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数字化的古籍数字化存在的问题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古籍数字化的古籍数字化存在的问题,第1张

1 缺乏整体规划,重复建设严重

2 文献购置和设备购置成为制约古籍数字化的两大难题

3 古籍整理技术成果未得到充分利用

4 检索技术急待完善

5 数字化文件格式数量多,不统一

6 人才的知识不全面性难以适应古籍数字化

上海数字图书馆由五大模块组成:载体数字化,数据储存和管理,访问和查询,资料的传递和接收,权限管理和版权保护。

载体数字化

将书刊、古籍、善本等各种文字、图像(包括地图),缩微制品包括缩微胶卷和缩微平片等,利用计算机和相关设备,将这些资料数字化。

数据存储和管理

上海数字图书馆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的模式,客户、图书馆服务器和对象服务器构成信息传递的核心结构。图书馆服务器主要管理数据的目录、索引和查询,而对象服务器用于管理数字化的对象,当对象数据直接到达客户的时候,就实现了图书馆对象数据的传送。它存储和管理的数据量巨大。

访问和查询

文本类型的文件检索,实现在网上的快速全文检索,直接针对图像建立索引,可以按照图来索引;对数字化的视频和音频信息内容进行查找。 资料的传递

可以传输声音等连续媒体和视频信号,有线电视(CATV)广播网络。

权限管理和版权保护

对不同类型用户设置不同权限管理;并采用技术确保版权人的资源不被滥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与利用为大规模的信息系统、图书馆系统的发展提供了环境和条件。目前,网络信息管理技 术、数字化处理技 术和数字式信息资源建设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各国都为此投入了相当的实力进行研究和 开发。“数字图书馆”这一新概念、新模式应运而生,并被视为21世纪信息产业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数字图书馆”一词由英文Digital Library翻译而来,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实质上它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 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贮,以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的一个大型信 息系统。

传统图书馆收集、存储并重新组织信息,使读者能方便地查到他所想要的信息,同时跟踪读者使用情况,以保护信息提供者的权益。从数字图书馆角度来看,就是收 集或创建数字化馆藏,这集成了各种数字化技术,如高分辨率数字扫描和色彩矫正、光学字符识别、信息压缩 、转化等,把各种文献替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系列图像,在安全保护、访问许可和记帐服务等完善的权限管理之下,经授权的信息利用因特网的发布技术,实 现全球信息共享。 数字图书馆的结构模式是:在网络环境下,是一个面向对象的、分布式的网络结构模式,它可适应在多种不同的计算机系统运行。一个数字图书馆的构成,主要包含 用户接口、预处理系统,又称调度系统、查询系统和对象库等基本构件。

电子图书馆侧重对收藏特色的概括,收藏品基本为电子读物,阅读手段一般通过电脑等,不一定提供网上信息或上网服务。网上图书馆将一定量的信息在网上组织起 来,供“读者”查 阅和检索,不一定需要对应的图书馆社会实体,它也可以视为数字图书馆的初级形态。“虚 拟图书馆”是网上图书馆的别称,侧重其无实体的特征。

“数字图书馆”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了世界广泛的关注,纷纷组织力量进行探讨、研究和 开发,进行各种模型的试验。随着数字地球概念、技术、应用领域的发展,数字图书馆已成 为数字地球家族的成员,为信息高速公路提供必需的信息资源,是知识经济社会中主要的信 息资源载体。美国国会图书馆是美国最早进行数字图书馆尝试的图书馆之一,其“美国的记 忆”(American Memory )影响深远。“美国的记忆”最早是一个于1990~1995年间实施的试 验性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确定数字式馆藏的读者对象,建立数字图书馆的一整套技术过程 ,讨论有关知识资产的论题,进行分发演示,并最终确定国会图书馆数字化的方针与规范。 该计划的数字馆藏对象主要为美国的历史文献,包括历史照片、手稿、历史档案及其他文献 等。上海图书馆是国内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先行者,目前已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数字化资源, 古籍光盘已达64张,约4000MB影像数据,主页信息量也逾350MB,书目数据正加紧制作,全国 报刊索引也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信息源。另外还订购了大量的文摘及全文光盘数据库,其中一些还是网络版。应该说在数字化资源的拥有方面,上海图书馆目前在全国 无出其右者。

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古籍保护的手段也应该不断的发展,所以说古籍数字化是一种必然。

2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五级在保护当中面临着褪色,破败等一系列的问题。以要从实际出发把古籍数字化。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当前古籍保护当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古籍数据化。

这个问题其实问的太大了,因为哲学包括很多方面的知识,其实这个问题从哪一个角度都可以来进行回答。我随便挑了三个角度吧,希望能帮到你。

望采纳一下。

8月1日,哈佛燕京图书馆正式宣布,馆藏的4200部/53000卷中文善本特藏数字化工程已全部完成,更让人欣喜的是,网友可以免费在线浏览、下载。整个数字化项目耗时十年,合作机构包括中国国家图书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以及浙江大学CADAL(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图书馆等机构。

根据哈佛燕京图书馆馆长郑炯文2014年接受采访时提供的数据,目前,哈佛燕京图书馆的藏书将近150万册,其中中文文献逾80万册,日文文献将近35万册,朝鲜文文献将近20万册。“在中国本土之外,哈佛燕京图书馆是西方世界里两个最大、最好的中国古籍善本收藏图书馆之一(另一个是位于华盛顿特区的美国国会图书馆)。”

高兆煌 光州志 :68卷, 附志馀 : 12卷 [China], 乾隆35

为什么哈佛燕京图书馆馆藏如此丰富?这要从这个图书馆的源头讲起。哈佛燕京图书馆1928年开馆,是哈佛燕京学社下面的一个私人图书馆,当时叫“汉和图书馆”,主要收藏中国和日本的文献。1976年,哈佛燕京图书馆变成哈佛文理学院图书馆系统的一个分馆,改名为“哈佛燕京图书馆”。

裘开明是哈佛燕京图书馆第一任院长,也是美国第一个华裔图书馆馆长,在他的带领下,图书馆的善本珍藏数量增长很快,到1936年,藏书已增长至7万多册。日本侵华时期,许多古籍流散于上海等地,图书馆便购入大批书籍;二战以后,日本流出大量私藏古书,裘开明又多次赴日访书。

中华民国海关进口出口税税则 :自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六月施行

此外,哈佛燕京图书馆的发展也和二战后美国汉学、东亚研究的兴起密不可分。根据郑炯文的介绍,“二战以后,美国成为西方国家的领袖,因为要理解几个国家的国情,才发展出大量的东亚图书馆”,而哈佛燕京图书馆是这类图书馆中的佼佼者。

在哈佛燕京图书馆的官网上可以看到,数字化工程下共列包括中国旧海关资料、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特藏稿、基督教传教士文献、中国珍稀方志、拓片收藏、莫里士中国老照片、明清妇女著作、韩南教授藏书在内的25个大类文献。

现在,通过这个链接(http://guideslibraryharvardedu/Chineseutm_source=Library+Staff&utm_campaign=9fca5a7bb3-EMAIL_CAMPAIGN_2017_06_28&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4bb25c0228-9fca5a7bb3-26352423#s-lg-box-6321879)就可以直接去浏览、下载这些珍贵善本的电子版。

中国为世界做出贡献了。

我们(清华大学图书馆)使用赛数OS14000 A1、OS14000 A0等专业高精度非接触式书刊扫描仪进行古籍、地契、拓片等珍贵馆藏数字化工作,以此为基础形成海量电子资源,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环境,面向读者提供全网域、全媒体类型的资源发现和获取服务,他们不改初心,坚持正确的事。

古籍所记,皆为人类智慧之结晶。为了让书籍逃脱被毁的厄运,古人想到的是增加备份、分开保存,如四库全书被分藏于全国七座藏书楼即是一例。但是,即使到了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仍然无法将无情水火完全屏蔽于古籍之外。因为,幸好有了数字化的手段,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古籍文献进行加工处理,使其转化为电子数据形式,通过光盘、网络等介质让古籍得到保存和传播。数字化无疑给了古籍以新的生命。

从信息承载介质演进的历史来看,古籍的数字化其实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上古时期,文字、图书被记录于龟甲上,后来又被记录在竹木简和布帛上,而在造纸术出现之后,它们又被记录在了纸张之上。数字化技术出现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出版物以数字的形式呈现,古籍的数字化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古籍数字化的意义,不仅表现在古籍的保存上,更表现在古籍的使用与传播上——在不对古籍原件造成任何损害的情况下,使其作为知识载体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促进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从这个角度来说,古籍的数字化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古籍保护历史和文化传播历史上的大事。

古籍数字化的工作一直在进行。比如,早在2016年,国家图书馆就向社会正式免费发布了“中华古籍资源库”,供公众阅览和学术研究。巴黎圣母院的这场大火,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古籍数字化的紧迫性。我们不知道意外与明天哪一个会先到来,但加快古籍数字化的进程却是我们能做的,也是我们能够做到的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