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带是莲藕的哪个部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2收藏

藕带是莲藕的哪个部位,第1张

同源器官,是莲的幼嫩根状茎。

条件适宜时,藕带膨大后就成为了藕,通常为白色、**、粉**,最合适的采摘时间是夏季的雨后,顺着伸出水面的“绿桩”向下直至淤泥中的根,在连着两根藕苗那一端,粗的一根就是这个。

藕带是莲的幼嫩根状茎,由根状茎顶端的一个节间和顶芽组成。

扩展资料

北和安徽人最喜欢食用藕带。其实,古代就有采食藕带的习惯,如《本草纲目》记载的“藕丝菜”就是现今所谓的藕带。目前,市场上销售食用的藕带,主要有两个来源,即子莲和藕莲,以子莲为主。

安徽的池州市、湖北等地栽培子莲时,一般一次定植,连续种植三年。从第二年开始,由于田间植株过密,采收藕带,实际上起到疏苗的作用。所以,子莲藕带是子莲栽培中的副产品。另外,也有部分农户利用莲藕(藕莲)采收藕带。莲藕的藕带与子莲藕带相比较,更加粗壮、脆嫩。

玉米和花生就是我们中国人汉朝就有的品种!!!

油菜和红薯莲藕不知道,但是花生玉米是中国人自己就有的!

翻阅古籍,我们可以从两本药材典籍中找到影踪,第一本是《本草纲目》,由李时珍编撰,这里面明确,详尽地表述了“玉米须”的药用价值,李时珍出生时,哥伦布刚发现了南美洲二十几年,如果这还不算“证据”,那么另一本书就足以说明问题了,《滇南本草》是记载古代地方性中年药的古籍,这其中也有对玉米药用价值的记载,这本书由明代人兰茂编写,可是兰茂在一四七零年就去世了,早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时间。另外,《坤舆万国图》就是中国人绘制的,西方人要晚于中国明朝人才进行大航海。

1990年,在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考古学家才发现了汉景帝阳陵,虽然被盗墓贼光顾多次,但是考古专家们还在陵墓里发现了大量的粮食的颗粒,而这其中居然有几颗玉米和花生,这就直接地说明了玉米极有可能是很早之前就在华夏大地上存在着的,甚至中国也是原产地之一。可是却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些种子很有可能是后人放进去的,于是,考古学家请来了许多农业方面的专家,专家们强强联手,对这些种子做了十分详尽的调查和分析,最后断定:汉景帝阳陵中发现的各种粮食产物,均来自公元前,也就是说,玉米就是那个时候的东西,这一发现,直接将玉米出现在我国的时间,提早了尽两千年之久,也对玉米出现在我国的推论,给出了确切的回答。

说起白莲藕的来历,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相传明朝年间,黄河多次决口泛滥。有一年,无情的黄河水竟在姚集房湾村的金盆口处形成一个百余米宽的大决口(安徽黄河研究所资料记载叫“房湾冲积扇”),河水像箭一样射向大堤南侧一片背河洼地,首先形成一条宽约400余米,长约3000余米的深河(后称金潭),紧接着黄河的水头又凶猛上抬约在其前方近千米的地方打个回旋,搅成一个深达六七米,方圆近百亩的深潭,又叫银潭。泛滥的黄河水不知从上游何地携带几株野荷,就在这银潭里扎下了根,经过不几年的繁衍,便形成大片荷塘。于是这里每年都呈现出一片春露尖角、夏溢清香、秋飘雅翠的自然景观。不久,在这银潭的南岸也就住上了几户人家形成小村庄。其中最早落户此地的是一位姓郭的铁匠,后来小村又改称郭铁村,这银潭也随称郭铁潭子。那郭姓人家与其村民以靠这片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实行夏秋采莲,冬春挖藕,生活很富裕。因这里生长的莲藕质细脆嫩、洁白如玉,很快闻名十里八乡及周边省、市,先是传叫“郭铁潭子白莲藕”,后又传为“姚集白莲藕”。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