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印刷中开本、印张、插页、版次、印次、印数分别是什么意思?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3收藏

图书印刷中开本、印张、插页、版次、印次、印数分别是什么意思?,第1张

1。开本指书刊幅面的规格大小,即一张全开的印刷用纸裁切成多少页。

2。印张是说明印这本书需多少纸张。

3。插页指在书刊加工中,由于文字数多少的需要及图表在书芯内的安排,要在书芯内安放(或粘上)1张或2张页来补充其内容的完整所插在书芯内的页张。

4。版次是同一图书的出版次第。图书首次出版的称“第一版”或“初版”,修订后重排出版的称“第二版”或“再版”。

5。印次是图书每一版印刷的累计次数。

6。印数指一种书所印的累计数。

1、真古籍除非最初印的20部左右外,其余都有微微的墨色浓淡不匀 单色影印本则统一

2、真古籍用手摸印字处微有凸出感,那是阳文版字压的结果(尤其初印本) 影印本则是用平板印制(不管是珂罗版、石板、胶版),毫无凹凸感

3、真古籍背面偶尔有棕毛刷的残毛,影印本绝不会有!

4、真古籍很少用宣纸印 当代影印古籍多用宣纸而且是机制宣

刻本书的鉴定依据 关于印本和写本书的用纸,前人没有系统的调查研究资料可供参考,很多纸不知其名称,而文献中提到的纸又难以与实物相联系,鉴定时所能根据的仅是纸质的精细厚薄,颜色的黄、白或灰以及帘纹宽狭而已。宋代有的浙刻本用白麻纸,纸质较匀净,有韧性;四川刻本也用白麻纸,有些纸质较粗,甚至有透空小孔。南宋初期福建印书所用竹纸,质地细润,纸色较白,但以后多用**竹纸,因而从宋、元到明代,黄纸成为福建印本的特征。明代以棉纸为贵,棉纸有厚薄之不同,纸质细润,白棉纸印书成为明代特色。明末出现了开化纸,纸质细白匀净,清代以开化纸印书最名贵,连史纸、竹纸应用亦多。宋以后,还有用公文纸(公牍纸)和其他册子、信札等旧纸的背面印书的,这些公文纸如载有年月也可借以推断印本的大致时代。总之,书籍的用纸是识别版本的一项依据,但要多作比较,因为有的书刻印于宋代,后世仍可用其书版再印,而区别初印本和后印本,只能从纸张来判别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