾之说能,固可与大医矣。但如何能正之使来听说者每一人皆信受如此??自吾人之数之说行观,吾以为心甚重,亦即:凡大医治病云云。

每说前,但我心诚,有持大慈恻隐之心,真者以此而为己之兄弟观,果欲与其乐之好之也,真的想重其有之子之生质之,无论遇何其喧也,无论何躁者家长,其终必有获。而吾心不足强,日力置度人也,若再加上他如此会不得时团队,家长亦难得之信。

经终是经兮,虽相隔近二千年,孙先生贵也在我生,其传之教不但谓医人士益,于我一教传者犹受益匪浅。我志欲修炼以一至诚之心最无私之心来享来感一长,愿其子秀家福。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暴盲的症状 5 暴盲的病因病机 6 暴盲的治疗 61 辨证治疗 611 眼络阻塞 6111 气血瘀阻 61111 症状 61112 证候分析 61113 治法 61114 方药治疗 6112 痰热上壅 61121 症状 61122 症候分析 61123 治法 61124 方药治疗 6113 肝风内动 61131 症状 61132 证候分析 61133 治法 61134 方药治疗 612 目系猝病 6121 肝火亢盛/肝经实热 61211 症状 61212 证候分析 61213 治法 61214 方药治疗 6122 气滞血郁/肝气郁结 61221 症状 61222 证候分析 61223 治法 61224 方药治疗 6123 阴虚火旺 61231 症状 61232 证候分析 61233 治法 61234 方药治疗 613 头眼部外伤引起的暴盲 614 脾肾阳虚 6141 症状 6142 治法 6143 方药治疗 62 针灸治疗 621 体针 6211 方一 6212 方二 622 水针 63 西药治疗 7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暴盲的方剂 2 治疗暴盲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暴盲 1 拼音

bào máng

2 英文参考

sudden visual los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udden blindnes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udden blindnes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暴盲(sudden blindness)为病证名[1][2]。见《证治准绳·七窍门》。是指以眼外观端好,而一眼或双眼视力急剧下降至失明为主要表现的眼病[3][2]。患眼外观虽无明显异常,但瞳内病变却多种多样,病因病机则更为复杂[4]。由于发病急剧,应及早救治[4]。

西医学有多种眼底病可以引起暴盲的症状,如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血管炎、急性视神经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眼底出血、视网膜脱离等[3][4][1][2]。

4 暴盲的症状

《证治准绳·杂病》:“平日素无他病,外不伤轮廓,内不损瞳神,倏然盲而不见也。”

患者突然一眼或两眼视力下降甚或失明,而外观无异常[2]。

发病前眼无不适,突然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抑或视力急降时伴有前额隐痛,眼珠压痛和转动时牵引样痛[4]。

外眼检查[4]:

一般无异常,完全失明者可有瞳神散大不收。

眼底检查[4]:

(1)视神经 :或颜色苍白;或充血、水肿、边界模糊,甚至可见红肿微突,生理凹陷消失。

(2)视网膜中央血管:或见动脉显著变细,甚至呈白色线条状;或见中央静脉怒张,甚至高度迂曲扩张,呈暗红色腊肠状。

(3)视网膜:或见水肿、渗出,甚至网膜后极部水肿混浊呈乳白色;或有出血,严重者以神经视 为中心呈放射状、火焰状出血,融合成片,布满眼底。

5 暴盲的病因病机

暴盲多因肝阳上亢,睛明失用;或瘀血阻滞,气血亏虚,睛明失养、元气亏损所致[1][2]。

1.暴怒惊恐,气机逆乱,血随气逆;或情志抑郁,肝失调达,气滞血瘀,以致脉络阻塞,引起暴盲[4]。

2.嗜好烟酒,恣食肥甘,痰热内生,上壅目窍,引起暴盲[4]。

3.外感热邪,内传脏腑,致邪热内炽,上攻于目,引起暴盲[4]。

4.肝肾阴亏,阳亢动风,风阳上旋;或阴虚火旺,上扰清窍,引起暴盲[4]。

5 撞击伤目亦可引起暴盲[4]。

6 暴盲的治疗 61 辨证治疗 611 眼络阻塞 6111 气血瘀阻

暴盲·气血瘀阻证(sudden blindness with pattern of qiblood stasis and obstruction)是指气血瘀阻,以眼外观端好,骤然盲无所见,眼底可见视网膜动脉显著变细,甚则呈线状,静脉亦变细,血柱呈节段状或念珠状,视网膜后极部灰白色混浊水肿,黄斑区呈圆形或椭圆形红色等,伴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头痛眼胀,舌有瘀点,脉弦或涩为常见症的暴盲证候[3]。

61111 症状

患者情志不舒,或暴怒之后突然发病。眼外观端好,眼视力骤丧,视神经 苍白,视网膜动脉显著变细,甚则呈线状,静脉亦变细,血柱呈节段状或念珠状,视网膜后极部灰白色混浊水肿,黄斑区呈一樱桃红点(见图1);或视力于数日内迅速下降,视神经 充血、水肿,边界模糊,静脉高度迂曲、怒张,呈腊肠状,视网膜水肿,且有大量出血,以视神经 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见图2)。全身症见头晕头痛,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头痛眼胀,舌有瘀点,脉弦或涩。[4][3]

图1 暴盲(视网膜中心动脉阻塞)

图2 暴盲(视网膜中心静脉阻塞)

61112 证候分析

情志不舒,肝郁气滞而血瘀,或暴怒伤肝,气血邀乱,上壅窍道,致目中脉络阻塞。若阻塞视网膜中央动脉,致输注入眼的气血骤断,故暴盲。眼底缺血则见视神经 苍白,血管极细,视网膜灰白混浊。黄斑部网膜因供血途径不同,独能保持一点血红。若阻塞视网膜中央静脉,致眼内气血不得回流,瘀郁眼底,则见视神经 充血、水肿,静脉高度迂曲、怒张,呈腊肠状。瘀血阻络,津液不行,致视网膜水肿。血不循经,泛溢络外,故视网膜上大量出血。气滞血瘀,头部血流不畅,则头晕头痛,脉弦或涩皆肝郁气滞血瘀之故。[4]

61113 治法

活血通窍。

61114 方药治疗

因气滞血瘀所致者,宜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用生蒲黄汤加减[1]。

可用通窍活血汤[备注]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赤芍、桃仁、红花、川芎、老葱、生姜、红枣、麝香。加减治疗:方中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活血化瘀;麝香活血,通络开窍;生姜、大枣调和营卫;黄酒、老葱散达升腾,通利血脉,且使活血化瘀之药力上达。本病初起,即宜以此方活血通窍。肝郁气滞甚者,加郁金、青皮;视网膜水肿甚者,加琥珀、泽兰、益母草之类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眼底出血甚者,加蒲黄、茜草、三七之类化瘀止血。本方活血通窍之作用专一,久服易伤正气。如用药已达通络开窍的目的,或使用一段时间疗效不显,宜改用其他行气活血化瘀之剂。[4]

6112 痰热上壅

暴盲·痰瘀互结证(sudden blindness with pattern of intermingled phlegm and stasis)是指痰瘀互结,以眼外观端好,视力急降,眼部检查可见视网膜静脉粗大迂曲,隐没于出血及水肿之中,视网膜火焰状出血及水肿,重者可见视盘充血、水肿,稍久则有黄白色硬性渗出或棉絮状白斑,视网膜动脉可有反光增强等,或视网膜周边小血管出血及新生血管,静脉旁出现白鞘或机化膜等,或是病程稍长,眼底水肿渗出明显,或有黄斑囊样水肿,形体肥胖,兼见头重眩晕,胸闷脘胀,舌苔腻或舌有瘀点,脉弦或滑为常见症的暴盲证候[3]。

61121 症状

眼外观端好,视力急降,眼部检查可见视网膜静脉粗大迂曲,隐没于出血及水肿之中,视网膜火焰状出血及水肿,重者可见视盘充血、水肿,稍久则有黄白色硬性渗出或棉絮状白斑,视网膜动脉可有反光增强等,或视网膜周边小血管出血及新生血管,静脉旁出现白鞘或机化膜等,或是病程稍长,眼底水肿渗出明显,或有黄斑囊样水肿,形体肥胖,兼见头重眩晕,胸闷脘胀,舌苔腻或舌有瘀点,脉弦或滑[3]。

视力骤丧,视神经 苍白,动脉显著变细,视网膜灰白混浊,黄斑区呈一樱桃红点(见图1);或视力于数日内迅速下降,视神经 充血、水肿,边界模糊,静脉高度迂曲、怒张,呈腊肠状,视网膜水肿,且有大量出血,以视神经 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见图2)。全身症有头眩而重,胸闷烦躁,食少恶心,痰稠口苦,舌苔黄腻,脉弦滑[4]。

61122 症候分析

恣酒嗜燥,过食肥甘,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郁生热,上壅清窍,脉络阻塞,清阳不升,故视力骤丧或急剧下降,头重而眩;痰热阻滞中焦,则胸闷烦躁,食少恶心;痰稠口苦,舌苔黄腻,脉弦滑皆痰热之象。[4]

61123 治法

涤痰开窍[4]。

61124 方药治疗

可用涤痰汤[备注]涤痰汤(《严氏济生方》):半夏、胆星、橘红、枳实、茯苓、人参、菖蒲、竹茹、甘草、生姜、大枣。加减治疗:本方以半夏、橘红、枳实、茯苓燥湿祛痰,理气降逆;胆星、竹茹清热化痰;人参、甘草、生姜、大枣益气健脾,治痰之源;菖蒲化湿开窍。诸药合用,涤痰开窍。若加僵蚕、地龙、川芎、牛膝、麝香则更增涤痰通络开窍之力。若热邪较盛,可去方中人参、生姜、大枣,酌加黄连、黄芩。[4]

6113 肝风内动

暴盲·肝阳上亢证(sudden blindness with liver yang hyperactivity pattern)是指肝阳上亢,以视力骤降,眼前有蚊蝇、云雾飘动,多见于急性视神经炎、皮质盲、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等,全身兼见头痛眩晕,急躁易怒,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细为常见症的暴盲证候[3]。

61131 症状

视力骤丧,视神经 苍白,动脉显著变细,视网膜灰白混浊,黄斑区呈一樱桃红点(见图1);或视力于数日内迅速下降,视神经 充血、水肿,边界模糊,静脉高度迂曲、怒张,呈腊肠状,视网膜水肿,且有大量出血,以视神经 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见图2)。多见于急性视神经炎、皮质盲、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等。全身症见头晕耳鸣,面时潮红,烦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有腰膝酸软,遗精神疲,舌绎脉细。[4][3]

61132 证候分析

阴虚阳亢,肝风内动,气血逆乱,并走于上,脉道闭阻,故视力骤降或失明。风阳上扰,清窍不利,则头晕耳鸣,面时潮红;扰动心神,则少寐多梦,烦躁不宁。口苦舌红,苔黄脉弦乃肝阳亢盛之象。若真阴大亏,脑髓、骨胳失养,且虚火扰动精室,则头晕耳鸣较甚,腰膝酸软,遗精神疲,舌绛脉细。[4]

61133 治法

平肝潜阳,滋阴熄风[4]。

61134 方药治疗

因肝气上逆所致者,宜疏肝、理气、解郁,用丹栀逍遥散加减[1]。

天麻钩藤饮[备注]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天麻、钩藤、生石决、框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神。或大定风珠[备注]大定风珠(《温病条辨》):干地黄、白芍、麦冬、五味子、甘草、麻仁、生龟板、生牡蛎、生鳖甲、阿胶、鸡蛋黄。加减。天麻钩藤饮以天麻、钩藤、石决明为主,平肝潜阳;黄芩、山栀清肝火;牛膝、益母草活血通络,引血下行;杜仲、桑寄生补肝肾;夜交藤、茯神安神宁心,全方重在平肝潜阳熄风。大定风珠以阿胶、鸡子黄为主,滋阴熄风;芍药、五味子、甘草酸甘化阴,滋阴柔肝;地黄、麦冬、麻仁滋阴养血润燥;龟板、鳖甲、牡蛎育阴潜阳,全方重在滋阴潜阳熄风。因此,证偏阳亢动风者,宜用天麻钩藤饮;偏于阴虚动风者,宜用大定风珠。由于肝风内动,气血逆乱,脉道被阻,方致暴盲,故方中应选加丹参、红花、桃仁、川芎、地龙之类,活血通络。[4]

612 目系猝病 6121 肝火亢盛/肝经实热

暴盲·肝经实热证(sudden blindness with pattern of excessive heat in liver channel)是指肝经实热,以视力急降甚至失明,伴眼球胀痛或转动时作痛,眼底可见视盘充血肿胀,边界不清,视网膜静脉扩张,迂曲,颜色紫红,视盘周围水肿、渗出、出血,或眼底无异常,全身症见头胀耳鸣,胁痛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为常见症的暴盲证候[3]。

61211 症状

单眼或双眼发病,视力急降,甚至失明。常伴眼珠压痛及转动时珠后作痛。眼底可见视神经 充血、水肿,生理凹陷消失,边界不清,视网膜静脉扩张,迂曲,颜色紫红,视 附近网膜有水肿、渗出、出血等(彩图3),或发病时眼底无明显改变。全身症见头痛耳鸣,胁痛,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4][3]

图3 暴盲(视神经 炎)

61212 证候分析

目系乃厥阴肝经所主,包括视神经及球后血管。肝火上攻目系,窍道蔽阻,遂致失明。因热盛血壅为红赤肿痛,热灼津液为渗出物,灼伤脉络为血溢,故眼珠疼痛,视神经 充血、水肿,视网膜静脉扩张,并波及附近网膜亦水肿、渗出、出血等。头痛耳鸣,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皆肝胆火盛之全身症。[4]

61213 治法

清肝泻火[4]。

61214 方药治疗

可用龙胆泻肝汤[备注]龙胆泻肝汤(李东垣方):龙胆草、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生地黄、当归尾、栀子、黄芩、甘草。加减治疗:本方清肝泻火,用于视 充血、水肿较重或附近视网膜渗出、出血较多者,酌加丹皮、赤芍、毛冬青凉血活血。[4]

6122 气滞血郁/肝气郁结

暴盲·肝气郁结证(sudden blindness with liver qi stagnation pattern)是指肝郁气滞,以视力骤降,多见于视神经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癔病性黑蒙、眼底出血等,全身兼见头晕头痛,胸胁胀闷疼,性情急躁或抑郁不舒,口苦咽干,舌红苔薄,脉弦为常见症的暴盲证候[3]。

61221 症状

单眼或双眼发病,视力骤降,甚至失明。多见于视神经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癔病性黑蒙、眼底出血等。常伴眼珠压痛及转动时珠后作痛。眼底可见视神经 充血、水肿,生理凹陷消失,边界不清,视网膜静脉扩张,视 附近网膜有水肿、渗出、出血等,或发病时眼底无明显改变。全身兼见头晕头痛,胸胁胀闷疼,性情急躁或抑郁不舒,口苦咽干,舌红苔薄白,脉弦。[3][4]

61222 证候分析

情志不舒,肝失条达,气滞血郁,壅遏通光窍隧,故视力骤降,头眼疼痛。气血不行,筋脉不利,则转动限珠时牵引作痛。眼底见症皆气滞血郁所致。厥阴肝经布于胸胁,肝郁气滞,血脉不和,故胸胁胀痛。肝气乘脾胃,则食少脘闷,苔白脉弦。[4]

61223 治法

疏肝解郁,行气活血[4]。

61224 方药治疗

可用柴胡疏肝散[备注]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柴胡、陈皮、白芍、枳壳、炙甘草、川芎、香附。加减治疗:方中以柴胡、枳壳,香附疏肝行气解郁;川芎、芍药、甘草活血止痛。用于本证,酌加当归、郁金、丹参、山楂、神曲,可增行气活血,消滞健脾之功。若口苦咽干,苔黄脉数,为肝郁化热之象,酌加栀子、丹皮、黄芩,以清肝热。[4]

6123 阴虚火旺

暴盲·肝肾阴虚证(sudden blindness with liverkidney yin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肝肾阴虚,以眼外观端好,眼前黑烟突现,或团块飞舞,视力随即骤降,瞳神内可见神膏混浊,甚至瞳神内幽暗无光,全身症见耳鸣如蝉,健忘失眠,咽干口燥,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为常见症的暴盲证候[3]。

61231 症状

眼外观端好,眼前黑烟突现,或团块飞舞,视力随即骤降,瞳神内可见神膏混浊,甚至瞳神内幽暗无光,全身症见耳鸣如蝉,健忘失眠,咽干口燥,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3]。

单眼或双眼发病,视力骤降,甚至失明。多见于视神经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癔病性黑蒙、眼底出血等。常伴眼珠压痛及转动时珠后作痛。眼底可见视神经 充血、水肿,生理凹陷消失,边界不清,视网膜静脉扩张,视 附近网膜有水肿、渗出、出血等,或发病时眼底无明显改变。全身常见头

合谷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 5 经穴名·合谷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