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的意守丹田是什么意思?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2浏览:6收藏

张三丰的意守丹田是什么意思?,第1张

火候两个字可谓是丹家的全部机密所在,明了火候,则一切丹经皆可通,一切道典亦可学。古贤云:“圣人传药不传火,火候从来少人知”何以故?火属心,候即心性的调和。火候的意思就是心性,而此心非凡心,乃是道心,也叫道性。道家认为道性是道学的根本,不悟道则不能照破烦恼黑暗,不悟道则难以见本来真性。《本际经》所谓:不可使然,不可不然,故日自然,悟此真性,名为悟道。《三元论旨》则谓:夫一悟所通,乃无幽而不照,一迷所执,亦无往而不愚。又谓:夫道之宗也,幽微奥妙,理之极也,灵运港通,体而一焉,应乎万矣。夫称无为、无上、无极、无穷、道性、真性、理性、玄性、虚无、自然、虚通、解脱、至精、至妙、至圣、至真、清静、清虚、非生非灭者,此之多应,於理无差,悉是大道至人灵宗之号。又谓:悟则通圣,迷则滞凡,迷悟有乖,至真何殊。《真藏经要诀》:昔有五贫士常怀我慢,不信经法,灭三宝门;不信众生有真道性。

《析疑指迷论》:或问曰:如何得万法圆通?答曰:修行之士,必先明心悟性,然后绝疑,方能养道。夫心者是万法之源,性者是群经之要。故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若一念不生,即脱生死,向这一念不生处,即见本来面目也。久久涵养,圆明光大,则无法不通,无经不解,此名法眼圆通矣。《三元论旨》则谓:“坐忘而能照性”《坐忘论》:“其坐忘总说,不过无物无我,一念不生。如《敬信篇》直言内不觉其一身,外不知其宇宙,与道冥一,万虑皆遣。”何为照性?即是道性。《洞玄灵宝定观》有云:“唯灭动心,不灭照心”故知动心者凡心也,照心者道性也。而如何能见其道性呢?唯有灭念。《定观经》有谓:若觉一念起,须除灭务令安静。其次,虽非的有贪着,浮游乱想,亦尽灭除。《虚靖天师语录》:除垢止念,静心守一。又谓:念起是病,不续是药。不怕念起,唯恐只觉迟《规中指南》: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修行妙门,惟在此已。此法无多,子教人练,念头一毫如未尽,何处觅踪由。夫无念者,非同土石草木,块然无情也。

盖无念之念,谓之正念。正念现前,回光返照、使棒御牛殴樯瘢簧衲黑结,乃成汞铅。《析疑指迷论》:《清微道法枢纽》:道中之道者,一念不生,万物俱寂。但必须要注意的是,那个一念不生并非是道,一念不生,真性了然分明的那个才是,道称先天一点灵光。所谓一念不生,即任何杂念均不可生,离一切杂念与外,心神了然,对外界分明。其所专注的心神即是道性。而所谓道性者,万法之总舵,一切众妙之门,存道性所运即是道法,无道性则为旁门。张紫阳有谓:“本来真性号金丹”真性即是道性,道性即是金丹。这里提到为什么张三丰要意守丹田呢?须知此意非凡意,是道义,是清净意,即是真常道性。你上面的口诀有一段话,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他说:“惟有一点诚意,存于下丹田,不偏不倚,无念无思,方合于静坐之道”敢问无念无思,难道不就是一念不生吗?

而其所谓的一点城意难道不就是道义吗?还要反复提醒一句,所谓的一念不生,并不能单用。一念不生是前提,道性常存才是正理。说简单点就是无杂想并集中心神的专注。我们道教丹道第一步讲凝神入气穴,这凝神不就是专注吗?回答上面那句,圣人传药不传火,为什么不传火?因为悟道只能是自己悟,如人饥渴,除了自己吃饭喝水外别无解决方法,道不可言喻,一说则念动,一思则成凡,所以实非不传,而是无法传。

这段话是关键所在,无知的人不当回事。清心是炼己之功。你把一团乱麻收回来,当然会出事。你连已清之心都寻不出。那你是怎么守下田的?杂心?先学会清心,才明白凝神之意。才有可能实践“凝神调息,调息凝神”的功夫。说是初功,其实半分不明白和虚伪都不行。原文:凝起神了,然后如坐高山而视众山众水,如燃天灯而照九幽九昧,所谓凝神于虚者此也。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调息也。调息者,调度阴跷之息,与吾心中之牛嗷嵊叛ㄖ幸病!庇衷唬骸靶闹褂谄晗略荒神,殴橛谄晗略坏飨!庇衷唬骸按蠓泊蜃枰癖ё牛庀底∠诘ぬ镏校鹱蒲铮鄱簧蚰诓刂牛胪饫粗牛唤嵊诘ぬ铮粘湓率锖跛闹骱醢俾觯部屑顾兀嫌斡谀嗤瑁复降下绛宫,而下手入于丹田,神畔嗍兀⑾⑾嘁溃映抵吠ㄒ印9Ψ蛑链耍基之效已得一半。”补充一下,法分天元人元。这段所教,比较偏重人元。应该和坐忘的部分有所区分。所谓意守,不是存想,而是存神。应该一字一句读明白,古人绝不会故弄玄虚。寻出已清之心再看书,否则就是自己造法,出事只能怪语文水平不好,缺乏诚心,贪功冒进等等。不同的法有不同的语境和逻辑体系,不能搞混。天元是天元,人员是人元。想两者长处兼得,可以学习黄元吉真人的著作。

张三丰真人所传第一步:行补身漏法——得却病延年之果(甲)补身之理:人在母胎,以灵性一点,受母体气血生育,十月胎足.分离母体.遂有人形。由一岁至十六岁,阳气充足,丹田气满。有时气到阳关,外肾感发,即有情欲之思。一与妇人交合,于是十余年之元阳,遂至遗漏。此漏既开,最难复闭,为日渐久,则身体所生之精液,多由此窍遗漏,(精液一去,元气随之)故成为败絮其中之躯壳。风雨摧残,寒暑凌逼.疾病感染,丧亡渐至,此人之所以不能长生也。需补身之理,既如上述,于是补身之法尚焉。其法行于既漏之身,将所漏之窍,复行塞闭,并将已漏之精,再行补足,及至精满气足,补功已毕,即神爽体健,百病不侵,延年益寿,不求自得,此为修真中之第一步也。(乙)补身之诀:凡为既漏之身,情欲一动,则身中精气,随情欲直奔阳关,于是外肾暴举,即顺行其生物之轨道,此亦天理自然,为造化之机,非人故欲如此也。学习静坐,第一要注重精气,不使外泄,乃能补得身体。1故静坐时,先须定其姿势(再详),次将诚意存于下丹田,一也。2极力遏止杂念,二也。3用目内视即所谓“回光返照”下丹田,三也。4但不可过于着意,只下丹田时时有知觉即已,四也。5初入坐时,即抱定此旨,坚心做去,不见效验不止,五也。6初学静坐,呼吸自然不匀,但不可强调呼吸,及使心气不得自然(注意),但能常将诚意存于下丹田,呼吸之气,自能渐深渐匀,六也。7静坐时,不可过于着意,亦不可一世无意,七也。8着意即落于“有”,无意即落于“空”,皆非道也(注意),须设想一切皆“无”,即自己身体,亦不自觉其“有”, 惟有一点诚意,存于下丹田,不偏不倚,无念无思,方合于静坐之道,八也。

破幽,道教科仪或法术名称,亦即「破狱」,实为超度亡灵的一种方法。道教认为:凡人死后,其灵魂多往地狱,而地狱幽暗,拔度亡灵须照亮幽狱,以使他们有路可循。早期道教「破幽」或「破狱」多用符箓咒语,如《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卷下录有「破地狱真符」、「破地狱真偈(咒)」;又需运用策杖等法器,如该经〈受持策杖品〉曰:「以杖指天,天神设礼。指地,地神司迎。指东北方,万鬼束形。指破地狱,亡灵返生。」《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卷五十五又言:「幽夜之河,万劫受报,备历酸辛,吾不原赦。何以超升?为汝追度,上世亡魂……灵符破狱,万苦咸停,玄光照暗,朗耀重昏。鬼官升迁,上闻诸天,诸天之上,各有生门。」《要修科仪戒律钞》卷十六也录有许多「拔幽魂破地狱救苦符」、「破地狱诸符」之类符箓。后来,破幽一事发展成较为繁琐的专门仪式,如《道法会元》卷一百六十九〈混天飞捉四圣伏魔大法〉中有「斗罡四圣法」,其法多用「飞步罡」来破狱。如言:「飞步罡成则鬼灭,能破幽暗地狱,能召风呼雨立至目前。」而《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三十四〈九幽灯仪〉则有「燃九幽灯照破九幽狱」之法,其言:「四象成形,方浊结凝于幽暗,因此仙圣曲矜,帝师垂悯,立燃灯之宝范,崇破暗之琼章。上照诸天,增阳光而焕映,下明列垒,廓阴暗以辉华。建斋燃九幽神灯,返阴还阳,续明启暗。伏愿九霄八极,均朗映于神灯,六趣三涂,涛焕流于夜烛,齐资照耀,各遂升仙。」此外,道教还有专门的「黄箓破狱灯仪」,其法与「九幽灯仪」大致相同,目的皆是为了「破九狱之幽暗」。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卷下,见《道藏》,第1册。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三十四,见《道藏》,第7册。

张三丰的意守丹田是什么意思?

火候两个字可谓是丹家的全部机密所在,明了火候,则一切丹经皆可通,一切道典亦可学。古贤云:“圣人传药不传火,火候从来少人知”何以故?...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